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_鱼馁肉败不食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21 0
  1. 那位知道《论语》中谈论古人饮食的文章
  2. Day110-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 失饪,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如此等等,
  4. 孔子失饪不食 原始含义
  5. 孔子在多少年前提出十不食的理论

1.自相鱼肉

发音 zì xiāng yú ròu

解释 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_鱼馁肉败不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晋书?6?1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授之与我。”

2. 指天射鱼

发音 zhǐ tiān shè yú

解释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出处 汉?6?1刘向《说苑?6?1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3.葬身鱼腹

发音 zàng shēn yū fù

解释 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出处 战国?6?1楚?6?1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示例 只要你舍得这辆汽车,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车冲进大河,咱俩一同~。(刘绍棠《十步芳草》)

4. 甑尘釜鱼

发音 zēng chén fǔ yú

解释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处 《后汉书?6?1范冉传》:“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示例 若如古时范史云,曾官莱芜令,甘自受着~。(明?6?1天然智叟《石头点?6?1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5.鱼鱼雅雅

发音 yú yú yǎ yǎ

解释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出处 唐?6?1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6.鱼跃鸢飞

发音 yú yuè yuān fēi

解释 指万物各得其所。

出处 《诗?6?1大雅?6?1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7.雁杳鱼沉

发音 yàn yǎo yú chén

解释 比喻音信断绝。

8.以蚓投鱼

发音 yǐ yǐn tóu yú

解释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出处 《隋书?6?1薛道衡传》:“陈使缚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9.鱼游釜中

发音 yú yóu fǔ zhōng

解释 釜:锅。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出处 《后汉书?6?1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示例 姜尚进山,似~,肉在几上。(明?6?1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

10.渊鱼丛雀

发音 yuān yú cóng què

解释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出处 《孟子?6?1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1.鱼网鸿离

发音 yú wǎng hóng lí

解释 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出处 《诗经?6?1邶风?6?1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12. 鱼馁肉败

发音 yú něi ròu bài

解释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出处 《论语?6?1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13. 鱼米之乡

发音 yú mǐ zhī xiāng

解释 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出处 唐?6?1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示例 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明?6?1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六回)

14.缘木求鱼

发音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6?1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示例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6?1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15.鱼目混珠

发音 yú mù hùn zhū

解释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6?1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示例 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16.鱼烂土崩

发音 yú làn tǔ bēng

解释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

出处 汉?6?1荀悦《汉纪无侯传》:“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17. 鱼龙曼衍

发音 yú lóng màn yǎn

解释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出处 《汉书?6?1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18.成语 鱼龙混杂

发音 yú lóng hùn zá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出处 唐?6?1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示例 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6?1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19.鱼溃鸟散

发音 yú kuì niǎo sàn

解释 比喻军队溃败。

出处 《南史?6?1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20.鱼贯而行

发音 yú guàn ér xíng

解释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21. 鱼贯而入

发音 yú guàn ér rù

解释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 《三国志?6?1魏志?6?1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示例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清?6?1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22. 鱼大水小

发音 yú dà shuǐ xiǎo

解释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23.鱼传尺素

发音 yú chuán chǐ sù

解释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示例 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宋?6?1秦观《踏莎行》词)

24. 瞎子摸鱼

发音 xiā zi mō yú

解释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25. 殃及池鱼

发音 yāng jí chí yú

解释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 《吕氏春秋?6?1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26. 信及豚鱼

发音 xìn jí tún yú

解释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出处 《易?6?1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27.稳坐钓鱼船

发音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解释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出处 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

28. 为渊驱鱼

发音 wèi yuān qū yú

解释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 《孟子?6?1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29.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发音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

示例 这有何妨,~。(清?6?1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30.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发音 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 《汉书?6?1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那位知道《论语》中谈论古人饮食的文章

孔 子 怎 么 吃

食饐(yi音亿)而餲(ai音爱),鱼馁(nei音调三声)而肉败,不食。

粮食陈旧和霉变的,鱼和肉***的,不吃。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

失饪(ren音刃),不食。

烹调不当,不吃。

不时,不食。

不适合吃的时候或不合时宜的食物,不吃

不正,不食。

不按照规范(科学)的宰割方法宰杀的肉,不吃。

不得其酱,不食。

在烹调中调料使用不当,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每顿饭,即使肉很多,吃肉也不要超过主食。

