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正己的意思,奉公正己,慎律督行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0 0
  1. 古代清官,都是被人们怎么称赞的?
  2. 廉洁奉公等四字成语
  3. 要他人做到什么自己带头先做好的古语
  4. 清正廉洁是什么意思?
  5. 什么什么什么己
  6. 记王公二三事古文什么意思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

 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奉公正己的意思,奉公正己,慎律督行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

 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3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4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5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6

 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7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8

 金海陵王执政时,刘焕任任丘县县尉。任丘县县令是个贪财的人,刘焕遇事就提醒他“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这个县令还能听进他的劝告,与刘焕共事期间真的多干实事,不搞贪占。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9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0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1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2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3

 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4

 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5

 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6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7

 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8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9

 清代古田县人陈滨,居官清廉,政绩显着。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巡抚湖南、福建。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在衙门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康熙皇帝称他为“苦行老僧”,此名不胫而走。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0

 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1

 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正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的恶言,逼上梁山,别无选择,老曾为表清白,堵住敌人之嘴,竟当着众人的面,挺身而出,把自己脱得精光,露出瘦削、文弱、矮小的身子,光着***走进银库清点现银,从而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2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古代清官,都是被人们怎么称赞的?

如何严守为官从政的“底线”,就是要“廉”字当头,廉洁从政。

首先,廉洁是一种政治智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和制度要求,更是干事创业、延续政治生命的前提条件,是一种政治智慧。一是心态要平常。良好的心态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础,心态不正,就容易迷失方向,走向歧途。很多领导干部犯事之处,就是与人盲目攀比,在政治待遇上与职位高的比,在生活上与老板比,越比越不是滋味,越比越不痛快,越比越觉得不公,心态失衡,走向歧途。古人讲“今日居官受禄,当思昔日秀才时,又思日后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则知慎。”这和老百姓讲的“知足才能常乐”实际上是一个道理。保持良好心态就要“知足”,不该得的,不要强求;不能得的,不要有非分之想。扪心自问,领导干部待遇和生活水平要远在普通群众之上,老百姓尚能知足常乐,为什么领导干部就一定要盯着车子、房子、票子看,多想想人民群众的需求,多看一看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二是代价要算清。廉洁是一名***员、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没有廉洁自律的觉悟和意识,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资格,即使当了领导也会“出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总书记强调,法律面前***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法从严处理。如果丧失原则,干了违法乱纪的事,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所有辛勤努力都会毁于一旦,公职没了,党籍丢了,政治前程断送了,也给党和***威信、干部队伍形象带来了严重损害。要多想一想利害得失,认一认***成本,算清“六笔账”,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亲情账—家庭破碎、名誉账—身败名裂、自由账—身陷囹圄、健康账--身心憔悴。不要被灯红酒绿迷了眼,被眼前利益迷了心,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好权、用好权,才能政途平稳、持久。三是位置要摆正。***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当官就是“妻贵富子、殷实家庭”,认为领导就是吃饭可以签单,旅游可以报销,公车可以代步,集体***可以享用,于是挥霍公款不当回事,陶醉于出则前呼后拥、住则宾馆酒楼,事有人办、常有人求的状态。这种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领导干部即使不走向***堕落,也行之不远,没有任何前途。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问题,认清“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自觉做到勤政廉洁、严格自律,摒弃特权思想,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其次,廉洁是一种自我保护。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官场何以成为高危行业?无非是容易***。***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客观原因,都是主观问题,至今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官员是被逼***的。做官“不危”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廉洁自律作为防身利器,练好内功,护好命门,保自己一身清白。一要防微杜渐。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了就会出大格。纵观一些领导干部蜕变,虽然职务有高低、年龄有不同、学历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从没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从接受吃吃喝喝、贪图蝇头小利开始,逐渐私欲膨胀,得寸进尺,最终大节不保。古代有一个“踩进泥水坑”便“不复顾惜”的典故。嘉靖十四年进士张瀚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择地而行”,小心翼翼沿着干净路走,后来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由此便“不复顾惜”了。人一旦踩进了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便“不复顾惜”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对党纪国法要有敬畏感,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迈违规***的第一步,不犯廉洁从政的第一错,如履薄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防止小洞不补变大洞,小错不纠酿大错,以至断送前程。二要坚守准则。党中央颁发《廉政准则》来立规立矩,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打招呼、早纠正,就是要让干部守规守矩,是为了爱护干部,为了警醒干部,为了让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法则、必须执行的守则、必须维护的规则、必须坚持的原则。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廉政准则》作为规范从政行为的标尺,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三要洁身自好。领导干部手里掌握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在工作、生活中面临更多的金钱诱惑和人情压力,经受更多是与非、名与利、得与失、权与钱考验。面对诱惑、压力、考验,能否做到谨小慎微,大义凛然,关键就看为官者能否正确把握自己。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特别是有了负面消息,往往会迅速在社会上流传,成为谈论的话题,影响干部的名誉和党委、***的形象。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自律,要洁身自好,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去,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再次,廉洁是一种强大力量。廉洁,标志着公正、公道、正义、朴素、勤俭等内涵,在社会政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大力量。一要养浩然正气。大凡廉洁奉公者,不***,不营私舞弊,没有“辫子”可抓,也没有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上,一身正气,在执行公务特别是执法过程中和原则问题面前,就敢于碰硬,不必瞻前顾后,不必照顾、平衡各种关系,可以义无反顾、大刀阔斧、一抓到底、决不手软。相反,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要了人家的心慌,所以面对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软绵绵,没有力量。领导干部要胸怀浩然正气,“养正气祛邪气”,坚持以俭修身、以德律己,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不贪不占、不拿不要,敢于挑战不正当行为和利益,学做黑脸包公,慎同餐、慎同乐、慎同事。二要聚发展合力。官员的威信源于何处?不是资历,不是权力,不是气势,而是人格力量。廉生威,奢毁誉,贪丧志。一名领导干部如果知方圆,明尺度,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其人格力量就会使人心生敬畏,就能增强自身的道德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廉洁不廉洁、重视不重视廉洁,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地方团结共事的氛围。事实证明,凡是领导“出了事”的地方和部门,风气就不正,就没有执行力。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能只盯着成绩看,讲功劳、要待遇、比地位、图享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决策部署上,干净做人、干净做官、干净做事,瞄准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部属尽心尽责,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三是扬优良风气。风气问题至关重要。现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些很不好的风气,台上讲官话,台下摆架子,出则前呼后拥,派头十足;是非观念淡薄,请吃请喝、礼尚往来,花公家的钱,拉自己的关系;不收不办事,收了乱办事,凡此种种,败坏了风气,影响了队伍,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都是廉洁意识弱化的体现,很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很危险。党的领导干部应是干部群众的榜样和标杆,必须带头知荣辱、明是非、讲党性、守原则,要坚决反对吃喝、请送之风,敢于拒绝、敢于扯下面子,狠刹歪风邪气,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廉洁才能干事,廉洁才能成事,廉洁才能不出事。领导干部一定要当扬则扬,当止则止。

