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述是什么意思_溯端竟委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7 0
  1. 复多尔衮书的注释译文
  2. 氵朔组词有哪些
  3.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4. _源的意思_源的意思是什么
  5. 什么贫穷成语?

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是秘书监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育。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事奉母亲孝顺。***年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

制科。调任醴泉尉。两次升任为监察御史,出使河、陇。当时五原有个冤案长期没能断决,气候一直干旱,颜真卿辨明冤情判决后就下了大雨,本郡人称做“御史

溯述是什么意思_溯端竟委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雨”。又出使河东,上奏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终身不予录用,听说者肃然起敬。后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私怨诬谄中

丞宋浑,将他贬到贺州,颜真卿说:“为何因一时的怨忿,就想危害宋璟的后人呢?”宰相杨国忠厌恶他,指使中丞蒋洌奏请任他为束都***访判官。经两次调任为武

员外郎。杨国忠一心想排斥他,于是出任他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

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毫不在意。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惟独平原城守护完备,

他派司兵参军李平驰往京城上奏。玄宗刚听说叛乱时,感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来到,皇帝大喜,对左右说:“朕不认识颜真卿

是怎样的人,而他的所做所为竟能如此!”当时平原郡有静塞军三千人,在此基础上又增招兵士,得到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率,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

相如、高抗觊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部队。在郡城西门大规模犒赏士兵,慷慨流泪,众人感动激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景城司马李

唓、邺郡太守王焘各率军队投归颜真卿,皇帝下诏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士兵五千人渡过黄河接应他们。叛贼攻破东都,派段子光送将领李灯、卢奕、蒋清的首

级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众将畏惧,欺骗诸将说:“我平素认识李灯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斩杀段子光,藏起三人的首级。过了几天,用稻草扎

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这时,堂兄颜呆卿正任常山太守,斩杀贼将李钦凄等人,平定土门。十七郡同日主动归顺,推举颜真卿做盟

主,拥兵二十万,隔断燕、赵。下诏就地授任他为户部侍郎,辅佐李光弼讨伐叛贼。颜真卿任命李晖为副,又任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朝廷加授他为河北

招讨***访使。清河太守派遣郡人李嵋前来借兵,李峥说:“听说公率先奋起倡导忠顺,河朔仰仗公作为坚不可摧的金城。清河,是西邻,拥有江淮租赋布帛供应北

军,号称‘天下北库’。计算其中积蓄,足以抵得上三个平原郡,士兵足可以两倍于平原郡。公能乘机占据那里进行安抚,以该郡焉心腹,操纵其它城池犹如用手臂

指挥手指一样容易了。”颜真卿为此出兵六千,对他说:“我的军队已经派出了,你准备如何指教我?”李蝉说:“朝廷派程千里统率十万军队,自太行山东进,将

从螂口出击,受贼阻挡不得前进。公如果先讨伐魏郡,斩杀伪太守袁知泰,率劲兵打通螂口,使官军能出去讨伐邺、幽陵,平原、清河集结十万大兵攻取洛阳,分派

锐师控制各个要冲。公坚守城池不必与贼接战,不出数十日,叛贼定然败溃,自相厮杀。”颜真卿认为很对。于是向清河等郡发布文告,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

馥、和琳、徐浩与清河、博平军队五千人屯驻堂邑。袁知泰派遣将领白嗣深、乙舒蒙等率军二万来抵抗,叛贼战败,官军斩首万级,衰知泰逃到汲郡。史思明包围饶

阳,派巡逻兵拦截平原救兵,颜真卿担心抵挡不住,致信贺兰进明招他前来,将河北招讨使一职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战败。适值平卢将领刘正臣献渔阳归顺,颜

真卿想坚定他归顺的意志,派贾载渡海送去军资十多万,用儿子颜颇做人质。颜颇才过十岁,军中人坚决请求让他留下,不听。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后,颜真卿多次派

使者带蜡丸密信陈奏事宜。朝廷授任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虚竭,李峙劝颜真卿收取景城的食盐,使各郡输粮换盐,用度于是不再缺

乏。第五琦这时正任贺兰进明参军,后来得知此法并加以推行,军用丰足。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猛攻河北,各郡再次沦陷,惟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但

人心不安,军威无法重振。颜真卿与众人商议道:“叛贼兵势非常强劲,不可抵挡,如果投降敌人就会使朝廷受辱,不是良策,不如径直赶赴皇帝临时住所,朝廷如

果因败军之罪而加诛杀,我死也无恨。”至德元年十月,放弃郡城渡河,辗转来到凤翔拜见皇帝。下诏授任为宪部尚书,升任御史大夫。正值朝廷纷乱无暇他顾,而

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弹劾贬职。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长安,告辞那天,在宫门前不敢乘马,走出宫外设置的木

栅樘桓后方才骑上。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章弹劾他。皇帝将他的奏章还回,安慰并答复他说:“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

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卿姑且宽容他。”百官为之肃穆。两京收复,皇帝派左司郎中李选告祭宗庙,祝辞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

在蜀中,这样署名可以吗?”崔器马上上奏修改,皇帝认为他有见识。又建议说:“《春秋》中记载,新宫遭灾,鲁成公哭了三天。现在太庙被盗贼毁坏,请求在郊

野筑坛,皇帝面向东方而哭,然后再派遣使节。”没有***纳。宰相讨厌他不断上言,出任他为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为丹杨县子。被御史唐曼诬告,贬为饶州

刺史。干元二年,授任他为浙西节度使。刘展准备造反,颜真卿事先整顿军备,都统李垣认为他在生事,诋毁颜真卿,于是召入朝任刑部侍郎。刘展最终率兵渡过了

淮河,而李岖逃到江西去了。李辅国将太上皇迁到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候起居,李辅国厌恶他,贬为蓬州长史。代宗即位,起用为利州刺史,没有接受任命,再次

升任吏部侍郎。授任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任尚书右丞。皇帝从陕州返回,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宰相元载认为迂腐,颜真卿发怒道:“取舍在

公,言者有何罪过?可是朝廷之事岂能忍受公再度破坏吗!”元载怀恨在心。不久以检校刑部尚书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尚未赴任,留下主持省事,改封鲁郡公。当时

元载引用很多私党,畏惧群臣议论上奏,就欺骗皇帝说:“群臣奏事,大多掺杂谗言诋毁。请在每次论事之前,都先桌告各部门长官,长官再禀告宰相,宰相审查可

否再上奏。”颜真卿上疏说:各部门长官,是显达官员,都可以直接上奏天子。郎官、御史,是陛下的心腹耳目之臣,因此出使天下,无论事情得失大小,都要让他

们访察,回朝后奏报皇上。造就是古时所说的擦亮观察四方的眼睛、达到远闻四方的听觉的含义。现在陛下想自己遮蔽耳目,使自己不聪不明,那么天下还有什么指

望呢?《诗经》说:“营营青蝇,落在棘林;谗言无边,惑乱四方。”是因为谗言能将白变黑,将黑变白。诗人嫉恨它,因此说:“将那进谗之人带来,抛给豺狼猛

虎;豺狼猛虎不吃,抛到北方荒野。”从前夏朝时的伯明、楚国的无极、漠代的江充,都是谗人。陛下憎恶他们,是应该的。为何不留神观察?凡出言虚妄不实的,

就是谗人,应当诛杀他们;那些言谈不虚妄的,就是正直之人,应当奖励他们。陛下舍弃这些不做,使众人都说陛下不能明察而厌倦听览,如果有这样的议论,臣私

下为陛下痛惜。过去太宗勤勉辛苦操劳各种政事,《司门式≥中说:“没有门籍的人如有急事上奏,令监门司与仗卫带进上奏,不许阻碍。”以此防止壅塞蒙蔽。设

立仗马二匹,需要急奏时便听任骑马前往。这正是他平稳治理天下的原因。天寅以后,李林甫受君宠幸,群臣中不先征询宰相就奏事的人,***托其它原因加以中伤,

但仍不敢公开约束百官,让他们先桌告自己。当时宦官袁思艺每天到中书省宣布诏书,天子的打算,必定通告李林甫,李林甫得以先行奏请,皇帝惊喜地认为李林甫

高明如神,因此权力恩宠日重一日,路人相见只敢以目示意。上意不能下传,下情不能上达,这是权臣蒙蔽国君,不遵循太宗的法度啊。以至于衰落到今天这一地

步,天下的弊端都集中到陛下之时,这种状况由来已久了。在国运艰难之初,百姓还没有凋零残破,太平之政还可达到,而李辅国掌权,宰相当政,不断姑息纵容。

大开三司,诛杀反叛,使得余贼败将北投党项,聚集不法之徒,更加惊恐,史思明感到身危恐惧,互相煽动而反,东都陷落,先帝因忧劳成疾折损寿命。臣每当想起

这些,痛彻心骨。现在天下疮痍未平,战乱日生,陛下怎能不广听正直言论,来扩大自己的枧听,而阻塞忠正的谏言呢?陛下在陕之时,奏事的人不限贵贱,群臣认

为太宗之治可以翘足而待了。况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广开无所忌讳的言路,尚且担心人们不能直言,何况心怀厌倦懈怠,命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使御史台制订

