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_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8 0
  1. 禅与人生(一):佛祖拈花,迦叶一笑。
  2. 拈花一笑中,佛祖对迦叶尊者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佛主拈花,迦叶微笑
  5. 语文题: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什么意思啊?高手指点啊啊!!!!
  6. 拈花示众,迦叶 拈花一笑有什么含义,内涵?
  7. 求一份“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原文。

迦叶全名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拈花微笑来源于下面的小故事:

传说有一日灵山大会,三界众生、比丘云集,聆听释迦牟尼佛***。佛升座而起,手里拿着一枝金色毕钵罗花。众比丘尼不知所云,无有应者。大家都不知道佛祖是什么意思,于是集体沉默。这个时候大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甚喜,当众宣布:“我有涅磐妙心,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摩诃迦叶。”

大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不是简单的开怀大笑或者微微一笑,乃是忽然悟出佛祖真谛,与佛祖共鸣后,发自内心深处、不由控制的笑。而佛祖则理所当然的将无相妙法(没有文字的心法)传与迦叶。

佛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_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段公案成为佛教禅宗之滥觞,后经达摩传佛法于中国,发展出了“顿悟”、“明心见性”等理论。

ng>

扩展资料:

两千五百年前,在离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的摩诃娑罗陀村里,住着一位婆罗门望族的大富豪尼拘卢陀竭波长者,据说他拥有比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王还更多的财产。

尊者大迦叶,就是出生在这个家庭。

说起大迦叶的出生,也有着奇异的瑞相,可以说和佛陀差不多。据说他母亲临产的那天,正在庭院里散步,忽然觉得困倦,坐在大毕钵罗树的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天衣,突然飘落在树枝上,也就在这时,大迦叶便发出哇哇的声音来到了人间。

大迦叶,父母为他取的名字本来叫做毕钵罗耶那,就是树下生的意思。他长得白净肥胖,和佛陀的三十二相差不多。大富豪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的养育和疼爱更不用说。光是乳母,就请了四个人,在他身旁陪着玩的,人数更多。

大迦叶在八岁的时候,照例受了婆罗门的戒条,并且延师学习各种学问,从祭祀法学起,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以及星宿运行、阴阳吉凶、地震雷鸣、音乐歌舞等,由于他的聪明,没有一样不研究得彻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拈花微笑

百度百科-摩诃迦叶

禅与人生(一):佛祖拈花,迦叶一笑。

据《大梵王问佛决疑经》里记载,有次大梵天王把一枝金色波罗花献给释迦牟尼佛祖,请佛祖为众生说法。释迦佛祖对着台下众生,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轻轻地手拈波罗花,向大众环示一圈,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摩诃迦叶,会心地展颜一笑,于是释迦便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一花一世界,一笑一悟心,此“拈花微笑”被后世列为禅门第一公案,以为禅宗发端。如来圣教以心传心,灯灯相续。非有无上根器者实难理解这“拈花微笑”的境界。或者说,正因为如此,此禅门第一公案才至今未有人能识破和参透,也正如道家所言,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拈花一笑中,佛祖对迦叶尊者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没有人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于是佛祖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诃迦叶”,意思是从今天起,我另外开辟一条传法的途径,什么话都不说,只靠相互之间的心心相印。这个新的法门和宗派,现在交给摩诃迦叶。

花开花落,无非涅槃妙心,天机自在活泼泼的妙用,谁在拈花?谁在看花?是人在看花还是花在看人?拈的是花?非花?什么是花?鲜花还是心花?谁在笑?是佛祖在笑?是迦叶在笑?还是花在笑?是人在笑花还是花在笑人?是鲜花绽放还是心花怒放?或者仅仅花便是花,拈花便是拈花,微笑便是微笑?

一朵花,把所有的压力、迷茫,一扫而空。好比人跋山涉水,去寻找一个归宿,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正不知如何进退,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一片开阔,草长莺飞,杨柳春烟,鸟语花香,生机无限。这世外桃源的感悟,都来自心头眼底。

世界本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谓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禅宗,就这样在会心一笑中诞生。

它的宗旨,则是“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

禅宗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到了第二十八代达摩,把禅宗带到了中国,到了中国以后,达摩祖师更是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当年达摩祖师初来中国时,面见南梁皇帝梁武帝,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其在位时,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供佛供僧,大肆宣传佛教思想。

梁武帝 于是开口便问达摩:我修了这么多寺庙,有何功德?

达摩说: 并无功德。

佛家追求的是普度众生,救苦救难,梁武帝却要求福报,岂非南辕北辙?如果捐了钱就要得好处,你是在和佛祖做生意吗?

梁武帝再问: 回答朕的是什么人?

达摩说: 我不认识。

达摩讲的是佛法,意思是不着相,“无我”(无相),可惜梁武帝没能理解。话不投机,两个人只好分道扬镳。

然后,达摩祖师来到了嵩山少林寺,对着一面墙壁打坐(这在禅宗叫做壁观),一坐下去就是十年,把影子都印在了墙上,那面墙现在已经是景点了,你现在去少林寺参观还能看到。

后来,一个叫做神光的禅师上门来找达摩祖师,拜师学艺。

达摩问神光: 你想要什么?

