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必自迩 登高自卑_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意思是什么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17 0
  1.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广益中学校训
  2. “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比自迩”是出自哪里?
  3.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读解
  4. 登高自卑的意思
  5.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你怎么翻译?
  6.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今日感悟
  7. 登高自卑成语的含义?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意思是: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1、拼音: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2、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行远必自迩 登高自卑_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译文:登高一定要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要从近的地方起步。

4、感彩:中性成语。

5、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6、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7、近义词:陟遐自迩。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赏析:

昭示人们干事创业既要有“登高”“行远”的目标,志存高远,敢想敢干;又要自“卑”处、“迩”处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古语精炼,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时代精神。”

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广益中学校训

参考资料:

《中庸章句》俗译:第十五章

作者: 曾宁 朴道

章句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俗译

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朱熹注

辟、譬同。

俗译

“辟”字与“譬”字相同。

章句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俗译

《诗经》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如果一个人能与自己的妻子儿女相处得好,就好比乐器奏乐之时的那种美妙的配合一般;如果兄弟之间能相处得好,那就一定能享受到深深的“和乐”的妙趣。“和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最为适宜的状态,也会为你的妻眷带来无限的快乐。)

朱熹注

好,去声。耽,诗作湛,亦音耽。乐,音洛。诗小雅常棣之篇。鼓瑟琴,和也。翕,亦合也。耽,亦乐也。帑,子孙也。

俗译

“好”字要读为去声。“耽”字,在《诗经》中为“湛”(深沉)之意,其读音亦为“耽”。“乐”的读音为“洛”。这里的诗句引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鼓瑟琴”所描述的是关于“和”的方面的情形。“翕”也就是“合”的意思。“耽”也就是“乐”的意思。

章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俗译

孔子说:“从‘父母’的观念可以得出‘顺’也就是得出一切由最初的来源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的观念。”

朱熹注

夫子诵此诗而赞之曰:人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如此,则父母其安乐之矣。子思引诗及此语,以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俗译

对于这些诗句,孔子加以诵读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在于一个“和”字:***定每一个人都能与自己的妻子儿女达到“和”的境地,则也就能把“和”迁于兄弟等等关系上了,如此,父母也就等于成了安乐之源了,这也是人能顺着自然规律“安乐”所能达到的结果。子思引用这些诗句和孔子的言论,都是为了用来说明只有通过走远路才能体会到自身只不过属于“迩”(不远)而已;只有通过爬高山才能体会到自身只不过属于“卑”(不高)而已。

朱熹注

右第十五章。

俗译

上述为第十五章。

“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比自迩”是出自哪里?

据广益中学校长章显林介绍,广益中学由英国伦敦***教公谊会于1892年2月创办。1894年,经清川东道台批准为广益书院,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1904年,更名为广益中学。1928年,学校与英国伦敦***教公谊会脱离关系,由国人杨芳龄接办任校长,改称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校。

1934年,杨芳龄校长总结办学42年的经验,为勉励师生业精于勤,努力进取,进一步推动广益发展,特取《礼记·中庸》中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作为校训。“迩”即近,“卑”即低。喻义从基础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事业上,“行远”是积累、“登高”是成就,“行远”与“登高”体现了“积累”与“成就”的辨证关系;在做人上,“行远”即树立远大理想,“自迩”则要求脚踏实地;在做事上,“登高”即应有攀登事业和科学高峰的抱负,“自卑”即指必须具有万丈高楼从地起的务实精神。

虽然经历了教会办学、私立中学、公办中学和***后恢复和百年校庆后的振兴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但广益中学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始终未变。“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训一直传承至今,经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讨论,并征求部分教育专家意见后,形成共识,将校训上升为办学理念。

学校还强化了“一训三风”,即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风: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教风:守德、树人、学高、严谨;学风:勤学、求真、多思、重行;确立了“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的教师发展目标和“做***,志趣高远;求真知,学业精深;尚践行,成才报国”的学生培养目标。明确了“秉承传统、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爱国爱校、治学严谨、尊师勤学、文明活泼”的办学传统,建立起广益中学理念文化的核心体系。

