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水源的意思是什么,木本水源下一句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3 0
  1. 探本穷源是猜什么生肖
  2. 写出与水有关的成语
  3. 能帮我翻译一下吗? 裴家家训 重教务学 崇文尚武 德业并举 廉
  4. 四字成语什么木求什么不同

问题一:溯本求源的词义分析 能够明白古代圣人的宗旨和意思,追根寻底,著作文章能够自成一家的人,只有广汉的张敬夫、东莱的吕伯恭(吕祖谦)、新安的朱元晦(朱熹)了。补充: 广汉,地名,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之腹心,隶属德阳市。是成都平原以北的重镇,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东莱,地名,山东龙口市(黄县)的古称。 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史称:东莱古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新安,地名, 新安的名字来源于徽州,徽州自古以新安称,一说镇压山越起义后以图“新立安定”,另一说在今徽州祁门县境有山曰新安山。 刨根问底( páo gēn wèn dǐ )解释比喻追究底细;寻根究底。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 底的要证据。”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英文Tracing the origin

问题二: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寻根什么意思 形容做事的思维和方式总是与他人不同,标新立异。

问题三:真侍魂里如何称霸? 真?侍魂的人物能力平衡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并不是相生相克,只是感觉王虎不是很强,也许这是个缺陷

木本水源的意思是什么,木本水源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题四:我问佛人活着为了什么,佛曰寻根,我问何为根,佛曰:不可说,这个不可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5分 不可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寻根就是一个人开悟的过程,只能自己去寻觅。

问题五:寻根究底的词语辨析 近义词寻本挖源、寻踪觅迹、穷根究底、盘根究底、盘根问底、刨根问底、探本溯源、追根求源反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基本解释寻求事物的根由底细。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结构联合式押韵词丝纷栉比、偷鸡不着蚀把米、一悲一喜、日行千里、如弃敝屣、人才济济、簸扬糠秕、一言穷理、贯颐备戟、无伤大体

问题六:表示起源的词有哪些 滥觞所出:觞:酒器;滥觞:使酒杯浮起来。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

求端讯末: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溯本求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问题七:什么本什么源的成语和什么根什么底的成语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反本溯源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极本穷源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木本水源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溯本求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探本溯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追本求源追:追究;本:根本;求:探求。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正本溯源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知根知底

拼音:zhī gēn zhī dǐ

释义: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追根刨底

拼音:zhuī gēn pao dǐ

释义: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

搜根问底

拼音:sōu gēn wèn dǐ

释义:指追问原因、结果。

穷根究底

拼音:qióng gēn jiū dǐ

释义:究:查究;底:底细。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追根问底

拼音:zhuī gēn wèn dǐ

释义:见“追根究底”。

追根寻底

拼音:zhuī gēn xún dǐ

释义:见“追根究底”。

有根有底

拼音:yǒu gēn yǒu dǐ

释义:犹言有根有据。

寻根问底

拼音:xún gēn wèn dǐ

释义:见“寻根究底”。

询根问底

拼音:xún gēn wèn dǐ

释义: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盘根问底

拼音:pán gēn wèn dǐ

释义: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刨根究底

拼音:páo gēn jiū dǐ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归根结底

拼音:guī gēn jié dǐ

释义: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盘根究底

拼音:pán gēn jiū dǐ

释义: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刨根问底

拼音:páo gēn wèn dǐ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

寻根究底

拼音:xún gēn jiū dǐ

释义: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探本穷源是猜什么生肖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呆:傻,***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泥塑木雕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写出与水有关的成语

问题一:探本穷源≥猜一生肖(探本穷源)什么意思 探本穷源 鼠

问题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香烛纸马 笙琴细乐 探本穷源 长吁短叹 B. D

问题三:耳闻是虚,眼观为实qfuln什么? 无以塞责

比翼连枝

心甘情愿

阴谋诡计

探本穷源

斩竿揭木

问题四:探字的意思 探,读作tàn,本意是摸取。引申义:1.寻求:如探求、探讨、探索、探试、勘探、试探、钻探、探幽访胜、探本穷源等; 2.侦察打听:如探问、探听、探询、探查、探察;3. 做侦察工作的人:如探马(侦察骑兵)、敌探、密探等; 4.访问,看望:如探望、探亲、探监等; 5.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如探身、探头探脑、探囊取物等。

