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胜辞的意思是?,理不胜辞的意思是词藻华丽而理不足吗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3 0
  1. 理不胜词啥意思
  2. 四字成语什么理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3. 四字成语理直什么意思是什么
  4. 对诗句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5. 推辞的辞的成语
  6. 孔融原文_翻译及赏析

意思是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的权势。

出自《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世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节选)如下:

理不胜辞的意思是?,理不胜辞的意思是词藻华丽而理不足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译文如下: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

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扩展资料:

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法言·吾子》)曹丕之弟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曹植:《与杨德祖书》)这已开始把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了。

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但在这里,已经被曹丕赋予“不朽”这一语言符号以崭新的现实涵意和历史意义。

曹丕把诗赋也列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对文学自身价值思考的历史视野之中,这充分 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百度百科——典论·论文

理不胜词啥意思

1. 常用四字成语大全不常见的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释义]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语出]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正音] 处;不能读作“chù”。

[辨形] 泰;不能写作“秦”、“太”。

[近义] 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 无动于衷

[反义] 惊惶失措 惊慌失措 六神无主

[用法] 含褒义。用来形容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沉着镇静;无动于衷。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泰然自若”;都可形容在困难和危难的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忙。但~的“之”一般指代事或情况;“泰然自若”没有此意。

[例句] 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他也~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英译] be cool in the face of danger

2. 常用四字成语大全

五光十色、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回大地、兴致勃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骨肉之情、痛痒相关、人山人海、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地久、树大根深、自由自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情不自禁、自言自语、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已百、奋起直追、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一望无边、不知不觉、雪窖冰天、勤学苦练、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引吭高歌、连绵起伏、满面红光、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 俱全、得意洋洋、天长日久、狐***虎威、半信半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生机勃勃、心狠手辣、起早贪黑、神通广大、高耸入云、日思夜想、重见天日、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无可奈何、一本正经、千家万户、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昏头昏脑、密密麻麻、闻名中外、金光灿灿、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翩翩起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南来北往、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惊涛拍岸、意味深长、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一碧如洗、热闹非凡、层层叠叠、心旷神怡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生根长叶、竞相开放、胡作非为、兴风作浪、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万般无奈、转弱为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举世闻名、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红白相间、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无影无踪、干干净净、和风细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叶公好龙、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渐渐平息、经久不息、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倾盆大雨、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天相连、星罗棋布、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黔驴技穷、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白云苍狗、恍然大悟、不以为然 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平平展展、尽心尽力、神勇无比、运足气力、胸有成竹、文思如泉、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哭神惊、喜出望外、谈笑风生、沙漠之舟、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始终如一、飞沙走石、志在千里、义无反顾、坚定不移、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展翅高飞、望而生畏、窃窃私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急忙忙、振振有词、争论不休、充满信心、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欢天喜地、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心绪不宁、各奔东西、悲欢离合、手足情深、蓬蓬勃勃、井井有条、羊肠小道、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遥相对、笑语盈盈、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尽收眼底、雕梁画栋、永垂不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水泄不通、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年复一年 疾恶如仇、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大义灭亲、若无其事、蔚为壮观、诗情画意、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极目远眺、辽阔无垠、默默无闻、悠然自得、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开天辟地、精疲力竭、纵横交错、小心翼翼、***雷霆、不远万里、悬崖绝壁、日复一日、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远渡重洋、名列前茅、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有所作为、长年累月、断垣残壁、若。

3. 不 不 四字成语大全

不 什么四字成语 :

不紧不慢、

不三不四、

不折不扣、

不慌不忙、

不卑不亢、

不即不离、

不瘟不火、

不骄不躁、

不郎不秀、

不干不净、

不偏不倚、

不冷不热、

不仁不义、

不管不顾、

不知不觉、

不明不白、

不伦不类、

不声不响、

不依不饶、

不痛不痒、

不当不正、

不轨不物、

不疾不徐、

不吐不快、

不蔓不枝、

不凉不酸、

不得不尔、

不磷不缁、

不今不古、

不痴不聋

4. 无可四字成语大全

无可名状

成语:无可名状

拼音:wú kě míng zhuàng

解释:没法形容。

出处:《花城》:“自由了,一种无可名状的轻松感,像一股热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示例:

