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良心碑在哪里_天理良心碑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8 0
  1.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
  2. 把心字放在最后面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3. 《历史&人物|于成龙》
  4. 有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5. 带有 ”里“ 或 “理“的成语
  6. 问不信上帝的人们几个为什么
  7. 天下廉吏第一是指谁

元朝名人有:铁木真、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朴、郭守敬、赵孟頫、黄公望、郭子兴、欧阳贞、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王冕等等。

1、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天理良心碑在哪里_天理良心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

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2、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3、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4、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5、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百度百科-黄公望

百度百科-赵孟頫

百度百科-郭守敬

百度百科-白朴

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

于成龙个人典范事迹材料

 于成龙明辨是非,将正常出海挣生计的百姓与资助反清势力的罪犯区分开,挽回了迁海令造成的恶果,也赢得了福建百姓的支持,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于成龙个人事迹典范,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王儒林在考察于成龙廉政文化园时,看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于成龙逝世后,为其亲撰的碑文:‘朕读《周官》,六计弊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吏道厥唯廉重哉。’王儒林书记表示,于成龙不仅清廉,而且是全部符合六廉标准的官吏,所以才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是其最令人敬仰的精神。”10月20日,于成龙文化研究会专家、于成龙故里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林清回忆起陪同王儒林书记参观文化园的情景时,这样对记者说。

 通过一个简单的年表,高林清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的离石区和方山县)人。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出生。

 14岁,明崇祯四年(1631年),于成龙在永宁州安国寺读书。

 22岁,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太原乡试,中副榜,做贡生。

 39岁,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赴吏部谒选,获候补知县身份。

 44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赴吏部掣签,上任广西罗城知县。

 50岁,清康熙六年(1667年),被举为“卓异”,升任四川重庆府合州知州。

 52岁,清康熙八年(1669年),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开始大力治盗。

 57岁,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第二次被举为“卓异”,署理武昌知府,升任福建建宁知府,后调任黄州知府。

 60岁,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复设江防道,于成龙充任道台,驻黄州。

 61岁,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按察使。

 62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第三次被举为“卓异”,升任福建布政使。

 63岁,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升为直隶巡抚。

 64岁,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授通议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66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马世济参劾,康熙特旨降五级留任。

 67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命于成龙兼理江苏、安徽巡抚事,并巡视海境。事毕归江宁,身染沉疴,于四月十八日病逝,七月灵柩离开江宁运回故乡,次年隆重下葬。

 于成龙去世后,康熙皇帝追封谥号“清端”,授予“太子太保”,又给其隆重赐葬,并两次亲撰碑文。康熙在其南巡回京后的一份诏书中称于成龙“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从知县到两江总督,于成龙政绩卓著,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廉善

  平易近人善待百姓

 廉善,即清廉而有仁爱。1661年,44岁的于成龙以“候补知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吏部掣签。掣签,就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去哪个省任职,到了省里再由巡抚、布政使等长官决定去哪个县。于成龙的运气不佳,抽中了“下下签”,被分配到刚刚纳入清朝版图的广西省。当年的广西,相对中原是一个偏远烟瘴之地,多民族杂居,文化落后。然而,于成龙凭着一腔热血和勇气,毅然决定赴广西上任,留下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名言。

 从永宁州到广西罗城,路途遥远,数千里地,需要不少盘缠。于成龙家里现银不足,就典当出售一部分田地和房屋,凑足一百两银子。这便是于成龙“典田卖屋”赴任的故事。家人给他雇佣了五个年轻小伙做仆人,准备齐全日常生活所需的用物。临行时,于成龙告别家乡父老妻儿,他给长子于廷翼留下一句话: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你治家在里莫想我。

 在上任罗城知县的最初几个月里,于成龙生了一场大病,还有仆人因病身亡,仆人闹情绪要回家。于成龙给留下的仆人发放了盘缠,让他们回了老家,只剩下他一个人呆在罗城。身陷绝境的于成龙在城隍庙里向神灵祈祷,他发愿要“立意修善,以回天意”。他认为,“立意修善”就要从罗城的治理开始,从“爱民如子”开始。

 他没有官架子,没有盛气凌人的官风。他呆在破衙门里,不喜欢穿官服戴官帽,成天不是烧火做饭,就是读书喝酒,俨然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儿。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于成龙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老百姓比划着聊天、交友。于成龙说的是山西吕梁山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民族语,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于成龙就用手势、眼神、笑容,与百姓们慢慢拉近了距离。时间久了,于成龙解决了和百姓沟通的问题,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

 于成龙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在缴纳钱粮时,百姓常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无奈百姓坚持,只收了一壶酒钱。百姓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于成龙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意思是:我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

  廉能

  三举卓异官拜总督

 廉能,即清廉而能干。于成龙用了40多年积累经验,其才能终于在其生命的后20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蛮荒之地的罗城,盗匪多,治安差,治理起来何其艰难。于成龙***用保甲法,把境内的老百姓,按照居住区域,十家为一保,十保为一甲的方式进行划分管理。对外防御盗匪,一有匪情,便有人敲锣打鼓,人们拿起棍棒武器,齐心御匪。对内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慢慢地,罗城的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农业生产得以恢复。

 春季,于成龙下乡察看百姓生产。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见县太爷来了,都跑过来围成一圈,拜伏于地,嘘寒问暖,非常热情。于成龙虽然没有种过稻子,但也是懂农业的,见哪家的田地耕种得好,就给其题一个匾、写一副对联,谁家偷懒不种地,就动员左邻右舍好言劝告。于成龙用这些朴素的手段,奖勤罚懒,使罗城百姓得以温饱,经济繁荣。于成龙还在县城建学校,供学生读书,建养济院,收养孤寡老人

 于成龙上任后的成绩,受到了上级官员的表扬。广西巡抚金***与两广总督卢兴祖向朝廷保举于成龙,其评语为:“罗城在深山之间,猺狑顽悍。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随后,于成龙被朝廷批准为“卓异”,任命为四川合州知州。此时,于成龙已经年过半百了。

 康熙八年,于成龙调任黄州府同知。刚到黄州,面对复杂的盗案,他一时无从下手。于成龙招募了一批有盗匪背景的人做差役,欲以盗治盗。很多有名的大盗都被他收罗在自己麾下,帮助办理盗案。盗匪头子汤卷虽已归顺,但仍作恶。于成龙便与他一起常常饮酒。从其口中探知一本盗匪册子,这里面有盗匪姓名,还有其居住地址。于成龙便用这本册子,明察暗访,办理盗案。黄州府的盗案破获率提高,冤***错案得以肃清。于成龙虽为文吏,更有武略,再被举卓异,升为建宁知府。

 年近六旬的于成龙此后官运亨通。从黄州出发,于成龙买了几担萝卜,装了半船,一路咬着萝卜充饥,跋涉数千里到福建省上任。他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冤狱、整顿官场,澄清吏治。福建巡抚吴兴祚认为于成龙执法公正,消除积弊,不收下属馈送,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为闵省廉能第一。此后于成龙第三次被举为“卓异”,成为福建布政使,“天下第一清官”的美名广为传颂。于成龙到任不足半年,便被调往直隶当了巡抚,一年后再被升为两江总督,乃至兵部尚书,直至病死在两江任上。

  廉敬

  半鸭佳话遥祭慈母

 廉敬,即清廉而能敬己、敬人、敬业。人不敬己,则不会敬人,又何谈敬业?于成龙在外当官多年,一直奉行当年离别家乡时“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自警。他首先能够自尊自爱,随遇而安,修养个人道德。

 在黄州时,遇到饥荒年月,于成龙为了省钱搞赈济,宁可吃糠粥,也不会权为私用,贪腐官府钱粮,榨取民脂民膏。甚至有客人来访,于成龙也用糠粥招待。有的人,皱皱眉头,勉强端起碗来也凑合着能吃一些;有的客人家境富裕,吃惯了山珍海味,面对糠粥难以下咽。于成龙跟他们开玩笑:“这糠粥呀,在贫寒人家是家常便饭,在富贵人家却是稀罕物。你现在吃不下去不要紧,过几天我到你家,你要是不给我招待糠粥,我一定要罚你出钱赈济灾民。”

