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意思_逢君之恶读音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21 0
  1. 帝的四字成语大全
  2. 君子读书成语有哪些?
  3. 民什么君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4. 《雍正王朝》里,雍正有没有想过杀老十三?
  5. 有关孔子和孟子
  6.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出自哪本书
  7. 孟子十二告子下
  8. 带君字的成语有哪些

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议论吞天口

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意思_逢君之恶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名志士心

土城土环城成土

金镜金熔镜竟金

厅前种竹先生笋

庙后栽花长老枝

(此联有双解,一解为字面意思,另一解为:先生损——被先生损坏,长老知——长老知道了)

画上荷画

书临汉字翰林书

二猿断木山林中,小猢狲也能对锯

一马失足淤泥内,老畜生怎样出蹄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

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轰牛牛佞妞妞拧牛

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

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脉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猫卧墙头风吹猫毛毛动猫不动

鹰落树支日照鹰影影斜鹰不斜

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景物篇(四季风景、摆设物件等的描绘)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水

风吹尘起地生无火之烟

池中荷叶鱼儿伞

梁上蛛丝燕子帘

天做棋盘星是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一女梳妆双镜高悬三对面

孤灯挂壁二人行礼四躬深

鼓上着棋棋敲鼓响将军出

锣内支撞锣鸣爆子来

红烛泪流莫非火烧心痛

铜钟声吼想来木撞腰疼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

雨打竹竿光棍流泪

风吹葫芦和尚摇头

犬行雪地梅花

鸡踏霜桥竹叶三

鸡犬行雪地梅花衬竹叶

猴马过霜桥佛手配香橼

柳影呈河鱼上树

槐荫落地马蹬枝

锅漏漏干船漏满

灯吹吹灭火吹燃

道旁麻叶伸绿手,要甚要甚?

池内荷花攥粉拳,打谁打谁?

地名地理篇(以地名为对的)

(北京地名)

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儿

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儿

(注,四川营:宣武区四川营胡同;陕西巷:天桥八大胡同之一;一尺大街:杨梅竹斜街西头;半截胡同:菜市口,镇江上坎:房山镇江营;苏州下坡:崇文门内大街有苏州胡同和苏州巷。本人不是北京人,有些地名可能今天已经没有了或改动了,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黑塔寺不见黑塔

白云观没有白云

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天津地名)

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其他地名)

乾地三波水晶盘托金山

满天星斗珍珠伞罩紫霞宫

天子祭天坛驾至天桥天未晓

地藏游地府盘查地狱地无知

万瓦千砖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船二浆三人划过四仙桥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五台山后五层台,台、台、台。(学打小锣声音)。

人情篇(人情世故、励志舒怀以及吉祥话儿之类)

牛拉牛车驮牛肉牛心何忍

狗钻狗窝啃狗骨狗嘴无情

事不关心关心则乱

人无******自生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小人言谎行红就绿转面来充君子

丈夫说话如白染皂改悔即为英雄

其他:

南大人向北征东进西退

春掌柜卖夏布秋进冬藏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马吃马牙枣

羊啃羊角葱

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短长虫盘绕矮高粱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

河内荷***去何人戴

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

传统相声《卖春联》中的春联

(又名《写春联》,有命题,带横批)

过年自嘲:

人过新年二上八下

我除旧岁九外—中

横批:穷死为止

(“二上八下”指的是包饺子,“九外一中”说的是捏窝头)

盐店:

以水为本 千里有盐非私卖

借土成形 虽然纳税是官行

横批:盐是咸的

说相声的:

讲古谈今称谑语 何惹哄堂大笑聚财源 千般演艺千般艺

论世说俗据知源 偶逗众位悲欢和颜笑 一日赚来一日空

横批:永远苦力

双簧:

***说真学演成一人

前演后唱嗓子两条

横批:不许放屁

大鼓女角儿:

穿红挂绿献千娇 慢启朱唇调新韵

着紫披蓝生百媚 轻敲牙板唱旧歌

横批:老了玩完(大腿真白)

***烟馆:

孤灯一盏 照尽平生事业

短棒半根 打倒无数英雄

横批:永不让开

(当时已经禁烟)

戏园子(其他版本见附录):

金榜题名虚富贵

洞房花烛***姻缘

横批:出出进进(出将入相)

摊煎饼:

铛圆面稀刮开大

葱多酱少卷上长

横批:越吃越短

茅房:

进门来呲牙咧嘴

出户去展眼舒眉

横批:先拉后擦

(旧)澡堂

金鸡未唱汤先暖(或作:汤先热)

云板轻敲客满堂(或作:红日东升客满堂;玉板轻启客早来;旭日初临客早来)

(新)浴池

身有贵恙休来洗(或作:休出浴,上下联词尾为“浴池”)

年高酒醉莫入池

横批:脱了再洗

剃头铺(理发馆)

进门来苍头秀士(或作乌衣秀士)

出户去白面书生

横批:不刮眉毛

观众:

请诸君到此处消遣

听我们说相声敞笑开怀

横批:多福多寿

自己(逗哏):

生来一身书生意气

学得满腹经纶文章

横批:人见人爱

(捧哏的)结婚:

宾朋贺喜百余位

新娘携子两三人

横批:进门当爹

(常用底)

火车:

以铁为本行千里

借火成行入万人

横批:就怕出辙(出轨)

(李德钖 张德泉版本之底)

附录,不大常见的一些对联,也曾出现在本段中:

戏园子1:

学君臣 学父子 学夫妇 学朋友 会千古忠孝节义 细细看来慢道逢场作戏

或高贵 或贫贱 或喜怒 或哀惧 将一时离合悲欢 重重演出管叫拍案惊奇

横批:出来进去

(此联为北京广和楼戏台上的楹联)

戏园子2

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

十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

(大栅栏庆乐园楹联,已毁)

戏园子3: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为镌刻在圆明园戏台上的楹联,纪昀所作)

戏园子4(新话剧戏台):

你打起脸来,全凭了几件衣裳,今日顿失昨日样

我睁开眼看,任你尽百般丑态,上台总有下台时

(传为清光绪年南京某戏台对,台湾吴魏版用来形容新剧,疑为暗讽时事)

台湾魏吴版还有几个特别的对联:

搪帐1:

欠债未还皆因窄

成心要钱谁过年

横批:过年再说

搪帐2:

拍马凝枪赛霸王之勇来要帐

破出死命用孔明妙计不还钱

横批:急了动刀

(捧哏的)家:

虽居烟花柳巷

我乃安善良民

横批:钱少不成(概不赊欠)

烟花地:

月静更消推杯换盏多欢乐

五鼓天明人离财散落场空

横批:明个再来

现代版(非传统内容只收纳少量作为代表):

饭铺:

煎炒烹炸任君随意选

参豚肚翅做得味道鲜

横批:开***么

搞对象:

河边并坐双双影

马路漫步对对人

横批:一男一女.

