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是哪个朝代的故事_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是哪个朝代的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1 0
  1. 陆游阅读文言文宋史
  2. 杨万里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
  3. 《陆游》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陆游》人物故事小传
  4. 什么朝代的人称 父亲 为 哥哥
  5. 宋朝所有皇帝年号和死亡?
  6. 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

白话释义: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是哪个朝代的故事_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是哪个朝代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原文: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此文是南宋杨万里所写。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他在八岁时丧母。杨万里的父亲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其父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九年十月,杨万里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邹浩)、陈莹中(陈瓘)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

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此时正因罪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绍熙二年(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自此幽屏,便与世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逊位于太子赵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

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此年八月四日,父亲杨芾病故,杨万里在家服丧。

绍熙元年(1190年),以焕章阁学士职充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八月,《孝宗日历》修成,照例应由杨万里为《日历》作序,而宰臣却另命礼部郎官傅伯寿作序,杨万里于是自劾失职,请求去职,光宗挽留。

接着又因要进《孝宗圣政》书,本应由杨万里奉进,但孝宗犹念旧恶,大不痛快,于是外调杨万里为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

陆游阅读文言文宋史

为首的拼音wéi shǒu。

基础释义:领头。

详细释义:

1、谓居第一。?

2、领头。

出处

“汉世善驳,则应劭为首;晋代能议,则傅咸为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宗望谁为首?文昭向比肩。”明·陈子龙《杨伯祥太史奉使册封蜀藩作诗赠行》

“﹝宋孝宗﹞遂批出郑丙无罪,可待令临安府将为首作闹人重作行遣。”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

“元帅降令,自先锋为首,以下诸将军卒来日赴筵宴。”《三国志平话》卷上

“梅佐贤向徐义德建议开除几个***的为首分子,杀一儆百。”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例句

1、为首的是一个横眉怒目的家伙。

2、虽然最终孙权凭借着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的支持力排众议,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

3、处事诚为本,做人德为先。居家孝为首,官员当自廉。

4、律己廉为首,做人德在先。

5、为首的军官穿着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上面有一颗红五星,腰扎武装带,上面别着一柄***。

为首相关成语

为人楷模、为民除患、为鬼为魅、疚心疾首、悼心疾首、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为丛驱爵、庞眉皓首、褎然居首、殒身碎首、胁肩低首、甘为戎首。

杨万里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

1.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陆游

译文: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二岁时便能写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仁郎。参加进士考试(宋代把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考试成为“锁厅”),被荐举为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恰巧排在陆游的后面,于是秦桧大怒,并对主持进士考试的考官办了罪。第二年,进行礼部的考试,又是把陆游排在前列,秦桧明显地贬黜了陆游,陆游从此一直遭到秦桧的妒嫉。秦桧死后,陆游才到福建宁德任主簿。后来又因推荐担任了敕令所的删定官。

当时,扬存中长期掌管戍守京城的军队,陆游上疏向皇帝竭力陈述这样做有很多不当。皇上赞赏陆游的意见,于是罢免了杨存中。朝廷内有一些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向皇帝上奏:“陛下以‘损’字作斋名,自经典文献和文房四宝之外,都摒弃而不用;有些小人,不能休察圣上之意,动不动就私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亏损圣上之德,请求严令禁绝。”

陆游在回答皇帝的诏问时还说:“凡不是皇族和外戚,虽然确有功勋,也不能随便封赏王爵。不久前有因为做过皇帝的师傅就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的,还有以太尉的身份而主管内阁之事的,这就扰乱了朝廷体制,请求加以纠正。”于是迁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并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后,迁升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兼“编类圣政所“的检讨官。史浩和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词章,熟悉典故,于是皇帝召见他,说:“陆游很有学问,而且讲话切实直率。”赐陆游进士出身,陆游进宫应对时说:”陛下刚即位,正是发布政令以告知天下的时候,但是官吏将帅的一切***的习弊,应当选出那些最恶劣的,当着大家坚决铲除。”

