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的拼音意思_匡谬正俗读音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8 0
  1. 苟合是什么意思?
  2. 否读音是什么
  3. 颜师古详细资料大全
  4. 拾级的读音
  5. 否的拼音
  6. “否定”中的“否”另一个读音和组词分别是什么?
  7. 否的拼音和部首
  8. 苟且偷生是啥意思

不是多音字,你看:

◎ 苟 gǒu

〈名〉

匡正的拼音意思_匡谬正俗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形声。从艸,句( 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grass name]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词性变化

— 汉 典 Zdic.net —

--------------------------------------------------------------------------------

◎ 苟 gǒu

〈形〉

(1) 随便,轻率 [careless;negligent;indifferent]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 贪求 [greedy]。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 卑下 [humble]。如:苟贱(卑鄙***);苟辞(诌媚之言)

◎ 苟 gǒu

〈副〉

(1) 姑且;暂且 [tentatively;for the moment]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 苟 gǒu

<连>

(1) 若;如果;***使 [if]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苟或(***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3) 另见 gōu;jù

苟合是什么意思

本字的读音是:běnzì。

本字的拼音是:běnzì。结构是:本(独体结构)字(上下结构)。注音是:ㄅㄣˇㄗ_。

本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本字běnzì。(1)一个字通行的写法与原来的写法不同,原来的写法就称为本字,如“燃”的本字是“然”。

二、引证解释

⒈原来的字。引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逢》:“逢姓者,盖出于逢蒙之后,读当如其本字,更无别音。”清顾茂才《释名略例》:“《释名》之例可知也,其例有二焉,曰本字、曰易字是也本字者何也?则‘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_也’。以上释上,如此之属一也。”⒉“公”是“功”的借字,“功”是本字。引如《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今夫《易》、《书》、《诗》、《春秋》之文,十五用***借焉,其本字盖罕矣。”

三、国语词典

一个字通行的写法和本义的字形不同,原来的字形称为「本字」。有别于***借字、俗字、别字等。如_,为「端」的本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以奏肤公。」汉.毛亨.传:「公,功。」可知功为本字,公为功的借字。词语翻译英语originalformofaChinesecharacter

四、网络解释

本字本字,指原来的字;表示本义的字。语出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逢》:“逢姓者,盖出于逢蒙之后,读当如其本字,更无别音。”

关于本字的诗词

《建溪精舍得本字》

关于本字的诗句

诗看本字题传来墨本字犹完

关于本字的成语

元元本本本乡本土源源本本本本分分三字狱字字珠玑僻字涩句原原本本

关于本字的词语

文字狱僻字涩句三字狱句斟字酌一字师十字街口

关于本字的造句

1、借本字典抄吧,突发奇想的我,犟劲勃发,深更半夜,无论小油灯怎样幽暗,瞪大眼睛,坚持抄下去。

2、剪贴画、反差修正、文本字体、玩具相机与射线模式一应俱全,你别无所求了!

3、这本字典提供食品科学和营养中术语的基本词汇。

4、但此次《制作人》的开播还是引起一些小波澜,之前其他韩剧的版权方对于流传在网络上的各种版本字幕多数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同步看韩剧的观众是小众。

5、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本字的详细信息

否读音是什么

苟合的意思是:指无原则地附合;苟且聚合。

词语:苟合

拼音:gǒu? hé

一、苟合的基本释义:

无原则地附合。

二、苟合的引证解释:

附和;迎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

三、苟合的用法示例:

1、李捷、李波二人之间的感情陡然升温,其间免不了有一些明来暗去的苟合之事。

2、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

扩展资料

苟合的近义词:阿谀、奉承

一、阿谀

词语:阿谀

拼音:ē yú

释义:指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示例:

1、聪明的人不听阿谀的话,正真的人不干不磊落的事。

2、我不能同时是你的朋友又为你的阿谀奉承者。

二、奉承

词语:奉承

拼音:fèng ?chéng

释义: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示例:

1、我不能同时是你的朋友又为你的阿谀奉承者。

2、好运奉承你之日,也即出卖你之时。

百度百科-苟合

颜师古详细资料大全

问题一:否怎么读音是什么 否

拼音:fǒu,pǐ

解释:

