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知以惊愚,饰智以惊愚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8 0
  1. 四字成语智字开头
  2. 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3. 急需智慧典故、智慧成语、智慧人物
  4. 比喻智慧聪颖的成语
  5. 关于的智慧(成语)
  6. 劝农的作品注释

『包含有“愚”字的成语』

“愚”字开头的成语:无

第二个字是“愚”的成语:(共6则)

饰知以惊愚,饰智以惊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

非愚则诬 [j]

惊愚骇俗 矜愚饰智 [s]

使愚使过 [t]梯愚入圣 [x]

下愚不移 

第三个字是“愚”的成语:(共2则)

[c]

草木愚夫 [r]

肉眼愚眉 

“愚”字结尾的成语:(共9则)

[d]

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j]

进贤退愚 [k]硁硁之愚 [s]

使贪使愚 饰智矜愚 上智下愚 [y]

一得之愚 以学愈愚 

“愚”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四字成语智字开头

矜功自伐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矜才使气矜:自夸;使气:意气用事。倚仗自己的才能,使意气,不谦虚。矜愚饰智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饰智矜愚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自矜功伐指居功自傲。不矜细行指不注重小事小节。负材矜地见“负地矜才”。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孤独矜寡泛指无依无靠的人。矜功不立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矜功伐能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矜功负气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矜功恃宠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矜己自饰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矜纠收缭形容骄傲、急躁、暴戾。矜名妒能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矜名嫉能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矜能负才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矜智负能矜:夸耀。夸耀智能和才能。业业矜矜小心谨慎貌。矜平躁释 〖解释〗指心平气和,有涵养。哀矜惩创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哀矜勿喜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1. 智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智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智昏菽麦,智勇双全,智藏瘝在,智名勇功,智穷才尽。

1、智昏菽麦 [ zhì hūn shū mài ]

解释: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出自: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示例:裴让之、张宴之……皆不著本贯郡县,盖校书者单知写《北史》以补足卷数,而不及检其先世郡望,几于~矣。

2、智勇双全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解释: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出自: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示例: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智藏瘝在 [ zhì cáng guān zài ]

解释: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出自:《书·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4、智名勇功 [ zhì míng yǒng gōng ]

解释:有谋略、有胆量和功夫。形容人文武兼备。

示例:《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5、智穷才尽 [ zhì qióng cái jìn ]

解释: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示例:经过几番与诸葛亮较量的失败,周瑜已是~了。

2. 智字开头的成语只字打头 四字成语

智字开头的成语 :

智名勇功、

智勇双全、

智圆行方、

智过万人、

智藏瘝在、

智尽能索、

智穷才尽、

智小言大、

智勇兼全、

智以利昏、

智周万物、

智小谋大、

智均力敌、

智昏菽麦

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只轮无反、

只骑不反、

只手擎天、

只轮莫返、

只鸡斗酒、

只轮不反、

只鸡樽酒、

只鸡絮酒、

只凤孤凰、

只轮不返、

只身孤影、

只言片语、

只争旦夕、

只争朝夕

只鸾单凤、

只字片纸、

只字不提

3. 智字开头的成语

智昏菽麦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智尽能索

智慧、能耐都已用尽。索,竭尽

智小谋大

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智小言大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智勇兼全

同“智勇双全”

智勇双全

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智圆行方

智虑周到通达,行为端方不苟。语出《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谓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周万物

谓于万物无所不知。语本《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韩康伯注:“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孔颖达疏:“圣人无物不知,是知周於万物。”

4. 形容智字的四字词语

智字的四字词语 :

足智多谋、

智勇双全、

聪明才智、

聪明睿智、

大智若愚、

急中生智、

大智大勇、

智名勇功、

矜智负能、

慌张慌智、

挈瓶之智、

三智五猜、

才薄智浅、

上智下愚、

没魂少智、

百龙之智、

极智穷思、

使智使勇、

智圆行方、

研精毕智、

见仁见智、

舞文饰智、

矜愚饰智、

豪取智笼、

私智小慧、

弃智遗身、

停留长智、

智尽能索、

智藏瘝在、

智周万物

5. 前面带”智”的四字词语

为你搜集了如下一些:

