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怒,欲中守法翻译_庋藏焉的庋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14 0

    1. 《北方的盐》阅读答案

    14.本文写的是“北方的盐”,作者话费笔墨写“雪”有什么好处?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占据着统治地位.2、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度与美好,令人回味.16,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分别举例简析.17,除了对盐的依恋和赞美,你从文中还感受到了什么?因为:①盐与雪的颜色相同且都有一个浪漫的形成过程,易于产生类似的联想.(2分)②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天气的寒冷引出北方餐桌上的咸菜,再引出与北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盐.(2分)北方人对“盐”怀有巨大的热情和近乎崇拜的心理.(2分)②因为“盐”是力量的化身,它与北方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呈现着北方人对昔日温暖与美好生活的记忆,令人回味.(4分)1)盐是和过去的岁月、和北方人的情感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它体现了北方人生活的艰辛及对温暖生活的永恒渴望.(2分)(2)通过议论抒情来深化主题,由对北方盐的赞美升华到对北方人的赞美.(2分)示例:“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1分)“银色的铠甲”“亮着她的白牙”展示了盐的色彩之亮丽,“闪亮登场”“微笑”描绘盐的行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盐的情怀,盐对北方人的重要及其与北方人的亲密关系.(能举出例子,指出修辞手法及意蕴即可 )(3分)。

    2. 跪求文言文原文+译文+两道选择题

    书博鸡者事(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臧怒,欲中守法翻译_庋藏焉的庋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

    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

    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

    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

    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

    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ían):怀恨。④褫(ch?)剥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今姑贷汝 贷:借给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博鸡者遨于市 B.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师不必贤于***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D.博鸡者因告众曰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相如因持璧却立 1.D 2.D 有个以斗鸡作的袁州人,一向蛮不讲理,不从事生产。每天抱着鸡招呼些年轻人在街市上(斗鸡)。

    (他)意气用事好打架,那些在乡里充当好汉的人都服从他。 元朝至正年间,袁州有个总管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绩,老百姓很爱戴他。

    (这时)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姓臧的,是新升的***,要巡察所管各路到袁州来。袁州的总管依仗自己年高有德,瞧不起这个姓臧的,听说他要来,笑着说“这臧家的孩子。”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姓臧的,姓臧的大怒,想凭借法律来陷害他。偏巧袁州有个土豪,曾受过总管的杖刑,了解到肃政廉访司心里怀恨总管,就诬告总管接受了自己的贿赂

    肃政廉访司于是逮捕了总管,威胁他使他屈服,并罢了他的官。袁州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去对付。

    有一天,博鸡人在街上游荡。大家知道他有办法,就责备他说:“你平素是有名的勇敢人,只能欺侮贫穷软弱的人罢了。

    那个土豪仗着他有钱,诬陷罢免了好总管,使袁州百姓失去了父母管。你若确实是条好汉,就不能为我们总管出把力气吗?”博鸡人说:“当然可以!”立即到贫穷人聚居的地方,喊来些一向勇猛的年轻人,一下子***了几十人,在路上拦截土豪。

    那土豪正穿着漂亮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随着一群奴仆奔驰而来。博鸡人一直冲向前,把他从马上揪下来,***地打。

    (他的)奴仆惊惶地各自逃散。(博鸡人)就剥下土豪的衣服自己穿上,又骑上他的马,指挥众人推搡着土豪到马前,反绑着两手,在街上游街示众,还让他自己喊着:“作为老百姓诬陷总管的人就看我啊!”走一走喊一声,不喊就用棍子打他的后背,脊背全打伤了。

    ……天黑了,(游街示众)到了土豪的家门口,抓住头发让他跪下,斥责他说:“你做百姓自己不检点,冒犯了总管,打你板子,是按法律办事。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以后不好好改过自新,而且再说坏说,我一定烧了你的房子,杀掉你的全家!”土豪的气焰一点没有了,用前额碰地,谢罪说不敢,才放了他。

    博鸡人这时告诉众人说:“这回够不够报答总管了呢?”大家说:“你干得确实是痛快,然而总管的冤屈还未伸,还是没有用。”博鸡人说:“是的。”

    就用几张大纸糊成横幅,宽两丈,大大地写上一个“屈”字,用两根竿子撑起来,到行御史台衙门去告状。台臣不受理。

    于是他就和同伙们天天举着“屈”字的横幅在金陵街上***。台臣感到羞愧,随后接受了他的状子。

    恢复了总管的官职,撤了姓臧的官。 在这时候,博鸡人由于讲义气扬名于东南一带。

    3. 《曹伯启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力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

    俄得真盗,尉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罪。

    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朝议是之。

    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延祜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 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八番②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

    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 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

    最后伯启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征。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

    第条汝父所赂之教,官为征之。”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为钞五音余万缗。

    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

    伯启曰:“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乃劾台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

    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有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当改易。

    ”丞相是之,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泰定初,引年北归,***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

    至顺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注①左验,证人。

    ②八番: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元苗族部名。 ③底,到。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 徇:巡行示众B。

