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的典故_周公吐哺的典故由来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8-02 0
  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周公指的是谁?
  2. 短歌行中 周公吐哺 用了什么典故?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深刻含义是什么?
  4. 周公吐哺读音fu

夏商周时期历史典故部分举例如下:

在夏朝,暴君桀王因其残暴的统治而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汤,又称成汤,因获得百姓的拥戴而打败了夏桀,并建立了商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兄弟,他在辅佐成王时,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食,急于迎客,以表达自己礼贤下士、求才心切的态度。

周公吐哺的典故_周公吐哺的典故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历史背景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担任了周朝的辅政大臣,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史记》记载,周公旦在辅佐成王时,经常忙得无暇进食,一吐哺握发。因此,成语“周公吐哺”便成为了勤奋努力的代名词。

二、文化内涵

周公吐哺的词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表达了对于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于人民的责任感。周公旦在辅佐成王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废寝忘食,尽心尽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周公吐哺”也代表着谦逊和尊重。周公旦虽然地位高贵,但他却十分谦逊,不耻下问,听取不同意见并纳好的建议。这种精神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倾听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三、社会应用

周公吐哺这个词语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位勤奋努力的人。例如,一个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为了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这种精神就可以用“周公吐哺”来形容。

其次,“周公吐哺”也可以用来激励人们勤奋学习、追求进步。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思考和总结,这种精神就可以用“周公吐哺”来形容。

总之,“周公吐哺”这个词语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勤奋努力、谦逊尊重和追求进步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周公吐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周公指的是谁?

周公吐哺的意思是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那大家知道周公吐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它出自什么时候?我们从当中又能学到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周公吐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出自什么时候以及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有床位给了周成王,但是在当时周成王他只是个婴儿,之后,他又又辅佐周成王管理天下。到周长飞丰土地时,将鲁地封给了周公,周公就派他的儿子去管理封地,在他儿子要走的时候,周公对他的儿子说,我的地位在国内已经算是很高了,如果有宾客来访,我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将口中的饭吐出来,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洗一次头也要三次握起头发做这些的原因就只是为了去接待到访的宾客,以便赶快出来迎接宾客,的地位虽然很高,但我也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周公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他的儿子,到了鲁地之后,也不要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目中无人,周公的儿子他也听从了周公的教诲,礼贤下士,谦虚待人,鲁国在他的管理之下成为了“礼仪之邦”。

周公,位高权重并且多才多艺,但它依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很高,而目中无人,他礼贤下士,重用,赢得了天下人的心。周公教导他儿子的这一番话,就被人们称为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后被人们形容在位者礼贤下士,他也让我们学会了,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要时常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短歌行中 周公吐哺 用了什么典故?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释义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深刻含义是什么?

典故出处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典故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用典作用

用了周公的典故就是要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周公吐哺读音fu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深刻含义是说周公在广纳人才时,他经常在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便来不及嚼咽下嘴里的食物,把东西一吐就赶紧去接见来访者,后用此典故比喻求贤若渴!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

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赏析: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这首《对酒当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周公吐哺读音:zhōugōngtǔbǔ。

1、周公吐哺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因邑在周故称;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2、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周公吐哺”。

3、成语寓意

周公说:“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即使身份尊贵,富有四海,倘不谦恭,不但会失天下,而且还会亡其身。

《易》书有言:“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成语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事事谦虚谨慎,只有礼贤下士,才能广纳人才。

4、成语典故

周公姬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使天下大治。周武王得天下后,为了巩固周朝的基业,便开始分封同姓宗族、功臣和亲戚到各地去做诸侯。在建国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公被封到鲁国。但是由于周朝刚刚建立,礼乐等制度也不完备,武王还需要周公的帮助。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去世而背叛朝廷,就辅佐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周公命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封地鲁国,虽然伯禽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但周公还是不太放心。在伯禽临行前,周公语重心长地对伯禽说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退归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