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男女区别_男女寸关尺一样吗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11 0
  1. 解释“夫太极者,理而已乎。”
  2. 我是一个富二代,对于香车美女,我不感兴趣,但唯独对网络小说深深迷恋,最近书荒了,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很多没有经验的女性在怀孕这件事上可以说是初来乍到。所以,她们很难在早期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或者如果有经过备孕期的女性可能会把身体的一些变化当成怀孕的症状。那么,手指有脉搏是怀孕了吗?

手指有脉搏是怀孕了吗

 手指本身是有轻微脉搏的,但由于怀孕期间血容量增加,血流加速,所以脉搏会比较明显。这种情况对于胎儿没有影响的,是正常现象。所以通过手指有脉搏来断定怀孕是不可取的。脉象诊断的定性、定位、定量是指先定浮沉迟数,定左右寸关尺,再定脉象的性质。诊脉时,寸、关、尺定位要准确,首先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正常人的脉象称之为“平脉”,是指寸关尺三部有脉,节律整齐,来去从容和缓,充实有力。总体上说,女性的脉象在一般情况下稍弱于男子。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用,女子以血为本”。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脉象与心输出量有关,男女心输出量不同,因此,脉象也就有差异。女性怀孕期间的脉象大多在孕6周左右出现,脉象变为滑而有力或滑数,尺脉按之不绝。传统上,中医把脉可以判断你是否已经怀孕。你在怀孕后出现的滑脉,是中医检查你是否怀孕的重要依据之一。

怎么把脉测怀孕

 1、怀孕的脉象是滑脉。

寸关尺男女区别_男女寸关尺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滑脉,即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把脉时,如果是滑脉,那就像有一排气泡,或者一个小铁珠依次经过把脉者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较快,一个接着一个。

 滑脉脉象跳动有力,因为怀孕后孕妇体内的血流量比平常增加20%以上,因此脉搏的跳动会比普通人的有力,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因此怀孕的脉象通常是滑脉。

 2、滑脉不一定就是怀孕。

 滑脉除可能为怀孕外,正常情况或者某些疾病也可能出现,因此它并不能肯定是怀孕。青壮年血气方刚,也可能是滑脉。

 中医诊断是否怀孕不能仅仅依靠把脉,而是需要“望闻问切”共同配合,以及被诊断者的状况,如是否停经、停经时间及其他身体状况相结合来判断。

 3、怀孕脉/滑脉怎么把。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按照上述方法把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被把脉者的寸、关、尺三部部位,无名指按的地方是“寸”,中指是“关”,食指是“尺”。这里的寸和尺暗含离手掌最近的是“寸”,最远的是“尺”。

 如果怀孕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都能清晰的把到跳动得很欢快的脉象,而且从“寸”至“尺”有如行云流水,依次跳来。如果没有怀孕,那“尺”的脉象一般把不到。

 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如果怀孕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都能清晰的感觉到很欢快的跳动脉象,如果三个手指有一个没感觉到跳动,就不是怀孕的脉象。

 孕妇的脉搏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分钟跳动的频率,大家没事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安静地数数自己的脉搏哦。中医把脉关键是要找对医生,医生的艺术直接关系到把脉结果。

解释“夫太极者,理而已乎。”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现象,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是对偶的语句。对联是指用字数相等,对仗工整的文字组成的、意义关联而又书写在其它实用物上的两个句子,一个上联,一个下联。

一般构思巧妙,形式多样,既可抒情写意,绘景叙事,也可贺喜、庆功或题于亭榭楼台、庙宇碑祠、客厅书斋。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是集书法、文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对联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特征,其内容往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对联基本是一定的。同时由于对联本身含有美的属性,所以人们也可将其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和回味。

我国对联的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实用文体。从古至今,无论是个人家庭或机关单位,每逢喜庆日子或重大节日,都有写对联的习惯。词堂庙宇,名山大川,旅游胜地也雕刻悬挂,张贴不少对联。