神光说: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 将心来与汝安。(你拿心来,我为你安。)

神光 听了,愣了半天,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的心,怎么也找不到在哪里啊!)

达摩就说: 与汝安心竟。( 我已经将你的心安好了。)

神光因此大悟,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心,只是一个个念头的起伏,前念灭、后念起,后念起、前念灭,念头不断的起灭,哪里是一个可得的实体东西呢?心,不过是由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凑成的一条线,没有头,没有尾,也没有痕迹,无处可寻。

所以《金刚经》里面说的: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这就是空的概念。你要明白你心中的那些杂念都是妄念,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皆不可得。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对一切事物都不执著,内心无所挂碍,《金刚经》里面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旦内心无所 “住”, 那么自己内心深藏的那颗佛心就会显现出来。那颗佛心,就是达摩给神光安好的那颗“心”。

其实那颗佛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平时被杂念给遮住了,我们看不见而已。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真正的佛法是离开一切语言、文字、思维、分别相,只有离开一切相,才能证悟到佛法的真谛。

千七百年前,释迦牟尼与众圣***,忽然沉寂下来,捻起一枝花,对着众***微笑。众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惟迦叶尊者有感于心,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一笑 ......(释迦牟尼说的很深奥:“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大体的意思是说,最好的佛门正道就是这个,不需要什么语言文字来说来讲就直接可以悟道,现在我已经将这个正道交给大***迦叶了。)这一相还的微笑,使他得以继承衣钵。这就是著名的“捻花一笑”。按中土的解释,这“捻花一笑”即是传递禅意,传者无心,得者无心,纯出天然,其妙绝处正在这里。 ?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宣说佛法,无说而说。不说话表示佛法是离开一切语言文字相的。大家看到佛祖拈一朵花,每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佛法只有一,没有二,更没有三,表示佛法也是离开一切思维分别相的。

就像《金刚经》所言:“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而这个道理只有迦叶尊者领悟到了,当下大彻大悟,才会心一笑。这是佛祖和迦叶尊者心与心的沟通,是直指人心的“心”法,是为佛教禅宗第一公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佛主拈花,迦叶微笑

这是佛教禅宗一个典故,是禅宗的开端。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是不可以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形容。这种状态纯净无染,坦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心经》中的形容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状态。也是所谓“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他有很多名字谓如来藏、本性、实相妙心、心等等。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回归我们本来的面目。

语文题: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什么意思啊?高手指点啊啊!!!!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之一。也是释迦牟尼***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能不能概括点啊。简简单单

拈花示众,迦叶 拈花一笑有什么含义,内涵?

一朵花,它所蕴含的意义与世界相同啊!一粒***,通过各种机缘,埋在土里,日夜经受风吹日晒,有滋养,有摧残,最终破土而出,长出枝芽,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能长成现在花朵的样子,这与人的成长,甚至世界、宇宙的成长是一样的啊!所以说,一朵花并不微不足道;一座山也并不遥不可及,都是一样的,所谓众生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啊!所以说,佛祖释迦牟尼拈起一支花,就拈起一个世界啊。迦叶是如来的大***,他领悟了佛祖的本意,因而报以微笑。这个世界所有的善恶、美丑、贵贱本质上都是虚幻的,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这个世界本质上没有丑恶、没有贫贱、没有烦恼,只是人们庸人自扰而已。迦叶大彻大悟,所以对佛祖手中的花——也是一个世界,报以微笑,这微笑的含义,我们自己去悟吧!

求一份“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原文。

“拈花示众,迦叶 拈花一笑”这叫以心印心。

就是说,一个人(此处是佛陀)已经开悟了,他用自己开悟的经验,去检验另外一个人是开悟,还是没有开悟,这叫以心印心。这是表面的,真实的意思就是,用妄心去检验自己和真心,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相应的,前提当然就是你找到了,如果没有找到真心,那你印,都是以妄心印妄心,完全没有用,找到以后你自己去印,这是自己给自己印,如果是给别人印,就叫以心印心,本质的意思就是妄心要和真心相应,完全相应就成佛,最初了解就叫开悟,就是找到了,妄心找到真心,确定无疑就叫开悟。

现在禅师传授禅法,先要看***是否可以接受心法,担当传灯的使命。“印心”就是印证他的知见、契悟的道是否正确,如其所悟的“道”与老师的“道”相契合,就为“印心”。印即是印可,心是本心。既见自己的本心,当然也知道别人所契悟的本心,所谓佛佛道同。

***都有佛性,都可以契悟。儒家也说:“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一般人的心天天都在用,却不知道这念心的微妙,不懂得保护自己。一般人只知道保护色身,不使它饿、冻、有病赶紧找医生。自己的心有毛病,却没有办法防护。明白这念心,经常保持宁静,不起贪、嗔、疑,不造恶业,时时刻刻了了分明,自己作主,这才是真正保护自己。

阿弥陀佛!

1、《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2、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