近义词:不可名状

反义词:

无可柰何

成语:无可柰何

拼音:wú kě nài hé

解释:柰,同“奈”,怎样,如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同“无可奈何”。

出处: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无可柰何,无可柰何

无可救药

成语:无可救药

拼音:wú kě jiù yào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无可讳言

成语:无可讳言

拼音:wú kě huì yán

解释: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

无可如何

成语:无可如何

拼音:wú kě rú hé

解释:没有什么办法。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元年》:“若尽与之,则典章大怀,又不感恩;不与,则厚薄有殊,或生怨望。幸门一启,无可如何。”

无可比拟

成语:无可比拟

拼音:wú kě bǐ nǐ

解释:比拟:比较。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有万般,无可比拟。”

示例:这是一个绝大

无可否认 详解>>

成语:无可否认

拼音:wú kě fǒu rèn

解释:不可能不承认。

出处: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示例:一般的作家们受着战争的强烈 *** ,都显示着异常的激越,而较少平衡

无可比伦

成语:无可比伦

拼音:wú kě bǐ lún

解释: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唐·李翱《序》:“皇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

示例:

近义词:无有伦比、无与伦比

反义词:

语法:作谓

无可把握

成语:无可把握

拼音:wú kě bǎ wò

解释:把握:抓住。无法抓住。

出处:鲁迅《风筝》:“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示例

无可辩驳

成语:无可辩驳

拼音:wú kě biàn bó

解释: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出处:

示例:他问一句,澄观点一下头,只觉

1 2 3

第二字是无字的成语第三字是无字的成语第四字是无字的成语可字开头的成语第三字是可字的成语第四字是可字的成语

5. 常用成语100个,四字成语100个

表示看的成语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望眼欲穿、极目远望、望洋兴叹、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走马观花、瞠目而视、高步阔视、虎视眈眈、目不斜视、目不忍视、察颜观色、冷眼旁观、束手旁观、坐井观天

表示高兴的成语

兴高***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描写表情的成语

愁眉苦脸,喜笑颜开 兴高***烈 没精打***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和颜悦色 勃然大怒 神***飞扬 神***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笑逐颜开 唉声叹气 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外貌

眉清目秀 容光焕发 美如冠玉 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靡颜腻理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道貌岸然 秀色可餐

国色天香 粉白黛黑 傅粉施朱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雾鬓风鬟 鹤发童颜

鹤发鸡皮 短小精悍 面黄肌瘦 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 面有菜色 蓬头垢面 蓬头历齿

鸠形鹄面 铜筋铁骨 肠肥脑满 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 仪表堂堂 玉树临风 鹤发童颜

闭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鱼落雁 城北徐公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佳人 傅粉何郎 姑射神人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颜腻理 明眸皓齿 千娇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仪态万方 月里嫦娥 稚齿婑媠 掷果潘安 朱唇皓齿

肠肥脑满 丑态百出 怪模怪样 尖嘴猴腮 面目可憎 蓬头历齿 漆身吞炭 其貌不扬 穷形尽相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头童齿豁 獐头鼠目 鸱目虎吻 蜂目豺声 凶相毕露 张牙舞爪

描写心理的成语

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粗胆大,心乱如麻,心如刀割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横眉冷对

描写山水的成语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花草

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风花雪月 花容月貌 月夕花朝白草黄云 拨草寻蛇 拨草瞻风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

品质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天气

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6. 常用四字成语大全

1. 兴高***烈:兴:兴致。

***:精神。烈:旺盛。

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

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7.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

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14.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5.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16.成语:乌合之众 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17.成语: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8.成语:用兵如神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19.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20.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拖动。

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5.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27.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8.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2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0.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

