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宗师_文章宗匠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3 0
  1. 《庄子.大宗师5》

孔融(153年~208年) 孔融的资料  

中文名:孔融

别 名:孔文举、孔北海、孔少府

文章宗师_文章宗匠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 籍: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鲁国(治今山东曲阜)

生日期:153年

逝世日期:208年9月26日

职 业:文学家、名士

代表作品:《孔北海集》

官 职: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

地 位:建安七子之一

典 故:孔融让梨

孔融?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准备南征刘表,理由是消灭割据***,兴复大汉的一统江山。当然,曹操心里真正怎么想,谁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一点,他再也不是刚出道时的那个曹操了。刚出道时的曹操,应该确实如他自述的那样,是全心全意要做一个汉室忠臣的。

在出兵之前,曹操还腾出空来消灭了一个名声大大的高级知识分子,这就是太中大夫孔融。

中国自古以来为政治杀掉的文豪车载斗量,孔融还算不上其中最杰出的。之前被王允杀掉的蔡邕,只怕就高他一筹。

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壬子(二十九)日(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庄子.大宗师5》

梁实秋散文在台港及海外文学界影响颇大,近些年在国内也备受欢迎。接下来我搜集了梁实秋的散文特色,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梁实秋写散文别具一格,堪称散文界一代宗师,其散文写的炉火纯青,艺术造诣颇高。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一、梁实秋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深厚,极具特色的语言成为其散文一个突出风格

⑴行文雅洁,用语精练。真正的散文语言,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古近中外的散文大家无不以语言的节约性作为衡量语言表现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梁实秋创作散文追求一种“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故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掉枝蔓;在语言上摅词滤藻,斯于至当。正是由于梁实秋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散文没有废话,以简洁取胜。他曾以“尽去枝节,少说废话”自励,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简单二字,是很高的理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薄粗简,而是一种有博返约的境界。他在《文学讲话》中谈及散文时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他自己的散文,也大都篇幅简约,语言精练,字数多在两千左右,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短文不满千字,却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梁启超的神***风貌,笔墨生花地写出了他的渊博学识,一位国学***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叙写精致,行文雅洁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一大特色,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开篇切题,简洁了当,极少渲染铺排,转弯抹角。他最看不惯的是官场。在《握手》中,他描写了种种握手的场面,其中给人印象尤深的`是,他以厌恶的情绪描绘了那种“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握手的姿态:这种人“常常挺着胸膛,伸出一只巨灵之掌,两眼望青天”,即使你主动伸出手,“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着,他并不握,他等着你来握”,让人没趣。凡官场人物的形形***,梁实秋历来憎恶有加,对那种自称“公仆”者流,借握手这样一个小题目,他也毫不客气地奚落一通。

⑵梁实秋散文的语言具有一种典丽之美。这种美就是一种“国文的味道”,他通过文言文的语体化,达到古今融化的境界。

在《汽车》中,他对势利的世风多有嘲讪,对那种以是否拥有汽车来划分等级的社会现象他很不以为然。在讲到了许多女子以对方是否拥有汽车作为择偶的基本条件时,他写道:“为了汽车而牺牲其他条件,也是值得的交易。……至于婚姻的对方是怎样的一块材料,那是次要的事,一个丈夫顶多重到二百磅,一辆汽车可以重到一吨,小疵大醇,轻重若判。”出语谐趣,分明有弦外之音。对那些在婚姻条件问题上本末倒置的女子,是善意的告诫。

二、 梁实秋散文具有一种包容性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兼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主张虚心接受外来文化,使之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溶解在一起。他的散文创作就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具有了一种包容性:如在写作技巧上,梁实秋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法、声调辞藻的特点及行文技巧,使自己的白话散文能符合“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白话;他的散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文调洁雅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显然又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由于梁实秋学贯中西,能够博才众取,因此,他的散文在内容上往往也是谈古说今,中外逢源,随手引征,文才斐然,具有一种包容性。他的广征博引,往往信手拈来,与通篇文章浑然融成一片,显得妥帖自然,了无痕迹。容并蓄上。

三、梁实秋散文的闲适与幽默

这是梁实秋散文的又一突出特点。梁实秋的散文起笔很早,但真正奠定他散文家地位的,是他入蜀以后的《雅舍小品》,因此,《雅舍小品》中体现出的闲适与幽默就代表了他散文创作的一个突出风格。梁实秋之所以追求这样一种风格,与他的思想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雅舍小品》中梁实秋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闲适的幽默,作者在此类幽默中,闲庭信步,在独抒胸臆中来段幽默,天马行空中显露其修养。如雅舍中的一系列散文中,作者把一些生活琐事写得有生有色,趣味无穷,把一所破房写成了***想参观的雅舍,在幽默中显露其深厚的语言的叙述能力。

