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莽夫,吕蒙 死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1 0
  1. 三国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谁呢?
  3. 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看"
  4. 你知道吕蒙杀关羽夺荆州, 却为什么始终还不算个一流名将吗?
  5. 孙权百般强调不要杀关羽,为何吕蒙执意要杀?

吕蒙杀死关羽后,世人对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众所周知,关羽是“忠”、“勇”的化身。他的形象历经千年才被人们铭记,这一切都在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治伤、温酒杀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大义释曹操等。人们对关羽崇拜和同情几年来从未停止过。

吕蒙莽夫,吕蒙 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崇拜英雄,我们为他的结局感到遗憾,正是在这种复杂情绪的影响下,当我们看到吕蒙时,往往会有正面和负面的评价。

一。讨厌吕蒙的观点

李贽:吕蒙、陆逊妖魔罢了,即使奸计的成,也是一时胜负,有什么可夸的。他们已经与当年的草木花成了腐朽!

如果陆蒙在战场上光明正大地杀了关羽,他的名声会比现在好多了。但吕蒙通过阴谋杀死了关羽。

在“孙刘同盟”还存在的时候,吕蒙与关羽关系很好,后来在关羽围攻樊城、攻打荆州时,吕蒙让关羽腹背受敌而丧命。

因为阵营不同,互相攻击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你像吕蒙一样***装是朋友,却背后捅刀子,那就很容易让人恼火。

2。欣赏吕蒙的观点

吕蒙、关羽各为其主,孙权、刘备在建安前二十年还发生了战斗。后来因为共同抗击曹操迫使双方让步,维持脆弱的同盟关系。

曹操的介入并没有使孙刘同盟更加稳定。

首先,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汉中战争后,刘备占领了汉中,孙权却几乎死于“合肥之战”。二者的对比使孙权意识到了东吴时期的威胁不是在曹操,而刘备才是限制自己发展的对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安二十二年,吕蒙在曹操没有时间攻打东方的时候,向孙权提出进攻关羽:“今天曹操远在河北,没时间东顾,不如攻打关羽,取之代之,全据长江。”

吕蒙认为,关羽、刘备的奸诈屡见不鲜。他们迟早晚会威胁江东。不如趁他没有强大时,取而代之。”

对孙权来说,吕蒙所想正是他所想的。早年,他与鲁肃讨论共计天下大策时,也曾***以荆州为跳板,以图大业。

换言之,刘备和孙权必有一战

得益是刘备和孙权结盟的原因。为了自己最大利益,吕蒙为国家除掉了强敌。

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吕蒙没有错。

正如陈寿所说:“吕蒙勇猛有谋略,知晓军务,吕蒙曾经计赚零陵,骗得郝普降服,白衣渡江生擒关二。最值得称道的是,虽然之前吕蒙只是一介莽夫,但最后自学成国士之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了。”

三国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于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击败关羽。吕蒙发愤勤学、由莽夫专为智将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谁呢?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吕蒙都是三国时候东吴的人才,鲁肃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吕蒙则是英勇的将军,驰骋沙场,屡建奇功。两人一文一武,共同为东吴***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吕蒙剧照

鲁肃身为一代文臣又怎么会和吕蒙结成好友呢?这个典故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非常英勇,在孙策在位时,他依附他的姐夫邓当,以是将军之才。后来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对他更是看重。吕蒙也当不负众望,围困曹仁于南郡,攻占荆州三郡,用计谋生擒郝普,在逍遥津战役中,英勇杀敌,抵抗张辽军的追袭。只是此人不好读书,刚开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下掌管军务,不能不学习,不然如何服众。”吕蒙不爱读书,便以军中事务繁杂,实在无暇脱身做借口推辞了。

后来孙权又说:“读书可以明志,没有要你细细钻研,只是让你了解历史,我比你事务更多,但是每天也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受益良多。”吕蒙终于听劝,开始读书。自此,吕蒙常常浏览史书、兵书、学士渊博。

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商讨军事,惊讶的说:“你的才干谋略,再也不是当时在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三日就应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大哥知道的太迟了。”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于吕蒙结成好友,告别而去。鲁肃死后,吕蒙代领其军,大败关羽,占领了荆州。

鲁肃和吕蒙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得力干将。孙策在时,吕蒙依附姐夫邓当,英勇不可挡。孙策被杀后,吕蒙受到孙权的重用,战功累累。