南宋与金国的和议将成之时,陆游又呈文枢密院及中书省,说:“江左自三国时吴国以来,从没有抛开建康(今南京)到其他地方建都的。皇室现在住在临安(今杭州)只是出于权宜之计,这里形势不固,馈饷供应不方便,又逼近海道,实在有发生意外的忧虑。一旦签订了和议的协议,盟誓已立,稍有动作,就会被认为违背协议。现在应该和金人商定好,建康、临安两个地方都是皇室所在之地,金国来的使臣朝拜皇帝,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营建首都,他们也就不会怀疑我们了。”

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曾觌、龙大渊招揽大权,私植党羽,惑乱皇上的圣德,您在今天不指出,以后将把他们去除不了了。”张焘立即报告给皇上,皇上问这话是谁说的,张焘说是陆游说的。皇上大怒,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不久又调任隆兴府。人们纷纷议论陆游交结台谏官员,鼓唱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出兵抗击金兵,于是陆游被罢官,回到原籍。不久,又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王炎任川陕宣抚使时,任用陆游进其幕府为干办公事。陆游向王炎陈述进取之策,认为经营治理中原地区必以长安为起点,取长安必以陇右为开端。应当储蓄粮食,训练兵勇,有机会就进攻,没机会则防守。吴璘的儿子吴挺掌握着兵权,其为人非常骄恣,用很多的钱交结倾财结士卒,多次过错,王炎对他无可奈何。陆游请求用玠的儿子拱代替吴挺。王炎说:“拱胆小而少谋,遇敌必败。”陆游说曰:“***如吴挺遇到敌人,怎么能保证他不失败?***如他立了功,就更无法驾驭了。”到后来吴挺的儿子吴曦潜逃叛国,陆游的话终于应验了。

范成大为四川统帅,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以文字交,相互之间不拘礼法,有人就讥讽他颓废放诞,因此陆游就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通令各郡向灾民发放粮食。”'召回朝廷,给事中赵汝愚批驳他的做法,于是贬他为“祠禄”。(祠,祠禄的简称,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后又让他做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通过宫阙,向皇上辞行,皇上诏谕他说:“严陵这地方可是好山好水啊,你在公事之暇,可以赋诗歌咏,自得自适啊。”再召入见,皇上说“你笔下的功夫很是了得,能写得一手好诗好字,不是他人所能达到的。”让他做了军器少监。

陆游才气超逸,尤善于诗。晚年再出时,为韩胄撰《南园阅古泉记》,为清议一流的人们所讥讽。朱熹曾说过:”陆游的才华太高了,但他的行迹又平常,恐怕会为有权势的人所牵累的,他的晚景怕不会十分满意的。”朱熹的话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啊!

嘉定二年(1209),陆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2. 《陆游字务观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22分)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

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

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

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

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

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

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盖寓微词也。

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

’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④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

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

④易箦:指弥留之际。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B。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处理C。

盖寓微词也 细微D。 足以导公之志欤 开导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B。 为论者所斥 公勉为之出C。

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D。 其得上眷如此 韩侂胄固欲其出1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A。

①②⑥ B。②④⑤ C。

①③④ D。③⑤⑥2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

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C。

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D。

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21.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

(3分)②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参考答案:17.D18.B19.A20.C21.(1)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每错、漏2处扣1分)(2)①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立即决定授予他删定官的官职。

(“韪、除”各1分,句意1分)②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阶、致仕” 各1分,句意1分)。

3. 文言文 《陆游传》答案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有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隔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二岁时便能写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仁郎。

参加进士考试(宋代把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考试成为“锁厅”),被荐举为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恰巧排在陆游的后面,于是秦桧大怒,并对主持进士考试的考官办了罪。