 除了吃豆腐、糠粥,于成龙偶尔也改善伙食,吃些肉食,他还因此留下一段“半鸭佳话”。康熙八年腊月二十五日,就要过春节了,于成龙的长子于廷翼带着三子于廷元,从山西老家赶到黄州,探望父亲,陪父过年。父子九年没见,相聚了20来天。正月十五刚过,廷翼、廷元兄弟俩要回乡了。于成龙决定把廷元留在自己身边读书,只把廷翼安排回永宁侍奉祖母和母亲。于成龙很想给廷翼带点好东西,让他路上吃。可是,找寻半天,家里只有一只咸鸭子比较贵重,要给孩子带上。廷翼不愿自己独吃,于是给父亲和弟弟留下半只。这个故事传到歧亭百姓耳朵里,便给于成龙取了个外号叫“于半鸭”。民间还给于成龙编了一首歌谣:“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

 孝敬父母长辈,是于成龙廉敬的另一体现。康熙十五年十月,于成龙收到家书,称他年迈的继母李氏病故了。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龙年幼时丧母,他是被李氏一手抚养长大的,他与继母的感情颇深。这一年,于成龙已经59岁,自44岁离家做官,再没有侍母尽孝,而自己的俸禄,自顾不暇,何况贴补家用。他几次欲辞官侍母,均未获准。为此,于成龙深感遗憾,痛苦万分。万般无奈之下,于成龙只好到黄州城外,钵盂峰顶的青云塔上,遥祭亡母。民间传说,于成龙当年到塔顶哭祭母亲,泪水洒到塔顶,久久不枯,后来在此长出一棵大叶朴树来,至今仍在,状如巨伞。

  廉正

  诗酒自娱单骑赴任

 廉正,即清廉而心正、身正、行正。于成龙的清廉节俭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身正、行正,既规范着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有诗有酒,于成龙便不觉得在外做官的清苦了。在罗城时,一个人在异乡的生活,着实让他感到深深的寂寞。每晚,他必饮一壶酒。这只是四文钱一壶的普通烧酒,并不是什么陈年酿制、玉液琼浆。手头钱紧的时候,每天就只喝半壶,细水长流。或许,这可以稍解他内心的思乡之情。

 于成龙喝酒时,不用下酒菜,连筷子也省了。他拿出一本唐诗,一边念,一边喝。有时拿出纸笔,边写诗边喝。想起自己的身世、命运、故乡、亲人、朋友们,忍不住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于成龙的年俸不多,有时还要做点善事,捐助穷人,最后弄得连买酒的钱也没有了。于是,他迫使自己戒酒,终归酒瘾难耐,通宵不眠。

 受命两江总督后,于成龙从保定出发,回永宁老家葬母。于成龙作为总督,回乡的仪仗队伍尽力节俭。同僚都清楚于成龙的秉性,知道他盘缠不多,但也不敢赠送。沿途官员也不敢大肆迎送、招待。在永宁州,于成龙将去世已六年的继母李氏,与父亲于时煌、生母田氏合葬。

 在与儿孙们短暂几天相处后,于成龙又带着廷元赴江宁上任。父子两人,身上各装了几十枚制钱,然后雇了一辆骡车,一路上也不住公馆,省吃俭用。就这样,悄悄地赶到两江总督驻扎的江宁城。江宁的官员原本早早出城迎接,却没料到,总督大人已经到了城内。于成龙到江宁后,率先调查了两江地区的数十项弊政,上任后立即展开整顿。于成龙单骑孤装赴江宁,凸显了其清廉节俭,作风低调的为官态度。一些存在奢靡作风的官员,经过于成龙的批评教育后,改过自新,后来还做了大官,他们在于成龙去世后,还流着眼泪回忆:“如果没有于总督的教育,我哪有今天啊!”

  廉法

  执法公正断案如神

 廉法,即廉洁而又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处于明末清初的于成龙,生逢乱世,各种刑讼案件层出不穷,于成龙的断案能力得以彰显。于成龙词讼断狱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为民伸冤,被百姓呼为“于青天”。

 于成龙在治理罗城县时,发现豪强大户人家拥兵自卫,存在滥用私刑、藐视国法的现象,欲进行整治。罗城县有一家黄姓大户,该家有一年轻的家僮,违反了家规,黄家把家僮打了个半死,然后让人押着送到县衙,说明了违规原因,要求于成龙将其斩首正法。

 黄大户以为于成龙会与他们沆瀣一气。于成龙认为,该不该斩首正法,岂是你这土豪劣绅可以做主的?经审问,他了解到家僮犯的只是轻微过失,按律顶多杖责,不是死罪。黄大户私自用刑,违犯国法,也应追究。

 于成龙厉声呵斥:“你把家僮押送到官府,说明你懂得朝廷法律,但你擅自用刑,犯了‘藐视官府’之罪。”他下令将黄大户责打三十棍。黄大户连忙磕头告罪,请求宽恕。

 出任江防道台时,于成龙办过一个漂亮的案子。江夏县有一名负责军饷的士兵,他弟弟是个市井无赖。一次,其弟回到家里。当天晚上发生盗案,家里存放的一笔军饷被偷。丢失军饷要杀头,哥哥不敢怠慢,把弟弟捆起来送官。严刑拷打后,弟弟承认与其他无赖共同作案。官府抓了,但军饷没有下落,只是说已经花光了。

 于成龙到江夏县办事,听说贼赃没有破获,却要结案。他说:“找不到赃物,就是一宗疑案。几千两银子,哪能很快花光?”于成龙秘密调查后,把抓来的释放了,称都不是真正的盗贼。县官问,真正的盗贼在哪里。于成龙伸手指了指巡抚衙门里的一名军校说:“这个人就是主犯,他的余党现在到木兰山进香去了,今晚就能拿获。”

 差役们拿下军校,到他家一搜,丢失的军饷果然在其家里。军校的余党也被拿获。原来,于成龙身上的袋子里装有盗匪名册,盗贼团伙里也有他的卧底,所以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廉辩

  明辨是非***冤狱

 廉辩,即清廉而明辨是非。面对是非曲直,于成龙始终以“天理良心”作为其判断的准绳。于成龙康熙十八年到任时,福建省的监狱里关满了违反“迁海令”或其他禁令的百姓。

 清初,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反清势力,***下达“迁海令”,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大陆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

 于成龙初上任,就要解决数千名“通海”罪犯及耿精忠叛乱附逆人员的处决问题。他只要朱笔一圈,手一挥,几千名罪犯就人头落地了。他觉得不能如此草菅人命,于是开始仔细查阅案卷,发现这些凡人绝大部分是被冤枉的。迁海令的实质为了孤立反清势力,使其失援。而这些老百姓们出海***、贸易,都是正当的行为,是为了生计才出海的,并非给反清势力资助。而耿精忠叛乱的附逆人员,也有大量是受胁迫的或被错抓的。

 于成龙思忖再三,决定办一件出格的大事。他向福建省巡抚吴兴祚请示,要求释放这批人,未获准。又向康亲王杰书申诉。杰书答应了于成龙的请求。

 释放,要重新审理,程序复杂。们被押到院子等候。于成龙见可怜,下令先去掉其镣铐,并供给吃饭。以为这是杀头前的最后一顿饭,吓得哭喊起来。最终,的冤案***,无罪释放,可以回家了。他们死里逃生,纷纷给于成龙磕头,感谢他给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于成龙明辨是非,将正常出海挣生计的百姓与资助反清势力的罪犯区分开,挽回了迁海令造成的恶果,也赢得了福建百姓的支持。

 朝廷经费缺少,监狱的口粮不足,常有饿死之事发生。于成龙便动员各地官绅富户捐助银钱,购买粮食,增加的口粮。还给捐助医药,为他们看病疗伤。这些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举动。

;

把心字放在最后面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最近看央视电视剧频道播放的四十集古装连续剧《于成龙》,深深折服在于成龙的人格魅力之中,让人不禁好奇,在真实的历史中,于成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吴子牛导演执导,由成泰?鲋餮莸牡缡泳纭队诔闪?分校?杂诔闪?倬飨撸?彩隽嗽谒?奈?偕?闹?校?褡鲋鳌⑽?袂朊?⑽?癯?害、为民造福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否像电视剧中展现的那样,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呢?