问题五:一个成语叫什么本和什么源 木本水源、

拔本塞源、

追本穷源、

极本穷源、

正本澄源、

有本有源、

探本穷源、

枯本竭源、

返本还源、

追本溯源、

端本澄源、

正本清源、

端本正源

问题六:探讨的探是什么意思 探索,探知

问题七:含有“源”字的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源清流洁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源泉万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源源本本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源源不绝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源源而来 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开源节流 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叩源推委 指追究其根源。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穷源朔流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王十G《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清源正本 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溯源穷流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同源异流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出处: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同源异派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同“同源异流”。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寻源讨本 指穷本溯源。

渊源有自 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

出处: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渊源有自来 有根据,有来源。

出处: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枝源派本 指寻根究......>>

问题八:探索的探是什么意思啊 寻求:探求。探讨。探索。探试。勘探。试探。钻探。探幽访胜。探本穷源。 侦察打听:探问。探听。探询。探查。探察。 做侦察工作的人:探马(侦察骑兵)。敌探。密探。 访问,看望:探望。探亲。探监。 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探身。探头探脑。探囊取物

问题九:探寻的探是什么意思 探tàn,寻求:探求。探讨。探索。探试。勘探。试探。钻探。探幽访胜。探本穷源。

侦察打听:探问。探听。探询。探查。探察。

做侦察工作的人:探马(侦察骑兵)。敌探。密探。

访问,看望:探望。探亲。探监。

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探身。探头探脑。探囊取物。

问题十:什么本什么源的成语和什么根什么底的成语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反本溯源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极本穷源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木本水源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溯本求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探本溯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追本求源追:追究;本:根本;求:探求。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正本溯源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知根知底

拼音:zhī gēn zhī dǐ

释义: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追根刨底

拼音:zhuī gēn pao dǐ

释义: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

搜根问底

拼音:sōu gēn wèn dǐ

释义:指追问原因、结果。

穷根究底

拼音:qióng gēn jiū dǐ

释义:究:查究;底:底细。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追根问底

拼音:zhuī gēn wèn dǐ

释义:见“追根究底”。

追根寻底

拼音:zhuī gēn xún dǐ

释义:见“追根究底”。

有根有底

拼音:yǒu gēn yǒu dǐ

释义:犹言有根有据。

寻根问底

拼音:xún gēn wèn dǐ

释义:见“寻根究底”。

询根问底

拼音:xún gēn wèn dǐ

释义: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盘根问底

拼音:pán gēn wèn dǐ

释义: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刨根究底

拼音:páo gēn jiū dǐ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归根结底

拼音:guī gēn jié dǐ

释义: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盘根究底

拼音:pán gēn jiū dǐ

释义: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刨根问底

拼音:páo gēn wèn dǐ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

寻根究底

拼音:xún gēn jiū dǐ

释义: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能帮我翻译一下吗? 裴家家训 重教务学 崇文尚武 德业并举 廉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出处:

意思: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意思: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意思: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白水鉴心bái shuǐ jiàn xīn

出处:

意思: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意思: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意思: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冰寒于水bīng hán yú shuǐ

出处: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冰寒于水。”

意思: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意思: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出处:

意思: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不通水火bù tōng shuǐ huǒ

出处:《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意思: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意思: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意思: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出处:《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意思: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尺水丈波chǐ shuǐ zhàng bō

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意思: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抽刀断水chōu dāo duàn shuǐ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意思: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出山泉水chū shān quán shuǐ

出处: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意思: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出水芙蓉chū shuǐ fú róng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意思: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吹皱一池春水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意思: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意思: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打落水狗dǎ luò shuǐ gǒu

出处:

意思: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淡水交情dàn shuǐ jiāo qíng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意思: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意思: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滴水不漏dī shuǐ bù lòu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意思: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意思: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意思: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斗升之水dǒu shēng zhī shuǐ

出处:《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意思:比喻微薄的资助。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意思: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风起水涌fēng qǐ shuǐ yǒng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意思: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风行水上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出处:《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意思: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芙蓉出水fú róng chū shu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意思: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意思: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意思: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海水群飞hǎi shuǐ qún fēi