[fǒu ] 1.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

2.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

3.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

[pǐ ] 不好,坏,恶:~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

问题二:“否极泰来”是什么意思?“否”怎么读音 否极泰来

拼音:pǐ jí tài lái

释义: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希望帮到你 望***纳 谢谢 加油

问题三:否字拼音怎么读 否字是多音字,有两个音

fǒu

表示不同意

不好

问题四:易经里“否”怎么读? 否极泰来,pi

问题五:吗哪的读音 是什么 10分 吗哪的读音 má nǎ

《圣经》故事中的一种天降食物。吗哪(希伯来语:;英语:Manna)是在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40年的旷野生活中,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奇食物。

根据《出埃及记》第16章记载,吗哪出现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个月的15日,当时摩西领以色列人到达以琳和西乃之间的汛的旷野没有东西吃,于是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快要饿死。耶和华于是应许摩西将要赐食物予以色列人。当天晚上,耶和华开始降吗哪给他们吃,从那一天开始,以色列民一连吃了40年,从不间断。通常会一连降六天,只是在安息日停降一日,让百姓遵守安息日,因此第六天所降的,会是双倍分量。头五天所降的,必须即日吃完,否则留到早上,便会生虫变臭;第六天所降的,则可留至第二天也不变坏。直到约书亚带领百姓过了约但河,到达迦南地,并且吃了迦郸地的出产之后,才停止降下

这是上帝所降之物,以色列人把这东西叫“吗哪”。(希伯来文,意为“这是什么?”)他们吃“吗哪”达四十年,直到进入迦南(今巴勒斯坦)境内。上帝见这里食物丰富,就不再降下“吗哪”。于是,教会中现在便惯用吗哪来比喻精神食粮,更贴切的说,应该是灵魂的粮食,那就是每天都要读《圣经》、祷告,作为我们一天力量的来源。而用吃吗哪这样的形容,可以更具体地让***徒自省是否每天来支取信仰的真实力量,也提醒***徒,上帝依然每天关心、照料我们,一如数千年前按时降下吗哪供应他的百姓一样。

吗哪夜间随着露水降在营中,是有如白霜的小圆物。形状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是白色的。以色列人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问题六:否定的否另一个读音组词 否,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fǒu或pǐ。该字读作fǒu时字义是表示不同意,不认可的意思。读作pǐ时字义是不好,坏,恶的意思。

◎否pǐ

藏否 臧否 否口 否运

〈动〉

(1) 闭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denounce;censure]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4) 变坏;灭绝 [bee extinct]

若到天地昏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问题七:不有否的读音吗? 有。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fǒu]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问题八:否极泰来的否的读音 pi

问题九:是怎么读音是什么 是,shì 。从日从正。会意。以日为正则曰是。可以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OK时的一种状态;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与“否”相对。 从认识论角度,“应该”就是从描述事物状态与特征的参量(或变量)的众多数值中取其最大值或极大值,“是”就是从描述事物状态与特征的参量(或变量 )的众多数值中取其任意值。

从价值论角度,“应该”就是从描述事物的价值状 是态与价值特征的众多数值中取其飞最大值或极大值,“是”就是从描述事物价值是状态飞与价值特征的参量(或变量)的众多数值中取去其任意值。

拾级的读音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zhòu),字师古,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初年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

隋文帝时,颜师古曾任安养县尉。唐朝建立后,颜师古担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子。累官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年六十五,諡号“戴”。