历史上的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真的很“牛”。

1、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皇帝,而且还是以圣明著称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古今第一廉吏”的官员;

2、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去世后被皇帝亲自撰写祭文碑文纪念并让宫廷画师御制画像的官员。

3、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死后用瓷碗扣白灰,松香做墓冢,寓意一世清白的官员。

4、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前朝的落榜生做到新朝的封疆大吏的人。

5、他是第一个完全靠从政能力做到两江总督位置的***。

于成龙,出生于明末,当时还是我们***的江山,不过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于来到了人世间,并且在22年后的明崇祯四年(1639)年参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虽然没中榜,却也做了个副榜贡生。什么是副榜贡生呢,也就是当官暂时没戏,但可以继续深造,有了当官的资格,成了一个合格的备胎。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老于还是不忘实现它当官的理想,在顺治四年、八年又几次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仍然还是没考中,这样的命运一直到了顺治18年,老于终于等到了吏部掣签这样一个能当官的机会,其实就是一群备胎在一起抓阄,抓到哪里去哪里当官,但是倒霉的老于这次转到了广西的罗城,也就是现在广西桂林那旮旯,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去一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怎么能算倒霉呢?当初的罗城非今日之罗城,当初的罗城还没有开发,是罪犯流放之地,到处是烟瘴,很多人去了不适应当地气候,轻则重病,重则必死,再加上那里少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别说你一个小县令,就是一个军区司令去了都难管理。当初的罗城刚刚被纳到清朝***版图不到两年,民生凋敝,一片荒芜,整个县城等同于一片废墟,在于成龙之前一共也就去过两任知县,其中是一个死在任上,一个弃官逃跑,真不是一个人待的地方。

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于还是决定去,并且还说出了一句至今震撼官场,让很多贪官汗颜的名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我这次去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就不是去享受的),于是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诫,毅然告别了妻儿老小,带上5个随从就上路了,这一年他已经44岁。

他每到一处都是呕心沥血,豁出命的干,一路上得到了上至君臣同僚下至平民百姓的不断点赞,其为官期间的很多优秀事迹也先后被多位任地内最高长官写成专题表扬稿发到各自朋友圈,引发了整个满清官场的不断转发扩散,连康熙皇帝的手机都被刷了屏,把表扬他的信息在金銮殿官方微博上置了顶,引得满朝文武每天集体围观,老于的官运这才亨通起来。

作为县长一级的人物,县里人又不多,很多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长啥样,于成龙这时候总是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来喝杯他从山西带来的老酒,一起聊聊天。但他说的是山西吕梁一带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民族语,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老于就用手势、眼神、笑容跟大家交流,慢慢的与百姓们拉近了距离。时间久了,沟通畅了,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了。

他为了和罗城百姓同甘共苦,主动把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老百姓看不下去了,说堂堂父母官怎么能这么寒碜,于是在缴纳钱粮时,他们通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立马就翻脸,”说好的同甘共苦,你们这样子大家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老百姓也急了,大人像你这样折腾下去,就怕你过不了几天就坐都坐不起来了,命都没了还玩什么耍,坚决要送。后来实在没办法拒绝,老于就只象征性收一壶酒钱,说我们山西人,有酒喝酒饿不死。百姓还是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老于又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意思是:我现在就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有稀饭咸菜吃就行了,我既然是父母官,你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

老百姓都记得他的好,直到离任的时候,当地很多百姓夹道相送,哭着不让他走,老于也是说了很多诸如服从组织安排,我会永远想念大家之类的话,最后还是走了。不同的是,那年头流行建生祠,于是很多当地百姓一起凑钱给他盖起来一座于公祠,年年烧香纪念他,世世代代感激他。

于成龙生于崇祯末年,是山西永宁人氏,字北冥,号于山。于成龙在家排行老二,母亲田氏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继娶了一位妻子,虽然是继母,但是于成龙却与继母关系很好,对继母十分孝顺。

初出茅庐,于成龙就表现出自己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崇祯十二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痛陈科举舞弊的问题。因此未能入正榜,被列入正榜,仍能参加会试。会试及第之后,腐朽的统治让于成龙不愿意出仕做官,便以父亲老病为由回到家乡。

清顺治早期,于成龙也曾经参加过科举。但是第一次科举失败了,而那个时候于成龙已经三十五岁,家庭的重担落在肩上,使他无法专心学习,于是就暂时放弃了科举。

当时于成龙长兄去世,父亲老病,需要汤药,母亲虽然康健,但是却也是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大大小小都指望于成龙养家糊口。生活清贫,家中杂事也多,于是他暂时放弃了学业。

一直等到父亲去世之后,于成龙守孝期满,才在顺治十八年,继续到国子监学习,为将来出仕做官准备。也是这一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县令。为了“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于成龙辞别妻子,来到有名的贫困县罗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罗城县是于成龙的起点,也是他清廉为民最主要的体现。在这里担任县令期间,于成龙可以说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罗城县当时只有六户人家,土地贫瘠,就连县衙也就是三间破茅草屋。于成龙最后只能寄居在关帝庙中,在这里办理事务。

罗城的前两任县令,一死一逃。而于成龙到了这儿之后,随从的无名仆从也一样死的死,逃的逃。于成龙到这儿不久也生病了,但是他却带兵坚持工作。

为了吸引外来人民定居,恢复农业生产,下令切实解决新附百姓的定居和垦荒中遇到的问题。

穷山恶水出刁民,罗城县穷困落后,自然也不怎么服管制。所以除了贫困是罗城县的大问题之外,犯罪率高也是当时的主要问题。深知乱世用重点的于成龙,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

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罗城县逐渐恢复生机,渐渐的富裕起来,于成龙因此受到上峰赏识。此后在各地任官,于成龙都坚持自己在罗城县的作风。办事为民,大公无私,为百姓谋***。

一生清廉为官,去世之后,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清廷上谥号“清瑞”。正是因为他的清廉正直,一心为民,所以才受到百姓的爱戴。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当他重新回到当初任地之时,老百姓们纷纷将他包围,像是对待亲人一样,关心他的生活,与他说些家长里短。

于成龙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流传,于成龙的一生为官虽然一直被提拔,但是此人一生清贫。在江南时,曾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他虽然位居高职,身居显贵,但是为人生活简朴,从未有过奢华的生活。那么,于成龙墓地在哪里?于成龙后人是谁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于成龙算是大器晚成之人,他早年一直都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奋斗着。他在参加一次乡试时,考官公然行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非常看不惯,于是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没能中举,而是考取了个贡生。贡生是能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家父年老为由,回到来堡村。

至顺治八年时,他参加会试后又没有考中,当时他已经是35岁的年龄了。经过一些事故后,于成龙十年44岁,不顾亲朋好友及家人的劝告,毅然决然的去外地为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也开始了他的抱负。

于成龙不论在哪里为官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风格,而且艰苦朴素。于成龙为人正直,为官亦是如此。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当地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凡是他为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也不畏权贵,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在于成龙的治下都会“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为官很有一套自己的策略,他在整顿吏治上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上。不仅在吏治上,而且在教育等方面他都很关心。他在阔别二十年后回乡时,依然是身穿布衣,他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于成龙家训》,教育后代一定要做,尽善尽孝之人。

从于成龙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不忘孝与简朴。于成龙的故事还应警示后人,为官要清廉,这也应该现代社会应该学习的地方。

于成龙墓地在哪里

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墓,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墓地,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他的墓地不仅被重点保护,还建成了于氏墓园。

被损毁的于成龙墓

于成龙墓占地面积约有2200平方米,墓园坐东朝西,呈现出正方形的形状。周围用青砖围成围墙,高2.5米,它的正西面有一座花岗岩之城的牌坊。于成龙的坟冢位于墓园东部的正中央部分,占地面积大约有50平方米。在他坟前有一块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御赐的御碑,左右两侧树立青石碑。墓园的周围有100多棵古松、古榆树

在1947年,当地农民苦不堪言,决定挖掘于成龙的墓地,在当地村长和农会***的带领下,组织年轻力壮的劳力把于成龙的墓地掘开了。根据参与挖掘的农民回忆,于成龙的墓室周围有盛放白灰、松香的瓷碗筑成。墓室门口有一座石门,墓室两侧有刻有墓志铭的石碑。棺木木质很坚硬,而且光滑,表面涂着红色的桐油漆。棺木里,于成龙的衣冠整齐,发辫完好无损,顶戴花翎。人们从他的墓中挖掘出很多宝贝,有玉器、金银等物件,都出售给了当地的商店。

至2009年时,高林清开始兴建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虽然许多领导都说支持,但是没有实际行动,致使高林清最后无力支撑起重建文化园的项目。至2013年的方山县***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于成龙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目标,于成龙墓地重建的项目重新启动

