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为德出自哪里,政以贿成官以赂授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18 0
  1. 明朝严嵩除了奸臣的一面还有什么正面作用?
  2. 历史上严嵩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
  3. 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4.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贪官
  5. 明朝严嵩时期有哪些历史事件严嵩当道时发

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分宜县名人可多了 下面的都是: 陈重 分宜洞村人,东汉时名士。

卢肇(818.2~882.8) 字子发。分宜杨桥观光村人(当时叫文标乡)。

唐会昌三年(843)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 卢绛 字晋卿,南唐宜春县文标乡人(今属分宜),卢肇之后。

以政为德出自哪里,政以贿成官以赂授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 孙亿 松山午元人,宋朝咸淳十年(1274)进士,任吉州永新县令,有政绩,升吉州知府。

欧阳玄(1273~1358) 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分宜防里,后迁湖南浏阳。

元朝文学家、史学家。 刘仲质 分宜西矶岗人。

明初,为宜春训导,被推荐入京任翰林,著有《校正春秋本末》。 黄子澄(1359~1402) 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

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严孟衡(1385~1446) 分宜介桥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严孟衡做官30年,很少积蓄,每餐以青菜佐餐,人称“严青菜”。

为纪念这位清官,有人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李香(1494.4~1561.9) 分宜凤阳乡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工部任主事。

后派去徐州,正值荒年,李香“捐俸赈穷”,救了许多老百姓。后转刑部任郎中,不久升任广东兵备道,有功,受到朝廷褒奖。

补任山西,又取得较好政绩。升任四川巡抚都御史(从二品官),署大理寺正卿,威镇西南,赐匾曰:“霜威节钺”,史称李都堂。

后因病“致仕”回乡,又“敦尚孝友,修缮学宫”。死后,葬凤阳沔村琴山下。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介桥村人。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

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建坛设醮,严嵩入阁,已经63岁。

前后居次辅6年,任首辅15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明代所不多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诏令严嵩致仕,子世藩下狱。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贬官籍,儿子世藩处斩,家产亦被抄没。

嘉靖四十六年(1567)病死,终年87岁。 张承诏(1572.4~1641.8) 字献可、号笃棐,分宜钤阳镇泗水张家人。

万历丁酉年(1598)中举,已未年(1620)年中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廉正无私,办事雷厉风行。戊寅(1638)年署刑部尚书,后辞职返乡,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终。

钟炌(1583~1650) 号昭明,字淑贤,分宜山泗村人。天启年间进士。

为官耿直,办事公道。任中书舍人时,主试湖广,一时称得人;任大理寺卿时,夙亱匪懈,竭尽厥职;任顺天府尹、京兆尹时,以严驭吏,以宽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时,谨慎从事,夙弊一清。

崇祯皇帝在敕命中称他是“洁己奉公之选”,并褒扬他“使吏部有清贞独立之名”。 黄金贵(1587.9~1646.8) 字双南,后奉旨更名黄希宪,堕江不死号又生。

明万历王子科(1612)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知县,应天巡抚、河道总督、河南总督、兵工二部左右侍郎。

清兵攻下南京后,黄金贵护送潞王至杭州,忠君不二。清顺治乙酉年(1646)8月21日,殁于浙江绍兴府章家,终年59岁。

清谥忠烈公。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分宜松山防里人。

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办事周密,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号平园,分宜双林白水村人。乾隆十七年(1753)中进士,曾与宜春袁杏芳合选《袁阳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

评选四书文120卷,著《四书文》上下2编及《高林诗抄》并刊行于世。著《古文雅正续选》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

还有《离骚经参解》2卷,《古今体诗》12卷及《题明诗综合二百首》。其综合著述,名曰:《平园杂著》,共16卷。

其诗则被后人入选,称《钤阳六子诗》。校定冯洁的《宋史》,节略增删《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赣郡志》及《分宜县志》。

实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势,著有《江西诸水源流考》。 欧阳敬(1764.1~1806.2) 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

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

万上遴(1739~1813) 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

林大宏 字副声,号实堂,双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

历任广西雅容、平南、贵县、怀远县令。

二、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三、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四、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1、傅抱石,

2、严孟衡,字平(草字头加奄),亦字衡中,明朝分宜介桥人。他个子魁硕,秉性峻洁。他永乐九年中举,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随授山西道监察御中。他一身正气,按法办事,一些朝廷大官有不法行为,敢于上蔬弹劾,故所在官吏不敢为非作歹,一些正派的官员则慕其风***。因他工作过得硬,上升为浙江按察可副使。在他到任的头天晚上,官吏们对防火的警惕性不高,把衙门烧着了,案牍焚毁一空。火灾出现后,官吏们通过种种关系,逃避罪责,而严孟衡却站出来甘愿责任,以致致他列任不久便被撤职,居家闲居。一年后,有抱不平者出来替他说话,说这是冤枉,结果宣宗朱瞻给他平了反,官复原职,调任四川接察司副使。