颜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

概述内来源:《三才图会》

基本介绍 本名 :颜师古 别称 :颜籀 字号 :字师古 所处时代 :隋唐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雍州万年 出生时间 :581年 去世时间 :645年 主要作品 :《汉书注》《急就章注》《匡谬正俗》等 主要成就 :注释《汉书》 官职 :秘书监、弘文馆学士 爵位 :琅邪县子 諡号 :戴 祖籍 :琅邪临沂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史学,藏书,语言学,个人作品,学术,诗文,书法,人物评价,亲属成员,史料记载,墓址纪念, 人物生平 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颜思鲁的儿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举荐,任安养(今湖北襄樊)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其年少,问他:“安养剧县,子何以治之?”颜师古回答:“割鸡焉用牛刀。”杨素惊其夸口。其后果然以政绩突出闻名。后因坐事免职居长安,十年未能调任新职,迫于生计,以授徒为生。 颜师古 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入关,颜师古从父至同州朝邑长春宫谒见,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职。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拜颜师古为敦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掌机密,专典皇帝诏敕。由于他办事机敏,谙熟国家政事,又正逢军国事务繁多之时,诏令一概出自他手,所写册奏无人能及。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即皇帝位,颜师古被擢为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后,复任中书侍郎。后坐事被免职。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颜师古多所厘正。书成,太宗诏诸儒重加详议,诸儒各守门户,同声非难师古,师古则依据晋、宋以来古今传本,对诘问一一答复,解答中援引证据简赅透彻,才情溢于言表,令诸儒无不折服。之后兼任通直郎、散骑常侍,向天下颁发他所考定的“五经”,“令学者习焉”。 贞观七年(633年),颜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定古书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并说明其本源。当时秘书监引入很多后进之士任校仇,担任秘书少监的颜师古却压制清贫寒士,而优先任用勋贵权势之人,就连富商大贾之流亦混迹其中,舆论称师古收受贿赂,于是被贬为郴州刺史。赴任前,太宗怜惜师古的才华,责备他“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今之所授,卿自取之”。希望他“宜深自戒励也”。于是仍留任秘书少监。颜师古不论为官还是赋闲,都能遵循家训坚持读书,研习学问,所以能胜任经史的考定和注释。 颜师古仗恃自己的才能,又早受朝廷驱使,屡受任用,到多次因罪获谴后,心里非常沮丧。从此闭门不与外界来往,杜绝宾客,纵情园林亭院,头戴葛布头巾,身穿粗布衣服。但他仍热爱搜求古迹和古玩。 贞观十一年(637年),颜师古奉诏与博士撰写成《五礼》,进封子爵。后又奉太子李承干之命注《汉书》。《汉书注》是颜师古晚年力作,在审定音读、诠释字义方面用功最多,成绩最大,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当时即有“杜征南(杜预)、颜秘书(颜师古)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之称誉。书成后,太子将其奏上朝廷,太宗下令将此书编入秘阁,并赐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以示褒奖。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下诏将祭泰山,主管部门与公卿博士集议其仪式,众说纷纭,颜师古上奏:“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贞观十一年(637年)春,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将此著交付公卿定其可否,多赞同其说,但祭泰山事终未成行。同年,进秘书监,旋即任弘文馆学士。 贞观十九年(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六十五岁,谥曰“戴”。 