于成龙是清朝时期一位有名的官员,他曾被康熙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而且他的事迹在四库全书中也有记载,这实在是难得的。于成龙为人清正廉明,精明神武,是一位出色的官员,于成龙后人也是像他那样正直。

于氏家族中至今都有家族谱可循,在方山县来堡村,还有70多名于成龙后人,他们勤勤恳恳,淳朴厚道始终不忘祖训。而且他的后人中也有为官者,而且也是为民做主的清官。在于成龙后人中,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于廷翼曾经也做过官。于廷翼为人节俭,周济百姓,身上也有于成龙的遗风

于廷翼是于成龙儿子中的长子,也是唯一做过官的,曾是七品官员,分管教育。于廷翼做官时也颇有成绩,就在监司准备举荐他时,因母亲年老,极力请求回乡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后于廷翼的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不忘做公益事业。他经常周济亲友和乡里人,但凡乡里有流浪之人或是逃亡至此的,他都会给钱给物,救人于危难之时。于廷翼的家教也很严,当他儿子为官时,他就教育他的儿子,要像祖父那样为官清廉,不要为了一时的政绩名声而随便给别人***,也不要怕麻烦把已结的案件丢在一旁,不去给人***。

于成龙后人始终不忘祖训,曾刻匾“肯堂肯构”。意思是后人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事实确实如此,后人中出现的官人都很出色,也有于成龙的风范

《历史&人物|于成龙》

1. 把上放在后面一个4字成语是什么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打鸭子上架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风行水上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扶摇直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赶鸭子上架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濠梁之上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取某种行动。

踞炉炭上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

旁行斜上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2. 以心字结尾的成语,最后一个字第四个字是心的四字词语

暗室亏心、暗室欺心、暗室私心、白藋同心、白发丹心白首之心、白水鉴心、百计千心、百虑攒心、包藏祸心包藏奸心、毕力同心、碧血丹心、避迹违心、别具匠心别有用心、不臣之心、不得人心、恻怛之心、恻隐之心茶饭无心、豺狐之心、豺狼野心、成算在心、赤胆忠心赤子之心、出以公心、怵目惊心、触景伤心、触目崩心触目经心、触目惊心、触目儆心、触目警心、触目伤心触目恸心、促膝谈心、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得手应心低首下心、吊胆惊心、吊胆提心、掉以轻心、动魄惊心独具匠心、独运匠心、匪石之心、费力劳心、佛口蛇心佛性禅心、佛眼佛心、高下任心、高下在心、槁形灰心割股之心、革面革心、革面悛心、革面洗心、耿耿于心狗肺狼心、狗行狼心、苟且之心、古貌古心、蛊惑人心鼓舞人心、挂肚牵心、刿目怵心、刿目鉥心、贵在知心骇目惊心、骇目振心、合胆同心、衡虑困心、花貎蓬心怀恨在心、火烛小心、急杵捣心、急痛攻心、疾首痛心简在帝心、剑胆琴心、剑气箫心、剑态箫心、将心比心截胫剖心、竭力虔心、镌骨铭心、眷眷之心、开口见心克肩一心、刻骨崩心、刻骨镂心、刻骨铭心、空腹高心口不应心、刳精鉥心、枯脑焦心、枯体灰心、枯形灰心苦口婆心、兰质蕙心、兰质熏心、兰质薰心、狼子兽心狼子野心、劳形苦心、里丑捧心、力不从心、利欲熏心沥血叩心、沥血披心、良工苦心、两意三心、聊表寸心笼络人心、镂骨铭心、戮力齐心、戮力同心、戮力一心戮力壹心、率土归心、率土宅心、乱箭攒心、略迹论心略迹原心、漫不经心、昧己瞒心、莫逆于心、漠不关心木人石心、鸟声兽心、虐老兽心、披露腹心、擗踊拊心破胆寒心、破脑刳心、牵肠萦心、切齿拊心、切齿腐心切齿痛心、切理会心、切理厌心、切理餍心、切切在心清耳悦心、清夜扪心、区区此心、人面狗心、人面兽心煞费苦心、上下同心、上下一心、蛇蝎为心、深得人心深入人心、十指连心、实获我心、世道人心、是非之心手不应心、天理良心、天下归心、铁肠石心、同德同心同德一心、透骨酸心、吐胆倾心、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众一心、望峰息心、望岫息心、无所容心、无所用心西子捧心、先得我心、协力齐心、协力同心、绣口锦心眩目惊心、雪操冰心、一寸赤心、一寸丹心、一德一心一见倾心、一片冰心、一片丹心、一身五心、一体同心遗物识心、以口问心、以心传心、以心问心、亿兆一心翼翼小心、饮血崩心、有口无心、有嘴没心、有嘴无心悦目赏心、悦目娱心、摘胆剜心、振奋人心、震撼人心正身清心、指日誓心、众虎同心、竹柏异心、坐上琴心。

3. 带有心字的四字成语

有成语十指连心、一心一意、心直口快、语重心长、三心二意。

1、十指连心(shí zhǐ lián xīn)表示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

译文:十个指头连着心,可怜啊,昏死在地上。

2、一心一意,汉语成语,yī xīn yī yì,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出自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译文:想了解一个人的心意,要不断寻找,找到内心深处共同一个心。专心一意,相合而密不可分。

3、心直口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zhí kǒu kuài,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藏尾的事。”

4、语重心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ǔ zhòng xīn cháng,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出自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译文:感叹别离的困境,忘了母亲的情意深长。

5、三心二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ān xīn èr yì,意思是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也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译文:无奈是 *** ,都是三心二意的。

4. 以“心”字为结尾的四字成语

暗室亏心 暗室欺心 白首之心 白水鉴心 包藏祸心 碧血丹心 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 不臣之心 不得人心 恻隐之心 成算在心 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 出以公心 怵目惊心 触目惊心 触目恸心 船到江心补漏迟 促膝谈心 大得人心 大快人心 当面输心背面笑 低首下心 掉以轻心 动魄惊心 独具匠心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费力劳心 佛口蛇心 高下在心 革面洗心 耿耿于心 苟且之心 鼓舞人心 古貌古心 蛊惑人心 怀恨在心 剑胆琴心 将心比心 竭力虔心 眷眷之心 刻骨镂心 刻骨铭心 口不应心 枯形灰心 苦口婆心 兰质蕙心 狼子野心 里丑捧心 利欲熏心 力不从心 聊表寸心 笼络人心 镂骨铭心 戮力同心 乱箭攒心 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切齿腐心 清夜扪心 人面兽心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煞费苦心 上下一心 蛇蝎为心 深入人心 实获我心 十指连心 世道人心 吐胆倾心 万箭攒心 万众一心 无所用心 先得我心 小鹿触心头 协力同心 一寸丹心 一德一心 一见倾心 一片冰心 一身五心 一体同心 以心传心 亿兆一心 有口无心 震撼人心 振奋人心。

5. 最后一个字是心的四字成语 越多越好

万箭穿心、

将心比心、

赤子之心、

别有用心、

别具匠心、

恻隐之心、

漫不经心、

蕙质兰心、

触目惊心、

力不从心、

戮力同心、

刻骨铭心、

狼子野心、

十指连心、

独具匠心、

人面兽心、

漠不关心、

一见倾心、

天下归心、

大快人心、

剑胆琴心、

苦口婆心、

煞费苦心、

碧血丹心、

利欲熏心、

赤胆忠心、

蛊惑人心、

掉以轻心、

万众一心、

望峰息心

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纳满意哈~

6. 含有心字四字成语大全

含有心字四字成语大全 :

