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如清风解释和意思_穆如清风书法作品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4 0
  1. 小孩房间适合挂 什么字画
  2. 古代书法作品四字成语?
  3. “珠穆朗玛峰”的“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4. 谢道韫 王献之 王凝之
  5. 书法与武术的联系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

ng>

扩展资料:

穆如清风解释和意思_穆如清风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维青年时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写成“陇西行”等一类关于边塞、游侠的诗篇,运用歌行的体裁,描写各方面的题材,具有岑参、高适那种雄浑的气派。

王维后期歌咏山水的作品,真正代表其诗歌艺术。作品以五言为主如《鸟鸣涧》,描写退隐生活、田园山水,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风格恬静清朴。

王维作品佛道和退隐思想浓厚,政治上的挫折,妻子的去世等,给他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佛教思想的介入,成为他晚期避世的主导思想。

百度百科-王维

小孩房间适合挂 什么字画

行楷书作品被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收藏。

行书作品被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收藏。

获全国峨眉杯书画大赛佳作奖。

在甘肃农业大学举办个人书法展。 任武威地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入选《甘肃省书法展》。 行书作品获全国“税收带来祖国美”书画大赛一等奖。

《楷书对联》、行隶书条幅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镍都杯国际书画大赛一等奖。 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届名人录》、《甘肃省书法集》、《世界当代美术家大辞典》、《当代书法家楹联墨迹选》、《当代国际书画篆刻精品博览》等专业辞书。

获中国书协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国际书赛荣誉奖;获中国当代艺术届名人名作展示会优赏奖;获中国书协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全国群文干部书画摄影一等奖;获《世界名人证书》。 为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创作十米长卷;获21世纪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金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中阳书法选集》;为北京地坛公园题字并刻石;应邀道人民大会堂参加世界126个国家驻华大使参加的中国国际友好文化节并现场作书、致词;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理事长;组织纪念陈毅诞辰一百周年诗书画展;应邀参加中央办公厅举办的“中国***建党八十周年书画联谊会及展览”。

1月1日,在南宁举办林中阳全国巡展广西展,并捐赠10万元,在广西建林中阳希望小学。1月15日,在国家预算博物馆应邀参加新春艺术论坛暨中国名家新春笔会。2月, 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被授予书画爱心大使称号。4月21日—27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会国巡展陕西展,并为陕西兴平县三位乡小学捐赠人民币10万元,其开幕式层次高、场面大。引得千名市民围观在西安引起轰动。4月30日—5月6日,应邀赴泰国参加世界华商论坛,现场书法交流并为大会捐赠书法“风云际会”,泰国国会上议院议长提拉迪上将,泰国曼谷市***素坤攀亲王接受捐赠并颁发证书。5月20日—28日,赴陕西铜川耀州窑设计制作陶艺书法作品60件。5月26日,由林中阳捐建的林中阳幸福大街在河北栾城县建成竣工。6月2日,出任华夏文艺出版社社长。6月16日,书法代表作“龙”及“气若幽兰,穆如清风”神州九号飞船载入太空遨游13天后返回。举行了开舱和公证仪式。6月18日,中华艺术家杂志作封面人物重点报道。6月30日,中国艺术杂志作封面人物重点报道。7月2日,央视华人频道作30分钟之专访,在网上直播一年。9月6日,以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团长身份,率团35人赴迪拜举办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9月16日,《中华英才》杂志做《林中阳----书坛黑马写中华》专题报道。10月20日,《中华儿女》杂志以封面人物和《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林中阳》做主题报道,本期杂志作为十八大的上会刊物。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古代书法作品四字成语?

 小孩房间适合挂 什么字画。

 对于性格软弱过于内向的孩子,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神经的发育。而对于性格太暴躁的儿童,淡雅的颜色,则有助于塑造健康的心态。  

1、李传波四尺横幅书法作品行书《虎跃龙腾》——虎跃龙腾出自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虎跃龙腾,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常用来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某人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2、陈玖成四尺对开横幅书法作品《观海听涛》——观海听涛,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观看大海的美景,倾听着波涛的声音 。 但其内在意思是说的一种境界,一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人生境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时时要保持“淡定”。话说当年******还送给前来访华的总统一幅“观海听涛”的书法,他希望总统在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观海听涛”的宽广胸怀。此幅佳作挂在书房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挂在办公室,尤其是领导阶层的办公室,不仅可以起到提升个人品位的作用,还可以渲染自己那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境界。