规章,不许直接进奏,从此以后人们就不能奏事了。陛下所见所闻,只限于数人的耳目,天下人士,则闭口结舌,陛下便认为无事可论,怎知是畏惧而不敢进言,这

是李林甫、杨国忠再次出现了。臣认为今天的事情,自古以来从没有遇,虽然是李林甫、杨国忠都不敢公然这样做。陛下不早觉悟,逐渐孤立,后悔就来不及了。于

是宦官等人争相将他的奏章传布于朝廷内外。后来代理太庙事,上奏说祭器不整洁,元载认为他有意诽谤,贬为峡州剔驾。改任吉州司马,后升住抚、湖二州刺史。

元载被诛,杨绾推荐他,升任刑部尚书,进任吏部尚书。皇帝去世,任命他为礼仪使,因此上奏说列朝圣上谧号过于冗繁,请求根据最初所议作为最后的定谧,袁惨

坚决反对,搁置没有回音。时值丧乱之后,法律松弛败坏,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屡次建议订正,但被权臣阻止压制,大多半途而废。杨炎当政,颜真卿因正直不被

容纳,改任太子少师,但仍领任使职。到卢杞当政时,更加不喜欢他,改授太子太师,并将礼仪使免去,多次派人询问他方镇之职何处为便,想要派他出任。颜真卿

前去拜见卢杞,推辞道:“先中丞首级传送到平原,满面是血,我不敢用衣服擦拭,亲自用舌舐净,公忍心不容我吗?”卢杞惊愕下拜,但怀恨切骨。李希烈攻陷汝

州,卢杞于是建议派遣颜真卿前去:“颜真卿为四方所信服,如果派他前去晓谕李希烈,可以不劳动军队就可平定。”下诏批准,公卿全都失色。李勉认为这样会失

掉一名元老,使朝廷蒙受羞辱,秘密上表坚决请留。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已经显明,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见到

李希烈以后,宣布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抽刀争相逼近,诸将全都护骂,要吃了他,颜真卿神色不变。李希烈用身体保护他,喝令众人退下,于是来到馆舍。李

希烈逼迫他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听从。李希烈于是诈遣颜真卿哥哥的儿子颜岘与随从官吏数人相继入朝奏请,德宗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只是

告诫严加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再也没有其它言语。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叱责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完成使命,是看我没有兵器杀你,就

来劝说我吗?”李希烈与同党聚会,召来颜真卿,让倡优表演节目斥责侮辱朝廷,颜真卿怒道:“公是人臣,为何如此?”拂衣而去。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

王武俊、田悦、李纳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久闻太师的大名德行,公准备建立大号而太师到来,要寻求宰相谁能比太师更合适?”颜真卿叱责说:“你们这

些人听说过颜常山吗?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他率先兴起义军,后来虽然被俘,斥骂叛贼不绝于口。我年近八十,官至太师,坚守节操,死而后已,岂能受你

们这些人胁迫呢!”诸贼全都失色。李希烈于是囚禁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大坑,说要活埋他,颜真卿见到李希烈说:“死生天定,何必多此

一举!”张伯仪战败,李希烈命人拿来旌节首级给颜真卿看,颜真卿大哭扑地。适值李希烈同党周曾、康秀林等人图谋袭击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任节帅,事情败露,

周曾死,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于是撰写遣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李希烈越分称皇帝,

派人询问仪式,他回答说:“老夫年纪老了,曾经掌管朝廷礼仪,所记的只有诸侯朝觐之礼而已!”兴元以后,官军再次振兴,叛贼担心有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

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受朱沘连累被诛杀,李希烈

因此恼怒,派闱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闱奴说:“应赐卿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功,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闱

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这是反贼,为何称诏书!”于是缢死了他,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说以后,落泪,三军都哀伤痛哭,于是表奏他的大

节。淮、蔡平定,儿子颜预、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焉他停止朝会五天,追赠司徒,谧号为文忠,赐丧葬布帛米粟加倍。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不

公正的言辞正直的道义,不生于心。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至于李正己、田神劝、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人,都是颜真卿最初引进起用的,后来都

立有战功。擅长正、草书,笔力遒劲曲折,世间当做珍品流传。贞元六年下赦书,授任颜预为五品正员官。开成初年,又任命他的曾孙颜弘式为同州参军。

原文: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时平原有静塞兵三千,乃益募士,得万人,遣录事参军李择交统之,以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为将,分总部伍。大飨士城西门,慷慨泣下,众感励。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以众归,有诏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为助。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 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诏即拜户部侍郎,佐李光弼讨贼。真卿以李晖自副,而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俄加河北招讨***访使。

清河太守使郡人李崿来乞师,崿曰:“闻公首奋裾唱大顺,河朔恃公为金城。清河,西邻也,有江淮租布备北军,号‘天下北库’。计其积,足以三平原之有,士卒可以二平原之众。公因而抚有,以为腹心,它城运之如臂之指耳。”真卿为出兵六千,谓曰:“吾兵已出,子将何以教我?”崿曰:“朝家使程千里统众十万,自太行而东,将出 郭口,限贼不得前。公若先伐魏郡,斩贼守袁知泰,以劲兵披郭口,出官师使讨邺、幽陵,平原、清河合十万众徇洛阳,分犀锐制其冲。公坚壁勿与战,不数十日,贼必溃,相图死。”真卿然之。乃檄清河等郡,遣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博平士五千屯堂邑。袁知泰遣将白嗣深、乙舒蒙等兵二万拒战,贼败,斩首万级,知泰走汲郡。

史思明围饶阳,遣游奕兵绝平原救军,真卿惧不敌,以书招贺兰进明,以河北招讨使让之。进明败于信都。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遣贾载越海遗军资十余万,以子颇为质。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不从。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第五琦方参进明军,后得其法以行,军用饶雄。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真卿谋于众曰:“贼锐甚,不可抗。若委命辱国,非计也。不如径赴行在,朝廷若诛败军罪,吾死不恨。”至德元载十月,弃郡度河,间关至凤翔谒帝,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皆被劾斥降。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两京复,帝遗左司郎中李选告宗庙,祝署“嗣皇帝”,真卿谓礼仪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奏改之,帝以为达识。又建言:“《春秋》,新宫灾,鲁成公三日哭。今太庙为贼毁,请筑坛于野,皇帝东向哭,然后遣使。”不从。宰相厌其言,出为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为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

乾元二年,拜浙西节度使。刘展将反,真卿豫饬战备,都统李峘以为生事,非短真卿,因召为刑部侍郎。展卒举兵度淮,而峘奔江西。

李辅国迁上皇西宫,真卿率百官问起居,辅国恶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利州刺史,不拜,再迁吏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俄以检校刑部尚书为朔方行营宣慰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鲁郡公。时载多引私党,畏群臣论奏,乃绐帝曰:“群臣奏事,多挟谗毁。请每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以白宰相,宰相详可否以闻。”真卿上疏曰:

诸司长官者,达官也,皆得专达于天子。郎官、御史,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无细大得失,皆俾访察,还以闻。此古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望焉?《诗》曰:“营营青蝇,止于棘;谗言罔极,交乱四国。”以其能变白为黑,变黑为白也。诗人疾之,故曰:“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昔夏之伯明、楚之无极、汉之江充,皆谗人也,陛下恶之,宜矣。胡不回神省察?其言虚诬,则谗人也,宜诛殛之;其言不诬,则正人也,宜奖励之。舍此不为,使众人谓陛下不能省察而倦听览,以是为辞,臣窃惜之。

昔太宗勤劳庶政,其《司门式》曰:“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与仗家引对,不得关碍。”防拥蔽也。置立仗马二,须乘者听。此其平治天下也。天宝后,李林甫得君,群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托以他故中伤之,犹不敢明约百司,使先关白。时阉人袁思艺日宣诏至中书,天子动静必告林甫,林甫得以先意奏请,帝惊喜若神,故权宠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此权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也。陵夷至于今,天下之敝皆萃陛下,其所从来渐矣。自艰难之初,百姓尚未凋竭,太平之治犹可致,而李辅国当权,宰相用事,递为姑息。开三司,诛反侧,使余贼溃将北走党项,裒啸不逞,更相惊恐,思明危惧,相挻而反,东都陷没,先帝由是忧勤损寿。臣每思之,痛贯心骨。

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天下之士,方钳口结舌,陛下便谓无事可论,岂知惧而不敢进,即林甫、国忠复起矣。臣谓今日之事,旷古未有,虽林甫、国忠犹不敢公为之。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悔无及矣。