《三国》吕蒙剧照

吕蒙从围曹仁在南郡,在皖城大破朱光的军队,战功赫赫,官拜庐江太守。而后在攻占荆州三郡、智擒郝普,在合淝之战中奋勇抵抗魏军的追袭。最有名的还是吕蒙白衣渡江,这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偷袭战争之一。吕蒙和陆逊共同谋划得针对关羽的一次阴谋,吕蒙抱病,让陆逊统领军务,这陆逊年少,再加上事前修书给关羽示弱,因此关羽并不防备。接着,关羽将荆州守军调往前线进攻曹军之际,吕蒙率领江东军轻装渡江,偷袭荆州,取得了成功。前线的关羽又被曹军打败,夺取荆州又无望,只得退守麦城,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被曹军俘虏。

鲁肃和吕蒙为一人效忠,两人的渊源还要从孙权说起。吕蒙虽然英勇,可是不爱读书,说白了就是莽夫。孙权劝吕蒙说:“你是要担当大任的人,不可以不学习。”吕蒙就以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托了,孙权又说:“我没有让你学富五车的意思,只是让你广泛阅读,增长见识。你说你军中忙,可是我比你更忙,尚且常常读书,那是因为获益匪浅。”吕蒙就开始读书,打仗期间也在读书。

鲁肃在和吕蒙商议军事的时候,非常惊讶的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再也不是当时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非常敬佩他,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好友方才离去。

鲁肃遣子问路

“鲁肃遣子问路”是一则谜语,是1982年五月长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个单位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匡庐谜会”,其中九江队为了尽地主之谊,写下一副对联,该对联为: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

《三国》鲁肃剧照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军,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难么鲁肃遣子问路,也就是说先把子遣走,没有了子,就只剩下敬了。而且在古文中“问路”又有指导的意思,所以鲁肃遣子问路的谜底就是敬请指导。

看下联,阳明笑启东窗。阳明是指明代的理学家王阳明,这里不像上边那个,巧妙去字,而是回到阳明本身的意思,阳明阳明,意思就是有太阳,很光明,也就是说阳光照进来,简化说就是光临。“笑”暗指“欢乐”的“欢”字,只有欢乐了才能笑出来。打开东窗让阳光照进来,人很欢乐,连起来就是“欢迎光临”。

这副对联巧妙的运用了当地的历史名人的名字,包括人的字。设计的巧妙而又不容易猜出,很有文化气息,谜底蕴意很好,表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欢迎四方来客。后来“鲁肃遣子问路”被作为礼貌用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

关于鲁肃,他并没有诸葛孔明那样被世人熟知,只是因为他大智若愚的性格,他的聪明一般不在人前表露,只等到孙权需要的时候,他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大智慧,他所献上的每一条计策都为东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肃在其出生时,父亲就去世了。还好有他的祖母把他抚养长大。鲁肃家中很是富有,在当地数一数二,只是祖辈都无人出仕为官,所以即便再富有都不是士族阶级。

《三国》鲁肃剧照

鲁肃在年少时就胸怀大志,才思敏捷,还爱骑射习武,家道殷实,从不吝啬财务,乐善好施。古语有云“乱世之下出豪杰”,鲁肃就想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袁绍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封鲁肃做了个东城长,战乱年代,粮食很是宝贵,周瑜闻鲁肃之名,带领了一众难民前来问鲁肃借粮,那鲁肃二话没说,就借给他三千斛,经此一事,周瑜便觉此人与众不同,乃是英雄豪杰,便建立了坚固的友谊。

后来,鲁肃在周瑜的劝说之下,随着周瑜一起到了东吴,孙策很是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祖母去世,回乡安葬,回来之时,孙策被杀,其弟孙权继位。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鲁肃非常被孙权看重,与他同榻而卧,把酒畅言。

旧臣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逊,经常诋毁他,孙权却不以为然,异常看重。鲁肃尽力辅佐孙权。鲁肃一直主张合纵抗曹,单凭东吴或者蜀地一人之力,难以撼动曹操,只有两人联合才能对抗曹军。在他的竭力劝说下,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取得大胜。周瑜病逝,将重任全部交于鲁肃。刘备***意借荆州,惹得孙权勃然大怒,两国经常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和颜悦色的安抚双方,邀请关羽相见,鲁肃单刀赴会,说的关羽面红耳赤。单刀之会并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适逢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怕双拳难敌四手,和孙权讲和,双方协商,平分荆州,孙、刘休战。

鲁肃性格特点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

鲁肃画像

首先鲁肃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鲁肃幼年丧父,由其祖母养大,看到朝廷混乱,群雄蜂起,鲁肃在家乡组织青年人习武练兵,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粮,鲁肃将家里粮食的一半借给了周瑜,这一半就是三千斛,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豪爽,对朋友的仗义。

鲁肃也是一个熊才大略的人,周瑜带着鲁肃去投奔孙权,鲁肃一见面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为孙权制定了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针,并且准确的预测出将来的天下必然是三足鼎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鲁肃的眼光独到。

