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的钩是什么意思_窃钩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9 0
  1. 盗国者王侯,窃钩者诛灭是什么意思
  2.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什么意思?
  3.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呢
  4.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的“钩”是什么意思? “引而不发,跃如也”怎么翻译?
  5.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之前引用这句的时候,说成了“窃铢者诛窃国者诸侯”钩和铢,谁表示的金额比较多
  6.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出处

1、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意思是: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2、这句话否定圣人之道,体现的是道家思想。窃钩者诛,这里的“钩”不是钩子的意思,这个指古代腰带“带钩”。

3、出处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的钩是什么意思_窃钩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带钩。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盗国者王侯,窃钩者诛灭是什么意思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可以理解为农渔工具的铁钩之类,它在句中主要代指小偷小摸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罢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什么意思?

这里的钩是指古人腰带上的带钩(挂钩),一般用金玉等材质,比较贵重,在此代指财物,意思是偷了一点值钱的小东西,就要作为***犯被依法诛杀,但是那些谋朝篡位、祸国殃民的大罪犯,却可以封王封侯,富贵荣华。一般用来比喻社会的不公,法律制下不制上,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身为法律的制定者却践踏法律,凌驾法律之上。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呢

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出自《庄子·胠箧》,《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全文(节选)如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如下: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扩展资料:

其实,庄子写这一篇文章,压根儿不是在谴责所谓的「权贵犯罪」。通篇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强调应该要「绝圣弃知」,以重返太古时代那种恬淡纯朴的境地。很明显,庄子的这篇文章,否定的是「圣人之道」。

文章中所谓的「窃国」,是指“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田成子,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田恒先杀了齐简公,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

庄子看到这段历史,认为田恒他们一伙人所窃的,不止齐国而已,还包括建立齐国的「圣人之道」,而且最终还是利用这个「圣人之道」,来守护他们窃得的战利品。

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故曰:「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百度百科——胠箧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的“钩”是什么意思? “引而不发,跃如也”怎么翻译?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这句话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窃钩者诛 窃钩者诸侯什么意思

原来的意思是指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

这句话否定圣人之道,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窃钩者诛,这里的“钩”不是钩子的意思,这个指古代腰带“带钩”。窃国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谋权篡位,对皇位有不正当想法。诛:诛杀。这里用作被动,即被诛杀。下同侯:被选上成为诸侯。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 ,号南华***,为道教四大***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之前引用这句的时候,说成了“窃铢者诛窃国者诸侯”钩和铢,谁表示的金额比较多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钩:带钩,古代一种生活用具,这里指代很微小的物件)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出处

这里的钩指的是古人的腰带上的配饰,其中有一种叫带钩,铢是古代一种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和窃铢者诛窃铢者盗,窃铢者贼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前者是庄子的原话而已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带钩。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其实,庄子写这一篇文章,压根儿不是在谴责所谓的「权贵犯罪」。通篇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强调应该要「绝圣弃知」,以重返太古时代那种恬淡纯朴的境地。很明显,庄子的这篇文章,否定的是「圣人之道」。

文章中所谓的「窃国」,是指「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田成子,就是田恒,原是齐国大夫,鲁哀公14年,田恒先杀了齐简公,后来到了他的曾孙子田和,再把齐康公驱逐到海上,自立为齐侯。庄子看到这段历史,认为田恒他们一伙人所窃的,不止齐国而已,还包括建立齐国的「圣人之道」,而且最终还是利用这个「圣人之道」,来守护他们窃得的战利品。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故曰:「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想想也有道理,自古「窃国」者,哪一个承认他是「窃」来的呢?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是因为「顺天应人」,不得已才逼迫后周少主退位,自己建立宋朝;元帝国忽必烈是为了「吊民伐罪」,所以灭了南宋;朱元璋高举「驱逐鞑虏」的民族大义,推翻异族统治,建立明朝。他们所做所为,不都是符合「圣人之道」吗?庄子说:有了斗斛来量米谷,就有人利用斗斛来做诈伪的事情;有了权衡来称东西,就有人利用权衡来做欺骗的事情。「圣人之道」不也是如此?好人、坏人都可以标榜「圣人之道」,如果社会上好人较少而坏人较多,则「圣人之道」岂不利益社会较少而危害社会较多?故曰:「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圣人告诫我们,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因此对于那些偷窃诸如腰带这种不值钱东西的人,必须加以处罚(窃钩者诛);但圣人同时也表示,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因此「窃国」成功的人,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始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如果说,昔时是以圣人之道治天下,今日是以法律制度定纷争,则庄子学说在今日所否定的,不正就是法律制度本身吗?法律可以惩奸罚恶,是否也必定会让那些钻营的人利用来为非作歹?证券交易制度可以发展社会经济,是否也必将成为那些机巧的人诈取不正利益的帮凶?以庄子的观点,根本就不该有法律典籍、***、证交所的存在,似乎因为有这样的制度、机关,始成就出贪婪诡诈的人物。倘若庄子九泉有知,对于二千多年之后,有一件他认为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判决书,引用他的话来批判「权贵犯罪」,不知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