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丛藻类名称_周丛藻类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3 0
  1. 什么是藻化石 Fossilalgae?包括哪些?
  2. 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中有哪些食性的鱼类
  3. 奶茶能钓鱼吗
  4. 鱼缸里长绿藻了 怎么办?
  5.  显微组分有机岩石学特征
  6. 1.海边常见的藻类有哪些?

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

草鱼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它和鲢、鳙、青鱼一起,构成了中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类。3-4月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

鳊鱼,又名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鳊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

周丛藻类名称_周丛藻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草鳊等。武昌鱼作为我国所特有的优良淡水鱼类,大多分布于长江中游的几个大中型湖泊,主要产于湖北。生活于胡泊、水库静水区,喜栖淤泥底、有水草的敞水区。集群产卵于植物上。主要摄食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周丛生物,亦食棱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

扩展资料

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如鲢、鳙、沙丁鱼等食浮游生物;草食性,以草鱼为典型;肉食性,如鱤、狗鱼、乌鳢、带鱼、青鱼等;杂食性,如鲤鱼。

草食性鱼类: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等,常见的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

百度百科-草食性鱼类

百度百科-草鱼

百度百科-鳊鱼

百度百科-武昌鱼

什么是藻化石 Fossilalgae?包括哪些?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一章 藻类植物 Algae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①单细胞,有的有鞭毛, 能动。②非丝状群体,由形态、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细 胞结合在一起,无细胞分化。③丝状体,分为不分枝丝 状体和分枝丝状体。④膜状体(叶状体),石莼、紫菜。 ⑤中空管状体。⑥管状多核。⑦枝状体,轮藻,许多海 藻有拟茎叶体。 光合色素:分为三大类,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 素;藻胆素(藻蓝素,藻红素)。 光合器:藻类植物上的光合器称为载色体。蓝藻无载色 体,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 ***官:绝大多数是单细胞结构。 无胚:合子脱离母体后直接萌发。 多数生活在水中,淡水种类多,海洋种类少,但数量多。

繁殖:藻类植物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之分。凡以植 物体的片断发育为新个体的为营养繁殖;凡以 特化的细胞(孢子)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的称为孢 子繁殖;有性生殖则借配子的结合而进行,也 可分为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等。

二、分 类

根据藻类植物的形态,细胞核的构造和细胞壁的 成分,载色体的结构以及所含色素的种类,贮藏 营养物质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 各类型,生殖方式及生活类型等。一般将它们分 为8个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一)、 蓝藻门(Cyanophyta)

最古老、最简单的藻类,是目前地球上出 现最早的原始光合自养和放氧生物。

1、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单细胞或多细胞的非丝状群体, 或丝状体。多数细胞外有胶质鞘(即细 胞壁两层,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 质),有的群体外有共同的胶质鞘。细 胞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物质,为 原 核 细 胞 , 属 于 原 核 生 物 (Procaryote)。 原生质体分化为周 质和中央质,周质中没有载色体,有 光合片层;中央质位于中央,无核膜、 核仁,有染色质。藻体蓝绿色,内含 有叶绿素a和藻胆素等色素,其贮藏物 质是蓝藻淀粉。

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蓝藻只进行无性繁殖,包括营养繁殖和孢子繁 殖,不具有性繁殖。 单细胞蓝藻细胞分裂后,形成 单细胞个体;群体和丝状体蓝藻主 要靠断裂来增加个体。断离的丝状 体称为藻殖段(hormogonium)。 藻殖段是由异形胞分隔形成 的,或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 死亡, 或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双凹 形分离盘等。异形胞是由营养细胞 形成的,大小与营养细胞很相似, 但壁厚,所含的物质均匀透明。

异形胞的功能:一是将 藻丝细胞分隔成藻殖段 进行营养繁殖;二是细 胞内含固氮酶

,可直接 固定大气中的氮。

厚壁孢子和异形胞

除营养繁殖外,还可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繁 殖。在丝状体类型中产生厚壁孢子。厚壁孢子 由普通营养细胞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和 细胞壁的增厚形成的。孢子可长期休眠,以渡 过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孢子萌发,分裂形 成新的丝状体。

蓝藻门的多数种类植物生于淡水中,海 水中亦有。 温泉水中及温泉之旁,甚至在85℃温度 的热水泉中亦有蓝藻的分布。还有的则附生 于别的植物上、石上,或树上等的阴湿之 处,或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蓝藻生长在含有机质的水体中,夏秋季节过量 繁殖,在水表形成的一层有腥味的浮沫,即水 华。形成“水华”表明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 “水华”一旦形成又加剧水质污染,因大量消耗 水中的氧,造成鱼虾缺氧死亡。主要 为颤藻属(Oscillatoria)等。

2、 蓝藻的经济价值和代表种类

食 用 : 普 通 念 珠 藻 ( Nostoc commune Vauch, 地 木 耳),发状念珠藻(发菜)和螺旋藻。 念珠藻:地木耳,发菜;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45-49%(干重) 固氮蓝藻:可固氮的蓝藻有150多种。稻田中放养固 氮蓝藻可增产7%-15% 药用价值:念珠藻明目益气,海雹菜解毒利水,治疗 水肿; 蓝藻的放氢:缺氧的条件下可放氢。绿色燃料 蓝藻与水华:水体营养丰富(主要是N, P),浮游藻 类大量繁殖,形成water bloom。其危害是:消耗水中 的氧;产生毒素;

固氮藻类

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sab.) 固氮鱼腥藻(A. azotica) 林氏念珠藻(Nostoc linckia) 沼泽念珠藻(Nostoc paludosum Kutz.) 溪生单歧藻等(Tolypothrix rivularis Hansg)

念珠藻 Nostoc

生于水中,土中或草地上等潮 湿的环境。藻体为一列圆形细 胞组成的丝状体,丝状体不分 枝,外有公共胶质鞘所包而形 成片状。丝状体有异形胞,两 异形胞间的藻体可断离母体而 进行繁殖,故两异形胞之间的 这段藻体称为藻殖段。葛仙米、 发菜、地耳等可食用。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又称发状念珠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沙漠和贫瘠土壤中。 我国发菜主要产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青海,宁夏、甘肃 等地区,以宁夏的产量最多,质量也最好,为宁夏传统“五宝” 中最名贵的一种“黑宝”。因其色黑而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 食用价值:含蛋白质极为丰富,每百克发菜含20克,是鸡蛋的 1.5倍,枸杞的4倍,钙高达2560 毫克,铁20 毫克,均高于猪、 牛、羊肉类及蛋类。它突出特点是脂肪含量极少。其矿物质含 量为鸡蛋的6倍,特别是碘的含量高达0.1-0.5%,为一般食物 所罕见。 药用价值:发菜性味甘、寒。具有清热消滞、软坚化痰、

