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辞厚币是指燕昭王吗,卑辞厚礼以遗之翻译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9 0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2. 关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运用的典故详细介绍,是燕昭王的有关故事,参考地址顺便说一下
  3. 燕昭王收破燕原文及翻译
  4. 我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燕昭王的典故,故事之类的,多多益善啊!
  5. 《燕昭王求士》里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
  6. 燕昭王招贤的翻译
  7. 与燕昭王这一人物形象不符的说法是
  8. 谁知道燕昭王招贤的译文

1. 战国策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卑辞厚币是指燕昭王吗,卑辞厚礼以遗之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2. 需《燕昭王求士》的翻译

这篇文章是从《战国策》里面选出来的。

《战国策》是先秦时一部国别体的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一些策士的言论和活动,对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也有所反映。但由于作者多用夸张和虚构的手法,这书中的一些记述与历史事实是不完全符合的。

原书也可能不是出自一个作者,因此内容有些重复,次序也比较混乱。后来,西汉末年的刘向对它进行了整理,按照国家的区别分类编定成:西周、东周、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山、宋、卫等十二国策。

《燕昭王求士》属于其中的《燕策》。记述了战国后期燕昭王真心诚意举贤纳士,并依靠贤士复国报仇的故事。

首先弄清楚: 燕昭王为什么要求士?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个四分五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诸侯割据,逞雄争霸,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所谓 “弱肉强食”,经常爆发兼并战争。

燕国地处北方,所辖区域约相当于今天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在西周时,它还是一个小国,到战国时才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前 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当政,他听信一个名叫毛鹿寿的人的花言巧语,效法尧舜禅让的作法,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并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认命。这一作法引起了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

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乘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于是,燕国人民就拥立了哙的儿子平,即位登级,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他都想抱负。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强将勇。

与齐国相比,燕国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 为什么燕昭王把求士看的这么重要,认为它是能否报仇的关键呢?所谓“士”,在春秋西周时,本指贵族中低级阶层,他们的地位在士大夫之下,而在庶民之上。

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士”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战国时期,凡有点本领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可以称谓“士”。

这可以从《战国策》及其他有关书籍上的记载得到印证。从这些书的记载看,这些士的成分十分复杂,他们中:有的是目光远大、思想敏锐的政治家;有的是善于带兵打仗、攻城夺关的将军;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有的是摇唇鼓舌、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一些鸡鸣狗盗、身怀一技之道的贫民。

在当时,这些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能量却很大。尤其是一些说客,他们善于根据各个国家的切身利害来把握国君的心理,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加上他们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所以,一番话往往就能改变某个国君的主张、左右形势。

孟子在他的著作里说:“这些人一怒而诸侯惧,居而天下息。”是说这些人一发火就要唇枪舌剑、挑起事端;而他们安居在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当然这里有夸大之词,但也可见这些人的能量非同小可,不可虚眤。因为士的能量大,因此各国都争先搜罗他们,强大的国家想利用他们扩大疆土,统一天下;弱小的国家想依靠他们维护安全。

连一些贵族也想收养他们,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当时求士之风盛行不衰。

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 燕昭王要报仇,国力不足,于是他便自然的想到求士,想依靠士的力量,来帮他复国报仇。

那他是怎样求士的呢? 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句,提出全文的总纲——招贤报仇。(点明为什么要求士)第二段:侧重写招贤。

(阐述如何求士)第三段:侧重写报仇。(写求士的结果)“燕昭王收破燕后。”

因燕昭王即位时,接管的是一个残破的国家,所以叫“破燕”。“即位,卑身厚币”。

“卑”,使身卑,降低自己的身份,这里说不摆国君的架子。“厚币”,使币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厚的礼品。

“币”在古代不仅仅指钱,还泛指丝绢、玉器等礼物。“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两个“以”字,前一个为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介词,省略宾语贤者。这几句说:燕昭王收拾残破的燕国之后,当了国君,便降低自己的身份,用丰厚的礼品来招聘有才德的人,准备依靠他们来为国报仇。

这几句交代了燕昭王求士的方法、目的。方法是“卑身厚币”;目的是“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对自己“卑身厚币”能否求得贤士并无十分把握,所以他向燕国贤者郭隗先生请教。“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者奈何?”“因”,趁。“孤”,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一种比较谦虚的说法。

“袭破燕”,袭、破都是动词,是两个动词共带一个宾语,即袭击燕国,攻破燕国。“与共国”,“与”字后承前省略介词宾语“贤士”。

即与贤士共国。说,与贤士共同谋划国家大事。

“敢问”,冒昧地问。“敢”是表尊敬的语气副词。

“以国报者”,“以”,表凭借、依靠。说,凭我国目前的力量。

“者奈何”,怎样才能报仇?“奈何”是如何、怎样。这是燕昭王向郭隗先生请教。

3.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的文章详情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4. 分析《燕昭王求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燕昭王求士》:

1.本篇选自《燕策一》。

2.解释: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解释:冯:同凭,倚靠。眄视:斜视。指使:以手指示意来驱使人。厮役之人:供使唤打杂的人。