3、梁寅

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明初学者。

祖辈务农,家贫,致力于学,淹贯《五经》,但屡试不第,后辟为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儒学训导。仅居二年即告辞归。元末兵起,遂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4、刘颁

刘颁,字贡文,号公非。生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卒于哲宗元?四年(公元1089年)。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父亲刘立之,字斯立,曾经任知县、通判、提点刑狱、转运史等职。刘颁的哥哥刘敞,字原文,号公是。历任右正言、起居舍人、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务。刘敞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对于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古今传记以及天文地理、医算卜筮等都有涉猎。特别精通《春秋》。著有《公是集》、《七经小传》、《***记》和有关《春秋》的著作多种。

等等, 你可以去

://baike.baidu/view/25282.#12

了解详细情况..

五、严姓有没有什么成名的历史人物啊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颜:三国蜀国大将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 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 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 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 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 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六、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

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

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

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

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崩,立质帝。

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七、图穷匕见的历史人物是谁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破赵国首都邯郸,直逼燕国

在这种情况下,曾在秦国做过人质的燕太子丹,就策划了一起暗杀***。

首先,他了逃亡到燕国的秦军将领樊於期;

其次,他找到一个叫荆轲的刺客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城池督亢的地图,进献秦王。

在易水边荆轲的好基友还给荆轲唱了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随行的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小伙子。

等到了秦国之后,面对秦王,荆轲把督亢的地图打开,后面的秦舞阳都快吓尿了。

地图慢慢展开之际,里面涂着毒液的匕首已经快出现。

很明显,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当匕首出现时,秦始皇当机立断,马上就溜。

之后,荆轲就被秦始皇的守卫给干掉了。

事实上,燕太子丹这是臭棋一招,就算杀了秦始皇也只是延缓了燕国灭国的时间,不能改变燕国被灭国的命运。

就是图穷匕见的前因后果。

望***纳。

明朝严嵩除了奸臣的一面还有什么正面作用?

词目

政以贿成

发音

zhèng yǐ huì chéng

释义

形容旧社会政治***,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近义词

贿赂公行

引用

《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明府行贿典方州 戏子恃权驱吏部 ...姓,即如有宿世冤仇的一般。当不得根脚牢固,下面也都怨他不动。 政以贿成 ,去年六月里考了满,十月间领了敕命,各院复命,每次保荐... 《明史演义》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 ...警,民穷财尽,莫可措手者,正由世蕃父子,贪婪无度,掊克日棘, 政以贿成 ,官以赂授,凡四方小吏,莫不竭民脂膏,偿己买官之费,如... 《民国演义》第一百三十九回 失名城杨师战败 兴大狱罗氏蒙嫌 ...驱彭的运动,整整闹了两个月。正是:  国家之败由官邪, 政以贿成 世乃乱。  这次 *** 结束的时候,孙中山已回广东,... 《后汉书》卷一百零四·志·五行二 ...而灵帝曾不克己复礼,虐侈滋甚,尺一雨布,驺骑电激,官非其人, 政以贿成 ,内嬖鸿都,并受封爵。京都为之语曰“今兹诸侯岁也”天戒... 《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公见之骇目,卿宰望尘下车,铨衡迫之,选举不复以实,士以属举, 政以贿成 ,多树奸徒,残毒忠善。知王琰等忠臣,必尽节于陛下,惧其... 《晋书》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 ...时外则王师及苻坚交侵,兵革不息。内则暐母乱政,评等贪冒, 政以贿成 ,官非才举,群下切齿焉。其尚书左丞申绍上疏曰:臣...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恩幸 ...,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挟朋树党, 政以贿成 ,鈇钺创磐,构於筵笫之曲,服冕乘轩,出乎言笑之下。南金... 《梁书》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 ...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 政以贿成 ,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长安。目辰性亢直耿介,不为朋党,朝臣咸惮之。然好财利,在州, 政以贿成 。有罪伏法,爵除。 穆帝长子六...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昭成子孙 ...定州刺史,封中山公,进爵为王,赐步挽几以优异之。纂好酒爱佞, 政以贿成 。世祖杀其亲嬖人。后悔过修谨,拜内大将军。居官清约简慎... 《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太武五王 ...。预行恩信,胡人便之,劫盗止息。后为恒州刺史,在州多所受纳, 政以贿成 ,私家有马千匹者必取百匹,以此为恒。累迁殿中尚书,未拜... 《北齐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一·崔季舒等 ...威权,控制朝廷,与吏部尚书尉瑾内外交通,共为表里,卖官鬻狱, 政以贿成 ,天下歌谣。若为有识所知,安可闻于四裔!陛下不以为意,... 《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樊子盖 ...之后,端揆之赠,不已优乎?文升东都解围,颇亦宣力,西京居守, 政以贿成 ,鄙哉鄙哉,夫何足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

