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两相情愿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11 0
  1. 两相情愿的反义词
  2. 两相情愿与两厢情愿区别
  3. 两相情愿的介绍
  4. 周瑜打黄盖猜一成语?

没有“两情相愿”这个词语,有“两相情愿”或“两厢情愿”。

一、两相情愿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

双方都愿意。也作两厢情愿。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两相情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两厢情愿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

同“两相情愿”。

三、“两相情愿”和“两厢情愿”近义词:

一)两全其美 [ liǎng quán qí měi ]?

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二)自觉自愿 [ zì jué zì yuàn ]?

自己认识到应该如此而甘心情愿(去做)。

三)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完全愿意,毫不勉强:为了保卫祖国,洒尽鲜血也~。

四)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扩展资料:

“两相情愿”和“两厢情愿”反义词:

一、一相情愿 [ yī xiāng qíng yuàn ]?

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也作一厢情愿。

二、一厢情愿 [ yī xiāng qíng yuàn ]?

同“一相情愿”。

三、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他们的意见~,无法折中。

两相情愿的反义词

两相情愿的成语故事如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叫做张三,他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农民。他过着朴素的生活,每天都辛勤地劳作在自己的田地里。然而,他的身边一直没有一个伴侣,他渴望着有一个爱人来与他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忧伤。

有一天,张三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叫做李红,她是村子里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儿。李红勤劳、善良、温柔,正是张三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女子。两人很快认识了彼此,并且相互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张三家境贫寒,住着一个破旧的小屋,几乎无力供养自己,更别说养活李红了。李红家庭也并不富裕,他们每天都过着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虽然困苦,但两人决定要在一起,他们决心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

于是,张三开始更加辛勤地工作,他每天早早起床,晚上才回家。他努力地种植庄稼,每次都希望能够多收一点庄稼,能够多卖一点锭子,为了给李红一个好的生活。李红也非常懂事,她每天辅助张三的工作,时刻关心和照顾他。她也用自己的一丝丝力量为家庭做出贡献。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生活逐渐变得更好。张三的田地开始丰收,他们的财富也逐渐增加。他们不再为吃不饱饭发愁,也不再为买不起新衣服而苦恼。他们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这一切都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多年后,张三和李红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健康聪明的儿子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和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情相愿”不仅仅是爱情中的喜悦,更是指两人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和帮助的精神。正是因为他们对彼此的深深爱意和共同努力,他们才能克服困难,共同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真心相爱,相互支持和努力,我们就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在事业中,只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两相情愿与两厢情愿区别

两相情愿的反义词有:一相情愿、大相径庭、一厢情愿。

两相情愿

两相情愿,汉语成语,拼音是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意思是两方面都愿意。多指婚姻或交易。出自《水浒全传》。

成语故事

武则天当皇帝后十分骄傲,在寒冷的冬天便命长安城内百花开放,只有牡丹除外。她下令全城不许种牡丹并拔掉牡丹,吕洞宾救了牡丹仙子一命,牡丹仙子便想以身相许,王母娘娘指责吕洞宾,何仙姑说这是他们两相情愿的事情。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一相情愿

一厢情愿,汉语成语,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出自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成语典故

从前,有个农家青年去京城游玩,偶然见到了美貌非凡的公主。公主的一颦一笑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回家之后就得了相思病,每天茶不思、饭不想,日益消瘦下去。他的亲戚朋友赶紧来探望他,还请来医生帮他看病。可是,医生也查不出病因,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亲友们想,莫非他是害了心病?于是就问他为何整天魂不守舍。青年说:“我的魂魄已经跟随公主去了,如果娶不到公主当妻子,我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亲友们听后无计可施。公主花容月貌,身份尊贵,怎么会看上这个青年呢?他们为了安慰青年,便好意骗他说:“我们会帮助你的,你不要难过了。我们马上派人去京城,向国王提亲,国王会考虑把公主嫁给你的。”

青年非常开心,信以为真,赶忙说:“你们快去吧,要是去迟了,会有其他人向国王提亲,而公主是要嫁给我的。”之后,青年在兴奋中等待着,慢慢地也能吃点东西了,病也渐渐有了起色。

青年天天在村口等着去京城的人带来好消息。过了些日子,亲友们又来看他。他着急地问:“公主有没有答应嫁给我?我等得好辛苦啊!”亲友们看实在瞒不过去,就说:“我们派去的人带来口信说,

公主不肯答应嫁给你,要你去寻觅他人。”

青年听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公主关心自己,难过的是公主没有答应他的求婚。最后,他说:“公主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如果公主见到我本人,她一定会答应嫁给我,做我的妻子的。”

这位青年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自己和公主是否门当户对,只是妄想公主会嫁给他。大家一定可以猜想到青年一厢情愿的结果是什么了。

两相情愿的介绍

释义不同,用法不同。

1、释义不同:两相情愿是指两方面都愿意;两厢情愿是指双方都愿意,互不勉强。

2、用法不同:两个词语的含义是相同的,只是古代多用“厢”,现代多用“相”。

周瑜黄盖猜一成语?

《两相情愿》是1987年上映的中国大陆爱情**,由陈达、庆无波执导,武利平及玲娣等主演。该片讲述了被丈夫遗弃的寡妇田秀秀和没爹没娘的光棍李狗狗在劳动中增加感情,最终结成美满姻缘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遇孔明、周瑜打黄盖、关公失荆州、庞统做知县猜四个成语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两相情愿

关公失荆州——骄兵必败

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

周瑜打黄盖,成语故事历史还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故事: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约而同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军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竖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烧死的、淹死的人和马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其中在打黄盖时有一个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就疑惑了:"我一直对待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要是曹操像诸葛亮一样谨慎,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但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似的成语

两厢情愿liǎngxiāngqíngyuàn

[释义] 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语出] 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正音] 厢;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厢;不能写作“湘”。

[近义] 同心同德 两全其美 皆大欢喜

[反义] 大相径庭 一相情愿

[用法] 用来指事情发生的双方都愿意。一般作主语、谓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因为当初是~的;所以遇到困难也能商量着解决;谁也不埋怨

周瑜打黄盖是哪个战役的成语

赤壁之战

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周瑜打黄盖是成语还是歇后语,为什么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属于歇后语,由此引申出的回 苦肉计 是成语。

苦答肉计

kǔ ròu jì

解释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欺骗对方

例句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八章:“会不会是姓刘的在卖苦肉计,有意的潜进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遇孔明、周瑜打黄盖、关公失荆州、庞统做知县猜四个成语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两相情愿 关公失荆州——骄兵必败 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

“周瑜打黄盖”是出自哪个战役的成语

出自:赤壁之战

五字成语:周瑜打黄盖的成语故事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或者心甘情愿!

周瑜打黄盖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周瑜打黄盖 [ zhōu yú dǎ huáng gài ]

基本释义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成语: 周瑜打黄盖

拼音: zhōu yú dǎ huáng gài

解释: 两相情愿。

举例造句: 做生意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拼音代码: zydg

近义词: 两相情愿

灯谜: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两相情愿

英文: Both parties are willing

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黄盖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孔明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