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玉文化传媒杭州是真的吗_杭州炫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9 0
  1. 观潮的译文是?回答一下
  2. 杭州的相对位置(洋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文特色(人口、民族、城市与乡村
  3. 老夫子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怎么样?
  4. 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200年,成为最“幸福”的女人,千年不衰
  5. 关于牡丹花的经典诗句
  6.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事迹

1、秦咸阳宫——阿房宫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都城位于现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阳背靠大山,南临渭河。秦始皇的宫殿几乎铺满了整座城市。气吞山河的始皇帝动用了数百万的劳工为他修建宫室,包括为他修建死后的陵墓,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死在巡游的路上,庞大的建筑工程仍然没有结束。

2、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

炫玉文化传媒杭州是真的吗_杭州炫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央宫,周廻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前殿东西五十丈,周围台殿四十三座、宫十三座,池一个。武帝修缮后的未央宫,以香木为栋檬,以杏木作梁柱,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椽端上以璧为柱,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黄金制作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清风袭来,发出玲珑的声响。

3、东汉南北宫

东汉的都城位于洛阳,皇宫分南宫和北宫,分别位于洛阳城南北,中间距离为七里,用复道将两宫连接起来。复道中,皇帝走中道,护从夹护左右,十步一卫。

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纳万人。殿周围有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用纹石作成,墙壁饰以彩画,金柱镂以***形。

4、唐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大明宫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扩建后的大明宫从此成为唐帝王的主要居处。兴庆宫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将此地扩建,形成又一个宫殿区。兴庆宫的规模不及太极宫、大明宫,但装修极为华丽。

5、宋汴京宫室——临安宫室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即今开封,当时称为东京。把汴梁作为帝王皇宫所在地,是从五代的梁开始的,唐、晋继之。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

6、元宫城——隆福宫——兴圣宫

气吞欧亚的蒙古帝国,最终选中了燕京作为首都,定名为大都。燕京作为帝王之都,这不是第一次,在蒙古军队打败金人之前,燕京已是全国的首府。战争中,金国的宫室变成废墟,蒙古帝国重又兴建本朝的宫室。经二十余年的兴建,元宫的规制与华美又胜于金代一等。

元代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

7、明清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至今仍保存完好。从构建的技术、艺术水平上讲,紫禁城遥居于历代宫室之上,尽管它的占地面积并不很大。

紫禁城位于都城的正中央,中轴线穿过皇宫的正中,也即是穿过正殿太和殿的正中。紫禁城体现着古代的中央集权观念和均衡意识。它的高大、庄严、肃穆更体现着皇权至上。

ng>

扩展资料:

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

(1)西汉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前汉书·食货志下》:“遂於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 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皆为五均司市师。”

(2)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唐代五都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都城。分别为上都长安,东都洛阳,西都凤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之精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万象神宫即武则天明堂,于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高300尺(今90余米)。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后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咸阳宫是秦帝国的皇宫,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和西安市部分重叠。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

最初咸阳宫位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

公元前202,汉高祖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建成的长乐宫,是为汉三宫之一,两年之后建成未央宫于是才把汉朝的都城从栎阳迁都长安。长乐宫是西汉的政治中心,其总体上是由四组宫殿组成: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历史上,长乐宫又叫“东宫”。淮阴侯韩信就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和萧何诱杀在长乐宫的钟室只内。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宫。长乐宫就专供太后居住,遂得名。

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会的地方。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

大兴宫,是古代传统宫殿建筑,属于隋朝皇宫。隋朝及唐朝初年称为大兴宫,唐睿宗以后称为太极宫,为隋高祖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兴建,开皇三年建成,由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为隋朝皇宫。唐睿宗景元元年(公元710年),改称太极宫。宫城坐落在大兴城中轴线北端、大明宫之西。

唐大明宫初建於公元634年,当时,李世民在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塬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在那里临时消暑,但还未完工,李渊就死去,于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更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莱宫。

南京故宫,又称南京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初的皇宫,如今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故宫位于南京城东,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紫禁城,即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都

百度百科-古代皇宫宫殿

观潮的译文是?回答一下

在元代杂剧《刘行首》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被列为 “开门七件事”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远古的食蚁获酸到 谷物酿醋 ,从祭祀用品到餐桌必备,从调味增鲜到防治疾病,醋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长期发展中,醋超越 调味品 的概念,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醋文化的演变正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一、 醋的起源与演变

1、醋的名称

“醋”字在古代有两个读音:其一出于《 说文解字 》:“ 醋,客酌主人也。”此读音为zuò ,表示客人敬酒以向主人答谢,与“酢”互为通***字;其二为现在说的“酸味液体”之意,读为cù。大约到春秋战国年间,人们才将醋、酢二字混用,使“醋”字有了“酸”意。

2、醋的起源

在《 礼记 周礼 》中有“醯人掌五齐”的记录。醯人即为掌管酿醋的官员,而"五齐"是指酿酒的过程中出现的五个发酵阶段。这说明,至迟在 周代 ,人们已经掌握了酿醋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很可能受到了酿酒过程的启发。此外,醯人的地位很高,说明醋在帝王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3、醋的简史

东汉 著作《 四民月会 》中记载:"四月四日可做酢,五月五日也可做酢",这里的“酢”即为醋,说明当时有酿醋的固定时间。 南北朝 时,社会动荡,粮食短缺,而醋的酿造一大原料就是粮食。因此,醋被视为奢侈品,官员在互相宴请时,往往把有无醋作调料视为宴席档次的重要评判标准。到了 唐代 ,醋已经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必备品。 南宋 时,醋甚至成为主要调料,杭州名菜“西湖醋鱼”便是一例。 明清 时,因为原料不同,发酵环境也有差异,醋的品种增多,风味各异,形成独特的 地方醋