流莺:

华灯初上点唇扑粉斜倚门前站

警察一到似鼠畏猫赶快藏起来

横批:不是我呀

单口相声《解学士》里的一些对联:

(有几副重了上面的,留存)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俗对儿)

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周铜盘铭富贵吉祥。

洪范五福先言富,

大学十章半理财。

苏季子当金钗六国封相

张公芝还宝带五世其昌

(当铺)

进门来乌衣秀士

出户去白面书生

(剃头棚)

驮山宝换国宝宝归宝地

以乌金卖黄金金满金门

(煤铺)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横批:大块文章

小孩扬土土飞空,

大人有气气难生。

井底之娃一身绿

锅中熟蟹披大红

(或作:

出水蛤蟆穿绿袄

落汤螃蟹披红袍)

小犬乍行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雪落缸沿,天赐一条白玉带,

烟熏火判,地产半幅皂罗袍。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铜盆冻冰金镶玉

荷叶洒雨翠叠珠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二更鼓两面锣,嘡嘡嘡嘡。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猢狲也敢对锯;

一马失足淤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风不摇,雨不扫,蟾不叫,钱不掉,一大仙张嘴笑;

车无轮,马无鞍,相无权,炮无烟,二人走红占先。

(另一版本: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对诗:

忽听门外一声叭,花红小轿把人搭,今晚洞房花烛夜,明日双方做亲家;

忽听屋内一声啪,原是曹安来端茶,茶盘掉地茶水洒,当时气坏老冤家。

我乃上方玉女星,玉帝命我下天庭,只因娃娃闹相府,看我法宝白玉瓶

因你私自下天庭,上方差下左金童,赶快随我去交旨,命我收回白玉瓶

帝的四字成语大全

<论语>

哀而不伤 爱礼存羊 安老怀少 爱素好古 爱之欲其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必不得已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辰星拱

不耻下问 不得其死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半间不界

卑宫菲食 不改其乐 不敢问津 白话八股 暴虎冯河

不惑之年 不教而杀 不咎既往 不堪其忧 不磷不缁

表里如一 不念旧恶 屏气凝神 博施济众 屏声息气

饱食终日 不舍昼夜 博文约礼 不相为谋 不亦乐乎

不以人废言 博弈犹贤 必也正名 不知老之将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知肉味 不知所措 乘肥衣轻 春风沂水 从井救人

陈力就列 慈明无双 出纳之吝 赐墙及肩 参前倚衡

成仁取义 成人之美 成事不说 持危扶颠 存亡继绝

从心所欲 察言观色 穿窬之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相谋 导德齐礼 大节不夺 待价而沽 待贾而沽

雕镂藻绘 当立之年 当仁不让 箪食瓢饮 斗筲之器

斗筲之人 登堂入室 道听途说 道听涂说 多闻阙疑

笃信好学 大言不惭 大雅君子 迩安远至 而立之年

耳顺之年 恶衣恶食 分崩离析 犯而不校 发愤忘食

富贵浮云 肥马轻裘 父母之邦 斐然成章 饭蔬饮水

犯上作乱 肤受之诉 父为子隐 风行草偃 风行革偃

浮云富贵 飞扬浮躁 夫子自道 各不相谋 干脆利落

恭而有礼 观过知仁 故旧不弃 割鸡焉用牛刀 怪力乱神

告朔饩羊 过庭之训 告往知来 躬行节俭 过犹不及

龟玉毁椟 刚毅木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怀宝迷邦 患得患失

惠而不费 和而不同 囫囵吞枣 瑚琏之器 祸起萧墙

诲人不倦 化若偃草 后生可畏 好行小慧 和颜悦色

和颜说色 红紫乱朱 家常便饭 谲而不正 敬而远之

鞠躬屏气 计过自讼 继绝存亡 见利思义 既来之,则安之

尽美尽善 季孟之间 浸润之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敬事后食

尽善尽美 戒奢宁俭 季孙之忧 既往不咎 举枉措直

见危授命 即温听厉 见贤思齐 居下讪上 节用爱民

久要不忘 举一反三 精益求精 近悦远来 见义勇为

举直措枉 简在帝心 君子固穷 降志辱身 就正有道

困而学之 克己复礼 侃侃谔谔 侃侃而谈 侃侃而言

空空如也 侃侃訚訚 硁硁之愚 困而不学 喟然长叹

开柙出虎 六尺之孤 老而不死 老而不死是为贼 乐而不*

流离颠沛 理屈词穷 敛容屏气 立人达人 了如指掌

了若指掌 临事而惧 犁生骍角 临危授命 临危致命

鲁卫之政 陋巷箪瓢 乐以忘忧 来者可追 乐在其中

名不正,言不顺 没齿无怨 苗而不秀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敏而好学

明鼓而攻之 鸣鼓而攻 鸣鼓而攻之 免怀之岁 门墙桃李

敏于事,慎于言 名正言顺 牛刀割鸡 涅而不缁 年富力强

能近取譬 念念不忘 内省不疚 讷言敏行 贫而乐道

匹夫沟渎 匹夫匹妇 匹夫小谅 被发左衽 披发左衽

匏瓜空悬 屏声敛息 片言折狱 群而不党 千方百计

泣麟悲凤 墙面而立 裘马轻肥 犬马之养 迁怒于人

群起而攻之 轻裘肥马 求全责备 求人不如求己 求仁得仁

求生害仁 杞宋无征 取义成仁 求志达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仁人志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任重道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如指诸掌 思不出位 松柏后凋 驷不及舌

时不我与 时不我待 岁不我与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胜残去杀

施而不费 述而不作 死而后已 死而无悔 生而知之

三复白圭 三复斯言 岁寒松柏 岁寒知松柏 四海之内皆兄弟

善贾而沽 舍己为人 杀鸡焉用牛刀 适可而止 是可忍,孰不可忍

色厉内荏 丝来线去 诗礼之训 驷马难追 司马牛之叹

生荣死哀 生荣死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色仁行违 杀身成仁

三十而立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升堂入室

斯文扫地 随心所欲 三省吾身 三月不知肉味 善与人交

逝者如斯 手足无措 事在萧墙 上智下愚 慎终追远

推己及人 通力合作 天理昭昭 听其言而观其行 枉道事人

无适无莫 望而生畏 五谷不分 文过饰非 温故知新

五湖四海 恶居下流 无可无不可 温良恭俭让 无所不至

无所措手足 无适无莫 无所用心 为山止篑 巍巍荡荡

无为而治 文武之道 文行出处 危言危行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文质彬彬 恶紫夺朱 文子同升 行不贰过

