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而效之罪又甚焉翻译_尤而效之的尤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7 0
  1. 文言文<介推拒禄>
  2. “尤以什么为甚”是什么意思?
  3.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是什么?
  4. 尤而效之的翻译尤而效之的翻译是什么

照坏样子去做:以儆~。尤(yóu):过失。

近义词;

1、效颦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翻译_尤而效之的尤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xiào pín ]

比喻不考虑条件而盲目模仿,效果恰恰相反。后来也用作模仿的意思,颦(pín)。

2、仿效

[ fǎng xiào ]

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艺术贵在创新,不能一味~别人。

3、仿照?

[ fǎng zhào ]

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办理。~苏州园林风格修建花园。

4、效法

[ xiào fǎ ]

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前贤。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

扩展资料;

仿效的近义词;

1、照样?

[ zhào yàng ]

①(~儿)

②依照某个样式:~画一张。照这个样儿做。

③照旧:天气尽管很冷,工地上~热火朝天。

2、仿制?

[ fǎng zhì ]

仿造:~品。

3、模仿

[ mó fǎng ]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小孩儿总爱~大人的动作。

4、仿造

[ fǎng zào ]

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这些古瓶都是~的。

文言文<介推拒禄>

尤物的成语有:忍尤攘诟,尤而效之,尤云_雪。

尤物的成语有:_雨尤云,尤云_雪,云尤雨_。2:拼音是、yóuwù。3:注音是、一ㄡ_ㄨ_。4:结构是、尤(独体结构)物(左右结构)。

尤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尤物yóuwù。(1)珍贵的物品。(2)特别漂亮的女人。

二、引证解释

⒈指绝。有时含有贬意。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杨伯峻注:“尤物,指特美之女。”唐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於将来者也。”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世兄有福,消此尤物。”⒉珍奇之物。引《晋书·江统传》:“高世之主,不尚尤物。”宋陆游《跋韩晋公子母犊》:“予平生见三尤物:王公明家韩干散马,吴子副家薛稷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清赵翼《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

三、国语词典

优异的人物。词语翻译英语rarity,rareobject,rareperson,extraordinarilybeautifulwoman德语Rarit_t(S)_法语***-symbol

四、网络解释

尤物(词语解释)“尤物”从字面上解也是“特别的物品”。尤的意思是异,“突出”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关于尤物的近义词

美人

关于尤物的诗词

《感事书愤·尤物天生必祸人》《尤物·诗中尤物成双绝》《尤物·隋珠和璧碎一斧》

关于尤物的诗句

尤物千年几流转爱人问尤物爱人问尤物

关于尤物的单词

stunner

关于尤物的词语

负诟忍尤天生尤物云尤雨_尤而效之扑满招尤尤花_雪忍尤攘诟忍尤含垢_雨尤云尤云_雪

关于尤物的造句

1、那掌柜乍然得见如此尤物,早已馋涎欲滴,一脸献媚,道“哟!娘子快快有请!”。

2、娇娆的身段,修长的玉腿,雪白的肌肤,圣飞不知道好多年没有见到这种尤物了,当下喉咙滚动两下,邪火便是窜了上来。

3、哇塞,这么美呀!我们木星竟然还存在如此美丽的尤物!兄弟们,上啊!抢到就是自己的,要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哈哈哈哈

4、‘砰’地一声,盛满红酒的高脚酒杯,脱离了某流痞的右手,砸向桌面,惊得两位尤物连身尖叫。

5、一声,喜嗔参半,尤物移人,少女矜持神韵,有若月里嫦娥娟娟出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尤物的详细信息

“尤以什么为甚”是什么意思?

介 推 拒 禄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1.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天未绝晋 ②不食其食

A.①灭绝 ②俸禄 B.①绝望 ②粮食

C.①断绝 ②吃 D.①截断 ②给……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及”与“赏不及推”的“及”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D.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

3.对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将有主 ②主晋祀者 ③推从者怜之 ④五蛇从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与“至死不复见”的“见”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大王见(臣列观 D.才美不外见

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A.归罪而去模仿他们,我的罪过比他们还要大

B.责怪了他们而又效法他们,我的罪过比他们还要大

C.责怪了他们而又效法他们,在罪过上我比他们还要大啊

D.归罪而去模仿他们,在罪过上我比他们还要大啊

6.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

A.言语是身体的花纹,身体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花纹

B.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

C.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花纹

D.言语是身体的花纹,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

7.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介子推母子到死再没有露面有关的一组是

①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②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③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④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⑤能如是,与若俱隐

⑥盍亦求之

⑦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

⑧亦使知之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⑦

8.下面是对本文主要意思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赞同介子推把文公的复国归功于天的观点。

B.文章歌颂了介子推有功而不图报的品德。

C.文章肯定了晋文公知过能改的贤君胸襟。

D.文章批判了介子推母亲邀功请赏的思想。

晋侯赏从亡者全文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尤其以某某更突出。

尤:

1.特异的;突出的:择~。拔其~。***之~。

2.更;尤其:~甚。~妙。此地盛产水果,~以梨桃著称。

3.姓。

4.过失:效~。

5.怨恨;归咎:怨天~人。

甚:

1.副词。很;极:进步~快。言之~当。

2.超过;过分:无~于此者。过~其辞。

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姓~名谁?

扩展资料

“尤以什么为甚”表示的是递进关系。

所谓递进关系,是指复句中后一分句须以前一分句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

分句之间的这种关系,必须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关联词有:1.单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况、况且、尤其、还、甚至于等。2.配对使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尚且(况且)……,何况……。

用在递进关系句子中的前一分句.表示肯定一种状况,然后另一分句,再肯定另一种有关的情况.後句常用「而且」,「还」,「也」,「更」还呼应「固然」。

尤而效之的翻译尤而效之的翻译是什么

“晋侯赏从亡者”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全文翻译: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赏:赐有功也。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置:立。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诬:欺骗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蒙:欺骗

盍:何不

怼(duì):怨恨。

尤:罪过。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记载

旌:表彰。

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

全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中心内容

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守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一说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一说曹国左氏(今定陶县力本屯乡左岗)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解释: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解释: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诗词名称:《介之推不言禄》。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尤而效之”的详细介绍:

一、《介之推不言禄》的全文点此查看《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内容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

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

上赏其奸。上下相蒙,

难与处矣。”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

身之文也。身将隐,

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二、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三、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四、赏析

感:感觉到很重的怨怼和酸楚情绪,总有言不由衷的感觉。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另外,寒食节为介之推而设,中国历史上以人命铭纪念传统节日,介之推为第一人。

介之推,一些著作中也称介之绥。《列仙传》曰其姓王,名光,字裕。介之推祖籍一说为山西夏县裴介村;一说为铜_人(山西沁县南,文见《重建洁惠侯庙碑记》);明代沈周《疏介夫传》曰:“其先赵魏之郊,从树艺为生,子孙甚繁衍,至今始徙于宋其后,介之推又徙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

五、注解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赏:赐有功也。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置:立。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诬:欺骗。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蒙:欺骗。

盍:何不。

怼:怨恨。

尤:罪过。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记载。

旌:表彰。

相同朝代的诗歌

《***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