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意思:比喻国家不安宁

河水不洗船hé shuǐ bù xǐ chuán

出处:

意思: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洪水横流hóng shuǐ héng li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意思: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洪水猛兽hóng shuǐ měng shòu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意思: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黄河水清huáng hé shuǐ qīng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意思: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浑水摸鱼hún shuǐ mō yú

出处:

意思: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混水摸鱼hùn shuǐ mō yú

出处:

意思: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火耕水耨huǒ gēng shuǐ nòu

出处:《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意思: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积水成渊jī shuǐ chéng yuān

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意思:比喻积小成大。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出处:《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意思: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交淡若水jiāo dàn ruò shuǐ

出处:《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指道义上的往来。

蛟龙得水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意思: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近水楼台jìn shuǐ lóu tái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意思: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近水楼台先得月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意思: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井水不犯河水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意思: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意思: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救民于水火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意思: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

出处:

意思: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廉泉让水lián quán ràng shuǐ

出处:《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意思: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流年似水liú nián sì shuǐ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意思: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意思: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流水朝宗liú shuǐ cháo zōng

出处:《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意思: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流水落花liú shuǐ luò huā

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意思: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流水桃花liú shuǐ táo huā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意思: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流水无情liú shuǐ wú qíng

出处:唐·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地。”

意思:流水一去不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

绿水青山lǜ shuǐ qīng shān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意思:泛称美好山河。

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

出处: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意思: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luò huā yǒu yì,liú shuǐ wú qíng

出处:《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意思: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木本水源mù běn shuǐ yuán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意思: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

出处:

意思: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牛不喝水强按头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出处:

意思: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意思: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泼冷水pō lěng shuǐ

出处:

意思: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千山万水qiān shān wàn shuǐ

出处: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意思: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青山绿水qīng shān lǜ shuǐ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意思:泛称美好山河。

清尘浊水qīng chén zhuó shuǐ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意思: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清汤寡水qīng tāng guǎ shuǐ

出处:

意思: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意思: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情深潭水qíng shēn tán shuǐ

出处: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比喻友情深厚。

穷山恶水qióng shān è shuǐ

出处:

意思: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秋水***qiū shuǐ yī rén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意思: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意思: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如水赴壑rú shǔ fù hè

出处:

意思:象水流向大水坑一样。形容许多人纷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如水投石rú shǔ tóu shí

出处: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意思: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意思: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弱水之隔ruò shuǐ zhī gé

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远不能到,云如有弱水之隔。”

意思:比喻相隔极远,到达不了。

撒水拿鱼sā shuǐ ná yú

出处:

意思: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山长水远shān cháng shuǐ yuǎn

出处: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好处,水远山长步步愁。”

意思: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山高水长shān gāo shuǐ cháng

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意思: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山高水低shān gāo shuǐ dī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意思: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山光水色shān guāng shuǐ sè

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意思: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山明水秀shān míng shuǐ xiù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意思: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意思:形容风景优美。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思: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山水相连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出处:

意思: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出处: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意思: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水色山光shuǐ sè shān guāng

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意思: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意思: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水秀山明shuǐ xiù shān míng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意思: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意思: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一败如水yī bài rú shuǐ

出处:

意思: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尺水十丈波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意思: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一口吸尽西江水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意思: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一清如水yī qīng rú shuǐ

出处:

意思:形容为官廉洁,不***、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一潭死水yī tán sǐ shuǐ

出处:

意思: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一碗水端平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出处:

意思: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意思: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以石投水yǐ shí tóu shuǐ

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意思: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以水济水yǐ shuǐ jǐ shu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意思: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以水救水yǐ shuǐ jiù shuǐ

出处:《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意思: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投水yǐ shuǐ tóu shuǐ

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

意思: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饮水啜菽yǐn shuǐ chuò shū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意思: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饮水曲肱yǐn shuǐ qū gōng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饮水思源yǐn shuǐ sī yuán

出处: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意思: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盈盈一水yíng yíng yī shuǐ