一)按照使用的时间和场合分,可把对联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两大类。

(1)应用联是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应用联可以再分为专用于庆祝春节的春联,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等。还可分为人们在各种交往中所用的交际联。

(2)装饰联。装饰联一般富有哲理,回味无穷,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一般用于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宝砚。关于桥的诗歌与对联

(二)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关系分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

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2.反对

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3.流水对

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江河无止终而为海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又如:

但使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三)从形式字数上分

以对联的字数来划分的话,对联可分为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几十字联、几百字的长联等。如:

昼夜不舍;天地同流。——太原番祠难老泉联

峭石千重立,藤萝百道开。——五台山望海峡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飞来峰,董其昌联

漓江酒绿招凉去,

常侍诗清赏雨来。——桂林叠彩山“元常侍清赏处”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周恩来祝马寅初六十寿联,时马被***囚于贵州息峰集中营

红花并蒂同朝阳比艳;

紫燕同飞向浩宇高歌。——婚联

君不见为人百岁谁不死;

意难平行世一时志未酬。——挽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文天详题孟姜女庙联

殷干酷刊,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诸君

古人学对联工具(声韵启蒙)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洞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占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轻霜。

——清,孙髯撰昆明滇池大观楼联

种类:

1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短联与长联

长短是比较而言的,区别长短,得找出适中的尺度。从使用最广泛之门联的书写和张贴来考虑,字的多少、大小与联幅的长宽要比例恰当、排列匀称,且直书不转行,才美观大方。这样看来以7字到11字为适中。由此,可将7字以下的叫作短联,11字以上的对联则是长联。短联最短可短到只1个字,如“墨/联”;长联则可长到十几字、几十字、百多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相当长时间里,以为昆明大观楼180字的长联,是最长的对联。后来有人专门收集长联,多达300副以上,其中以四川江津的临江楼对联为最,它长达1612字,为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在狱中所做。这“天下第一长联”,也是“尚不知其有可考否耳”。

2 按使用的范围,可分为行业联与通用联

行业联是某个行业专门习惯用的对联,具有本行业的特点,并可使用本行业的专门用语即行话。通用联则是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均可使用的对联。

3 按使用的时间,可分为节令联与春联

节令联,是节日庆典时张贴的对联。包括农历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使用的对联,公历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使用的对联;还包括单位的纪念日,如校庆、厂庆使用的对联,和某地特定的节日,如潍坊风筝节、大兴西瓜节、珠海航空节、成都美食节使用的对联。春节也是节日,但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所以把春联单列。

4 按贴挂的位置,可分为门联与堂联

张贴在门两边的对联叫门联,张贴、悬挂或置放于室内的对联叫堂联。

门有各种各样的门,大的住宅有大门小门、前门后门、中门侧门、书斋门、卧室门、厨房门、窗门和柜门;农户还有磨房门、柴棚门、厕所门、猪圈门、鸡笼门。旧时农村过春节,家里所有的门都要贴门联。门又分单扇和双扇。大门是双扇门,大门的门联还包括门神和开门签。门神是木板彩印年画,印着张飞、关公的画像,这是取代“神荼”“郁垒”而来的。也可贴同样大小的对联,这种文字对联近乎斗方,可以转行书写,转行书写时右边的从右到左,左边的从左到右,贴在两扇门板上才对称。开门签是短小条幅,通常是写“开门大吉”、“开门***”、“开门大利”、“开门见喜”之类的四言吉祥语,贴在右边门板中部靠近中缝的一侧,拉闩开门的位置。

堂联,又叫室内联。堂屋里对着大门靠墙放着神柜,神柜内供着祖宗灵牌,灵牌上方贴着“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中堂两侧要张贴对联,或悬挂着裱糊的对联。山墙内壁还要挂四块屏,通常是“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人口清吉、老少平安”四句。书房门要张贴对联,书案上则放置着篆刻有对联的工艺品。

