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欢帖睦尔_妥懽帖睦尔怎么念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6 0
  1. 元朝奇皇后本是高丽人,她让皇帝妥欢帖睦尔攻打故国高丽了吗?为什么?
  2. 元顺帝怎么死的
  3. 元朝末年是哪个皇帝。叫什么。
  4. 伯牙吾台·燕铁木儿详细资料大全
  5. 妥欢帖睦尔跟明熹帝朱由校一样好木匠工么?
  6.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个人作品
  7. 元朝的暴君是谁

元末明初文***衡的评价是:“帝在位三十六年,当元统、至元间,帝受制权臣,相继或死或诛,帝恐惧之心弛,而宽平之心生……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天下,何至于远遁而为亡虏哉!……庚申帝岂昏愚者哉?观其欲杀是人也,未尝不***手于人,外为不得已之状,内实行其欲杀之志。其问甲则曰:‘乙与汝甚不许也。’问乙则曰:‘甲与汝甚不许也。’及甲之力足以去乙,则谓甲曰:‘乙尝欲图汝,汝何不去之也?’乙之力足以去甲,则亦如是焉。故其大臣死,则曰:‘此权臣杀我也。’小民死,则曰:‘此割据弄兵杀我也。’人虽至于死,未尝有归怨之者,岂昏愚者所能为之也?……庚申帝岂优柔不断者哉?自至正改元以来,凡权臣赫赫跋扈有重名者,皆死于其手,前后至杀一品大官者,凡五百余人,皆出指顾之间,而未尝有悔杀之意,此岂优柔不断者所能哉!然则竟以何者而失天下?曰:由其阴毒故也。且自古有天下之君,莅九五之位,惟秉阳刚之德、总揽阳刚之权者,为能居之。若操阴毒之性者,适足亡天下耳!”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惠宗自以新意制宫漏,奇妙为前所未有,又晓天文灾异。至元二十二年,自气起虚后,扫太微垣,台官奏山东应大水。帝曰:‘不然,山东必陨一良将。’未几,察罕帖木儿果为田丰所杀。其精于推验如此。乃享国三十余年。帝*湎于上,奸人植党于下,戕害忠良,隳其成功。迨盗贼四起,又专务姑息之政,縻以官爵,豢以土地,犹为虎傅翼,恣其抟噬。孟子有言: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呜呼,其帝之渭欤!然北走应昌,获保余年;视宋之徽、钦,辽之天祚,犹为厚幸焉。” 清朝宗室昭梿在《啸亭杂录》的评价是:“元顺帝亡国之君,无足置议,然有二三政事远胜前人者。巴延擅权,举国依附,帝能识托克托于行间,密与之谋,一旦立解兵柄,贬谪远方,颇有英飒之姿。明宗被弑多年,帝首发其逆谋,将雅尔特尔穆子孙咸置于法。虽迁逼太后,谋害皇弟,不无太忍,然较唐敬宗敬礼陈宏敬,明天启之不究诘方从哲、崔文升,反将劾奸诸臣屈陷成狱者,不啻霄壤矣。又能任***贺惟一为相,改革蒙古勋臣专擅之风,亦良能也。”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绝人巧智,惟事荒恣;纲纪懈弛,用殄厥世;稗史所称,非明宗嗣;附会诏书,事近暧昧。”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世有畏其子之悍戾而柔之以秘密佛法者乎?昔隋炀父子相忌,至死而俱不悟,可哀也。宠妾骄子,目羸豕蹢躅之戒而忘为潜龙,至于屠戮将相,擅兴兵戎,脱脱、太平因是陨身丧家,而激孛罗、扩廓之辟,如人之有肢体,而构之伤残,雀彀未成而社稷墟矣。然以秃鲁帖木儿之言,杀合麻、雪雪,而曾不察废立之谋之出自宫闱也。则帝亦谚所谓莫知苗硕者也。犹复徘徊塞下,考终沙漠,非不幸矣。” 清代蒙古族史学家拉喜彭斯克的评价是:“在汉籍中将元朝的灭亡说成是在顺帝手中,愚昧的我不那么认为。……现在可汗没像汉献帝那样没落,没像晋惠帝、晋愍帝那样被敌人俘杀,亦没像宋徽宗、宋钦宗那样被别人虏获,而是以身逃出镇守蒙古国,所以怎能说是元朝灭亡了呢?……应该写成顺帝失去汉国而镇守蒙古国,继续传承元朝。……那时,所谓汉国是被我们虏获的国家,如果坐镇大都而死,就像上述几位皇帝一样成为耻辱。如果死亡,蒙古国的传承将会被断破成乱,成为汉国的战利品。因此,不关心蒙古国而守住汉国从而舍弃生命有何用?……如至正时期,蒙古人的英勇没有衰弱,***的英雄亦没有增加,而且汉地变乱的时候亦没有从北方来蒙古兵进行作战,而是阿鲁辉帖木儿反叛了。此即由于顺帝失德而众人之心变坏之征兆,由此观之,要想永久打消对权力的骄傲须勤于德事,众皆知之。……明太祖皇帝作为臣民而背叛自己的主上,所以无法逃避破坏纲常***的谋叛大罪。”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帝冲龄践阼,颇能尊师重道,自诛伯颜,躬裁大政,一时有中主之目。久之昵比群小,信奉*僧,肆意荒嬉,万几怠废,宫庭亵狎,秽德章间。遂令悍妻干外政之柄,骄子生内禅之心,奸相肆蠹国之谋,强藩成跋扈之势。九重孤立,威福下移,是非不明,赏罚不公,水旱频仍,盗贼滋起。人心既去,天命随之矣。”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评价是:“顺帝是有权能的政客,适于生存,富于弹性,愿意将就妥协,擅长利用一个人物或一种机构去平衡另一人物或因素。例如他自己好佛而主持佛教的各种仪节,却又经常出席经筵听儒臣讲解诗书。在他手下蒙古人和色目人占上风,他却援引一个***贺惟一做御史大夫和左丞相。贺说这些职位依成例只有蒙古人能任就,皇帝则赐贺蒙古姓名太平,一定要他居此职位,并且诏省台官兼用南人。他的本纪里也看不出任何偏激的言辞。他对臣下的谏劝接纳与否,也不追究进谏人,我们想象以当时宫廷处境之艰难,妥欢帖睦尔只能将就现实。他固然没有领导能力,可是不是他的机警圆滑,也决难在位如是之久。” 历史学家邱树森的评价是:“妥欢帖睦尔登上皇帝宝座,从他自己掌权开始,近30年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两人:第一个妥欢帖睦尔是与脱脱组合在一起的,给历史上留下了一度是有生气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为的年轻皇帝的形象,另一个妥欢帖睦尔是与哈麻、搠思监组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荒*无度、昏庸无能、制造内乱的昏君。” 历史学家雷庆的评价是:“顺帝是一个由好变坏的皇帝,应该有所肯定,也应该有所否定,不能用‘昏庸不堪’一词作为他整个一生的评价。” 历史学家张朋的评价是:“作为元朝在位时间最长,且被《元史》记载为亡国昏君的元顺帝,对于亡国的确难辞其咎。但他在元朝发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容抹煞的。”

元朝奇皇后本是高丽人,她让皇帝妥欢帖睦尔攻打故国高丽了吗?为什么?