句意为:倚靠桌几,手拄棍杖,斜着眼睛,以手指示意来驱使人,那么只有愿意供使唤打杂的人才会投奔你。

3.本篇中郭隗说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文中郭隗根据燕昭王“得贤士与共国”(求得有才能的人,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愿望,首先向他指出四种不同等次君主对应于四种不同等次的人才,其次向他指出五种对待人才的态度招致不同的人物。最后建议他要亲自拜见国中贤士以示尊重,并从尊礼自己开始,以吸引天下人才。郭隗说辞突出了人才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强调统治者对待人才的胸襟和态度是能否得到真正的人才的关键,统治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人才。

艺术特色:

郭隗说辞中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铺张扬厉,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的语言特色。当昭王向他求教时,他首先用排比句式铺列了四种君主对贤士的不同态度,接着铺排不同的态度将会招致不同的人物。铺排之中又有夸张和描写,既形象又有说服力。

郭隗说辞中“用五百金买死马骨”的寓言故事,构思新颖而含义深刻,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善用巧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说服人的特色。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比喻,用买死马骨可以得到千里马,来比喻尊礼郭隗可以招致天下人才,收到了直接说出所难以达到的说服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1、谦卑,降低身份的意思。

2、出自《战国策》的《燕昭王招贤》。

3、原文(节选)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4、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扩展资料

燕昭王

燕昭王燕职(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蓟都(今北京房山区)人。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燕王哙之子。

早年进入韩国为质。子之之乱平定后,由赵武灵王派送回国即位位王。即位之后,招贤纳士,命令秦开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使造就了燕国一时盛世。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去世,谥号为昭,其子燕惠王即位。

百度百科-燕昭王招贤

百度百科-燕昭王

关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运用的典故详细介绍,是燕昭王的有关故事,参考地址顺便说一下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A/卑:使身卑,降低身份。

小题2:D/A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作“趁”,后者译作“因为”;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不译,后者表因果,译作“因而”;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顺承,不译,后者表修饰,不译;D项,均为介词,到。

小题3:B/“不惜重金”有误,应当为“示人以诚意”。

参考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一道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屈意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劳动在他人之前,休息在他人之后,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践踏他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合适呢?”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战争。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燕昭王收破燕原文及翻译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西(台上隶属于北章大队,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是战国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执政33年。其即位后着手以卑身厚币招徕人才。公元前284年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域,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当时只言筑台而无“黄金”二字,洎鲍明远(南宋?宋人)《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台之名。

高筑“黄金台”

鞭打太子

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燕昭王纳贤图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它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赵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燕昭王为何要营筑黄金台呢

他是想借此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兴国复仇。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于是,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燕昭王的典故,故事之类的,多多益善啊!

ng>燕昭王收破燕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如下: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翻译如下: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

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

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燕昭王求士》里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

燕昭王

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

简介

燕昭襄王(?—前279年),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简称昭王或襄王。本在韩国作为人质。燕王哙死后,燕人立职为燕昭王,派乐毅伐齐国,连克七十余城,后而败于燕惠王时。

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形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苏秦。《战国策》里也记载他千金市马的故事,一时燕国成为“人才高地”。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攻齐,上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是燕国最辉煌的时期。

前任:

父燕王哙

前312年—前279年

继任:

子燕惠王

事迹

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愍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公子职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高筑“黄金台

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它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赵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燕昭王为何要营筑黄金台呢?他是想借此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兴国复仇。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让与燕相子之,燕太子平与子之争夺王位,致使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则趁火打劫,借口平定燕国内乱,出兵伐燕,仅用50天就攻下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西南),杀死了燕王哙与子之,企图灭亡燕国。这不仅引起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也招致中原各国的干涉。之后,齐国被迫从燕国撤兵,赵武陵王便把原在韩国作人质的燕公子职护送回国继位,是为燕昭王。

新君继位,国内一派凄凉景象:田地荒芜,房屋倒坍,百姓在废墟上啼饥号寒。昭王奋发图强,决心复兴燕国,他深知治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多延揽众多的人才,有了人才能百废俱兴。但如何觅求贤才,赵王苦苦寻思,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为此,昭王不耻下问,很诚恳的去向郭隗请教,说:“先生,咱们燕国现在势单力薄`国破民穷,是无法向宿敌齐国复仇的。我很想找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能人,来帮助我革新政治,振兴国家,而后洗刷我们的奇耻大辱,请先生教我,该从何处着手?”郭隗答道:“大凡能成帝业的君主,总是与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在一起;能行王道的君主,总是与得心应手的臣子在一起;而那些亡国之君,围绕着他的势必是一些庸庸碌碌的奴才。如果君主能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德才兼备的士人,甘当他们的学生,那么,非但他们会心悦诚服的出力效劳,还能吸引强十倍`百倍的贤才前来投奔,这是自古以来治理国家`获取人才的规律。大王您如能在招聘到贤才后屈身上们求教,大家看到您思贤若渴,那些有本领的人一定会像百川汇海似的源源而来。”郭隗接着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由个国君,打算用千斤去求千里马,但3年也没买到一匹。一名内侍自荐为国君去购买。3个月以后,辗转打听到千里马的消息,可惜刚一赶到,那匹马已死了。内侍就用500金把死马的骨头买了回来。国君大怒,说:“我要得是活千里马,谁让你用500斤卖了个死马头?”内侍从容答道:“死马头还花了500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知道这消息,就会把骏马送上门来的。”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马就送来了3匹。