理肠 除垢、降血压、调节神经等多种作用,尤其手术后食用,对促 进伤口愈合有特殊效果。

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

藻体为一个或一列圆形细胞组 成的丝状体,呈螺旋状排列。螺 旋藻含大量的人类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3倍,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含量是蔬菜或水果的 800-1000倍,特别是所含的β— 胡萝卜素,υ—亚麻酸,藻兰蛋 白,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防 止器官衰老,可开发成人类保健 绿色食品。

鱼腥藻属(Anabaena)

藻体为一列圆形细胞组成的丝状体 外无公共胶质鞘,有明显的固N能力。

(二)、 绿藻门Chlorophyta

1、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该门8600多种,分布极广,形态多样,有单细胞、有群 体、丝状体和叶状体。 其细胞的细胞核和叶绿体、所含的色素、贮藏的养分、 及细胞的成分都与高等植物很相似。 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外层)组成。 植物体呈绿色,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 素。贮藏的养料为淀粉和油类。 绝大多数绿藻的营养体无鞭毛,不能运动。但在繁殖形 成游动孢子和配子时有鞭毛,能运动。少数单细胞和群 体类型的营养细胞前端有2或4条等长鞭毛,终生能运动。 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最常见的绿藻: ①单细胞种类,如衣藻属(Chlamydomonas)。 ②群体类,如实球藻属(Pandorina)。 ③多细胞类,如团藻属(Volvox)。 ④丝状体类,如水绵属(Spirogyra)。

食用绿藻 药用绿藻

◆饵料绿藻

单胞藻可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又是滤食性贝类 的优质饲料。 常见的饵料绿藻种类有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 角毛藻、盐藻、扁藻、小球藻等。

◆水质净化植物

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 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 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如:水绵属(Spirogyra)

2、代表种类

分两纲:绿藻纲,接合藻纲。

衣藻: 绿藻纲团藻目,单细胞运动

种类,细胞前端有2等长鞭毛,有一 杯状叶绿体,基部有一个大的造粉 核,外被淀粉鞘,前端的一侧还有一 枚红色眼点,具有感光的作用;2个 伸缩泡(排除体内废物);可行无性 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和有性繁殖 (合子减数分裂,有核相交替),该属 植物为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

绿藻门

石莼(Ulva)

石莼属绿藻纲石莼 属 ( Ulva ) 固 着 生 长 植 物,又称海青菜、海*** 等。植物体为片状体,由 2层细胞组成。生活史中 有2种植物体,即孢子体 和配子体,为同型世代交 替 的 生 活 史 。 高 10-40 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 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长 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 石上。鲜食或漂洗晒干。

绿藻门

莼:绿藻纲固着生长植物,同形世代交替植物。

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 史,叫同形世代交替(isomorphic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食用:石莼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1.5 克,蛋 白质3.6 克,粗纤维6.69 克,还含有维生 素、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 药用:石莼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 水解毒等功效。用于喉炎、颈淋巴结肿、水 肿、瘿瘤等病症。 饲用

水绵(Spirogyra)

属绿藻门、接合藻纲、水绵科、水绵 属植物。 藻体是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 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有较多的果胶 质,所以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 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 条带状叶绿体,呈螺旋状绕生于紧贴 细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 有1列淀粉核。 生殖方式: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 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 短丝又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 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 生殖。 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其中 又包括梯形接合、侧面和直接侧面 接合3种类型,以梯形接合为最常 见。

梯形接合时两条丝状体并列成对,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 伸长并接触,相接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此时,细胞 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即为配子,一个配子经接合管与另一配 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随丝状体腐解沉入水底休眠,经减 数分裂后,其中仅一核发育为新的丝状体。

侧面结合

合子 梯形结合

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 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 块漂浮水面。水绵大量繁殖时,常造成一些工 厂管道的堵塞,而影响生产。 药用:治疗烫伤、丹毒、漆疮等 饵料:鱼类

其它绿藻植物***

食用:

浒薹属( Enteromorpha):藻体管状中空,分枝细长众 多,主杆不明显。株高可达40厘米。高蛋白、高膳食 纤维、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 然理想营养食品的原料.又称苔条。 小球藻属( Chlorella ):单细胞,常单生,也常有多 数细胞聚于一起;细胞多为球形、椭圆形.该属分布于 全世界,多生活于较小的浅水,各种容器、潮湿土壤、 岩石和树皮上,也有一些海产种类。易于人工大量培 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

药用:清热化痰、利水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 用于喉炎、咳嗽痰结、水肿等。 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藻体为圆筒形细胞相 连而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固着在中潮带岩石上。 礁 膜 (Monostroma nitidum Wittr) :石莼目,礁 膜属。又名石菜、绿苔等。藻体膜状,黄绿色或淡 **,可达15

厘米高。礁膜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氨基酸、多种矿物质。

药 用:

蛎菜(Ulva conglobata Kjellm):石莼目, 石 莼属。藻体鲜绿色,密集丛生,高2-4 厘米。 生长在中、***带的岩石上。作清凉饮料,有 解暑作用。 肠浒薹(E.intestinalis ):石莼科,浒苔属。 藻体绿色,管状,膜质,单条或基部有少量分 枝,常有皱褶或扭曲,上部膨胀成肠形。青 岛,烟台等地有分布。 拟轮藻(Nitella expansa Allen):轮藻目,轮 藻科,拟轮藻属,别名水茴香。

有机肥料:轮藻 其它: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工作 中,轮藻化石可作为地层划分对 比的标志。

(三) 褐藻门 Phaeophyta

1、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褐藻是藻类中进化地位较高的类群. 由多细胞构成,有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囊状体等。 藻体明显分为带片、柄部和固着器三部分。 细胞中有核和多数粒状的色素体,含叶绿素a和c及胡萝 卜素和一种特殊的叶黄素即墨角藻黄素,藻体呈褐色。 贮藏的营养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碘。 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除墨角藻目外)。 多数固着生长,少数漂浮。绝大多数为海产,极少数 淡水产,多为冷温性海藻,分布于寒带和南北极沿海。