第二年,进行礼部的考试,又是把陆游排在前列,秦桧明显地贬黜了陆游,陆游从此一直遭到秦桧的妒嫉。秦桧死后,陆游才到福建宁德任主簿。

后来又因推荐担任了敕令所的删定官。当时,扬存中长期掌管戍守京城的军队,陆游上疏向皇帝竭力陈述这样做有很多不当。

皇上赞赏陆游的意见,于是罢免了杨存中。朝廷内有一些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

陆游向皇帝上奏:“陛下以‘损’字作斋名,自经典文献和文房四宝之外,都摒弃而不用;有些小人,不能休察圣上之意,动不动就私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亏损圣上之德,请求严令禁绝。”陆游在回答皇帝的诏问时还说:“凡不是皇族和外戚,虽然确有功勋,也不能随便封赏王爵。

不久前有因为做过皇帝的师傅就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的,还有以太尉的身份而主管内阁之事的,这就扰乱了朝廷体制,请求加以纠正。”于是迁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并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后,迁升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兼“编类圣政所“的检讨官。史浩和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词章,熟悉典故,于是皇帝召见他,说:“陆游很有学问,而且讲话切实直率。”

赐陆游进士出身,陆游进宫应对时说:”陛下刚即位,正是发布政令以告知天下的时候,但是官吏将帅的一切***的习弊,应当选出那些最恶劣的,当着大家坚决铲除。”南宋与金国的和议将成之时,陆游又呈文枢密院及中书省,说:“江左自三国时吴国以来,从没有抛开建康(今南京)到其他地方建都的。

皇室现在住在临安(今杭州)只是出于权宜之计,这里形势不固,馈饷供应不方便,又逼近海道,实在有发生意外的忧虑。一旦签订了和议的协议,盟誓已立,稍有动作,就会被认为违背协议。

现在应该和金人商定好,建康、临安两个地方都是皇室所在之地,金国来的使臣朝拜皇帝,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营建首都,他们也就不会怀疑我们了。”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曾觌、龙大渊招。

4. 陆游传 阅读作文

陆游的爱情陆游是南宋的伟大诗人,流传下来的诗近万首,从陆游诗的两大主题可以看出陆游的思想境界:其一写抗金杀敌,要恢复国家疆土,风格悲愤激昂;其二写日常生活和景致,意味深长,清新隽永。

所以陆游既是爱国的热血男儿,又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陆游诗的风格源自江西诗派,他前一方面的诗雄奇奔放、酣畅淋漓,其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突破了之前的每一位诗人,包括江西诗派的鼻祖杜甫。

在诗歌理论方面,陆游提出 “功夫在诗外”,强烈要求诗人投入生活。作为南宋诗坛****,陆游开辟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气象。

自古才子多情,陆游也不免于儿女情长。宋词中有陆游的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据传这首词是写于陆游与前妻唐琬在绍兴沈园相会之时。

民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陆游跟唐琬是表妹,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成年之后陆游迎娶了唐琬,夫妻和睦,但陆母看媳妇不顺眼,让陆游把唐琬休了。陆游和唐琬各自再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沈园相会,双方对过去的情感恋恋不忘,但又不能表达,于是陆游在沈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抒发心中感伤。

有了这个背景,这首小令无需解释,个中痛彻肺腑、欲爱不能的情感力量也能让人深切感受。对于陆游与唐琬的沈园相会,《宋史》只字未提。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记载了陆游生平,洋洋千言,独不见沈园相会。可能官方觉得男女之事不足道,就把沈园相会省略掉了。

可是,陆游与唐琬的感情纠葛,从《钗头凤》来看当确凿无疑;而沈园对于陆游的意义竟是终生不能忘怀,在长达五十多年里,陆游诗中多次提及沈园,陆游对于那一段情感刻骨铭心的感受,临终不减少年情怀。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人陈鹄的笔记《耆旧续闻》: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

辛未(1151)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

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

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

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

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

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陈鹄是晚于陆游几十年的人物,《耆旧续闻》所记应当可信。只是民间有两个传闻得不到证实:一是陆游、唐琬为表兄妹关系;二是唐琬因为生不了孩子被休。