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31.倾盆大雨 解释: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32.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33.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4.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35.悬梁刺股 形容人勤奋苦学。 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36.问心无愧 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 37.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38.引颈受戮:戮:杀。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39.衣不曳地:曳,拖动。

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7.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不什么

情不自禁、

势不两立、

身不由己、

势不可挡、

文不加点、

乐不思蜀、

微不足道

爱不释手、

瑕不掩瑜、

高不可攀、

道不同不相为谋

理不胜辞、

美不胜收、

迫不及待、

时不我待、

入不敷出、

漫不经心、

词不达意、

不容缓、

怒不可遏、

目不暇接、

锐不可当、

恬不知耻、

俗不可耐、

言不由衷、

坚不可摧

兵不厌诈、

力不从心、

心不在焉、

少不更事

8. 不常见的四字成语加意思和出处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四字成语什么理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成语“理不胜词”(lǐ bù shèng cí)的意思是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它的基本信息如下:

(1)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2)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3)感情:

理不胜词是中性词。

(4)繁体:

理不胜词。

(5)近义:

理不胜辞。

(6)反义:

理过其辞。

使用成语“理不胜词”造句:

(1)看到孩子们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的场景,我感到理不胜词。

(2)他的演讲内容十分深刻,让我听后心中感慨万千,实在是理不胜词。

(3)在那个自然保护区里,我看到了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感觉到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真是理不胜词。

(4)望着夜空中繁星点点,我不禁想起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心中充满了感慨,实在是理不胜词。

(5)面对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和事迹,我常常会被他们的英勇和智慧所震撼,实在是理不胜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不胜词

四字成语理直什么意思是什么

1. 理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理的成语(51个):

岂有此理、慢条斯理、词不逮理、强词夺理、格物穷理、通情达理、伤天害理、靡颜腻理、

蛮不讲理、擘肌分理、合情合理、知情达理、待理不理、言之有理、蛮横无理、有条有理、

聆音察理、入情入理、言之成理、喻之以理、漫条斯理、通文达理、公平合理、分条析理、

蔑伦悖理、忍心害理、洞彻事理、通权达理、横蛮无理、违天悖理、深情底理、违天害理、

公道合理、岂有是理、不近道理、惨无人理、吞言咽理、迎刃而理、即物穷理、即事穷理、

残民害理、再做道理、置之不理、再作道理、丧天害理、详情度理、揆情度理、衡情酌理、

逆天违理、爱理不理、断无此理

2. ( )( )( )理的成语有哪些

爱答不理不爱答理。

喻对人冷漠,没礼貌。安分守理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安分循理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爱理不理不爱答理。

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

根据公道办事。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残民害理残害百姓,违背天理。

形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惨无人理犹言惨无人道。

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洞彻事理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待答不理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洞达事理洞达: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待理不理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断事以理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各安生理生理:指职业和日常生活。

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同“公平合理”。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公:称丈夫的父亲。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横蛮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和事不表理和事:平息争端;表理:摆道理,讲理。只平息争端,而不去评论是非曲直。

黄中通理理:玉石的纹路,引申为物的纹理或事的条理。以**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

指通晓事物的道理。居敬穷理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

井井有理形容整齐,有条有理。尽情尽理完全符合情理。

继世而理继:继承;理:治理,统治。代代相传,行使统治。

即事穷理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即物穷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揆情度理揆:估量揣测;度:猜想。

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测。蛮不讲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横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蔑伦悖理指违背道德和***。

民情物理人情事理。貌似有理貌:表面。

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形容实际上没有道理,表面却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漫条斯理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

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逆天背理逆:违背。

违背天道常理。逆天悖理指违背天道常理。

逆天违理指违背天道常理。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指善于分析。强词夺理强词:强辩;夺:争。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岂有是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同“岂有此理”。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人情物理泛指一切人情事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忍心害理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丧天害理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伤天害理伤、害:损害;天:天道;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通情达理通、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通权达理通晓权宜与事理。