5 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

张贴的对联不经久,是临时性的,只有雕刻的对联才可维系久远。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名胜联是雕刻于名胜古迹上的对联,馆堂联是雕刻于楼堂馆所里门楹上的对联,戏台联是悬挂或雕刻于戏曲舞台两侧的对联。虽说戏台的戏楼也是馆堂,却是观众聚集看戏的地方,并且戏台联内容多与戏曲有密切的联系,与其它馆堂联比有特别之处,所以单列。

6 按创作的指向,可分为自题联与题赠联

自题联是创作者为自己做的对联,贴于门楣或书房,刻于笔管或砚边、镇纸上,以联语自策、自励、自勉、自戒、自况、自嘲,均属“自言自语”,并无它指。若将自题联也写给他人,可叫共勉联,以期与人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共勉联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思。自题联、题赠联不是一般应酬、应景之作,而是用心构思、刻意经营的,饱含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是思想的结晶,不乏警句和格言,对大众对后人不无启迪,多有教益。自题联、题赠联中不乏警句联、格言联,另外也有游戏联、谐趣联。

7 按情感的表达,可分为喜庆联和哀挽联

喜庆联,是表示对喜事的恭贺、祝贺的对联,哀挽联是表示对死者哀悼、惋惜的对联。

举凡男婚、女嫁、造屋、乔迁、开业、晋级、升学、参军等等喜事,自家要贴喜联,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恭贺、庆贺,送上喜庆联。喜庆联不一定写成条幅贴于门楹,也可笔录或口占。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好事,寿辰便是喜庆,做寿联以表恭贺。六十岁谓花甲之年,七十岁谓古稀之年,八九十岁谓耄耋之年,一百岁谓期颐,都是要庆贺的。整数之外还有几个特别的年岁,七十七谓之期寿(期字的草书有如七十七),八十八谓之米寿(米字可拆成八十八),九十九谓之望百(望得见百岁了),一百零八谓之茶寿(茶字可拆成廿加八十八,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了),都要格外庆贺,贺寿联必可不少。

人去世后,家人和亲朋要做挽联。挽联张贴于灵堂,悬挂在花圈两边,或写在挽幛上。雕刻在墓地的哀挽联,又叫墓联或茔联。

喜庆联一定要用红纸,为了渲染喜庆气氛,有用黄颜料、黄油漆书写,也有用胶水写再敷以金粉的;哀挽联一定要白底黑字,字要用楷书,显得庄严肃穆。用草书、行书写哀挽联是犯忌的。

8 按审美的趣味,可分为俗联和雅联

旧时常把乡村农夫和市井生意人做的对联叫俗联,俗联多是口占,***用口语,通俗易懂;而把官员士大夫做的对联称为雅联,雅联文***斐然,典雅高华,往往要书写、装裱,传之久远。但雅俗并非黑白分明、截然对立,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俗极化雅,雅极返俗,大俗大雅。俗联中也有饱含人生哲理或幽默风趣之作,颇得官员士大夫赞赏;而官员士大夫也有脱口而出并不讲究的俚俗之作,令引车卖浆者流引为笑谈。联话中常有官员与百姓、文人与村夫对对子的记载,在对联范畴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不乏共同语言,沟通亦不困难。对联的雅俗共赏,多有佳话。

9 按对仗的宽严,可分为工对与宽对

工对,是严格的对联,上下联对仗工稳,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平仄一一相对,上下联的任何一字不得重复使用。宽对,是对仗比较宽松的对联,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平仄大体协调,允许少数字重复使用。如苏州灵岩山馆的对联: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红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归来”是动补结构,“深处”是偏正结构:“千年”是数量词,“第五”是序数词;“杏”是植物,“山”是地形;“红”表颜色,“名”表程度。因为意思好,对仗也就任其自然,从宽处理了。