一心一意、

十指连心、

语重心长、

心直口快、

三心二意、

万众一心、

勾心斗角

怦然心动、

漫不经心、

口是心非、

诚心诚意

专心致志、

小心翼翼、

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

振奋人心、

心烦意乱、

雄心壮志、

将心比心、

蕙质兰心、

撕心裂肺、

心绪不宁、

心悦诚服、

赏心悦目、

呕心沥血、

真心诚意、

枉费心机、

心照不宣、

随心所欲、

心灵手巧

心安理得

别出心裁、

惊心动魄、

问心无愧、

心旷神怡、

苦心孤诣、

忧心忡忡、

灰心丧气、

心不在焉

别具匠心、

野心勃勃、

心花怒放、

心驰神往、

触目惊心、

心如铁石、

心潮澎湃、

刻骨铭心、

平心而论、

心浮气躁、

茶饭无心、

痛心疾首、

掉以轻心、

漠不关心、

心灰意冷、

心无旁骛

苦心经营

心满意足、

明心见性、

扣人心弦、

做贼心虚

恻隐之心、

心血来潮、

震撼人心、

心心相印、

死心塌地、

沁人心脾、

椎心泣血、

称心如意、

痴心妄想、

推心置腹、

处心积虑

人心向背、

心劳日拙、

心存芥蒂、

煞费苦心、

赤胆忠心、

心服口服、

真心实意、

洗心革面

心有余悸、

有口无心、

心猿意马、

心明眼亮、

童心未泯、

心慈手软、

人心惶惶、

包藏祸心、

离心离德、

赤子之心、

胆战心惊

7. 十个以心为最后一个字的四字成语

成语查询结果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暗室亏心 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 809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人间私语,天闻若.. 868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582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 777

包藏祸心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 《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 566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 《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606

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952

别有用心 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 572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 505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 《旧唐书·哥舒翰传》:“先是,翰数奏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 570

恻隐之心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989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 474

赤胆忠心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 769

赤子之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850

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 699

怵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664

触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806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 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 511

8. 带“心”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安心乐意 [ān xīn lè yì]

[释义]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

2. 别有心肠 [bié yǒu xīn cháng]

[释义]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犹别有肺肠。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

3. 不得人心 [bù dé rén xīn]

[释义] 心:心愿,愿望。 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出处]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4. 财迷心窍 [cái mí xīn qiào]

[释义] 指由于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出处]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5. 怵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9. 含有“心”字的四字词语

安心乐意 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别有心肝 指另有打算 别有心肠 别:另外。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不得人心 得:取得,获得。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也指不讨人喜欢 财迷心窍 迷:昏乱。

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称心快意 满足心意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赤子之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怵目惊心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戳心灌髓 刺心并深入骨髓。

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 胆颤心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胆大心雄 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悼心失图 悼:哀悼,悲痛;失:失去,丧失;图:意图,主张。

因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 独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

后泛指构思、设计或心中的想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匪石之心 比喻坚贞不渝 归心似箭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刿目怵心 刿:刺伤;怵:惊动。

指触目惊心 贵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好心好意 指怀着善意 钩心斗角 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 计上心来 计谋涌上心头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镌骨铭心 镌:雕刻;铭:刻写。

指牢牢记在心上 开口见心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刊心刻骨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空心汤圆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服心服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

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口直心快 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 叩心泣血 形容悲痛之极 困心横虑 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兰质薰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狼心狗肺 形容心肠像狼和凶恶、狠毒 狼子兽心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劳心焦思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劳形苦心 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两意三心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

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戮力一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铭心刻骨 铭:在金属上刻字;刻:刻写。

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齐心戮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做贼心虚 做贼的人心里虚。

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安心定志 指安下心来。 暗室亏心 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

熬心费力 耗费心神和气力。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

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包藏祸心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

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别出心裁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别有用心 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

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恻隐之心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臣心如水 心地洁净如水。

比喻为官清廉。 称心如意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痴心妄想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赤胆忠心 赤:比喻真纯。

形容十分忠诚。 赤心报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

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赤心相待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

形容蓄谋已久。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船到江心补漏迟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

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粗心大意 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粗心浮气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促膝谈心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

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存心养性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寸心千古 千古:时间久远。寸心具有千古识力。

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

10. 带心心的后面的四个字的成语是什么

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释义]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语出] 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印;不能写作“认”。

[近义] 情投意合 心领神会

[反义] 格格不入 话不投机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以两个以上的人为陈述对象;否则;必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起运用。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心心念念

xīn xīn niàn niàn

[释义] 心心:指所有的心思;念念:指所有的念头。心里老是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语出]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心心念念做将去。”

[近义] 念念不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有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在我狭隘的脑海里,在我已经定格的“印像”中,我一直恒古不变的认为只有北宋的包拯才是历史上最为廉洁之人,最近在晚间黄金时间央视名档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让我这一肤浅的认知顿时“魂飞魄散”到“灰飞烟灭”。

于成龙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

大义灭亲的连自己的小舅子都不放过,连康熙的亲外甥喀礼都不放过,喀礼终因自己横行不法被于成龙下令斩首,不但没有被康熙皇帝“追责”还予以重任。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康熙大帝治国理政的英明,得益于与康熙大帝不徇私枉法的刚正不阿

“屑糠杂米为粥,与仆同吃”,在富饶的江南水乡终年不知肉味,食以青菜,人称“于青菜”。她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与唯一的结发妻子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一只木箱内一套官服是他一生为官后仅有的遗物。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成龙正气凛然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敢作敢为的宏伟气魄,令人振奋。

他二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卓异”,以其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生得百姓爱戴。

在看到他第一次回乡“葬母”在自家院里遇到其曾孙时对话的场景让我触目怮心。

曾孙:“你是谁”?

于成龙:“你是谁”

曾孙:“我是我爹的儿子”。

于成龙:“你是你爹的儿子,你爹是谁?”

曾孙:“我爹你不认识”。

于成龙:“你爹我不认识?你说你爹叫啥?”

曾孙:“我爹叫于准,你认识”?

于成龙:“你叫大梃”。

曾孙:“连我爹都不认识,你咋知道我的名哩”?

于成龙:“哈哈,大梃,你的名字是我起的,我是你老爷爷,你是我重孙子,祖孙相见居然互不相识”。

我和儿子几乎异口同声咏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他的故事颠覆了我对传统意义上清正廉洁的认知,他的精神必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且无人能匹。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几个于成龙这样的好官?这样的清官

他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与太多的反思,他的故事给我们当代的父母官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标榜作用,他清正廉洁的作风警示了“人们”反其道而行的经验和教训,他是一座永远不可磨灭的丰碑。

“天理良心”就不应该仅仅是于成龙本人的为官之道,而应该成为所有官员们共同执政的理想信念和不忘初心的根源所在。

纵观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正是有了像于成龙,张伯行,汤斌,刘统勋等等这样的清官,才成就了康乾盛世的繁华。

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者,希望像于成龙这样符民心顺民意的好官可以层出不穷,可以连绵不断。

带有 ”里“ 或 “理“的成语

1. 有理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靡颜腻理

详情度理

揆理度情

蛮横无理

通情达理

当家理纪

以理服人

尽情尽理

至理名言

不可理喻

岂有此理

分条析理

正理平治

据理力争

忍心害理

辞穷理屈

即事穷理

置之不理

切理餍心

连理之木

喻之以理

椎理穿掘

词正理直

爱理不理

天理昭昭

蔑伦悖理

天理难容

天理良心

洞彻事理

连理分枝

违天悖理

强词夺理

再作道理

天理人情

通文达理

丧天害理

不近道理

天理昭彰

心安理得

理直气壮

2. 什么有理 4字词语

没你那个字

全部的有

岂有此理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合情合理秉公办理 不近道理 擘肌分理 不可理喻 表壮不如理壮 词不逮理 重理旧业 残民害理 词穷理极 词穷理尽 词穷理绝 词穷理屈 辞穷理屈 辞巧理拙 惨无人理 词正理直 洞彻事理 当家理纪 待理不理 断无此理 分条析理 公道合理 公平合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格物穷理 横蛮无理 合情合理 衡情酌理 据理力争 肌劈理解 即事穷理 即物穷理 揆理度情 揆理度势 揆情度理 理不胜辞 理不忘乱 连理分枝 连理之木 理屈词穷 理所必然 理所不容 理所当然 聆音察理 理冤摘伏 理正词直 理之当然 理直气壮 蛮不讲理 蛮横无理 蔑伦悖理 慢条斯理 漫条斯理 靡颜腻理 名正理顺 逆天违理 强词夺理 切理会心 穷理尽性 情理难容 切理厌心 切理餍心 情恕理遣 岂有此理 岂有是理 气壮理直 入理切情 日理万机 入情入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忍心害理 顺理成章 深情底理 伤天害理 丧天害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伸冤理枉 束杖理民 天理不容 天理良心 天理难容 天理人情 调理阴阳 天理昭彰 天理昭昭 通情达理 通权达理 通文达理 吞言咽理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无理取闹 违天悖理 违天害理 违天逆理 心安理得 燮理阴阳 详情度理 以理服人 怡情理性 迎刃而理 有条有理 言之成理 言之有理 喻之以理 至理名言 正理平治 知情达理 置之不理 再作道理 再做道理 不容置理