主要成就 史学 汉书功臣 在颜师古之前,已有多人为《汉书》作注,对此清人王先谦有个总结。他说: 颜师古注释汉书 “颜监以前注本五种:服虔、应劭、晋灼、臣瓒、蔡谟也。”这五本中有集注本,如晋灼就在服、应二氏之外,又增伏俨、刘德等十四家,而臣瓒又增刘宝一家,总共有二十家,其中不乏像应劭、服虔、韦昭这样的名家。但颜师古《汉书注》一出即受到时人的称道,显然因其有魅力。他自称注《汉书》的宗旨:“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说,攻击本文,至有诋诃言辞,掎摭利病,显前修之纰僻,骋己识之优长,乃效矛盾之仇仇,殊乖粉泽之光润。今之注释,翼赞旧书,一遵轨辙,闭绝歧路”。颜师古明确反对借注《汉书》攻击《汉书》,进而阐述自己的想法,他主张“一遵轨辙”,即依照《汉书》原文客观地注《汉书》,“翼赞旧书”也只是为了正确地解释《汉书》。从此出发,他注《汉书》,首先要订正《汉书》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脱漏,恢复《汉书》的原貌,其次要阐明由于时代的推移所出现的语音、词义的变化,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的不同等问题。 颜师古在《叙例》中提到《汉书》表中有“前后失次,上下乖方,昭穆参差,名实亏废”的问题,他“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整”,做到“非止寻读易晓,庶令转写无疑”。但是为了“一遵辙轨”,不便改动《表》的内容,于是就在与表有关的传中加以说明,如卷三三《韩王信传》提到其后裔韩说,“以校尉击匈奴,封龙頟侯。后坐酎金失侯,复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破东越,封按道侯”。师古注曰:“《史记年表》并《卫青传》载韩说初封龙頟侯,后为按道侯,皆与此传同。而《汉书·功臣侯表》乃云龙頟侯名,按道侯名说,列为二人,与此不同,疑表误。”对令人困惑的表,颜师古则予以说明,决不妄加己意。如卷十五上《王子侯表》序结尾有注:“侯所食邑,皆书其郡县于下。其有不书者,史失之也。或但言某人嗣及直书薨,不具年月,皆阙文也。”这显然是对此表的批评,这批评符合事实,有助于读者了解原文,与“攻击本文”有本质区别。至于那些在流传中出现的讹误,颜师古也多是指出错误,阐明理由,而不轻易改动。如卷四三《朱建传》“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曰:“《佞幸传》云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斯则二人皆名为孺,而姓各别。今此云闳籍孺,误剩籍字,后人所妄加耳。”颜师古这样做意在,子曰:攻乎异端斯害已矣,“攻之异端,归其正议”,而按照颜之推“不妄下雌黄”原则不予改动,可以避免新的“以意刊改”,没有保持了《汉书》原貌,而且使得以后历代学者无法总结兴亡得失。 颜师古作《汉书注》,参酌二十家注释,对前人注释的甄别***取了不同做法。对于“泛说非当,芜辞竞逐,苟出异端,徒为烦冗,祗秽篇籍,盖无取焉”。而“凡旧注是者,则无间然,具而存之,以示不隐”。如卷五一《邹阳传》“有白头如新”,其下只有孟康注:“初相识至白头不相知。”而颜师古不置一辞。但不是所有注都能如此简单地全取、全舍,有的注“指趣略举,结约未伸”,颜师古则“衍而通之,使皆备悉”。如卷五七下《司马相如传》“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下引应劭注:“罔,无也。若,顺也。淑,善也。畴,谁也。”此注把难解的词都分别解释了,但对此句的意思仍不甚了了,于是颜师古注曰:“言行顺善者无不昌大,为逆失者谁能久存也。”这样此句的内在含义就很清楚了。还有的注则“诡文僻见,越理乱真”,这样的注本可不***,但是它们已经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正确地理解《汉书》原文,对这些错误的注释,必须“匡而矫之,以祛惑蔽”。如卷七《昭帝纪》“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下引文颖注:“贾谊作《保傅传》,在《礼大戴记》。言能通读之也。”晋灼注:“帝自谓通《保傅传》,未能有所明也。”臣瓒曰:“帝自谓虽通举此四书,皆未能有所明,此帝之谦也。”师古则曰:“晋、瓒之说皆非也。帝自言虽通《保傅传》,而《孝经》、《论语》、《尚书》犹未能明也。” 颜师古半身像 《汉书注》是一部《汉书》的新注,颜师古根据新注的需要利用旧注,但这还不够,因为“旧所阙漏,未尝解说”,颜师古作新注,“普更详释,无不洽通”,并且是“上考典谟,旁究《苍》、《雅》,非苟臆说,皆有援据”。这样,颜师古所作新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引据确凿,有很强的说服力。颜师古注中有关注音、解词、辨古今字的内容较多,有人称颜注是重训诂一类的史注,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汉书》多用古音、古字,到唐代已有古今之隔,这是注释《汉书》必须做的。