2、分类及代表植物 褐藻门约有250属,1500种。根据生活史中世 代交替的有无和类型分为:等世代纲、不等世代 纲和无孢子纲。 褐藻植物体是藻类中最大的一类,本门的巨 藻长可达400米。

海带目Laminariales

孢子体:大型,膜状体-单条或带状、圆柱状 到扁平状。固着器、柄和叶。 配子体:微小的丝状体。 常见属:昆布属、裙带菜属、巨藻属、海带属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L.) 属海带目/科/属。孢子体分成 固 着 器 、 柄 和 带 片 , 生 长 适 温 510℃。有“碱性食物之冠”之称。一 般长2-6米,宽20-30厘米。我国辽 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 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

生 活 史: 世 代 交 替 ( 除 墨 角 藻 目 )

海 带 的 生 活 史

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我国海藻化学研究的开拓者、 海带之父曾呈奎院士 先后发现并报导了上百个新种,二个新属,一 个新科;创造了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完成了商品 海带南移栽培实验,使海带在我国长江以南大面积 海域栽培成功;提出了紫菜壳斑藻阶段的大量培养 方法,并成功地组织领导 了我国紫菜的半人工和全 人工栽培实验;创造了利 用马尾藻为原料提取褐藻 胶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 在工业生产上。

食用价值: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 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海带 还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海带还可以加工 成脆片。 海带

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养殖海带一般含 碘3~5‰。多食海带能防治甲状腺肿大,还能预防动 脉硬化.

药用价值: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 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降压。 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海 带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 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 性脑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 工业价值: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碘。 用来代替面粉浆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属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 藻体扁平,褐色,叶状,革质,中 肋隆起,两侧羽状裂片。外形很象 破 的 芭 蕉 叶 扇 。 高 1-2m , 宽 50100cm,明显地分化为固着器、柄及 叶片三部分。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 ***根组成。 属暖温性海藻,分布于我国、 朝鲜半岛及日本沿海。是日本、朝 鲜必不可少的菜肴。

食用价值:裙带菜不仅是一种食用的经济褐藻, 而且可作综合利用提取褐藻酸的原料。 药用价值:有清热,生津,通便之功效。裙带菜 的黏液中含有的褐藻酸和岩藻固醇,具有降低血 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 防止脑血栓发生,改善和强化血管,防止动脉硬 化及降低高血压等方面的作用。

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 )

别名 鹿角豆(山东)、鹿角棒(辽宁),属于鹿角 菜科、鹿角菜属。 藻体叉状分枝,藻体软骨质,鲜 时黄橄榄绿色,干后黑色,高6~7(~14)cm。基部有 圆锥状固着器,其上为一圆柱形短柄,由柄上叉状分 枝2~8次,藻体下部的叉状分枝较为规律。生长在中 潮带岩石上,在隐蔽处风浪小的岩石上体大而分枝较 多。

食用及药用价值:软坚散结,镇咳化痰。含褐藻 酸、甘露醇及粗蛋白、钾、碘等。 用于甲状腺 肿,颈淋巴结肿,支气管炎,咳嗽,肺结核等病 的预防和治疗。

马尾藻(Sargassum sp.)

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 部分。固着器有盘状、圆锥状、***根状 等。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 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藻叶扁平。 具气囊,单生 ,圆形或长圆形。 现有 250种,多为暖水性种类 ,广 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 ,特别是印 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我国是马尾 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盛产于广东、 广西沿海。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鼠尾 藻、匍枝马尾藻等。

本属的种类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也 可作为农田肥料或猪饲料。 褐藻胶广泛存在于巨藻、海带、昆布、鹿角 菜、墨角藻和马尾藻等上百种褐藻的细胞壁中。 可用作医药和化妆品的乳化剂和胶粘剂、乳化体 系的稳定剂、药片的

分散剂、食品的增稠剂、纺 织品印染浆料的增稠剂、整理浆以及纸的胶料 等;还可制成医用手术线、止血剂、止血纱布、 离子交换纤维和防火织物用纤维。

(四) 红藻门 Rhodophyta

1、细胞壁:内层:纤维素 外层:藻胶(琼胶、海萝胶、卡拉胶) 2、细胞常具一核,有的幼时具一核,成熟后变为多核 3、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 Chla、Chld,叶黄素、β-胡萝素,***色素(红藻 红素和红藻蓝素) 色素体一个,轴生,或多个,周生 蛋白核一个或无 贮存物质主要是红藻淀粉,遇碘变紫红色。 4、植物体多为多细胞体,很少是单细胞 少数生活在淡水,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

2、代表种类

紫菜属(Porphyra)

红毛菜目/科。藻体为单层或两层细胞组成的 叶状体,紫红色、紫色或紫蓝色,基部以固 着器固着于基物上,无柄或有短柄。细胞为 单核,有1~2个星芒状色素体,色素体中部 有一个球状蛋白核。藻体生长为弥散式。我 国常见分布和栽培的紫菜有条斑紫菜 P.yezoensis和坛紫菜P.haitanensis等。 紫菜体形及其大小、色泽等常因种类、生态 条件、生活环境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异。 生活史中有两种类型的植物体:一种为极薄 的叶状体,即配子体;另一种为丝状的孢子 体。

食用: 药用: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

属于真红藻纲、石花菜目/科/属。藻体呈紫红色或橙色, 软骨质,通体透明,犹如胶冻。固着器***根状,有相对整 齐的羽状分枝。 暖温带和温带性海藻。 食用: 药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 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 具有降压作用,淀粉类硫酸脂具有降 脂功能,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 防治作用。 工业:提炼琼脂的主要原料。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真红藻纲、 杉藻目、江蓠科/属。本属共约近100 种,中国的种类有龙须菜(G.sjoestedtii)、江蓠 (G.verrucosa)、脆江蓠(G.bursa-pastoris)、凤尾菜 (G.eucheumoides)和扁江蓠(G.textorii)等十多种. 藻体紫褐色,直立丛生,主干和分枝均为细圆柱 形,固着器多呈盘状,边缘整齐或呈波形。生活史 分孢子体、配子体和果孢子 体三种植物体。

经济价值:江蓠体内充满藻胶,含胶达30%以上, 是制造琼胶、琼脂糖和卡拉胶的重要原料之一。沿 海群众用其胶煮凉粉食用或做色拉。煮水加糖服 用,具有清凉、解肠热、养胃滋阴的功效。还有有 凝集红细胞和抗放射线作用。 琼胶:用于烤培食品、糖果及酒、酱、醋的酿造 中;培养基的制作;日用化学品的制作等。 琼脂糖:电泳、凝胶层析、离子交换等。 卡拉胶:可用作凝固剂、增稠剂、黏合剂、乳化剂 和稳定剂。