?元朝末代皇后的美丽与哀愁

 如果没有当初的美丽,完者忽都也不会有后来千丝万缕的哀愁。在常人眼里,完者忽都是***的。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能够得到皇帝的注意和宠爱,进而享尽荣华富贵,这已经很是令人艳羡了。何况她最终还得以正位后宫,成为了万人瞩目的一国皇后。然而,完者忽都也是悲哀的,地位的变化,让她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改变,由此平添出许多烦恼和忧愁

妥欢帖睦尔_妥懽帖睦尔怎么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完者忽都是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高丽人。元顺帝名叫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十一任皇帝,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在完者忽都之前,顺帝先后立了答纳失里和伯颜忽都为皇后。在答纳失里为皇后时,完者忽都还只是皇宫的一个宫女,工作分工是?主供茗饮?(《元史》),就是负责给元顺帝端茶倒水的。如果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完者忽都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因为并不是谁都能在宫里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不用劳作,不用挥汗如雨、风吹日晒,旱涝保收,夫复何求。但完者忽都并不这样想,她想融入到另一个世界里。

 地位虽然低下,完者忽都却有着极具弹性的发展空间,因为她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皇上,这是那些王公大臣、国家栋梁们都不敢奢求的。在路卫兵看来,这犹如时下领导的司机、秘书,甚或是给领导洒扫房间、铺叠被褥的公务人员。他们能渗透到领导的私人空间,更容易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他们一朝升迁时,你也不必大惊小怪。咦,他们什么都没干,怎么给的乌纱帽比我还大?!这就是政治上不成熟,人家干的时候,你早下班去喝咖啡了。人家都把你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不提拔他提拔谁?再说,我们任用干部的一贯原则就是知人善任。这些人最容易被?知?,当然也就最容易?任?。

 完者忽都不但具备司机、秘书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她是一个女人,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完者忽都的美丽,不是那种花瓶似的美丽,看久了会生厌。而是一种灵动的美,就是既漂亮又聪明的那种。她能从众多的茶水工中脱颖而出,就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完者忽都的工作很简单,简单到随便哪一个人都能做。但它也很讲技巧,不是随便哪一个人都能做好。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光知道守着皇帝威风,看着皇帝舒坦不行,还要考虑到危险。你不知道这只老虎什么时候温顺,什么时候会发飙。如果不小心跌破茶碗或是洒了皇帝一身,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技术活熟练,这还是最基本的,完者忽都的本事当然不止这一点。她很会察言观色,顺帝不高兴时,她就低眉顺眼,大气不出,尽量缩短沏茶倒水的时间,把水温调到口感最舒适的温度(还不能以口试之,像给孩子喂奶那不行,要全凭手感),并注意到皇上有可能迁怒到的任何细枝末节。顺帝高兴时,完者忽都也会完全放松,杏眼桃腮的展现一下女人的魅力。这种展示也是讲分寸、讲技巧的。顺帝既然能悠闲地喝着茶,就有可能在喝茶之余顾盼四周,这时,完者忽都会有意无意的让顺帝注意到她的这种变化(最好杏眼桃腮与顺帝的环顾相同步)。这情况不用多,一次足矣。

 试想,当顺帝正在心里念叨世界真美妙明天会更好时,偶然间与春意盎然的完者忽都四目相对,碰撞出的火花一定是十分温馨的。接下来的完者忽都,会倏地一下羞红了脸,然后娇羞的低下头去?徐志摩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种低头红脸的娇羞,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也是备受中国男人推崇和喜爱的美。这种美会让顺帝的目光增添些别样的风情,会让这个惯看风月的男人心中一荡。荡的次数一多,便会一把搂将过来,作进一步的亲密接触。亲密接触多了,则渐渐由爱生怜,再也不忍心让完者忽都干那些端茶倒水的粗活了。完者忽都就此顺利完成人生角色的重要转化,由一个低级公务员变成了后宫后备干部。

 然而皇帝喜欢,不等于皇后也喜欢。事实上,这种情况多数会成反比,皇帝越是喜欢,皇后越是讨厌。所以当顺帝和完者忽都黏乎到不可开交时,答纳失里便开始咬牙切齿了,她开始千方百计寻找完者忽都的过错。伴随锦衣玉食而来的,是皇后答纳失里的?数箠辱之?(《元史》),或鞭打或辱骂,无所不用其极。这让完者忽都会偶然回想起当宫女的快乐日子,那时谁也不会注意到她,谁也不会忌恨到她。

 让完者忽都庆幸的是,答纳失里的皇后只当了一年,便受到牵连被逐出了宫门。答纳失里的哥哥、御史大夫唐其势谋反,最后事败被杀。和哥哥一起起事的弟弟弟塔剌海无路可走,跑到了姐姐的后宫藏匿。答纳失里心疼弟弟,情急之下?以衣蔽之?(《元史》),犯了窝藏罪,被就地免职,开除后宫。不久又被毒杀。

 答纳失里一死,皇后出现空缺,顺帝便想立完者忽都,结果遭到丞相伯颜的反对。伯颜当时把持朝政,势力很大,顺帝作不了住,最后还是立了伯颜忽都为皇后。为了安慰完者忽都,顺帝给了她一个安慰奖,册立为第二皇后,在待遇上和正宫皇后一样。后宫二把手,对于完者忽都来说,多少有点遗憾。不过这已经是直升机似的升迁了,尊容显贵,今非昔比。完者忽都的性情也开始发生变化。

 变化总是潜移默化的,绝非一日之功。最初完者忽都的变化并不明显,甚至在一段时期之内,她仍保持着先前的本色。完者忽都出身低微,家境贫寒,一朝得势,当思来之不易。她对现在的位置是非常珍惜的,她要努力提高素质,以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没事的时候,完者忽都便拿《女孝经》来看,或者从史书中寻找历代皇后的贤德行为以便效法,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母仪天下、素质过硬的好皇后。最为难得的,她还保持了穷苦出身的善良本色,能够体恤穷人。至正十八年(1358),京城饥荒,饿殍遍野,完者忽都便开设粥厂,救济饥民。她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让资政院收葬那些被饿死的饥民尸体,共有十万具之多。

 然而,在路卫兵看来,一个人养尊处优的久了,是很难再切身感受先前穷苦日子的。完者忽都的这种爱心和善举,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她很快便受到荣华富贵和权力的困扰而不能自拔了。一个人地位的变化,也往往会带来性情的变化。随着生活的日益享受,完者忽都彻底完成了角色转化,变得现实起来。顺帝的第二任皇后伯颜忽都生性节俭,在她死后,完者忽都看到她留下的破旧不堪的衣服,竟然讥笑说,?正宫皇后,何至服此等衣耶(《元史》)!?正宫的第一皇后原来就穿这个啊,还不如我这候补的。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完者忽都还对权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深深知道,她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她有了权势,所以她极度渴望权势的长久,这个念头在她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成为皇太子后尤其强烈。顺帝厌倦朝政,完者忽都便与爱猷识理达腊密谋,准备让顺帝退位。她向当时的丞相太平表达了这个意思,太平没有答应。顺帝后来知道此事,感到非常震惊,也很愤怒,渐渐疏远完者忽都,连续两个月不理她。顺帝意识到,完者忽都已经不是那个风情万种的小宫女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对权力充满渴望的可怕女人。

 完者忽都的哀愁,还来自家庭的不幸。完者忽都的家庭,本是高丽国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虽然辛苦,倒也其乐融融。但在女儿当上大元朝的皇后之后,其家庭成员也鸡犬升天、日益显贵,变得日益骄横起来。他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作为大元附庸的小小高丽王,在他们眼里也不算什么了。挤对得高丽王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把他们一家子全杀了。

?