4、四大名醋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山西陈醋、四川保宁醋、镇江香醋、 福建米醋 成为享誉中外的“ 四大名醋 ”。 清代 ,山西人王来福创办了“美和居”醋坊,打出了“山西老陈醋”的品牌, 山西陈醋 一跃成为名醋之首。保宁醋是四川地区一大特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保宁醋 在酿造过程中加入多种中药材,形成独具特色的药醋。 镇江香醋 以糯米为原料,其独特优势是“酸而不涩,香而微甜”,与南方清淡新鲜的菜肴正好相配。

在酿造福建米醋的过程中,人们会加入红曲,使其 醇香可口 。当时,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醋缸,可以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代代传承,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二、醋的延伸文化

1、吃醋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吃醋”来形容由于心中妒忌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这一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史书《 御史台记 》记载,唐太宗为表恩宠,将几个美女赏赐给大臣任瑰,但是他却因害怕妻子妒忌而不敢接受。于是皇帝送给他的妻子一壶毒酒, 宣布妒忌本在七出之例,但念其为任瑰结发之妻,又与任瑰恩爱,故给其两个选择:同意任瑰接受赏赐,否则饮酒受死。谁知任妻性情刚烈,竟将“毒酒”一饮而尽。但皇帝让人在壶中装了醋,只是借此嘲笑,并无之意。

之后,“河东狮吼”一词加深了吃醋与嫉妒之间的联系。明代著作《 紫桃轩又缀 》中记载:“正德中,狮子房二号日食活羊一只、白糖四两、羊乳二瓶、 醋二瓶 ……”说明狮子确实有吃醋的习惯。而“河东狮吼”又常常被用于比喻妒妻悍妇,因此,善妒之人与爱吃醋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但文章中第一次将“妒意”与“吃醋”合用是在《 红楼梦 》中。在第三十一回中,袭人说道:“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她说“我们”,自然是指袭人和宝玉,不觉又添了 醋意 。此外,醋是酸味调料,可以引申为 酸味 ,因此带酸字的词语顺应而生:心酸、鼻子一酸……总之,醋对语言的影响颇大。

2、文人与醋

人们买醋时常买一瓶,是因为半瓶醋会泼洒出来。之后,人们便用“ 半瓶醋 ”形容对某事一知半解却喜爱炫耀的人,正如 民间俗语 所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在元杂剧《 司马相如题桥记 》中有这样的话:“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科举制建立后,尤其是在元明清三朝,读书人的社会出路渐趋狭窄,除了考取功名别无选择,因此,中举的读书人春风得意,而未能入仕的读书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跌,再加上读书人大多思想保守,封建顽固,整天“之乎者也”,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知书不知人,如同酸腐的醋一般令人厌弃,所以人们便用“酸”来形容读书人固执迂腐, 酸腐 逐渐成了死读书的文人的性格特征, 酸子 成了落拓读书人的象征。

3、醋对群体的影响

在山西,醋最能引起山西人的认同感,因为醋是山西人区别于其他群体最显著的标志。在此,醋成为山西的 符号象征 ,承载了山西人的凝聚力。因为山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醋,久而久之,他们的 性格 也受到了醋的影响。

山西土地贫瘠,饮食以 面食 为主,难以消化,且山西水碱度高,这为醋的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虽然酿醋成本低,但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醋。这就如同山西人的 低调与节俭 ,虽然他们善于经商理财, 晋商 拥有万贯家财,纵横天下,但他们从不铺张浪费,总是小心谨慎,因此有人将他们形容为“东方的犹太人”。

此外,山西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封闭,社会交往不发达,山西人如同山西醋一样,在性格上较为 封闭保守、安于现状 ,甚至有些消极被动。尽管社会发展迅速,但在山西的广大农村,仍有一些农民固守旧俗,自甘贫困。此外,在整个中国腾飞的时候,山西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这与地方 *** 的畏手畏脚、不敢创新不无相关。

4、醋与政治

中国古代常以饮食烹饪比喻治国理政,在儒家观念中,尽管争斗有时在所难免,但调和、平息才应是常态。而醋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 调和五味 中有重要作用。这恰似君臣相处,臣子应进献正确意见,及时纠正君主的错误,达到君臣相和,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安定。

周代时,武丁用醋赞美傅说的卓越才干,醋也最早成为 赞美人优良品格与才能 的象征。而孔子也用醋形容人的品性:“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不过,孔子并不是赞美此人的高尚品性,而是借他向邻居借醋一事讽刺他的伪善。

俗语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 ,当宰相就要有相当大的肚量,那么标准是什么?人们用醋来举例:“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能否大量喝醋被人们当做对一个人 胸怀宽窄 的考验。当然,这里并不是真的喝醋,而是指他能承受多少委屈。有了宽广胸怀,才能身居高位而不倒。

5、醋与生育

吉祥食物是一种由人们的图吉利心理形成的特定食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愿望。“酸儿辣女”这一说法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醋等酸味食品作为 吉祥食物, 代表孕妇怀了男孩,承载了人们对家中多男丁的美好愿望。

其实,将生育与醋联系在一起是有一定 历史渊源与科学依据 的。古代生产时,在屋子里用炭烧醋可以活筋益血,杀菌消毒,利于生产。后来,人们发现孕妇在 妊娠期喜欢吃酸 ,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可能由于这种现象在几率上与生男孩有相似性,因此人们将吃酸与生男孩联系在一起,这表达了人们对生男孩传宗接代的愿望。

6、当代醋文化

在当代社会,醋文化有了全新的诠释,也有着全新的作用。现在的 醋文化 ,包括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这些流传千年的古老美德,增强了一方人民的 凝聚力与归属感 ,成为他们的精神与文化传承,也激励他们传承精神、不懈奋斗。此外,醋文化旅游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如山西的 东湖醋园 ,对社会免费开放,让人们近距离了解传统陈醋的酿造过程,品味陈醋背后的醋文化,推动醋文化的传播和酿醋手艺的继承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醋和中华民族共同跨越千年历史,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醋文化的演变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代发展,醋文化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在旅游、文化宣传、加强地方凝聚力等多个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同时,醋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现代化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醋文化将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酸香郁冽味幽长——谈中华醋文化》