小不忍则乱大谋 行不由径 小德出入 小大由之 秀而不实

学而不厌 信而好古 学而时习之 学而优则仕 讬孤寄命

兴观群怨 朽木不雕 朽木粪墙 朽木粪土 兴灭继绝

先难后获 血气方刚 萧墙祸起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无常师

循序渐进 下学上达 循循善诱 贤贤易色 下愚不移

行有余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欲罢不能 言不及义 愚不可及

言必信,行必果 游必有方 言必有中 有耻且格 因材施教

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 韫椟而藏 一刀两段 异端邪说

一箪一瓢 言而有信 言寡尤,行寡悔 有过之无不及 一虎不河

玉毁椟中 悦近来远 隐居求志 一举三反 有教无类

言简意该 一匡天下 衣马轻肥 鱼馁肉败 衣轻乘肥

以人废言 一仍旧贯 一日三覆 一日三省 一日之长

欲速不达 欲速反迟 饮水曲肱 沂水舞雩 用舍行藏

沂水弦歌 乐山乐水 有始有终 有始有卒 欲速则不达

怨天尤人 怨天忧人 以文会友 用行舍藏 逾闲荡检

一息尚存 言行相副 一以贯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丧邦

一隅三反 一言兴邦 洋洋盈耳 一言以蔽之 有勇知方

一隅之见 勇者不惧 以直报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紫乱朱

仰之弥高 允执其中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朝之忿 执鞭随蹬

造次颠沛 在陈之厄 直道而行 周而不比 知过必改

知过能改 众好众恶 钻坚仰高 直谅多闻 知命之年

知其不可而为之 择善而从 志士仁人 足食足兵 在色之戒

祝鮀之佞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为父隐 朝闻夕死 众星拱北

众星环极 众星捧月 主一无适 中庸之道 炫玉自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孟子>

安富尊荣 安宅正路 拔萃出类 败材伤锦 抱关击柝

不经之谈 不愧不作 不愧不怍 拔类超群 拔苗助长

勃然变色 杯水车薪 饱食暖衣 百世师 百世之师

变贪厉薄 不忘沟壑 不违农时 不为已甚 不肖子孙

不以辞害志 不言而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远千里

彼一时,此一时 不远万里 必由之路 不虞之誉 避之若浼

不知世务 裁长补短 持筹握算 出尔反尔 春风化雨

辞富居贫 曾经沧海 出类拔萃 岑楼齐末 充类至尽

寸木岑楼 驰马试剑 藏怒宿怨 晨秦暮楚 春秋无义战

丛雀渊鱼 成仁取义 陈善闭邪 乘时乘势 出圣入神

从头到尾 赤县神州 存心养性 ***薪之忧 创业垂统

此一时彼一时 此一时,彼一时 绰有余裕 恻隐之心 辞尊居卑

赤子之心 地丑德齐 洞察秋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旦旦而伐 箪豆见色 大而化之 *** 敌国外患

大旱望云霓 大旱望云 大旱云霓 顿开茅塞 丢盔抛甲

丢盔弃甲 地利人和 吊民伐罪 东墙处子 得其所哉

箪食壶浆 独善其身 登山小鲁 当务之急 独行其道

独行其是 动心忍性 倒悬之急 倒悬之危 敌众我寡

断织之诫 断杼择邻 饿莩遍野 饿殍遍野 阿其所好

二者不可得兼 放饭流歠 富贵不能* 富贵利达 返观内照

肥甘轻暖 法家拂士 逢君之恶 泛滥成灾 放辟邪侈

饭糗茹草 封妻荫子 反求诸己 艴然不悦 翻然改进

幡然改途 方枘圜凿 废书而叹 辅世长民 发棠之请

俯仰无愧 负隅顽抗 寡不敌众 孤臣孽子 孤独鳏寡

鳏寡孤独 孤寡鳏独 过化存神 孤家寡人 钩金舆羽

高楼大厦 膏粱文绣 过门不入 高门大屋 寡人之疾

广土众民 过为已甚 顾左右而言他 荒诞不经 闳大不经

晖光日新 鸿鹄将至 衡虑困心 旱苗得雨 豪门巨室

浩气凛然 火然泉达 浩然之气 洪水横流 洪水猛兽

函矢相攻 好事之徒 毁瓦画墁 好为人师 好勇斗狠

红紫乱朱 居安资深 疾病相扶 截长补短 绝长补短

胶鬲之困 久***不归 己饥己溺 掘井及泉 岌岌可危

敬老慈幼 尽力而为 解民倒悬 鸡鸣而起 鸡鸣狗吠

救民水火 救民于水火 己溺己饥 拒人千里 距人千里

进锐退速 拒人于千里之外 疾首蹙额 兼善天下 金声玉振

洁身自爱 洁身自好 具体而微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亦多术

举一废百 居移气,养移体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旷夫怨女 壸浆箪食

愧天怍人 困心衡虑 困心横虑 渴者易饮 力倍功半

裸裎袒裼 乱臣贼子 流连忘返 粒米狼戾 廉顽立懦

来者不拒 良知良能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摩顶放踵 孟母三迁 茫然若失 茅塞顿开 媒妁之言

民贼独夫 南蛮鴃舌 被发缨冠 披发缨冠 匹夫之勇

贫贱不移 仆仆亟拜 平治天下 穷不失义 取长补短

齐东野语 强而后可 秋毫之末 弃甲丢盔 弃甲曳兵

妻离子散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求全之毁 弃若敝屣 齐王舍牛

却之不恭 取诸宫中 弃之如敝屐 如此而已 若合符节

如解倒悬 仁民爱物 如弃敝屣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日以继夜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失道寡助 食箪浆壶

遂非文过 三过其门而不入 深耕易耨 上好下甚 水火之中

舍己从人 舍己就人 舍近求远 豕交兽畜 舍己芸人

市井之臣 市井之徒 睟面盎背 嫂溺叔援 三年之艾

食前方丈 事齐事楚 三迁之教 视如敝屣 视如草芥

视如寇仇 视如土芥 授受不亲 嗜杀成性 私淑***

似是而非 水深火热 舍生取义 守身如玉 率兽食人

声闻过情 视为寇雠 舍我其谁 善为说辞 深恶痛疾

深恶痛绝 守望相助 死于非命 守约施搏 声音笑貌

神州赤县 始作俑者 通功易事 同流合污 天时地利人和

袒裼裸裎 天下无敌 天与人归 托之空言 位卑言高

为丛驱雀 五尺之童 枉尺直寻 无敌天下 无敌于天下

为富不仁 王顾左右而言他 闻过则喜 枉己正人 顽廉懦立

为民父母 五十步笑百步 恶湿居下 威武不屈 万无一失

五音六律 为渊驱鱼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恶醉强酒 先得我心

胁肩谄笑 下马冯妇 凶年饥岁 下乔木入幽谷 下乔入幽

畜妻养子 血气之勇 行若无事 挟山超海 效死勿去

习焉不察 心悦诚服 孝子慈孙 心之官则思 先知先觉

掩鼻而过 由博返约 言不顾行 仰不愧天 以辞害意

*辞邪说 引而不发 一傅众咻 一介不取 犹解倒悬

于今为烈 言近旨远 言近指远 盈科后进 引领而望

以力服人 以邻为壑 一毛不拔 缘木求鱼 与民同乐

揠苗助长 怨女旷夫 一曝十寒 一暴十寒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逾墙窥隙 移气养体 逾墙钻隙 逾墙钻穴 一人敌