惟酒无量,不及乱。

喝酒,饮多饮少没有定量,但以不醉为度,不醉则不乱。

沽酒市脯不食。

随便从市场上买的酒和肉食,少吃或不吃。

不撤姜食,不多食。

每餐吃点姜或生姜,但不要多吃。

食不厌精,脍(kuai音快)不厌细。

这句话曾经是批判孔夫子的有力证据,其实都是“厌”字惹的祸——古文中“厌”字在许多时候是当满足讲,《论语》述而第七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百度百科的解释为:“自己学习永不满足”(详见)

如果“厌”字解释清楚了,这句话所有的东西就都清楚了。

粮食不满足精,鱼和肉不满足切得细。

Day110-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看<论语>论饮食:孔子堪称古今第一美食家

2008年 01月 05日 16:25 深圳新闻网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于饮食也很有见地,最早提出了关于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观念。

食无求饱: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追求的饮食原则是简朴。

讲究饮食卫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许多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阐述精辟,见解独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鱼馁而肉败不食。”鱼和肉都腐烂变质了,不能吃;“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臭恶不食。”色味不好,不吃;“不时不食。”如果不是进餐时间,不吃;“沾酒、市脯不食。”集市上买来的酒,多有掺水掺杂质的;买来熟肉熟菜,往往不清洁卫生,都不能吃。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饭应以主食的谷物为主,吃肉佐饭,要使肉与饭有一个适应的比例。肉太多,饭太少,油腻腻的,是肉气胜于饭气了,也不相宜。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这很符合卫生原则。

讲究饮食艺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主张吃饭时,食品尽可能做得精细;烹制时,肉要切得细致。孔子“食不厌精”的饮食观,是他对中国饮食文化创建的一个贡献。

文章摘自《杨力讲饮食与营养》 杨力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11月出版

失饪,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如此等等,

10.7:齐①,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译文:斋戒沐浴时,一定要穿明布做的浴衣。斋祭一定更换食谱,居室内要更换平时坐的位置。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②。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细的粮食,生肉切细一些。受潮的米馊了,鱼肉变味了,都不要吃。颜色奇怪色相难看的不吃。不好闻不吃。没煮熟不吃。不到饭点儿不吃饭。切的不方正、位置不合适不吃。酱料配的不合适不吃。肉虽然多,但不要比主食吃的多。喝酒不要喝醉。集市上买的酒肉不吃。要有生姜点缀,不多吃。

孔子失饪不食 原始含义

当然不是啊,这是孔子对饮食养生的看法而已,不关他老婆的事情。

这个分析不错,你可以参考:

《论语·乡党》集中记载了孔子对饮食的态度和看法: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羮,瓜祭,必斋如也。席不正,不坐。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从养生的角度去看待孔子的饮食态度和其他生活习惯。于“沽酒市脯,不食”一句,朱熹《论语集注》云:“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朱熹认为,孔子“沽酒市脯,不食”的原因是出于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但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51岁时才走上仕途,4年后又开始周游列国,“匡城受拘”,“陈蔡绝粮”,度过了长达14年的漂泊流浪生活,“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纵观孔子一生,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云云,只能说是他理想中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对于“沽酒市脯,不食”一句恐怕不能仅仅从养生的角度来把握其含义。

孔子在多少年前提出十不食的理论

 “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士人”也称“儒生”“文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生活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具有自身特征,这就是:“追求饮食艺术,雅致清逸的格调,不重奢华重美食。”从经济文化层面上看,士人有文化修养,大多衣食不愁,因此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研究生活艺术,有条件讲究吃喝。古代士人的饮食方式多受其饮食观念的支配——

自先秦以来,人们就非常注意饮食与卫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形成了进步的饮食观。孔子对饮食就很有讲究。他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并主张十多个不食。其文曰:

