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5 0
  1. 数典忘祖的典故出自那里?
  2. 数典忘祖的来历
  3. 数典忘祖的典故是什么?
  4. 什么是数典忘祖?
  5. 数典忘祖的成语典故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如下: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故事说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叫郤至的大夫。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祖先们曾为晋国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然而,郤至却因为自己的出身和家族的辉煌历史而感到骄傲自满,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本源。

有一天,一个名叫籍谈的人前来拜访郤至。在交谈中,籍谈问郤至:你的祖先们当年在晋国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你对此有何看法?郤至听后,却显得漠不关心,说道: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讲这些还有什么用呢?籍谈听后大为不满,认为郤至已经忘记了祖先的功绩,便说道:你真是数典忘祖啊!

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数典忘祖这个成语便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忘记了自己文化根源、身份背景或者忘记了自己最初追求目标的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文化传统、尊重祖先的功绩,同时也要保持对未来的追求和憧憬。

数典忘祖的例句:

1、你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

2、他这么快就取得成就,但又这么快数典忘祖,真是令人不解。

3、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不能数典忘祖。

4、一个人如果数典忘祖,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5、虽然他在外国多年,但一直牢记自己的根,没有数典忘祖。

6、我们要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不能数典忘祖。

7、我们要感恩父母,不能数典忘祖。

8、虽然他离开了家乡多年,但仍然保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没有数典忘祖。

9、一个人如果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就会遭到数典忘祖的下场。

10、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数典忘祖,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

数典忘祖的典故出自那里?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原文·出处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节选

译文·故事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释义·点评

籍谈为介:介,副使。  王曰:王,周景王。  伯氏:伯父。杨伯峻 注:“周王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皆受明器于王室:明器,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故能荐彝器于王:彝器,青铜礼器的通称  以处参虚:参虚,实沈之次,晋之分野。  其后襄之二路:周襄王所赐晋文公的大路、戎路之车。  鲁昭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为什么没有贡物。籍谈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怎么会有贡物。周景王就一一列举了王室赐晋器物的旧事。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忘记了这些旧事呢?就是说籍谈列举旧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  成语“数典忘祖”即由此而来。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例句——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况周秦两家,实为南宋导其先路,数典忘祖,其谓之何?”高燮《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吁嗟***学何其多,数典忘祖圣所呵。”清·袁枚《***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的来历

解释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数典而忘其祖。”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示例清·袁枚《***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 近义词 崇洋*** 反义词 饮水思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的典故是什么?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什么是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

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含贬义,用于人。

近义词:崇洋*** 数礼忘文 邯郸学步

反义词:饮水思源 温故知新 越鸟南栖

造句:

许多的中国人跑到国外就数典忘祖,勾结国外***指责中国,不过这样的人外国***也是瞧不起的,很快就会被扫地出门。

中国在抗日期间,有少数中国人都当了汉奸,真是数典忘祖啊!

数典忘祖的出处

春秋末年,周景王在位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国力日下,甚至远不及一些诸侯国。由于周王室财力微弱,周王室每年都要向其他诸侯国乞讨度日,诸侯国那是名义上还尊崇王室王权,所以每年也基本会向王室进贡,但是这些贡品远不及周景王和王室的开销。周景王日常的青铜器皿等都要向各诸侯国讨要。

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每年都有器物进贡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进贡呢?”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财力较为匮乏,所以送不出礼物来。

周景王听了就十分生气:“您晋国不进贡也就罢了,还说我王室没有赐给你们晋国东西。当年你晋国土地是不是我周王室赏赐的,你晋国的一些王鼎是不是也是我王室赐给的。你籍谈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以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在这时就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这就是周景王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而后人们就用数典忘祖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的成语典故

典故: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晋怎么没有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

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扩展资料

数典忘祖是一个成语,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近义词:崇洋***?

反义词:饮水思源

崇洋***,汉语成语,释义为推崇除了本国以外的所有人或事物,讨好与巴结外国人,向外国人献媚。

饮水思源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出自庾信《徵调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数典忘祖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数典忘祖的'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典忘祖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数,是数着,计算着的意思。典,指的是各种典故,事迹。忘祖,就是忘记自己的祖先。数着一大堆典故,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先,这是什么人呢?

这个词语来自先秦时期左丘明的《左传·昭公十五年》。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出于尊重原著的精神,我还是把这段话全部转述了过来,不过要是依照原文翻译就太长了,这边用我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鲁昭公十五年的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带着籍谈到周王室觐见。大家一起喝酒的时候就用了鲁国进贡的酒杯,周天子就随口问了一句:“荀跞啊,怎么大家都进贡了礼器,就你们晋国没有啊?”籍谈作为晋国的副使就代表回答说:“诸侯在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周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现在就有东西进攻。我们晋国在身上里面,和戎狄这些部落做邻居,感受不到天子的福分,所以就没有东西可以进贡。”

周天子一听就很不高兴了,这意思是我错了咯,于是就列举了一大堆周天子赏赐给晋国礼器的故事,还和籍谈说:“以前你的高祖孙伯黡就是张国晋国典籍的,所以你们后来被称为籍氏,你是他的后代,怎么能忘记这些事情?”

籍谈被周天子这么说了一通,也不知道还能回答些什么了,等到使团都走了以后,周天子说了一句:“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了吧,数出了典故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先。”

“数典忘祖”,比喻人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也用来比喻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成语造句

我们应该熟悉自己国家的历史,不能数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