2、《中国醋的起源与中国醋文化流变考述》

3、《全元曲杂剧》

4、《尚书》

5、《红楼梦》

6、《说文解字》

7、《礼记》

山西人(3)文化(14)山西(7)

杭州的相对位置(洋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人文特色(人口、民族、城市与乡村

[编辑本段]原文

观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钱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⑨〔敌船〕指***设的敌方战船。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

[编辑本段]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指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正在,名作动)画着文***,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不容有。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4段写观潮人数之多。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用两课时教完。除生字外,要注意常用词的教学,如方、倏尔、文、溢目、江干等。

二、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钱塘江潮的录像资料,以增强直观性。

三、要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可布置学生根据注释把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四、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了解南宋的国都在临安,这将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师可稍作介绍: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最好的地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钱塘江大潮典故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八月半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析(吴功正)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是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点出题旨,揭示描写对象。行文吐墨,亦饱含着激赏之意。“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收拢文势,以示集中写此。接写潮来之状,进入直接描写。作者观察细微,而又大笔淋漓,由远及近,渐次写来。“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水天相接之处,如银线一丝,触入眼帘。以“银线”为喻,显示出作者极目远眺之态,立足点高,视线远,方能看清潮起之时的景况。以“银线”为喻,又写出潮来之前的情境,很有生活实感。不亲临其境,亲睹其状,是决计写不得如此逼真的。“既而渐近”,因潮头奔卷而来,描写由远镜头,骤然跳成特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文势突兀而起,如山峦陡耸,文墨则横泼纵洒,恣肆淋漓。作者倾万丈狂澜于卷面,声、色、形、势四者俱佳。有其色:“玉城雪岭”,见其“白”,托喻新颖,环扣上文的“银”字,比喻城、岭,亦见其形;有其声:“声如雷霆”,比譬形象,显其声威激壮,撼人心魄;有其势:“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如同自天际压将下来,飞腾激卷,喷玉溅珠,极富动态,蔚为奇观。“吞天沃日”,欲给焰焰红日洗澡,欲将浩浩苍天吞下,尽夸张之能事,又该多大笔力!这是极写雪涛之威猛,气派之壮阔。作者眼耳并用,目之所即,耳之所及,尽纳篇中;作者笔酣墨饱,飞旋挥洒,以动势写动态,大开大阖,文情有如繁管急奏,又有如劲弩连发。读来令人豪兴大旺,意志倍振。然后,作者用杨诚斋(杨万里)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作结。引用诗句不是炫渊夸博,而是为着证之他人,是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

接着文章转入另一重境界,写“教阅水军”演兵之形。“艨艟数百,分列两岸”,一层;“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一层。两层之间,互相勾连,映前带后。以“分列两岸”之状,突出“奔腾分合”之势。“奔腾分合”四字,文词高度简约而概括的内容甚为广泛,以少许胜多许,生动地描写了战船操演的情景:时而劈浪疾飞,时而跃波腾起,时而分隔两厢,时而又合舷并驶。虽未明言操舵驾舟本领之高超,但其生动的情景刻画却将此意,尽传句外。“并”字使文意有了迭进。“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写出船上操练的具体情景。“乘”“弄”“标”“舞”等动词要言不烦,出神入化,其龙腾虎骧之状,自可想见。“如履平地”,写出其从容裕如的悠闲神态,矫健纵踉而如此起落平稳,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见。然而,作者却又有未明言的笔墨暗寓在纸外,这就是,水军操演不是在平波展镜、水浪不兴的江面之中,而是在掀天揭地、“震撼激射”的江涛之上。如果我们联系上文,就会深察作者在这里作如此描绘的深刻意图,以水涨船高的暗托、烘染来突现水军健儿。尔后,文章进入演阵的实战演习描写。“倏尔”以示来得迅敏,也使画面转换显得迅速。作者声态并作地描写了这幅情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以人物***,示黄烟之浓;用“声如崩山”之比,喻“水爆”威力之大。烟雾激卷,爆声震耳,是动的画面,惊魂撼魄。当人们的视线被动的画面所牵引,当人们的心灵被动的情景所黏吸,情景又迅速转入静的画面,“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显示出实战演习的战斗效果。“一舸无迹”与“人物略不相睹”相照应,正是说明战船趁烟雾蔽江时,已疾驶远去。夺魂褫魄的水军实战演习于此结束,文章转入意趣盎然的弄潮之景的描绘。

第三节主要句读以逗号,一气如注。“披”“持”“争”“鼓”“迎”“出没”“腾身”等动词蝉联而下,令人眼花缭乱。“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巨浪滔天为弄潮儿设置了险恶的环境;披发文身,是民间习俗的出色点染。“彩旗”“文身”则相映生色,使文章平添意趣,一幅古代的民间弄潮风俗画,鲜活壮美,悦人眼目。上面所写“溯迎”“出没”只是写弄潮儿“鼓勇”之“勇”,下面“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的对比成文,则是突出弄潮儿本领之“强”。可见,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装饰,乃是为着“夸能”,用某一具体的物体把某种无法直接显示出来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地强调出来。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湿”在句中虽轻敷一笔,实在有扛鼎之力。这是对弄潮儿本领的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在对江上的潮、船、人作了恣情淋漓的描绘后,镜头摇到岸上,观“观潮者”的盛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特意点出“十余里”,逶迤而去,以路途的长显出观潮的盛;若仅有咫尺,是不见其盛的。珠绮满目,车马拥道,是盛况的具体化。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再作侧面烘托。看棚之内,席地无暇,插足不得。作者泼墨在饮食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真是人山人海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盛又非目的,乃是以此反衬出江潮之美;否则,江潮不美,何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归彼的精妙笔墨。