3. ( )( )( )理的成语有哪些

爱答不理不爱答理。

喻对人冷漠,没礼貌。安分守理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安分循理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爱理不理不爱答理。

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

根据公道办事。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残民害理残害百姓,违背天理。

形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惨无人理犹言惨无人道。

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洞彻事理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待答不理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洞达事理洞达: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待理不理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断事以理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各安生理生理:指职业和日常生活。

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同“公平合理”。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公:称丈夫的父亲。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横蛮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和事不表理和事:平息争端;表理:摆道理,讲理。只平息争端,而不去评论是非曲直。

黄中通理理:玉石的纹路,引申为物的纹理或事的条理。以**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

指通晓事物的道理。居敬穷理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

井井有理形容整齐,有条有理。尽情尽理完全符合情理。

继世而理继:继承;理:治理,统治。代代相传,行使统治。

即事穷理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即物穷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揆情度理揆:估量揣测;度:猜想。

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测。蛮不讲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横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蔑伦悖理指违背道德和***。

民情物理人情事理。貌似有理貌:表面。

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形容实际上没有道理,表面却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漫条斯理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

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逆天背理逆:违背。

违背天道常理。逆天悖理指违背天道常理。

逆天违理指违背天道常理。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指善于分析。强词夺理强词:强辩;夺:争。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岂有是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同“岂有此理”。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人情物理泛指一切人情事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忍心害理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丧天害理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伤天害理伤、害:损害;天:天道;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通情达理通、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通权达理通晓权宜与事理。

推情准理推:推测。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

通文达理指有学问懂道理。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通文知理通晓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违天悖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同“违天逆理”。违天害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同“违天逆理”。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

万无此理万:绝对,完全。绝对没有这个道理。

循分守理指言谈行为遵循事理,安分守己。玄关妙理玄关:佛教称入道之门。

指佛门深奥微妙的道理。详情度理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相应不理应:回应。指对别人的劝告、要求等一概不予理睬。

相助为理理:料理。指帮助料理事物。

研机析理几:细微。研究分析精微的义理。

研几析理几:隐微,事物苗头。研究隐微的现象,分析精深的义理研几析理几:隐微,事物苗头。

研究隐。

4. 写出有理字的成语

岂有此理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合情合理秉公办理 不近道理 擘肌分理 不可理喻 表壮不如理壮 词不逮理 重理旧业 残民害理 词穷理极 词穷理尽 词穷理绝 词穷理屈 辞穷理屈 辞巧理拙 惨无人理 词正理直 洞彻事理 当家理纪 待理不理 断无此理 分条析理 公道合理 公平合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格物穷理 横蛮无理 合情合理 衡情酌理 据理力争 肌劈理解 即事穷理 即物穷理 揆理度情 揆理度势 揆情度理 理不胜辞 理不忘乱 连理分枝 连理之木 理屈词穷 理所必然 理所不容 理所当然 聆音察理 理冤摘伏 理正词直 理之当然 理直气壮 蛮不讲理 蛮横无理 蔑伦悖理 慢条斯理 漫条斯理 靡颜腻理 名正理顺 逆天违理 强词夺理 切理会心 穷理尽性 情理难容 切理厌心 切理餍心 情恕理遣 岂有此理 岂有是理 气壮理直 入理切情 日理万机 入情入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忍心害理 顺理成章 深情底理 伤天害理 丧天害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伸冤理枉 束杖理民 天理不容 天理良心 天理难容 天理人情 调理阴阳 天理昭彰 天理昭昭 通情达理 通权达理 通文达理 吞言咽理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无理取闹 违天悖理 违天害理 违天逆理 心安理得 燮理阴阳 详情度理 以理服人 怡情理性 迎刃而理 有条有理 言之成理 言之有理 喻之以理 至理名言 正理平治 知情达理 置之不理 再作道理 再做道理 不容置理。

5. 什么有有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井然有条

jǐng rán yǒu tiáo

解释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整齐

近义词井然有序

反义词杂乱无章

例句胡天培《山村新人》:“东西什物都安放得井然有条。”

2、井井有条

jǐng jǐng yǒu tiáo

解释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中性;多用于褒义。常用于工作安排、事物处理和整理东西方面;或形容发言有逻辑性;有条理性。多用作补语、谓语、定语、状语。

辨形井;不能写作“开”。

近义词井井有序、秩序井然

反义词一团乱麻、杂乱无章

辨析~和“有条不紊”;都表示“有条理”的意思;都可用在安排工作、处理事物和整理东西等方面。但“有条不紊”的应用范围比~大。

例句这次会议的接待工作做得~;应该归功于小王同志。

6. 前面是理的四 字成语有哪些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理直气壮: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理冤摘伏: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理所不容: 道理所不能允许。

理不忘乱: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理之当然: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理所必然: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7. 带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输入 x 打出有字,即见大量以“有”开头的四字成语。例如:

有感而发;有话要说;有识之士;有神论者;有福同享;有话好说;有说有笑;有闻必录;有害无益;有益无害;有案可查;有头有尾;有容乃大;有意为难;有意无意;有章可循;有言在先;有史以来;有利时机;有利可图;有利条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有无必要;有职无权;有职有权;有一点儿;有两下子;有令即行;有偿新闻;有伤和气;有偿服务;有偿使用;有伤风化;有令不行;有何不可;有偿转让;有何特长;有法必依;有法不依;有法可依;有滋有味;有活力地;有据可查;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有口难分;有口难开;有鉴于此;有脚阳春;有几件事;有胆有识;有眼无珠;有目共睹;有目共赏;有惊无险;有恃无恐;有弊有利;有志竟成;有增无减;有教无类;有志于此;有声有色;有苦难言;***;有所发展;有所区别;有所突破;有所准备;有的放矢;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提高;有所不为;有血有肉;有所改善;有功之臣;有理有据;有根有据;有机可乘;有禁不止;有权有势;有根有据;有板有眼;有棱有角;有名无实;有备无患;有条不紊;有条有理;有求必应;有朝一日;有求于人;有夫之妇;有始无终;有加无已;有钱有势;有生力量;有勇无谋;有己无人;有难同当;有勇有谋;有张有弛;……。

8. 言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言之有理:基本解释:说的话有道理。

拼音读法:yán zhī yǒu lǐ

近义词组:言之成理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说的话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礼。’”

歇后语:抬着食盒爬上树

言之有序:基本解释: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拼音读法:yán zhī yǒu xù

使用举例:这篇文章~

近义词组:条分缕析

反义词组:颠三倒四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周易·艮》:“言有序,悔亡。”

问不信上帝的人们几个为什么

带有"理"字的成语

置之不理 至理名言 喻之以理 有条有理 以理服人 言之有理 心安理得 燮理阴阳 无理取闹 违天逆理 通情达理 天理昭彰 天理难容 天理良心 顺理成章 伤天害理 丧天害理 入情入理 日理万机 情理难容 强词夺理 逆天违理 理直气壮 理所当然 理不忘乱 揆情度理 合情合理 辞巧理拙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情理难容 岂有此理 蛮不讲理 理所不容 理屈词穷 理不胜辞 据理力争 当家理纪 词穷理极 不可理喻

带有里字的成语

百里挑一 笑里藏刀 字里行间 绵里藏针 千里鹅毛 表里如一 吃里爬外 下里巴人

沙里掏金 雾里看花 死里逃生

鹏程万里 咫尺万里 前程万里 一日千里 赤地千里 不知就里

天下廉吏第一是指谁

造物主存在的八大证据

造物主存在的八大证据毋庸置疑,在人类的所有思维行为中,追求信仰是人生中最高尚、最纯洁、最有价值的思维行为。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每一层探索、对人生价值的每一段思考、对信仰真谛的每一步追求,都是人生中最珍贵、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思维历程,这段思维历程是人类通向终极真理、实现存在最高价值的必经之路。所以每一位有识之士都应该有这样一段思维历程,以便完善自我,获得宇宙的终极真理。

首先,我们应对造物主的概念做个简单的说明。在宗教哲学里,造物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他是宇宙万物产生的终极根源和第一因。因此要讨论有没有造物主的问题,必须得从宇宙的起源开始。