易如反掌 与人为善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以身殉职

以叔援嫂 引首以望 有所作为 以文害辞 用夏变夷

幼学壮行 源源不断 源源不绝 渊鱼丛雀 渊鱼丛爵

源源而来 夜以继日 以意逆志 鱼与熊掌 以羊易牛

一肢半节 运之掌上 自暴自弃 众楚群咻 斩钉截铁

至大至刚 坐而待旦 晬面盎背 罪人不孥 知人论世

知我罪我 尊贤使能 钻穴逾墙 专心致志 坐以待旦

左右逢源 左右逢原 造言生事 坐于涂炭 邹衍谈天

自以为是 长幼有叙 自怨自艾 再作冯妇 沾沾自好

濯足濯缨

至于解释,太多了,请参考网站:

id="id2">君子读书成语有哪些?

1. 古代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带帝字的成语有哪些

1. 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2. 胡天胡帝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

3.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4.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5.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6. 天高皇帝远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7.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

8. 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9. 帝辇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10. 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11. 山高皇帝远 指王法管辖不到。

12. 圣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13. 鱼鲁帝虎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希望可以帮助你,望***纳~

2. 皇四字成语大全

皇四字成语大全 :

富丽堂皇

堂而皇之、

张皇失措、

皇亲国戚、

冠冕堂皇、

仓皇出逃、

堂皇正大、

皇天有眼、

汲汲皇皇、

张皇幽眇、

羲皇上人、

发皇张大、

皇天上帝、

人心皇皇、

燕啄皇孙、

皇天后土、

仓皇退遁、

发皇耳目、

三皇五帝、

黼黻皇猷、

堂哉皇哉、

仓皇不定、

戎马仓皇、

神色张皇、

旋复回皇、

隔年皇历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喜庆成语

普天同庆pǔ tiān tóng qìng

[释义]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语出]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元帝生皇子;普赐君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辨形] 普;不能写作“晋”。

[近义] 额手称庆 拍手称快

[反义] 哀鸿遍野 怨声载道

[用法] 多用来形容国家令人高兴的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日子。

4. 带有从的四字成语大全

含从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从容不迫、从天而降、从善如流、择善而从、无所适从、从长计议、

喜从天降、言听计从、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病从口入、从中作梗、

从轻发落、力不从心、何去何从、祸从口出、唯命是从、碍难从命、

各从所好、霞振云从、溯流从源、行不从径、弃恶从德、过从甚密、

投笔从戎、三占从二、凫鹤从方、不知所从、横从穿贯、怒从心生

降格相从、枝附影从、执意不从、枵腹从公、惟上是从、弃德从贼、

顺从其美、从俗就简、急处从宽、苟容曲从、从中斡旋、广谋从众、

审慎从事、舍经从权、委曲从俗、面从腹非、择祸从轻、杖履相从、

从一以终、配享从汜、降邪从正、善善从长、操切从事、从令如流、

指顾从容、面从背违、从恶如崩、家道从容、文从字顺、从流忘反

响和景从、舍正从邪、从风而服、罪疑从轻、从容应对、以色从人、

胁从罔治、坚执不从、唯利是从、计合谋从、肩从齿序、云集景从、

合从连衡、从中渔利、退食从容、鸡尸牛从、云合影从、从善如登、

各从其类、面从背言、从容指顾、青州从事、悲从中来、随类相从、

应天从民、誓死不从、从俗浮沉、惟命是从、十部从事、祸从天降

5. si的四字成语大全

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语出] 《汉书·高帝纪下》:“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为;不能写作“围”。

[近义] 浪迹天涯 远走高飞

[反义] 安土重迁

6. 君的四字成语大全

君的四字成语大全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7. 四个字成语大全

五光十色、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回大地、兴致勃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骨肉之情、痛痒相关、人山人海、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地久、树大根深、自由自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情不自禁、自言自语、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已百、奋起直追、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一望无边、不知不觉、雪窖冰天、勤学苦练、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引吭高歌、连绵起伏、满面红光、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 俱全、得意洋洋、天长日久、狐***虎威、半信半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生机勃勃、心狠手辣、起早贪黑、神通广大、高耸入云、日思夜想、重见天日、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无可奈何、一本正经、千家万户、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昏头昏脑、密密麻麻、闻名中外、金光灿灿、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翩翩起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南来北往、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惊涛拍岸、意味深长、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一碧如洗、热闹非凡、层层叠叠、心旷神怡、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生根长叶、竞相开放、胡作非为、兴风作浪、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万般无奈、转弱为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举世闻名、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红白相间、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无影无踪、干干净净、和风细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叶公好龙、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渐渐平息、经久不息、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倾盆大雨、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天相连、星罗棋布、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黔驴技穷、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白云苍狗、恍然大悟、不以为然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平平展展、尽心尽力、神勇无比、运足气力、胸有成竹、文思如泉、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哭神惊、喜出望外、谈笑风生、沙漠之舟、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始终如一、飞沙走石、志在千里、义无反顾、坚定不移、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展翅高飞、望而生畏、窃窃私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忙忙、振振有词、争论不休、充满信心、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欢天喜地、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心绪不宁、各奔东西、悲欢离合、手足情深、蓬蓬勃勃、井井有条、羊肠小道、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遥相对、笑语盈盈、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尽收眼底、雕梁画栋、永垂不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水泄不通、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年复一年疾恶如仇、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大义灭亲、若无其事、蔚为壮观、诗情画意、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极目远眺、辽阔无垠、默默无闻悠然自得、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开天辟地、精疲力竭、纵横交错、小心翼翼、***雷霆、不远万里、悬崖绝壁、日复一日、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远渡重洋。

8. 含有天地的四字成语大全

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别有天地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天地经纬: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德配天地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天地不容: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天地剖判: 犹言开天辟地。

天地诛灭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壶中天地 :〖解释〗指道家的生活。

震天动地

开天辟地

天昏地暗

天长地久

冰天雪地

铺天盖地

民什么君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 君子什么什么的成语

君子之交、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固穷、

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君子好逑、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不念旧恶、

君子之过、

君子之接如水、

君子不齿、

君子三戒、

君子协定。

二 君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君子之交、请君入瓮、正人君子、君辱臣死、君子好逑、谦谦君子、梁上君子、君子固穷、君臣佐使、民贵君轻、君子协定、文君司马、君子三戒、逢君之恶、琴挑文君、淑人君子、二三君子、欺君罔上、余桃啖君、文君新寡、文君新醮、博物君子、仁人君子、大雅君子、岂弟君子、无父无君、国无二君、仁义君子、君圣臣贤、避君三舍

1、君子之交

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况且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2、请君入瓮