历史上严嵩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明朝“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

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当上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

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严嵩的悲惨结局,是他为非作歹多年后咎由自取。

在他晚年时,其傲慢态度在世宗面前渐有显露,引起了皇帝极度不满。嘉靖四十年(1561),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

明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明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严嵩。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

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此时严嵩已经82高龄了,神智、思维和执政能力已大不如前。

后来,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嵩的命运。

明世宗嘉靖召首辅、大学生徐阶推荐的方士蓝道行入禁中,常使预卜祸福。嘉靖问道士:今天下何以不治?

道士答:只因贤未进,不肖未退。

嘉靖追问,“不肖”指的谁?

道士说:严嵩。嘉靖叹口气,不作声了。两年后,严世藩被判***,严嵩罚没家产,黜为平民。此时的严嵩身无分文,在祖父的坟边搭了个草棚子安身。

严嵩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笔者看来,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

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严嵩在执期间,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确实干过许多不齿之事,当过执政不屑之人,被定义为奸臣可谓是名副其实。

严嵩替领导卖力,逢年过节多孝敬厚礼。他在政界地位尚不够巩固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就是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皇帝的好感,一步步地爬上了显赫高位。

第二个手段是“上阵父子兵”。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藩,人情练达,世故精通。严嵩做宰相后,严世藩晋职工部侍郎,官不虽大,却秉掌印之责,颇有实权。平日里严嵩稳坐中军帐,大小事都交给严世藩。儿子在前运作,老子在后撑腰,一攻一守,天衣无缝。即使儿子犯了错,有老子在上头罩着,试想有几个人胆敢“老虎头上拔毛”?

第三个秘诀是严嵩培植亲信,组成复杂庞大的权力关系网。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互相帮衬、互相呼应、互相支持,真如铁打屏障,风刮不进、雨打不着。这显然就是现代社会盛行的“圈子”“站队”的古代表现形式。

透过史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严嵩由于深懂深谙“关系学”,善于笼络世宗亲信。他常常两面三刀,委罪于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计。

从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时间内,严嵩先后在宜春、分宜两县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桥: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座的总称),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花三四万两银子。同时还出资修葺了分宜县学等等。

这些钱,虽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桥、办学又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但毕竟直接或间接地给当地百姓办了好事实事。故而,在严嵩故里,时至今日,依旧时常可以听到对他的不同评价之声。

严嵩之奸是有目共睹的,严嵩之贪也是毋庸置疑的。当年在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但仅仅说他奸或贪似乎是不够的。

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相传“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建国后经学者邓拓考证并非如此,但这也足以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是公认不错。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严嵩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不少欣赏者称道其诗词“清丽婉约”。

我很赞同有学者对严嵩的这段评价:

明世宗之初,严嵩对百年积弊和朝政是颇多革新的。谈迁在《国榷》(卷64)中予以很高评价:“世庙起正德之衰”,“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革藩镇之诸阉,废畿甸之皇庄,夺外戚之世封,抑司礼之柄用,┅┅”朝政为之一新。

严嵩最大成就莫过于果断革除镇守中官,正如《明史·张忠传》所言:“(世宗)尽撤镇守内臣及典京堂仓场者,终四十年不复设,故内臣之势,惟嘉靖朝少杀云。”嘉靖十年行“一条鞭”法,变革赋税,社会经济大有发展。

如果说嘉靖初年君相有鼎革之力,那么,严嵩与世宗厮守了十五乃至二十余年,岂能无守成之功?

当然,我们说严嵩并非一无是处,不是想为他鸣冤叫屈,更不是想替他翻案,盖棺定论的结论肯定有道理、有依据,应当承认。在这里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些看法,仅希望让大家看到严嵩此人并不简单。

严嵩的两面性,应该成为我们分析研究严嵩时加以考虑的因素,不能一味认为非白即黑,或要么全黑要么全白。

做官为啥?当官做啥?历来是仕途人需要用言语和行为回答的问题。若仅为赚钱,就可能落入可惜“一生聚财无限多,聚到多时全没了”的怪圈和悲剧。

《红楼梦》里说的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就是提醒各位为官者,***如身居高位不老实不本分,早晚一场空。

如今的官是组织任命的官、是人民推荐的官,做官时节不多为江山社稷着想,不多为黎民百姓打算,焉能有好下场?