四、个性鲜明,倡导真诚

看梁实秋的散文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他沉稳、朗健、通达的性格酿成了他散文的凝练、雅洁、韵味浓郁的风格;正是由于他丰富广泛的阅世和幽默风趣的脾性又使他的散文在稳达健朗中透出了几分老辣深刻和机智俏皮;正是由于他率直的为人,使他的散文总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不矫揉造作,议论也是快言快语,绝不吞吞吐吐。梁实秋以学者的睿智,作家的灵感,大笔抒怀,直面人生,在散文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分个性,一分真诚,这就使他的散文具有了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细细品味梁实秋的散文,无一不浸透着作者的那份真诚与个性,因此,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散文中充满的那种鲜活灵动的气息。

原文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①,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②,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③,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④。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⑤!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⑥,而我犹为人猗⑦!”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⑧,而外其形骸⑨,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⑩。彼何人者邪?”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11);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12)。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13),而游乎天地之一气(14)。彼以生为附赘县疣(15),以死为决溃痈(16),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于异物(17),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18),逍遥乎无为之业(19)。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20),以观众人之耳目哉(21)!”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22)?”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23)。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24),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25);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26)。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27)。”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28),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注释

①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庄子***托的人名。本句的“友”字可能是“语”字之误;作“相与语”讲前后语意均能串通。

②挠挑:循环升登。无极:这里指没有穷尽的太空。

③莫然有间(jiàn):顷刻之间。一说“莫然”即“漠然”,指相交淡漠。姑备参考。

④侍事:帮助办理丧事。

⑤嗟来:犹如“嗟乎”。

⑥而:你。反:返回。真:本真。“反其真”意思就是返归自然。

⑦猗(yī):表示感叹语气。

⑧修行:培养自己的德行。

⑨外其形骸:以其形骸为外,把自身的形骸置之度外,意思是不把死亡当作一件大事。

⑩命:名,称述。

(11)方:方域,指人类生活的空间。

(12)陋:浅薄,见识不广。

(13)人:偶;“为人”即相互做为伴侣。

(14)一气:元气。

(15)县(xuán):悬。疣(yóu):这里义同“瘤”。“附赘县疣”喻指多余的东西。

(16) (huàn)、痈(yōng):均为毒疮。“决溃痈”指毒疮化浓而破溃。

(17)***:凭藉。

(18)芒然:即茫然。尘垢:这里喻指人世。

(19)无为之业:无所作为的境界。

(20)愦愦(kuì)然:烦乱的样子。

(21)观:显示。

(22)方:方术,准则。

(23)戮:刑戮。“天之戮民”意思是受到自然惩罚的人,即摆脱不了方内束缚的人。

(24)造:往,适。

(25)给:足。“养给”即给养充裕。

(26)生:通作“性”,“生定”即性情平静安适。一说“定”字为“足”字之误,“生定”则是心性自足之意。

(27) 畸(jī)人:即奇异的人,这里指不合于世俗的人。

(28)侔(móu):齐同。

译文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在一起谈话:“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交往之中,相互有所帮助却像没有帮助一样?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循环升登于无穷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远没有终结和穷尽?”三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印于是相互结成好友。

过不多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可是我们还成为活着的人而托载形骸呀!”子贡听了快步走到他们近前,说:“我冒昧地请教,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二人相视笑了笑,不屑地说:“这种人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

子贡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看重德行的培养而无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于度外,面对着死尸还要唱歌,容颜和脸色一点也不改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称述他们。他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都是些摆脱礼仪约束而逍遥于人世之外的人,我却是生活在具体的世俗环境中的人。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却让你前去吊唁,我实在是浅薄呀!他们正跟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死生优劣的存在!凭借于各各不同的物类,但最终寄托于同一的整体;忘掉了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无尽地反复着终结和开始,但从不知道它们的头绪;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他们又怎么会烦乱地去炮制世俗的礼仪,而故意炫耀于众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贡说:“如此,那么先生将遵循什么准则呢?”孔子说:“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道去竭力追求至高无尚的‘道’。子贡问:“请问追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的问题”。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学究

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说得道之人不在乎生死。

可是这里却借用儒家的观点来突出道家的通达。儒家是崇尚礼仪的学派,特别注重社会性,总是给人以温文尔雅的感觉,实际上是在追求世上对他们的认可,存在感极强。所以当孔子的***们看到道家那些人死后逍遥愉快的场景实在接受不了。

那么孔子其实是真正明白道家这种思想的,也特别认可,因为孔子在晚年得到老子的认可,已经属于得道之人。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儒家学说的传播呢?这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儒家更重视社会性,毕竟社会大众无法达到道家这种境界;而道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觉得***都可以坦然处之,天下就会复归于自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观。

孔子明白道家的思想却坚持儒家的做法,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就怕儒家后人不明白这些用意,所以提出后人必定会对儒家的思想提出批评。实际上,孔子真的有先见之明,在北宋年间,欧阳修就开始怀疑儒家的思想了,到近代五四时期,就沉底推翻了儒家学说。只是孔子不能做到道家这样的逍遥,也是孔子不得已之事。

道法自然,庄子一直在坚持老子的虚无,也在发扬道家的思想,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一种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