于是中人等腾布中外。后摄事太庙,言祭器不饬,载以为诽谤,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杨绾荐之,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帝崩,以为礼仪使。因奏列圣谥繁,请从初议为定,袁傪固排之,罢不报。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中格云。

杨炎当国,以直不容,换太子少师,然犹领使。及卢杞,益不喜,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数遣人问方镇所便,将出之。真卿往见杞,辞曰:“先中丞传首平原,面流血,吾不敢以衣拭,亲舌舐之,公忍不见容乎!”杞矍然下拜,而衔恨切骨。

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张伯仪败,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真卿恸哭投地。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贞元六年,赦书授頵五品正员官。开成初,又以曾孙弘式为同州参军。

赞曰:唐人柳宗元称:“世言段太尉,大抵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非也。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宗元不妄许人,谅其然邪,非孔子所谓仁者必有勇乎?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id="id1">复多尔衮书的注释译文

杜甫《蜀相》赏析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鎔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蜀相》一诗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着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我们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氵朔组词有哪些

(1)南中——南方。向——以前。好音——指吴三桂借清兵打败李自成的消息。

(2)问讯——问候,致意。

(3)遽(据jù)——急于。左右——原意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书信中作为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接向对方本人陈述,请左右转达。

(4)委——弃。草莽——草野。

(5)大夫无私交——诸侯国的大夫不应该和异国的大夫建立私交,以免因私人感情而妨碍国事。

(6)倥偬(总zǒng)——仓促,繁忙。

(7)琬琰(宛言wǎn yǎn)——琬圭和琰圭,本为两种精美的玉器,这里用以比喻文章之美。章——指来信。

(8)不啻(翅chì)——如同。

(9)犊读再三——反复阅读的意思。

(10)殷殷——恳切。致意——表示(写信人的)心意。

(11)稽——迟迟没有受到。天讨——原指帝王代天惩罚。

(12)贵国——指清朝。

(13)且感且愧——又感激又惭愧,因自己没有力量,不得不靠别人。

(14)江左——江南。

(15)大行皇帝——先帝,专指初死的皇帝。大行,去了不回来的意思。

(16)法祖——师法祖先。

(17)尧舜之主——像尧舜奸末圣明的君主。

(18)三月十九日之事——指李自成破京师,明思宗***。

(19)待罪——供职的谦称。南枢——因史可法当时加任东阁大学士,位居南都枢要,故称。

(20)师次淮上——军队刚到淮河边上。次,停留。这句话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史可法“誓师勤王,师次浦口”,得到京师城破的消息,便回南京去磋商建立***了。

(21)凶问——指明思宗死讯。

(22)地坼(彻chè)天崩——地裂天坍,形容得到消息时精神受到极大震动的样子

(23)山枯海泣——形容悲痛的深切。

(24)孰——哪一个。

(25)肆——后把尸体陈列示众。市朝——人众会集的地方。

(26)泄泄(移yì)者——迟缓误事的人。

(27)奚足——怎么够……。谢——认罪、谢罪。

(28)尔时——那时候。

(29)恸(痛tòng)——痛哭。考妣——父母死后的称呼。

(30)拊膺(英yīng)切齿——拍胸咬牙。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31)悉——这里是尽其所有的意思。甲——军队。

(32)翦——全部消灭。

(33)二三老臣指南京兵部侍郎兼管礼部事吕大器、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及马士英等。这里的二三是虚指,犹言几个。

(34)宗社为重——应该以宗庙、社稷为重。宗庙社稷即封建国家的代称。

(35)相与——共同。今上——现在的皇帝,指弘光帝。

(36)系——联结。中外——中央和地方。全句意思是:有了个***,才能使人心安定。

(37)神宗——万历帝,名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

(38)光宗——神宗太子朱常洛,1620年即位,年号泰昌,在位一个月病死。

(39)天与——上天赞许。人归——人心拥护。

(40)朔日——阴历初一日。

(41)劝进——意为经过臣下劝说才登帝位。

(42)悲不自胜(shēng)——悲痛得(身体)经受不起了。

(43)监国——代理皇帝职务。朱由嵩于五月初三称监国,过了十二天,即位称帝。

(44)迨(代dài)——等到。阙(guè)——宫殿、陵墓前面的高建筑,这里指宫门。

(45)正位——即位。

(46)凤集河清——古代以凤鸟出现和黄河变清算做吉兆。这是附会之辞。凤本是传说中的鸟;黄河局部暂变清,偶或有之,也和人事无关。集,鸟在树上栖息。

(47)瑞应——吉祥的征兆。

(48)紫气——古代有种迷信叫望气,根据望见的气决定吉凶。紫气是吉祥的气。盖——覆盖物叫盖,车篷、雨伞等都可叫盖。

(49)祝文升霄——告天的奏章烧化后被风吹上云霄。古人认为这是天帝接受祝文的吉兆。或者是风凑巧把灰吹得较高,或者完全是粉饰的话。

(50)瞻——望。

(51)相梓(nán zǐ)——均树名。枏(即楠)木有香气,梓木轻软不易朽烂。章——大木材。这里作量词用,数十万章即数十万根。这些话,前人也认为是不经之谈。

(52)越——过了。

(53)视师——督师。

(54)辑——和睦。黎——即黎民。黎本义是众多。全句意思即安民。

(55)剃(剃tì)发之令——满族习惯,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削发垂辫,与汉族把全部头发束起的不同。清军势力所到,都下令剃发。多尔衮应吴三桂的要求,引兵入关,宣布“除剃发外,秋毫无犯”;同月,又宣布暂停,“照旧束发,悉听其便。”次年,灭弘光***,就下剃发易服之令,雷厉风行,“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56)振古铄(朔shuò)今——为古今所未见的意思。铄,光辉美盛。

(57)长跪——即跪。古旧地席地而坐,跪在地上,把臀部放到脚跟上,就算坐了。伸直腰股,就叫长跪。北向——尊贵者坐北朝南,卑贱者在南面向北行礼。

(58)顶礼、把头、两插、两足俯伏在地。加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59)明谕——指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60)缮(善shàn)治——整治。筐篚(fěi)——都是盛物的竹器,约为一词,即薄礼之意。

(61)鸿裁——鸿裁原指文章体制宏伟。这里和“***”连接,即请尊意决定之意。鸿,盛大。裁,裁决。

(62)辱——承蒙。明诲(讳huì)——英明的教导。

(63)甍(轰hōng)——诸侯死叫甍。

(64)世子——诸侯的嫡长子。

(65)不忍死其君者——感情上不愿意承认国君已死的人。

(66)青宫皇子——即太子。太子住东宫,古时认为东方属木,木色属青。

(67)惨变非常——据《明史》记载,思宗太子慈烺及定王慈炯、永王慈炤,皆于京师陷后,不知所终。

(68)拘(jū)牵不即位之文——被“有贼不讨,不得书即位”的说法束缚住。

(69)坐昧(mèi)——恰恰违反了。坐,徒然;昧,不明。大一统之义——《春秋》的第一句是“(隐公)元年,王正月”。《公羊传》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人因以大一统为《春秋》最首要的主旨。大,重视,尊重。

(70)鼎沸——以鼎中汤水沸腾的状态比喻天下大乱。鼎在商周时是炊器。

(71)仓卒(促cù)——匆匆忙忙地。

(72)维系——维持结纳。

(73)***——指宋代朱熹。***本来是堂名,后来成为朱熹的别称。《纲目》——朱熹编的《通鉴纲目》。踵事《春秋》——继承《春秋》的笔法。踵,指跟着前人的脚迹走,即继承、效法的意思。

(74)特书——大书特书,重点突出的意思。

(75)莽移汉鼎,光武中兴——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宰相,他夺了刘家的天下。这里的鼎是王朝的重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三代相传,春秋时楚庄王出兵过洛阳(东周都城),问鼎的轻重,暗示想取而代之。后来以“鼎”或“鼎祚”做国运的供称。光武即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参加反王莽的绿林军,推翻王莽,再消灭起义军和割据者,重建汉朝,所以叫中兴。

(76)不废山阳,昭烈路祚(zuò)曹丕废汉献帝,封献帝为山阳公。刘备乘此机会,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烈帝。祚,皇位。朱熹《纲目》的三国部分,根据蜀汉的年号纪年,与司马光《资治通鉴》根据曹魏年号纪年者不同。

(77)怀愍亡国,亚元嗣基——怀、愍是丁晋亡国时的两个皇帝。311年(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汉刘曜(匈奴族)破洛阳,俘怀帝,愍帝司马邺在长安继位,316年(建兴四年),齐曜又破长安,愍帝被俘。二帝后来均被囚。317年元帝司马刀与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是为东晋。