廉洁奉公等四字成语

古代清官一般具有廉洁、公正、无私、勤政等品质。

一、形容官员廉洁一般用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等。

1、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比喻做官廉洁。

2、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不***腐化,一心为公。

二、形容官员公正一般用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等。

1、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三、形容官员勤政一般用勤政爱民等。

勤政 [ qín zhèng ài mín ]

指官员为政事勤勉尽责,爱护老百姓。

扩展资料

古代清官典型

一、狄仁杰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为 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 " 唐室砥柱 " 。

二、包拯

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深恶痛绝,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

三、海瑞

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

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

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 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 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百度百科-清官

要他人做到什么自己带头先做好的古语

1. 关于廉洁的四字成语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就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不贪为宝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饮盗泉 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汉书·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清·昭连《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

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俭可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洁己从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俊杰廉悍 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冷面寒铁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廉而不刿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

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廉洁奉公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

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廉可寄财 能够以钱财相托。

指十分廉洁的人。 出处:《孔丛子·陈士义》:“仁可与托孤,廉可以寄财者。”

廉泉让水 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出处:《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临财不苟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清风两袖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清廉正直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手脚干净 比喻廉洁奉公。

水火无交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素丝羔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出处:《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台阁生风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

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出处:《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顽廉懦立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逶迤退食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出处:《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洗手奉公 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洗手奉职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