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从孔子所说的“不食”看,大部分符合卫生标准,依然是今日应循的饮食原则。如,饭受热而变质、变臭,鱼腐烂变质为“馁”,肉腐变质为“败”,***变质的食品,对人体危害极大。

“失饪不食”,指不吃烹调不当的食品。“沽酒市脯不食”,是说街上买的散装食品和饮料,有的不洁净,不能随便吃。“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是说饮食要以五谷为主,肉类不宜过多。“不多食”,是说饮食要适量而止,不可暴饮暴食。

总之,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这么多不符合卫生标准而不食的主张,是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观中,非常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汉唐时期,人们便主张***用谷、果、菜、畜等混合食物,以保证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指出,每食“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这种以谷物为主肉类为辅的食物搭配原则,符合营养保健的要求。

古代士人还普遍认为应节制饮食,反对大量食用美味佳肴,这样做会增加胃的负担,影响消化。《吕氏春秋·本生》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孙思邈也认为,吃得过多会使人短命。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说:“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

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李渔,多才多艺,对饮食也很有讲究。在其《闲情偶寄》一书“颐养部·调饮啜”中对饮食之道作了专门评述。李渔的饮食观与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不尽相同,比如他认为,“食色性也,欲藉饮食养生,则以不离乎性者近是”。即饮食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来安排。“性”,意为性情、习惯。由于“性”因人而异,故《食物本草》一类书上规定的饮食忌讳未必适合每个人。

根据以“性”来安排饮食的原则,李渔提出了六条具体的饮食方法:

一是爱食者多食;李渔认为:“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身,不必再查《本草》。”二是怕食者少食;生性不喜吃之食物,如果勉强吃下去,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招致疾病。三是太饥勿饱;即要控制饮食,不要因饥饿而暴饮暴食。四是太饱勿饥;李渔说:“饥饮之度,不得过于七分是已。”五是怒时哀时勿食;因为“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六是倦时闷时勿食;因为倦时进食,“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烦闷时进食,“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对饮食也很有讲究。《随园食单》便是他晚年撰写的一部烹饪专著,是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袁枚认为,烹调如同做学问,应“先知而后行”。在“戒单”中,袁枚就提出饮食应破除不良陋习。如他提出要“戒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他指责饮食一味炫耀,片面追求肴馔华贵者:“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袁枚还主张“戒目餐”,“目餐者,贪多之谓也”。袁枚说:

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百之中,所做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

袁枚对饮食时的“强让”也颇为反感。他说:

一肴既上,理宜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变,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尝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

吃饭强让之礼,不论从饮食卫生还是从个人饮食习惯看都是不科学甚至没有礼貌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活了80多岁,是一位高龄老人,到晚年依然耳聪目明,还能上山捡柴,这与他善于调节身体、饮食起居得当有直接关系。他有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病所由滋。”他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第一条便是饮食有度:“朝晡食饮,丰约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其次,饭后散步,“食罢,行五七十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在日常饮食上,陆游喜素,好喝粥吃米,野菜亦是其所好。

中国古代士人深知饮食的重要性,不少人精通饮食之道,他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有许多合理之处,仍值得今人借鉴。

原标题:古代士人的饮食观:孔子曾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参考资料 、孔子在二千年前提出十不食的理论。

2、简介

《论语乡党篇第十》 关于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食饐而餲,鱼馁肉败,不食” 不吃***变质的食物。

“色恶,不食”,色香味型中的色要好

“臭恶,不食”,色香味型中的香要好

“失饪不食”。厨师要手艺好,烹饪方法得当。

“割不正,不食”。一说要正确的宰杀(类似于***的活杀,喉咙放血,只捆三条腿等),一说肉不是按照纹路切出来的。讲究呀。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酱

“食无酱不食”。没酱还就不吃了。

“肉虽多,不可胜食气”,主食量得大于肉食,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主次得分清了。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喝,不要乱性,难道是老爷子预见到酒鬼容易酒后乱性,酒是湿热之品,容易让气往上往外散。

“沽酒市脯,不食”,只喝自家酿的酒,这样好,不会喝到勾兑的酒。小农场自己酿的绝对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