这篇散文精粹简练,作者布局谋篇,运思熔裁,遣词造句都很有功力。

深细和简约相依。作者观潮观得深细,眼到耳到。由远及近,点滴不漏;从声到色,从江心到江岸,尽收胸中。作者观时深察入微、巨细俱到,但写时却大处落墨、小处渲染。不是兼容并包,而是有所取舍剔存,抓住最有特征、最为典型的人、事、物下笔。这样就达到深细和简约的相依相关:不深细则无从简约,不简约则见不出深细。深细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简约能成功地突现本质和特征。例如写钱塘来潮时的景象,短短一句就写得气势飞动,逼真欲现,情景兼备,宏声壮***。这是钱塘江独特情景的再现和艺术记录。全文字炼句锻,无旁逸斜出的枝蔓,格调清新隽永,三两句就能刻画出形象,二三词就能传送出精神。一句“腾身百变”,使健儿形神毕肖;一句“溯迎而上”,使健儿奋勇之态,跳跃纸上。文章开篇入题,径奔主旨,戛然收束。全篇安字置词都有刻形绘境的作用,无一虚设,没有浪费。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写江岸观潮,独立一段,似是闲文浪墨,与潮中诸物,形若无关;跟全文简洁特点,并不相称,然而细加研读,又深觉作者用墨精心,是增强描述的社会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笔致。

风景和风俗相融。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俗画入篇,增强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国气派和民族传统色彩。

对比和映衬相间。白浪滔天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波翻浪滚映衬出弄潮儿本领的高超;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通过映衬,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再有是对比,声如崩崖的操演之动对比出烟释声歇的江面之静;鲸波万仞的气象险恶,腾跃百变的变幻身姿对比出旗尾不湿的本领高强。通过对比,作者所要刻画的人事更加突出。对比和映衬两法又不截然割裂,而是交错相间,时而在这一角度出之对比,时而又在那一方面出之映衬,一切视表达的需要而定,广为***用,腾挪多变,显出作者笔墨技法的妖娆多姿!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遗产” (张文)

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经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天文学家指出:海宁潮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和杭州湾“喇叭形”的出海口共同的作用而形成的。钱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朔”(中国农历初一)或“望”(农历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二是这“朔”或“望”必须最靠近“秋分”节气(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这“朔”或“望”必须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时候(去年是九月十七日,地球和月球相距最近)。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仅符合第一个条件;而农历八月初三的钱塘江大潮,则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因此,同是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的将比八月初三的逊色得多。

记者从海宁了解到,本月底,海宁市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

老夫子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怎么样?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浙江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市 - 历史

杭州市

有着2200年悠久 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

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杭州市区西北20公里的良渚发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并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晚期的石器、陶器、玉器,史称“良渚文化”。

秦代,杭州开始设县治,称钱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南朝置钱唐郡。隋改钱塘郡为杭州,这是“杭州”之名在历史上首次出现。

隋大业六年开凿了江南运河,从杭州可直达开封和洛阳,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此时的杭州已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辏”相当繁荣的城市。

唐代的杭州,贸易发达,居民已超过10万成为与广州、扬州并列的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白居易作杭州剌史时,浚西湖筑堤,便利灌溉,西湖也因而更加美丽。

五代十国时,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吴越国王钱谬大兴城市建设,发展海上航运,与日本、高丽、新罗、大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通商和文化交流。

那时钱塘江边“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西方之货不趾而自集”。杭州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一大

都会。

北宋统一中国后,杭州是当时全国主要商埠之一,被称为“富兼华夷”、“百事繁庶”的“地上天宫”。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募集民工数万疏浚西湖,以葑泥筑堤。北宋后期,杭州成为全国四大商港之一,有“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洲”之称。12世纪初,宋室南迁,定都杭州,改名临安府。此后150多年中,杭州一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时杭州的造船、瓷器、纺织、印刷、造纸和兵器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杭州从此成为浙江省的省会。京杭大运河于元朝至元年间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1927年,设杭州市,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经过全市人民40多年的奋斗,现在的杭州市已具有相当的综合实力,成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经“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对1991年度全国城市有关资料的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杭州市综合实力名列首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12位。[3]

杭州市 - 地理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4]

杭州市 - 气候

杭州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杭州市 - 环境钱塘江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生物种类繁多,***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5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18种。临安市的天目山和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杭州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江河。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临安市西部与安徽省交界的清凉峰为最高,海拔1787米。

杭州市 - ***

杭州 旅游***

杭州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在丘陵区,宜种茶树、果树,其中以西湖龙井一带出产的茶叶品质最为优异。水稻土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区,该区是粮油棉麻桑和蔬菜的主要产地。

矿产***

矿产***有萤石、白云石、石灰石、膨润土等大型非金属矿和铁、钼、铜等中型金属矿床。临安市昌化出产一种罕见的鸡血石,质地细腻,色彩鲜艳,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旅游***

2000年,来杭境外游客70.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增长23.4%;国内游客2305万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0亿元,增长14%。杭州及所辖临安、建德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湖风景区列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宋城、千岛湖两风景区获得全国首批"4A"景区称号。[5]

杭州市 - 经济

杭州文化事业杭州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强市、旅游胜地、“天堂硅谷”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特色。

杭州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918亿元,增长12.5%。杭州有53家企业跻身2004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有20家企业进入2004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目前,杭州市共有私营企业近7万家,注册资金超过700亿元,拥有众多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旅游胜地。杭州的人文源头可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全国四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2005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420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465亿元。

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以信息和医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杭州有注册软件企业2000多家,其中有15家成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2家跻身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