(78)徽钦蒙尘,宋高缵(zuǎn)统——1125年(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金兵攻宋,徽宗传位给儿子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二帝同被金兵掳去,史称“徽钦蒙尘”。蒙尘,指帝王遭难流亡在外,蒙受风尘。宋高宗赵檭也是徽宗的儿子,原封康王,他重建了***,缵,继承。/统,一脉相承的系统,这里指王朝总递传。

(79)亟(即jí)——正位号——马上正式即位为帝。亟,立即。

(80)率(帅shuài)——都。以正统予之——指在《纲目》上用他们的年号纪年,承认他们是正统,不是所谓的“僭(jiàn)伪“。

(81)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755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他逃往四川。太子李亨留下拒敌,他到灵武自立为帝,是为肃宗。幸,帝王驾临其地的意思。

(82)议者疵之——论史者都批评他。疵,缺点错误。

(83)许以行权——造成他能够变通办法。权,指不合正理而能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

(84)幸——庆幸。光复旧物——恢复原来的王朝。

(85)本朝传世十六——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检共十六帝。

(86)正统相承——世世代代为天下共主的意思。所谓正统,据北宋欧阳修的解释:“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正统论》)

(87)冠带之族——指官吏、士大夫。冠带本为帽子和腰带,后专指统治阶级的装束后又用作统治阶级的代称。

(88)继绝存亡——指继承与灭亡。

(89)仁风遐(霞xiā)——被仁爱之风使远方的人都能受到。遐,远。

(90)先朝——指自崇祯帝以上的明代各朝。

(91)夙(速sù)膺封号——一向受到封号。1403年(明代永乐元年),女真(满)族首领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以后世袭其职。后金(清)太祖努尔哈赤本人不仅袭封为建州卫指挥使,而且还升为建州卫都督佥事,加大都督,封龙虎将军。夙,素常。膺,受。

(92)小人构衅(xìn)——坏人挑起事端。按明清间的战争其实是努尔哈赤发动的。这里指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杨镐率四路大军攻金大败一事。杨镐败后下狱,于1629年(崇祯二年)被杀。杨镐无能误国,但并非“小人”;攻金原因是后金先攻陷抚顺等地,谈不上”构衅“。史可法是因为不与”角口“,寻求妥协,不得已而这样说的。

(93)致启兵端——以致引起战争。端,缘由。

(94)旋加诛戮——后来就把他(杨镐)杀了。殿下——对太子、亲王的尊称。多尔衮这时已封亲王。

(95)转欲——反而要。东下——实为南下。

(96)以前导命元凶——命首要的凶犯做前对顶角,指多尔衮《致史可法书》中所说:“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

(***)恩仇倏(shū)忽——转眼之间把恩仇颠倒过来。

(98)奖乱贼而长寇仇——鼓励好那些作乱造反的人。

(99)孤——孤负,同“辜负”。全句意思是:本朝原来致力复仇,感到很满意,现在情形如此,大失所望。

(100)从“若乘我国运中微”至此,《东华录》中删去。

(101)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契丹)攻宋至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宋与辽讲和,由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缯。古代丝织品总称。

(102)回纥(hé)——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唐代时活动在鄂尔浑河一带。曾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103)瞻仰——仰望,表示尊敬、崇拜。

(104)崇仇——增长恶感。

(105)规——打算,这里是企图夺取的意思。幅员——幅指宽度,原指周围,合起来指疆域。

(106)为德不卒——做好事不做到底。

(107)岂能然乎——难道会这样么?

(108)往者——以前。

(109)轸(诊zhěn)念——关怀,体谅。潢池——《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於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后因以“潢池弄兵”谓叛乱,造反。(110)剿抚互用——用军事镇压和招降两手。崇祯皇帝时有此情形,但单用军事镇压,也无法消灭起义军。史可法说因此而贻误至今,不过是对多尔衮说几句装装门面的话。

(111)天纵英武——即天赋武。这也是装面子的话。天纵,天所给予的。

(112)庙堂——指***。

(113)和衷体国——团结一致,共谋国事。这也不符合事实,但是对敌方不能不这样讲。

(114)介胄(宙zhòu)——甲和盔。

(115)当不越于斯时矣——一定不会晚于这时候了。

(116)语曰——俗语,常言说。树德务滋,除恶务尽——立德务求其多,除恶务求彻底。务,必须。

(117)未伏天诛——意为还没有被杀。

(118)卷土西秦——在陕西准备卷土重来。西秦,陕西一带原是古秦国旧地,又因地在我国西部,故称。

(119)不共戴天之恨——指明朝与李自成起义军有极深的仇恨。

(120)抑亦——而且也是。

(121)伏乞——伏地而求,表示尊敬之意。伏,伏地。

(122)全始终之德——有始有终地把好事做全。

(123)问罪——宣布对方罪过,加以讨伐。秦中——指陕西中部一带的地域。

(124)枭(消xiāo)——指斩首示众。

(125)敷(夫fū)天之忿——形容忿恨极大。敷天,铺天。

(126)义问——仗义的名声。

(127)惟力是视——尽力量办事。

(128)不亦休乎——岂不好呢?休,美好。

(129)牛耳之盟——古代盟会时割牛耳取血,主盟者执牛耳。

(130)奉盘盂从事——捧着结盟时放牲血的盘盂。古代歃血为盟,把割排耳取得的血(有时也用其他动物的血)含在口中(一说涂在唇上)。明清时早已不有这类仪式了,这里借指派人北上订约。

(131)陵庙——指明朝的皇陵和宗庙。无涕可挥——哭者哭不出了,表示悲痛很深。

(132)身蹈大戮(录lù)——身犯该杀的罪。指史可法身为重臣,不能报国殉主。

(133)股肱(工gōng)——帝王得力的助手。肱,手臂,从肩到腕的部分。两句意为尽忠竭力,见《左传·僖公九年》。

(134)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致命——实即“尽瘁”之意。致,尽。

(135)克尽——能够尽到。按《东华录》在“法处今日”以下,作“致命遂志。克尽臣节,报以报也”。从“即日……”到“弗敢与闻”,全册。

(136)奖率三军——率领全军。出兵时要鼓舞士气,故用奖字,即劝勉之意。

(137)穷……之窟——肃清……的巢穴。

(138)神州——中国的别称。这两句不仅指镇压起义军,也暗示要驱逐清军,收复北方土地。

(139)他命——其他的命令,指招降而言。

(140)弗敢与闻——听也不敢听,即坚决拒绝,不过用了字面上比较委婉的句子。与,原为参预的意思。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前一时,在南方听到了好消息,可法随即派遣使者去向吴大将军问候,不敢贸然向殿下致意。并不是将殿下的情谊搁在一旁,只因为大夫之间不能有私交,是《春秋》大义。现在国务繁忙之际,忽接殿下的华章,真象是从天而降。大函已反复拜读,其中情意恳切。讲到“逆贼”还迟迟不能讨伐击溃,使贵国为此而烦恼,可法是既感激,又惭愧。只恐殿下的左右不明真情,说南方的大臣与百姓偷安于江南,竟然忘却皇室的仇敌,因此,可法特地向贵国详细陈述一下情况。

我们的先皇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真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下昏庸而误了国事,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惨变。可法位居南都要职,不及带兵北上救援,军队刚抵淮河边上,已收到先皇帝殉国的凶讯。可法得此消息,真如天塌地裂,无限震惊,无限悲痛。唉呀!哪个人没有君王呢!就是把可法在街市上砍首示众,作为耽误救援君王的臣子的榜样,也怎么能让地下的先皇帝原宥我滔天的大罪啊!

