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什么意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19 0
  1. 成语“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体会它包含的物理意义
  2. 明兰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3.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4.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5. "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

区别在于“扬汤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死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成语“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体会它包含的物理意义

ng>釜底抽薪的意思解释是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关键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

釜底抽薪造句

1、商战,有时比战场还残酷,哪怕是你只开一家西饼屋,都会遭遇竞争对手的釜底抽薪。

2、水鼓冰开的武开河是凌汛的主要危险,因此调节凌汛期河槽水量是解决凌汛釜底抽薪的有效措施。

3、既然不能扬汤止沸,那就来个釜底抽薪,你靠着溪流,那我断了你的溪流又会怎样呢?苏灿快速来到火盟主面前,说道火盟主,借你土、火二部的兄弟一用。

4、温夫人这招釜底抽薪之计,确实很毒辣,不但打翻了杨晋原本所有的***,还几乎让他们母子绝望。

5、苏云轩感叹一句,不由得不佩服这两位长辈的阴险,自己还没开始行动,这二位直接来了好一招釜底抽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釜底抽薪

明兰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

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再刷《知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明兰在面对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说一句话,那就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那么什么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呢?

这句话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文: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意思是,舀起锅里的热水扬一下,可以暂时止住水沸,不一会儿还是会沸腾起来,而把锅底的柴火抽走,才能让水停止沸腾。

比喻,事情治标不治本,住不住问题的关键,解决不了问题。

明兰,之所以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跟她的这个战略思维是离不开的,她懂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所以,解决问题总是快准狠。

她这个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一场是宥阳老家帮淑兰姐姐跟孙秀才和离,另一场是对付小秦氏塞到她府上的刁钻奴仆。

下面,我们来一件一件的分析,看看明兰是如何运用这个战略思维,指导自己行动的,拿起小本本赶紧学习吧!学会了,我们也会变得像明兰一样厉害呢。

一、宥阳老家,帮淑兰姐姐跟孙秀才和离

明兰跟祖母去宥阳老家散心,正好碰见淑兰姐姐被婆家欺负。

淑兰嫁给了孙秀才,孙秀才家境贫寒,人品堪忧,嘴里仁义道德,却一直干着有辱斯文的事儿。尤其一喝酒,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

淑兰一成亲,就被婆婆扣在自己的屋里伺候,两口子一个月最多同房一次,婆家还怪她不能生孩子。

所以,孙秀才一直纳妾,自己说不过二十多个而已,尽管如此,还是贪得无厌,觉得良妾没滋味,出去找生孩子。

如今,怀上了他的孩子,却想着要入门。而盛家有家规,是不能跟互称姐妹,共侍一夫的。

淑兰到娘家哭诉,娘家还想像以前一样,给钱给东西,平息这件事儿。

可是,孙秀才好不容易有了后,一定要让进门。他之所以这么牛气冲天,就是摸准了盛家不敢跟他们撕破脸的脉。

花着盛家的钱,用着盛家的奴仆,还这么欺负人,明兰看不过去了,出手相助。明兰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首先,她让品兰把盛家的奴仆都叫回盛家,陪嫁的东西也都收回来,铺子、田产也都收回来,先断了孙家的收入。

没有奴仆伺候,还得伺候怀孕的,孙家婆婆苦不堪言。自从盛家断了钱财,孙秀才整日谈论诗词的狐朋狗友也全部离他而去。

孙秀才母子,狗急跳墙,召集孙家长辈,去盛家说理,一口咬定要休妻,还得是盛家还了大姑娘的嫁妆才同意,和离不可能。

盛家人的理,跟这对无赖母子怎么也讲不清楚。真的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啊!

可是盛家人,也坚持最后的底线,去母留子是最底线了。孙秀才还是坚决不同意。想要淑兰一辈子都逃不出,他家这个火坑。

明兰只能,带着品兰和贺弘文,去找千金阁的妈妈,买花娘的籍契。那花娘的籍契去跟孙秀才谈判,最后,给了孙秀才一半淑兰的嫁妆才换来和离。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从一开始盛家的做法就错了,他们总是想着用金钱去解决问题,孙秀才一闹,就给些铺子,正所谓欲壑难填,孙秀才的胃口,都是被盛家喂大的。盛家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扬汤止沸。

如果,他们能够有明兰一样的战略思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一开始就能治住孙秀才,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

幸好,明兰来了,否则,淑兰的日子得多难熬啊!