鲁肃也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赤壁之战的前夕,很多人主张投降曹操,是鲁肃坚持要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孙权也是听从了鲁肃的劝说才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到底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武将鲁肃是具有大智大勇的。后来的单刀赴会也说明了鲁肃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

鲁肃也是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军队只有四千人,鲁肃治军有方,很快部队就扩大到万余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领导才能。

鲁肃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国鼎立,可以说没有鲁肃就不会有孙刘联盟,可能曹操能够很快将其各个攻破,也就不会有三国。

鲁肃上了孔明船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这是一个歇后语,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实际上历史上根本没有草船借箭这个事情,鲁肃也根本没有与孔明同坐一船喝酒,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我国的影响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知道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更加知道以上的这个歇后语。下面我们就讲一下“鲁肃上了孔明船”是怎么回事。

鲁肃画像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曹操带领大军南下,要攻取东吴,这个时候诸葛亮刚刚被刘备收在身边,诸葛亮于是只身前往东吴,劝说东吴联合刘备共抗曹操,但是东吴很多人都想让孙权投降曹操,于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极力主战,于是孙权同意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并且与周瑜不谋而合***用火攻曹营,周瑜想要借口杀死孔明,要孔明几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羽箭,如果孔明造不出就要按照军法处理。

孔明接下任务,但是鲁肃一连几天都看不到孔明造箭的行动,于是非常的好奇,孔明向鲁肃借了许多的船只,并且在船只上面扎满草人,预备给自己使用,具体怎么用孔明并不向鲁肃说,到了应该交羽箭的那一天江面上下了非常大的雾,孔明邀请鲁肃去取箭,于是孔明与鲁肃同乘一艘小船向着曹营出发了,鲁肃非常好奇,但是孔明又不说明,于是鲁肃糊里糊涂的就跟随者乘船向着曹营去了。等到了距离曹营非常近的时候,孔明让士兵们击鼓呐喊,曹军见到大雾,搞不清楚状况不敢出来应战,于是只是用羽箭射击,于是草人上面扎满了羽箭,等到天亮的时候雾气将要散去的时候,孔明让士兵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羽箭”,并且快速的离开了。回去清点羽箭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需要制造的数量,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吕蒙说的,这句俗话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

吕蒙是东吴的名将,他很小的时候就参军打仗,但是因为他没有什么文化,甚至连奏章都不会写,因此大家心里都有点看不起他。

孙权非常赏识吕蒙,于是就对吕蒙说,如今你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兵了,你现在统领一军,为上将,怎么能不学习呢?吕蒙推托军务繁忙,没时间读书。孙权就对他说,我难道要你拼命读书当一个博士吗?只是应该要学习,能懂得更多道理而已。你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你看我这么忙,还会抽时间出来读书,更何况你呢?

吕蒙听从了孙权的话,于是开始勤奋学习。很快,他就学会了非常多知识。吕蒙和鲁肃是至交好友,有一天鲁肃来拜访吕蒙,和吕蒙坐下来谈论国家大事,吕蒙侃侃而谈,说了非常多有用的治国之道。鲁肃听完后非常惊讶,对吕蒙说道:“你如今的见识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听到后哈哈大笑,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老兄你知道事情太晚了。”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目前,和他结为挚友。

吕蒙从一个只知道打仗的莽夫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成为连鲁肃都要惊讶的大将,他的事迹成为后人激励的典范。我们现场也常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变化。

你知道吕蒙杀关羽夺荆州, 却为什么始终还不算个一流名将吗?

因为吕蒙学有所成了,在和鲁肃的交谈中,吕蒙现在的才华已不再是当时的吴地下的那个阿蒙了,也让鲁肃大吃一惊(因为鲁肃以前只认为吕蒙是个莽夫,没什么智慧,所以有点瞧不起他)所以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了。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人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并且“士别三日,应该刮目相待”虚心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这才会有所进步。 撇撇的小猪

孙权百般强调不要杀关羽,为何吕蒙执意要杀?

吕蒙杀关羽夺取荆州,在关羽和荆州皆失后,刘备率领军队讨伐东吴。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东吴大将吕蒙来说,既然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还要杀了关羽呢?