关于第一个问题,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清代沈辰垣《历代诗余》都没有提及陆、唐为表兄妹,只是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说“(唐琬)于其母夫人为姑侄”,周密还引述了陆游的几首关于沈园的诗,把陆游写诗时的情境描述得如同身临其境,不过,这更像是推测了。对于周密这种天马行空的纪录,须慎重***取其说法。

那么唐琬因何被休呢?《耆旧续闻》、《历代诗余》都是说“不当母夫人意”,《后村诗话》说“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

如果说是一对小夫妻过于甜蜜,老人家怕耽误了陆游的学业,训斥一下就罢了,何必休妻?刘克庄的说法得不到支持。那么一定是婆婆不喜欢媳妇。

陆家书香门第,讨到唐琬这样的媳妇定然不会差,唯一的可能就是小夫妻太甜蜜了,婆婆感觉儿子跟自己疏远了,不高兴。婆媳关系在中国社会是个千古难题,婆婆吃媳妇的醋,这样的事也不少,我们只能推断陆母不是一个开明的婆婆。

至于唐琬没给陆家生子而被休的说法,一是没有史籍记载,二是不符合封建社会习俗。因为唐琬到陆家时间不长,而且即便不孕可以纳妾传宗接代。

李清照就是这样,她没有生孩子,但赵明诚家没有把她休掉,而是纳妾生子。所以这种说法得不到支持,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陆母。

撇开历史的模糊部分,陆唐之间深挚的伉俪之情因不久以后唐琬郁郁而终而成为绝唱,唐琬以死宣告了对封建社会恶性婆媳关系的控诉。由此我们想到《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是何其相似,鸳鸯两散,情各一方,有情人偏得分离。

焦仲卿得知刘兰芝自尽后,也“自挂东南枝”;跟焦仲卿不同,陆游还有远大的报国理想,他还不能选择绝路。这两个故事的根源都在于“百善孝为先”支撑的婆婆强势,导致了畸形的婆媳关系。

母子连心、伉俪情深,二者不可偏废,需要儿子两方斡旋沟通,但是在封建社会下,“孝”这个东西成为破坏儿子中立态度、摧残夫妻感情的最好武器,陆游不能幸免。据说,唐琬死前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如果说陆游的词还只是怅然悔恨的话,这首词简直是字字泣血了。

《耆旧续闻》没有纪录完整的唐琬词,只说有“世情薄,人情恶”句,同时代的其他笔记中也没有唐琬的词,只是到了清代,沈辰垣编的《历代诗余》中,才纪录了唐琬《钗头凤》全词。

《陆游》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陆游》人物故事小传

杨万里是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杨万里像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所著《诚斋集》133卷(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诞辰880周年庆祝活动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备受我国人民喜爱。