 失去亲人的完者忽都,似乎一下憔悴了许多。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努力编织的幸福生活,会一下子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她透支的快乐,业已转变成无尽的烦恼和仇恨。完者忽都鼓动太子为其报仇,爱猷识理达腊毫不含糊,领兵一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结果爱猷识理达腊遭遇高丽伏兵,被杀得大败,一万人马只剩下十七骑逃了回来。完者忽都更加郁闷纠结。不知她看到那狼狈不堪的十七骑时,还会不会想到当初她向顺帝递茶时,那一低头的温柔。(文/路卫兵)

元顺帝怎么死的

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子敖在高丽王朝为官。她因天生丽质,在高丽国享有盛名。本来,奇子敖想将奇氏送给高丽王,以换取***厚爵。不过当时元朝是高丽国的宗主国,高丽国作为藩属国,每年不光要向元朝敬献人参、毛皮等上等的物品,还需要敬献一定数量的贡女。当然,贡女都得拣国中最漂亮的女子,然后当作贡物呈给元朝。

自然,这些贡女到了元朝,或做了宫女或成了王亲贵族们的玩物。总之身份低贱,命运悲惨。高丽王见奇氏美貌,不敢据为己有,于是把她作为贡女献给了元朝。奇氏到元朝后,由于她容貌出众,被选为元顺帝身边的侍女。奇氏狡黠、善媚,再加上她绝色的容貌,很快就得到了元顺帝的临幸,并得其宠爱。在元顺帝的后宫里,其实有个他不得不顾忌的女人,那就是皇后钦察·答纳失里。

钦察·答纳失里是权臣燕铁木儿的女儿。早在元孝帝时,燕铁木儿便因拥立有功,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燕铁木儿在朝中享有有说不一二的权力,他的妻子病逝后,他看上先帝的皇后和妃子,于是将她们收为妻妾。如此挑衅皇权,在封建王朝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但元孝帝不仅不敢处置他,反而还让儿子认他为义父。可见燕铁木儿权势滔天,就连皇帝也要成其傀儡的地步了。不过,到元顺帝继位那年,正好燕铁木儿病死,按说这是好事,可是皇太后为了弄权,又将燕铁木儿的女儿钦察·答纳失里嫁给他为皇后。

仗着娘家势力强大的钦察·答纳失里在嫁给元顺帝后,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不仅擅传懿旨将本该收入国库的十万白银纳到自己的名下,还对得到元顺帝宠爱的嫔妃们百般责打。元顺帝非常憎恨钦察·答纳失里,但是时机尚不成熟,所以他处处隐忍,并且还***意笼络,屡次封赏钦察·答纳失里的娘家人。元顺帝的表现让钦察·答纳失里愈发趾高气昂,无法无天。

奇氏得到元顺帝的宠爱,钦察·答纳失里照例是不高兴的。所以她让人 “数棰辱之”,***羞辱了奇氏。看到被打得伤痕累累的奇氏,元顺帝对钦察·答纳失里恨之入骨,愈发坚定了除掉她的想法。正好,钦察·答纳失里的兄长发动叛乱失败,当时,钦察·答纳失里的小弟弟年少胆怯,便躲到钦察·答纳失里的座椅下,钦察·答纳失里于是拿衣裙遮盖住他,想要救下他来。

然而,元顺帝一改往日懦弱,不光命人拉出钦察·答纳失里的弟弟直接砍死,还以“袒护同党”的罪名把钦察·答纳失里赐死。随后,元顺帝想要立奇氏为皇后,但是遭到大臣们的集体反对。毕竟元朝的皇后,历来都是从高贵的门第中择选的。这样一来,元顺帝和大臣们有了分歧。争论到最后,彼此都退让一步,品德贤良,出身高贵的伯颜忽都被立为嫡皇后。而奇氏则被封为第二皇后,也就类似于皇贵妃的头衔。

这对于奇氏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因为自元朝建立后,还从没有贡女获得如此高的地位。随后,奇氏又生下皇子爱猷识理答腊。按元制,皇帝宠幸的贡女不得有封号,生下的儿子也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是,奇氏正在盛宠之时,元顺帝对她百依百顺,所以爱猷识理答腊很快就被封为太子。既得宠,又是太子之母,奇氏已经给自己的未来铺了一条康庄大道。

不过,人心总是贪婪的,尽管皇后伯颜忽都处处忍让,不与她计较。但是她却因为没有做成皇后而耿耿于怀。为此,奇氏在元顺帝面前大进谗言,将曾经反对立她为后的朝臣们一一扳倒。随后,奇氏又多次请求废黜高丽王,改立她的父亲奇子敖为王。尽管元顺帝没有答应,但是在高丽朝堂上,奇子敖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宗主国皇帝的国丈,对高丽王颐指气使。数次在朝堂上对他公然羞辱,结果被盛怒的高丽王处死。

奇氏听到消息后,震怒之极,几次请求元顺帝出兵攻打高丽,但在朝臣的反对下,元顺帝没有答应她的请求。奇氏意识到,只有在朝廷中安插心腹,自己的愿望才能达到,所以她很快和元顺帝最宠幸的太监朴不花勾结在了一起。当时的元顺帝愈发昏庸,成天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把朝廷事务都交托给朴不花代为处理。

奇氏和朴不花,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人勾结在一起,对那些不肯依附他们的朝臣,罗织罪名,处死或流放。这样一来,军政大事都落到了他们手中,朝堂上再无人敢对他们的意见稍有反驳。有着强烈权力欲的奇氏,一心想勾结朝臣,希望他们能联名上疏,逼迫元顺帝禅位于爱猷识理答腊。因为,只有元顺帝退位,她才能当太后。毕竟做不成皇后,做太后是办得到的。

于是,奇氏找到在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丞相太平,许以重金和爵位。太平为人正直,不愿受奇氏摆布,但也不敢回绝她,只是支支吾吾,没有行动。这让奇氏和爱猷识理答腊都对他非常憎恨。后来,太平将事情上报给元顺帝。元顺帝大怒,将与奇氏勾结的朴不花流放潮河,至于奇氏,则两月没有诏见她。当时的元朝已经岌岌可危,四起,武将孛罗帖木儿由于能征善战,得到元顺帝器重,此后由于奸人构陷,只得带兵屯田。

觊觎帝位的爱猷识理答腊趁机发动***,想要夺权。孛罗帖木儿得知后,率兵前来解围,很快击溃爱猷识理答腊的军队,爱猷识理答腊也只得逃往冀宁。元顺帝这才知道,孛罗帖木儿不仅勇武善战,还对他极为忠心。于是把他召回元大都,并委以右丞相的重职。然而孛罗帖木儿随着手中的权力日重,整个人也发生了变化。