推情准理推:推测。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

通文达理指有学问懂道理。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通文知理通晓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违天悖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同“违天逆理”。违天害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同“违天逆理”。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万无此理万:绝对,完全。绝对没有这个道理。

循分守理指言谈行为遵循事理,安分守己。玄关妙理玄关:佛教称入道之门。

指佛门深奥微妙的道理。详情度理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相应不理应:回应。指对别人的劝告、要求等一概不予理睬。

相助为理理:料理。指帮助料理事物。

研机析理几:细微。研究分析精微的义理。

研几析理几:隐微,事物苗头。研究隐微的现象,分析精深的义理研几析理几:隐微,事物苗头。

研究隐。

3.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理的是什么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残民害理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断无此理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横蛮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揆情度理 按照情和理估量。

蛮不讲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横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靡颜腻理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岂有此理 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忍心害理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入情入理 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伤天害理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4. 四字的成语故事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

5. 前面是理的四 字成语有哪些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理直气壮: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理冤摘伏: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理所不容: 道理所不能允许。

理不忘乱: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理之当然: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理所必然: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6.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理的是什么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

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残民害理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

形容对人态度冷淡。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断无此理 断:绝对,一定。

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横蛮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揆情度理 按照情和理估量。蛮不讲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横无理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靡颜腻理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

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岂有此理 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忍心害理 忍:残忍。

心地残忍,丧尽天良。入情入理 入:合乎。

合乎常情和道理。伤天害理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

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7. 什么四字成语中第二字是理

据理力争: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日理万机: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天理难容: 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无理取闹: 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

以理服人: 用道理来说服人。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声的。

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爱理不理: 不爱答理。

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调理阴阳: 犹言调和阴阳。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

形容对人态度冷淡。揆理度势: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揆理度情: 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连理分枝: 比喻夫妻分离。情理难容: 容:容忍,宽恕。

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切理餍心: 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同“切理厌心”。切理厌心: 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切理会心: 犹切理厌心。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入理切情: 指合乎道理,切合实情。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天理不容: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

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天理良心: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

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天理昭彰: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天理人情: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文理俱惬: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

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燮理阴阳: 燮:调和;理:治理。

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椎理穿掘: 重理旧业: 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正理平治: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对诗句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1. 理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理的成语(51个):

岂有此理、慢条斯理、词不逮理、强词夺理、格物穷理、通情达理、伤天害理、靡颜腻理、

蛮不讲理、擘肌分理、合情合理、知情达理、待理不理、言之有理、蛮横无理、有条有理、

聆音察理、入情入理、言之成理、喻之以理、漫条斯理、通文达理、公平合理、分条析理、

蔑伦悖理、忍心害理、洞彻事理、通权达理、横蛮无理、违天悖理、深情底理、违天害理、

公道合理、岂有是理、不近道理、惨无人理、吞言咽理、迎刃而理、即物穷理、即事穷理、

残民害理、再做道理、置之不理、再作道理、丧天害理、详情度理、揆情度理、衡情酌理、

逆天违理、爱理不理、断无此理

2. 前面是理的四 字成语有哪些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理直气壮: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理冤摘伏: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理所不容: 道理所不能允许。

理不忘乱: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理之当然: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理所必然: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3. aabb表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匪匪翼翼 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闹。 纷纷攘攘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

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纷纷扬扬 形容雪花飘落。 风风火火 形容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

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轰轰烈烈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

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家家户户 每家每户。

指所有的人家。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

也比喻凑合,勉强。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磊磊落落 一一分明的样子。

也形容胸怀坦荡。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

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 落落穆穆 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

形容待人冷淡。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千千万万 形容为数极多。

卿卿我我 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

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是是非非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

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

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陶陶兀兀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偷偷摸摸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唯唯诺诺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熙熙攘攘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蝎蝎螫螫 形容人婆婆妈妈,在小事情上过分地表示关心、怜惜。 心心念念 心心:指所有的心思;念念:指所有的念头。

心里老是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形形 ***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 *** :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煦煦孑孑 指小仁小义。 洋洋洒洒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悠悠忽忽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鱼鱼雅雅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郁郁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