含有智的成语查询结果

成语词目 解释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大智如愚 指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使智使勇 使:用。用人所长,以收其功。

殚智竭力 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竭智尽忠 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人穷智短 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见智见仁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才薄智浅 形容人的才智浅薄。自谦的说法。

灰身灭智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全能全智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全智全能”。

计穷智极 指计虑穷尽。见“计穷虑极”。

挈瓶之智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极智穷思 竭尽才智和思虑。

人贫智短 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

灰身泯智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矜智负能 矜:夸耀。夸耀智慧和才能。

豪取智笼 犹言巧取豪夺。

计穷智短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失张失智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全智全能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饰智矜愚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智周万物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三智五猜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做张做智 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智尽能索 索:竭尽。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竭忠尽智 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智小言大 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智小谋大 指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运智铺谋 运用计谋。

研精毕智 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智藏瘝在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智均力敌 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智昏菽麦 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6. 智字开头的成语

智昏菽麦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

形容无知智尽能索智慧、能耐都已用尽。索,竭尽智小谋大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智小言大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智勇兼全同“智勇双全”智勇双全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智圆行方智虑周到通达,行为端方不苟。

语出《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谓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智者千虑,或有一失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周万物谓于万物无所不知。

语本《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韩康伯注:“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

孔颖达疏:“圣人无物不知,是知周於万物。”聪明才智指智慧和才能聪明睿智亦作“聪明睿知”。

亦作“聪明睿知”。聪颖明智灰身灭智佛教语。

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灰身泯智见“灰身灭智”急中生智在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了办法见仁见智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知,同“智”。

后以“见仁见智”谓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见解矜愚饰智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语本《庄子·山木》:“饰知(智)以惊愚。”

绝圣弃智谓摒弃聪明智巧全能全智见“全智全能”失张失智举止失措、失神落魄貌韬迹隐智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停留长智谓耽搁得久了,会想出主意来舞文饰智谓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

急需智慧典故、智慧成语、智慧人物

一、饰的成语有如下:

1、文过饰非、拒谏饰非、矫情饰诈、缘鹄饰玉、舞文饰智、游辞巧饰、矜愚饰智、修饰边幅、矜句饰字、矫心饰貌、饰智矜愚、矜己自饰、推诚不饰、粉饰太平、饰非掩丑、长傲饰非、矫情自饰、饰垢掩疵、逾侈长饰、饰怪装奇、饰词矫情。

二、成语解释

1、补过饰非

(1)解释 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2)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

2、拒谏饰非

(1)解释 谏:劝告。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2)出自:《荀子·成相》。

3、粉饰太平?

(1)解释:粉饰:涂饰表面。把***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

(2)出自:《再上皇帝书》。

4、矜愚饰智?

(1)解释: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2)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

5、饰智矜愚?

(1)解释: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2)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6、文过饰非?

(1)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出自:《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7、游辞巧饰?

(1)解释: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2)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8、长傲饰非?

(1)解释:滋长骄傲、掩饰过错。

(2)出自:清?陈确《答张考夫书》:“怙恶不悛,长傲饰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

9、矫情饰貌?

(1)解释: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2)出自:《魏书·恩幸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10、矜己自饰?

(1)解释: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

(2)出自:《后汉书·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11、饰非拒谏

(1)解释: 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2)出自:《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12、饰非遂过

(1)解释: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2)出自:《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13、饰非文过

(1)解释: 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2)出自: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怙终迷复,羞于~。”

三、饰的基本解析

1、拼 音 :shì;

2、部 首 :饣;

3、笔 画?:8;

4、繁 体 :饰;

5、五 笔: QNTH;

6、释义:装点得好看;装饰用的东西;装扮,扮演角色;***托,遮掩;

7、引用:

(1)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2)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4)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5)豹饰。——《礼记·玉藻》

(6)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8、相关组词:装饰、妆饰、掩饰、纹饰、饰物;

9、英文翻译:decorate, ornament, adorn;

百度百科-饰

比喻智慧聪颖的成语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升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子室也。”