他不光生活奢靡,在朝中更是跋扈。元顺帝由于要倚仗他巩固***,只得凡事都让他三分。孛罗帖木儿又唆使朝臣弹劾奇氏乱政,并***传圣旨将奇氏幽于诸色总管府。奇氏为了能回到宫中,不仅送他百名美人,还将女儿许配给他,这才得以重新回到宫中。

由于孛罗帖木儿太过嚣张,引起了元顺帝的不满。此时爱猷识理答腊又率兵攻打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在抵御时,被元顺帝派人刺死。奇氏见机,立刻召回爱猷识理答腊,并命左丞相扩廓帖木儿率军拥爱猷识理答入城。奇氏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想利用扩廓帖木儿的军力威胁元顺帝,让他将帝位禅让给爱猷识理答腊,从而让她得封皇太后。

不过,扩廓帖木儿识破了奇氏的阴谋,他把爱猷识理答腊送到离城30里外,便率军回营,从而让奇氏的阴谋没有得逞。奇氏和爱猷识理答腊因此对他十分痛恨。1365年,伯颜忽都皇后病逝,中书省臣在奇氏的唆使下,请求立奇氏为后。此时,奇氏年老色衰,元顺帝早有新欢,特别是后宫七贵皆为他所爱,但是七贵皆是汉女,不能立为皇后。

中书省臣又恳请将奇氏居住的资政院改为崇政院。元顺帝考虑到奇氏为太子之母,这才赐给她蒙古姓“萧良合氏”,于是,这年12月授予册宝,并封她为皇后。奇氏如愿以偿,也就不再想尽办法帮助爱猷识理答腊夺权。可惜她只做了3年皇后,朱元璋的队伍便攻占了元大都。奇氏与元顺帝等人不得不仓皇逃回漠北,在逃亡的路上,奇氏在惊恐中一病不起,不久便结束了她***的一生。(参考史料:《元史》)

元朝末年是哪个皇帝。叫什么。

病逝

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惠宗向北撤,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病逝于应昌。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武宗的长孙,他的生母是迈来迪。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

至顺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妥欢帖睦尔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后来到广西静江(今桂林)。至顺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逝世,太后弘吉剌·卜答失里坚持弃子立侄,下令立妥欢帖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钦察人燕帖木儿反对,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病死,至顺四年农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欢帖睦尔最终得以继位。

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齐化门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1370年5月23日崩,庙号惠宗[1] ,蒙古语称“乌哈噶图汗”。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谥号顺皇帝。

伯牙吾台·燕铁木儿详细资料大全

元顺帝(1320~1370年),元代皇帝,元明宗之子。其在位期间,王公官吏贪婪无度,加之时遇大旱灾害,国内民众难以生计,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其逃亡北方应昌。两年后亡。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顺帝妥欢帖睦尔,他是元明宗的长子。当初泰定帝死的时候,太师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嫡长,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明宗。明宗即位于和宁的北面,立文宗为皇太子。不料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忽然死了。死因不明,时人怀疑是文宗反悔以后害死的。文宗复了帝位,明宗的皇后八不沙被谗言遇害,于是妥欢帖睦尔被流放到了高丽的大青岛中。 三年后二十九岁的元文宗死去,燕铁木儿请文宗的皇后立太子燕帖古思。皇后不从,反而立了明宗的次子懿玺只班,是为宁宗。宁宗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燕铁木儿又请立燕帖古思,文宗皇后让立十三岁的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太平王燕铁木儿去迎接妥欢贴睦尔来大都即位,见了妥欢贴睦尔后,燕铁木儿与他并马一起走,扬着马鞭向他陈述了迎立的意图。妥欢贴睦尔年纪小,看见跋扈的燕铁木儿十分害怕,一句话也不说。于是燕铁木儿怀疑妥欢贴睦尔,待到了京师很久也不再提立他为帝的话。因为国事都决于权臣燕铁木儿,群臣也不敢过问。几个月后燕铁木儿因荒*过度溺血而死,妥欢贴睦尔才当了皇帝,这就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后来明兵攻入都城,妥欢贴睦尔逃到漠北。明太祖朱元璋说他知顺天命,自动退避到大漠,特加号为顺帝。

妥欢帖睦尔跟明熹帝朱由校一样好木匠工么?

燕铁木儿(El-Temur)(?—1333),中国元朝蒙古族人。钦察氏,床兀儿第三子,元朝权臣。自少年为宗王海山宿卫,从镇漠北。大德十一年(1307),从海山南还,海山(武宗)即位,授同知宣徽院事。

皇庆元年(1312),袭父职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二年(1325),加太仆卿;三年,迁同佥枢密院事。致和元年(1328),进金枢密院事。