3、陈玖成四尺斗方草书书法作品《旷朗无尘》——旷朗无尘,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空旷明朗,洁净无瑕。但它的引申意为人们的内心世界要做到开阔不占染不好的情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躁动的世界,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达观的心态。细品这幅字,便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能迅速消除烦恼,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可收藏、悬挂或作为高档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4、王文彬六尺横幅四字草书书法作品《穆如清风》——谓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郑玄 笺:“穆,如也。 吉甫 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5、王文彬六尺横幅草书书法***十六诗《呈父亲》——此作品为王文彬老师书写的一首——***十六诗《呈父亲》,内容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表现出***的豪情万丈、霸气溢露、语言白话而又不弃用典,文白相兼、充满着竞争意识,歌颂遒劲等特点。

“珠穆朗玛峰”的“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① 有关书法的四字成语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

“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 *** 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② 书法作品四字成语知足常乐

[zhīzúchánglè]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③ 四字成语适合书法作品

你好,关于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我给你写了几个,你去看看好了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④ 四字成语适合书法作品

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历史事物的来历、由来等。一般作为谓语、定语。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⑤ 四尺横幅中堂四字成语书法

宁静致远 室雅兰香 弘道养正 耕云种月 和气致祥

乐在其中 上善若水 无欲则刚 见贤思齐

穆如清风 洁行修善 随缘放旷 博学笃志

⑥ 形容书法四字成语

形容书法四字成语举例:

笔走龙蛇

近义龙飞凤舞、字走龙蛇

释义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用例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龙飞凤舞

近义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释义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用例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得~,出色惊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挥洒自如

近义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心手相应

反义东扶西倒、捉襟见肘

释义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用例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的写了一百多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力透纸背

近义大笔如椽、笔力千钧

反义轻描淡写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用例意在笔先,~。(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⑦ 书法四字成语大全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沉著痛快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出处:《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沉着痛快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不迫,曰沉着痛快。”

丰筋多力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凤泊鸾漂 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出处:唐·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凤翥鸾回 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出处:晋·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古肥今瘠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出处:唐·张远彦《书法要录》卷二:“无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颇反。”

鹤膝蜂腰 ①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胡肥锺瘦 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锺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出处: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画蚓涂鸦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出处:明·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

⑧ 篆书四字成语书法作品

⑨ 书法作品中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横扫千军、

笔走龙蛇

、蚕头燕尾、丰筋多力

、铁画银钩

、仙露明珠、

宁静致远 、气韵生动、雄浑豪放、率真拙朴、独具个性、酣畅潇洒、天然真趣、正中寓欹、紧中见放、传世佳作、俊逸高雅、华美自然、流畅蕴藉、飘逸清秀、凝重朴拙、端庄淡雅、清新率真,险峻疏朗、雷霆万钧、龙威虎震、有力雄劲、雄浑苍劲、刚柔拙巧、圆浑流畅、筋骨俱备、自成天趣、差错有致、收放有度、秀丽疏朗、紧密险峻、倚侧秀逸、潇洒俊逸、挺拔刚劲、刚劲有力、苍劲有力、结构紧密、龙飞凤舞、风格秀媚、笔走龙蛇、矫若惊龙、笔力劲挺、笔力险劲、险峻之势、刚劲挺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刚柔结合、神气畅然、运笔简洁、运笔秀巧、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赏心悦目、清雅秀媚等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惠风和畅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遒劲有力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谢道韫 王献之 王凝之

1.肃穆:严肃而安静,形容气氛庄重。

2.古穆:读音是gǔ mù ,是指古朴凝重。

3.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4.穆穆:端庄恭敬;仪容或言语和美;宁静;静默;盛集貌;庄严,岿然。

5.落落穆穆:形容待人冷淡。

6.亹亹穆穆:意思是勤勉庄敬。

7.穆穆纯纯:恭敬诚恳貌。

8.静穆:安静,庄严。

扩展资料:

穆,中文汉字。常用作组词:肃穆。

字义:1.温和;~清(a.清平;b.指上天)。

穆如清风。

2.恭敬:严肃:肃~。

静~。

3.古同“默”,沉默。

4.古代宗庙次序。

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5.姓。

书法与武术的联系

谢道韫: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详。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也?"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又有一次,王凝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谈论,发挥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她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时人评论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她的《登山》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则仍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