块状经济是浙江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2005年浙江30个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10%以上的产业共有17个。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不易为其他地区所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其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的鲜明特点使浙江的“块状经济”增势强劲,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建设。[5]

杭州市 - 交通

航空

·杭州绕城公路地图

杭州拥有一级航空机场,每天有直航班机往返香港,开通了杭州至新加坡的国际航线,杭州至日本的国际货运包机航线以及杭州至国内30多个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的航线,目前从杭州辐射的航线已达45条。2000年杭州航空港发运旅客124.37万人次,货物运输量3.6万吨。新的大型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机场已建成通航。

铁路

杭州是中国东南部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2000年杭州铁路完成旅客发运量1202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417万吨。杭州铁路新客站每小时最高可发送旅客5200人次。

公路

杭州的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沪杭甬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干支相连,衔接配套,功能齐全,运输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2000年末杭州拥有民用汽车16.28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4.23万辆。全年公路运输旅客发运量17102万人次,货物运输量7865万吨。

公交

杭州6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12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37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55路内环 杭州90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24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49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17路公交车路线

航运

杭州市充分发挥内河港口的优势,形成了贯通全国许多江、河、湖、海的水运网络。2000年末,杭州水路运输完成旅客发运量179万人次,货物运输量3172.5万吨。[5]

杭州市 - 行政区划

杭州杭州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杭州市 - 旅游

千岛湖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区。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120余处。桐庐、临安、淳安都成为年接待景点游客上百万人次的旅游大县(市),杭州"旅游西进"战略轮廓初步显现。以西湖为中心,"三江两湖一山"为主线,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区为重点,辐射全市的大杭州旅游格局基本形成。[5]

[5]

最佳旅游时间要说杭州的最佳旅游时间,那就是一年四季都有适宜,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看点。

杭州的春天:春风和煦,春水醉人。此时最适合漫步苏堤踏青赏花,远眺白堤上一株桃花一株柳,如同烟霞笼罩。而龙井茶园中满目青翠,正是茶农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快乐的时节。

盛夏季节:超过30℃的高温炙烤下,人也没了游玩的兴致。然而西湖的荷花正在烈日下开得热火朝天,岂可错过!曲院风荷的九曲桥几乎被碧绿的荷叶淹没,阵阵清香袭人,暑热也为之消散。五云山中竹海生风,更是一片清凉世界。

秋高气爽:满陇桂雨的桂花飘香十里,游人如织。中秋前后,杭州人更是忙碌:白天忙着观钱塘江大潮,晚上忙着游湖赏月。同样是月与水的组合,一个声势如雷,一个温和平静,令人不能不感叹造化神奇。

严冬中杭州:万物凋零,惟有腊梅竞放。林和靖隐居的孤山,至今仍是踏雪寻梅的圣地。明代就有人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冬季西湖的清冷、肃穆、孤傲,是任何其它季节都无法体会的。

杭州市 - 风景名胜  清河坊上的建筑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 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溪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绿堤、寿堤; 西溪“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

西湖

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杭州西湖旅游示意图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在中墨、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日前,杭州旅游走进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举办专题促销和座谈活动,成功召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杭州西湖”的旅游推介会。

西湖十景:  

旧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千岛湖

千岛湖碧波万倾,千岛竟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羡山、屏峰、梅峰、龙山、动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区的14处景点。

京杭大运河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该桥于2009年09月26日成为国家发行的《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其中一枚的主题。桥东西两岸分别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广济桥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内。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陈守清募建。附近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厅、郭璞井、水南庙。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杭州水上巴士杭州市内的水上公交系统按站(码头)停靠,用于缓解陆上交通压力和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目前有三条公交线路,连接大运河、西溪、钱塘江等水系。

钱塘江

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徽、浙二省,古名“浙江”、“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之江”或“罗刹江”。

钱江观潮的时间是按农历计算的。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良渚遗址

距今约5250~4150年,1936年因发现于良渚镇而得名,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镇境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

良渚古城近年,考古人员在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的这片相当于约400个足球场大小,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区东接萧山城区,西濒钱塘江,北至浙赣铁路,南临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0公里公里,至西湖仅15公里,毗邻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车站,交通十分便捷。湖北岸城山为春秋时越王句践储粮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则是句践卧薪尝胆之地。

跨湖桥遗址 位于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现藏于湘湖边跨湖桥博物馆内)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舟。

湘湖八景

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位于湘湖南岸,2008年建成开放,门票150元\人。

杭州乐园即世界休闲博览园,世界休博会举办地,位于湘湖东北角。

天目山

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杭州西郊。有东西天目之分,一般指西天目,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树最早发现于此。此外,有黄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铁木等41种稀有名贵树种。上山从狮子岩向东北,七星塔旁即为大树王,其树龄估计在1500年以上,宋代即称为"千秋树"。传说清乾隆帝游此,曾用腰带围过,封为"大树王"。

瑶琳仙境

瑶琳仙境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距杭州80公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跻入国家AAAA极风景旅游景区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南宋遗址及御街

南宋皇城遗址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

南宋太庙遗址位于杭州市六部桥附近,附近还有太庙广场及南宋遗址陈列馆(免费开放)。

南宋御街即中山路中段与南段,沿街各时期老式建筑林立,景点有杭州九墙、凤凰***寺、御街陈列馆等等;附近与之交叉的河坊街还有于谦故居。

杭州市 - 文化

杭州文化事业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智人“建德人”在杭州地域生息繁衍。到了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杭州人的祖先聚居生息在北郊良渚一带,从事着原始的农耕、畜牧和渔猎,陶器、玉器、竹木器制作和丝麻纺织等手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

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他们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80年代以来,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

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面向新世纪,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5]

杭州市 - 教育杭州市高中教育杭州市第二中学

杭州学军中学

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杭州外国语学校

杭州第四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优高:

