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身泯智_灰身灭智的无生涅槃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1 0
  1. 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但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佛
  2. 佛家经常提到的涅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涅盘 niè pán ,佛教名词,梵语是 nirvā?a,旧译"泥亘"、"泥洹"。

意译不生不灭。

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灰身泯智_灰身灭智的无生涅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是修行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

慧律法师开示:

佛教啊,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盘,涅盘翻译过来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一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的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简单讲涅盘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盘就是不落入对立,完成了绝对的智慧。

绝对就是绝对,就像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颗智慧的心,过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的生活,换句话说用一颗像虚空那么大的胸量来过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生活。

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进入了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那我们慢慢就了解涅盘的心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众生都佛性,到最后都要进入涅盘,但是有因缘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较早成熟,没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经过百万劫。

所以看个人的因缘,看个人的福报,不过啊用一点点智慧的心,涅盘的心在生活当中,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生灭增减,是非对立相

统统没有,化作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那么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

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盘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

这是佛***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盘的智慧心,菩提心。

截取自慧律法师编著之《祈愿正法重现》

涅盘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

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

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常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做主不得。

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则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以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

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名***,不生妄想名涅盘”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盘。

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

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

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梵语 nirva,巴利语 nibbna。

又作泥洹、泥曰、涅盘那、涅隶盘那、抳缚南、?缚?。

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

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

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 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

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

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盘寂静」。

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盘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

佛教大乘、小乘对涅盘之解释,异说纷纭。

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盘即灭却烦恼之状态。

其中复有有馀(依)涅盘与无馀(依)涅盘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馀之依身,略称「馀依」或「馀」)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於灭无之状况。

有部等主张涅盘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盘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盘,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盘经卷三指出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盘八味。

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

唯识宗称涅盘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馀依涅盘、无馀依涅盘与无住处涅盘四种。

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

无住处涅盘,即依於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於涅盘之境地。

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盘)二种。

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盘、圆净涅盘(相当於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身,缘尽而入涅盘。

又作应化涅盘)等三涅盘。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馀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馀还生。

同时,涅盘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

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盘之城,亦称无为涅盘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盘、般涅盘、大般涅盘。

入涅盘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

涅盘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馀依涅盘之意。

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盘像。

举行追慕释尊之***,称涅盘会、涅盘忌、常乐会等。

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毘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

涅盘(梵语nirvana),涅盘是佛***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的理念世界。

涅盘经云:‘夫涅盘者,名为解脱。

涅盘经云:‘涅盘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

涅盘经云:‘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大涅盘。

佛法清净无染就是涅盘。

佛性(梵语buddha-dhatu)常恒无有变异,光明自在,当下就是涅盘。

凡夫之辈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涅盘,虽处涅盘性,不见涅盘,始终不得解脱生死。

***都有个涅盘之心,凡夫不开发,不勤修,不断烦恼,虽有涅盘之心,有亦等于无一般。

勤修戒定慧的菩萨行者,断烦恼,便见涅盘,当知涅盘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涅盘是常住的。

总而言之,涅盘的境界是勤修戒定慧而得,涅盘就是清净佛法的别名,每个人都有一颗清净之涅盘妙心,只是无明烦恼所覆蔽,因而不得普见涅盘,是故沉沦生死,流转六道。

若能发起道心,弃除贪乐五欲(梵语panca kamah),心生恭敬三宝,勤修如来正法,息灭贪嗔痴诸烦恼,普见不生不灭之佛性,即见涅盘。

涅盘境界有何层次之说呢?