谢道韫所著诗、赋、颂、诔原集为两卷,已佚。今存文1篇、诗2首,收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对王氏子弟来说,这是一个婚嬅高门的难得机会,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 少年郎,从而为后人留下“东床快婿”的佳话。

王羲之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谢道韫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东晋***中,措国家如磐石的谢安。晋室东渡之初,谢安与王羲之同寓居在风光明媚的会稽,游山眺水,饮酒赋诗,放情丘壑,兴寄烟霞。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温的聪颖与才情。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 谢道温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温颇有雅人深致。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 ,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象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温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有人问起, 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生平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传说,王羲之一次与朋友一起去一游亭饮酒作诗来取乐,随即继兴写下《兰亭序》,虽中有错字,不是很工整,字也大小不一,但字的潇洒飘逸却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实乃佳作,就连王羲之本人也叹为观止,不敢相信,所以《兰亭序》才会享誉如此盛名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王献之与其妾桃叶的故事历来是民间传说中热门的话题,据说他曾作《桃叶歌》以送佳人。

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给我们学习了解王献之书法留下宝贵资料。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尝经吴郡,闻顾辟彊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彊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傍若无人。辟彊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安进号卫将军,复为长史。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试谓曰:“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献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及安薨,赠礼有同异之议,惟献之、徐邈共明安之忠勋。献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泮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韨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礼。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献之前妻,郗昙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无子,以兄子静之嗣,位至义兴太守。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桓玄雅爱其父子书,各为一帙,置左右以玩之。(《晋书》卷八十) 。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是我国的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流传海

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武术,古代首称“手搏…‘武艺”等,近代又称国术。是几千年我国

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独特方法,门派繁多,技法各异。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有

笔法、字法、章法。书体繁多,有真(正)、草、隶、篆,真体又有欧、柳、颜、赵,苏、黄、米

、蔡等。本文主要谈武术中的剑术和书法中的行草,侧重探讨剑术和书法的相同及骨势,以此来

说明剑术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练剑术和书写行草,可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共同进步,既

利于这两门技艺的发展,也有利于习练者身心健康。

剑术“精气神”

剑是武术中短兵器的一种,系由古兵器演化而来。《释名·释兵》中说:“剑,检也。”剑是

一种防范非常的卫体武器。武术谚语有“刀如猛虎,剑如飞风”,“刀似下山猛虎,剑如翻海蛟

龙”。剑术特点是灵活、敏捷、潇洒、飘逸,气势连贯,演练起来变化多端,剑神合一,一气呵

成,步法轻快,腰似蛇行。剑法主要有点、崩、刺、撩、挂、劈、云、抹等。剑术套路有多种,

根据不同拳种而定。比赛中的剑术,有规定“腾空跳跃…立劈横抹…‘点刺撩崩…‘勾挂缠云”

等动作。其快捷凶猛,刚柔相济,潇洒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代是剑术发展的黄金时代,钢铁剑以全新面貌取代了青铜剑,并已成型,随着剑的铸造技

术和制型的改革,其使用方法也日趋完善。至今剑的种类和名称颇多,但其整体均由剑身和剑柄

组成,其中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柄包括护手、剑首。而且剑首大都系上剑穗。除击剑

格斗外,还出现了整套动作组成的“舞剑”。汉代有《剑道三十八篇》,对以前使剑之法进行了

系统的总结阐述,至今已形成系列的整套剑术有昆仑剑、青萍剑、蟠龙剑、纯阳剑、太极剑、八

卦剑、形意剑、双手剑、螳螂剑和龙凤双剑水鲁双剑等等。

演练太极剑有如行云流水,始终处于连绵运动中。其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

连,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其柔中藏刚,内有虚实、动静、开合、屈伸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

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转化的。又如八卦剑内容丰富,舒展大方,脚踏八方,步走九宫,行如游