一、因为关羽得罪了孙权。吕氏在周瑜和鲁肃的支持下,被孙权重用。为了长久地赢得孙权的信任,他不仅要继续出兵,而且还要严格服从孙权的命令。刘备、诸葛亮进入巴蜀后,孙权向关羽求救,不仅被关羽拒绝,甚至被关羽羞辱。对此,孙权,刘备、曹操的太子,自然非常生气。在此基础上,吕蒙执意要杀了关羽,他不服从孙权的命令,至少也有泄愤的意图。

二、是为周瑜报仇。在吕布的事业中,周瑜有知会之恩。如建安十三年十月,吕伯伯继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打败曹操。曹操率军北上,留下曹仁等人驻扎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周瑜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得到荆州的土地。在周瑜还活着之前,对荆州的进攻也被关羽击退。对于周瑜的遗憾,吕蒙自然也有同感。所以,等他掌握了苏州的兵马,一定会攻下荆州,杀了关羽,很可能是为周瑜报仇。

建安二十二年,孙权任命吕蒙为左虎君,由将军片升为将军虎威。公元220年,关羽父子被潘章的司马忠俘虏,定居荆州。在此基础上,孙权任吕蒙为南郡郡守,封他为侯爵。然而,作为一名军事上将,吕蒙的官方立场最终停留在上将,即一个有着杂名的将军。那么问题来了,为东吴立下丰功伟绩的吕蒙,为什么只是个将军呢?为什么他不做战车将军,骠骑兵将军呢?

这并不是因为孙权不厚道,而是因为孙权自己的官职限制了江东士兵的官职。关羽被杀后,刚打完荆州之战的吕蒙就病倒了。为此,孙权致力于治疗吕蒙,每当医生给他针灸吕蒙时,孙权都会感到悲伤。而且,吕蒙最终死于孙权内殿,时年四十二岁。孙权悲痛欲绝,不吃不睡地表示哀悼。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也不乏出现了许多的英雄好汉,最让后世人敬佩的当属义气云天的关二爷了。

关羽生平创造了许多***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可就是这么辉煌的人,最终也在大意失荆州之后,落得了被俘虏斩杀的结局。而关羽在被俘虏之后其实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当时孙权多次强调自己的将军吕蒙“关羽不能死”。

可还是被吕蒙当场斩杀。主公都已经下令,可为什么吕蒙还是反抗了孙权的命令执意要斩杀关羽呢,这是不是因为私人恩怨呢?

第一、是为了名气

在《三国志》中就有那么一句描写关羽,“叱咤风云,横扫千军,堪称英雄人杰,令万民景仰”。

当时的关二爷关羽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名气,而且甚至可以说在蜀汉的阵营里,刘备排第一,诸葛亮排第二,关羽的排名就能够在诸葛亮之后,排名第三。对比吕蒙在吴国的阵营里,吕蒙只是一个刚刚上位的将军,在战功方面甚至是什么都没有。

夺得军功以及成名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想做的事情,而吕蒙恰恰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要知道当时吕蒙在孙权手下甚至是一个无名小辈。而如果要是在俘虏了关羽之后,斩杀关羽这样的名将,肯定会使得吕蒙的名气名扬天下。也正因此吕蒙斩杀了关羽,成为了一代***皆知的名将。

第二、因为吕蒙的目光并不长远,只图一时之勇

鲁肃曾评价吕蒙,是一代莽夫,由此可以看出吕蒙还是有些鲁莽的。当时全天下都知道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同生共死的结拜,而倘若杀了刘备的结拜兄弟,必定会使得刘备悲愤欲绝,甚至想要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还会把吴蜀联盟置之不理。而这么就会使得吴蜀联盟瓦解。

吴蜀联盟一旦瓦解,最受好处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就会使得魏国大军出击,两国相互损伤,魏国曹操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就可以坐收渔利。吕蒙只看到了夺取荆州,杀了关羽,显示出了自己的一代勇士的气质,可这样的做法无非是自取灭亡,没有考虑到吴国后来的发展,只为了眼前的一时之快的莽夫之举。

第三、关羽的私人恩怨

虽说关羽有着很高声望,却在性格上有着非常大的缺陷。关羽的傲气可以说让许多人都无法忍受,甚至在《三国志》中还向诸葛亮询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而诸葛亮知道关羽傲慢的性格,怕得罪了这傲慢的自尊,只能回复他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黯、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马超来投奔时,关羽问诸葛亮,谁能与他相比。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是个豪杰,顶多与张飞并驾齐驱。不过,根本比不上你。

而在外交方面,他也是做得非常不合适。

《三国志》中原文记载的是: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曾经孙权想要向关羽的女儿提亲,想要让吴蜀联盟更加坚定,可是在收到提亲的信之后,关羽却非常看不起孙权的儿子,甚还破口大骂称呼孙权的儿子为犬子。还说虎女怎么能够嫁给犬子的话。

这样的话说出来甚至侮辱了整个吴国的人。但是当时吴国人因为吴蜀联盟只能强忍下去。而且吴蜀联盟建立的时候,关羽也曾和吕蒙接触过,可以说吕蒙非常讨厌像关羽这么傲的性格。

所以说,出于这几种原因,吕蒙对已经抓住的关羽痛下杀手,也是情理之中了。

/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