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属海萝目/科/属。 藻体紫红色,黄褐色至褐色,软革质,干后韧,丛生, 主枝短,圆柱形或亚圆柱形,宽约4mm,不规则二叉分 枝,于分枝处常缢缩。内部组织疏松或中空,故藻体有 时扁塌,细胞壁外层为海萝胶,内层为纤维素。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台湾等沿海。 药用价值:含有硫酸多糖、 牛磺酸、甲基半乳糖苷等。

五、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藻体一般为单细胞,有时集成群体。 细胞壁:无色、透明,质坚硬。外层为硅质(二氧 化硅),内层为果胶质。常由套合的两瓣组成,一 大一小套在一起。并有呈辐射对称(辐射硅藻目)或 左右对称(羽纹硅藻目)排列的花纹。 色素体主要有叶绿素a、c1、c2以及β胡萝卜素, 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等 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

硅藻门经济价值:

硅藻门中的植物多数生于淡水和海洋中。 古代硅藻大量沉积的硅藻土,可作为现代工业 的重要原料,耐火、绝热、填充、磨光等材 料,也可作硫酸工业催化剂载体、建筑磨光材 料、工业用过滤剂、吸附剂和保温材料,以及 用于造纸、橡胶、化妆品、火漆和涂料等的填 充剂;地质古生物学方面还可利用硅藻化石作 为研究历史、古地理、古气候的材料 。

我国在藻类研究方面的贡献

1、紫菜的生活史; 2、人工繁殖海带; 3、褐藻的分类(分纲3----》2) 4、固N蓝藻的研究; 5、海藻的应用。 6、我国(宁夏农学院生物系)的发菜人工栽培技术 研究在1996年获得成功,并在许多省区形成了规 模生产。这对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人民的菜篮子 具有积极的意义。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鱼虾诱饵 2.释放氧气 3.美味食品 4.可作药用 5.净化污水

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中有哪些食性的鱼类

泛指由蓝藻、绿藻、红藻、硅藻、轮藻、沟鞭藻等藻体本身保存而成的化石,其中钙化者又统称为“钙藻化石”。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已发现有大量蓝藻、红藻化石,藻体形态多样,有的组成叠层石本身,或生在其侧壁或外缘,有的组成显著放射状结构的白色或黑白相间的条带,或形成云雾状、锯齿状、草丛状花纹等,有的固着在岩屑周围生长。中、新生代地层中则产有丰富的硅藻、轮藻、沟鞭藻等。

帚状陡山沱藻 Doushantuophyton cometa藻体外形呈帚状。完整的藻体化石具有固着器,由 30~50根二歧分叉的藻丝体组成。藻丝体弯曲,长12~15mm,宽约0.1mm。这类藻体生活时呈丛状生长,是蓝田植物群中常见的藻类之一。

帚状陡山沱藻复原图

产地:安徽 蓝田   时代:震旦纪    距今六亿年丘尔藻 Chuaria立体保存在页岩表面的圆球形或纺锤形化石。它是一种内模化石,原始形态应该是由有机质壁包裹着一个圆球形中央腔。这种球形体常从中部开裂,保存为两个对等纺锤体。纺锤体直径大多在2~3.4mm之间。

丘尔藻复原图产地:安徽 蓝田  时代:震旦纪    距今六亿年线状安徽藻 Anhuiphyton lineatum藻体多保存为椭圆形或圆形的碳质压模,藻体由1000~1500根不分枝的丝状藻丝体组成,藻丝体弯曲。整个藻体的大小为(15~20)mm×(25~50)mm;藻丝体的宽度为0.1~0.2mm。生活时的藻体形态呈丛状,底部具有固着器,藻丝体从固着器向上生长,丝体大多分节。

线状安徽藻复原图

产地:安徽 蓝田   时代:震旦纪   距今六亿年

奶茶能钓鱼吗

1、草食性

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2、浮游植物食性

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3、鱼虾类食性

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

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鳜、鲶和狗鱼等。4、底栖动物食性

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这类鱼有的***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5、浮游动物食性

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主动捕食。

6、腐屑食性

以吸取或舔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周丛生物和摄取腐屑中的小型底栖动物,典型的如鲴类和鲮等。7、杂食性

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典型的例子有鲤和泥鳅,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鱼缸里长绿藻了 怎么办?

奶茶是不能用来钓鱼的,因为奶茶对鱼是没有吸引力的,相反会造成水质问题,影响钓鱼环境。所谓钓鱼就是借助挂于鱼钩上的鱼儿爱吃的饵料来引鱼开口吃,乘机将鱼钩挂到鱼嘴上的操作过程。由此可见,只要是鱼爱吃的东西就可以用来做饵料钓鱼,能提高鱼食欲的东西就是好饵料。

饵料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一、天然饵料

1、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细菌絮凝体是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养殖鱼类鱼苗阶段的饵料。

2、底栖生物中的贝类是青鱼、鲤等的饵料。

3、水生昆虫幼虫、水生寡毛类是一些底层鱼类的饵料。

4、周丛生物是鲴等的饵料。

5、水生维管束植物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黄丝草、浮萍和芜萍等,以及禾本科植物是草鱼、团头鲂和鳊等的饵料。

二、人工饵料

1、谷类如玉米、大麦、高粱等制作的副产品,淀粉含量高,属一般的能量饵料。

2、油饼类豆类和油类作物***榨油后的副产品,如豆饼、花生饼、棉子饼、菜子饼、向日葵饼、芝麻饼、椰子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优质蛋白质饵料。

3、加工糟粕类制淀粉、制糖、发酵和制药的一些副产品,如糖糟、甜菜渣、甘蔗渣、酒糟、抗生素生产下脚等,可以有选择地或经适当再处理后作为饵料使用。

4、块根、块茎类如马铃薯、山芋、木薯等,淀粉含量较高,精制后可作为配合饵料的粘合剂。

5、鱼粉、蚕蛹、血粉、乳制品副产物、肉类加工副产物、虾壳粉等,属于动物性饵料。

6、人工培养的如蝇蛆、蚯蚓、水蚤、轮虫、单细胞藻类、卤虫等,属于营养价值较高的活饵料。

 显微组分有机岩石学特征

1.藻类的预防

我们种养水草的水箱,总避免不了要发生藻类。一旦藻类发生严重时,则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同时也碍于水草的观赏效果。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水草的生长规律、水质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控制藻类发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水箱内磷酸盐含量过高的话,这就有利于蓝藻、须状藻及刷状藻类的大量繁殖;还有硝酸盐含量过高,也是多种藻类的营养物。因此,要定期测试水箱内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以及定期换水,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藻类的发生。