龙穿梭,连绵不断,身械齐动,如白蛇吐信,青龙探爪,出神入化。有如急风闪电,拧旋滚转,

一身是圆。剑随身动,身带剑行,青云平浮。

行草“骨筋韵

行书是书法不可缺的一种,乃书法学习的难点,也是古今众多书法家所追求的,具有很高的欣

价值。文***奕奕的唐代李北海,容魏碑入行书,笔毫流动,骨力渗透,凝重如山顿,雄健而又

活泼。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右军如凤,北海如鹰”,“羲之如龙而李如象”。

黄庭坚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长年来往过江,惯看荡桨拨棹,以致他用笔也“似长枪大戟,

纵伸横逸,势若飞动”。也有形容韦诞字似“龙威虎振弩张”;索靖的“飘凤忽举,鸷鸟乍飞”;

王恒的“插花美女,笑舞镜台”等,无一不是对行、草书法的真实写照。草书是急就章。它起源于

汉,正如东汉末年书法理论家赵壹所分 析:“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频,战攻并作,军书

交驰,羽檄纷飞”,稍加快书写就有连笔。即成为隶书的变体,人称“章草”。其特点:“一简

、二连、三圆转”,结构省减,书写接连,圆转不方折,简约明快,与我们现代行草书一样。

行草是介于真书、草书之间的书体,事实上早已存在。秦汉时期的真书与草书都没有明确的

概念,故行书也无从谈起,章草(隶草)逐渐成熟并被规范后,行书才显示出来,但得到承认还是

较晚的事。行书对隶书演化为楷书起着促进作用,而楷书地位确立后,行书、草书则成为一种为

人们所喜爱而富有极强艺术魅力的书体。

在东汉时期草书有杜度、崔援、张芝、蔡邕等,他们不仅书法一流,而且在书理研究上给人

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东汉至西晋的行草发展,I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王殉等行草达到高峰打

下坚实的基础,“三王”的作品大多为唐代的摹刻本。

行草书是靠用笔墨“点画”构成。运笔必有“笔势”,点画有“起止转折”,笔势亦须“起

承转合”,灵活转换,变化无常,深有“骨势”。每一种用笔都是多变的。实际上,同一种用笔

往往因书体、字体、章法和书家风格习惯不同而有所不同(略同武术中太极剑和八卦剑一样);下

笔之际,明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使笔锋下的点画形态随之适应结字和章法的需要而变化,做

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多起伏于峰抄;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艺”(孙过庭《书

谱》)。只有这样,用笔才能生动活泼。

品味相似

剑术动作是由点、刺、劈、云等攻防动作组成的各种剑法,剑法又配合手、眼、身法、步组

成剑术组合,又由各种剑术组合组成完整的套路。视同于行草书法中的点、横、撇、捺等笔法,

从而组成字法,又有数个字的连带或笔断意连等组成章法。无论是剑法、笔法或是整套剑路和

整篇章法都有“骨势”,这就是它们的相同点。“骨”即内含,如武术中的“精气神”,也视

同于书法中的“骨架”或“神韵”。势即外形,如剑术中的剑体和书法I中的书体,包括:剑法

、组合和套路;行草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欣赏一个剑术套路,要从起势到收势,看它全套动作是否合理到位,不但要看势,还要看

骨,如同整篇书法的章法是否合理,不但外形(势)好,内涵(骨)、神韵更为重要。剑术中有“

点、撩、劈、\刺,,等,书法l}1钉“横、竖、撇、捺”等;剑术中有展缩,书法中有开合;

剑术有一气呵成,书法有一挥而就;剑术中有“犀牛望月…”燕势平衡”,书法中有“斜而不

倒,凌涯独立”;剑术有“腾空”,书法有“飞动”;剑术中要体现“精气神”,有剑与"手、

眼、身法、步’’的紧密协调配合默契,书法中有“含而不露…‘有藏有露”,“内含神韵,

内外合一”,“有方有圆,时隐时现”,上下左右,协调顺达。

剑术的“虚、实”,俯拾可得,“虚”就是伪装、隐蔽。隐蔽自己的真实出妻的剑法,

如“近而示之远,攻而示之防”等,这是一种以***乱真、迷惑对方的谋略。“实,,就是明

火执仗的实打实着。《草庐经略.卷六.虚实》:‘‘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

,如破竹压卵。”比如劈剑本是自己的强项,却伪装虚弱,麻痹对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剑术中“缓与急”轻与重…‘轻撩与重劈”“退步与进步…‘防与攻…‘虚与实”等,