[编辑本段]杰出事迹

杨万里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杨万里年谱》图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呱呱坠地。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战和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 杨万里八岁丧母。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 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27岁拜刘才邵为师。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塞。时主战派领袖张泼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滴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方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绍兴 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赵构逊位,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锐意恢复,起用张泼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隆兴元年(1163)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气《送王才臣赴秋试序》)。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鹤林玉露》乙编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除国子博士,杨万里开始作京宫。次年,张栻由于反对侯幸近习执掌要职得罪虞允文而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ZE兼权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诚斋易传》图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八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九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塞相王淮问“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举荐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亲耀他为太子侍读,太子为题“诚斋”二字。淳熙十三年,转枢密院检详宫,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宫。十四年十月,任秘书少监。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将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惹恼孝宗:“万里以联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禅。杨万里五月复直秘阁,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囚日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书监。因绍熙改元,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绍熙元年 (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历》修成,照例应由秘书监杨万里为《、日历》作序,而宰臣却另嘱他人,杨厅里于是自劫失职,请求去职,光宗挽留。接着又因要进孝宗《圣政》书,宰臣以他为进奉官,而孝宗犹念旧恶,大不痛快,于是出江东转运副使。 绍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未赴,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如病鹤出笼,如脱兔投林……自此幽屏,遂与世绝"(《答沈子寿书》)。 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四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五年三月,升宝文阁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诏进宝漠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四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复辞;二年二月,升宝漠阁学士。 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据传是由于不满权臣韩侂胄当国。韩筑南园,要请他作"记户,他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予以坚决拒绝。后因韩专傍日甚,遂忧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忧国心重,凡一切时政消息皆不敢告知。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从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报所载韩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杨万里闻罢痛哭失声,愤然叹呼:“奸臣妄作,一至于此!”他料定韩侂胄意存侥幸,轻举妄动,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当晚彻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韩侂胄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享年80岁。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锐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同上《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Q这些,都表现杨万里的深刻见识和进步思想。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4)。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展,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宫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公元1162-1214年}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他学诗最初由江西诗派入手,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在零陵自焚尽其少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诗格至此一变;后又学陈师道五字律;又学王安石七字绝句;又学唐人绝句;至“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自此“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前者未做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荆溪集序》)。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渊明)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抒”(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的“诚斋体”,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8),尤其为人所称道。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戏笔》、《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d》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特别是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哑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二”(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他发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雾晓登金山》)鞭挝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无能。此外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ZE相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自己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校歌》等写出农家生活的艰难和疾苦,1:歌舞四时词》、《插秧歌》等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入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町,思想性和艺术性。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写作极为勤奋,平生著述颇丰。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由其长子杨长藉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编定。杨长濡(公元1157-1236年),字伯子,号东山,晚号农圃老人,官至福建安抚使、敷文阁学士,居官廉节,有惠政,亦博学有才,工诗善文。 作品目录 初夏睡起 昭君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 戏笔 宿新市徐公店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读严子陵传 春晴怀故园海棠 读严子陵传 归去来兮引/归去来兮 过杨村 好事近 寄陆务观 念奴娇 伤春 晚风 武陵春 闲居初夏午睡起 晓出净慈寺 新柳 忆秦娥 昭君怨《小池》手书(一) 《小池》手书(二)

什么朝代的人称 父亲 为 哥哥

《陆游》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陆游》人物故事小传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期,随家人逃难,以躲避金兵的侵掠。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应进士试,被置前列。因名居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喜论恢复之事,竟遭黜落。桧死,出任福州宁德主簿。后继任镇江、夔州通判。又任江西常平提举、严州知府等。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故乡20年。

陆游是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所作不仅数量颇多,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堪称一代诗史。其中,抒发报国壮志,谴责妥协投降,表现时代悲愤,揭示民生疾苦的篇章,风格雄健豪放,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写景状物的诗歌也真切自然。词与散文也颇有造诣。其词或悲壮苍凉,或清丽缠绵,风格多样化。其散文师法曾巩,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所作题跋尤为精悍。著有《剑南诗稿》、《放翁词》、《渭南文集》。

〔正 史〕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①补登仕郎。锁厅②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③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④。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恩。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又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⑤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⑥:“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骅临安出于权宜⑦,形势不固⑧,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骅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密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避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⑨,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炎莫谁何⑩。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11),安(12)保其不败。就命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13)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宋史·陆游传》卷三九五

[注 释]

①荫:古代官员的子弟以先代官爵而受封。②锁厅:即“锁厅试”。宋时现任官员参加贡举考试,锁其官厅而出,故名。③中贵人:禁中贵人,指宫中显贵的宦官;市:买。④屏:弃;御:服用。⑤谙:熟悉。⑥白:告诉,建议;二府:指西府枢密院和东府中书省。为最高国务机关。⑦驻骅: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权宜:权宜之计。⑧形势不固:地势不坚固,无险可守。⑨经略中原:收复中原。经略,策划处理。⑩莫谁何:没有处理什么人。(11)使:***使。(12)安:如何。(13)檄:发檄。檄,官府用以晓喻的文书。

[相关史料]

太傅①性质直,昔为馆职时,尝因奏事极言治乱,举笏指御榻曰:“天下奸雄,睥睨②此座者多矣,陛下须好作③,乃可长保。”明日,仁祖④以其语告大臣曰:“陆轸淳直如此!”