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兴说:“这很容易啊!取一个大瓮,让囚犯进入中,什么事不承认!”大臣便找来大瓮,按照兴说的方法用火围住,于是起身对姚兴说:“有内情要问你,请你走进这瓮。”周兴惶恐叩头认罪。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正人君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

出自:鲁迅《藤野先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

4、君辱臣死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我听说,作为人的臣属,君主忧虑臣子操劳,君主受辱臣子当死。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旧礼教规定

5、君子好逑

解释:逑,通“仇”。仇:配偶,故好逑即好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自:春秋·孔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 论语十则中的君子之风有哪些成语

缓兵之计huǎnbīngzhījì

[释义]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版使事权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正音] 缓;不能读作“yuán”。

[辨形] 计;不能写作“技”。

[近义] 权宜之计

[反义] 速战速决 兵贵神速

[用法] 泛指拖延时间;以缓和目前的事态;可同时制定出应急的策略。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四 赞美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恶居下流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季布一诺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季路一言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鞠躬君子 指谨敬尽职的人。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好逑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出处:《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龙屈蛇伸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千金一诺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五 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六 带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谦谦君子、

君子固穷、

二三君子、

大雅君子、

贤才君子、

博物君子、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贤人君子、

君子好逑、

君子之过、

鞠躬君子、

君子三戒、

梁上君子、

君子协定、

独行君子、

岂弟君子、

君子不齿

七 跟君子有关的成语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 形容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君子固穷、博物君子、君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回君子、谦谦君答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九 描述君子的成语有哪些

人品高尚的成语 :

德高望重、

大公无私、

高风亮节、

拾金不昧、

舍己为人、

两袖清风专、

光明磊落、属

助人为乐、

襟怀坦白、

厚德载物、

冰清玉洁

鞠躬尽瘁、

怀瑾握瑜、

忠心耿耿、

不同流俗、

高情远致、

克己奉公、

大义凛然、

德厚流光、

堂堂正正、

廉洁奉公

十 关于君子的成语

君子固穷、博物抄君子、君袭子三戒、君子之交、大雅君子、君子协定

梁上君子、读书君子、淑人君子、谦谦君子、二三君子、岂弟君子

仁义君子、鞠躬君子、仁人君子、正人君子、君子好逑、事急无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

有仇不报非君子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爱财,生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雍正王朝》里,雍正有没有想过杀老十三?

1. 什么君爱民四字成语

[ài mín rú zǐ]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的解释是:对待百姓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去爱。

成语用法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1]

示例:

1 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始终不受……只是吩咐他们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八回)[2]

2 蒙老父台这样,真正是爱民如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五回)

3 本督部堂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从前护院的时候,并未妄杀一个人,想为尔四川百姓所共见。(李劼人《 *** 》二部三章)

寓意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2]

成语典故

《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 民什么与四字成语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保国安民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保境息民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不羁之民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残民害理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吊民伐罪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 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蠹国害民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辅世长民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富国安民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关心民瘼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广土众民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3. 带君的四字成语

带君的四字成语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负郭相君、

独行君子、

余桃啖君、

民贵君轻、

国无二君、

梁上君子

贤人君子、

琴挑文君、

君臣佐使、

岂弟君子、

文君司马、

欺君罔上、

忠君爱国、

君子之过、

鞠躬君子、

君命无二、

君子不齿、

君子协定、

4. 带君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君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负郭相君、

独行君子、

余桃啖君、

民贵君轻、

国无二君、

梁上君子

5. 带君字的成语有哪些

瘾君子、避君三舍、中书君、梁上君子、欺君误国

一、瘾君子

释义: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白话释义:老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示例:有时我想,一个人变成瘾君子,是因为他们下意识地渴望沉默。

二、避君三舍

释义: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白话释义: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能回到晋国,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他们避开你三舍。

三、中书君

释义:毛笔的别称。

出处:《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朝代:宋

作者:苏轼

白话释义:多谢毛笔,伴我在这清幽的地方。

示例: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四、梁上君子

释义: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朝代:南朝.梁

作者:范晔

白话释义:陈定暗地发现,就起床收拾一下,呼命令子孙,严肃地教训他说:“人不可不勉励自己。不好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习以成性,于是到了这里。梁上君子就是这样了。

示例:这家商店昨天才开幕,夜里就被梁上君子光顾了,把值钱的东西一卷而空。

五、欺君误国

释义: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朝代:明

作者:陆***

白话释义:刘震这家伙找强,前一天弹劾我欺君误国,要将首级示众。

示例:张易之、张昌宗两人欺君误国,久存谋反之心。

有关孔子和孟子

帝国王朝,皇权至上,杀不完全取决于于统治者的利益。如果一个臣子时刻考虑统治者的利益,万事都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也许就会活得好好的;如果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那么很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老十三允祥是雍正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关系一直很要好,雍正当了皇帝后,对允祥极度信任,委以重权。为什么在雍正皇帝的兄弟当中,唯有允祥被加封铁帽子王,并重权项托呢?除了历来兄弟关系良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这就主要取决于雍正皇帝本人了。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到底有没有想过要老十三呢?这是一个十分凝重的话题。

老十三允祥,号称“侠王”,为人仗义,豪情,心底光明无私。在康熙皇帝年间,随着老四胤禛下江南,筹款赈灾不徇私情,刑部冤狱案后,掌管刑部,不为太子胤礽所牵制,藏匿郑春华。一废太子的时候,还陪护太子,按照康熙皇帝的说法,他做到了一个弟弟情谊,也做到了一个臣子的忠尽。允祥在兄弟情谊上毫无私念,在朝廷办差上也尽心尽责。但是允祥的性格因为太过耿直,不会转弯,所以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只会吃亏,连张五哥都知道允祥当不了太子,所以他于储君位是没有“缘分”的。

雍正即位之后,允祥得以重用,但是我们看见允祥除了在帮助刘墨林解放苏舜卿上,人性十足,其他时候,多半都是唯唯诺诺。十三爷变了,变得谨慎而低调。十年圈禁也许的确能改变一个人,但是更多的可能是邬思道临别一言: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邬思道走的时候力劝允祥辞去铁帽子王,但是允祥没有照办,原因就在于,允祥记住了邬思道的话,时刻对自己保持警醒。

允祥的谨慎和低调让雍正皇帝都感到气愤,之言那个“拼命十三郎”去哪里了?雍正皇帝难道真的希望允祥还像以前那样耿直仗义吗?非也,他只不过是希望允祥是一个听话的办事机器而已。

雍正即位后的十三爷允祥和康熙年间的十三爷胤祥完全是两个不同基调的人。人生的使命因为环境的因素发生改变,老十三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怎么会杀允祥呢?允祥对于雍正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是没有允祥,在康熙驾崩当晚,不可能那么顺畅坐上大宝,带兵勤王保驾之举功劳巨大,雍正不会因此杀掉功臣。