那时候南方的臣子百姓,听到凶讯,***哀伤痛哭,犹如丧失了父母,莫不捶胸切齿,要求倾东南的军队,立即去歼灭万恶的敌人。但是几位老臣,说际此国破家亡之时,应以国家为重,共同商议迎立当今的皇上,以使内外人心安定。当今的皇上不是别人,是神宗之孙,光宗之侄,先皇帝之兄。名正言顺,天神所赞许,人心所归向。五月初一,大驾到临南都,百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请皇上登位,皇上悲痛万分,一再谦让,只答应称“监国”。群臣百姓齐集宫门,反复跪请,方于十五日在南都即位。在此之前,凤鸟飞集,黄河水清,吉祥征兆不止一件。在祝告祖庙那天,空中出现如伞一样的紫云,祝文烧化即飞升上天,众目共睹,***欢欣,传为喜讯。大江上涌出楠木梓木几十万根,用以修造宫殿,这难道不是天意么!几天之后,就命令可法督师江北,限期西征。忽然消息传来,说是我国大将军吴三桂向贵国借兵,攻进京都,赶走了反叛的匪徒,又为我先皇帝按礼节发丧,清除宫庭里叛徒的残余,公告安民,并且废止了剃发的命令,用以表示不忘大明。这类行动,真是古今所未有,凡是大明的臣子,没有一个不是向北跪拜致礼,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与感激,岂只是如来示所说“感恩又没法报答”而已!因此,特在八月份,整治了薄礼数筐,派遣使者前往慰劳贵军,同时又想请尊意裁决,一起联合发兵,西讨叛逆。为此我大军开拔,又至江淮一带,却收到大函教诲,引用了《春秋》大义来责问,话说得多么得体啊!可是进一步探讨一下,就知道所引《春秋》一段史实,是春秋列国时国君逝世,诸侯的长子虽然应该继位,但弑君之贼尚未讨伐,心里不肯承认国君巳故的一种说法。若是天下都拥戴的皇帝,为国殉难,宫中的太子,遭到了非常的惨祸,而还拘泥于什么“不得书即位”的死条文,恰恰丧失了《春秋》“大一统”的主旨。国内纷乱无主,匆促出兵,将用什么来团结民心,号召忠君爱国?朱熹夫子编著《通鉴纲目》,效法《春秋》笔法,书中大书特书的,有王莽篡位之后,光武帝起兵将他推翻,重建汉朝;曹丕废汉献帝,刘备在成都称帝;西晋怀、愍二帝被害国亡,元帝司马睿继位,建立东晋;宋徽、钦二帝被敌掳去,高宗赵构承接大统。这些史实,都是说在国仇未报的时候,先有人继承帝位,《通鉴纲目》并没有责斥为自立皇位,而全都看作是正统。甚至唐玄宗逃至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论史者都以为是错误,但也未尝不赞许他能行权宜之计,庆幸他能恢复唐代的王朝。

本朝开国以来,传代有十六位圣君,代代以正统继承,统治天下大小官吏,扶植名门望族,仁爱之风,远达四疆。早在前朝,贵国数次受封,后因为小人挑起事端,以致引起了战争。先皇帝对此非常痛恨,后来就把好人杀死,愿与贵国交好,这件事,是殿下所知道的。现今贵国为我朝遭难而痛心,助我驱除乱臣逆贼,真可说《春秋》大义,再见于今世了。如果乘我国内不靖,把我皇朝看作割据,并且要移军队南下,还把叛臣做先锋,既要获利,又要强词夺理,思仇关系,转眼颠倒,长了造反贼人的志气。这种做法,不但辜负了我朝借兵复仇的苦心,也违背了殿下当初出于义愤、扶助危亡的心意了。古时候宋朝与契丹讲和,只是每年送给金银绸绢;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乱,并不要求割让土地。何况贵国为了与我朝世代友好,为道义而出兵,这一举动,能使万代传颂。如果乘我危难,与我为仇,企图占领我朝领土,好事不能彻底完成,这样以道义开始却以获利终结,不为贼匪之徒暗笑吗!贵国难道会这样做么?

从前,先皇帝怜惜那些造反,不忍心把他们斩尽杀绝,兵剿与招降,两手交替兼用,以致耽误到今天。当今皇上具有天赋的英明神武,时时刻刻,不忘为祖先复仇。殿堂上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商国家大计,上下兵将,流着热泪磨刀擦枪,忠君爱国的兵民,个个愿意为国牺牲。可法以为“逆贼李闯”受天诛而亡,不会再逃过这个时候了。古话说:“树立德行愈多愈好,铲除坏事要连根消灭。”现在‘逆贼李闯”尚未受到天诛灭亡,据谍报知道他正想自西秦卷土重来,打算恢复地位。这不仅是本朝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而且也是贵国没有连根消灭坏事的忧患。谨希望贵国坚定与本朝对付共同敌人的情谊,成全有始有终的好事,两国合兵讨伐,到秦中兴师问罪,一起砍掉“逆贼”的头颅,平息铺天的.愤恨。那末贵国仗义出师的美名,可以照曜千秋万代;本朝报答恩情,一定全力以赴。今后两国世代通盟友好传之永远,岂非大好!至于有关商订盟约的事情,本朝的使臣,早已上路,不久就可以抵达燕京,与贵国正式订约了。可法心念北方的皇陵与大明宗庙,眼泪已经流尽,身犯滔天罪行,罪该万死。之所以不立即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实在是为了国家之故。经书说:“竭尽全力协助帝王,永远忠于帝王。”可法在今日,恭敬小心,尽心尽意,完成我臣下的节操。几天之内,就要率领三军,渡过大江,追赶“叛贼”,直到捣毁他们的巢穴,光复全中国,用来报答当今皇上及先帝的知遇之恩。贵国此后再有别的教诲,可法不敢再听,希望殿下明白审察!

弘光甲申年九月十五日。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上溯、

沿溯、

追溯、

回溯、

溯源、

溯测、

溯滩、

推溯、

洄溯、

溯游、

溯风、

溯回、

逆溯、

泝溯、

驰溯、

文溯阁、

追本溯源、

溯流从源、

反本溯源、

不溯既往

溯流而上、

正本溯源、

推本溯源、

远溯博索、

溯端竟委、

溯本求源、

沿流溯源、

探源溯流

_源的意思_源的意思是什么

《岳飞传》(节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上世代务农。父亲岳和,常能节衣缩食,接济困危。有人的庄稼侵入他的田地,收割之后归还别人;借贷其钱财者不要求别人偿还。

岳飞出生时,有一大鸟如鲲鹏,从屋顶飞鸣而过,因此取名为岳飞。尚未满月,黄河在内黄一带决堤,大水突然冲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波涛冲到岸上才幸免于难,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岳飞少年时便很有气节抱负,性情深沉淳厚,寡言少语,家庭贫寒而用心读书,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生下来时就有很大力气,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劲弩。曾向周侗学习射箭,尽得周侗射箭技术,能够左右开弓。

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日,都要设法买些祭品到周侗的坟上祭奠一番。父亲对此十分赞许,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报效国家,你能够成为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吗?”

宣和四年(1122),真定宣抚使刘韦合招募勇敢战士,岳飞前往应征入伍。当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盗贼为祸甚烈,岳飞请求率领二百名士兵前去将其消灭。

先派部分士兵扮作商人进入盗贼活动区,被陶俊等俘去编入部伍。岳飞派遣其余的士兵埋伏在山下,自己亲自率领数十骑逼近敌人营垒挑战。

陶俊出兵应战,岳飞***装不敌引诱敌人,陶俊等果然随后紧追,山下伏兵突然杀出,先前被陶俊掳去的士兵也起而内应,遂将陶俊和贾进和活捉,凯旋而归。

康王赵构至相州,岳飞通过刘浩进见,受命招讨游寇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投降,因功被封为承信郎。率铁骑三百人前往李固渡诱敌,将金兵击败。

随从刘浩解东京开封之围,与金军相持于滑州南,率领一百名骑兵在结冰的河上演习。

敌军突然而至,岳飞对部属说:“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知我军虚实,应当趁其立足未稳迅速出击。”

于是独自策马向前迎敌。金有一猛将手舞大刀扑面而来,岳飞将其斩于马下,敌人大败而逃。岳飞因此迁为秉义郎,隶属于东京留守宗泽。

转战于开德、曹州,都立有战功,宗泽十分惊奇,说“: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但你喜好野战,却不是万全之计。”

因此将作战阵图传授给岳飞。岳飞说“: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得当,全在于潜心思考,灵活多变。”

宗泽听后深感此话有理。

康王赵构即位以后,岳飞上书数千言,大概意思是说:“陛下已登皇位,社稷有主,已经足以打破敌人奸谋,加上勤王的军队日益集中,而敌人以为我方素来软弱,应该乘金轻敌懈怠之时出兵击之。

黄潜善、汪伯彦之辈不能秉承陛下旨意,图谋恢复故土,而是劝陛下不断南逃,恐不能维系中原父老厚望。

臣希望陛下乘敌巢穴未固之机,率大军北渡,这样将士振奋,士气激昂,中原失地可一举恢复。”书上之后,以小臣越职言事,被剥夺官位,赶出军队。

岳飞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之礼接待了他,补为修武郎,充任中军统领。张所问道:“你能战过多少敌人?”

