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刃血是成语吗?,兵不刃血是成语吗还是词语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3 0
  1. 刃血的成语有哪些
  2. 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谁?兵不血刃有何典故

兵不血刃

bīng bù xuè rèn

[释义]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兵不刃血是成语吗?,兵不刃血是成语吗还是词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语出] 《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正音] 血;不能读作“xiě”。

[辨形] 刃;不能写作“刀”。

[近义] 不战而胜 所向披靡

[反义] 血流成河 血流漂杵

[用法] 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了胜利。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北平的解放~以和平方式解决。

②***~;和平解放***。

刃血的成语有哪些

典故出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高适兵未血刃而罢。」 成语意思: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注音:ㄅㄧㄥ ㄨㄟˋ ㄒㄩㄝˋ ㄖㄣˋ 通用拼音:bīng wei xuě ren 拼音简写:BWXR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兵未血刃,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英语翻译:without shedding a drop of blood 近义词:兵不污刃、兵不血刃 反义词:血流成河

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谁?兵不血刃有何典故

兵不血刃:基本解释: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拼音读法:bīng

xuě

rèn

使用举例:我军在~的情况下,收复了失地。

近义词组:不战而胜、所向披靡

反义词组:血流成河、血流飘杵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指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那么,你知道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兵不血刃出自何处?兵不血刃有何典故。

成语兵不血刃的主人公是陶侃。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 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成语兵不血刃的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王贲兵不血刃,两月震之间,尽得山东之地。”

成语兵不血刃的典故

东晋时期,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