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战战兢兢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铮铮佼佼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巴巴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巴巴劫劫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

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白白朱朱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

半半拉拉 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半半路路 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彬彬济济 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波波碌碌 奔走忙碌的样子。

炳炳烺烺 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声韵之美。

朝朝暮暮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抽抽噎噎 形容低声哭泣。

出出律律 象声词。 楚楚谡谡 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吹吹打打 指各种乐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种言行或事物,吸引别人注意。

搭搭撒撒 眼皮下垂。引申为没精打***的样子。

大大咧咧 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

颠颠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嘟嘟哝哝 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

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峨峨汤汤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峨洋洋 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

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噩噩浑浑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

指上古之世。 沸沸汤汤 水奔腾汹涌的样子。

纷纷籍籍 纷纷:众多。籍籍:杂乱的。

推辞的辞的成语

1. 关于理解的诗句或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关于理解的诗句或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表现理解的词语是什么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里有“喜出望外”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到处去找水,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发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凉清凉的水。你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预料的事而特别高兴了。

二、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里有“喜出望外”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到处去找水,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发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凉清凉的水。你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预料的事而特别高兴了。

二、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2.形容“理解”的词语有哪些

如下:

1、百思不得其解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2、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3、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4、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5、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6、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7、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8、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9、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

人寻味。

10、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

思考。

1、读音:[lǐ jiě]

2、引证:

3.和理解有关的词语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神会心融: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浅显易懂: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洞彻事理: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貌似有理:貌:表面。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

形容实际上没有道理,表面却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

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 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二缶钟惑: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

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融会通浃: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理不胜辞: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钩深致远: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

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淹会贯通: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万无此理:万:绝对,完全。绝对没有这个道理。

义不容隐: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天不变,道亦不变:道:道理,规律。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

融释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断事以理:断:判断。

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

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一以贯之: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入理切情:指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揆理度势: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言中事隐: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不识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

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

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辞顺理正: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不通人情:通:通晓,了解;人情:旧指人心、世情。不懂得人情世故。

指不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熟理不熟:理:道理,规矩。

人虽然相熟,但还应该按理办事。 通文知理:通晓文墨,懂得道理。

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卖弄玄虚:玄虚:玄妙虚无的道理。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怡然理顺: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莫可理喻:理喻:用道理说服人。形容不讲道理、无法说服。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微言大谊: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同“微言大义”. 阐幽显微:阐:阐明;幽:幽深。

讲明深奥和精微的道理。形容挖掘深,能启发人认识所未能认识的事物。

晓以大义: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深文大义:指深奥的大道理。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万涂一辙:涂:通“途”;辙:车轮在路上轧出的痕迹。指一切事物都有差别,但道理都是一样。

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知书达理:知、达:懂得。

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一理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隅三反:隅:角落;一隅:一个方面。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致:招致。

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深远的问题。 认死理儿: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通幽动微: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同“通幽洞微”. 袖里***:***: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

指暗中***用的玄妙谋略。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粤若稽古:粤:助词,与“曰”通:顺;稽:考。顺考古代之道理。

钩深极奥:指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世故人情:为。

孔融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卑辞重币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便辞巧说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传闻异辞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辞不达意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辞多受少 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辞富居贫 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尊居卑 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大肆厥辞 大肆:毫无顾忌。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烦言碎辞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放言遣辞 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浮语虚辞 指大话、空话。

含糊其辞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绝妙好辞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巧言偏辞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情见乎辞 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来。

情见乎辞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闪烁其辞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善为说辞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修辞立诚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一辞莫赞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义不容辞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正辞严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辞秽语 *:*荡;秽:肮脏。指轻薄的下流话。

*辞邪说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游辞巧饰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与世长辞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在所不辞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振振有辞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百喙难辞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卑辞厚币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卑辞厚礼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悖言乱辞 指胡言乱语。

辩口利辞 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不谋同辞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陈辞滥调 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辞不达义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辞不获命 指辞谢而未获允许。