《宋人轶事汇编·家世旧闻》卷一七

陆务观作书巢以自处,饮食起居,疾疴 *** ,未尝不与书俱。每至欲起,书围绕左右,如积槁枝,至不得行。时引客观之,客不能入,既入不能出。相与大笑,遂名曰:书巢。

《宋人轶事汇编·史余萃览》卷一七

孝宗一日御华文阁,问周益公曰:“今代诗人亦有如唐李白者乎?”益公以放翁对。由是人竞呼为“小李白”。

《宋人轶事汇编·剑南集题跋》卷一七

放翁娶唐氏,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之别馆,时时往焉。其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能隐,竟绝之。唐后改适⑤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⑥绞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时绍兴乙亥岁也⑦。未久,唐氏死。绍熙壬子⑧,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⑨叶黄,河阳⑩愁鬓怯新霜。林亭旧感空怀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化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11)。”“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12)照影来。”盖庆元己未(13)也。开禧乙丑(14),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作二绝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醮寺前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宋人轶事汇编·齐东野语》卷一七

放翁出妻姓唐名婉,和(15)放翁《钗头凤》词,见《御选历代诗余》及《林下词选》。词云:“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16),怕人寻问,咽泪妆(17)欢。瞒,瞒,瞒。”

《宋人轶事汇编·香东漫笔》卷一七

〔注 释〕

①太傅:指陆游祖父陆轸,仁宗时官太傅。②睥睨:窥伺。③作:作为。④仁祖:宋仁宗。⑤改适:改嫁。⑥浥:湿润。⑦绍兴乙亥岁: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时陆游31岁。⑧绍熙壬子: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陆游68岁。⑨槲(hu):木名。实圆,味劣,可入药。⑩河阳:今云南澄江。(11)泫然:水滴下落的样子。这里指泪垂。(12)惊鸿: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后也作美人的代称。(13)庆元已未: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时陆已75岁。(14)开禧乙丑: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时陆年81岁。(15)和:唱和。(16)阑珊:衰残。(17)妆:装。

宋朝所有皇帝年号和死亡?

唐朝时候有。

中国亲属称谓之复杂中外少有,而古今差别之大亦让人惊异。近日读《四朝闻见录》,里面有些南宋亲属称谓甚有意思。

卷二云:“上毎侍光尧,必力陈恢复大计以取旨,光尧至曰:‘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上自此不复敢言。”此条又见《齐东野语》卷二。史料中“上”指孝宗,“光尧”即太上皇高宗。孝宗老想着北伐,高宗对战事已经厌倦。孝宗每次谈论北伐时,高宗就说:“大儿子,等我死了之后你再议北伐吧。”称儿子为“哥”。同卷:“宪圣既御帘政,则戒公曰:‘垂帘非我志也,不比大哥(谓孝宗)在时。汝辈自此少出入,庶免干预内廷之谤。’其严待家人如此,谓之以圣,宜哉。”“宪圣”即高宗皇后,此时为太皇太后,也称其大儿子孝宗为“大哥”。《日知录》卷二四有“唐时人称父为哥”及“唐时宫中称父称兄为哥”的说法,《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湖北辞书版)收录有顾炎武的这一说法,而称儿子为“哥”的说法却阙如。

卷一云:“嘉王连称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宪圣命(韩)侂胄取黄袍来,我自与他着。王遂掣侂胄肘环殿柱。宪圣叱王立侍,因责王以:‘我见你公公,又见你大爹爹,见你爷,又今却见你。’言讫泣数行。”嘉王即后来的宁宗,高宗宪圣皇后为宁宗的曾祖母。称曾祖母为“大妈妈”。“公公”,当即高宗,为宁宗曾祖父;“大爹爹”即孝宗,为宁宗祖父;“爷”即光宗,为宁宗父亲。称父亲为“爷”,古代非常习见。《木兰辞》有“卷卷有爷名”一语,爷即父亲;元代亦称父亲为爷,《元典章·吏部二·承荫》“民官阵亡荫叙”:“俺商量得,民官毎委实是阵亡了的呵,那的毎孩儿毎根底,比他耶(那)的勾当低二等委付;孙男、兄弟毎根底委付呵,更比他的孩儿毎低一等委付。”此段史料的意思是:江南民官阵亡,他的儿子可以承荫,降父官二等任用;孙子或兄弟承荫,比儿子又低一等。此处“那”不通,显为“耶”之误,亦即“爷”字。现今南方方言多有称父亲为“爷”者,南方多保留古语,确实如此。其他称曾祖父为公公,曾祖母为大妈妈,祖父为大爹爹,不太多见。