出处:《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比喻相隔不远。

游山玩水yóu shān wán shuǐ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意思: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盂方水方yú fāng shuǐ fāng

出处:《荀子·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意思: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鱼大水小yú dà shuǐ xiǎo

出处:

意思: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源头活水yuán tóu huó shuǐ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远水不解近渴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意思: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意思: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置水之情zhì shuǐ zhī qíng

出处:《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意思: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竹篮打水zhú lán dá shuǐ

出处: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意思: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走花溜水zǒu huā liū bīng

出处:

意思:比喻吹牛,说大话。

四字成语什么木求什么不同

重教务学:重教:重视教育;务学:努力学习

崇文尚武:崇尚文学,同时崇尚勇武或武事。

德业并举: 德业:德行与功业;并举:一起行动、同时实施,不分先后。

廉洁自律: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第一条 敬奉祖先:慎终追远①,木本水源。生事死葬,祭祀礼存。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②,勿忘祖恩。

注释

①终:人死;远: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②贻:遗留;燕:安;翼:敬。“贻谋”意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燕翼”意指为子孙后代谋划。语出《毛传》:“燕,安;翼,敬也。”陈奂传疏:“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

释义

慎重追寻,水有源,木有本。生前侍奉死后安葬,祭祀之礼要遵行。一心向善,做一个贤良的子孙,使后代安定,不忘祖先的恩德。

第二条 孝顺父母:父母恩德,同比昊天①。人生百行,孝顺为先。跪乳反哺,物类犹然。况人最灵,孺慕②勿迁。

注释

①昊天:昊天上帝,是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最早在殷商时期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昊天上帝是带有至高神之位的天,是华夏部分朝代祭祀的最高神。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爷,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②孺慕:孺,小孩子;慕,仰慕。《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郑玄 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为“孺慕”。

释义

父母的恩德,同比上天。人生的百种行为,孝顺第一。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都能做到这样,何况是世间最有灵性的人,给孩子立下榜样不要改变,对父母的祭祀和怀念不能更改。

第三条 友爱兄弟:世间难得,莫如兄弟。连气分形,友恭以礼。同心同德,团结一体。姜被①田荆②,怡怡③后启。

注释

①姜被: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姜肱〉。汉姜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后遂以“姜被”等即姜肱兄弟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咏兄弟友爱。

②田荆:田,指田真兄弟;荆,紫荆树。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

③怡怡: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语出《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释义

人世间最难得莫如兄弟,连气分形。兄友弟恭,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就像汉代姜肱兄弟一样,得到后人赞扬。

第四条 协和宗族:曰宗曰族,一脉相传。勿事纷争,和谐齐贤。尊卑长幼,***秩然。远近亲疏,裕后光前。

释义

同宗同族,一脉相传,不要遇事纷争,要和谐向贤者看齐。尊卑长幼,***秩序要分明。远近亲疏,引导后人光大前人的功业。

第五条 敦睦①邻里:同村共井,居有德邻。相维相恤,友助和春。勿生嫌隙,有礼彬彬。基层良风,家国亲仁。

注释

①指亲善和睦。或使亲厚和睦。语出《后汉书·独行传·缪肜》

释义同在一村共饮一井之水,居住要以有道德的人为邻。相互体恤,友爱互助,和睦相处。不要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仇恨和隔阂,要讲究礼节。在基层形成良好的风尚,家族国家都亲近仁人。

第六条 立身谨厚:谨身节用,明刊孝经。武侯①谨慎,昭若日星。厚德载福,宽让能宁。谦虚自牧②,喜怒不形。

注释

①武侯:诸葛亮谥号“忠武侯”。

②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释义

“谨身节用”,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刊登在《孝经》里。像诸葛武侯,一生谨慎,其丰功伟业如日月星辰,人所共见。有道德的人能够承载更多的幸福,宽厚谦让的人心灵能够得到安宁。要谦虚谨慎,修身养性,不要把喜怒表现在脸上。

第七条 居家勤俭: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①,祸害无边。惜时爱物,居安乐天。

注释

读音为shē mí,意思是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出自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释义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家庭殷实,国家富裕,无不把勤俭放在前面。懒惰奢靡,祸害无穷。要珍惜时间,爱护家物,居安思危,乐天知命