辞简义赅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辞金蹈海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辞巧理拙 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辞微旨远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辞严气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谊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意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大放厥辞 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恶言詈辞 中伤辱骂的言辞。

奉辞伐罪 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过甚其辞 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厚貌深辞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瘠义肥辞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口谐辞给 指言辞诙谐敏捷。

夸大其辞 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同“夸大其词”。

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丽句清辞 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利喙赡辞 指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谩辞哗说 指谎言乱语。

命辞遣意 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万口一辞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片语只辞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遣辞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清辞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同“清词丽句”。

清辞丽曲 指清新美丽的词曲。同“清词丽句”。

水火不辞 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同然一辞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析辨诡辞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析辩诡辞 指巧言邪说。

玄辞冷语 玄妙冷隽的言辞。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一家之辞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一面之辞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一诺无辞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一言半辞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以辞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以文害辞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义正辞约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溢美之辞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张大其辞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枝辞蔓语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

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 死亡之谜

孔融是怎么死的?是被曹操授意诬陷他“欲规不轨”,又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是孔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言论。这还不算冤杀?如果说他与曹操作对都是错的,曹操干吗不以那些罪名处决了他。

孔融与曹操到底作什么对了?他嘲讽曹操戒酒,讽刺曹丕娶甄妃,揭过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说曹操戒酒不是什么亡国之戒,只是不想粮食用来酿酒。劝过曹操不要杀杨彪,因为杨彪是袁术的亲戚,甚至拿自己官职来做威胁。所以曹操一直很嫉恨他,至于劝阻曹操不要与袁绍对决,这种观点当时曹营不止他一个人,这算不上什么作对吧。

孔融与曹操做对,并不表示这些能够成为曹操将他杀掉的理由,而只能作为曹操杀他的动机。通过一些解释能证明孔融没有与曹操做对?没有得罪曹操?不是不识时务?而敢在曹操面前这么做,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而他为什么这样?原因无非是他是名士,而且是影响巨大的大名士,以为曹操不能将他怎么样,而事实上曹操也“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这就加剧了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膨胀,总是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大事小事,处处做对。而这也就罢了,甚至在一些军国要事上,他也与曹操做对,比如官渡之战前夕,就他发表的那一席悲观言论,会对曹操集团造成多么大的打击?按他的说法,曹操该怎么办?投降呗!孔融之所以处于曹操集团,实际上是自以追随汉献帝,而袁绍又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这就是说,孔融这位大名士,实际上是希望袁绍获胜的,以便恢复世家大族和名士的统治阶级地位。而曹操的出身,自然是身为大名士的孔融所不耻的,这也成为了孔融敢与曹操处处做对的原因之一!而曹操,居然能让这么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虽然说有出于对其地位、声望的顾虑,也不得不佩服其忍耐力和孔融的愚蠢!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可见,当时是饥年,却不得不用兵,而兵以什么为主?粮食!曹操出于对军国大计的考虑,以为应禁酒,使粮食用来补充兵用。而孔融呢?果然显示了他“华交会之徒”的特性,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摆明的强词夺理,曹操的确是“惜谷”,只怕像孔融这么不惜谷,国不亡才怪,看过他的表现便知道了。又如曹丕纳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古代,这很正常,孔融倒好,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懂,又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问出何经典”,孔融则捉弄似的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不是没事找事、找曹操不痛快吗?再如杨彪一案,居然公然威胁曹操“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而他完全可以***取更温和的方法。

孔融的确没有什么内政军事才能,但他很会看人,推荐了不少人才。而且是孔子后代,名满天下。他是个书生气很浓的人,不会当官,不会察言观色,而且脾气耿直,眼里装不进沙子。但他只是发表言论,按现代观点来说,是言论自由,他又没做什么值得杀头的大罪。曹操杀了他,后来曹丕却下令千金收购他的文章。如果孔融真是欲规不轨,那么曹丕还能这样做吗?