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

宋太祖 (92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且在北方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 (939—9***)北宋皇帝(***6—9***)。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 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期图一举歼灭羌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妻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宋神宗生有14子,其中能活到成年的仅有6位。

钦成皇后朱氏 长子——赵佾,早殇,封成王

钦慈皇后陈氏 次子——赵仅,早殇,封惠王

贤妃林氏 三子——赵俊,早殇,封唐哀献王

惠穆贤妃武氏 四子——赵伸,早殇,封褒王

贵妃宋氏 五子——赵僩,早殇,封冀王

六子——赵煦,宋哲宗,母钦成皇后朱氏

七子——赵价,早殇,封豫悼惠王

八子——赵倜,早殇,封徐冲惠王

九子——赵佖,吴荣穆王,母惠穆贤妃武氏

十子——赵伟,早殇,封早殇仪王

十一子——赵佶,宋徽宗,母钦慈皇后陈氏

十二子——赵俣,封燕王,母贤妃林氏

十三子——赵似,封楚荣宪王,母钦成皇后朱氏

十四子——赵偲,封越王,母贤妃林氏

神宗十女

周国长公主,母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楚国公主,早亡

唐国长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母贵妃宋氏。下嫁王遇。

郓国公主,早薨。

潞国公主,早薨。

邢国公主,早薨,母贤妃林氏

邠国公主,早薨。

衮国公主,早薨。

徐国长公主,母钦成皇后朱氏。下嫁郑王潘美之曾孙意。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岳”,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後继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根据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载,最初曾拟定“景”“淳”“成”“允”“礼”五字被备选庙号,最后定位“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哀宗拟的溢号相同,便更名为“理宗”,人民认为根据理宗崇尚理学的实际出发,如此谐音也是名实相符。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宋度宗姓赵名(禥)),理宗之侄,被收为养子1260年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年号咸淳。即位后昏庸荒*,重用奸臣贾似道,封其为太师,倍加宠信,朝政统统交给他。襄阳被困两年,贾似道密而不报,还骗度宗说元兵已经退去,此时的南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宋恭宗赵显(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佑。二年(一二七六),元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一)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二十五年,学佛於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英宗至治三年赐死於河西,年五十三。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

宋端宗赵昰 (1269年 - 1278年,1276年 - 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赵昰在登基之前,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1276年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皇上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他曾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在那里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纪念宋端宗一行人的。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皇上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龙舟”倾覆,端宗皇上遇溺于水中,虽然被左右随从救起,但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端宗皇上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结果生病了。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今广东省雷州湾)。可怜一个不到10岁的小皇上宋端宗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几个月后便死去了,葬于永福陵(今广东江门)。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服装上看出是宋少帝,于是葬于此。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蔼然可亲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 788

傲不可长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431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 《汉书·王莽传上》:“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 559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 2646

尺寸可取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 622

臭不可当 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 482

臭不可闻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 496

楚楚可怜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 1398

垂手可得 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 1250

大有可为 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 506

大有可观 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515

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 《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968

端倪可察 事情已经可以看出眉目来了。 509

反手可得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466

锋不可当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516

高不可攀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 566

憨状可掬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 496

和蔼可亲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 576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10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940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 435

岌岌可危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 《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983

急不可待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 539

坚不可摧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清·郑燮《原诗·内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513

九原可作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 510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 《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 965

可有可无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浊物,可有可... 751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57

