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_犹解倒悬也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7 0
  1. 事半功倍的出处
  2. 解倒悬的意思
  3. 事半功倍用什么百分数表示? 为什么有的说是25%有的说是50%?
  4. 犹解倒悬什么意思?

事半功倍 释义: 事情只用古人一半的心力,而功效加倍。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后用「事半功倍」比喻工作效率高。「以解倒悬」、「事倍功半」、「饥不择食」、「渴不择饮」 典源: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解〕 (1) 万乘之国: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指大国。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四马一车名乘。 (2)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 典故说明: 战国齐人公孙丑是孟子***,他曾经问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齐国大权,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婴那样的功业吗?」孟子不愿意被拿来和管仲相比,认为帮助齐国统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现今的齐国不但国土广大,而且人民众多,加上以王道来治理天下的圣 明 君主很久没有出现,以致人民长久处在暴政之中,他们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饿的人只求吃饱,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样。所以齐国若在此时施行仁政,将正应验孔子说的:「德行流传的速度,比驿马传达命令还快。」而人民心里喜悦的程度,会就像脱离两脚被绑住倒挂的困境一样。这和古时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费一半的心力,就能达到加倍的功效。后来「事半功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工作效率高。 书证: 01. 《六韬.卷三.龙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02. 《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估费二十万金,开河二百六十里,视朱衡新河事半功倍。」 03. 清.章学诚〈与周永清论文〉:「因天质之所良,则事半而功倍;强其力之所不能,则鲜不踬矣 。」 04. 《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倘若我找著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 05. 《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伯都讷空旷围场二十余万晌,荒久壤腴,视双城堡事半功倍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 使用类别:用在「易见成效」的表述上。 例句: 01等你技术纯熟后,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02利用滚轮刷来上油漆,保证你会觉得事半功倍。 03我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04都市里白天实在吵,所以我喜欢在半夜读书,可以事半功倍。 05自从使用自动化设备后,工厂里的生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06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所以大家做起来,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07为了使用者使用时能事半功倍,我们将利用原有的辞典改编电子版辞典。 辨识: 近义:一举数得 反义:力倍功半、力倍功寡、事倍功半 参考词语: 费半功倍 释义: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 01. 《文子.下德》:「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 02. 明.张居正〈答河道徐凤竹书〉:「近来朝廷之上,事事精覈,凡有兴作,比之先年,率费半而功倍。」 力半功倍 释义: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 01. 南朝梁.释僧祐〈释迦 序〉:「今钞集众经,述而不作,庶脱寻访,力半功倍。」 力省功倍 释义: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 01. 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近复有人见赠五品地黄酒方,及种薯蓣、枸杞等法,用之有妙,力省功倍。」 功倍事半 释义:即「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 01. 宋.彭龟年〈送张少卿知汉州用汉字韵〉诗:「愿言坚晚节,功倍事则半。」 事半功百 释义: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 01. 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事倍功半 解释:做事花费用或精神多而得到的效果小。如:你应设法将设备改为自动化,否则工作只有事倍功半。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想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刚好路上有一个穿大衣的人经过。太阳说︰「如果谁可以把那个人的大衣脱掉,就是谁的本领大。」北风同意。于是,北风就把嘴巴张得大大的,用力地吹向路人,想要吹脱那件大衣。可是,冷风阵阵吹来,路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外衣拉得更紧了。北风越用劲地吹,路人的外衣就拉得越紧。最后北风只好放弃了。这次轮到太阳。太阳就发出很强的热力。路人热的受不了,就开始脱下身上的衣服。大衣、里衣、直到完全 *** 了还不够,路人最后就跳进附近的河里游泳去了。 北风就是事倍功半

太阳就是事半功倍。

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_犹解倒悬也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 blog.yahoo/_S7UMGDCISPZ6BB3GDSX55QM4QM/articles/177658

事半功倍的出处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其心。”“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曰:“姑舍是。”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於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曰:“以力***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溼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解倒悬的意思

事半功倍的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事半功倍介绍:

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及其***《孟子·公孙丑》。事半功倍意思是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息,人民不堪忍受暴虐政治的统治。因此孟子认为,这个时候,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如能推行王道,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比起周文王时代要容易得多。

孟子说:“周文王仅以方圆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结果战胜了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夺取了整个天下。夏、商、周三朝兴盛时,国土面积并不大,可现在的齐国却疆域十分辽阔。

而且齐国还有那么多百姓,地广人多,这时只要君主对百姓好一点儿,谁还能阻止齐国称霸?况且这些年来也没什么仁君出现,百姓深受暴政的折磨,要求也就降低了。现在,老百姓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历史上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

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饥饿的人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口渴的人只要有口水喝也就好了。孔子说过,德政推行起来,比传递文书命令还要快。”

孟子顿了顿说:“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那么老百姓的喜悦之情,就会像被倒悬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如能这样,要想统一中国,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与古人相比,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

成语寓意:

孟子说,百姓正在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统一全国必定事半功倍。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盲目的蛮干可能会空费力气,收效甚微。找准了方法再去做,利用有利的时机,就能够让事情更容易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半功倍用什么百分数表示? 为什么有的说是25%有的说是50%?

“解倒悬”的成语全称是“以解倒悬”,意思是头朝下悬挂着,成语详细介绍如下:

1、基本释义:以解倒悬,汉语成语,头朝下悬挂着。解救那些处于头朝下状况被绑的人们。比喻解除百姓的困苦,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示例: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楔子。

4、造句:我已濒临绝境,希望你帮忙以解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我的生活,已濒临绝境,希望你帮忙,以解倒悬。

5、用法:作谓语,定语,表示解决燃眉之急,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经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搭配来充当谓语动词。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由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等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

犹解倒悬什么意思?

事半功倍只是对这种高效率情况的一种描述,没有确切的百分数表示。

事半功倍的字面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常用来形容事情比别人用时少,却比别人收获多.

“事半功倍”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译文: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

事半功倍常被作为定语使用,表达一种状态,所以并无确切的百分数之说。

扩展资料:

事半功倍的历史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

百度百科-事半功倍

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

词目

犹解倒悬

发音

yóu jiě dào xuán

释义

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引用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 犹解倒悬 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 ...临难而王不拯,孟子曰: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悦而归之, 犹解倒悬 也。又曰:今燕虐其民而王征之,人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 ...盖得之於时势也。孟子曰: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 犹解倒悬 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唯此时为然。历观古今,徼一... 《昭明文选》卷四十九 ...,恶死乐生。悦其教而安其俗,孟子曰:万乘之国行仁政,民悦之, 犹解倒悬 也。老子曰:安其居,乐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赵岐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