2. 廉洁 四字成语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不贪为宝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俭可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洁己从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3. 四字成语100则

长相骏雅,身付异秉,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十年寒窗,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雄韬伟略,谈吐不凡,谈笑风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运筹帷幄,言简意赅,完美无缺,一针见血,远见卓识,义正词严,一气呵成,大显神通,出口成章,出类拔萃,出神入化,万古流芳,一本正经,一箭双雕,长篇大论,功德无量,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空前绝后,视死如归,英姿焕发,奉公守法,艰苦奋斗,忠贞不渝,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一尘不染,一鸣惊人,叱诧风云,排山倒海,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横扫千军,惊天动地,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千篇一律,口诛笔伐,文从字顺,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无与伦比,励精图治壮志凌云,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盖世无双,龙飞凤舞,一丝不苟,身兼数职,日理万机,明察秋毫,英明果断,分身有术,孜孜不倦.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读书学习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日积月累 孜孜不倦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4. 带廉政的四字成语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不贪为宝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饮盗泉 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汉书·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清·昭连《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俭可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洁己从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5. 关于“廉洁”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1、清正廉明

拼音:qīng zhèng lián míng

解释:比喻为官廉洁公正

2、廉洁奉公

拼音: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3、两袖清风

拼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自: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4、一清如水

拼音:yī qīng rú shuǐ

解释: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5、清正廉洁

拼音:qīng zhèng lián jié

解释: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清正廉洁的人。

清正廉洁是什么意思?

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出自:《大学·第十章

释义: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出自:《论语》

释义:先去做想要说的话,等真正做到后再把它讲出来。

3、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4、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

出自:宋·王安石《洪范传》

释义:治:管理。宜:应该,应当。先:首先。教育人治理人,应当都以“正直”为首务。

5、欲明人者先自明

出自:清·王夫之《四书训义》

释义:要教人明白事理,那么自己首先要明白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篇

释义:(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的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什么什么什么己

清正廉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与贪得无厌、贪赃枉法相对。

清正廉洁的典故:

1.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

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大大收敛。

2.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

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记王公二三事古文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安份守己、安分守己、排斥异己、身不由己、视为知己、损人利己、先人后己、知彼知己、排除异己、事不关己、损人肥己、损人益己、严于律己、诛锄异己、心不由己、威福自己、消除异己、损人安己、强者反己、贵人贱己、瞒心昧己、奉公克己、谬托知己、清身洁己、士死知己、损人害己、省身克己、概不由己、兴不由己、徇国忘己、威福由己、恃才扬己、恃才矜己、谦恭虚己、反求诸己、盖不由己、瘠人肥己、露才扬己、奉公正己、叨在知己、立身行己、至人无己、责躬罪己、徇公忘己、复礼克己、炫才扬己……

扩展资料:

成语选释、

一、安分守己

拼音ān fèn shǒu jǐ

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腊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感彩中性成语。

用法安分守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中性,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正音分,不能读作“fēn”。

成语辨形己,不能写作“已”或“巳”。

成语辨析安分守己和“循规蹈矩”、“奉公守法”;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不同在于: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胡作非为;“循规蹈矩”偏重在拘泥保守;墨守成规;不轻举妄动;“奉公守法”偏重在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不徇私情。

近义词循规蹈矩。

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例子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二、排斥异己

拼音pái chì yì jǐ

解释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出处《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感彩中性成语。

用法排斥异己动宾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

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正音斥,不能读作“cì”;异,不能读作“yí”。

成语辨形己,不能写作“已”或“巳”。

近义词排除异己。

例子在***内部,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排斥异己是他们贯用的伎俩。

三、身不由己

拼音shēn bù yóu jǐ

解释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感彩中性成语

用法身不由己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辨形己,不能写作“已”。

成语辨析身不由己和“不由自主”;都有“不由自己”的意思。身不由己多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而“不由自主”自己没有意识到就不自觉地做了某事

近义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义词得心应手、应付自如、独立自主。

例子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四、先人后己

拼音xiān rén hòu jǐ

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感彩中性成语。

用法先人后己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考虑别人。

结构联合式成语。

近义词大公无私。

反义词先己后人。

例子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明崔铣

原文

公一女(1),嫁为畿辅某官某妻(2)。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3),恚而语女曰(3):“而翁长铨(4),迁我京职(5),则汝朝夕侍母(6);且迁我如振落叶耳(7),而固吝者何(8)?”女寄言于母(9)。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10)。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11),出,驾而宿于朝房(12),旬乃还第(13)。婿竟不调(14)。