我们生活中,不会总是遇见像明兰一样的贵人,所以,我们要学会明兰的战略思维,成为自己的贵人。

遇见事情,多念叨几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仔仔细细想清楚,问题的关键。

抓住问题的关键,直击病灶,一下子解决。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解决不了,而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不对,永远记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二、对付小秦氏塞到府里的刁钻奴仆

明兰跟顾廷烨大婚后,就分府另住了,婆母小秦氏以及四房、五房的婶婶都给她送来了刁钻的奴仆,第一可以给明兰添乱,第二也是自己的眼线。

对此,明兰当然看得很清楚,顾廷烨说:“如果看着烦,我就把她们都发卖打发了!”

明兰说:“那岂不是给你落个不孝、苛待下人的罪名!”

明兰知道,打发一个人容易,可是既能全部拔掉这些眼线,又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这就有些难了。问题虽然难以处理,可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处理这些刁钻奴仆的时候,明兰还是用她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与其一个个收拾,不如一窝端了,一劳永逸。

她的步骤是:

第一,仔细盘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了解到最棘手的就是赖妈妈。

第二,她让赖妈妈继续管着府中肥差,***买。

第三,故意纵容家里奴仆吵架,得个管家不严的名声,纵得大家都无法无天。

第四,让常嬷嬷请四房、五房来的妈妈吃酒,表明大娘子不喜欢赖妈妈,让她们帮忙拉下马,成为自己人。

第五,就是收网,处理打架的妈妈们,全部赶到庄子上。

剩下两个漏网之鱼,就是赖妈妈的两个女儿,明月、如月,是小秦氏派过去勾引顾廷烨的。

明兰先是晾着她们,然后,放明月去庄子上看望被打得很惨的赖妈妈。

赖妈妈人虽刁钻,还是很为女儿着想的,她们是受迫于小秦氏才来勾引顾廷烨的,为的就是离间她们夫妻的感情。

可是,明月眼见顾廷烨对明兰的宠爱,她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小娘。她娘给她指了条明路,让她去求明兰,给条活路。她们母女三人愿意远走他乡。

到此为止,明兰彻底解决了府上的奸细。

明兰就是看到问题的本质,利用人性贪、和嫉妒的特点,靠下人间自己的争斗,解决了麻烦,真的是有智慧啊!

大家别瞧不起这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都知道的道理,并不是***都会用。只有把这个理念深深植入脑海中,才能为我所用。

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简直五花八门,有时候是一团乱麻,我们很容易,还没看清楚问题,就自乱阵脚了。

这时候,一定要牢牢记住,明兰说的这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好好想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是扬汤止沸,什么是釜底抽薪。好好捋清楚,一切将迎刃而解

淑兰跟孙秀才和离这件事,关键的是搞定孙秀才,如何搞定他呢?给钱财平息是扬汤止沸,是助长他的嚣张气焰,而断了他的钱财,才是釜底抽薪,才能真的治住他。

清理小秦氏送来的刁仆,关键的是不落人口实,还得全部铲除,训斥几句是扬汤止沸,抓住错处一并打发,才是釜底抽薪。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思维呢?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说我们的坏话,破坏我们的名声。我们一遍一遍的跟别人解释,就是扬汤止沸,如果我们好好的完善自己,并且使劲的去夸那些诋毁我们的人,那么谣言不攻自破,这便是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它,这就是精髓。你学到了吗?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g tāng zhǐ fèi,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拼音是 fǔ dǐ chōu xīn,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

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告诉我们什么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与其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不如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指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这是个比喻。扬汤止沸,水烧开了锅,加瓢冷水,只是暂时压制了。一会儿还是要开锅的。扬汤止沸比喻对事情作暂时性的压制,而不从根本解决。釜底抽薪是锅底下把柴火抽了,锅肯定冷了,比喻根本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这个一般用在中医治病求本的道理,扬汤止沸 是指把烧开的水从锅里舀出后再往锅里加水,因为火没有被熄灭,水还是会沸的,想水不沸腾,必须把锅下面的火熄灭,水才不会沸腾,这里是指在治疗阴虚火旺时,单单滋阴只能治标,要降火才能治本,现在常常以降火为主滋阴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