释义:“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后屋。“升”登上,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之别,现一般用来赞扬人在研究学问或钻研技术方面已深得老师的传授。

故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其中著名的***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开诚布公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释义: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化为成语”,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故事: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结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左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故事:一天,孔子和***门在树林里休息。***门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一字千金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称赞文辞精妙,形容文章价值极高。

故事:秦始皇赢政年幼继位,任用大商人出身的原相国吕不韦辅政。吕不韦认为,象秦国这样的强国,应该招纳更多的学者名士,提供他们更高的待遇,这才相称。他门下拥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这些文人在他组织下共同编写了《八览》、《六论》、《十二纪》等巨著,内容包罗万象,通贯古今,题名为《吕氏春秋》。他下令把全书张挂在京城咸阳的市门上,一旁放着千金重赏,公开宣布说:“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去一字者,赏给千金。”

吕不韦这样大张旗鼓地宣传,也是为自己扩大影响,张扬政治权势。那时人们慑于吕不韦的位高威重,谁也不愿出面指摘《吕氏春秋》的缺失,著作公布一个多月,前来观看的人成千上万,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出来改动一字、领取千金之赏。于是,吕不韦下令集中人力抄录全文传送各地,他的名声因此远扬天下。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有咸阳市千金悬赏的故事,成语“一字千金”流传至今。

大器晚成

出处:《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释义:形容成名较晚。

故事: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淡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给分啊~~谢谢

关于的智慧(成语)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殚智竭力 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出处:《吕氏春秋·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古圣先贤 圣:品德智慧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积思广益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集思广益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出处:《庄子·山木》:“饰知(智)以惊愚。”

矜智负能 矜:夸耀。夸耀智慧和才能。

出处:宋·陆九渊《与包显道书》:“此理苟明,则矜智负能之人,皆将失其窟宅。”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姱容修态 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饰智矜愚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出处:《庄子·山木》:“ 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劝农的作品注释

大智若愚

聪明才智

指智慧和才能

殚智竭力

竭尽智慧和力量

积思广益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集,亦作“积”

集思广议

谓集中众人智慧,广泛进行议论

集思广益

谓集中众人智慧,博***有益的意见。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语本《庄子·山木》:“饰知(智)以惊愚。”

聚精会神

原谓心神聚合,集中大家的智慧。《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世平主圣,俊乂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陶、伊尹、吕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刘良注:“聚其精爽,会其神理,君臣道合,加以相明;上下不疑,德义谐和。”明宋濂《题朱文公手帖》:“师友相从之盛,聚精会神,德义充洽,如在泗沂之上。”后多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非常集中

饰智矜愚

谓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语本《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醍醐灌顶

①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②喻清凉舒适

言者不知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

智尽能索

智慧、能耐都已用尽。索,竭尽

(1)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西汉司马迁《史记·文帝纪》:“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晋代更是上级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首要内容。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职官志》:“郡国及县,农月皆随所领户多少为差,散吏为劝农。”西晋束皙《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和区别有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

(2)“悠悠”:遥远,久远。

(3)“厥初”句:最初时代(即“原始社会”)的先民。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4)“傲然”句:傲: 游戏,闲游,骄傲。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这是魏晋南北朝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理念与品德标准。西晋石祟《归思引序》:“傲然有凌云之操。”

(5)“抱朴”句:抱朴:襟怀质朴、朴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虚伪。春秋李聃《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战国河上公注:“见素者当抱朴守真,不尚文饰。” 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又,《老子》第三十二章:‘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战国庄周《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之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秋水》:‘无以人灭天,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为反其真。’渊明认为上古生民保有人之朴素与真淳,最为可贵。”抱朴含真也是东晋士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追求。谢灵运《过白岸亭》:“未若长疎散,万事恒抱朴。”

(6)“智巧”句:智:智慧。巧:技艺高明、精巧。战国庄周《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智巧:机谋与巧诈。此处与上句的“朴”、“真”相对而言。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南朝宋范晔《逸民传论》:“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唐李善注引《淮南子》:“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及伪之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 智巧既萌:春秋李聃《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圣弃利,盗贼无有。”