而今,从校门到教学楼到办公楼,师生们随处可见“一训三风”。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优雅的环境与“知校、爱校、兴校”的系列活动,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构成了广益中学人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读解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句话出自《中庸》。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迩的意思是近。

登高自卑的意思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一句蕴含智慧的谚语,传达了一种谦虚和自省的态度。它的意思可以解读为:

"行远自迩":意味着在追求远大目标时要从自身做起,要先修身养性、改善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追求远大目标时,应先从内在修养和基础工作开始,逐渐迈向更远的目标。

"登高自卑":意味着当我们站在高处、达到一定成就时,应该保持谦逊和自省的态度。尽管取得了某种成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不应骄傲自满。登高之后,自我反省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这句谚语的核心思想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谦虚和自省的态度。它提醒人们不要自满于眼前的成就,而是要持续努力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它也告诫人们要谦逊待人,尊重他人的成就和经验,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

这种态度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帮助我们保持进取心、接受挑战,并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你怎么翻译?

登高自卑的意思:比喻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登高自卑,汉语词汇,拼音是dēng gāo zì bēi,意思是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登高自卑的造句:

1 · 莲花山现有东、中、西三条游览路线,主要景点有汉武行宫、登高自卑、看天、云门、峰回路转、古柏一株、十八盘、南天门、快活二里、倒三盘、莲花坪、石梁飞瀑、两山排闼、云谷寺、玉皇殿、文昌阁、水帘洞、白云洞、红云洞等。

2 · 中路自森林公园营门起始,由汉武帝行宫,拾级而上,“登高自卑”、“看天”、穿“云门”,过“峰回路转”,赏“古柏一株”,爬“十八盘”,登“南天门”,走“快活三里”,观“云谷飞瀑”到达深山处的主要建筑“云谷寺”。

3 ·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是学校的校训,校风为“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教风是“守德、树人、学高、严谨”。

4 · 夫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学之序也”,做学问时如果“驰骛于高远而忽卑近”,则“志荒学废”。

5 · 庙后一块巨石上刻“登高自卑”四字,为肖耀南副官刘文明题刻。

6 · 故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可大可久,与世推移。

7 · 清李拔撰有自卑铭“窃闻圣教,登高自卑。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今日感悟

对于现代人来说,“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是个令人颇为陌生的成语;如果完全没有看过这两句话,能够正确解读出意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出自《礼记》的这两句话,原文是:

意思大概是“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循序渐进。如果用白话的语意去思考,其实这两句是多余的废话,登山或走路还有不是从低处、近处开始的吗?

但如果用古文的思考方式来看,就因为是废话,所以如果你做事不从手边开始、老想着搭直升机直达山顶,才是件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说,这里头还是隐喻着中文里特有的含蓄,而且本身就是“由近(听废话)而远(做大事)”这个思维的体现。

然而,这样的感觉要翻成英文的话,要怎么表达出来呢?

或许可以试着这样翻译:

这是安全的直译方式,几乎可以和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看,只是两句对调一下而已;但就英文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最无趣的翻法,因为只是把两句废话翻成尚称通顺的英文,完全没有古文那种含蓄告诫的意思。

在最近一件工作项目的情境下,业主在文案中用了这两句话,希望形容他们的“做事态度”。

因为只是形容做事的态度,所以就不一定得照字翻出“走路”和“登山”的动作,而是得说出令人理解这个态度的意象。而且重要的是,因为是英文,所以必须以英文使用者的惯用表达方式和语法来说。于是:

注意到了吗?还押了韵。

(得先说明一下:翻译这种事情没有“最好”、也没有“标准答案”,替代的写法可以无限多、当然也可以更好;但必须以这个案子的情境和目的、甚至业主的需求和理解程度为准。照讲应该是以TA的理解程度为准,但遗憾的是,实际上还是得先经过业主这一关。)

翻译这类标语时,往往得面对一些有趣(?)的要求,像是“不可以用超过三个音节的字”、“不可以用『yes』或『no』这类直接肯定或否定的字”、“不可以用业主看不懂的字”等等。虽然这增加了翻译时的困难,但也进一步考验了遣词用字的能力。

但我坚持的一点是,业主可以有一些要求或想法,但千万别要求我写那种“中文和英文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的句子。