公为都御使(15),与太监某守辽东(16)。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17)。后公改两广(18),太监泣别(19),赠大珠四枚(20)。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21)。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22),某得八焉(23),今以半别公(24),公固知某不贪也(25)。”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26),纫之(27)。后还朝(28),求太监后,得二从子(29)。公劳之曰(30):“若翁廉(31),若辈得无苦贫乎(32)?”皆曰:“然(33)。”公曰:“如有营(34),予佐尔贾(35)。”二子心计(36),公无从办(37),特示故人意耳(38)。皆阳应曰(39):“诺(40)。”公屡促之,必如约(41)。乃伪为屋券(42),列贾五百金(43),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44),封识宛然(45)。[1]

作品注释

(1)公:指王翱。

(2)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代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政区,称三辅。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明史·王翱传》:“婿贾杰官近畿。”

(3)固:副词,坚决,坚持。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

(4)恚:怨怒。语:告诉。这一句意谓你父亲为吏部长官。而:你,代词。翁:父。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铨: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

(5)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

(6)则:连词,那么。汝:你。朝夕:天天,时时。

(7)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耳:而已,罢了。

(8)而:可是。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

(9)寄言:寄语,托人带话。

(10)白:告诉。

(11)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

(12)驾:坐车。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

(13)旬:十天。乃:才。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

(14)竟:终于。不调:没有调职。

(15)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

(16)太监:自唐以后,为宦官之通称,专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代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辽东:明朝在今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

(17)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

(18)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两广:广东和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1452年(代宗景泰三年),时年六十九岁。

(19)泣:小声地哭。

(20)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

(21)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语。

(22)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明成祖或明宣宗。颁:赏赐。僧保:人名,不详。货:买。西洋:泛指南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半岛、东非等地。明成祖时,曾命郑和等七次下西洋。于:给。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