杭州第七中学

杭州第九中学

杭州第十一中学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杭州源清中学

杭二中分校

杭四中分校

杭州第十中学

杭州夏衍中学

杭州长征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杭州第十二中学

高等教育浙江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林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树人大学

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200年,成为最“幸福”的女人,千年不衰

老夫子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4月08日,法定代表人:钱玉啸,注册资本:5.0元,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80号1幢A座536室。

公司经营状况:

老夫子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招投标项目1项。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关于牡丹花的经典诗句

她是南朝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热情奔放,才华横溢,于史无征,身世难考。

死后两百年,她火了,成为无数诗人们的梦中女神。

唐朝时期,她是诗人们笔下多情坚贞的钱塘名妓。

唐朝之后,她从痴情的钱塘美人演变成为为才貌双全的一代女神。

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经典形象。

她的名字叫苏小小。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去过杭州西湖 旅游 的朋友都知道,西湖西泠桥畔有一个著名景点——苏小小墓。

导游们会告诉游客,这个墓埋葬的是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才女。

导游们这话对也不对,苏小小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名、非常有才的大才女,可她是不是名妓就值得商榷了。

苏小小出生年月不祥,出生地不祥,生平事迹不详,因为正史中没有记载她的事迹。

苏小小最早出现在《玉台新咏》中。

《玉台新咏》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徐陵在梁武帝萧衍时期 (502年至549年在位) 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汉朝到梁朝769首诗。

此书收录的诗大多都是男女闺情之作,文词纤巧绮艳,最有名的就是《孔雀东南飞》。

因为此书,这种诗风被称为玉台体。

在《玉台新咏》中收录了一首《钱塘苏小诗》

此诗为钱塘才女苏小小 (苏小小是后来演变而来的名字,为行文方便,本文全部以苏小小称呼) 所写,是一首典型的少女和情郎约会的诗。

诗大意为:诗人苏小小乘坐一辆油壁香车,她的情郎骑着青骢马赴会,两人在西陵的松柏下,海誓山盟,永结同心,白头到老。

这首诗语言朴实,热情奔放,意境唯美。

诗中营造的男女幽会、树下定情,与南朝时期倡导的个性解放、个性觉醒高度契合,升华成为一个文化现象。

这就是苏小小的全部记载,从《玉台新咏》中记载来看,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生活在钱塘情窦初开的女子。

有人说她是南齐人。

南齐是南朝刘宋权臣萧道成所建,是南朝第二个王朝 (宋齐梁陈) ,享国只有23年 (479年至502年) 。

南齐只是她人生中一段很短暂的时光。准确来说,苏小小是东晋人或者南朝人。

除此之外,她的身份信息再无任何记载。

从苏小小乘坐的油壁车来看,她是一个达官贵人的女儿,那时候等级森严,什么人坐什么车,都有讲究,能坐油壁车的人非富即贵。

《南齐书·鄱阳王锵传》记载:

当时南齐宗室鄱阳王萧锵 (齐高帝萧道成之子,南齐宰相) 乘坐的车就是油壁车。

因此,苏小小的身份绝对不简单。

不过《玉台新咏》并没有记载苏小小的身份,作者徐陵甚至不清楚这首诗是否真是苏小小所写,只是以无名氏署名。

关于苏小小的情郎身份也没有任何信息。

两人最后有没有在一起,书中也没有直言。

总之,苏小小在 历史 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 历史 只记住了她这首诗。

说实话,像苏小小这样的诗人不知道还有多少,她本人又没有什么事迹,正史不记载她再正常不过了。

此后,苏小小沉寂了两百多年,这首《钱塘苏小诗》也并不太出名。

直到唐代宗大历年间 (766年至779年) 前后,苏小小才重回人们视线。

当时正处于中唐时期,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盛世不再,唐朝诗坛兴起了一股学习南朝诗风的热潮。

当时以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为代表的诗人们写了很多幽清细微、柔美雕琢,纤巧绮艳,与南朝诗风比较类似的诗。

此外,像皮日休、李商隐、陆龟蒙、权德舆也写了很多玉台体。

于是,《玉台新咏》又被人翻了出来,苏小小和她的《钱塘苏小诗》开始被人注意。

而后,唐朝诗人韩翃写了一首《送王少府归杭州》其中有一句:

从此,苏小小开始成为钱塘才女的象征。

元和八年 (813年) ,李贺游历吴越,来到了杭州。

此时的李贺仕途进展不顺,家道中落,发妻病逝,心情非常苦闷。

当他骑着瘦马,经过杭州,望着西陵垒垒荒丘,松柏郁郁葱葱。

不知为何,李贺忽然莫名心酸,他想起了苏小小的那首诗。

他好像看见了苏小小坐着油壁车,等待那个骑着青骢马的情郎。

李贺诗兴***写下一首《苏小小歌》:

(正是这首《苏小小歌》,才有了苏小小这个名字的诞生)

这首诗如梦如幻,既描写了一段美丽炫彩的爱情,又写尽了有情人不能长相厮守的凄苦。

后来,李贺又在七夕节写下一首《七夕》:

元和十一年 (816年) ,李贺不幸病逝。

斯人已逝,诗文扬名,李贺为苏小小写的《苏小小歌》和《七夕》流传非常广,人们纷纷为李贺在诗中倾注的 情感 而感动。

钱塘才女苏小小更是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好的女神。这样的才女正是诗人失意时最好的 情感 寄托。

谁不想自己的妻子像苏小小这样对自己一往情深,痴心不改,还这么有才呢?