为了疏通《汉书》文句,颜师古不仅注音解词,而且还串讲语句,指出词句由何演化而来。如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曰:“天功,天下之功业也。《虞书·舜典》曰‘钦哉,惟时亮天功也’”。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颜师古根据《汉书》是史书的特点,非常重视时间、地点、史实的补充和注释。如卷三六《楚元王传》“大雨雹”,曰:“事在僖二十九年秋,及昭三年冬,四年正月。”又如卷二五上《郊祀志》“兵车之会三”,注曰:“谓庄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僖四年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六年代郑围新城也。”颜师古反对考辨正文,但注中也存有异说,如卷五五《卫青传》“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曰:“言众寡不敌,以其坚战无有退心,故士卒丧尽也。一说,若建耻败而不自归,则亦被匈奴禽之而去。”这样兼容并存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不同解释,其目的仍是为了正确理解原文,决无“多引杂说”哗众取宠之意。另外,《叙例》有这样一条耐人寻味,“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阙。若更求诸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如卷二二《礼乐志》记“高祖说而叹曰”,:“说读曰悦。”下段记文帝事,“天子说焉”,亦注:“说读曰悦。”这不仅表明颜师古深感难字、***借字是读懂《汉书》的主要障碍,同时也考虑到读者会因“更求诸别卷,终恐废于披览”而影响正确理解原文。 编修《隋书》 颜师古还曾在魏徵荐举下参与《隋书》的修撰工作。 藏书 颜师古受诏于国家藏书处考证诸书文字,古书伪缪,多有他手写订正。贞观中(约638年左右),继魏徵、虞世南之后,任秘书监之职,全面管理国家藏书之事,积极向皇上建议,请购天下图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图书,藏于内库(皇室藏书处所),以宫人掌管。 语言学 《匡谬正俗》是颜师古另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分8卷,一百八十二条,前四卷五十五条,主要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一百二十七条,则博及诸书,以论诸书字义、字音与俗语相承之异为主。《匡谬正俗》是一部未完稿,结构亦不完备,但就其具体条目而言,则引征丰富,论述中肯,尤其是颜师古能指出某些解释的谬误是因音读的差别造成的,从而推出同音***借之说,更有价值。故《四库全书总目》称他“与沈重之音《毛诗》,同开后来叶音之说”。 探求 《匡谬正俗》主要探求造成解释谬误与读音的关系,而这关系往往有古今之别、雅俗之异。我国南北方语言本来就有很大差别,加之南北朝时南北长期隔绝,难以交流,造成不少读音、 字义的不同。对此,颜之推已有所察觉,在《颜氏家训》的《书证》、《音辞》两篇中有所论述,并表示出寻求异音相承关系的意向。颜师古从此得到启发,把字音与字义的解释自觉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很多难以理解的字义迎刃而解,这不仅使颜之推寻求异音间相承关系的意向付诸实践,而且创后世叶音之说,为注释又开新径。《论语》、《尚书》、《史记》作为《匡谬正俗》的条目并不辨正某些词语的解释,而是涉及书的思想、某一体例的运用及流传中的一些情况。如《史记》条追溯《太史公自叙》与《尚书序》的相承关系,以及后人对《太史公自叙》和《汉书叙传》的曲解等等。这类以书名为题的条目虽为数不多,却反映出颜师古对具体辞汇的解释是建筑在对全书的统观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汉书注》也是如此。 《匡谬正俗》 颜师古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名物、制度、习俗有了改变,与其相应的辞汇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变化,或是损益、或是消亡、或是与原意相反,而这类辞汇变化的来龙去脉,是解释辞汇时必须说明的。如卷五解“郎署”:“《冯唐传》云,‘文帝辇过郎署,见冯唐而问之’。郎者,当时宿卫之官,非谓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犹言曹局,今之司农、太府诸署是也。郎署并是郎官之曹局耳,故刘孝标《辨命论》云:“冯都尉皓发于郎署今之学者不晓其意”。但呼令史、府史为郎署。自作解释云,郎吏行署文书者,故曰郎署。至乃摛翰属文,咸作此意,失之远矣。”唐代学者不明郎署自汉至唐,内涵已有损益,以唐郎署解汉郎署当然不免失之远矣。 宗旨 此书的宗旨是纠正诸经、诸书部分音读、注释的错误,并对出错的原因加以探讨。