当***大权在握时,该拿的拿了,不该拿也拿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乱做了。

这种典型的为官两面性做法,被人识破看透后,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有人也“风轻云淡”地来一句:当今天下,何以不治?待到那时,严嵩就不仅仅是前车之鉴了。

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严嵩是明朝六大奸臣之一。《明史》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

扩展资料

《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严嵩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贪官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

第三年他迫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

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

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

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

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

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

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

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

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

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

东汉时期外戚、权臣。

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

冲帝崩,立质帝。

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

梁氏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延熹二年(159年),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汉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

10、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 *** 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百度百科——严嵩

百度百科——李林甫

百度百科——杨国忠

百度百科——赵高

百度百科——卢杞

百度百科——秦桧

百度百科——杨广

百度百科——来俊臣

明朝严嵩时期有哪些历史***严嵩当道时发

10.北宋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9.西汉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胞弟。田蚡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8.西晋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因与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7.明代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木、***香和***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6.唐朝元载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唐朝宰相。元载担任宰相十五年,最终虽因专权贪腐被赐死,元载被治罪抄家时,从家中被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胡椒进口自西域南亚,在当时卖得很贵。元载之穷奢极欲,可见一斑。

5.明代刘瑾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刘邦第62世孙。母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4.东汉梁冀

梁冀(?—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在朝廷横行二十余年,人称“跋扈将军”。158年,东汉恒帝夺回大权,逼迫梁冀夫妇***,被抄家后将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3.晚清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他的生财之道就是卖官,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据统计,清朝灭亡之前,奕劻通过收受贿赂敛财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多万两

2.清朝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乾隆死后,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1.无

至于为什么没有,也许在史料上未有记载

高中进士

严嵩的父亲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纂编府志

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不久姚汀又以事去。第二年,徐琏继任知府。到职后,徐琏即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

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因为这年为甲戌年,故人们称之为甲戌志。后世称《正德袁州府志》。

高攀夏言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明世宗时,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

步步高升

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

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

嘉靖四年( 1525),升国子监祭酒。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迫害忠臣

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凭借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青词宰相

明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来说,严嵩为了媚上,他还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不已,复行开纳,劳民伤财,视武宗过之。当时明王朝的太仓岁入只有二百万两,而斋宫秘殿等的营建,岁费竟至二三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对此,严嵩实难辞其咎。

要斋醮祷祀,就要撰写青词。严嵩因善写青词而得宠。自他担任首辅后,他经常在世宗左右,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为了撰写好青词,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并在城郊大肆杀掠的重要时刻,他竟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还在专心致志地大写青词。特别当左谕德赵贞吉提出抗敌之策,在奉敕谕军之前去谒见严嵩时,嵩竟以撰青词辞不见可见在严嵩的心目中,青词的位置远在家与百姓之上,难怪人们嘲讽他是“青词宰相”了。

铲除异己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

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曾铣被杀,仇鸾有宠,不甘心为严嵩掣肘。他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所行事,引起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皇帝和首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

沈鍊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主要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由此大恨,反击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世宗被打动,谪发沈鍊至口外保安。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严嵩将除去沈鍊的事交给其子严世蕃,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覆,沈鍊被杀。

杨继盛上疏

论严嵩十罪、五奸。把世宗最头疼的北边安危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不发,主大臣专政,去冬日下色赤,主下有叛臣,把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主要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些都摸准了世宗的心理,很有力量。但他在结尾处写道:“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这就犯了大忌。一来,世宗听信道家者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过问政事,询问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为杀杨继盛,严嵩故意将其名字附在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之后,一并奏上。世宗报可,严嵩就轻而易举地杀了杨继盛。

权倾皇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严嵩不同意。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他认为可以“俱留在内成婚,亦于保护为便”。世宗不客气地问:“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严嵩回答:“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连接,仅隔一墙。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此在二王不可不虑者也。先朝有太后在上,有中官、东宫,体势增重,主上尊安。今列后不在,至亲惟有二王,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则告举行。“

祸国殃民

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木、***香和***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自二十一年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严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内阁后又成为首辅的。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正因为如此,所以凡是明世宗喜欢听的,即使是很不该说他也说;凡是明世宗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决不敢有可否。

败坏朝纲

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继续小心侍奉世宗,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汇报严世蕃。大臣干脆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悲惨结局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