(23)某:自称之词,指代“我”。焉:语气助词。

(24)别:赠别。

(25)固:副词,本来。

(26)内:同“纳”,放入。著:“着”的本字,穿。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

(27)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

(28)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

(29)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

(30)之:慰问他们。

(31)若,你们,代词。

(32)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

(33)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

(34)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

(35)予:我,代词。佐:***,帮助。贾:同“价”,钱。

(36)心计:心里盘算。

(37)无从办:无法办到。

(38)特:副词,只,不过。故人:旧友,老朋友。

(39)阳:同“佯”***装,伪装。

(40)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

(41)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

(42)乃:于是,就。副词。伪为屋券:***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

(43)列贾:开列的价格。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

(44)授:给予,交给。

(45)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帜”,标志,记号。宛然,依然。

作品译文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作品点评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从王翱的女儿启笔。公只有“一女”,暗示她的娇贵;点出女婿为畿辅之官,为其图谋升迁到京城一事埋下伏笔。)公夫人甚爱女,(“甚爱”,因“一女”之故,更见女娇,公夫人会千方百计满足其要求,为下文“迎女”、“白公”伏笔,亦为其女婿积极设谋徇私要挟张本。)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迎女”因“甚爱”所致。“迎”而“不遣”,故意留难,抓住“甚爱”心理,乘机进行要挟。“每”字,见其时期之长,次数之多,从无例外,矛盾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固”、“恚”二字,更见其情绪对立,怒气冲天,要挟之甚,顽固且又恶劣的态度。“语女”,言其不敢面公直言,而利用其妻疏通关节,藏而不露,装得十分乖巧。)“而翁长铨,(先说“而翁”官大,颇有徇私弄权之便。)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再说徇私之利:“我可升迁到京城,你可侍奉母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且迁我如振落叶耳,(“且”字意进一层,以形象生动的比喻与前语“而翁长铨”相应,极言“迁我京职”之易。满嘴巧言,以动女心。)而固吝(胁)者何?”(“而”字一转,以抱怨的话激怒其女。要将他调到京城很方便,他的岳父却“固吝”,这正是他“恚”、“不遣”的原因,结句用一“何”字反诘,表现出不满情绪之强烈,将其目无法纪、只图***、咄咄逼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亦反衬出王翱奉公守法,耿直方正的高贵品德。)女寄言于母。(心为巧言所动,求助于母。“寄”字与上文“固不遣”呼应。)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由女婿“语女”,由女儿“寄言于母,”再由母亲“白公”,关节一路通来,背面敷粉,恣意铺叙,为王翱出场蓄足气势。文章用一“白”字,将爱女之情,迁京之利,弄权之易,徇私之请,全都概括其中,文笔简练,惜墨如金。一“置”一“跪”,郑重其事,表现出母亲爱女之深,求情之切,及因不情之请,自知理亏,心虚惴惴的样子。以恭敬的行动写其用心的良苦,刻画栩栩如生。亦反衬出王翱的刚正不阿。)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笔回事转,风云突变,一触即发,掀起轩然***。一“击”一“出”,疾恶如仇,盛怒难制,摹形绘神,纤微毕现。文章以墨饱情酣之笔,极写王翱的廉直奉公和严于律己,与其女婿等所作所为,恰成鲜明对照。)婿竟不调。(秉公执法,邪不侵正,女婿之如意算盘,终成泡影。以此结局,托出深旨。以上写王翱断然拒绝女婿调迁京师之事,表现了他不弄权谋私的刚正品格。)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交代职务、有关人物及地点,从远处涉笔,追溯其源。)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奉公守法,是他们友谊深厚的基础。文章特意点明王翱友人的守法,如同绿叶扶红花,映衬出王翱行事为人的廉洁,亦暗示友人赠珠给他,而他难以接受的原因。)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知己远别,见面的日期难以预料,所以依依不舍而赠珠,反衬出王翱对这位太监的深厚情谊。)公固辞。(为了避嫌,纤芥不苟,表现了他秉公守廉、重情义而轻财货的品德。)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说明珠宝的清白,并不是不义之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说明珠宝的来路,光明磊落,更表现出太监情切谊挚,也更衬托出王翱的清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处处说太监“不贪”,都是为了衬写王翱的廉洁。也是为后文“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伏笔。)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盛情难却,只得受之;然而他却仅仅只是为友人保管,所以收藏珠宝极为认真,表现出他准备日后物还原主的决心。)后还朝,(交代时间,情节推移。与上文“公改两广”呼应。)求太监后,得二从子。(求友人之“后”,则说明友人已经去世,与上文“泣别”呼应。“求”字,表现他寻找的主动、急切,终不改归还珠宝的初衷。)公劳之曰:“若翁廉,(意思是你们的老人很廉洁。)若辈得无苦贫乎?”(深知这位太监友人生前廉洁,死后家境必然萧条,其后代一定受穷,所以特意问他们过得苦不苦。与上文“公固知某不贪也”句呼应。)皆曰:“然。”(正如他所料。)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由询问他们的生活境况到提出帮他们出钱,王翱诚心相助,想归还珠宝却不明说,用心良苦。)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他们也深知王翱虽然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无力资助;同时他们饱尝世态炎凉,所以还以为他作了出钱的允诺,不过是作作姿态,虚与委蛇。)皆阳应曰:“诺”。(以“阳应”与“佐贾”对比,进一步反衬出王翱的清白廉洁与诚心相助。)公屡促之,必如约。(更见相助之诚,还珠之切。)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伪为”,又一“阳应”手段,只是因“屡促”所致,由此更反衬出王翱的高风亮节。)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完璧归赵,珠还原主,王翱清廉自守,十分守信。与前文“公受之……纫之”遥相呼应,韵悠意远。以上写王翱将友人赠给他的珠宝归还其后代之事,表现了他廉洁自持的品德。)

这篇文章出自《洹词》卷五。王翱,字九皋,谥忠肃,盐山(今属河北)人。永乐年间(1403—1424)进士,历任御史、右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总督两广军务、吏部尚书等职。他是明代名臣,刚明廉直,《明史》有传。这篇文章不是为王翱写传记,仅记叙了他不为女婿谋京职和他与友人交往的事情,着重写他刚正无私和廉洁的一面。因为这几件事具有典型意义,故王翱的性格已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其形象让人敬仰,就是在今天还具有教育意义。《明史》也略取其事载入王翱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