声闻(梵语sr***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菩萨(梵语bodhisattva)、佛(梵语buddha)圣人所证悟的涅盘境界,高低深浅是有层次的,依佛法所提的涅盘有四种:

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二者、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三者、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

四者、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

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但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佛

涅槃的意思是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也指僧尼死亡。

涅槃意为生死轮回,即众生在六道中不断经历生死循环,因果报应,因果轮回,因果循环。涅槃也是佛教中追求的最终境界,即达到无生无灭、超越轮回的境界。

涅槃的含义非常深刻,它不仅是指生命的结束和消失,更是指生命的升华和超越。在涅槃的过程中,众生需要通过修行和悟道,摆脱因果轮回的束缚,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这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磨难和考验,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涅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它代表人们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之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在涅槃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摆脱过去的阴影和束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在涅槃的过程中,人们还需要学会放下和宽容。放下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痛苦,宽容他人的过错和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和包容。同时,也需要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珍惜现在的拥有和时光。

涅槃的意义:

1、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和烦恼。在六道轮回中,众生不断经历生生死死,经历不同的因果报应,受到各种痛苦和烦恼的困扰。而通过修行和悟道,达到涅槃的境界,就可以摆脱这种生死轮回的痛苦和烦恼,获得永恒的安宁和寂静。

2、消除内心的执着和烦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产生执着和贪欲,而这些执着和贪欲往往会带来各种烦恼和冲突。而在涅槃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修行和悟道,逐渐放下这些执着和贪欲,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冲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3、达到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在涅槃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修行和悟道,逐渐认识到因果轮回的真相,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和世界的本质,达到智慧和觉悟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世界的意义,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佛家经常提到的涅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印度明明佛教发源地,为什么印度人现在不信佛教信印度教?中国人信佛吗?如果把释迦摩尼佛的原始教法直白地讲出来,中国人也不会信。而中国人信的禅宗,或者其他主张如来藏等思想的佛教流派,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佛教。

印度文化是相信神我论的,都会认为存在永恒的本我,而佛法的无我以及灰身灭智是和印度文化相抵触的,所以注定了佛教只能在印度昙花一现。在中国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

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或者不确定当年的释迦牟尼佛只主张了灰身灭智的无生涅槃,如果知道的话,谁还来信佛?真正信佛的就是东南亚斯里兰卡这一代的周边国家,属于极少而且发展缓慢的宗教人群,所以不要认为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那个信众多发展快的佛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佛法是解脱法,想要解脱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信佛,是信的自己的贪欲能够被满足而已。

印度听上去是一个名字,但其实是联邦制,放在古代也就是很多小的土邦在一起。佛教当初在印度发源时,悉达多就是某个邦国的王子。他悟道前学习了很多别的宗教的东西,比如印度前身的婆罗门教,比如拜火教等等,最后发现了真正的离苦之道,从而创立佛教。

现在印度的佛教,是从东南亚等国传回去的。 因为孔雀王朝那挑战难陀王朝后立国后,产生一统天下的野心,而第3代国王阿育王付诸行动。

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宗教冲击达到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出自阿育王(把有潜在威胁阿育王的百姓与国家全部***殆尽然后硬性传播佛教挑战其它宗教地位),这也导致在阿育王离世后孔雀王朝开始分裂(跟中国秦始王离世因为暴力统治后人无法有效施政一样)。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另外两个:***教、***教)。由释迦摩尼创立于古印度,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他29岁出家,悟道之后,在印度河流域进行传教,信徒渐广,后形成佛教。佛家主张?众生平等?,忍耐苦修,才能摆脱痛苦,到达极乐世界。

? 在这里,佛家经常提到的涅槃,则是一个佛家用语。它还有许多的别名,例如: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而我们通常以为涅槃就是死亡,是对佛陀死亡的美称。然?涅槃?,原指火的熄灭或者风的吹散,后成为印度教的通用语言,指的是通过宗教修行达到最高境界。后来被佛家吸收进自身教义中,成为重要的内容。佛教认为,人生在世,总是要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烦恼等等,涅槃就是人们对各种苦难、烦恼,生死的克服,是修行实践的目标和结果。而各佛家宗派对它理解不完全一致。

? 佛教也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认为,涅槃指?灰身灭智,捐形绝虑?,意思是说身心俱灭,一切无有,生死轮回相对的一种寂静状态。而它又把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烦恼、欲望都没有了,精神进入涅槃的境界,形体仍存,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指人的精神和肉体都已经死了,彻底的跳出了生死轮回的阳世间。大乘佛教则有所不同,他认为涅槃只是***名,不是真实存在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个词,比如说,凤凰涅槃、涅槃重生等,都指的是经历了重大的挫折和磨难之后,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