二是允祥是对付老八允禩的利器,在新组建的内阁班子里面,允祥是雍正皇帝政治包围和瓦解八爷党的关键性人物。后来老八逼宫乱政,虽说弘昼起的作用不小,但是允祥和雍正其实早有防备。要知道,丰台大营的中高层将官,大多都是老十三提拔起来的心腹,老八允禩指望关外旗主王爷发动兵谏,其实是钻进了十三爷允祥的口袋。

三是康熙皇帝有遗言,再苦再难也不能杀兄弟。雍正虽然对兄弟政敌实行了残酷的打击,但是始终没有下达的任何指令。老八老九等人都没有被杀,老十三当然也不会被杀。

四是雍正也需要作出榜样。康熙皇帝儿子众多,雍正不可能独处,他需要其他皇子和自己形成君臣兄弟的榜样,来昭示自己的德政,而允祥就是这个搭伴者。

这是雍正皇帝不会杀允祥的理由,因为允祥的存在和雍正这位统治者的利益是共存的。

从另一个层面讲,到了明清朝代,皇权已经高度集中,雍正军机处的设置,将皇权集中推向另一个高度。希望通过发动***或者兵谏来夺取皇位几乎成为不可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八爷党,雍正竭力打击至死,但是始终也没有允禩谋反的证据,这就是皇权制度下的现实。允祥已经被封铁帽子王,不会因此夺取皇位去冒这个险,名不正言不顺不说,虽手握兵权然力不逮,正如老十四胤禵,即使平定***叛乱,也不可能带兵回来抢夺皇位,年羹尧是节制四省的绥远大将军,也不可能冒着天下大不讳谋反,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也难发起兵力逼宫。

所以,在清朝,若说老十三会挥兵夺位,这完全是扯淡,招来杀身之祸的如年羹尧、隆科多等皆是作威作福,擅权乱政。而这一点,恰恰是老十三允祥不太擅长的,如此,雍正又何必想到去杀他呢?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出自哪本书

孔孟君臣观,(一)孔子的君臣观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当定公问到君臣之间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交往时,孔子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儒家的忠君,其实归根结底是忠于良知与道义的,同时反对愚忠,“‘礼’是外部约束,代表君的权力;‘忠’是内心约束,代表臣的义务。”君臣之间应该谨遵礼制,臣对君的忠是要有君以礼待臣为前提条件的,而并非愚忠。君主对待臣子时应该遵守礼制,用礼规范行为。同时,他还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为君难,为臣不易”等观点,认为无论作为君主还是臣子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君臣还是要各守本分,作为君主就要有君主的气量和品德,对于臣子是要以礼相待;相对地,一位合格的臣子则应尽到作为臣子应有的职责,尽心辅佐君主,以回报君主的礼。另外,孔子也多次批判那些以下犯上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违背了君臣***,他十分厌恶那些僭越之人。因为孔子认为为臣者无论如何是不能毫无理由地废掉或杀死自己的君主的,这样做是不符合“礼”的。在《论语。宪问》中就记载了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当孔子听闻此事,立即向国君请求发兵讨贼,虽未如愿,但足以窥其思想。在孔子的道德理论体系中,对于君主的无道,作为臣子是可以进行劝谏的,正如他所说:“勿欺之,而犯之。”臣子要对君主保持绝对的忠诚,在侍奉君主时首先做好本职工作,把获取奖赏这种事情放到最后,并且还要做到在侍奉君主时,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当对君主谏言无效时,臣子可以选择去仕,但弑君这种违背礼制的行为是绝对不可以做的。虽然孔子反对臣子以下犯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提倡“愚忠”。相反,孔子是极力反对‘愚忠呀口君***力膨胀的。此外,臣侍君时,在遵守礼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否则就会被别人视为馅媚的小人,甚至会给自己招来侮辱和祸患,孔子因而告诫臣子,作为臣子,与君主保持适当距离,进谏适可而止即可。最后,孔子还指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他认为,只有自己和颜渊能做到:若是被君主任用,就辅佐君主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若是无人任用,就藏身自好。在孔子看来,作为臣子,在穷困潦倒、无人任用时,即便独自一人也要保持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在得志之时,自己做到修身的同时还要辅佐君主治国,使天下的百姓也保持这种善性,所以当臣子被君主任用时就要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为百姓和社会谋***。(二)孟子的君臣观战国是继春秋时期后的又一个大变革时期。此时孟子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儒家的新一代代表,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并进一步将其延伸为“仁政”。但在君臣观上,孟子则与孔子有所不同。孔子的君臣观,还是带有些许等级观念的,但孟子认为:君臣之道,恩义为报。简单来说,孟子提倡君臣之间的交往要以相互尊重为原则,其中包含着一种平等的精神,君与臣都必须懂得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在他看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平等对待,给予对方尊重,放下身份的尊卑,两者的态度是相互的。这是孟子对君臣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蒙培元认为这种关系是完全对应的,其中隐含着的意思是人格平等。君能够尊重臣的人格,臣就会加倍地尊重君,将仁义原则贯彻到底;否则将不可能有君臣之“义”。另外,在《孟子》中提到“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主阿谀奉承或是帮助君主做不符合道义的坏事,他认为臣子应该在君主有错时勇于进谏,正如他说的“君有过则谏”,这一点与孔子的思想有共通之处,孔子也不主张愚忠或者以馅媚巴结来讨君主的欢心,臣子侍奉君主不仅要忠诚,还要依照一定的礼数。但是在涉及到当君主无道时臣子应该如何做时,孟子认为“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当大臣针对君主所犯的过错而进谏但君主不听时,按照他的观点就可以将其推翻,但这一点和孔子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列举了四种从政品质不同的臣子,“事君人者”喜欢依靠阿谀奉承来讨得君主的欢心;“安社稷臣者”是以天下的安宁稳定为乐的忠臣,但也难免会有愚忠者在其中;“天民者”只有当自己的主张可以实行于天下时才会去实行,可谓是替天行道;“大人者”会先端正自身的行为然后天下便会随其端正,可以说是道德十分高尚的一_人了,在这里孟子显然对后二者赞赏有加。在“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在人伦关系中,君与臣的关系高居第二位。君主与臣子之间要遵守礼仪之道,君主要给予臣子信任,臣子献忠诚之心于君主,从而创建一种和谐良好的君臣关系,实现内部和谐稳定,进而国家才会逐渐富强。来源:商情

孟子十二告子下

《孟子告子》战国时期·孟子

原文: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白话译文:

天子(帝王)巡行视察诸侯们为(替)自己所守的疆土。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奖赏,拿土地奖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带君字的成语有哪些

12·1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①:“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②,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③,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④。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⑤?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⑥? 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⑦,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⑧,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注释〕 ①任:周初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屋庐子:孟子的***,名连。②亲迎:古代婚姻制度“六礼”之一,新郎必须亲迎新娘。③揣:衡量。④岑楼:尖顶的高楼。⑤一钩金:意谓一丁点金子。⑥翅:同“啻”,仅,只。⑦紾(zhěn):扭转。⑧处子:处女。