于是,因为李贺,苏小小火了,火爆整个***文坛。

不过,此时的苏小小在诗人笔下,只是一个才女,而不是一个名妓。

直到后来,开始有人在诗中隐晦地表明苏小小就是钱塘名妓。

比如柳中庸曾写了一首《幽院早春》: 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还有著名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自宣城赴官上京》: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长庆二年 (882年) ,著名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

他写了一首《余杭形胜》,其中有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

白居易不仅在诗中隐晦地表明苏小小是钱塘名妓,而且他还生怕别人看不懂,还在“教妓楼新道姓苏”一句后加上批注:

自此之后,白居易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了五首诗,提到了苏小小 (白居易是提及苏小小次数最多的诗人) 。

比如,《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严前为郡守》: 但是人家有遗爱,就中苏小感恩多。

再比如《和春深二十首·二十》: 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比如《杭州春望》: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比如《杨柳枝八首》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官方认证,最为致命。

经过白居易的认证,苏小小彻底成为了钱塘名妓,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之一。

自古诗人多风流,名妓、名酒、名景,是他们的最爱。

苏小小长什么样已经不重要了,苏小小又没有画像,古代也没照片,所有人都不知道她相貌如何。

重要的是,苏小小有才,生活所处的钱塘又是名胜风景之地,千年文化古城,再配上钱塘名妓的名头,苏小小彻底火了。

实际上,苏小小和杭州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密切。

苏小小死后埋在了嘉兴,而不是杭州。

但是,白居易说了,杭州的苏小小墓就是她的墓。

有了白居易的考证,所有人都当真了。

忽然爆火的苏小小让后世文人们陷入一场狂欢。

从此,诗人们一写名妓就想到了苏小小,或者说在他们笔下,苏小小就是名妓代名词。

刘禹锡、张祜、徐凝、杜牧、李商隐、罗隐、温庭筠、等众多知名诗人都跑到杭州去找苏小小的墓,写诗纪念这位梦中情人。

到了宋朝,苏小小热度不减。

词人张先写词一首《梦仙游·江东苏小》,声称自己梦见了苏小小。

欧阳修不甘示弱,俺也是,写下一首《渔家傲》。

此后,像晏几道、贺铸、周邦彦、周密、张炎等一众宋朝词人都曾写诗吟唱苏小小。

最劲爆的还是司马光的侄子司马槱。

他声称,自己在钱塘驿馆梦见了苏小小的鬼魂,俩人情投意合,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儿。

司马槱得意洋洋,填词一首,纪念此事。

司马槱还表示,自己死后打算娶苏小小为妻,果然不久之后,司马槱就病逝了,活生生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深信不疑:将此事写进了《书司马槱事》,也不知道张耒是不是当时就在房外观战,写得那叫一个栩栩如生,亲临其境。

苏门四学士另外一人秦观就不爽了,司马槱凭什么能遇见苏小小?

他跑到钱塘驿馆住下,也声称自己和苏小小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苏小小还给他唱曲了。

宋朝之后苏小小依旧非常火爆。

关汉卿、白朴、张可久这些元朝大文豪都写了很多作品,纪念苏小小。

尤其是白朴的《苏小小月夜钱塘梦》,苏小小开始成仙了。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的兴起,苏小小的形象越来越多。

比如,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把苏小小写成了一个花仙,姜南的《蓉塘诗话》更是把苏小小写成了一个神通广大,文***横溢,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神仙。

清朝康熙年间,一个署名吴墨浪子的***家,根据宋、元、明的各种传说,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苏小小父母早亡,被迫流落青楼,住在西泠桥畔。

苏小小才色双绝,成为钱塘名妓。

可苏小小酷爱西湖山水,无拘无束、活泼爱动。

她让人造了一辆油壁车,整天游山玩水。

一天,她遇见了骑着青骢马的少年郎阮郁,两人一见钟情,在贾姨娘的帮助下,结为情侣。

可阮郁的父亲是当朝宰相,他根本就不容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青楼女子为妻。

因此,他设计将阮郁骗回了金陵 (即南京) 。

阮郁和苏小小的恋情无疾而终。

后来,苏小小在石屋山中遇见一个落魄书生鲍仁。

苏小小慧眼识才,一眼就看出鲍仁是个人才。

苏小小出了一大笔钱,资助鲍仁赴京赶考。

果然,鲍仁没有辜负苏小小对他的信任,成功考取功名,出任滑州刺史。

当他赶回杭州报恩时,苏小小却不幸病亡,鲍仁只好将她西湖西泠桥畔。

实际上,这个故事漏洞百出。

首先,苏小小如果是钱塘名妓,就算她再有钱,也不能坐油壁车。

其次,苏小小生活的年代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而不是科举制,像鲍仁这样的寒门子弟想做官,得由地方豪门或者官员举荐,而不是进京赶考。

最后,现在经过 历史 学家考证, 历史 上真实的苏小小坟墓在嘉兴,而不是在杭州,杭州苏小小墓,埋葬的并不是苏小小。

实际上,吴墨浪子这个故事里的苏小小只不过是一些失意举子幻想出来的一个有钱任性,才色双绝,又有识人之明,能帮助自己科举有成的女神形象而已。

或者说,这帮举子梦想中,又想得到苏小小一样的女神,还想在苏小小的帮助下,成就功名。

自此之后,后来又出现了很多苏小小的文学作品,戏剧、***、甚至***剧,不过大多都万变不离其宗。

从唐朝开始,苏小小就成为文人墨客们幻想的对象。

思念自己的爱妻,苏小小就是深情的女子;

想邂逅一段浪漫,苏小小就是才貌双全的钱塘名妓;

想自己能得到别人赏识,苏小小就是有钱的伯乐。

所有人,从来都没有真正考究苏小小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们也不会在意,把一个官宦之女说成钱塘名妓是不是一种人格侮辱。

苏小小是文人墨客们的梦中女神,更是他们的工具。

只是随着千百年来这些知名诗人的传播,真实的苏小小已经被 历史 所掩埋;留传下下来的苏小小成为了很多人想象中的名妓。

如果真实的苏小小泉下有知,她愿意看到这一幕吗? 她愿意自己从一个名门闺秀变成一个名满天下的钱塘名妓吗?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事迹

