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_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11 0
  1. 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请问益的是什么,损的又是什么?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感悟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是什么?
  4. 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 为道日损什么意思啊
  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什么意思
  7.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老子的意思是: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使得自己一天一天增长学识,这就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求道的人来说,就要让自己的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可以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出自出于《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请问益的是什么,损的又是什么?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_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求知要不断地增加,

求道却要不断地减少,

越来越少,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求道不同于求学,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识,而是减去内在的欲望思虑。最后达到无所分别,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才可以随风而行,自然而为。

《道德经》第一章有言:“无名天地之始”。要能常常回到“无”这个根源,让后天产生的思虑情欲都放下,一切归零,方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我们一般人都会在某些方面偏执、于某些事情固著,舍本逐末,得一隅而失大体。这是人生下来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有限,接受的事物有限,所以往往出而不返。

个体处于天地之间某个小小的角落,生命中一时的得失即能让我们如痴如狂,恨爱交替,沉溺于片面的贪欲,而拿不起,忘不掉,放不下,看不开。

所以才有了无穷烦恼,无尽痛苦,产生各种身心疾病。

而唯有真正得道之人,才可做到不亢不卑,淡然自持,潇洒面对一切。

修道要“损之又损”,不断放弃你的执著,减少你的偏见,而不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可以站在宏观宇宙的视野,客观看待机缘变化,尘世兴衰。

客观分析万事万物,又要勘破看透,心不执著于是非利害。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如果可做到“一切归零”,也就可做到随时随地能出能入,能有能无,在事物与大道、现象与本体之间自由往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感悟

第四十八章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亡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损:与“益”相对,减少。

亡,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入到隐蔽处。

译文:

做学问每日曾益,为道每日而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亡为无不为。

夺取天下永远使事变无,如果有事就不足以取天下。

理解:

学者日益。我每天都能从认识或者琢磨的东西中学到一些。那么日积月累,我自身的学识素养、思想行为模式也就越来越厚,而不断增益自身弥补不足。

为道者日损。我每天都成就理想之道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自身错误的(过分或不足)认知意识行为等。

减损啊再减损,最终使我自己的心态举止都居于亡与为不断调和的状态,也就是混沌。

我和我们不断追求并行于大道,不断学习弥补不足,又不断改正自身态度心理行为模式,我们又能很好的调和亡与为,我们终于无不为(全德)。中华。

达到亡为而无不为的全德,我们就能取天下,取天下就是永远让天下保持平衡而无事,如果社会产生或输入了某些信息,让天下有了事端,也就是产生内部矛盾,甚至招致本国民众尖锐对立反感,那就不能足够取天下了。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另一种断句: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亡),为无为而无不为。

1当渐渐损到无意识状态,这种境界就叫无,而此境界无与伦比,可以脑脑通信。也可以让我们忘却一些不想要的。(脑与脑的连接似乎是靠一组波,例如双胞胎心灵感应,全世界所有人的大脑都是联通的。对脑传输,可制造梦。似乎存在思想主宰。人体穴位,经络,神经线,似乎可以接收信号或被编程)

2为道之人改变自己,损掉自身的行为习惯毛病,损之又损到自己没有任何作法习惯毛病,也就是无,以后做事做自己没做过的,尝试新做法,进而没有什么不能做。那样遇到任何事都能灵活应对了。

3为道就好像马拉松长跑,跑一步,路少一点。道就损一点,道损之又损,没道可跑了。为道的高度逼近到了天花板。就叫以至于无。这时候总会可能发生没有人去做的新事,去做或预防或引导这件可能发生的新事,就叫为无为。那样社会就没有不为的了。

4管理国家,为道,对国家各种知各种为各种事进行减损,一直损到无(无所作为,或无事),而后做无人做的,整个社会就无不为了。

“为无为”有两种解释:1为,无,为:做事,停止并思考,然后再做事。此解主要是保持理智。2为“无为”:做那别人做过外国做过,但我们没做过的事。或者开拓创新。或者没人愿意做的事,务本。举个例子,比如社会无人愿意沉下心研究数学,那么圣人(***机构)就得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章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原文是: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其中的.益:作“增加”讲;.损:作“减少”讲;.取: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

这段话译成现代文是: 追求学问的人,只是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又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静无为、不扰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政举骚扰民生,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