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的,有借对和邻对。

借对,是借用同音之字,或借用多义字的另一义项,使之对仗做的对联。如:

酒债寻常到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上联中的“寻常”便是借对,将“寻常”分为“寻”、“常”二字,古代一寻为八尺,两寻为一常,借此与数词“七十”相对。张之洞有一联,也是借对: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下联中“果”,借用果树的“果”,与上联的“树”相对;“然”与“已”是虚词相对;上联中的“寻”,借用古代数量词的“寻”,“半寻”即“四尺”,此与下联“一点”相对;下联中的“干”,借用“干戈”的“干”,是武器,与上联的“斧”相对。借对巧且工,妙手偶得之。

邻对,是联语中有的名词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同类名词对仗,就用相邻类别的名词或其它词类与之对仗做的对联。如四川青城山的一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

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

“香水”和“画廊”都是偏正词组,结构相同,但“廊”是人文景观,“水”是自然景观,“画”是诉诸视觉,而“香”是诉诸嗅觉的。邻对有如独生子没有亲兄弟,便把表兄弟当亲兄弟。

10 按逻辑关系,可分为顺对与逆对

顺对,又叫正对;逆对,又叫反对。这是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而分的。顺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并列平行的,“事异义同”,二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有如二源合流,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联说春蚕吐丝,下联说蜡炬燃烧,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都表现出执著、奉献的精神。

逆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对立并举的,“理殊趣合”,二者矛盾统一、相反相成,有如双峰对峙,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下联表示对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对敌狠,对己和,爱憎分明。

顺对着重上下联的相同点,逆对强调上下联的相斥性。陈寅恪说,好的对联有正、反、合三个阶段,如:

反对侵略

保卫和平

显然是逆对,“侵略”与“和平”是相斥的,但上下联可以合在一起:只有反对侵略,才能保卫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必须反对侵略。

顺对和逆对都不可走极端。顺对的极端是上下联同义反复,联而不对,如:

家家做清扫

户户搞卫生

上下联是一个意思,没有变化和发展,重复而已,这种联而不对的对联,叫做合掌对。若将该对联改成:

家家搞清扫

户户保健康

就避免了同义反复,成为了顺对。因为“保健康”不仅要搞清扫,还需要丰富营养、适度运动、心情愉快,等等。

逆对的极端是上下联毫无关联,即对而不联,如:

孙行者

祖冲之

对仗虽工整,但***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科学家不般配,联不到一起。再如:

陶然亭

张之洞

对仗巧妙而工稳,但建筑与官员毫不相干,玩笑而已。这种对而不联的对句,谓之无情对。

11 从对仗的技巧,可分为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等

对仗奇巧可产生奇联绝对,名目繁多,仅列举数种。

拆合对,将汉字或拆开或合拢,或先拆开后合拢,或合拢后再拆开,用这种方法做对联,谓之拆合对,如: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第一联是将“鸿”拆开成“江”和“鸟”,将“蚕”拆成“天”和“虫”;第二联是将“此木”、“山山”合拢成“柴”和“出”,将“因火”、“夕夕”合拢成“烟”和“多”;第三联将竹字头和“寺”合成“等”,两个“手”字合成“拜”,将“四”、“维”合成繁体的“罗”,将“木”、“门”合成“闲”,将两个“山”字合成“出”,将“大”“小”合成“尖”。

顶真对,是将上句最后一个词,作为下句开头的词,用这种方法做对联。如:

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连环对,是联语中有些字词反复出现,造成连绵不断回环往复效果的对联。如: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青草塘青草鱼儿吃青草

红花溪红花女子戴红花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双关对,是有的词一语双关可做另解的对联。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意思是,因为荷花荷叶才能长藕,有杏子就不必要梅子了,其中“荷”、“藕”、“杏”、“梅”四字谐音双关,可破译成音相同,意思迥异的一副对联: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说的是,因为什么而得到配偶呢,是因有幸与佳人相遇,一见钟情就无须别人做媒了。