基本介绍 本名 :伯牙吾台·燕铁木儿 所处时代 :元朝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中国 去世时间 :1333 外文名 :El-Temur 性别 :男 相关***,两都之战,参与谋害明宗,权倾朝野,史籍记载, 相关*** 密谋***,拥立文宗 致和元年春,泰定帝在柳林围猎时得病还宫,燕铁木儿即与诸王满秃等密谋待帝死后发动***,拥立武宗子。三月,泰定帝北幸上都,燕铁木儿留在大都掌管宿卫军。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燕铁木儿凭借掌握的大都兵权,与居守大都的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等策划举事。八月四日,率族党阿剌帖木儿及心腹17人持兵刃入兴圣宫,召百官至,宣布“祖宗正统属在武皇帝之子,有不顺者斩”,当即缚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左丞朵朵、参知政事王士熙等有异议者下之狱;与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廷,封府库,收百司印,召百官听命。随即,遣前河南行省参政明里董阿等驰驿南迎被贬居江陵的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都,密谕河南行省平章伯颜(武宗旧臣)拥立之意,令他领兵护送,并宣称已遣使奉迎流亡金山之西的武宗长子和世琜。时朝省大臣多在上都,燕铁木儿遂推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太子詹事塔失海涯为平章政事,前湖广行省右丞速速为左丞,与原右丞赵世延等共掌政务,另立 *** ,同时调宿卫诸军严守宫廷及京畿诸要隘,完全控制了大都局势。不久,又令人诈称为和世琜派来的使臣,扬言和世琜已率诸王兵南来,“旦夕且至”,以稳定人心。与此同时,在上都的中书左丞相倒剌沙与梁王王禅、辽王脱脱等宗室、右丞相塔失帖木儿、知枢密院事铁木儿脱、御史大夫纽泽等大臣结成拥护泰定帝太子的一派,处死企图在上都起事回响大都的诸王满秃等,出兵分道讨伐大都,于是两都之战爆发。 两都之战 图帖睦尔在伯颜护送下,急趋大都,先遣使升燕铁木儿为知枢密院事;八月二十六日至京,燕铁木儿奉天子车驾郊迎,遂入居皇宫。燕铁木儿虽然声称同时奉迎武宗的太子,但和世琜多年僻居西北,底细不明,故实际上是打算拥立图帖睦尔,当他任命诸宿卫军官时,就命他们向南拜谢,可见其意所在。九月初八,不待和世琜至,他就率领诸王、大臣劝请图帖睦尔即位。十三日,图帖木尔即位,封他为太平王,以太平路(令安徽当涂)为食邑,赐金、银、钞及平江路(今江苏苏州)官田500顷,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仍前知枢密院事。同月,倒剌沙等也在上都奉泰定帝子阿剌吉八即帝位。 上都军由梁王王禅、诸王失剌、也先帖木儿等分别率领,进向居庸关、古北口和迁民镇(今山海关),湘宁王八剌失里、诸王忽剌台等率另一路军绕道山西进向紫荆口,对大都地区形成四面进攻的态势。九月初,燕铁木儿亲率主力击退逼近榆林(居庸关外)的王禅军。不久,因上都诸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所部辽东军突破迁民镇关口西进,复奉旨前往蓟州堵截,十六日军至三河县,得报王禅军已破居庸关,乃留一部军守蓟州,自率主力迅速回师西向。二十日,与敌前军遇于榆河,激战却之,追至红桥北,于是两军隔江桥立营。后数日中,与王禅军两次会战于榆河北白浮之野,设计命将卒乘夜鼓躁,钲鼓号角齐鸣,敌营惊扰,自相踏践、射击,败走。二十五日,追袭王禅军于昌平北,杀敌数千,降者万余;次日,敌军溃散,王禅逃入北山,遂收复居庸关,命将守之。 二十七日,获悉上都军攻破古北口,进掠石槽(怀柔西南),即遣弟撒敦领兵急往迎击,自率大军继至,转战至牛头山(怀柔南),俘其驸马孛罗帖木儿等,上都军万余人降,残部溃散,被逐出古北口。二十八日,上都也先帖木儿、秃满迭儿军攻占通州,逼近大都,燕铁木儿又麾师驰救,十月一日黄昏赶至,立即乘敌休息直捣其营,敌不及应战,退到潞河东,二日后宵遁,乃渡河追击,进驻枣林(通州东南);五日,上都军复集来攻,激战破之,斩其阳翟王太平,敌死伤惨重,北遁。上都诸王忽剌***于九月末攻入紫荆关,十月初进犯涿州,于良乡南打败大都军,据卢沟桥而阵。七日,燕铁木儿率军兼程西进,人马皆且行且食,急趋良乡,在卢沟桥作战的大都军遂声言燕铁木儿军将至,上都军惧,退走;后此路军曾攻下冀宁(太原),而上都已败,退至马邑,湘宁王八剌失里、诸王忽剌台等皆被擒。十一日,上都秃满迭儿军复入古北口,燕铁木儿率军御之,大战檀州(密云)南,敌败,其万户以所部军降,秃满迭儿遁走辽东。十三日,齐王月鲁帖木儿与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燕铁木儿叔)率军包围兵力空虚的上都,倒剌沙等出降,两都之战至此以上都的失败告一段落。此次内战,上都方面拥有较多诸王、大臣的支持,兵力颇强,其四路军均曾先后攻入京畿,但缺乏统一指挥,未能配合,而燕铁木儿则集中精兵由自己直接统率,又富于谋略,勇决善战,虽往来宾士救援,均能以优势兵力各个击溃敌人,保卫了大都的安全。赢得两都之战的胜利使燕铁木儿权势更盛。文宗下诏:“今后朝廷政务及籍没田宅赐人者,非与燕铁木儿议,诸人不许奏陈。”加号“答剌罕”,使子孙世袭其号;许兼三职署事。十二月,置龙翊卫,分领钦察卫士,以燕铁木儿兼都指挥使。天历三年(1329)正月,立都督府(六月升为大都督府),统左、右钦察卫、龙翊卫及哈剌鲁、东路蒙古二万户府和东路蒙古元帅府,亦命他兼统,并授御史大夫。于是军、政、监察大权尽掌握在他手中。 参与谋害明宗 文宗即位时曾宣布等长兄来到立即让位,打败上都集团后就派官员北迎和世琜。天历二年正月,和世琜从西北来到和宁地区,岭北诸王、旧臣争先迎谒拥戴,于是不等与文宗及其大臣见面就在和宁北即帝位,是为明宗。三月,文宗命燕铁木儿奉皇帝玺往见明宗;四月,到达明宗驻地洁坚察罕(在和宁北,本太宗春季行宫),献上帝玺,明宗命他仍为中书左丞相,封爵如故,并宣布“凡京师百官,朕弟所用者,并仍其旧”。燕铁木儿奏请任命中书、枢密、御史台大臣,于是明宗任命追随他的旧臣哈八儿秃等为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并向燕铁木儿及新任大臣谕示了一系列政令;同时,立文宗为皇太子。燕铁木儿从明宗南行,八月一日,至旺兀察都(即中都,今河北张北之北),次日,文宗从上都来迎,兄弟相见,宴诸王、大臣于行宫。六日,明宗“暴崩”,燕铁木儿声称奉明宗皇后之命,以皇帝宝授予文宗,立即拥文宗“疾驱”还上都,途中“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胄绕幄殿巡护”,八日,抵上都。十五日,文宗再即帝位。明宗之死,事有蹊跷,皇后八不沙、子妥欢贴睦尔(即元惠宗,时已十岁)当时都在行宫,必知其情,朝野当亦有疑者,但八不沙于次年即被谋杀,妥欢贴睦尔被贬于高丽。直到后至元六年(1340),惠宗才公开颁诏揭露文宗“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元史·顺帝纪三》)。诏中没有提燕铁木儿,但《元史·燕铁木儿传》则谓其“明宗之崩,实与逆谋”(此系据权衡《庚申外史》)。胡粹中《元史续编》卷十载:“闻故老言:燕帖木儿奉上玺绶时,明宗从官有不为之礼者,燕帖木儿且怒且惧。既而帝暴崩,燕帖木儿闻哭声,即奔入帐中,取宝玺,扶文宗上马南驰。”可见他参与谋害明宗之事在元末广为流传,且合乎情理,当是事实。 权倾朝野 文宗再次即位后,更加倚重燕铁木儿。诏追封其父祖王号;以燕铁木儿既为右丞相,乃不置左丞相,使独掌政务,诏告天下,谓其功勋卓著,“宜专独运,以重秉钧”,“凡号令、刑名、选法、钱粮、造作,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诸王、公主、驸马、近侍和所有官员都不得越过他奏事;命艺文监刊行其《世家》;命礼部尚书马祖常撰碑文纪其功,赐题《太师太平王定策元勋之碑》,诏于红桥南为其建生祠,树纪功碑,并亲祀其生祠;命于兴圣宫西南侧为其建居弟;诏以其子塔剌海为养子;此外还多次赏赐田地、鹰坊、金银、宫女等。