2.利用生物防除

水箱内一旦发生了藻类,首先要想办法利用以藻为食的鱼类、螺类或虾类来消灭,这是防除藻类的有效途径。但是,不要放养一条鱼,因它们在原产地的自然环境中,这些鱼都是以群聚生活的。如果一种鱼类放养单条鱼,往往会失去其食藻的习性;若放养数条至数十条鱼,则会增强它们互相竞争抢食的特点,使之变得更活跃。

(1)食藻鱼 爱食藻类的鱼介绍几种如下。

泰国飞狐:这是一种能有效清除藻类的鱼,它主要吞食绿藻和硅藻。

胡子异型:它对吞食硅藻是最有效的理想鱼种。

鞭尾鱼:和胡子异型一样,是吞食硅藻和绿藻的鱼。

青苔鼠:也是吞食绿藻的好手。

黑玛丽:专门食藻类的嫩叶,特别偏食于毛藻,属于狼吞虎咽的大食客。

除此之外,还有小精灵、孔雀鱼、花间吸鳅和***豹等都是食藻的理想鱼种。

(2)食藻软体动物 螺类主要是取食玻璃壁上的绿藻,但是,当它食完绿藻后,在无食源情况下,转而要取食水草了。因此,当它食完藻类后,及时将其转移掉。除螺类,还有石卷贝、逆卷贝、金苹果蜗牛、苹果蜗牛等,都是以藻类为食的软体动物。

(3)食藻虾类 食藻的虾有,红尾虾、黑壳虾、南沼虾和大和沼虾等。主要摄食绿藻和须状藻类。利用虾类除藻时,不宜放养过多。若大多了,则很快地将柔软的水草一扫而光。

3. 人工刷除

附着有缸壁上的硅藻可以用人工刷除,水族商店有专用清洁刷出售,笔者使用的是磁性刷,使用效果较好,也较便利。

1.海边常见的藻类有哪些?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显微组分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特征研究基于MPV-3显微光度计、普通光学显微镜及Olympus生物显微镜。显微组分荧光分析在MPV-3显微光度计上完成,激发光使用蓝光(460nm),激发滤片组合为BG12+BG38,阻断滤片选用510nm或530nm。

一、原生有机质

原生有机质系海洋生物经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显微组分。

(一)藻类组

藻类组是区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中主要显微组分之一。按照组成藻类组的主要成分可以区分为钙质藻类和有机藻类两大类,按照藻类组的生物分类位置则主要归属于蓝藻类,有极少量绿藻类代表。

1.钙质藻类

钙质藻类主要指钙质(碳酸钙)在藻类组成中占重要位置的藻类。根据钙质在生物骨架中作用进一步划分为骨架钙质藻类和非骨架钙质藻类。钙质藻类的有机质在其组成中不像有机藻类那样多,但从微束分析结果看对生烃仍具有一定的贡献。区内钙质藻类仅见蓝藻类表附藻(Epiphyton)和绿藻类努亚藻(Nuia)两种类型。

(1)表附藻(Epiphyton):形态特征特殊,呈现具分叉的叶状体,长0.4~0.6mm,宽0.05~0.06mm,枝端对生分叉,横断面圆形,直径约0.05mm。按叶状体生长方式可划分为树枝状和簇球状两类。树枝状形似藻丛,是区内常见类型,簇球状在区内发现甚少。表附藻在偏光显微镜下叶状体呈暗色,内部均一,无细微结构;油浸反射光下,叶状体部分浅灰色,由隐晶方解石和分散有机质构成,叶状体之间为微晶方解石胶结而呈亮白色。由于样品成熟度较高,故无荧光显示。

(2)努亚藻(Nuia):椭球或球状。横断面荷叶状,具有一中心,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分出片层状结构,片层结构主要由亮晶方解石组成,叶状体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偏光显微镜下呈浅灰色,常见于生物灰岩之中。油浸反射光下色调呈浅灰色斑痕状。

2.有机藻类

有机藻类是重要的成烃母质。工作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主要有机藻类属蓝藻类,其它类型未曾发现。蓝藻门中常见类型有粘球形藻(Gloeocapsomorpha prisca)、古对孢藻(Eozygion grande)、奥氏藻(Obruchevella)等类型。

(1)粘球形藻(Gloeocapsomorpha prisca):粘球形藻是公认的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主要生烃组分。区内的粘球形藻主要特征是藻体呈胶质团块,胶质衣鞘发育。藻群体直径在20~30μm,群体表面光滑,不具伪枝,细胞数目较少。油浸反射光下具强烈内反射,呈深灰色,表面均一,荧光色为淡黄—橘红色。随深度增加,Q值不断增大,λmax显著红移,荧光变化由负正型向负型转变,荧光光谱如图2-1。成熟度过高时,粘球形藻荧光消失,具微粒化倾向。

图2-1 粘球形藻荧光光谱图康古1井,O2f,(1)2919m;(2)3175m

(2)古对孢藻(Eozygion grande):仅见于干酪根光薄片中,在全岩光片中未发现。由两个单细胞对生,呈哑铃形,高15μm,宽6μm左右。油浸反射光下深灰色,透射光下褐黑色。

(3)奥氏藻(Obruchevella):奥氏藻属丝状蓝藻类,藻体由无隔膜的管状丝体作规则螺旋状弯曲而成,藻丝体较直,与现代螺旋藻(Spirulina)极为相似。透射光下呈褐黑色,无荧光。据边立曾(1996)的研究,藻类等组分生烃的先后次序是:丝状蓝藻→具薄胶鞘的粘球形藻型蓝藻→团藻科→疑源类、孢粉→具厚胶鞘的粘球形藻型蓝藻、绿球藻科及部分团藻科种类。由这一结论知,区内奥氏藻和古对孢藻在高成熟阶段与粘球形藻相比生烃能力要衰减得快得多,故区内粘球形藻具有更重要的成烃意义。