第八条 严教子孙:家庭教育,立人丕基①。诲尔谆谆,性乃不移。谨信泛爱②,重道尊师。传子一经,金玉薄之。

注释

①丕〔pī〕基:巨大的基业。语出唐·张绍《冲佑观》诗:“赫赫烈祖,再造丕基。”②1、谨信恭谨诚信,郑重地盟誓以示信任。2、泛爱:博爱。

释义

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教诲不倦,坚持不懈。教育子孙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诚信博爱,重视道德的培养,尊敬师长。留传子孙多一些经书,少一些钱财。

第九条 读书明德:人不读书,马牛襟裾①。学而时习,其乐有余。一技专长,生计无虞。立达希贤②,典型规模。

注释

①襟裾:泛指人的衣服。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②希贤: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语出宋·周敦颐《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释义

人如果不读书,就和马牛一样不懂得礼节。学习的时候要经常温习,其乐无穷。人要有一技之长,生计就没有顾虑。向社会贤达看齐,争做典范楷模。

第十条 淳厚戚朋:朋友五伦①,以德辅仁。益友损友,择游②宜珍。戚党姻亲,和洽如春。岁时伏腊③,晋接礼宾。

注释

①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②游:结伴出游,此处引申为朋友相处。

③岁时伏腊: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出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释义

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讲求品德和仁爱。好朋友和坏朋友,在相处时应谨慎选择,互相珍惜。亲戚朋友,如春天一样和睦相处。一年四季,接见宾客要以礼相待。在四时节庆之时,更要注重拜访和接待朋友和宾客。

第十一条 慎重言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圭①玷②可磨,言玷永伤。驷不及舌③,语出须防。少说寡祸,发言有章。

注释

①圭:白玉。

②玷:瑕疵。

③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语出:《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释义

一句良言,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恶言,可以使国家灭亡。白玉如果有了玷污,尚可磨掉,但人的言行如果有了污点,那就没有办法磨掉了。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因此说话一定要有所提防。少说话祸害少,发言一定要有章法。

第十二条 讲求公德:置身社会,公德第一。爱惜公物,遵守序秩。时时警惕,留心错失。祛除自私,免贻人疾。

释义

在社会上生存,要把讲求公德放在第一位。要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管理秩序。时时保持警惕,防止无端错失。祛除自私自利,不要有害人之心。

1. 关于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枯木逢春、

草木皆兵、

缘木求鱼

行将就木

移花接木、

麻木不仁、

入木三分、

一草一木、

大兴土木、

木已成舟、

木朽不雕、

草木俱朽、

木头木脑、

宰木已拱、

草木知威、

火齐木难、

盈把之木、

圆木警枕、

纪渻木鸡、

择木而处、

草木萧疏、

泥塑木雕、

墓木已拱、

枯木再生、

鸣于乔木、

刚毅木讷、

亡猿祸木、

人非木石、

一木难扶、

质木无文

2. 带 木 的四字成语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呆:傻,***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3. 怎样分辨成语和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常用词。

四字词语是指广义的概念,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 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 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 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之所以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

4. 带木的四字成语有那些

水木清华、缘木求鱼、草木皆兵、入木三分、移花接木、呆若木鸡、行将就木、良禽择木、麻木不仁、木已成舟、枯木逢春、人非草木、朽木不可雕、绳锯木断、古木参天、独木不成林、依草附木、独木难支、木人石心、木本水源、榆木脑袋、榆木疙瘩、圆木警枕、大兴土木、寒木春华、圆孔方木、一草一木、刚毅木讷、墓木已拱、槁木死灰~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5. 木字的成语有哪些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

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草衣木食 木:树。

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

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

形容威势极大。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

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呆:傻,***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

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

比喻各具特色。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

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

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

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

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

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

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泥塑木雕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

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

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

比喻伟人死亡。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

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削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

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6. 求以“木”字开头的四字词语,要四个呀,有意境的,谢了

木已成舟——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

木石心肠——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雕泥塑——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梗之患——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坏山颓——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

木讷寡言——形容人不爱说话。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参考:成语词典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纳,谢谢!

7. 四字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成语之所以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