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鼎盛指人的年龄多大_春秋鼎盛之年是多少岁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4 0
  1. 各年龄段的别称是什么
  2. 古人称60岁年龄的人是什么
  3. “黄口”“束发”“弱冠”,古代年龄都是怎么分类的?
  4. 仗朝是什么年龄
  5. 男子年龄的别称是什么

1. 不满周岁——襁褓;

2. 2~3岁——孩提;?

3. 女孩7岁——髫年;

春秋鼎盛指人的年龄多大_春秋鼎盛之年是多少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男孩8岁——龆年;?

5. 幼年泛称——总角;?

6.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7. 13~15岁——舞勺之年;?

8. 15~20岁——舞象之年;?

9. 12岁(女)——金钗之年;

10. 13岁(女)——豆蔻年华;

11. 15岁(女)——及笄之年;?

12. 15岁(男)——志学之年;

13.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年华;?

14. 20岁(女)——桃李年华;?

15. 20岁(男)——弱冠;

16. 24岁(女)花信年华;?

17.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18.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9. 30岁(男)——而立之年;?

20.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21.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2.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3.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24.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25. 80~90岁——耄耋之年;?

26. 90岁——鲐背之年;?

27.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

古代年岁的别称:

1.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3.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各年龄段的别称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人称60岁年龄的人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回答者:mahy0802 - 助理 二级 8-22 17:00

“黄口”“束发”“弱冠”,古代年龄都是怎么分类的?

古人称60岁年龄的人是:花甲。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仗朝是什么年龄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男子年龄的别称是什么

仗朝之年 泛指非常高寿的老人

80岁左右吧

同类问题,你可以参考下面

初 生:婴儿

襁 褓:不满一周岁

孩 提:2—3岁

总 角:幼年泛称

齿龀髻年:7岁女孩

韶 华:8岁男孩

黄 口:10岁以下

幼 年:10岁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舞夕之年:13-15岁

豆蔻年华:13岁女孩

志学之年:15岁男子

及笄女子:15岁女子

碧玉年华、***年华、破瓜之年:16岁女子

束 发:男性青少年

待年、待字:女子待嫁

舞象之年:15-20岁

弱 冠:20岁男子

桃李年华:20岁女子

花信年华:24岁女子

标梅之年:女子出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知命之年 、知非之年:50岁

花甲之年 、顺耳:60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白首、白告首:老年人

古稀之年:70岁

仗朝之年:80岁

耄耋之年:80、90 岁

黄 发:长寿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别称为:

1、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男孩8岁——龆年;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15岁——志学之年 ;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扩展资料:

1、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3、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