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什么意思-路见不平一声吼出自哪首歌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9-08 0
  1. 路见不平的意思?
  2.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出自哪里?
  3. 路见不平,是不是该一声吼?

这是电视剧巜水浒传》里的主题歌歌词。人们常说逼上梁山,里面描写人物武艺高强,仗义,果敢,当然也怕不了那么多。这是在特殊年代的历史环境下的做法,当然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按照法治原则办事噢!

路见不平的意思?

在中国人的语言系统里,关于“义”的成语不胜枚举

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深明大义 、舍生取义、天经地义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侠肝义胆、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薄云天、贪利忘义、忘恩负义、无情无义、恩断义绝……

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什么意思-路见不平一声吼出自哪首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中国人的情感所在,不管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君子)还在民间(小人)。

“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中起着极其非凡的作用,影响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和思想观念,甚至影响到历史的走向。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义者,宜也”,义是恰到好处。做事情要有正当性,得讲道理,得承担责任,得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恰到好处。礼之所以成为礼,并且起到礼的作用,正在于它所具有的义;礼因为义而存在——义是礼的实质与根本,礼是义的表现。而在墨家的思想体系中,更注重“侠义”的概念,所谓行侠仗义,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义在这两个思想体系中的含义,在其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即要符合天道地道人道的基本规律或者要求。

中国民间的义之所在,以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而传导,比如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近代以来的武侠作品,如金庸的笑傲江湖等系列作品。而在知识分子中的“义”,则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记载了孔子关于义的论述。现在,我们先看有子关于“义”和“礼”的论述。

在这一章里,有子是在明确“义”、“礼”两个基本的概念的基础上,讲“信”与“义”、“恭”与“礼”的关系。

在《论语》第一篇《学而》篇中,孔子、曾子、子夏、都曾多次讲过信的问题,理政要“敬事而信”,为人要“谨而信”“主忠信”,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有子在这里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的话才能实行、兑现。“复”是实现、兑现的意思。朱熹《集注》说:“复,践言也”。守信要服从义,守信是义的一种表现。如果不义的信,是可以不守的。比如《论语·子路》13·20中,子路问士,(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不问是非,固执己见,不知道变通,就像茅坑里的石头那样,又臭又硬的。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这样的人是小人(普通人罢了),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比那些从政者强多了。那些从政者,“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另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要盟神不听”的事,更加可以说明,对于那些被胁迫而要求遵守的,不符合义的,神都不愿理,我们当然可以不遵守了。所以,国与国之间,因武力不对等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待条件许可时,是可以不遵守的,是可以废除的;在家庭中,老婆提出的强行要老公改变的一些非涉及原则问题(义)的要求,你也是可以不遵守的。

有子讲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恭”和“礼”的问题。他说,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恭敬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是耻辱了。孔子说过:“巧言令色,鲜仁矣。”这种行为,是不符合礼的,是不仁的。孔子还说,“巧言令色足恭”,也是不符合礼的,也是不仁的,左丘明“耻之”,孔子也“耻之”。

总而言之,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定要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符合义的要求。这个礼,现在来讲,就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而这个义,就是要符合天道地道人道的基本精神,包括礼在内。

一切违背了天道地道人道的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事情,是非义的。从江湖来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须出手维护正义。而当君无道、国无道、天下无道的时候,必然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无“求生以害仁”,而“杀身以成仁”。

而他们是应当值得纪念的。

@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出自哪里?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是什么意思?

释 义: 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出处及典故

出 处: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示 例: 这个是~,则是误伤人命。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

用法: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福州罗山义聪禅师。师上堂大众立久。师曰。若有分付处。罗山即不具眼。若无分付处即劳而无功。所以维摩昔日对文殊。且道如今会也无。僧问。如何是出窟师子。师曰。什么处不震裂。僧曰。作何音响。师曰。聋者不闻。问手指天地唯我独尊。为什么却被傍者责。师曰。谓言胡须赤。僧曰。只如傍者有什么长处。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这是有关佛学的一部禅书,很难理解,知道这句话就可以了!

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意思

路上见有人欺负弱小,就去帮他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什么意思

楼上已经抢先说了,好事成双吧

路见不平一声吼这句话什么意思

您好,

路见不平一声吼:路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大喊一声(冲了过去)。

路见不平对应的成语

路见不平

lù jiàn bù píng

[释义] 指见到不平的事

[语出]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释义] 路上见到不公平的事;拔出刀来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形容人的正直和勇敢。

[语出]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正音] 拔;不能读作“bó”。

[辨形] 拔;不能写作“拨”。

[反义] 冷眼旁观 坐山观虎 斗袖手旁观

[用法] 多含褒义。常用在主持正义和替弱者出力的事上。“拔刀相助”可单独使用。一般作主语、谓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是描绘古侠士行侠仗义的常用辞句。