岳飞回答说:“勇敢并不能够依恃,用兵作战贵在先定好谋略,古代晋国栾枝用曳柴扬尘的方法战胜楚国,楚国莫敖用***樵之计打败绞国,都是先定谋略取胜的例子。”

张所惊而叹道“:君决非一般行伍中人可比。”岳飞于是劝说张所道“:国家定都开封,凭恃河北才能稳固。

如果占据要冲之地,重兵布列各军事重镇,一城受到敌人包围,则其他城池出兵或扰敌或救援,那么金军就不能窥视河南,而开封这一根本之地便能稳固了。招抚使果能提兵压境,岳飞当唯命是从。”

张所听罢大喜,即将岳飞补为武经郎。

张所命令岳飞随从王彦渡河,进至新乡时,金兵人多势众,王彦不敢前进。岳飞独自率领所部与敌鏖战,夺过敌人大旗挥舞鼓励士气,属下将士***奋勇争先,遂攻拔新乡。

次日,岳飞又与金军战于侯兆川,身受创伤十多处,士卒也都拼力死战,又将金兵击败。

夜晚驻扎在石门山下,有人传言金兵卷土重来,全军都惊恐不安,岳飞镇定自若,坚卧不动,金兵最终并没前来。

粮饷用尽后,岳飞到王彦处乞求拨给粮饷,王彦没有答允。岳飞率兵北进,同金军战于太行山,俘虏金将拓跋耶乌。

驻扎数日后,又同敌人遭遇,岳飞单人独骑手持丈八铁枪,刺死金将黑风大王,敌众大败而逃。

岳飞自知与王彦不和,转而投归宗泽,任留守司统制。宗泽去世后,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岳飞仍任旧职。

建炎二年(1128),岳飞先与金军战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都获得大胜。随从闾京力保护宋皇陵,与金大战汜水关,射杀金将,大败其众。

率部驻扎竹芦渡时,与金军相持下不,岳飞选择精锐三百人埋伏在前面山下,命令每人将两束薪草交叉绑缚起来,等到夜半时分,点燃四端将其举起。

金军怀疑宋援兵赶到,大惊而溃散。

建炎三年(1129),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十万人,进攻南薰门。

岳飞所部人马仅有八百,众人都恐惧难以抵挡,岳飞说:“我可以为诸位击败敌人。”于是左手挟弓,右手运矛,横冲敌阵,敌人大乱,大败而散。

又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孙海。借补为英州刺史。王善围攻陈州,岳飞与其战于清河,擒获其将领孙胜、孙清,被授予真州刺史。

杜充准备率军南撤建康,岳飞说:“中原之地尺寸不能遗弃,今天部队一移动,这些地方就会被金军占领,将来要想收复,没有数十万军队难以办到。”

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好随军南归。军队行至铁路步时,遇到贼张用部,至***又遇李成,岳飞与之交战,都取得了胜利。

李成遣精兵轻骑劫夺朝廷犒军财物,岳飞进兵掩击,李成逃往江西。这时朝廷命令杜充守卫建康,金军与李成合军进攻乌江,杜充闭门不出,岳飞哭谏着请求他视察军队,杜充依然不出。

金军于是由马家渡渡江,杜充派岳飞等迎战,王王燮未战先逃,其他将领也都随之溃散,只有岳飞一人独自苦战。

适逢杜充叛变降金之后,诸位将领多怂恿部下剽窃掠夺,只有岳飞所部秋毫无犯。

兀向杭州进军,岳飞率部在广德境内截击,六战皆胜,擒获金将王权,俘虏金军首领四十多人。

岳飞考察其中可以利用的人,用恩惠结交然后将他们遣回金军,让他们在夜间攻打敌营纵火焚烧,岳飞乘乱直击,大败金军。

驻军钟村时,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但不敢骚扰百姓。金朝所征集的汉族士兵互相传告“:这是岳爷爷的军队。”因此争相前来投降归附。

建炎四年(1130),金兀进攻常州,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屯境内。

盗贼郭吉听说岳飞前来,逃入太湖之中,岳飞派遣王贵、傅庆追击打败他们,又派能言善辩的马皋、林聚前去劝说他们全部投降。

有一位名叫张威武的不肯降附,岳飞单人独骑冲入他的营寨,将他斩首。

避乱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幸免盗贼祸患,因此画出岳飞像而供奉起来。

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随追击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战于清水亭,又获得大胜,金军横尸遍布十五里。

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选派军队固守,还必须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心腹地区。”被皇帝嘉许***纳。兀率军北撤,岳飞邀击于静安,将金兵打败。

朝廷诏令讨伐戚方,岳飞率三千人在苦岭安营扎寨。戚方逃遁,不久又增加兵力卷土重来,岳飞亲自率兵一千人,与戚方激战数十次,都获得了胜利。

适逢张俊军队来到,戚方于是投降。范宗尹说张俊从浙西来,盛赞岳飞可用,朝廷因此将岳飞擢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岳飞辞谢,请求担承淮南东路一重要而艰难的职务,收复本路所辖州郡,然后伺机北进,渐次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沦陷地区。

恰逢金军加紧进攻楚州,形势十分危急,朝廷令张俊率部增援。张俊推辞不去,朝廷于是派遣岳飞前去,同时命令刘光世出兵随后支援岳飞。

岳飞部驻扎在三敦土作为楚州援兵,不久进抵承州,三战三胜,杀死敌将高太保,俘虏敌军首领七十多人。

刘光世等都惧敌不敢前进,岳飞势单力小,楚州终于被金军攻陷。诏令岳飞回军守卫通、泰,并言明能守就守,如守不住,便在沙州保护百姓撤退,伺机掩击敌人。

岳飞认为泰州一带无险阻可以依恃,遂退保柴墟,同金军在南霸桥展开激战,大败金军。在沙州护卫百姓渡江,岳飞率领二百名精锐骑兵殿后,金军不敢逼近。

岳飞因泰州失守请求朝廷处分

绍兴元年(1131),张俊请让岳飞一同前去讨伐李成。当时李成部将马进侵犯洪州,在西山一带连营结寨。

岳飞说:“敌人贪图立功而不顾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流生米渡处过江,出其不意从后面发起攻击,必然能够击败敌人。”

岳飞请求由自己亲自担任先锋,张俊大喜。岳飞身披重甲骑着战马,悄然出现在敌军右翼,突入敌阵之中,所部随之跟进攻击。马进大败,逃往筠州。

岳飞追击抵达城东,贼众出城,布阵连绵长达十五里,岳飞设置伏兵,以红色绸缎做旗帜,上绣“岳”字,挑选二百名骑兵跟随旗帜前进。

敌人认为岳飞兵少可欺,向其发动进攻,预先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敌人大败而逃。岳飞令人大声呼喊“:不愿追随贼寇者坐下,我们不你们。”

于是坐下投降的贼众达到八万多人。马进率领残兵到南康投奔李成。岳飞于夜里领军至朱家山,又斩杀其将领赵万。李成听到马进失败的消息,亲自率领十多万的人马赶来。

岳飞与李成在楼子庄遭遇,大破李成军队,追击斩杀马进。李成败走到蕲州,投降了伪齐***。

张用侵犯江西,张用也是相州人,与岳飞是同乡,岳飞写信劝告他说:“我和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铁路步之战,都是你所了解的。

今天我在这里,你如果准备决一死战就请出来,不战就请投降。”张用接到岳飞的信后说“:果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率众投降。

江、淮平定之后,张俊奏报岳飞战功第一,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留守洪州,镇压境内盗贼,授予他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官衔。

建州贼寇范汝为攻陷邵武,江西安抚使李回急告岳飞分兵保卫建昌军及抚州,岳飞派人将“岳”字旗插在城门上,贼众望见,互相告诫不要侵犯。

贼寇同党姚达、饶青逼近建昌,岳飞派遣王万、徐庆率兵讨伐并将他们擒获。因功升为神武副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贼寇曹成率领部众十余万人,从江西经湖湘,占据道、贺两州。

朝廷命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给他金字牌、黄旗招安曹成。

曹成听说岳飞将到,惊呼:“岳家军到了。”即刻分路逃跑。岳飞至茶陵,奉诏招安曹成,曹成拒不归降。

岳飞上奏“:近年来多次下命招安,因此盗贼力量强大时便恣行暴虐,力量弱小时就接受招安,如果不加以剿灭铲除,蜂拥而起的盗贼就不可能迅速消灭。”皇帝同意他的意见。

岳飞进入贺州境内,抓获曹成的间谍,捆绑在营帐下。岳飞走出营帐分配粮草,有关官员报告说:“粮食已用尽,怎么办?”