    命伯启往诘其事 诘:追查C。 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尚:崇尚D。

    非五刑各底于人也,法当改易 易:简易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3分) ( ▲ )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②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③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④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罪 ⑤伯启核实,抵民罪 ⑥治尚宽简,民甚安之A.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②④⑥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却诬陷自己的佃户,让佃户屈服认罪。 曹伯启审得实情,定土豪罪。

    B.八番帅擅自,引起边境事端。朝廷命曹伯启前往处理,为了大局,曹伯启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

    C.御史观音保等因请求缓建西山庙宇而被杀,为此曹伯启弹劾台臣不及时劝阻,致使皇 上蒙受了杀谏臣的坏名声。 D.皇上诏令曹伯启参与修订《大元通制》,曹伯启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只是由于曹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他的建议未能实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伯启以无左验,未之信。 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4分) ▲ ⑵第条汝父所赂之数,官为征之。(3分) ▲ ⑶丞相是之,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3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A(查究 B.回来;女子出嫁 C.在;被 D.表并列;表转折) 2.B(②品行纯洁④说明元世祖对他的信任⑥) 3.D(“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符文意,原文是说,他书画的名气很大,以至把其它方面的才能掩盖了) 4.翻译: (1)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2)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3)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文言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赵孟頫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到了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

    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

    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

    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他强行买下别人不少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

    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怀恨在心。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

    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

    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到大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

    元世祖还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书法和绘画超过同辈人,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元世祖面前说挑拨离间的话,元世祖只装没听见。

    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

    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用户 2017-05-24 举报。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今年“土豪”一词意外

    试题答案:示例一:“土豪”一词蹿红并引起英国广播公司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关注,表明汉语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土豪”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流行语引发持续关注,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它折射了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领域的某些痼疾,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根治的时候。

    随着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应该让汉语语词向世界传递更多的中国正能量。示例二:“土豪”一词风靡一时,折射出中国当下社会世风与人心的鄙俗。

    “土豪”成为流行热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新富群体的“暴发户”心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各类“土豪”炫富、奢靡等思想行为表现的讥讽、调侃、羡慕等交织的复杂心态。 “土豪”甚嚣尘上的现象,警醒人们:物质财富的增长必须与精神文明发展同步,才能克服“土豪”习气,构建和谐社会。

    示例三:“土豪”一词红到国外,《牛津词典》拟收入这一流行语,表明英语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自动进化非常完善。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世界,各国语言相互交融日渐密切,汉语在强化汉语规范应用,保护自身纯洁性的同时,也应该“兼收并蓄”,吸收异邦富有生命力的流行语汇,更新、扩充汉语语汇库,使汉语表达更加丰富,以进一步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给贡职如郡县中

    供给贡品到郡县中

    给 (gěi,jǐ,)jǐ

    ①<形>充足;充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家~富。”《西门豹治邺》:“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足富。”

    ②<动>供应;供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其食用,无使乏。”

    ③<动>赐给;给予。《吕氏春秋?权勋》:“若残竖子之类,恶能~若金?”《墨子?号令》:“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

    ④<形>(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公治长》:“御人以口~,屡憎于人。”

    给复免除徭役。

    给事⒈处事。⒉供职。⒊给事中的省称。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

    查看详解

    贡 (gòng,)gòng

    ①<动>把物品进献给君主。《左传?桓公十五年》:“诸侯不~车服。”又进献的物品。杜甫《洗兵马》“寸地尺天皆入~。”

    ②<名>赋税,传说中夏代的租赋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

    ③<动>推荐;选举。《后汉书?章帝纪》:“举人~士。”辨贡,供,献。三者都有“奉”“献”之意。但是“贡”一般指献东西给君主。“献”则表示恭敬地把东西送给人。“供”指供给,供奉等。

    查看详解

    职 (zhí,)zhí

    ①<名>职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役哉。”

    ②<名>职位。《张衡传》:“自去史~,五载复还。”

    ③<动>执掌;主管。《管子?大匡》:“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之。”

    ④<动>任职为官。《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郎署。”

    ⑤<名>赋税。《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如郡县。”

    ⑥<名>关键。刘知几《史通?叙事》:“史之烦芜,~由于此。”

    职掌⒈主管。⒉所主管的工作。

    查看详解

    如 (rú,)rú

    ①<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

    ②<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其指,内狼于囊。”

    ③<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意,便还就孤。”

    ④<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车盖。”

    ⑤<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地利。”

    ⑥<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

    ⑦<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勿伤。”

    ⑧<连>如果;***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相问。”

    ⑨<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⑩<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礼乐,以俟君子。”

    ⑾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也。”

    查看详解

    郡 (jùn,)jùn

    ①<名>古代行政区划的一级。秦以前县下设郡,秦以后州下高郡,郡下设县。明代忘私郡,后作为“府”的别称。《陈涉世家》:“诸~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查看详解

    县 (xiàn,xuán,)xiàn

    <名>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陈涉世家》:“诸郡~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xuán

    <动>悬挂。“悬”的古字。《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特兮。”

    县官⒈指朝廷;官府。⒉特指皇帝。⒊县级行政长官。

    县命xuánmìng把性命托付于人。

    查看详解

    中 (zhòng,zhōng,)zhōng

    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

    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

    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

    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

    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

    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

    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

    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

    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

    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中肠内心。

    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

    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