1.咏牡丹诗词精选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牡丹(唐·白居易) 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牡丹种曲(唐·白居易)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唐·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见说***岁,初令植御栏。

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豪士倾囊买,贫儒***乘观。

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

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

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

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

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

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牡丹芳 (唐·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色。

少 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牡丹种曲(唐·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断春草。

水灌香泥郤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赴东都别牡丹(唐·令孤楚)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冷,无有起就月中看。红白牡丹(唐·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情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傍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待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和僧咏牡丹(唐·吴融)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

都是支郎足情调,堕香残蕊亦成吟。杭州***寺牡丹(唐·张祜)浓艳初开小药栏,***惆怅出长安。

风流郤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僧院牡丹(唐·陈标)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关散晓霞。

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牛尊师宅看牡丹(唐·段成式)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翦紫霞芳。若为筲史通家客,情愿扣壶入醉乡。

咏牡丹赠从兄正封(唐·李益)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浑侍中宅牡丹(唐·刘禹锡)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唐·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题***寺牡丹(唐·徐凝)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间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牡丹(唐·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看牡丹赠段成式(唐·周繇)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牡丹(唐·韩琮)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襄。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牡丹(唐·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唐·李山甫)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出解相轻薄,斜倚栏杆首重回。

牡丹(唐·柳浑)近来无奈牡。

2.有什么关于牡丹的唐诗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元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3.牡丹文化的牡丹诗词精选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唐/裴潾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唐/裴士淹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 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唐/窦巩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唐/李正封 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唐/崔道融 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唐/岑参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王建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唐/元稹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元稹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唐/白居易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白居易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白居易 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白居易 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唐/王建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唐/权德舆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唐/刘禹锡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 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刘禹锡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刘禹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唐/徐凝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唐/张文规 长安若在五侯宅,谁肯将钱买牡丹。---唐/李涉 且看牡丹吟丽句,不知此外复何如。---唐/姚合 负心不报春光主,几处偷看红牡丹。---唐/陆畅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唐/张祜 牡丹愁为牡丹饥,自惜多情欲瘦羸。---唐/薛能 鸟畏闻鶗鴂,花惭背牡丹。-----------唐/许棠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唐/武元衡 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唐/郑谷 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郑谷 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郑谷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王毂 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唐/翁承赞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唐/黄滔 欲别未攀杨柳赠, 相留拟待牡丹开。---唐/徐夤 牡丹窠小春馀雨,杨柳丝疏夏足风。---徐夤 鶗鴂声中双阙雨,牡丹花际六街尘。---徐夤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 王侯买得价偏重,桃李落残花始开。---徐夤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唐/王贞白 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唐/曹松

最忆当年,沉香亭北,无限春风恨。---辛弃疾

~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宋/梅尧臣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宋/欧阳修

洛阳春色擅中州,檀晕鞓红总胜流。--宋/陆游

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陆游

洛阳旧谱隔芳园,姚魏寻香作返魂。--李石

韩君问我洛阳花,争新较旧无穷已。--梅尧臣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

洛阳园里草茵寒,梦想尧夫一寸丹。--南宋/谢枋得

家有洛阳一千朵,三年归梦绕栏干。--南宋/杨万里

此是洛阳花,尚带长安日。--南宋/薛师石

洛阳分种入侯家,魏紫姚黄谩自夸--南宋/叶茵

绿芜春雨洛阳城,不见名花国已倾--元/浦源

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现代/徐书信

4.凤凰牡丹的诗词80字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赏牡丹》。

5.讽刺牡丹的诗句有哪些

其实大多都是借讽刺牡丹花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恶浊世风的.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买 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题 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元人《贬牡丹诗》云:“枣花似小能成实,桑叶虽粗解作丝.唯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爱莲说什么的应该是经典了吧.

6.请问:歌咏牡丹的古典诗词有那些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清平调·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中国十大名花及相关的经典诗词

中国十大名花欣赏 历代梅花诗赠范晔 南朝 宋·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山园小梅唐·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梅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宋·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唐·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学作两三技。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 宋·陈亮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宋·张耒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宋·苏轼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宋·杨万里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宋·萧德藻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咏兰诗选 唐·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谦《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马戴《秋思》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白《孤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无可《兰》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撷,纫佩挂荷裳。

唐·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

1、拳打镇关西:

鲁达、李忠、史进三人在酒楼饮酒,听说隔壁金翠莲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欺辱。鲁达赠送其银两并第二天亲自护送金家父女安全离开。

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继而三拳打死镇关西。鲁达为避官司,奔出南门逃走。

2、大闹五台山:

为躲避官府缉拿,鲁达在金老汉女婿赵员外的帮助下前往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他不守佛门清规,两次下山喝酒,酩酊大醉后回寺庙打坏了金刚,大闹佛堂,被智真长老推荐到东京大相国寺做职事僧。

3、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被大相国寺长老安排看守菜园子。众泼皮想教训下新来的僧人。鲁智深识破了他们要把他掀进粪窖里的诡计,把领头的两个泼皮踢入粪窖,一举收服了他们。

鲁智深和众泼皮饮酒,绿杨树上乌鸦不停吵闹,鲁智深把绿杨树连根拔起,惊得众泼皮拜倒在地。

4、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陆谦让差人在半路上灭口。两个差人在野猪林,***意说要休息,骗林冲同意让他们绑起来。

鲁智深探听到有人请押送林冲的两位公差到酒馆吃饭,担心其中有阴谋,便一路暗中保护林冲到沧州,在野猪林出手救下林冲。

5、大闹桃花村:

长老赠智深四句偈言,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在桃花村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桃花山二头领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打仇,与鲁达相认。

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银给他,自拿山寨金银,从后山滚下而去。

百度百科-鲁智深 (***《水浒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