(二)疑源组

疑源组是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之一。个体直径一般在5~150μm。在全岩及干酪根光片中表现为一层有机质壁包围一个中央腔的单细胞孢囊,有机质壁均一,主要组成成分为凝胶状脂肪酸,壁上有一向外的开口,在光片上常表现为有机质壁的环缺。疑源组囊孢壁外表光滑或具纹饰,孢囊形态多样。疑源组可以据其形态和成因划分为13个亚类(Downie C.,Evitt W.R.&Sarjeant W.A.S.,1963),但区内仅见球藻亚类、棘刺亚类、多角亚类和网面亚类4个类型。疑源组在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黑—深褐色,干物镜下呈灰色。荧光下见淡黄绿—**荧光。随深度增加荧光变弱,色调偏红。荧光光谱如图2-2所示。

图2-2 疑源荧光光谱图

(大古22井,O1y+l,2003m)

(三)沥青质体

区内下古生界源岩中所见不多,在全岩光片中呈线纹状—条带状延伸,与已往所称的层状藻类体往往难以区分。油浸反射光下呈灰一深褐色,具黄—褐**荧光;过成熟阶段,油浸反射光下呈灰白—浅灰色,荧光消失,并可见与微粒体共生现象。从同一样品疑源组与沥青质体(图2-3)的荧光光谱可以看出,疑源组荧光光谱形态上呈穹窿形,而沥青质体荧光光谱呈尖锥形。前者λmax及Q值均小于后者。上述比较告诉我们,疑源组相对于沥青质体荧光偏绿;也就是说从荧光衰减的角度看,疑源组荧光随深度增加会比沥青质体消失得要晚一些,意味着沥青质体生烃结束的时间要早于疑源组。

图2-3 沥青质体荧光光谱图

(大古22井,O1y+l,2003m)

(四)动物有机组

动物有机组在区内常见,尤其是全岩光片和薄片当中。区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常见的动物有机组类型包括无脊椎动物中的有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介形类、几丁虫、海绵动物、棘皮动物及牙形石等门类形成的有机质,还包括一些动物壳碎屑及其皮层形成的镜状体。应该说地层中保存的生物类型都具有形成有机组分的能力,因为所有动物类别都含有有机质,有机质或集中于硬体与软体中,或仅存在于软体部分。单就生物硬体而言,则并非地层中见到的所有动物骨骼都含有有机质(形成显微组分),如海绵骨针、海百合等动物硬质部分就不含有机质。而动物软体虽无一例外的由有机质组成,但其保存下来的几率较小,故在地层中仅有极为罕见的动物软体有机质发现。动物软体在干酪根中,完全表现为无定形组形式。从生烃上讲,动物有机组虽不如低等植物意义重大,但仍具有一定成烃价值。

1.动物硬体有机质

区内下古生界动物硬体有机质包括:几丁虫、三叶虫附肢、腕足类、介形石、有孔虫等;含微量有机质的动物硬体有:牙形石、三叶虫背甲等。未见其它地区相当层位中发现的笔石、虫颚等动物硬体有机质,这主要与区内早古生代沉积环境有关。

(1)几丁虫:分类位置未定。形状如瓶,壳质为胶原蛋白。全岩光片中呈闭合环状或不闭合“U”形条带,壳壁外缘多光滑,部分有饰,壳壁可分为内外两层。几丁虫的化学成分及生活历程与笔石有一定相似性(Goodarzi F.,1985),两者在光学显微镜下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几丁虫于该区开阔台地中发现,而笔石却不曾发现,充分说明几丁虫具有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和适应性。几丁虫反射率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但低于同样热演化程度的笔石。据钟宁宁和秦勇(1995)研究,几丁虫具有黄—橙**荧光,荧光强度较大,不仅可作为成熟度指标,而且具有一定成烃意义。工作区几丁虫透射光下呈黑色,成熟度高,未见荧光显示。

(2)有孔虫:属原生动物。有孔虫中仅较低等的具***几丁质壳和胶结壳的类别硬体中含丰富的有机质,其它类型基本上均为钙质壳。区内有孔虫仅见于中寒武世张夏组。呈单列双房壳,第一个房室为球形,第二个房室呈短管状,壳壁不分层,属胶结壳。仅见于岩石薄片中,薄片中壳壁呈灰色,形态完整,无荧光。

(3)介形虫: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具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几丁质或几丁钙质甲壳,个体一般0.4~2.0mm长。在岩石薄片中或光片中多呈闭合环形,壳壁一般两层。

(4)牙形石:为一类已绝灭的海生动物骨骼或头部某种器官形成的化石,有人谓之牙形动物。特点是呈刺或齿状,故名。个体微小,一般0.3~1mm。牙形石主要成分为磷灰石,由薄片状磷酸钙和纤维状磷酸钙组成,含百万分之一量级有机质。区内仅薄片中见有单锥状类型,透射光下呈浅灰色,半透明,不曾在全岩光片中发现。牙形石随成熟度变化光性发生有规律改变,是良好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

(5)其他动物硬体有机质:包括三叶虫附肢和腕足类。三叶虫附肢为几丁质,由于保存困难,尽管三叶虫背甲多见,但三叶虫附肢在此次研究中却不曾发现。腕足类的无铰类中有一些类别为几丁质或几丁磷灰质壳,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但在区内所见极少。

2.动物软体有机质

由于动物软体极易腐烂,因而不易保存。只有具备绝佳的保存条件时,才能见到。区内仅于滨古11井上马家沟组井深2421m处见到介形类软体有机质,软体有机质周围为介形虫壳紧密包围。介形虫软体有机质仅见于岩石薄片中,呈深灰色,未见荧光。比较区内介形虫软体有机质与塔里木所发现的介形类软体有机质(金奎励等,19***),从后者具荧光这一点就可看出比本区成熟度要低。介形类软体有机质能够得以保存,主要因为该类动物死后,施开壳的韧带和施闭壳功能的肌肉均放松,故两瓣壳一般均呈闭合状态,这种独特的壳封闭状态,对软体有机质保存极为有利。

3.镜状体

为原生的动物硬壳碎屑及皮层凝胶化作用产物。主要特征为:棱角状,轮廓清晰,一些样品中见边缘有磨蚀现象,表面均一。成熟度较低时,在干酪根光片及岩石薄片中均有类似镜质体的颜色,无荧光。

