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无做有什么意思_将无归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9 0
  1.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什么意思?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3.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公司派人去出差,或者团队中需要一人去完成某件事时,偶尔能听到人们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那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来看,这话意思很直接。

蜀中,就是蜀国,三国时期的刘备建立的蜀汉***。其实,历史上刘备建立的***,国号依然是汉,毕竟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出的旗号就是恢复大汉。只是后代历史学家,为了区别前汉、后汉,所以称刘备建立的汉为蜀汉。到了《三国演义》里,干脆就成了蜀。

将无做有什么意思_将无归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廖化是谁呢?历史上,他本是关羽的主簿,后来官至广武都督、阴平太守。蜀汉灭亡后,他病死在去洛阳的路上。当然,这里只说演义。

所以,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就是:蜀国已经没有大将了,只好由廖化来做先锋官。言外之意,就是廖化本身没有资格做先锋官,只是因为蜀国没有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上。引申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一个人能力不足,本来不能让他去完成任务,但因为没有更合适人了,不得已只好用他。

到这一步,还有个问题要明白,为什么廖化代表能力不足的人呢,为什么说他不应该做先锋呢?

究其根本,在于两点。

其一,廖化武艺不高。

先锋官,不是谁都能做的。先锋官是指先于主力部队之前的将领,负责带领先头部队,向目标挺进,为主力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敌军的先头部队,要负责去斩将擎旗,鼓舞士气。一旦先锋官受挫,直接影响三军士气,甚至战役的胜负。

正因为先锋官作用大,影响深,地位重要,所以主帅选择先锋官时,通常要选择武艺高强的将领。

在蜀国前期,猛将很多,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到了后期,这些大将基本都死伤殆尽了,只有魏延、姜维还可以。而等到张苞、关平、关兴等猛将死后。蜀国的将领虽然还不少,但他们已经算不上一流猛将了。

比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马岱虽然也厉害,但远远没有关、张、赵、马、黄等猛将的实力了。当然,廖化武艺也还可以,在这群武将中也算突出,因为他并不比马岱、王平弱。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除了一次诈败外,还有过三次战绩。

第一次,廖化单挑曹真副将秦良,秦良最后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二次,姜维北伐时,兵出祁山,廖化一刀杀了邓艾的先锋官郑伦。第三次,廖化迎战曹魏猛将徐质,结果拖刀败走。另外,廖化曾在诸葛亮设计下,打败司马懿,缴获司马懿的金盔,还差点活捉司马懿。

另外,廖化从跟着关羽时,就做过先锋官了。而且,诸葛亮和姜维,也都曾让廖化做先锋。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第一百回)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第一百零九回)

关羽为人傲气,诸葛亮和姜维善用兵,他们都能用廖化为先锋,说明廖化并不是很弱,至少还是有一定本领的。

当然,不管怎么说,廖化武艺并不算一流,只是在后期还可以。也正因为后期蜀汉没有更厉害的猛将,所以诸葛亮、姜维才选廖化做先锋。包括关羽也是,他作为统帅一般不轻易出马,只能让廖化做先锋。

其二,廖化年纪大了。

廖化的年龄,在《三国演义》里是个迷。因为熟读演义就会发现,廖化一开始是黄巾军部将,后来跟了关羽,关羽死后他跟了刘备,刘备死后他跟着诸葛亮,诸葛亮死了他又跟着姜维。等蜀国都灭亡了,廖化还没死呢。

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0年,而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跨度达到80多年。

从演义来看,廖化在追随关羽的的时候,既然已经做过几年黄巾军将领,说明他那时候至少也得十七八岁。由此可知,廖化18岁跟随关羽,而那一年大约是公元199年,由此可知廖化大约生于公元181年。

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时间是公元219年,那一年,廖化已经39岁了,而跟随诸葛亮北伐时,廖化已经50岁左右了,至于跟随姜维北伐,更是超过了52岁。

试想一下,即便今天,男人到了39岁,身体也过了巅峰期,各方面机能也都下降了。到了50多岁还能打动,基本上不可能。我们看动作明星也知道,即便强如成龙、甄子丹、李连杰等人,过了50岁后,明显不如年轻时能打。

武艺并不是一流,年龄也超过50岁,廖化还要做先锋,说明什么?说明蜀国真的没有更合适的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做先锋。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也直接反应了蜀国后期缺乏将才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清代中期李修行的《如此京华》中,就说过。

寡妇听了这句话,已乐了,却故意说道:“我不信这话呢。别的地方不要说了,北京是皇帝脚下的地,什么事不强过人,难道青儿就轮得着美人么?”老尼道:“呸,亏你也活了什么大年儿,连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都记不上了。

另外,在《扫迷帚》《十意十年》等清代作品中,也提到过这句话。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什么意思?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意思是说在姜维北伐时,蜀国的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廖化对刘氏蜀汉***是十分“忠心耿耿”的,也得到了刘备,刘禅及蜀汉集团其他重要人物的器重赏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

扩展资料:

根据正史记载,如廖化有多次升迁记录,又如刘备与廖化相遇时大悦并且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以及最终官位于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等资料显示廖化得到重用并成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扫迷帚》老儒所讲全句说话应该是:“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虽然说话带有贬意,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少年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轻,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

百度百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的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此句出自《名贤集》,《名贤集》作为一本中国古代的蒙学的教材,其对大众的影响是深刻、广泛的,它不仅对古代儿童***道德教育,起到启蒙作用,并给予人们为人处事的方法。而在现代社会,更是为现代人民给予了一定的做人标准。其简单易懂的语言,指引着人们生活做事的道路。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将有日思无日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在天地之间找不到仁了,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形如躯壳。圣人找不到仁,是因为百姓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但天地是无所谓自私的,对待万事万物都一样。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百度百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一生中要做些自己爱好且和自己工作没多大关系的事情,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才能让自己这一生丰富多彩。

出自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第1433页。

原文节选:

“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陈师道《后山诗集》卷一二《题明发高轩过图》:“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即反用张语;贾似道好收藏,名其堂曰“悦生”。

《说郛》卷十二***贾氏杂记曰《悦生堂随钞》,取意亦本张语.然董其昌《容台集·诗集》卷四《仿李营丘寒山图·序》云:“余结念泉石,薄于宦情,则得画道之助.陶隐居云:‘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千古同情,惟予独信,非可向俗人道也”。

扩展资料:

《管锥编》简介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于1960至1***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

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本书1***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钱钟书又出了一套《管锥编增订》增加改正原来的内容,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

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又发行了一套四册的版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管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