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曾仕强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12 0
  1.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它又出自哪里
  2.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含义
  3.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翻译
  4.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5.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翻译
  7.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8.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什么意思 有何含义

翻译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他是断子绝孙的。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曾仕强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衍生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孔子曾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扩展资料:

争议:

1、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应当放在其语境中。

《孟子·梁惠王》章中,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在此语境中,推断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

2、商朝时期流行***殉葬,周朝予以禁止,转而***用草人来取代活人。

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3、为始作俑者含义正名,认为真正含义,是指“开始作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

孔子时代,已经普遍***用俑人代替活人殉葬,推责用俑替人殉葬的人绝后,和事实逻辑不符。

况且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用俑代人来殉葬免除人死之灾的人是仁者,孔子应当是持肯定的态度。

4、近来,有一些学者指出,“后”的解释应为“后来人”。

草人代替***殉葬循周礼,而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用俑人代替草人成为可能和炫耀的资本。

“始作俑者”跨出了第一步(僭越周礼),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后来人所效仿和跟随。

这才是孔夫子谴责的实质:僭越周礼,不可不止!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解释为——“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所效仿)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它又出自哪里

最早以俑殉葬的人,他们该断子绝孙啊!

原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释义:

第一个做俑的人,他应该断子绝孙!只是应为佣像***才用它。

典故: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含义

“始作俑者”一般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干坏事的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也就这样理解: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绝后”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并且还和孝顺联系在了一起:对父母不孝顺的事情大的有三件,自己无后而使家族的血脉无法传承是三者中最大的不孝。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

之也。

原文是: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读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翻译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含义是孔子从“仁爱”理念出发,抨击模拟殉葬的“不仁”之举。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2、原文节选: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翻译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他是断子绝孙的。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衍生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孔子曾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扩展资料:

争议:

1、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应当放在其语境中。《孟子·梁惠王》章中,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在此语境中,推断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

2、商朝时期流行***殉葬,周朝予以禁止,转而***用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3、为始作俑者含义正名,认为真正含义,是指“开始作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孔子时代,已经普遍***用俑人代替活人殉葬,推责用俑替人殉葬的人绝后,和事实逻辑不符。况且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用俑代人来殉葬免除人死之灾的人是仁者,孔子应当是持肯定的态度。

4、近来,有一些学者指出,“后”的解释应为“后来人”。草人代替***殉葬循周礼,而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用俑人代替草人成为可能和炫耀的资本。

“始作俑者”跨出了第一步(僭越周礼),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后来人所效仿和跟随。这才是孔夫子谴责的实质:僭越周礼,不可不止!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解释为——“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所效仿)吗?”

百度百科—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作俑当什么讲?原意?比喻义?

始作俑者,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现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商朝兴人殉而周朝给废除了。后来物质丰富了,有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想恢复人殉,因此孔子很反感。以下是我以前的回答:

孔子的意思是:那些用人形俑来殉葬的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会使已经废除的人殉方式沉渣泛起。

周朝本身是没有人殉传统的(其中的殷商遗族不同程度有所保留),甚至连动物都用草扎的代替,如老子所谓的刍狗。

历史情况也证明了孔子的高瞻远瞩,后来的秦朝、元朝、明朝等都不同程度地使得人殉死灰复燃。

不管是用活人、死人、佣人、泥人、草人来殉葬,其实都暗含了人殉的思想,本质上就是错误的。

孔子之前已有很多代人作俑并形成传统,孔子用得着这样反问吗?明摆着已形成傧葬文化了。

孔子是有感于在活人殉葬断代N年后有人搞俑偶陪葬,重开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并引起群相效仿,对始作俑者放出了诅咒攻击!孔子之前已有很多代人作俑并形成传统,孔子用得着这样反问吗?明摆着已形成傧葬文化了。

孔子是有感于在活人殉葬断代N年后有人搞俑偶(太像人)陪葬,重开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并引起群相效仿,对始作俑者放出了诅咒攻击: 你难道没有子孙吗?你做这样缺德的事,难道不怕祸及后人吗?!

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啥意思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

2、注释:

①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②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讨厌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个人认为有两种意思: 1.不喜欢 2.撒娇,发嗲

麻烦***纳,谢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是什么意思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始作俑者”一般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干坏事的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也就这样理解: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绝后”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并且还和孝顺联络在了一起:对父母不孝顺的事情大的有三件,自己无后而使家族的血脉无法传承是三者中最大的不孝。

始作俑者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其无后乎,始作俑者。这俩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其无后乎”不是成语。

“始作俑者”是成语。

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近义词罪魁祸首

例句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孔子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现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翻译

始作俑者,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现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翻译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他是断子绝孙的。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衍生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孔子曾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扩展资料:

争议:

1、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应当放在其语境中。《孟子·梁惠王》章中,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在此语境中,推断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

2、商朝时期流行***殉葬,周朝予以禁止,转而***用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3、为始作俑者含义正名,认为真正含义,是指“开始作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孔子时代,已经普遍***用俑人代替活人殉葬,推责用俑替人殉葬的人绝后,和事实逻辑不符。况且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用俑代人来殉葬免除人死之灾的人是仁者,孔子应当是持肯定的态度。

4、近来,有一些学者指出,“后”的解释应为“后来人”。草人代替***殉葬循周礼,而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用俑人代替草人成为可能和炫耀的资本。

“始作俑者”跨出了第一步(僭越周礼),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后来人所效仿和跟随。这才是孔夫子谴责的实质:僭越周礼,不可不止!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解释为——“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所效仿)吗?”

百度百科—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什么意思 有何含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孟子是在告诫梁惠王,用人形的陶勇陪葬都让人深恶痛绝,更应该体谅百姓,实行仁政。

奴隶社会,中国古代商朝就盛行“人殉”,用活人陪葬,有钱有势的用活人,无权无势的奴隶或者平民就“束草为人”用草扎的人代替活人,周代之后推行仁政,改用陶俑。暴君秦始皇也用的是陶俑而不是活人。

而很多人误解孔子觉得这是骂人的,其中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意思是说原来孔子主张“束草为人”,而不赞成用俑,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可能用活人来殉葬了。

孔子在《论语》里面经常骂人的,比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骂人的很多,但是没有一例是以“乎”结尾的,倒是带有“乎”的句子有很多,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

这就可以理解孔子说的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达的是对第一个用陶俑陪葬这个做法之人的肯定。孔子认为这种改活人为陶俑做法是对的,那些用活人陪葬的才应该断子绝孙。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含义是孔子从“仁爱”理念出发,抨击模拟殉葬的“不仁”之举。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节选: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释义: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