如卷一“甲”条,颜师古认为甲有狎音,不是***借为字,而是因甲训为狎,后世把甲训为狎误认为***借,故使甲有狎音。这说明音读讹误的原因之一,是将释义词的读音与被释词读音相混(包括字义相同读音相混),同时也澄清了***借的概念,***借是指因甲乙二字同音,即可互为代替,这与因二字义同,即将二字读如一音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另外,由于读音造成解释错误或障碍,在典籍中也屡见不鲜。而出现这些不同的读音,或因古今音,或因方言,或因俗语,颜师古在书中以充分的论据,对不同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说明。 颜师古《匡谬正俗》纠正不少音读、注释的错误,内容非常丰富。从这里可以看到,文献典籍在流传中因口传、笔抄出现不少错误,而这些错误随着时间的延续,已被当做正确的东西流传。颜师古撰《匡谬正俗》正是为防止谬误继续蔓延,贻误后人。颜师古纠正典籍音读、注释的错误,不是简单地标其正误,而是征引大量资料,阐明其产生谬误的前因后果,这样不仅使其结论有充分的说服力,而且客观上保存了很多宝贵资料。颜师古从诸多谬误原因中,总结出一条教训:“《传》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苟不明练,岂宜臆说,以误将来。”此可谓整理古代文献的千古不易箴言,值得遵循。 个人作品 学术 颜师古所注《汉书》、《急就章》大显于时。永徽三年,其子颜扬庭将其遗作整理成《匡谬正俗》8篇奏于朝廷。保留至今者有《汉书注》及《匡谬正俗》。撰成《五经定本》,诏诸儒详议,师古随问辩答,***叹服。 匡正涉及的典籍有《诗经》、《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史记》、《汉书》、汉赋、六朝史书。是未定遗稿,故体例内容较芜杂。主要著作有《五礼》、《急就章》、均佚。《五经定本》、《匡谬正俗》、《汉书注》。 《等慈寺塔记铭》 诗文 《新唐书·艺文志》着录有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辑录其文19篇,《全唐诗》辑诗一首。 书法 颜师古工书,然书迹无传,有人认为颜师古所撰的《等慈寺塔记铭》亦为其所书。 人物评价 李世民:①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②体业淹和。器用详敏。学资流略,词兼典丽,职司图书,亟经岁序。朱紫既辨,著述有成。 李治:颜师古业综书林,誉高词苑,讨论经史,多所匡正。前件书发明故事,谅为博洽。 白居易:①吾闻武德暨***中,有颜师古、陈叔达、苏颋称“大手笔”,掌书王命,故一朝言语,焕成文章。②国朝以来,有刘得(一作德)威、张文瓘、唐临为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秘书监,设官之重,得贤之盛,人到于今称之。 李德裕: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高宗有臣曰峤,曰融;玄宗有臣曰说,曰瓌;代过有臣曰衮;至于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并禀太白以传精神,纳非烟而敷藻思。才可以浅深魏丙,道可以升降伊皋。 刘昫:①师古家籍儒风,该博经义,至于详注史策,探测典礼,清明在躬,天有才格。然而三黜之负,竟在时讥,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②解经不穷,希颜之徒。登瀛入馆,不其盛乎! 亲属成员 颜师古家族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祖父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先后仕于梁、北齐、北周,终于隋,于是家居关中,遂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颜之推学识渊博,尤善《周官》、《左传》,著有文集30卷、《颜氏家训》20篇,并行于世。 颜师古的父亲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撰有《汉书决疑》。武德初年他为秦王府记室参军事。 颜师古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字敬之,颜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于篆籀,尤精训诂,与两兄师古、颜相时同为弘文、崇贤两馆学士,校定经史;四弟颜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墓址纪念 颜师古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安区。据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山陵冢墓》载:“颜师古墓在咸宁县南二十里。”《咸家县志·陵墓志》引《太平寰宇记》说:“秘书监颜师古墓在县南二十里三兆村。”《陕西通志》亦有记载。