12·2 曹交问曰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 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③,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④,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 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馆⑤,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注释〕 ①曹交:曹国国君的弟弟,名交。②雏:小鸡。③ 百钧:一钧为三十斤,百钧为三千斤。④乌获:古时候的大力士,能举千钧。⑤***馆:借住处。***,借。馆,住处。

12·3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①:‘《小弁》②,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③。《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④?”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⑤。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注释〕 ①高子:与孟子的***高子不是同一人,从孟子称其为“高叟”来看,应该年长于孟子。②《小弁(pán)》:《诗经·小雅》篇名,《毛诗》认为是讽刺周幽王,《三家诗》认为是周宣王名臣尹吉甫之子伯奇由于遭受后母的谗言而被流放,怨恨而作。这里应该是指后面一说。③戚:亲近。④《凯风》:《诗经·邶风》篇名,朱熹注:“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责也。” ⑤矶:激怒。

12·4 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②,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③。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④。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 ①宋牼(kēng):宋国人,又叫宋钘、宋荣,是战国时著名的学者。 ②构兵:交战。③指:同“旨”,大意,意旨。④号:名义,说法。

12·5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①,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②,储子为相③,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⑤:‘享多仪⑥,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注释〕 ①季任:任国国君的弟弟,任国国君去邻国朝会,季任替他居守任国。②平陆:平陆为古厥国,即鲁之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与邹相近。③储子:齐国宰相。④连:屋庐子的名。间:差错。⑤“《书》曰”以下三句:出自《尚书·周书·洛诰》。⑥享: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

12·6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①,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②,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 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③,子柳、子思为臣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缪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⑤,而河西善讴⑥;绵驹处于高唐⑦,而齐右善歌⑧;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⑨,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⑩,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11),不税冕而行(12)。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13),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注释〕 ①名实:名,名誉;实,事功。②三卿:指上卿、亚卿、下卿,《礼记》说:“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孟子在齐国时,曾位列三卿之中。③公仪子:即公仪休。他做鲁相时,奉法循礼地治理鲁国。④子柳:即泄柳。⑤王豹:卫国人,擅长歌唱。⑥河西:这里指卫国,因为卫国在黄河西岸。⑦绵驹:齐国人,擅长歌唱。高唐:地名,在齐国的西部,今山东禹城西南。⑧齐右:齐国西部,古时以西方为右。⑨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华周、杞梁都是齐国的臣子,后来攻打莒的时候战死,他们的妻子十分悲伤,对着城墙哭泣,将城墙都哭倒了,据说后来齐国的风俗就变得擅长哭泣。⑩司寇:主掌司法。孔子曾任鲁国的“大司寇”,位与“三卿”并列。(11)燔肉:也写作“膰肉”,即祭肉。按礼节,祭祀结束后要将祭肉分给参加祭祀的人。(12)税(tuō):同“脱”。冕:祭祀时戴的礼帽。(13)微罪:小罪。

12·7 孟子曰:“五霸者①,三王之罪人也②;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③,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④,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⑤,则有让⑥。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⑦。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⑧,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⑨,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⑩。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11),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12),取士必得(13),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14),无遏籴(15),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16)。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注释〕 ①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一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③省:考察。④庆:奖赏。⑤掊克:聚敛。这里代指聚敛民财的人。⑥让:责罚。⑦六师:指天子的军队。周朝规定天子设六军,大国诸侯设三军。⑧搂:牵引,带领。⑨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前651年,齐桓公曾在此会盟诸侯,并从而确立其霸主地位。⑩束牲:古代定盟多用牺牲,如果不宰杀牺牲的,就叫做束牲。载书:指将盟约放在牺牲上。歃(shà)血:古代盟誓时饮牺牲的血表示信守盟誓。(11)树子:已立的太子。树,立。(12)摄:兼任。(13)得:得贤。(14)曲防:遍设堤防。曲,遍。防,沿河堤防。当时诸侯若修筑沿河堤防,以邻国为壑,将使邻国遭灾,所以盟约禁止遍设堤防。(15)遏籴(dí):禁止邻国来购买粮食。籴,购买粮食。(16)逢:逢迎。这里指为君主的恶行辩护。

12·8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①。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②,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③。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在所益乎?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以求之乎?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注释〕 ①慎子:鲁国的大臣,名滑釐,擅长用兵。②南阳:即汶阳,在今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当时齐国和鲁国争夺的要地。③俭:少于。

12·9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①,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释〕 ①乡:同“向”。

12·10 白圭曰①:“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②。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③,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④,无君子⑤,如之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注释〕 ①白圭:先秦商业经营思想家,名丹,字圭,周国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官,曾筑堤治水,发展生产,主张减轻田税。②貉(m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国家。③饔飧(yōng sūn):用饮食来招待客人的礼节。④去人伦:指没有各种礼节礼仪。⑤无君子:指没有大小官吏。

12·11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①,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 ①洚(jiàng)水:大水泛滥。

12·12 孟子曰:“君子不亮①,恶乎执?”

〔注释〕 ①亮:同“谅”,诚信

12·13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①。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③,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④,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⑤。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注释〕 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为孟子的***。②好善:根据下文判断,应为乐闻善言。③优:有余。④訑訑(yí):一种自以为是、不愿听取他人善言的声音。⑤距:同“拒”,拒绝。

12·14 陈子曰①:“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②,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注释〕 ①陈子:即陈臻,孟子的***。②礼貌:礼节、态度。

12·15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⑦。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⑧,而后作;征于色⑨,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⑩,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①傅说(yuè):商王武丁的国相。相传曾为刑徒,在傅岩做版筑工匠,后被武丁举为国相。版筑:古人筑墙时,用两版相夹,实土其中,以杵筑之。②胶鬲:殷纣时的贤人。曾因遭乱而以贩卖鱼盐为生,被周文王举荐于纣。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国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拥戴公子纠,公子纠失败后,管仲被齐桓公囚禁。后由于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举用为相,***齐桓公称霸。士:狱官。管仲曾被囚禁,受狱官管制,所以称其“举于士”。④孙叔敖:楚国人,曾隐居在海边,后被楚庄王举为令尹。⑤百里奚:虞国人,后从虞国逃至楚国,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自卖为奴。后被秦穆公举为国相。⑥拂:拂戾,违背。⑦曾:同“增”。⑧衡:同“横”,不顺。⑨征:征验,表现。⑩拂(bì)士:同“弼士”,辅弼的贤士。

12·16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鉴赏 《告子下》篇看似内容庞杂,实际是从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角度,对上篇“性善”理论的深入剖析,其中心线索就是“信”。