自古以来,人类都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宇宙是有始的,还是无始的?为什么宇宙有如此精密的规律?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人们的脑际,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苦思冥想。人们既有“***开天”、“夸父追日”的神话,又有“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的***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宇宙那层神秘的面纱正在慢慢地被揭开。现代宇宙学已能利用光谱、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等方法比较准确地算出宇宙里任何一个射电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星球的组成元素、年龄、距离,而且还推算出了宇宙的总年龄。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人们而去。1929年哈勃把这种退行红移的测量与星系的距离的测量结合起来,总结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v与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稀。由此反推,宇宙的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等人首先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提出宇宙是由太初时期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而体积极又小的物质迅速膨胀形成的,这是一个由热到冷、由密到稀,不断膨胀的过程,尤如一次超级大爆炸。根据这一学说,在宇宙的太初时期,即距今大约150亿至200亿年前,今天所观测到的全部物质世界统统都集中在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火球里。这个火球就叫原始火球。

以原始火球大爆炸开始计算的时间叫“宇宙时”,或“宇宙零点”。科学家们承认,从“宇宙时”0点,到10-44秒这段时间的“原始火球”的存在形式、结构、特性等问题人类还一无所知。但他们已经知道,当宇宙时为10-44秒时,宇宙温度高达1032K,物质的平均密度约为1094克/厘米3。这个密度值是科学家目前所确切知道的宇宙中最大的密度值了。当“宇宙时”从10-44秒过度到10-36秒的过程中,宇宙温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仍然高达1028K,这是产生极高质量粒子的惟一时期,在这之后,宇宙温度降低到再也不能产生那种质量极大的粒子。所以我们的宇宙中质子的数目(从而物质的总数目)早在10-36秒时就被确定了!尔后宇宙继续膨胀、冷却、透明,初期宇宙的主要成份是气态物质,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它们慢慢地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到109年后,进一步形成各种星系,1010年形成恒星系统,然后漫长演化成了今天的宇宙。

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学说,该学说是现代宇宙学的重要理论,被誉为20世纪宇宙学的里程碑,它成功地解释了宇宙的演化、发展、退行、膨胀的原理。这一学说清楚地告诉我们,宇宙是有限的,它是从无到有出现的,是从0到1演变的,这一科学理论彻底打垮了机械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宇宙无始的谬论,他们从哲学上主张宇宙无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人们思考宇宙是怎么起源的。然而天好追本溯源的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宇宙是有始的,而且是在200亿年前开始产生的,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是偶然巧合形成的,还是在“第一因”——造物主的作用下形成的呢?现在,我们就运用几个公认的逻辑定律和科学原理进行论证。

1、三段论:形式逻辑是研究人类的思维形式及规律的科学,而三段论则是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它也是人类理性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大前提是整体,小前提是部分,我们只要找到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论就会昭然若揭,不辨自明。例如:凡是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众所周知,物质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而任何具有时空属性的东西都需要一个“因”才能形成,而且这个因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些看似偶然形成的东西,其背后都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事物的偶然现象,来寻找和研究其形成的必然因素和规律。宇宙里的森罗万象,不管是人为的东西(如飞机、火车),或是天然的东西(如矿藏、元素、星球),都不可能无因而自始。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前提,现在让我们运用三段论式,对宇宙的最初形式——原始火球进行科学的推理:

凡具有时空属性的物质都不可能无因而自成(大前提),原始火球是具有时空属性的物质(小前提),所以原始火球也不可能无因而自成(结论)。

三段论告诉我们,宇宙的最初形式——原始火球,从无到有的产生,必然也有一个“因”,这个因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逻辑上称其为造物主,或宇宙形成的第一因。

2、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它是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计算等逻辑问题的学科,它比形式逻辑更浅显易懂。根据公认的数理公式(0+0=0)、(0+0≠1)、(0+1=1),我们可以断定,宇宙从“宇宙时”0点,到自然数1的过渡绝非偶然巧合所致。这一数学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外加因1这个实数的介入,0加0,不管加多长时间,也不可能等于1。

换句话说,如果宇宙从0到1的过渡,或者说从无到有的出现,是偶然巧合所致,没有任何外加因,那就等于说,0加0能自然巧合等于1。这是有一点数理逻辑概念的人所不能接受的。他们的智商如果用符号表示出来,那就是(0+0=1),真是幼稚透顶!

3、概率:概率也叫几率,是指某种事物在同一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宇宙从无到有的形成也绝非偶然巧合。美国著名科学家克雷斯·姆雷森曾推算出了1至10偶然巧合形成的概率。他说:“如果你把1至10这十个数字分别写在10个完全一样的纸卡上,再把纸卡放进衣兜里摇晃均匀,然后你再闭上眼睛,把纸卡一张连一张地从衣兜里掏出来,那么,能自然巧合地按1至10的顺序陶出纸卡的概率如下:

先取出1的偶然概率为十分之一,连续取出1和2的偶然概率为百分之一,连续取出1至4的偶然概率为万分之一,连续取出1至10的偶然概率将是百亿分之一!”概率与数字的大小成反比,数字越大,概率越小。如果要拿一至一百,或一至千、万、亿做试验,那么其偶然概率将小得难以统计,即使实验几百亿年,也不可能有一至一亿偶然巧合连续出现的可能。

然而,宇宙的年龄仅200亿年,如果说这些简单数字的排列顺序的偶然概率都小得难以统计的话,那么,浩瀚无比的宇宙在短短的200亿年之内偶然形成,且又如此精密结合在一起的概率就是零。

所以,如果有人不顾科学和逻辑的基本原理,硬要认为如此精密绝伦的宇宙是自己偶然形成的,那要比说航天飞机是废料厂的原料自己偶然组合而形成的更为荒谬!

4、天平无故不失衡定律:***设我们面前有一个电子天平,在没有任何外因的影响下,指针指向0,平衡不动。而一旦我们发现指针由0点滑向自然数(即大于0的任何数),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有外加因的施加。因为理智告诉我们,一个天平不可能无故失衡,肯定有其失衡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因为没有看到这个因而否认其存在,因为这个外因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的宇宙在“宇宙时”0点时,就像一个天平,指针指向0点,在没有施加任何外加力的情况下,两个秤盘是绝对平衡的,而一旦天平的指针由0点向自然数滑动,那么我们便可以肯定有外加因的施加,因为天平不可能自己由0点自动滑向自然数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宇宙由0到1的过渡,也绝非自然而然,肯定有个因,这个因便是人类自古以来寻找的造物主。

5、物质不能自造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物质都不能自造而成。也就是说,任何物质都必须依赖外部的因素才能形成,它自己不能把自己创造出来。这一原理不仅包括人为的东西,也包括矿物、植物、生物,及宇宙里的任何物质,不管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正如乔治·伊尔兰·达芬泽博士(美国布朗克海军原子能研究所主任)所说:“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理智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从我们所耳闻目睹的创造发明中,来证实造物主的存在和实有。逻辑,是我们大家都能***纳,而且不容易置疑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辩证:在世界上没有一种物质性的东西,能做到自我创造。”

宇宙的原始火球也是物质,这个物质也不可能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是在200亿年之前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在200亿年前它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即是无,无不能生有,这不仅是起码的逻辑规律,也是基本的物理学原理。所以原始火球绝不是自造而成的,它从无到有形成的本身,就表明有一个造物主的创造。

6、有序必有因: 正确的理智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井然有序的规律都不会无因而自成。当我们进入一个房间,看到里面的各种摆设井然有序时,我们会对主人的精心布置表示称赞;当我们看到一个钟表,发现其精确无误的运行时,会对工匠的精心制造表示赞叹;当我们进入天文馆,看到天体模拟**逼真的演示天体运行的规律时,会对天体模型的精密设计拍案叫绝,绝对不可能有人否认这些东西有一个高明的设计者或制造者。

试想,一个房间没有人布置不可能井然有序,钟表没有人精工制造不可能准确无误,宇宙模型没有科学家精密的设计和制造不可能如此逼真,那么,一个比房间、钟表、宇宙模型等任何精密仪器更井然有序无数倍的宇宙,未经外因的设计和创造能自己形成吗?理智告诉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7、因果律:物质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统一体。一个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另一些事物的结果,那么前一个事物就是后一事物的因,而后一事物就是前一事物的果。例如给一个电炉通电,电炉就会发热,那么,通电就是电炉发热的因,而发热就是通电的果。

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联系,无论在自然界中或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同时因果联系也是一种必然联系,当原因存在时,果必然产生,反之亦然,即当事物的果出现时,因必先于果而存在,因为一个事物不可能无因而果,也不可能自为因果。任何客观事物的出现都事出有因,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这就是客观规律,任何物质或事物都受到这种客观规律的制约,绝无例外。

原始火球被科学家们称为宇宙的最初物质形式,然而原始火球也是客观存在,它的出现也不是孤立的、僵化的,也一定还有一个促使它形成的因,否认这个因,就是否认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这一客观规律。如果说原始火球是宇宙存在的最初物质形式,那么促使原始火球形成的那个因,就是宇宙形成的终极因或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就是我们所寻找的造物主。

8、力学原理:机械唯物主义者天真地认为,宇宙就是物质+运动的机械式结果,不需要任何外加力的参与或创造,就像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设备一样,不需要外力操作,漂亮的汽车就可以一辆一辆地蹦出来!