否的拼音

拾级的读音是:shèjí、shíjí。

拾级,读音为shèjí、shíjí,汉语词语,指逐级登阶。

《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玄注:“谓前足蹑一等,后足从之并。”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三:“拾级聚足,此言升阶历级,每一级则并足,然后更登也。”

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剑术》:“但闻空中搏击声,众拾级窥之。”

曹靖华《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她穿云钻雾,拾级而上。”

拾级的例句:

1、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穿门而过,拾级而上。

2、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二楼展厅。

3、此时,日近黄昏,二人顺着磴道,拾级攀上山顶。

4、进山门拾级而上,山路两边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庙”等名胜。

5、寺中以自然形成的山石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前殿,殿额高悬“白云寺”。

6、每一本书都好像一级阶梯,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我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概念,并且渴望这种生活能够实现。我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件盛满了生命之水的器皿。

扩展资料:

长篇***《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由于“拾级”是“登上台阶”,所以后来组成“拾级而上”这一成语,用来表示“登上一个台阶再登上一个台阶地往上升”中山陵的台阶很高级很多用“拾级而上”表述登这样高的台阶很合适。

“否定”中的“否”另一个读音和组词分别是什么?

否的拼音为fǒu,pǐ。

详细字义:

1.副词

(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古]∶不,不然,不如此。否,不也。——《说文》;否臧凶。——《易·师》;否德黍帝位。——《书·尧典》。注:“皆训不。”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2.动词

闭塞;阻隔不通。否,隔也。——《广雅》;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

说文解字:

不也。不者、事之不然也。否者、说事之不然也。故音义皆同。孟子万章曰。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曰。否注。孟子言舜不诈喜也。又咸丘蒙问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孟子曰。否。注。言不然也。又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注。尧不与之。

相关例句:

1.不否认完美是需要的,然而不要过度的,当你觉得不达到完美不罢休时,你所追求的或许已不再是完美,而是世俗中一些可有可无的虚荣,此时的完美,早已变了味。

2.我浏览一切风景,像个皇帝,谁也不能否认我这拥有一切的权利。

3.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4.轻轻地走得近些,再近些,就像那些被勾了魂儿的人一样,眼中只剩下那唯一。那一朵朵小小的梨花,美得那样纯粹。不可否认,我爱上了那一树的洁白。

5.我们常常以我们的***,甚至最有罪的***为荣,而嫉妒却是一种羞耻和不光彩的***,是一种人们矢口否认自己拥有的***。

否的拼音和部首

读音:pǐ?

组词:否极泰来、否隔、否而末泰、否运、臧否、否败、善否、否塞、否妇、否道

词语:否极泰来

释义: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造句:不要悲伤,总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词语:否隔

释义:隔绝不通。

造句:当时纲纪废弛,君臣否隔。。

词语:否而末泰

释义:时局动荡不安。

造句:春秋末年,时局否而末泰。

词语:否运

释义:恶运,坏运。

造句:否运连连的感觉糟糕极了。

词语:臧否

释义:表示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

造句:我们经常高谈阔论,臧否天下人物,特别是古今文学家,直抒胸臆,全无顾忌。

词语:否败

释义:穷困;时运不好。

造句:正值否败之时,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

词语:善否

释义:善良和邪恶。

造句:古往今来,善否之人层出不穷。

词语:否塞

释义:闭塞不通。

造句:道路否塞不通,人们放缓了脚步。

词语:否妇

释义:鄙陋的妇女。

造句:否妇的形成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词语:否道

释义:壅蔽之道。

造句:人生处处有否道,需要淡然。

苟且偷生是啥意思

否的拼音和部首:

否的拼音:fǒu,pǐ 。

否的部首:口。

否:pǐ ㄆㄧˇ,fǒu ㄈㄡˇ。《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 ”。

否:pǐ ㄆㄧˇ。

本义:闭塞、阻隔不通。如:《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衍义:引申指“困厄;不顺 ”。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衍义:引申指“变坏、灭绝”。 如:《西游记》:“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

否:fǒu ㄈㄡˇ。

衍义:引申指“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如:否定。?

衍义:引申指“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如: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详细释义:

(1) 本义:闭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denounce;censure]。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4) 变坏;灭绝 [become extinct]。

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5) 困厄;不顺 [poverty-stricken]。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宣公十二年》

(6) 又如:否屈(困顿受挫);否败(穷困;时运不好);否往泰来(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而末泰(时局动荡不安);否运(恶运,坏运)。

苟且偷生:

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

出处:宋·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拼音:gǒu qiě tōu shēng

拼音码:gqts

近义词:苟全性命、苟延残喘、因循苟且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铮铮铁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