岳飞***装说“:暂返军茶陵。”随即回头看到间谍,又装出因泄露机密而懊丧的神态,跺脚进入营帐,暗地里下令让间谍逃走。

间谍回去告诉曹成,曹成闻讯大喜,约定第二天追击岳飞。岳飞下令士兵早起吃饭,然后悄悄绕岭急行,天色未明,已到太平场,攻破曹成营寨。

曹成依托险阻抵御岳飞军进攻,岳飞指挥军队掩击,敌人大败溃逃

曹成逃到北藏岭、上梧关一带盘踞,派将迎战岳飞,岳飞不待他摆好阵势就击鼓出击,士兵***奋勇争先,夺占两个关隘。

曹成又从桂岭设寨一直到北藏岭,接连控制隘要通道,亲自率领十多万人守卫蓬头岭。岳飞部仅有八千人,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大破曹成大军。曹成逃到连州。

岳飞对张宪等人说:“曹成同伙已经溃散,追上去杀死他们,那么许多胁从者又让人怜悯,放走他们,又会重新聚集起来成为盗贼。

现在派遣你们去诛杀他们的首领而招抚他们的部众,小心不要妄加杀戮,使皇上爱护百姓的仁德受到损害。”

于是张宪自贺州、连州,徐庆自邵州、道州,王贵自郴州、桂州,招降曹成部下二万人,与岳飞在连州会合。进军追击曹成,曹成逃到宣抚司投降。

当时于盛夏季节在有瘴气的地区行师用兵,由于岳飞管理有方,士卒没有一人死于瘟疫。岭表平定,被授予武安军承宣使,屯驻江州。

刚刚入境,安抚使李回命令岳飞捕拿大贼马友、郝通、刘忠、李通、李宗亮、张式,岳飞都一一平定。

绍兴三年(1133)春天,朝廷召岳飞前往行在杭州。

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

因此岳飞没有成行。当时虔、吉州盗贼联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等州郡,皇帝专门下令让岳飞前去平定。

岳飞到虔州,固石洞贼寇彭友率领全部人马至雩都迎战,他本人跃马直冲宋军,岳飞指挥士兵在马上把他擒获,其余的贼寇首领退保固石洞。

固石洞地势险峻四周有水环绕,只有一条小路可供往来出入。

岳飞将骑兵在山下列阵,命令他们都拉满弓弦,待到黎明时分,派出敢死队迅速出击登上山顶,敌众大乱,放弃山头四下逃散,被岳飞的骑兵紧紧包围。

贼众呼喊乞求饶命,岳飞下令不要***,接受他们投降。岳飞传授徐庆等人计谋方略,让他们搜捕各地残余的贼寇,都一一攻破并迫使他们投降。

当初,因为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惊吓的缘故,皇帝密令岳飞占领虔州城后屠尽城中民众。

岳飞请求诛杀首恶而赦免胁从,高宗不许;岳飞再三恳求,高宗才下令赦免。

城中百姓感激岳飞恩德,绘岳飞像供奉起来,余寇高聚、张成侵犯袁州,岳飞派王贵率军前去将其平定。

这年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

朝廷任命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不久又改任神武后军都统制,仍保留制置使职务,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等部都隶属他统辖。

伪齐派遣李成依仗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唐、邓、随、郢等州及信阳军,洞庭湖寇贼杨么也和伪齐勾结,企图顺流而下,李成又打算从江西陆路进攻,直趋两浙和杨么会合。

高宗命令岳飞做好迎击准备。

绍兴四年(1134),朝廷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

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故地的根本所在,今天应该首先攻取这六郡,以解除心腹之患。李成远逃之后,再增兵湖湘地区,以歼灭所有的盗寇。”

高宗将岳飞的建议告诉赵鼎,赵鼎说:“了解长江上流利害得失,没有人超过岳飞。”于是授予岳飞为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岳飞如不擒获贼寇,再不渡江。”

进抵郢州城下,伪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岳飞擂鼓激励士众登城,京超投崖***,收复郢州,派张宪、徐庆前去收复随州。

岳飞率部趋襄阳,李成挥众迎战,左翼靠近襄江,岳飞笑道:“步兵适宜于在险阻地形上作战,骑兵则适宜于在平原旷野的地形上作战。

李成左翼骑兵排列在江岸,右翼步兵排列于平地,虽然拥有十万之众又能有什么作为?”他举起马鞭对王贵说:“你率长枪步兵进攻李成的骑兵。”

又指着牛皋说“:你率骑兵攻击李成的步兵。”

两军交战之后,李成军的战马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被挤掉入江中,步兵死亡的人不计其数,李成连夜逃走,岳飞于是收复襄阳。

伪齐刘豫增加李成兵力让他驻守新野,岳飞和王万两面夹击,接连打败李成的军队。

岳飞上奏说“:金人所喜爱的只是子女金帛,他们的意志已经骄逸懈怠;刘豫虽然超越臣子本分建立起伪齐***,但民心始终没有忘记宋朝。

如派出精兵二十万,长驱直捣中原,恢复故疆旧土,实在容易办到。襄阳、随州、郢州土地都十分肥沃,如果实行营田,好处很多。

臣等到粮饷充足之时,即率部过江剿灭敌军。”当时朝廷正重视深入北方的举动,因此营田的议论从此兴盛起来。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孛堇排列营寨抵御岳飞。岳飞派遣王贵、张宪率兵掩击,敌军大败而溃,仅有刘合孛堇一人只身逃脱。

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军一鼓作气攻拔邓州城,活捉高仲,收复邓州。

高宗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岳飞行军纪律严明,没想到他也像这样善于攻战破敌。”岳飞又收复唐州、信阳军。

襄汉地区平定之后,岳飞辞去制置使,请求朝廷另外派重臣经营治理荆襄地区,朝廷没有同意。

赵鼎上奏说:“湖北鄂州、岳州是上流最要害的地区,请求命令岳飞屯驻鄂州、岳州,这样不仅江西可以借助他的声势,湖、广、江、浙也可以获得安定。”

于是朝廷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刘豫合兵包围庐州,高宗亲自写信命令岳飞率部前往解围,岳飞率军赶往庐州,伪齐已驱使五千名铁甲骑兵进逼城下。

岳飞打出“岳”字旗和“精忠”旗,金兵一战即溃,庐州平定。

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的民户缺乏耕牛和粮食,请求朝廷酌量贷给官钱,免除他们以前拖欠的公私债务,以招集流亡百姓归业的多少作为考核州县官员政绩优劣的标准。”

绍兴五年(1135),岳飞到朝廷觐见高宗,高宗封岳飞母亲为国夫人;授予岳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爵位为武昌郡开国侯。

又任命他为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令他招捕杨么。岳飞所部都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岳飞说“:战斗哪有常规,看你如何运用罢了。”

他先派遣使者前去招谕杨么。贼寇党羽黄佐说:“岳节度使号令如山,如果同他作对,万万没有活命之理,不如前去投降。

节度使诚实而讲信义,必然会好好对待我们。”于是投降。岳飞上表朝廷授予黄佐为武义大夫,自己单人独骑巡视黄佐的部队,抚着黄佐的背说:“你是知道逆顺的人。

果真能立功,封侯又何在话下?我打算派你返回洞庭湖中,看到杨么军中可以制服的就擒获他,能够劝降的就招降他,你看怎么样?”黄佐感激涕零,誓死报效。

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怀疑岳飞***放纵贼寇,要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将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他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宋史》是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官修正史。

扩展资料

《岳飞传》是其中一篇,属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主要记录了岳飞及子岳云领兵抗金,精忠报国,最后却为奸臣所害的历史资料。

集中反应了元朝的官方观点,给予岳飞以极高的评价。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1-3]?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百度百科_岳飞

什么贫穷成语?

_源的词语解释是:溯源sùyuán。(1)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

_源的词语解释是:溯源sùyuán。(1)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注音是:ㄙㄨ_ㄩㄢ_。结构是:_(左右结构)源(左右结构)。拼音是:sùyuán。

_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亦作“溯源”。⒉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引宋陆游《杂书幽居事》诗之二:“炎火下照海,黄河高_源。”⒊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来源。引清方苞《<学案>序》:“***王无量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于洙泗,下逮饶仲元、真西山所定之条目,以及高、顾、东林之会约。”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黄帝。”

二、国语词典

探求本源。如:「溯源探本」。

三、网络解释

溯源(技术)溯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ùyuán,指的是往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根源。溯源最早也是19***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溯源(词语释义)溯源sùyuán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而追溯zhuīsù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亦作“朔源”。1.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宋陆游《杂书幽居事》诗之二:“炎火下照海,黄河高溯源。”2.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来源。清方苞《序》:“***王无量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于洙泗,下逮饶仲元、真西山所定之条目,以及高、顾、东林之会约。”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黄帝。”

关于_源的诗句

_源高适谱_源窥羲尧

关于_源的成语

端本正源杜弊清源源源本本_流追源源源不断_端竟委讨流_源_流穷源穷源竟委_水行舟

关于_源的词语

_流追源_流穷源穷源竟委端本正源远_博索_水行舟讨流_源_端竟委杜弊清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源的详细信息

⑴ "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用哪个成语

1.不名一钱

拼来音:源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2.不名一文

拼音: bù míng yī wén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6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⑵ 形容贫穷的成语

一无长物 踵决肘见 不名一钱 赤贫如洗 箪食瓢饮 家贫亲老 家贫如洗 金钗换酒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穷困潦倒 上雨旁风

⑶ 贫穷指什么成语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挨饿受冻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爱富嫌贫 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安富恤贫 恤:救济。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安贫乐道 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白手空拳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出处:见“卑卑不足道”。

弊车羸马 弊:破;羸:瘦弱。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出处:《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变醨养瘠 使薄酒变醇,瘠土变得肥沃。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公所到处,便能变醨养瘠,元气昭回:古今人若合一辙。”