讲完这个故事,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于是,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赵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英才荟萃,国势渐盛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果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真是人才济济,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毕恭毕敬。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后人因此便用“拥慧先驱”和“碣石宫”这两个词语来比喻用优厚待遇尊礼贤才。昭王的这些做法应起了很大的反响,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聚集于燕都***赵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意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乐毅倾全力协助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得择人传统,廓清子由当权时拉帮结党、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仅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昭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得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举兵伐齐旗开得胜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 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昭王与乐毅、邹衍仔细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魏、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使其对之放松戒备。其间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地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昭王则趁此良机,遣使与魏、楚联系,并派乐毅赴赵,促使昭王劝说秦国伐齐。秦国本于齐国相约东、西称王,共分天下;岂料齐景毁约攻秦、灭宋,势力侵入中原地区。为了出这口恶气,欣然应允发齐。这样,就形成了各国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度过济水,西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其民望对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级等残忍手段相威胁,更是齐兵寒心。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劳军,后犒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厚赏秦、韩两国军队后遣其归国;然后命赵军进攻河间,命魏***向东南收取昔日宋国之地;自率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

乐毅志在灭齐,在占领临淄后***取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措施。为了安抚齐民,乐毅在报请昭王同意后,着力整饬军纪,严禁燕军掳掠百姓。针对齐泯王的暴戾,乐意宣布宽减齐民的赋税,废除苛法,恢复齐威王时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临淄郊外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燕国的爵位赏赐给归顺的齐人,又在齐国分封了20多个享有燕国封邑的封君,笼络了齐国的统治阶级,基本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齐国上下都愿归顺燕国。在军事上,乐毅分兵5路继续攻占全国各地。于是,燕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接连攻夺齐国70余城,均辟为郡县,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

乐毅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与昭王对他的绝对信任、坚定支持分不开的。当乐毅在齐国攻城略地时,昭王不加丝毫干预,让乐毅放手大干。当乐毅久克莒和即墨两城不下,有人趁机进谗时。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对乐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贤不疑,换的部下赤诚相报。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公元前279年,姬职因病去世。

燕昭王把握了复兴燕国主要在于罗致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屈身礼士,用人不疑,终于使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报仇雪耻愿望得以实现,使燕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他自己也跻身于战国其七雄重要国君的行列。

燕昭王招贤的翻译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欲将以报雠③。故往见郭隗先生曰④:“齐因孤国之乱⑤,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⑥,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⑦,以雪先王之耻⑧,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⑨,王者与友处⑩,霸者与臣处○11,亡国与役处○12。诎指而事之○13,北面而受学○14,则百己者至○15。先趋而后息○16,先问而后嘿○17,则什己者至○18。人趋己趋○19,则若己者至○20。冯几据杖○21,眄视指使○22,则厮役之人至○23。若恣睢奋击○24,呴籍叱咄○25,则徒隶之人至矣○26。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27。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28,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29?”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30,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3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2。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33?’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4,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35,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36,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37,邹衍自齐往○38,剧辛自赵往○39,士争凑燕○40。燕王吊死问生○41,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42。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43,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44。燕兵独追北○45,入至临淄○46,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47。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48。

(据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注释

①燕昭王: 燕王哙的太子,名职。收:收拾。破燕:失败的燕国。燕王哙听从苏代的话重用其相子之,后又让子之为王;结果燕国大乱,齐宣王乘机攻燕,杀哙及子之。二年后,燕人拥立太子职为王,是为燕昭王。见《史记·燕世家》。 ②卑身: 降低自己的身份。厚币:丰厚的礼物。币:指礼物。 ③雠:同“仇”。 ④郭隗(weǐ):燕国的贤士。 ⑤因:趁着。 ⑥孤:王侯的谦称。 ⑦共国:共同治国。 ⑧雪:洗刷。先王:指燕王哙。 ⑨意为成就帝业的国君把贤者当成老师与之相处。 ⑩意为成就王业的国君把贤者当成朋友与之相处。 ○

与燕昭王这一人物形象不符的说法是

《燕昭王求贤》译文: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愍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原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日:“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十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吼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由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6?1燕策》)

谁知道燕昭王招贤的译文

与燕昭王这一人物形象不符的说法是急于求成。

燕昭王人物形象:

对燕昭王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见于《燕策·燕昭王收破燕后》一篇中。燕昭王复国求贤,卑身下士:在面临国家残破不堪的情况下,燕昭王认识到要想振兴国家,就需要有能臣贤将的辅佐,于是他“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及时拜访了燕国贤者郭傀,优待郭傀,以此为重视人才的开端,很快燕昭王招到了乐毅等众多贤才,使小小的燕国变得殷富。

在燕昭王身上主要体现了重视百姓的民本思想:注意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亲自“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终于使“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燕昭王招贤》原文与翻译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者,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