然而力学原理告诉我们,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根据力学原理,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谓运动就是物体在一定参考系中的空间位置变化的持续过程。但是物体运动必须有作用力,而且作用力也并非一种,起码有内力、外力和动力。只有在三种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发生运动,有运动才会有宇宙。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促使原始火球运动的作用力是怎么来的?是自身带的还是外加的?如果说是自身带的,那么它为什么会自带?自带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选择的作用力的大小竟如此符合力学原理?为什么作用力的方向又是如此的一致?比如,如果作用力太小,原始火球就不会膨胀爆炸,而如果作用力太大,星球就会脱离运行轨道,如果作用力方向不一致,宇宙就会紊乱。

力学原理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作用力如此均匀、和谐和有条不紊,就足以证明,不仅物质的出现是造物主创造的,其运动的作用力也是造物主赋予的,没有造物主这样一个智慧的第一推动力,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的宇宙,只有把宇宙的终极起源归功于一个智慧、万能的造物主,才是宇宙的终极真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宇宙间的一切都受着同一规律的支配,日月星辰运行得是那样的有序,分子、原子的运动又是那样的精密,这一切都是受着同样的力学定律的支配,这难道没有一个智慧的上帝的安排吗?”《爱因斯坦谈人生》牛顿也早就指出:“宇宙万有设计得如此美妙,设计所依赖的法则如此和谐,这事实的本身就必须以神圣的、智慧的造物主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牛顿自然哲学》

疑问解答

一、为什么看不见造物主?

受文化误导的影响,中国人总爱将造物主物化,或人化,非要“眼见为实”。记得一位电视名嘴振振有词地说:“科学家们估计宇宙有200亿光年的空间范围。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已经能观测到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但仍没有观察到上帝的影子,哪里有什么上帝呀?”

这位名嘴的智商如果也用符号表示出来,那就是:200-150=0!因为他说,宇宙的空间最低有200亿光年,科学家已经看到150亿光年,但还是没有看见上帝,所以上帝就不存在,而实际上还有50亿光年他们并没有看到,如果他们真的看到了全部的宇宙,再这么说也许有资格理直气壮,因为起码加减法还算过关。

这种“眼见为实”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很有代表性,这也是许多“知识分子”否认造物主存在的“科学依据”。在这些人看来,寻找创造宇宙的造物主,就像寻找建造宫殿的工程师一样,如果没有在宫殿里找到工程师,就说明工程师不存在,宫殿是钢筋、水泥、木料、砖瓦自己组合而成的!

现在我们运用平行线的原理来戳穿他们的鬼把戏。众所周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无限延长而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但是,对于直线在无限远处的具体状况人类并没有观察过,也无法观测到,因为人类的视力及其借助观察的工具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视力根本不能观察无限延长的直线的存在方式,然而我们却不能以没有看到两条直线的无限处为由,而否定其永不相交这一基本原理。如果在几何课上有学生质问老师说,既然谁都没有看到过两条平行线的无限处,所以平行线是根本不存在的,肯定会引起哄堂大笑

所以有理智者不可能说:由于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两平行线延伸到无限处的实况,所以平行线是不存在的;也更不能说,由于我们没有看到造物主,所以造物主是不存在的。因为造物主是无限存在,对于无限存在我们只能利用理智和逻辑论证他的存在,而无法“眼见为实”。

其次我们要明白的是,造物主与人类的关系,是创造者与被造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创造者对被造者了如指掌,而被造者对创造者的本体则一无所知。这就像一位工程师创造了一台机器人,工程师对机器人的结构、性能了如指掌,而机器人对工程师的本质却一无所知,因为二者不属于同一个存在层次,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说,造物主对被造物包括人类 了如指掌,而人类对造物主的本体却一无所知。

其实别说超越时空的造物主,就是宇宙里的很多物质,人类至今都无法观测到,甚至根本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弥漫在宇宙太空里的大量的暗物质(DAMA),它几乎占整个宇宙组成的90%,其中冷暗物质就占20-30%。它可以穿越人体几亿次而人毫无感觉!我想那些坚持“眼见为实”的“知识分子”们,不会认为我们是在讲“天方夜谭”吧?

二、谁创造了造物主?

还有人问,既然造物主创造了万物,那么谁创造了造物主?这就是典型的循环论问式。所谓循环论是指逻辑学上,由前提A提出结论B,又拿B作前提来证明A,是逻辑学上著名的悖论,问题的本身在逻辑上就不成立。让我们先用数理逻驳斥它:

根据公认的数理逻辑,1之前是0。如果说1之前还有一个实数,那无疑于说1之前还有1,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我们所论证的***是宇宙形成的第一因,如果说第一因之前还有第一因,那无疑于说,1之前还有1,这是科学和理智所不容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循环论的不成立,我们不妨再打一个传球的比方;比如有十个球员围成一个大圈传球,我们通过调查的方式找到了第一个发球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再问:第一个发球人的球是谁传给他的?这个问题就不成立。因为我们既然找到了第一个发球者,就说明他之前没有人传给他,如果他之前还有人把球传给他,那么他就不是第一个发球者,而是第二或第三个。所以在找到了第一个发球人之后,再追问第一个发球人的球是谁发给他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这样永远也找不到第一个发球的人,而事实上,第一个发球人总是有的,因为球不可能无始地在球员之间传递。

我们已经以科学和逻辑的方法对宇宙进行了追本溯源,并找到了宇宙存在的第一因——造物主,***如造物主之前还有创造者,那他就不是造物主,而是被造者;***如第一因之前还有第一因,那就不是第一因,而是第二因,或第三因。因此我们要么尊重理智,承认宇宙有造物主,要么找证据否认他。如果找不到否认的证据,就应该尊重理智和科学,而不要用循环论的逻辑游戏,追问谁创造了造物主。这不仅是对人类理智的蔑视,也是对科学方***的亵渎。

一、天下廉吏第一是指谁

 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二、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罗城百废待举,首要在于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于是,于成龙***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四川遭战乱最久,人口锐减为全国之首。于成龙赴任的合州包括三属县,只有丁口百余人,正赋14两,而衙门的各种供役、需索使百姓繁重不支。目睹地方荒残,于成龙确定以招抚百姓为急务,他首先革除宿弊,严禁官吏勒索百姓,又免去规定的驱从,以家仆随身。

 合州土地极度荒芜。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于原主认业。为此,他严格规定了“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原则。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具体困难,并亲自为他们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三年后起科。这样,“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奖励垦荒是清初基本国策,但于成龙实行“禁止原主认业”先于清廷明确规定的15年前,加之他对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于成龙去往黄州府(今湖北黄州市)同知任四年,任知府四年。这里着重叙述他的两件事。一是治盗省讼。“盗”成为清初一大社会问题。在黄州府岐亭镇一带,盗贼甚至白昼劫路伤命,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镇岐亭治盗。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四年后,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驻地湖北新州(今新春县),在湖北期间,无论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因之百姓在歌谣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为广行劝施,让富户解囊,他更以身作则,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湖北时,依然一捆行囊,两袖清风,沿途以萝卜为干粮。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据载,当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毁丹亚,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拿妻鸟兽窜”。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三、于成龙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1、县令

 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2、知州

 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

 3、同知

 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官员。

 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4、知府

 知府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

 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5、两江总督

 晚清的两江总督,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局书记。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

 6、道员

 道员相当于现在的地委书记。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驻地湖北新州(今新洲县),在湖北期间,尽管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