二、次生有机质

次生有机质为原生有机质埋藏后,在热演化过程中转变而来的显微组分。

(一)渗出组

渗出组包括油滴、油膜和运移的烃类。油滴在研究样品中不曾发现,油膜所见不少。油膜在干物镜下呈彩色同心状多圈环带形,色彩斑澜,具亮绿色荧光。运移的烃类在荧光下易观察,多充填于裂隙中,发强绿色荧光。

(二)沥青组

沥青组在区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极为常见和普遍,其与油气的形成和运移关系密切。由于成因复杂,产状多样;因而,对沥青组的分类在不同学者中可谓五花八门(Potonie R.,1950;Abraham H.et al.,1963;Rogers M.A.,1***4;AlpemB.,1980;Curiale J.A.,1985;Jacob H.,1989;傅家谟,刘德汉,1989;肖贤明等,1992;金奎励,1994;钟宁宁和秦勇,1995)。作者根据成因将沥青组划分为原沥青、运移沥青和再循环沥青等三类,各类还可考虑结构、产状和光性的差异划分小类。

1.原沥青

原沥青是原始成烃母质经热演化衍变而来的产物,形成于源岩成熟之前,即所谓前油沥青。原沥青的形成和演化与源岩中烃类形成与演化同步,故其反射率基本上可以反映源岩的成熟度。研究区下古生界源岩中包含三种类型的原沥青,即藻类型原沥青,疑源型原沥青和动物型原沥青。

(1)藻类型原沥青:油浸反射光下呈灰色,边缘多光滑或具塑性特征,低—中等突起,荧光色从暗褐到无。刘大锰等认为(1994),藻类型原沥青是藻类降解为原油过程中形成的,且形成时间较晚。区内见两种类型的藻类型原沥青,一种呈圆形—椭圆形,一般20~60μm;另一种为叠层石形成的原沥青,叠层石的暗色藻层为沥青所代替,纹层状沥青呈多层同心半圆形,局部还可清楚看到沥青体流动的痕迹。

(2)疑源型原沥青:疑源型原沥青是本次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原沥青,以往不曾被分出。疑源型原沥青的主要标志就是具有疑源类的外貌,光片中多呈环圈状出现,在光性上与藻类型原沥青及动物型原沥青一致。

(3)动物型原沥青:具有清晰的动物轮廓,区内常见介形类原沥青,油浸反射光下呈浅灰—灰色,具反映介形壳形态的扁圆环形,环直径0.4~2mm,环的局部有断开痕迹,应为介形类铰合边留下的痕迹,其内有时为黄铁矿充填,有时为隐晶方解石充填,缺乏荧光。

2.运移沥青

运移沥青是沥青组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原油热裂解的产物,极为常见。运移沥青可以充填于岩石孔隙、裂隙、纹层、节理、晶间、缝合线、晶洞、负鲕空心及生物腔等结构构造当中。区内运移沥青有均质沥青、粒状沥青、瘤状沥青、球状沥青、纤状沥青和浸染状沥青等6种类型,其中以均质沥青、粒状沥青和浸染状沥青最为常见。

(1)均质沥青:多呈条带状产出,油浸反射光下呈浅灰—深灰色,表面均匀光滑或具细条纹,内部结构均一,突起较高,一般无荧光,低熟时透射光下呈褐红色,高过成熟时透射光呈黑色。

(2)浸染沥青:特征表现为与周围矿物呈晕状过渡,如染料浸渍,表面极不均一,油浸反射光下从褐红—褐黑色均有,表面突起极低,反光性弱。常常在颜色较深时,具强烈内反射。浸染状沥青常与矿物呈过渡状态,二者间无严格界限。浸染状沥青多与其他类型运移沥青相互过渡,边缘模糊。

(3)粒状沥青:油浸反射光下呈黑褐—褐色微粒状***体产出,微粒大小一般小于1μm,无荧光性。本书沿用了钟宁宁和秦勇(1995)将“微粒体”并入粒状沥青范畴的做法。

(4)瘤状沥青:这种沥青仅见于义古9井晚寒武世凤山组。在油浸反射光下表面凹凸不平,色调深浅不一,具有明显反映曾经流动的瘤状形貌,突起较高,反射率高于同一样品中的均质沥青,无荧光显示。

(5)纤状沥青和球状沥青:这两种类型运移沥青于区内少见,前者具纤维状结构,表面不均一。球状沥青具有中间相小球体,表面突起高。

3.再循环沥青

区内所见再循环沥青较少,一般呈次棱角一次圆状,顺层分布,边缘见氧化圈,显示再沉积特征。反射率一般均高于原沥青,油浸反射光下呈浅灰—灰白色,其原因在于再循环沥青经历了两次热演化过程(沉积前的热演化和再次沉积后的热演化)。

(三)包体有机质

包体有机质指源岩热演化过程中被矿物包裹的有机质,是碳酸盐岩烃源岩***有的次生组分类型。包裹体研究起源于19世纪中叶(Sorby G.,1858),最初仅限于矿床学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油气研究(Burruss R.C.,1981,1983;Visser W.,1982;施继锡,1985,1987,1988;傅家谟,1989;郝石生,1993;金奎励等,1994;钟宁宁和秦勇,1995)。当前,包裹体有机质分析涉及古地温研究、油气运移研究、油源对比、成分分析、有机质光学性质研究等。对于包体有机质的详细划分,国内一般***用施继锡(1992)提出的分类方案(表2-2)。

表2-2 包裹体分类表 据施继锡,1992

工作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包裹体以细小为特征,呈分散状、成群、成片或条带状分布,在全岩光薄片中可见,但产出量不多。研究中见有固体沥青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气态包裹体及多相包裹体,以前三类为多见。固体沥青包裹体在油浸反射光下呈星点状密布,光性似均质沥青,无荧光。液态烃类包裹体及气液二相烃类包裹体在油浸反射光下不易识别,荧光下易观察,荧光下多见暗黄—橘红斑点状,透射光下液态烃类包裹体及气液两相包裹体都可见一定流动性,后者能够通过颜色深浅辨出气液的区别,一般气体部分色深而液态部分色浅一些。气体包裹体于反射光下不易见到,仅见于透射光下的光薄片之中,呈灰黑色,近圆—椭圆形,无荧光。

三、矿物-沥青基质

矿物-沥青基质在区内碳酸盐岩源岩中广泛存在,它是无机矿物吸附细分散状有机质形成的无机-有机复合体。由于其中组成的大部分为无机矿物,因而许多学者不将其作为显微组分对待。然而,矿物-沥青基质作为重要的生烃组分之一,已为学术界所认同,故将其在分类中列出。矿物-沥青基质在干酪根中全部成为无定形组的贡献者。