孟子在本篇中讲到:“君子不亮,恶乎执?”亮,就是信。孟子把信规定为君子的为人准则,认为做人处事不讲诚信,随随便便,没有原则,是什么也把握不住的。信,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之一,《论语·为政》讲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言曰:“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孟子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把诚信观应用到个人修养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对待历史上,孟子提出失信乱国的观点。他与儒家前人一样,厚古薄今,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礼崩乐坏、王道式微,将变革的原因片面地归结为人心不诚。他对春秋战国的历史这样评价道:“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告子下》)在孟子看来,先王的礼法制度符合仁善之道,是治世的最高准绳,只有***尽职尽责,遵守自己应守的礼法,天下才能和谐安宁。而五霸“搂诸侯以伐诸侯”,是诸侯僭行天子之礼;“今之诸侯”违背五霸时的束牲誓盟,是不守君子的为人之道;谏君之恶、导君正道是大夫辅佐君王的本分,而“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是没有恪守自己的职责,这三种做法都是不讲诚信,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诚信,《中庸》篇又称作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儒家把诚视为圣人的品格,是秉天执善,所以孟子对“不亮”的做法深恶痛绝。憎恶战乱、渴望和平、怀恋先王治世,是当时人的普遍情感,孟子希望通过“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张,挽救日益颓下的世风,找回往日的安宁,这当然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幻想成分,但他由人性分析人手,强调诚信的做人原则,敢于批判当时的诸侯、大夫,提出顺乎民意的主张,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他注意到大道的崩坏是从上到下逐步蔓衍的,要纠正这股歪风,也就必须自上而下逐步实行,也就是要从个人修身开始

其次,孟子强调君子要保持一定的操守,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坚信自己的信念,恪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就是诚信的表现。

本篇是从顺不骄和败不馁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如当陈子询问“君子何如则仕”时,孟子回答说“就三去三”,即敬以礼,行其言则就之,虽有礼而言弗行则去之;其下,言未果但迎之致敬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再下,国君虽不用不敬,但能周济天下、善待臣民的,也可以接受。这三种情况尽管境界高低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基础,基础一旦不存在就须离去,而行善道是最基本的条件,这就是君子的操守和界限所在。孟子认为,君子人仕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功名和利益,而是要实施仁政以兼济天下,造福百姓,这是君子应当信守的使命。

宣扬仁善,兼济天下,是儒家士人的宏伟志向,可谓任重道远。曾子曾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见《论语·泰伯》)。孟子深知承担这一使命的艰辛,因此他格外强调君子要在逆境中接受磨练和考验。他如数家珍,列举了六位古代先贤艰苦的成功经历,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来激励自己在逆境中奋起,而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经典性论述,成为无数后人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孟子磨练意志的主张,与他“至大至刚”的“大丈夫”个性有关,这也是肇始于《周易》的中国人“忧患意识”的体现。

第三,在社会实践中,孟子的诚信观又表现为动机与实效的统一。

政治上孟子主张仁政、王道,对为君辟土谋富、约国强战的臣子,他贬斥为“民贼”,称不仁不道而求富求强的国君为“富桀”、“辅桀”,而以用兵为能的慎子,被他激烈地谴责为“殃民”。得知鲁国将重用乐正子的消息,竟然兴奋得“喜不能寐”,不是因为乐正子能力超群、善于思考、博学多闻,而是由于“好善”。他认为这表明统治者有了好善的意向,会吸引许多有能力、有德行的贤人前来辅佐,于是仁政思想就有了实施的希望。

在具体事物上,孟子格外强调动机的纯正性。本篇第四章讲了宋牼要去楚国调解秦楚构兵的矛盾,当宋牼告诉孟子将“以利说之”时,孟子对其止兵之志给予了肯定,而对其手段提出了批评,认为臣以仁义事君,当言以仁义,不当言利。同样的实际效果,可能有不同的出发点,孟子重视纯正的动机,是强调仁义思想的内在性,是一种对自己信念的诚信。对此,朱熹特别强调:“学者所当深察而明辨之也。”(《孟子集注·告子下》)然而君子做事的动机,有时是一般人不能察识的。如“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一段,对“孔子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的深层原因作了剖析,表明君子做事的得体和智慧。针对屋庐子关于“见季子而不见储子”的询问,孟子解释了自己为礼不为势的深层原因。孟子重视善的动机,也强调善的效果,当魏国大臣白圭欲以二十取一的税法取代什一税时,孟子认为不符合国情,什一税是恰当的,过高会损伤百姓利益,过低国家就无法具备应有的礼仪。动机正确但不利于国家礼治建设,孟子是不赞成的,但是有利于本国而危害他国,孟子也坚决反对。白圭自夸治水之功,孟子对其不顺水道,以邻国为壑的恶劣行为给予了揭露。据《汉书·沟洫志》介绍,当时齐、赵、魏等国均沿黄河,赵、魏地势高而齐地势低,故这些国家竞相筑堤护卫本国,致使“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这虽然有利于本国,但对别国却造成灾害。由此可见,孟子倡导性善,是兼善天下的博爱思想,他的动机论,体现的是性善理论的内化,对效果的追求,是性善理论的外化,认为只有做到内外统一,才真正是对性善信念的诚信。

最后,孟子对其理论的阐释也体现出诚信原则。世人把礼之轻与食色之重进行比较,怀疑礼的重要性。孟子批评这种理解方式是舍本逐末,认为礼与饮食、各自内部都有轻重大小之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不恰当的比较而怀疑礼的重要性。曹交局限于文辞的表面意义,对“人皆可为尧舜”的著名论题产生疑问。孟子认为其思维过于死板,理解这句话不能死抠字眼,而是要从言外之意的角度,把它看作一种修养境界,因为能否达到这个境界,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有没有决心去做,为善为恶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淳于髡觉得孟子在齐国任职无益于国政,对贤人的作用提出质疑。孟子以伯夷、伊尹、柳下惠为例,消除了他的疑虑,进而指出对仁、贤的界定,不能只拘于名实的表面,而要从本质上看是否符合仁义之道。通过与***讨论《小弁》和《凯风》的思想感情,强调学《诗》应当结合诗的具体创作背景,这是他“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万章上》)的治《诗》方法的具体例证,虽然他是借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阐发其道德观点,但这种领悟诗歌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孟子解读经典的辩证性,不仅丰富了他的理论,增加了说服力,而且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也具有了灵活性和普遍意义,从而成为传统文化思想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此外,本篇还反映了孟子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既有不厌其烦的理论解说,又重视现实生活中的身教和启发,还特别提出不诲之诲的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重视个人悟性的思想。

避君三舍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子好逑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现指男子追求佳偶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逢君之恶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梁上君子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欺君误国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请君入瓮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鞠躬君子 谓谨敬尽职的人。

君圣臣贤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民贵君轻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圣君贤相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淑人君子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文君司马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辱,才被迫认亲。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人用

无父无君 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余桃啖君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示例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故事

清君侧 〖解释〗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事急无君子 〖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解释〗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先小人,后君子 〖解释〗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舍命陪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

伴君如伴虎 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