冷眼旁观

lěng yǎn páng guān

[释义]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语出] 宋·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正音] 旁;不能读作“bànɡ”。

[辨形] 观;不能写作“关”。

[近义] 漠不关心 袖手旁观 漠然置之

[反义] 另眼相看 刮目相待 热情洋溢

[用法] 多用于对待事物漠不关心;或态度冷静。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袖手旁观”;都含有“置身事物;在一旁观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冷眼”;指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袖手旁观”指不闻不问;应该援助的而不援助。

[例句] 每个青年;对于人民的事业;切不可抱~的态度。

[英译] a cold eye spectator

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什么意思

前句说好汉歌,后句是改编的,没有什么意思,一下,无厘头一下,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成语 什么不平

打抱不平:基本解释: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拼音读法:dǎ bào bù píng

使用举例: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总爱~。

近义词组:仗义执言、见义勇为、扶弱抑强

反义词组:欺软怕硬、欺贫重富、见死不救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为人出头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不瞒两位说,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

愤愤不平:基本解释: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拼音读法:fèn fèn bù píng

近义词组:怒火中烧、怒气满腹

反义词组: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路见不平:基本解释:指见到不平的事

拼音读法:lù jiàn bù píng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宾语;指见到不平的事

成语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关于路见不平,是否拔刀相助的辩论赛。反方辩论更有力反辩的材料。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意思就是说见到不平事要见义勇为对吧。 首先, 我们要知道, 当我们遇到不平事时,更多的是讲究见义巧为,而不是勇为。 记得小时候的教科书上写着,要我们见义勇为,可是现在早已改写成了见义巧为。 比如小朋友遇到这种事...

路见不平,是不是该一声吼?

出自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这首歌是由是由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创作的,原唱是刘欢,这首歌的歌词是: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嘿嘿 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嘿嘿嘿嘿 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嘿儿呀 咿儿呀嘿嘿嘿嘿依儿呀)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嘿嘿 参北斗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

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嘿嘿嘿嘿 全都有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儿呀

咿儿呀,嘿唉嘿依儿呀

(嘿儿呀 咿儿呀,嘿嘿嘿嘿依儿呀)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嘿儿呀 咿儿呀嘿唉嘿依儿呀)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

从“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所想到的 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随着该剧的播出,在街头巷尾已被广泛传唱。那雄壮的旋律,掷地有声的话语,弘扬了一股天地正气,令人荡气回肠。每当我听到或吟唱之时,总感到有一股催人奋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力量充塞于天地之间,感到自己似乎也成了英雄好汉。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我特别钟爱。经常思索回味,颇有感触。如此概括英雄好汉们,既反映出英雄好汉们的英雄豪情,又避免了人们对英雄好汉们的偏见,简直是惟妙惟肖。歌词反映出的英雄好汉们是有主见,有头脑的人,甚至可以说是遵纪守法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是见义勇为,是正当防卫,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利益,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正当防卫的成立,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行正当防卫。这就要求防卫的目的具有正义性。防卫的目的,应当以追求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为目标,这是构成正当防卫意识的重要因素。如果行为缺乏明显的防卫意识,不具有目的的正义性,其行为就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2)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指开始尚未结束的状态。这就时说,正当防卫必须是适时的。如果对尚未开始或者已经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就是防卫不适时,不是正当防卫。(4)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实行正当防卫。(5)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我觉得“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此条件掌握的比较好。路见不平出手,具有防卫目的的正义性。在传统的认识中,天下不平事包括越货,打家劫舍,欺男霸女等违法犯罪。在现代,这些行为也是法律禁止的。当出现此种情况,实施正当防卫,具有目的的正当性。由于有不平事,当然就有侵害行为和侵害人,也就有了防卫的对象。路见不平,该出手时,符合正当防卫的适时性。先是“一声吼”,再是“出手”,循序渐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声吼”给受害人声援壮胆,给侵害人以震慑,使其放弃或停止侵害。如果还不见效,该出手时就出手相助,加大打击力度。正当防卫制度,用通俗的话语准确的概括其实质,我认为很精确恰当。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法律去要求规范大吼一声出手相救的英雄行为,也不能去苛求作者在一句歌词中将这一制度表述的完整无缺。然而,一句歌词能让人领悟到一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蕴藏如此丰富,实在难能可贵。我国法律鼓励和支持公民实施正当防卫,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此过程中,许多英雄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为维护社会正义流血,甚至献出生命。但是也有路见不平不出手的情况,甚至连吼一声都不敢、不愿的情形。我们为路见不平而敢于吼一声,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们致敬,同时为那些连吼一声的勇气都没有的人们悲哀。路见不平吼一声,也许不会惊天动地,但可使胡作非为者胆战心惊。因为那是正义的呐喊,是正义的赞歌。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行动铲除社会邪恶,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愿人们在“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旋律中,积蓄力量和勇气,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也能吼一声,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