其弟撒敦授知枢密院事,子唐其势宣徽使,并赐号“答剌罕”,一门权势盛极,以致唐其势扬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元史·唐其势传》)。燕铁木儿掌握大权后,“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让中书省臣奏请赐给自己安丰等路封户,龙庆州之园池、水硙、土田,嘉兴、平江等处田地,占有了大量财富;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先后娶宗室女达40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奢侈至极。 至顺三年(1332)八日,文宗死,遗诏立明宗之子。为了便于控制朝政,燕铁木儿乃立明宗次子,年仅七岁的懿璘质班,十月四日扶之即位,是为宁宗。 宁宗仅做了四十三***帝就死了。于是文宗后临朝,燕铁木儿又与群臣议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后不同意,主立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妥欢贴睦尔时年十三岁,至顺元年(1330)被文宗流放于高丽大青岛,第二年又被迁居广西静江(今桂林)。燕铁木儿派人迎他入都,并亲至良乡迎接,陈述迎立之意,妥欢贴睦尔因年幼且畏惧,“一无所答”,燕铁木儿疑忌,深恐妥欢贴睦尔即位之后追究明宗被害之事,所以迁延不立达六个月。在皇位空缺期间,一切军国重事均决于燕铁木儿,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后燕铁木儿以荒*过度身死,妥欢贴睦尔才得于至顺四年六月即皇帝位于上都,即元惠宗。 燕铁木儿虽死,但其家族势力仍旧把持朝政。顺帝以其弟撒敦为左丞相、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后至元元年(1335)三月,又立其女伯牙吾氏为皇后。同年六月,均为右丞相伯颜所杀,至此,燕铁木儿家族在元朝政治舞台上消失。 史籍记载 燕铁木儿,钦察氏,床兀儿第三子,世系见《土土哈传》。武宗镇朔方,备宿卫十余年,特爱幸之。及即位,拜正奉大夫、同知宣徽院事。皇庆元年,袭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二年,加太仆卿。三年,迁同佥枢密院事。致和元年,进佥书枢密院事。 泰定帝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专政,宗室诸王脱脱、王禅附之,利于立幼。燕铁木儿时总环卫事,留大都,自以身受武宗宠拔之恩,其子宜纂大位,而一居朔汉,一处南陲,实天之所置,将以启之。由是与公主察吉儿、族党阿剌帖木儿及腹心之士孛伦赤、剌剌等议,以八月甲午昧爽,率勇士纳只秃鲁等入兴圣宫,会集百官,执中书平章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兵皆露刃,誓众曰:“祖宗正统属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顺者斩。”众皆溃散。遂捕奸党下狱,而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入守内庭,分处腹心于枢密,自东华门夹道重列军士,使人传命往来其中,以防漏泄。即命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院使答剌麻失里乘驿迎文宗于中兴,且令密以意喻河南行省平章伯颜选兵备扈从。 于是封府库,拘百司印,遣兵守诸要害。推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詹事塔失海涯为平章,前湖广行省右丞速速为中书左丞,前陕西行省参政王不怜吉台为枢密副使,萧忙古?仍为通政院使,与中书右丞赵世延、枢密同佥燕铁木儿、通政院使寒食分典庶务。贷在京寺观钞,募死士,买战马,运京仓粟以饷守御士卒,复遣使于各行省征发钱帛兵器。当时有诸卫军无统属者,又有谒选及罢退军官,皆给之符牌,以待调遣。既受命,未知所谢,注目而立,乃指使南向拜,众皆愕然,始知有定向矣。燕铁木儿宿卫禁中,夜则更迁无定居,坐以待旦者将一月。弟撒敦、子唐其势时留上都,密遣塔失帖木儿召之,皆弃其妻子来归。丁酉,再遣撒里不花、锁南班往中兴趣大驾早发,令塔失帖木儿设为南使云:“诸王帖木儿不花、宽彻普化,湖广、河南省臣及河南都万户合军扈驾,旦夕且至,民勿疑惧。”丁未,命撒敦以兵守居庸关,唐其势屯古北口。戊申,复令乃马台为北使,称明宗从诸王兵整驾南辕,中外乃安。辛亥,撒里不花至自中兴,云乘舆已启途,诏拜燕铁木儿知枢密院事。丙辰,率百官备法驾郊迎。丁巳,文宗至京师,入居大内。 己未,上都王禅及太尉不花、丞相塔失帖木儿、平章买闾、御史大夫纽泽等军次榆林。九月庚申,诏燕铁木儿帅师御之,撒敦先驱,至榆林西,乘其未阵薄之,北军大败。甲子,诏还都。戊辰,辽东平章秃满迭儿以兵犯迁民镇,斩关以入。遣撒敦往拒,至蓟州东沙流河,累战败之。燕铁木儿以为扰攘之际,不正大名,不足以系天下之志,与诸王大臣伏阙劝进。文宗固辞曰:“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铁木儿曰:“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文宗悟,乃曰:“必不得已,当明诏天下,以著予退让之意而后可。”壬申,文宗即位,改元天历,赦天下。 癸酉,封燕铁木儿为太平王,以太平路为其食邑。甲戌,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赐黄金五百两、白金二千五百两、钞一万锭、金素织段色缯二千匹、海东白鹘一、青鹘二、豹一、平江官地五百顷。即日诏将兵出蓟州拒秃满迭儿。乙亥,次三河,而王禅等军已破居庸关,遂进屯三?冢。丙子,燕铁木儿蓐食倍道而还。丁丑,抵榆河,闻帝出都城,将亲督战,燕铁木儿单骑请见,曰:“陛下出,民心必惊,凡剪寇事一以责臣,愿陛下亟还宫以安黎庶。”文宗乃还。明日丁丑,阿速卫指挥使忽都不花、塔海帖木儿、同知太不花构变,事觉,械送京师,斩以徇。己卯,与王禅前军遇于榆河北,我师奋击,败之,追至红桥北。王禅将枢密副使阿剌帖木儿、指挥忽都帖木儿引兵会战。阿剌帖木儿执戈入刺,燕铁木儿侧身以刀格其戈,就斫之,中左臂。部将和尚驰击忽都帖木儿,亦中左臂。二人骁将也,敌为夺气,遂却。因据红桥。两军阻水而阵,命善射者射之,遂退,师于白浮南。命知院也速答儿,八都儿、亦讷思等分为三队,张两翼以角之,敌军败走。辛巳,敌军复合,鏖战于白浮之野,周旋驰突,戈戟戛摩。燕铁木儿手毙七人。会日晡,对垒而宿。夜二鼓,遣阿剌帖木儿、孛伦赤、岳来吉将精锐百骑鼓噪射其营,敌众惊扰,互自相击,至旦始悟,人马死伤无数。明日,天大雾,获敌卒二人,云王禅等脱身窜山谷矣。癸未,天清明,王禅集散卒成列出山,我师驻白浮西,坚壁不动。是夜,又命撒敦潜军绕其后,部曲八都儿压其前,夹营吹铜角以震荡之,敌不悟而乱,自相挝击,三鼓后乃西遁。迟明,追及昌平北,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帝遣赐上尊,谕旨曰:“丞相每战亲冒矢石,脱有不虞,其若宗社何!自今后但凭高督战,察将士之用命不用命者以赏罚之可也。”对曰:“臣以身先之,为诸将法。敢后者军法从事。托之诸将,万一失利,悔将何及!”是日,敌军再战再北,王禅单骑亡命。也速答儿、也不伦、撒敦追之,就命也速答儿及佥院彻里帖木儿统卒三万守居庸关,还至昌平南。 俄报古北口不守,上都军掠石槽。丙戌,遣撒敦为先驱,燕铁木儿以大军继其后,至石槽。敌军方炊,掩其不备,直蹂之,大军并进,追击四十里,至牛头山,擒驸马孛罗帖木儿,平章蒙古答失、牙失帖木儿,院使撒儿讨温等,献俘阙下,戮之。各卫将士降者不可胜纪,余兵奔窜。