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不名一钱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⑷ 贫穷的穷的四字成语

穷兵黩武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不失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穷大失居 形容多而不适用。

穷当益坚 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穷极思变 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极无聊 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穷寇勿追 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穷年累月 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穷鸟入怀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穷泉朽壤 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穷奢极侈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腐化。

穷奢极欲 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穷鼠啮狸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穷途末路 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穷乡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巷陋室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形尽相 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穷凶极恶 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穷阎漏屋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穷源朔流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则思变 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穷寇莫追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穷且益坚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日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穷山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天极地 比喻极边远之处。

穷途潦倒 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同“穷愁潦倒”。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穷原竟委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词穷理极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计穷力竭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穷力屈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民穷财尽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民穷财匮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鸟穷则啄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人穷志短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人穷智短 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势穷力竭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无穷无尽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一穷二白 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词穷理尽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词穷理绝 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同“词穷理尽”。

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计穷力极 计谋、力量都用尽了。同“计穷力竭”。

计穷力尽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计穷力诎 计策、力量都用完了。见“计穷力屈”。

计穷虑极 指计虑穷尽。

计穷虑尽 指计虑穷尽。同“计穷虑极”。

计穷势蹙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计穷势迫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同“计穷势蹙”。

计穷途拙 指无计可施,无路可走。

计穷智短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计穷智极 指计虑穷尽。见“计穷虑极”。

乞穷俭相 乞丐似的寒酸相。

山穷水断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同“山穷水尽”。

山穷水绝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见“山穷水尽”。

势穷力蹙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同“势穷力屈”。

势穷力屈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兽穷则啮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兽穷则齧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水穷山尽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途穷日暮 犹日暮途穷。

振穷恤寡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振穷恤贫 救济贫穷的人。

智穷才尽 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周穷恤匮 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它贫困的人。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追本穷源 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格物穷理 穷究事物的道理。

即事穷理 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即物穷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极本穷源 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极恶穷凶 指极端凶恶。

极古穷今 指穷尽古今。

极武穷兵 黩武。滥用武力。

极智穷思 竭尽才智和思虑。

没世穷年 犹终生,一辈子。

末路穷途 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深山穷谷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深山穷林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溯流穷源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溯源穷流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探本穷源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痛剿穷迫 竭尽全力剿灭追杀。

席门穷巷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亦作“席门蓬巷”。

追根穷源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奥妙无穷 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层出不穷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道尽途穷 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后患无穷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日暮途穷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梧鼠技穷 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比喻才能有限。

遗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贻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永世无穷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永永无穷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安富恤穷 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百巧成穷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变化不穷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变幻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奇不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出奇无穷 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道尽涂穷 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鸟伏兽穷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分贫振穷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计尽力穷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其乐不穷 穷:穷尽、尽头。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

力屈计穷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罗掘俱穷 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

无尽无穷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日出不穷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水尽山穷 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遗臭无穷 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遗祸无穷 指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⑸ 形容穷困的成语有哪些

挨饿受冻

读音:[ái è shòu dòng]

释义:遭受饥饿与寒冷侵袭。指无衣无食的穷专困境况。同“属挨冻受饿”。

造句:林祥嫂挨饿受冻,想尽办法赚钱,好捐了门槛。

并日而食

读音:[bìng rì ér shí]

释义: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造句:并日而食的人不一定都是不幸福的人,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幸福定义不一样。

步雪履穿

读音:[bù xuě lǚ chuān]

释义:形容人穷困潦倒。

造句: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尘鱼甑釜

读音: [chén yú zēng fǔ]

释义:甑:古代蒸食的炊具。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造句:尘鱼甑釜时相厄,微汝谁能为解围。

东郭之迹

读音:[dōng guō zhī jì]

释义:指鞋破底漏,足迹印地。形容非常穷困、窘迫。

造句:萧功曹颖士、赵员外骅,***中同居兴敬里肄业,共有一靴。久而见东郭之迹。

⑹ 关于贫穷的成语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⑺ 穷什么什么的 成语

穷途末路、

穷兵黩武、

穷原竟委、

穷困潦倒、

穷家富路、

穷凶极恶、

穷奢极欲、

穷鼠齧貍、

穷根寻叶、

穷奸极恶、

穷儿暴富、

穷态极妍、

穷苗苦根、

穷池之鱼、

穷鼠啮狸、

穷亲泼故、

穷年尽气、

穷大失居、

穷理尽微、

穷猿奔林、

穷形尽致、

穷而后工、

穷不失义、

穷幽极微、

穷巷掘门、

穷追不舍、

穷思毕精、

穷波讨源、

穷巷陋室、

穷贵极富

穷坑难满、

穷理尽妙、

穷形尽相、

穷追猛打、

穷神知化、

穷闾阨巷、

穷经皓首、

穷日落月、

穷极无聊、

穷凶极虐、

穷天极地、

穷工极变、

穷富极贵、

穷极其妙、

穷乡僻壤、

穷且益坚、

穷阎漏屋、

穷理居敬、

穷山恶水、

穷则思变、

穷途之哭、

穷纤入微、

穷家薄业、

穷泉朽壤、

穷鸟触笼、

穷极凶恶、

穷鸟入怀、

穷思极想、

穷里空舍、

穷心剧力

穷崖绝谷、

穷山竭泽、

穷日之力、

穷达有命、

穷理尽性、

穷妙极巧、

穷亡解沮、

穷源推本、

穷工极巧、

穷途落魄、

穷荒绝徼、

穷寇莫追、

穷言杂语、

穷鸟投人、

穷猿失木、

穷唱渭城、

穷鼠啮貍

穷兵黩武: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年累月: 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穷极无聊: 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穷奢极欲: 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穷途末路: 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穷乡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形尽相: 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穷凶极恶: 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穷则思变: 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且益坚: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穷寇莫追: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原竟委: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穷途潦倒: 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同“穷愁潦倒”。

穷天极地: 比喻极边远之处。

穷山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穷极思变: 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穷日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穷大失居: 形容多而不适用。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穷泉朽壤: 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穷阎漏屋: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巷陋室: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源朔流: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当益坚: 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奢极侈: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腐化。

穷鼠啮狸: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穷亡解沮: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穷鸟入怀: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穷不失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穷寇勿追: 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年累岁: 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穷思毕精: 毕:尽。用尽所有的精力

穷荒绝徼:

穷侈极欲: 穷:极,尽;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腐化

穷侈极奢: 穷:极,尽;奢: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腐化

穷儿暴富: 穷人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穷苗苦根: 比喻处境贫苦的人

穷言杂语: 指各种各样的说法

穷兵极武: 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穷形极相: 穷:尽,极;相:象。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穷年尽气: 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

穷神观化: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穷年没世: 没世:一辈子。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穷本极源: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穷凶极暴: 穷:极。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穷凶极悖: 悖:违反。做事凶残不合礼法

穷凶极逆: 逆:违背。做事凶残不合礼法

穷凶极虐: 穷:极;虐:残暴。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穷日落月: 穷:尽。从白天到晚上不间断

穷山竭泽: 穷:寻求到尽头。寻遍所有的山与河

穷工极变: 穷:极。形容十分精巧而变化多端

穷工极态: 穷:极。形容极其精致

穷年屡月: 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穷鸟触笼: 穷:窘困。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

穷工极巧: 穷:极。形容十分精巧

穷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比喻人漂泊流浪

穷岁累月: 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穷富极贵: 穷:极。形容非常富贵

穷思极想: 穷:极。形容苦苦思索

穷寇勿迫: 穷寇:势穷力竭的敌人。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穷神知化: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穷鸟归人: 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穷鸟投人: 投:投入。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穷崖绝谷:

穷理居敬:

穷陬僻壤: 穷:贫穷;僻:偏僻。荒远偏僻的地方

穷家富路: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穷根究底: 追究事物的根底

穷泰极侈: 穷:极;泰:骄恣;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生活荒*腐化

穷奸极恶: 穷:极。形容极其奸诈凶恶

穷搜博***: 搜:搜罗。广泛地搜集***摘

穷追猛打: 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

穷追不舍: 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⑻ 成语什么无什么形容贫穷

答案:所——形容极其贫穷请***纳发谢谢支持

⑼ 形容贫穷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贫穷的成语有:贫病交加、饥寒交迫、家徒四壁、身无分文、一贫如洗、捉襟见肘、赤贫如洗、箪食瓢饮、穷困潦倒。

⑽ 关于贫穷的成语

关于贫穷的成语

一贫如洗 一无长物 踵决肘见

不名一钱 赤贫如洗

箪食瓢饮 家贫亲老

家贫如洗 金钗换酒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穷困潦倒 上雨旁风

身无长处 绳床瓦灶

瓮牖绳枢 家徒四壁

五月粜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