(7)“资待”句:资:本义钱财。战国《易·旅》:“怀其资。”作动词用,转义为:资给,给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待:需要,需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不待告。”注:“须也。”资待:供给需求赖的生活资料。靡,mǐ,无,没有。西周《尔雅》:“靡,无也。”春秋《诗·小雅·***薇》:“靡室靡家。”靡因:无来由,即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意谓上古生民抱朴含真之时,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广用奢,反而无从供给矣。”

(8)“谁其”句:其:语助词。赡,shàn,供给,供养,使之充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

(9)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春秋《诗经·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喆”同“哲”。东晋慧远《游石门诗并序》:“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10)伊何:惟何。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西汉刘向编、战国屈原等作《楚辞·天问》:“其罪伊何?”东汉王逸注“其罪惟何乎?”

(11)“时惟”句: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春秋《诗经·大雅·生民》:“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播百谷以利民。”时惟:是为。后稷:远代尧舜时代农官,周族的始祖。相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12)“赡之”句:如何使民富足呢?

(13)植:种植。

(14)“舜既”二句:舜、禹:远古时的君主。躬耕:亲自耕种。西汉《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稼:播种五谷。穑:sè,收获谷物。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战国《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15)周典:指夏、周《尚书》中的《周书》。

(16)“八政”句:《周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食列第一,故曰“始食”,以食开始。

(17)“熙熙”句:熙熙:春秋李聃《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众庶熙熙。” 唐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令德:1.美德。战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东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18)“猗猗”句:猗(yī)猗:春秋《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猗猗,美盛貌。”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东汉张衡《东京赋》:“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於原陆。”东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

(19)卉:huì,草的总称。

(20)清穆:穆:淳和,温和。春秋《诗经·大雅·蒸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东汉蔡邕《释诲》:“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齐献王攸传》:“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广分休***,以就农业。”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

(21)“纷纷”句:纷纷:众多的样子。士女:男女。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引春秋《诗经·小雅·甫田》:“以榖(gǔ,养育)我士女。” 现代王叔岷引《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22)趋时:指抢赶农时。竞逐:你追我赶。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晋刘琨《答卢谌》诗:“群妖竞逐。”

(23)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昼咏宵兴。”

(24)野宿:夜宿于田野。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桑妇宵兴,农夫野宿:意指在哲人的感召下,农夫桑妇亦勤于劳作。”

(25)和:和风。泽:雨水。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和泽周三春。”气节易过,和泽难久:时令节气容易过去,和风泽雨不会长久。意思是劝人抓紧农时。

(26)“冀缺”句: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后为晋卿,理国政。携俪: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说冀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待如宾。俪:配偶。

(27)“沮溺”句: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结耦:合作耕种。

(28)“相彼”句:相:xiàng,视,观察。彼:他们,指冀缺、长沮、桀溺等人。贤达:指有才德、声望的人。

(29)勤:指勤于耕作。

(30)“矧伊”句:矧:shěn,何况。伊:此,这些。众庶:一般百姓。

(31)“曳裾”句:曳:yè,拖,拉。裾:jū,衣服的大襟。拱手:1.两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于是拱手与言。”2.将双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们懒惰、闲散的样子。引深为无为而治。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张形容轻易而得。《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汉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一:“曳裾拱手,说惰农趣甚。”

(32)“民生”二句:战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kuì)。”民生:人生。匮:缺乏,不足。

(33)宴:1.请人吃饭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战国《易·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东汉郑玄注:“宴,享宴也。”2.安闲,安逸《汉书·贾谊传》:“是与太子宴者也。”注:“谓安居。”

(34)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35)儋石:儋,dàn,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量词。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异宝》:‘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 东汉高诱注:“万檐,万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36)交至:一齐来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37)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38)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恋,喜好过度。

(39)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战国《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待樊迟出,孔子便讥讽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他胸无大志。

(40)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战国《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纳。

(41)田园不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说他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有三年没到园中去。履,lǚ,踩踏。

(42)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43)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44)敛(liǎn )衽(rèn 任):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