夜遣撒敦袭之,逐出古北口。 丁亥,秃满迭儿及诸王也先帖木儿军陷通州,将袭京师,燕铁木儿急引军还。十月己丑朔,日将昏,至通州,乘其初至击之,敌军狼狈走渡潞河。庚寅,夹河而军。敌列植黍秸,衣以毡衣,然火为疑兵,夜遁。辛卯,率师渡河追之。癸巳,驻檀子山之枣林,也先帖木儿、秃满迭儿合阳翟王太平、国王朵罗台、平章塔海军来斗,士皆殊死战。至晚,唐其势陷阵,杀太平,死者蔽野,余兵宵溃。已而撒敦将轻兵要之,弗及而还。 乙未,上都诸王忽剌台,指挥阿剌铁木儿、安童入紫荆关,犯良乡,游骑逼南城。燕铁木儿即率诸将兵循北山而西,令脱衔系囊,盛莝豆以饲马,士行且食,晨夜兼程,至于卢沟河。忽剌台闻之,望风西走。是日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罗拜马首,以谢更生之惠。燕铁木儿曰:“此皆天子威灵,吾何力焉。”入见,帝大悦,赐燕兴圣殿,尽欢而罢。赐太平王黄金印,并降制书及赐玉盘、龙衣、珠衣、宝珠、金腰带等物。 是日,撒敦遣报秃满迭儿军复入古北口,燕铁木儿遂以师赴之,战于檀州南野,败之。东路蒙古万户哈剌那怀率麾下万人降,余兵东溃,秃满迭儿走还辽东。获忽剌台、阿剌帖木儿、安童、朵罗台、塔海等戮之。 先是,齐王月鲁帖木儿、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闻文宗即位,乃起兵趋上都围之。时上都屡败势蹙。壬寅,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宝出请死。齐王调兵护送至京师。庚戌,文宗御兴圣殿,受皇帝宝,下倒剌沙于狱。两都平。丁巳,加燕铁木儿以答剌罕之号,使其世世子孙袭之。仍赐珠衣二、七宝束带一、白金瓮一、黄金瓶二、海东白鹘一、青鹘三、白鹰一、豹二十。十二月,置龙翊卫,命领其事。 先是,至治二年,以钦察卫士多,为千户所者凡三十五,故分置左右二卫,至是又析为龙翊卫。二年,立都督府,以统左、右钦察、龙翊三卫,哈剌鲁东路蒙古二万户府,东路蒙古元帅府,而以燕铁木儿兼统之,寻升为大都督府。燕铁木儿乞解相印还宿卫,帝勉之曰:“卿已为省院,惟未入台,其听后命。”二月,迁御史大夫,依前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太平王。未几,复拜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领都督府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就佩元降虎符,依前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太平王。 先是,文宗以天下既定,可行初志,遣治书侍御史撒迪迎大兄明宗于漠北。三月辛酉,乃诏燕铁木儿护玺宝北上。明宗嘉其功。五月,特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大都督、领龙翊亲军都指挥使事、答剌罕、太平王。六月,加拜太师,余如故。从明宗南还。八月朔,明宗次王忽察都之地,文宗以皇太子见。庚寅,明宗暴崩。燕铁木儿以皇后命奉皇帝玺宝授文宗,疾驱而还,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胄绕幄殿巡护。癸巳,达上都。遂与诸王大臣陈劝复正大位。己亥,文宗复即位于上都。 十二月丁亥,文宗以燕铁木儿有大勋劳于王室,封其曾祖父班都察溧阳王,曾祖妣玉龙彻溧阳王夫人,祖父土土哈升王,祖妣太塔你升王夫人,父床兀儿扬王,母也先帖你、公主察吉儿并为扬王夫人。三年二月,文宗欲昭其勋,诏命礼部尚书马祖常制文立石于北郊。至顺元年五月乙丑,帝又以屡颁宠数未足以报大勋,下诏命独为丞相以尊异之。略曰:“燕铁木儿勋劳惟旧,忠勇多谋,奋大义以成功,致治平于期月,宜专独运,以重秉钧。授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太平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提调燕王宫相府事、大都督、领龙翊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凡号令、刑名、选法、钱粮、造作,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诸王、公主、驸马、近侍人员,大小诸衙门官员人等,敢有隔越闻奏,以违制论。” 六月,知枢密院事阔彻伯、脱脱木儿等十人恶其权势之重,欲谋害之。也的迷失、脱迷以其谋告燕铁木儿,即率钦察军掩捕按问,皆诛之。二年二月,为建第于兴圣宫之西南。三月,赐鹰坊百人。十一月癸未,诏养其子塔剌海为子。辛酉,以燕铁木儿兼奎章阁大学士,领奎章阁学士院事。赐龙庆州之流杯圆池水硙土田。又赐平江、松江、江阴芦场、OG山、沙涂、沙田等地。因言平江、松江圩田五百顷有奇,粮七千七百石,愿增为万石入官,以所得余米赡弟撒敦,诏从之。 四年,文宗大渐,遗诏立兄明宗之子。已而文宗崩,明宗次子懿璘质班即位,四十三日而崩。文宗后临朝。燕铁木儿与群臣议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后曰:“天位至重,吾儿年方幼冲,岂能任耶!明宗有子妥欢帖睦尔,出居广西,今年十三矣,可嗣大统。”于是奉太后命,召还京师,至良乡,具卤簿迎之。燕铁木儿与之并马而行,于马上举鞭指画,告以国家多难遣使奉迎之故。而妥欢帖睦尔卒无一语酬之。燕铁木儿疑其意不可测,且明宗之崩,实与逆谋,恐其即位之后追举前事,故宿留数月,而心志日以瞀乱。 先是,燕铁木儿自秉大权以来,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一宴或宰十三马,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礼三日遽遣归者,而后房充斥不能尽识。一日宴赵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鸳鸯会。见座隅一妇色甚丽,问曰:“此为谁?”意欲与俱归。左右曰:“此太师家人也。”至是荒*日甚,体羸溺血而薨。 燕铁木儿既死,妥欢帖睦尔始即位,是为顺帝。乃以撒敦为左丞相,唐其势为御史大夫。元统二年四月,命唐其势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授撒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荣王、太傅、中书左丞相,赐庐州路为食邑,宥世世子孙九死。赠燕铁木儿太师、公忠开济弘谟同德协运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追封德王,谥忠武。至元元年三月,立燕铁木儿女伯牙吾氏为皇后。是时,撒敦已死,唐其势为中书左丞相,伯颜独用事。唐其势忿曰:“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遂与撒敦弟答里潜蓄异心,交通所亲诸王晃火帖木儿,谋援立以危社稷。帝数召答里不至。郯王彻彻秃遂发其谋。六月三十日,唐其势伏兵东郊,身率勇士突入宫阙。伯颜及完者帖木儿、定住、阔里吉思等掩捕获之。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皆伏诛。而其党北奔答里所,答里即应以兵,杀使者哈儿哈伦、阿鲁灰用以祃旗。帝遣阿弼谕之,又杀阿弼,而率其党和尚、剌剌等逆战,为搠思监、火儿灰、哈剌那海等所败,遂奔晃火帖木儿。命孛罗、晃火儿不花追袭之,力穷势促,阿鲁浑察执答里等送上都戮之。晃火帖木儿***。怯薛官阿察赤亦预唐其势之谋,欲杀伯颜,后擒付有司,具伏其辜,伏诛。 初,唐其势事败被擒,攀折殿槛不肯出。塔剌海走匿皇后坐下,后蔽之以衣,左右曳出斩之,血溅后衣。伯颜奏曰:“岂有兄弟为逆而皇后党之者!”并执后。后呼帝曰:“陛下救我!”帝曰:“汝兄弟为逆,岂能相救邪!”乃迁皇后出宫,寻鸩之于开平民舍,遂簿录唐其势家。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个人作品