矿物-沥青基质中的有机质一般都属亚微-超微级别,因而无论在反射还是透射光显微镜下均无法辨出。观察矿物-沥青基质的荧光,也只能确认其中有机质的存在,但要确切的弄清其中有机质的类型和光性特征却比较困难。对于未熟-成熟阶段源岩说来,矿物-沥青基质的首选鉴定方法为荧光研究;而对于高-过成熟阶段源岩来讲,矿物-沥青基质荧光极弱至无,这种情况下则于全岩中研究难度较大,只有通过干酪根中无定形组特征加以分析,在全岩中的含量也只能据其与有形组分的相对比例推测。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研究发现,其荧光强度受其中有机质成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类型和数量的影响,再次是受到有机质颗粒大小及与矿物结合情况的制约。上述前两种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显而易见,第三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机质颗粒越细散,所显示的荧光均一性越好,且强度也越大;反之则荧光表现为不均一,荧光强度要弱一些。碳酸盐岩矿物与有机质的结合使得矿物-沥青基质的荧光具有滞后效应,这主要是因为碳酸盐岩矿物对有机质的催化作用不明显造成的。碳酸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这种特有现象截然不同于泥质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荧光特点,泥质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内有机质受粘土矿物催化作用影响,有机质热演化比同样成熟度的碳酸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提前,也就是说碳酸盐岩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荧光要持续到比泥质源岩更高的热演化阶段。

矿物—沥青基质在镜下有时易与运移的烃类混淆。裂隙中发强绿荧光的有机质无疑属于运移的烃类,而于矿物基质中出现片状荧光时,要区别矿物-沥青基质与运移的烃类就必须把所观察到的有机质荧光色及荧光强度与其他具荧光显微组分特征对比。一般而言,矿物-沥青基质与样品中腐泥组分的荧光强度相仿,而运移的烃类荧光强度多强于样品中各种发荧光的显微组分。

据Teichmüller M.等(1***9),未熟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荧光变化呈强烈正变化,成熟阶段荧光光变显示负变化,过成熟阶段则基本不变化。工作区矿物-沥青基质荧光变化为微弱负变化—不变化,反映相关层段源岩处于高—过成熟阶段。胜利油气区下古生界矿物—沥青基质可据有机质所在矿物结晶程度分为晶粒型、隐晶质型和过渡型3种情况。晶粒型常见于白云石或方解石晶体之中,这些矿物晶体呈“雾边亮心”荧光特征,即矿物边缘发育荧光,而核心荧光弱或无。隐晶质型见于隐晶质碳酸盐岩中,荧光均一而呈片状。过渡型则表现为荧光于灰泥胶结物和晶质碳酸盐岩矿物中都有,不过荧光强度有所变化而已。区内矿物-沥青基质荧光色从浅褐—褐红色调均有,总体上以褐红色弱荧光最为多见。不同类型矿物沥青基质荧光光谱见图2-4。

图2-4 不同类型矿物-沥青基质荧光光谱图

(1)晶粒型,曲古1井,O2x,4251m;(2)隐晶质型,康古1井,O2f,2919m;(3)过渡型,堂古4井,O2f,2328m

海滩上常见的食用藻类做简单介绍,共计9种,仅供参考。

过去一般认为藻类属于植物界,但根据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藻类已经被拆分的七零八落。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绿藻类都还算是正儿八经的绿色植物,其余就难说了。

1、孔石莼/Ulva lactuca?L.,藻体鲜绿,呈不平整的片状,中间有孔洞,故名。通常以固着器依附于海边岩石上,但有时会被海浪冲掉,就像废弃的破塑料纸一样散落或聚焦在海滩上,看上去埋汰,实际上能吃,俗称“海***”或“海***”。市场上偶尔有少量出售,可焯熟凉拌或做汤。

2、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和孔石莼一样是绿藻类,藻体细长,鲜绿,也叫长石莼,有些地方也叫它海***,吃法和孔石莼类似,口感比孔石莼好一些。话说浒苔还有很多种,导致每年夏天“到青岛海边来看草原”景象的就是浒苔,扎堆野生的最好不吃,太脏,不容易清理。

3、刺松藻/Codium fragile,绿藻类,藻体深绿乃至于墨绿色,海绵质,薄体圆柱状具复叉状分支,和松枝有神似之处,故得此名。黄渤海沿岸常见,独特的形态使得它很容易辨认。一般***其幼体食用,可焯熟凉拌。

4、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红藻类,紫红色或棕红色,扁平直立,丛生成羽状分枝。藻体革质,较为坚韧,一般不做鲜食。可用来熬制青岛特产“海菜凉粉”,制作颇为耗时,需长时间浸泡、反复漂洗,去除泥沙等脏东西,然后下锅煮,最终才能形成晶莹剔透的“凉粉”。

5、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基部稍有些圆,向上逐渐扁平,上部分叉。能吃,不太好吃,更主要的用途是制造卡拉胶,卡拉胶含量占其干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6、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藻体暗紫色或紫褐色,单生或丛生,线形圆柱状,有分支,犹如“龙须”,和同属的龙须菜/G.lemaneiformis较为近似,不易分辨。其实也不用分辨,吃的时候它们都叫“龙须菜”。

7、海膜/Halymenia floresia,顾名思义,海膜就像一片膜。藻体片状膜质,紫红色,有点像紫菜,但不是紫菜,生长在低潮带岩石或养殖海带、贻贝的架子上,能吃,凉拌,好吃。

8、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藻体黄褐至深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大连沿海一带称之为海麻线,山东这边叫它骆驼毛或海嘎线。其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紫菜,味道鲜美,北方沿海人民喜欢用来做馅料包包子,非常受欢迎,价格也比较高,说实话不太容易捡到。

9、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大型海藻,藻体褐色,柔革质,叶片较海带薄,叶缘呈羽状裂片(有时不分裂),外形像像裙带,故名。本种一般来源于人工养殖,可鲜食或晒干备用,腌咸菜或包包子都不错。海边偶尔能见到,放心捡,最多就是养殖场漂过来的。

海带就介绍这些吧,像条斑紫菜、海带之类的,养殖场外鲜见,略去也罢。最后补充一句,很多海藻都富含呈味氨基酸,故而有明显鲜味,给人一种营养丰富的错觉,其实藻类的藻体大部分由膳食纤维(海藻多糖)构成,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作为减肥食品还是不错的。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