轶事典故

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与为交友。”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哭坟不悴

据《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记载说: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杀宥之三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梅尧臣赏识,其中有一句的内容说:“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道:“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才恍然大悟。

人物生平

孔子之后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一门争义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刚直不阿

后受司徒杨赐征召,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北海为相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蛊惑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定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后来,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及其。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成功。

兵败奔逃

孔融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参议朝政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之前,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于是轻视侮辱他,夺走他的符节,又不准他离开,还要强迫他任军师。马日磾忧愤自己至极,于是呕血而死。等到马日磾遗体送回京师,朝廷想加以礼葬,孔融于是独自陈说:“马日磾凭上公的尊贵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磾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奸诈事君。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其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面不改色。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而且袁术越级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日磾随从,周镟历年。《汉律》规定: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他的情况。《春秋》说: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陛下可怜旧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经很宽大了,不应该再加礼。”朝廷***纳了他的意见。

当时舆论大都想恢复肉刑,孔融建议说:“古时候的人浑厚朴实,善恶不别,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没有错误。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责任。末世衰微,风气教化坏乱,政治搅乱风俗,国家的法律害了人民。所以说君主没有为君之道,百姓就涣散不服,而想用古时候的刑法残废他们的肢体,这不是除恶长善的办法。纣砍断早晨涉水者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说纣暴虐无道。从前,周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天下百姓,要养一千八百个君主,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脚,下面就有一千八百个纣呢。想风俗纯美,是绝对做不到的。并且受了刑罚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决心。大多铤而走险,不再回归正道。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当世大患。不但不能禁止人做坏事,正好断绝了人为善的途径。就算忠诚如鬻拳,坚持如卞和,多智如孙膑,蒙冤如巷伯,才华如司马迁,通达如子政,一遭到刀锯,死了也为人耻笑。所以太甲的思念常道,秦穆公使秦国称霸西戎,南睢之骨立,卫武公《初筵》饮酒悔过,陈汤矫诏发兵,斩郅支单于于都赖水上,魏尚的守边等等,不用再举了。大汉广开改恶之路,大都是这样。所以聪明有德的君王,深思远虑,弃短取长,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随便进行改革的。”朝廷认为他的建议很好,最终没有恢复肉刑。

当时,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朝廷下诏把他的行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来维护朝廷的脸面。

建安五年(200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逝世,献帝哀痛他们早逝,想为他们规定四时祭祀,为此先询问孔融意见。孔融回答说:“陛下仁厚,感慨变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臣看前代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入传纪。臣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諡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办理,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至于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

侮慢权臣

之前,曹操进攻邺城***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进贤好士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孔融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重视人才,喜欢诱导提拔年轻人。等到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孔融常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孔融与蔡邕交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与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而让我高兴的是还有典型。”孔融听说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言语有可***取的,一定扩展完成,当面告诉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称赞他的长处。推荐贤士,奖励进取。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内的英才,都信服他。

惨遭

《三国演义连环画》孔融之死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文学成就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孔融的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地位与影响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孙、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立场都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显差异,而且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而且由于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残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与言论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执政的污点之一,而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家族成员

祖先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为汉元帝之师,官至侍中。

祖父

孔贤

父亲

孔宙:字季将,官至泰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谦、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详。

文章特点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就其传世的作品来看,他的散文胜于诗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的,前面提到过的孔融嘲讽曹操父子的书信可以略见一斑。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的结论。第二篇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讥道: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临了干脆一针见血地揭出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在文中强词夺理,反对禁酒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藉以显示他跌宕的性格和犀利的笔锋,这或许就是曹丕批评他“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的原因吧。

孔融的散文除了以上特色之外,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名的《论盛孝章书》。总起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

孔融的诗文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魏晋·孔融《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魏晋 :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

展开阅读全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哲理故事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两汉·孔融《杂诗二首》

杂诗二首

两汉 : 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

展开阅读全文∨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抱负 , 悲痛抒情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两汉·孔融《诗》

坐上客恒满。

樽中饮不空。查看更多孔融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