没错。妥欢帖木儿于1333年被洪杰剌太后和燕铁木尔拥立。前十几年一直受制于权臣,好木匠活。权臣骄奢*逸,鱼肉百姓,农民揭竿而起;又自毁长城,杀了脱脱;燕铁木尔死后,他并未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徐寿辉、陈友谅、韩林儿、郭子兴、张士诚和朱元璋纷纷起义。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幸亏他会木匠活,据说他从大都逃往上都乘的那车就是他做的。朱由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621年登基后,魏忠贤与客氏专权,他每天都沉醉于木匠活,按他的手艺可以在顶级木制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于纵欲过度,1627年他在玩乐中落水受惊而死。由此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可悲的。政治环境清明时,皇帝有事可干,有工可办,政治清明;政治环境浑浊时,皇帝无事可干,只有玩乐,民不聊生。这是朝代更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元朝的暴君是谁

17世纪以后的蒙古史籍《黄金史》、《蒙古源流》、《金轮千福》等都记载了元顺帝北逃时所作的一首蒙文诗歌,各版收录内容大同小异。其中《蒙古源流》版本的是:

诸色珍宝修成的我那宝贵宏伟的大都城哟,

惬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开平库儿都城哟,

古时诸圣的夏营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即金莲川)哟,

在那万物枯黄的戊申年,我误失了大国哟!

九色珍宝装修成的我那宏伟的大都哟,

可执缚九十九匹白马的我那上都开平哟,

广受众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乐哟,

称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哟,

起早登高举目远望,烟霞缭绕,前后眺望观赏,景色悦目,

不分冬夏,居住无忧快活,

是我自在薛禅皇帝建立的宝城大都!

先祖享乐的我那宽广宏伟的大都哟,

有缘相聚的我那众王侯、宰相和属民万众哟,

不听亦剌忽丞相明谏之言,是我的遗恨,

听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误杀具足智慧的脱脱太师,

逐回大德上师,是我的罪过。

可惜我万众之主的皇帝的名声!

可惜我那尽情享受的快乐!

具有神力的薛禅皇帝多方营建的,

福禄汇集的我那大都城哟!

被***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恶名落到我妥欢帖睦尔身上了!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之暴

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汤

元朝从1260年建立到1368年消亡,共存一百零八年,传十一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立国者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他在位三十四年(起先的几年不称元朝)。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过渡时期,九个皇帝在位的时间加在一起才三十八年。第三个阶段是亡国之君元顺帝的时代,他在位三十年。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占据元朝将近三分之一时间的元顺帝,是一个残忍的暴君。而正是他的残暴统治加剧了元朝走向灭亡的步伐,使元朝不得成其为一个象汉朝和唐朝那样的伟大王朝。

作为元朝的末代统治者,元顺帝继续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并把这种压迫政策推向极致,进而对汉族和其他民族***取极端的歧视政策。他多次下诏,禁止***、南人、高丽人持军器,养马匹。他还专门颁布一条法令:蒙古人殴打***、南人,***和南人不得还手。他允许蒙古贵族占有战俘中的***,让他们成为从事繁重劳役的农奴和家庭中的奴隶,男曰奴,女曰婢,总称驱口,并规定打死这些奴隶不需偿命。

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他大量地从农民手里夺取土地赐给皇亲国戚、权臣、寺院等。他赏给宠臣伯颜一人的土地就达二万多顷,他还一次性赐给公主田地五千顷。由于他既信佛又信道,所以对寺院和道观都大量赐田,使他们成为实际上的大庄园。这方面的突出事例有: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十六万顷土地,加上以前所赐,总数达三十多万顷。

在对贵族阶层大量赐地的同时,元顺帝进一步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削。他榨取民旨民膏的名目繁多,不仅地租剥削达到对半分成以上的严重程度,而且在税粮和“科差”等正税之外,凡盐、茶、酒、醋等主要生活物质和金、银、铜、铁、矾、竹等重要***,一律都要纳税。他还***取“私雇”、“私买”等办法,以极低的价钱向百姓强行征买,百姓为了应付他的“私雇”、“私买”,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

元顺帝即位后,挥霍无度,使宫廷开支居然猛增了二十倍。上述手段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巨大的开销。为了更直接地增加财源,元顺帝也就***取了更直接的办法——“变钞”。他发行一种新的纸币“至元宝钞”,代替流通中的“中统宝钞”。新币不仅价值低,十锭还买不了一斗米,而且质量差,流通不久,即破烂不堪,变得一文一值。变钞使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成为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之一。

元顺帝为了加强对底层的控制,还以整顿吏治为名,向全国各地派出了许多宣抚使。这些宣抚使,不但不能安抚地方,反而想成为百姓的灾难。他们无异于从笼中放出的一群老虎,到达各地后,专门敲诈勒索,一味中饱私囊。各地的贫官污吏为了讨好他们,纷纷行贿,所需金钱全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对于宣抚使们的恶名诏著,有当时的民歌为证: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

奉使在时乌天黑地;

官吏欢天喜地,

百姓啼天哭地。

元顺帝的暴行还有“开河”一项。公元1344年1月和5月,黄河两次决口,河南、山东境内,房屋倒塌,农田淹没,水灾后是旱灾,旱灾后是瘟疫,灾民达五百万之巨,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元顺帝发民十五万、兵二万修治黄河。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在元顺帝这样一个暴君的手里,竟然也变成了一种暴行。他***取的办法是让民夫修河,让士兵临工,不仅强迫劳动,鞭打脚踢,而且待遇极低,口粮常常被扣发,激起了民夫们的普遍怨愤。

伴随着元顺帝的严酷暴政,惨绝人寰的天灾也不断地降临到元朝人民的头上。公元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万。1334年,江浙地区水旱疾疫并发,饥民多至五十九万。1358年,京师大水、蝗灾并发,疾病流行,饿、病致死的贫民遍地都是,京师十一座城门外,都挖掘了大坑掩埋尸体,竟至一坑有数万具之多。1359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蝗飞蔽天,民大饥。

一边是哀鸿遍野,流离失所,一边却是元顺帝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尽情享受。他亲自设计制造了一条长一百二十尺,宽二十尺的巨型豪华龙舟,和嫔妃、宫女登舟去内湖戏游饮宴。又去天宫高阁处筑豪华舞台一座,日以继夜,观赏舞蹈,两耳充满了笙歌燕语,充耳不闻民间疾苦

元顺帝的恶政终于激起了农民反元大起义的爆发。公元1348年至1355年,几年之间,台州的方国珍、颍州的刘福通,泰州的张士诚,风阳的朱元璋纷纷起兵。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建立明朝,元顺帝率太子、后妃、大臣等仓皇出逃,徐达率明军攻陷大都,由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之后,宣告结束。二年后,元顺帝因痢疾而死,时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