牢不可破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 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529

乐不可极 享乐不可过分。 《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451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乐不可支 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 《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658

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 《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 785

寥寥可数 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785

了不可见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411

面目可憎 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 523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 505

南山可移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438

难能可贵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 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 478

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 761

奇货可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 674

弃之可惜 扔掉它未免可惜。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春秋》:“夫鸡肋,弃... 512

巧不可阶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 443

情不可却 情面上不能推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 493

情有可原 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 《后汉书·霍胥传》:“光之所至,情既可原,而守阙连年,终不见... 452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 772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604

忍无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 902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671

锐不可当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 《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750

深不可测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 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 540

时不可失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456

势不可挡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632

俗不可耐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 621

俗不可医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526

唾手可得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 《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 832

无肠可断 比喻悲痛之极。 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 520

无机可乘 没有空子可钻。 516

无计可施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 523

无家可归 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寺僧见了他无了根蒂,渐?.. 626

无隙可乘 隙:空子、机会;乘:利用。没有空子可... 《宋书·律历志下》:“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无隙可乘。” 551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无懈可击 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 《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 548

无言可对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 438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 721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 635

形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 484

秀色可餐 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1062

一无可取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 413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 1040

有案可查 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566

有案可稽 案:案卷,文书;稽:查考。指有证据可... 646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 488

有利可图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599

有隙可乘 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 423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496

余勇可贾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 《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余勇。” 898

指日可待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 496

指日可下 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408

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266

罪不可逭 罪责不可逃避。 1941

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 276

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 89

比户可封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 见“比屋可封”。 86

粲然可观 粲然:鲜明的样子。形容事物色彩鲜明。...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观。” 72

楚楚可爱 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郁达夫《沉沦》:“庭内的***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爱。” 78

楚楚可人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 95

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无 64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晋书·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 124

敌不可*** 指不可宽容敌人。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时不可失。臣恐韩魏... 57

敌不可纵 对敌人不能放纵。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66

法无可贷 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 47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无 60

高不可登 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 47

贵不可言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 无 147

机不可失 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 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13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 318

急不可耐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 55

计日可待 指为期不远。 明·海瑞《治黎策》:“夫以万全之力,视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颈... 101

计日可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 无 48

渐不可长 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 48

金石可开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同“金... 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 59

进退可度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同“进退有度... 无 45

进退可否 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无 45

可泣可歌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同“可歌可泣... 无 73

苦不可言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 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 106

乐不可言 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94

历历可辨 历历:分明,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无 47

历历可见 历历: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宋·洪迈《夷坚甲志·郑邻再生》:“殿前挂大镜,照人心腑,历历... 186

历历可考 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据所在。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卜子夏为修文郎,郭璞为?.. 70

了了可见 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 金·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99

龙断可登 指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无 53

无地可容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 52

无迹可求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 无 49

无迹可寻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 无 50

无计可奈 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无 43

无际可寻 找不出缺漏之处。 无 53

无家可奔 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同“无家可归... 无 47

无间可乘 犹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 无 53

无间可伺 犹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三为函... 46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无 54

迫不可待 形容心情急切。同“迫不及待”。 无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企踵可待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无 48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无 60

前车可鉴 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 《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 123

前辙可鉴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无 47

巧不可接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无 67

清洌可鉴 洌:水清。鉴:照。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56

人不可貌相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 135

势不可当 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378

势不可遏 犹势不可当。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 无 46

唾手可取 很容易就能得到。同“唾手可得”。 无 116

献替可否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 无 58

笑不可仰 笑得直不起腰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芳云又掩口语姝,两人皆笑不... 68

杳不可闻 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无 52

一蹴可几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几,...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天下事非一蹴... 88

一苇可航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 211

油光可鉴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 46

有蠙可乘 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同“有隙可乘”... 无 59

有例可援 有成例可以援引。 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 143

凿凿可据 凿凿:确实。确实可作依据。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 64

指挥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矣,... 45

指麾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 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 49

指掌可取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 《旧唐书·张浚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