我的理解和感悟是这样的: 为学是“日益”,一天天增长;而为道则是“日损”,一天天去掉自己的主观妄念和幻想,从而接近于道的自然法则。把自己主观性的东西减损到了“无”,就符合道了, 符合道后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成功了,这就是“无为而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话,老子主要阐述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

他对为学的观点是:要坚持不懈地向外探索新知,知识是无限的,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尽头。庄子也说过“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指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追求中去;而我们形容在学海地永远探索还有句俗语,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在鼓励我们要对自然的知识进行永不停顿地探索。但是我们纵然是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不可能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得认识宇宙和人类社会,而知识能使人们的认知更接近于真理,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不过,知识是无限的,这就好比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航行,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真理的中心,也就只好“望理兴叹”了。

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的探索转向了对内在规律的探索,其实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也就是对道地追求。

为道则需要我们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指的就是道。如果人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摒弃心中的杂念,使私欲渐渐消除,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前面说过,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更是不妄为。不妄为也就是合乎了道的德行,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能符合自然规律,那么不妄为就变成了无所不为了。

“无为而不为。”这一思想贯穿老子《道德经》的始终,他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思想,尽管中国古代有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无为”的主张,然而真正把这一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只有老子。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来论证无为的社会意义。从表面来看,“无为”是消极的、倒退的;但从本质上来讲,无为实际上是在发展变化中避开了矛盾的对立面,使其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无欲无穷的境界。

我见过秦皇岛的渤海,见过青岛的黄海,到过上海和浙江的东海,听过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看过中途岛之战,---------等等。在静下心来的冥想中,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太平洋,想象着自己走进了深深的太平洋,像一条无忧无虑的小鱼一样,畅游在太平洋的深处,看到了一条年代久远已经斑驳的战舰,在战舰的四周,是各种各样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泳,看到了小虾、带鱼、黄鱼、水母等等鱼类,还看到了宛如潜艇的鲸鱼、鲨鱼、海豚、海象等等,我就想,这些没有思想、没有语言的鱼类,它们从远古到现在,一直遵从着自然的进化过程,它们能做的只是顺应自然的进化规律,它们没有能力想着怎样改变自然规律,所以它们才显得无忧无虑。相比于我们人类,少了许多的烦恼和忧愁,这也就提醒我们人类,要放弃改造或者改变自然规律的想法,应该更多的是顺应自然,把人类的欲念和妄想减少到最低,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共生,达到与这个世界的完美融合。

仅以此文参与路法西殿下的圣贤书友会投稿,不喜欢的网友不用点赞,一带而过就行。但我还是感谢殿下组织的这个活动,让我们重读《道德经》等中华文化的经典,让我们在重读或新读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升华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是一个汉语词汇,后接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

为道日损什么意思啊

研究学问,知识是要日益增加,研究事理,其理论知识是要日益减少; 因知识技术,是有限的、易把握,易传授,所以学习,要每天吸收知识,道是自然、天之道,是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难以传授性。故修道,修道之人只有去除一切杂念、欲望,达到了清净无为的高尚精神境界之后,才能圆满成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什么意思

意思是: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节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是没什么不能做成的。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现实意义

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

知识的长进,促进科技的进步,人类物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然而随着人们不断的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善用道技,改变了自然界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也对自然界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损失。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两段的意思应该相铺相成的

为了什么而学?不管为了什么,不学习的话,就算做坏事也做不好,仅仅是为了某种目的,学习也要日日精进才行!

为道日损

简单说就是学习的目的,为了什么而学习!

所谓道,正面的,大的,正经的,无私的等等公正,不自私自利,害人害己的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而损的又是什么?损的是阻碍正经事的恶习,过分的私欲,人类一切的虐根性,而这些天生的弱点,是损不完的。所以日日不断的减少,一旦马虎,就前功尽弃!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译: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多少年以来,为道日损,就没真正搞懂,现在经历了身心痛苦的折磨,终于明白了一点以前读过的书中的道理。

深入学习时,潜移默化间,我们会渐渐被圣贤书教化,所以,“为道日损”就是内化外在的知识,从功利性学习,过度到修身养性。功利性对应的外在知识少一分,个人物欲就少一分,只有真正的放下,放空自己,才能“为自己所欲为之事”。

所以作家豆豆才借小丹之口说: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