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民的意思_平易近民打***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0 0
  1. 平易近人适合什么人
  2. 平易近人一般用在什么人身上

态度和蔼,使人感到亲切,容易接近。

平易近人,汉语成语,拼音是píng yì jìn rén,意思是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平易近民的意思_平易近民打一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可是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

平易近人适合什么人

平易近人的意思是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寓意人与人之间和蔼可亲、谦虚理解、没有架子。

平易近人的近义词:和蔼可亲。

和蔼可亲造句:

1、我的外婆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她有一头夹着银丝的短发,一对炯炯有神的双眼,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她的脸。虽然外婆已经老扒碰银了,但她给人的感觉很精神,逢人外婆都会含笑问候,非常和蔼可亲。

2、她的神色和风度依旧像平常那样落落大方,和蔼可吵启亲,并没有春宴钟情于任何人的迹象。

用平易近人造句:

1、害羞的女人是美丽的,让人爱怜之心油然而生;仪态大方的女人也是美丽的,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

2、和邱道盛偶尔接触下来,并没有感受到贫富之间应有的刻薄尖酸鸿沟,或许正是因为邱家的平易近人,唐信孙道才能和邱强关系匪浅,只是感情仍旧不如唐信孙道这般如兄如弟。

3、只觉这池非音略有些喜怒无常,方才还心平气和,平易近人,这一会儿却又盱衡厉色,冷语冰人。

4、他一身白色羽缎,金色腰带,脚蹬着黑色靴子,眼神柔和,没有了往日的冷漠高高在上,反而欲显得风流倜傥,平易近人了。

平易近人一般用在什么人身上

平易近人适合什么人

回答:

平易近人?适合

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 的人。

注释:

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píng yì jìn rén ]

1.态度和蔼,使人感到亲切,容易接近。

2.(文字)通俗易懂。

出 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平易近人一般用在平和的人身上。

“平易近人”形容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的人,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成语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民众必然归顺。

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近义词:平易近民、和蔼可亲。

反义词: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他虽然贵为院长,但秉性却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造句:

1、他地位虽高,但待人接物却很平易近人,难怪大家对他又敬又爱。

2、老师十分平易近人,有问题直接向他反应即可。

成语典故: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曾为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立下了大功。周公被封在曲阜为鲁公,但他没有到那里去,而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他派长子伯禽去接受封地,当了鲁公。

伯禽到鲁地后,过了三年才向周公汇报在那里施政的情况。周公很不满意,向他说:“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汇报?”

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三年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来晚了。”

在这以前,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的姜尚被封在齐地。他只过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来报告在那里的施政情况了。当时,周公感到惊奇,便问他说:“你怎么这样快就报告情况呀?”

姜尚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一切按照当地风俗去做,所以这样快。”

后来周公听了伯禽过三年后才来作的汇报后,不由叹息道:“唉,鲁国的后代将要当齐国的臣民了。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就必定会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