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之哭的典故出自,穷途之苦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2 0
  1. 滕王阁序全文及其翻译
  2.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是什么意思?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
  4. 求《滕王阁序》典故出处,尽量概括点,谢谢
  5. 不坠青云志的上一句是什么?
  6.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含义

意思是: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出处: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穷途之哭的典故出自,穷途之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写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对偶、声韵、用典于一炉,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滕王阁序全文及其翻译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朝代唐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白话释义: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滕王阁序》背景?

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

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

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是什么意思?

《滕王阁序》

王勃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 一作:仙人;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以犹欢 一作:而相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城池座落在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每逢十日一旬的***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

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鸟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

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觉得清爽可口,并不滋生贪心;即使像鲋鱼处于即将干涸的车辙中,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走到穷途就哭泣的行为呢!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的盛况已成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南浦轻云掠过滕王阁的画栋;傍晚时分,西山烟雨卷起滕王阁的珠帘。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创作背景

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篇序。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遄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自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华美

全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意为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

一、出处:

唐代文学家王勃所著《滕王阁序》。

二、原文(节选):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三、译文(节选):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全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华美,赏心悦目。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

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求《滕王阁序》典故出处,尽量概括点,谢谢

意思是: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

1、原文选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译文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3、出处

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

扩展资料

一、赏析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华美

全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百度百科-王勃

不坠青云志的上一句是什么?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总共有四五十个),而且善于把古代事 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境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用典,在这篇序 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失败的上进心理表现得非常充分,又非常委 婉曲折. 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其主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 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 厚,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倒装,节缩,对仗, 借代等不同的方法, 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 所以, 要理解这些典故,这对读者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读者的知识面不够,就会觉得 文章看不懂.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如果不知道陆荀之辩,就会 觉得作家只是在写登高望远,其实这句是用典故来形容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 才. 下面按照课文中出现典故的顺序,对文中的主要典故尽可能作出详细解释.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 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 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 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 的学者之一, 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 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资 据 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 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 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 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 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 50 岁,当陈蕃派人 将他从槠山请来时, 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 徐稚来时放下, 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把徐稚作为江西 "人杰地灵"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 景之一.1***9 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 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 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 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 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 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 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 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 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 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 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 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 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 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 "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 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 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 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 "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 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华茂",如: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 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 心."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 年的曹植, 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 其风流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 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 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 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 命途多舛, 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 钟嵘在 《诗品》 中说: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诗) , 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 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 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 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 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 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 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 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 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 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 元帝问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 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 "尔 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 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 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 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 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 "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 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 们交谈, 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 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 陆士龙拱手说: "我 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 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 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 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 《辞源》: "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 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 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 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 吴二陆起云间."有一副谜语联: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谜底:吹火筒),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谜底:弹棉花).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 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 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 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 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 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 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 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 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 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 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 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 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 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5,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 指南方的大海, , 出自 《庄子 逍 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 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 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 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 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 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 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 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 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 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 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 觌***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 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 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 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 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 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 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 方. 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 汉帝曾召他回长安, 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 《史 事见 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 呢?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 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 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 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 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 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 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 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 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 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 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 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 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 上任之后, 冯唐做了楚相, 后来被景帝免了职. 到武帝上台后, 冯已经九十多了.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 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 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 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 70 多仗,威名远 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 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 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 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 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 "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 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 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 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 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 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 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 展的代表性人物. "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 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 ,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 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 岁就以文才著称,20 岁被汉文帝 召为博士, 深受倚重, 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 每次参议诏令, 诸博士尚未能言, 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一年之内超迁为太中大夫,汉文帝 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 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 33 岁. ***《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 照***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 步尘埃."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 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 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 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 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 在泥坑里打滚.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 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 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 可能吗?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 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 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 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 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汉 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 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 室是多么地崔嵬, 老百姓的辛勤劳苦, 却远远地没有尽头. 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 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 居住.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五百多年后,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对梁鸿被迫害的命运表达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 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 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 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 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 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 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 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 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前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吴隐之传》.晋人 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他不 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写了一首诗,大意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变贪.他 到任后, 非常廉洁. "酌贪泉而觉爽" 表达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 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 后一个典故出自 《庄子 外物篇》 . 大意说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 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 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 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了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 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 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课文中引用这个典故意为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 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略) 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语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有损 失, 后来终于得到胜利; 年轻时荒废了, 年纪大后努力还不迟. 出自 《后汉书 冯 异传》.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 洁奉公著称,为民兴利除弊,百姓称为神明.但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 后来隐居耕田. 桓帝时, 虽有人多次举荐他, 但终不见用. 年七十, 死于家. 《后汉书孟 事见 尝传》.关于孟尝,有著名的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 于前任太守***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孟尝到任,革除敝端,迁离的珍珠又 回到合浦.后遂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 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 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作 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作者不甘沉沦, 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勉之意."猖狂"与今义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 气势汹汹.这里指狂放,不拘礼节.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所谓竹林七贤是七个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的总称.阮籍, 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于竹林,纵酒酣饮,弈棋赋诗, 无拘无束,史称"竹林七贤".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气最大,是竹林七贤的代 表.他们的行为都怪诞得很.嵇康服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 表现出怪诞的行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妇人当街卖酒,他经常去喝,醉了就在 美妇人旁边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 上路.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我们现在说青白 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见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 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用青眼相对.是真名士自风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 人,超凡脱俗.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据《汉书终军传》: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 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 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 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 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动请求参战或 参加某些重要而有风险的活动, 或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等. 有赞扬的意味. "白 如: 衣天使纷纷请缨到抗非典一线工作""武汉大学生请缨赴边陲"."请缨"现已 成为普通词语."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诗词多次 引用"长缨"的典故.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含义

不坠青云志的上一句是穷且益坚。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节选: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扩展资料:

全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华美,赏心悦目。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意思是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作者这两句话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原文: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

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扩展资料:

写作特色

这篇《滕王阁序》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特点。

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