登高自卑成语的含义?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四书五经”《中庸》中的一句警世明言,其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自卑”和今日说的自卑是两回事,是自从卑微、低处之意)。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圭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虽然讲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细微道理,但其中有着深刻的寓意。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有一个远大而确定的目标,但实际做起来,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几步一个台阶,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引申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就是要发扬一种求实务实的科学精神,就是做学问切忌华而不实的作风。既要紧盯学科领域里的理论最前沿,密切关注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问题,又要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开始,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要把远大的目标和务实的行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

做学问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实实在在的钻研,反反复复的磨砺,滴水石穿,筚路蓝缕,做学问的功夫才能从较低的境界逐渐升华到较高的境界。对此,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一句风趣而形象的名言:“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谓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谓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意思是说,要想学问有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要有献身学术的勇气和心理准备;第二,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要有为学问献身的精神;第三,一旦学问做到了很高的境界,就可以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即使在平凡中亦能洞察到深刻。正如《红楼梦》中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的确,做学问正象佛教里的苦修一样,要达到涅槃的境界,必须从每日的“读经”、“打座”等一招一式做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才能终成学术“正果”。目前学术界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风气甚嚣尘上,比如剽窃别人的观点,拷贝他人的论文之类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行径可能会在短期内捞到一些利益,但自己的学养未见提高,最终于社会、科学研究和自己的事业都是百弊而无一利。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既有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又能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人,最终都能名垂青史。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司马光立志编撰《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为此,他夜以继日的读书,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为了能够用功而不懈怠的读书,他专门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并给它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叫“警枕”。当读书困倦时便在木板上稍睡片刻,身子一动,枕头滚到地上,脑袋就重重地磕在木板上,这样就会立即惊醒,于是爬起来继续攻读。就这样,司马光历时十九个年头,“遍阅旧史,旁******”,对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了《资治通鉴》草稿。然后又删繁就简,取精用宏,修成了一部上至战国,下至五代,囊括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资治通鉴》。据说,这部书成书以后,底稿就足有两大屋之多。

所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此,马克思的话更有说服力:“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⑴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此句是什么意思

意思: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内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容

⑵ 登高自卑成语意思

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基本释义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 处

《礼记·中庸》:“譬如专行远属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成语接龙

卑辞重币 币重言甘 甘言厚礼 礼先壹饭 饭糗茹草 草率将事 事核言直 直眉睖眼眼馋肚饱 饱以老拳 拳拳之枕 枕戈坐甲 甲第连天 天命攸归 归真反朴 朴斲之材材剧志大 大贤虎变 变幻无穷 穷山竭泽 泽吻磨牙 牙白口清 清风亮节 节中长节节威反文 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礼义廉耻 耻言人过 过眼云烟 烟霞痼疾 疾病相扶

⑶ 登高自卑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登高自卑

[dēng

gāo

bēi]

[释义]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⑷ 这些成语的意思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挥洒自如: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现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推波助澜:澜: *** 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啧有烦言: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方寸之地:1.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2.指心。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防患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耗了我好多时间,别忘了***纳噢

⑸ 登高自卑成语的出处来源是那里大神们帮帮忙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⑹ 成语登高壮怀的意思

登高壮怀 不是成语,登 开头的成语如下:

登峰造极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登高能赋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登高一呼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登山临水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登坛拜将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登锋陷阵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登高必赋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登高去梯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登界游方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登山越岭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登山陟岭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登台拜将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⑺ 形容“登高”的成语有哪些

1.步步登高:登: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2.尺寸千里: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所见。

出处: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登高必赋: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4.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5.登高能赋: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6.登高去梯: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孙子·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7.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8.登高一呼: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9.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10.涉海登山: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11.直上青云: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出处:唐·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⑻ 成语登高自卑是什么意思

登高自卑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

解释: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⑼ “登高自卑”中的“自卑”是什么意思

这东西太棒了)

成语 登高自卑

发音 dēng gāo zì bēi

解释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

近义词: 循序渐进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

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原文

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父母

其顺矣乎!”注释

(1)辟:同“譬”。(2)迩:近。(3)卑:低处。 (4)“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xi),和顺,融洽

。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nu),通“孥”,子孙。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

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读解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

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

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

⑽ 登高自卑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释义]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