要灵活运用、有机配合。如在整套剑术中,有时“行走如云”以配合云剑、抹剑;有时急跑猛

跳,以配合崩剑、刺剑。还有定势,如“金鸡独立…‘犀牛望月”。全套运用到场地四周,动

作协调合理,体力分配均匀,使得见此套剑如见整篇行草书一样。 虚与实是一对对立统一的

矛盾。对立,仅是它们矛盾关系的一种形态。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包容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此关系在剑术和行草中,比比皆是。剑术与行草书就是“窍幽极渺,汪洋姿肆。”

行草书法也有“虚实”,在结字、章法中不断地表现出来。如用笔上的“轻与 重 “

与急…‘藏锋与露锋”,结字上的 “疏密…·争让…‘白黑…‘次主…‘短长”“小大”,

而章法方面利用字距行距 的“疏密”、重心的“斜正”,黑色的“枯润”“淡浓”,以及落

款用印的尺寸、位置,均须适宜恰当等等。拿用笔说,笔不实就欠沉着;笔不虚又欠圆活。只

用实笔,行貌笨滞;全用虚笔,近似油滑。在变化中应当求和谐,有韵律,有规则,才不杂乱

。请看米芾行草,点画用笔较重,笔力沉劲,毫不漂浮,非点画处偶相引连,用笔偏轻,一片

虚灵。他那一行一字的重心线,左右摆动,跌宕起伏,却整体仍维持平衡,这就是他的风格,

如同在醉剑中,翩跹起伏,上下左右摇晃,看似失去平衡却又保持平衡;似醉非醉,但却醉态

百出,暗藏杀机,待得势即闪电般地出击,给人以惊心动魄、美的享受。再看唐代书法变革家

颜真卿书写的《裴将军诗》,阳刚之美在字里行间流动。那“战马若龙虎’’五字,尤为雄伟

壮观。全篇字有正、有斜,有静、有动,有肥、有瘦,有枯、有润,真是泼墨淋漓,气吞山河

。唐代书法“癫狂”大家张旭、怀素的狂草更是不受约束,自由奔放,大起大落,离合聚散,

令人荡气回肠。这与“剑如飞凤”如1出一辙。唐代诗人杜甫曾以诗来形容公孙大娘***舞剑器

为“来如雷霆收震怒,罢若江海凝青光”,“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又云:“往者吴人

张旭,善草书书贴,数长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剑《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

孙可知矣。。’’做为一个书法家,经常观看练剑或亲身体验剑术中的韵味,会对自己的行草书

创作,大有裨益。剑术中的轻柔飘逸连绵不断,快捷扫剑及清脆点崩,或变化无穷的剑花等,对

习字练字有莫大的启发。

用气略同

凡习练内家拳者,均重内功。以内功为基本功,亦称筑基功。书法的笔力和神韵也可以说与气

有着直接关系,练习书法,除腕部有力外更主要的是写字与气配合,写出的字才能人木三分。书

写者的底气不足,字也不会雄健有力。书法家年积月累的写字如有意配合运气书写,久而久之则

内功基础自然坚实深厚 剑术在行剑中均要气沉丹田。攻防用力时,则用鼻哼气;起跳时要提气

使气l厂

上走,这样才能跳得高;落地时,气要上浮,才能做到轻如鸿毛;震脚时,气要下 沉,做到重

如钢铁。气与剑要配合协调,才能做到灵活多变,虚实分明,柔软如水,强硬如钢,绵里藏针,

刚中有柔,飒爽’优美,变化无穷。 .

书法用气也很重要。排除杂念,气沉丹田。行笔要均,力达笔尖。笔锋转换要闭气。笔锋上

提时,气上行。按笔要沉气,收笔要放气。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有造诣的书法家写字时或写很重要

一笔时闭住气息,舌舔上牙,待字写完后出一口气,电就是将废气放出。书法中的用气繁多,几

年或几卜年的用笔运气练字对身体健康好处莫大,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大都是长命的老寿星。

剑术与行草中的用气基本上是一样的。气同剑与笔的行动同时运转,有提气、闭气、沉气、

出气、运气。—位好的武术家或书法家能将气运至剑尖或笔锋,能使手中的剑或笔运用得灵活多

变,沉稳有力。

综上所述,虽然隔行的剑术和行草概念各异,但其理存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