又如,华罗庚所做的一副对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春秋战国时的“韩、赵、魏”三个强国,“九章”是讲“勾、股、弦”的《九章算术》,但它们是双关的。“三强”又指物理学家钱三强,“九章”又指数学家赵九章。这种双关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门心思想做双关对,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偶有触动唾手可得。

集名对,又叫的名对、名目对、名称对。孔子教导学生“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古人爱讲名分,“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选取各种人物、事物、现象的名称连缀、调配成对联,是一大乐趣,集名对应运而生。集名对又细分为人名对、地名对、药名对、花名对、戏名对等。

人名对,如:

柳三变

张九成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地名对,如重庆十个地名组成的对联:

西峡东林,北碚南泉中渡口;

黄山青木,红岩黑石白沙砣。

药名对,如:

海龙海马通大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花名对,如:

白玉兰

紫云英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戏名对,如:

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

上下联包括《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汾河湾》、《万里缘》、《三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十二个剧目。

节气对。农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影响播种、收割及储藏。将这些节气镶嵌进联语,或将节气与农事、家事、国事联系起来而创作的对联,谓之节气对。如:

清明祭祖,缅怀老前辈;

谷雨插秧,培养好后生。

生肖对。生肖是指人出生那一年的属相,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十二属)表示年份,如牛年、马年等。将生肖镶嵌于联语,或将生肖与人的命运、人生况味联系起来做对联。如: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干支对。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排列组合成甲子、乙丑等60个干支名,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用来纪年、纪月日、纪时。纪年如1988年为戊辰年,1988年农历五月初一,为庚子日;纪时是将一昼夜划为十二辰,每一辰为两小时,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夜半为子时,正午为午时。将干支名镶嵌于联语,或将干支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做对联,谓之干支对。如:

才饮甲子丰收酒

又扬乙丑奋进鞭

还有其它名称的集名对,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对,春夏秋冬的季节对,东南西北、里外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对,以及树名对、草名对、书名对、刊名对、歌名对、词牌名对,等等。

数字对,是嵌入数字的对联,数字不仅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有半、双、百、千、万、亿、兆,如: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有时还用同音字代替数字,如以“事”代“四”,以“奇”代“七”,以“久”代“九”,以“实”代“十”,以“忆”代“亿”。若是人的年龄岁数,还可用“而立”代“三十”,“不惑”代“四十”,“天命”代“五十”,“花甲”代“六十”,用“古稀”代“七十”,等等。

至于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叠韵对、重字对、回文对、流水对等种类的对联的特征及其做法,已在拙作《论对联的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和《对联的编撰方法与训练创作》(见《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第3、4期)中讲到,不再详述。

12 对联运用于词曲创作,又可分成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及谜对

合璧对是两句相对,鼎足对是三句相对,连璧对是四句相对,联珠对是多句相对,隔句对是长短句相对,鸾凤和鸣对是首尾相对。

鼎足对在散曲中运用较为普遍,如:

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

煮酒烧红叶

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闹嚷嚷蝇争血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元剧《西厢记》中《叨叨令》的一串叠句,有以下联珠对:

车儿马儿 熬熬煎煎的气

花儿靥儿 娇娇滴滴的媚

被儿枕儿 昏昏沉沉的睡

衫儿袖儿 重重叠叠的泪

书儿信儿 凄凄惶惶的寄

一个上联与多个下联相对的对联,也称连壁对和联珠对,如苏东坡的上联就有多个下联,如: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六脉寸关尺

八旗满汉蒙

以对联作谜面的谜语叫谜联。如: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杆。又如:

道士腰间两把锤

和尚肋下一条筋

这是字谜,谜底是“平”、“常”二字。

最后要说诗联,诗联既是律诗,又是对联的集锦。五律、七律的三四句及五六句是对偶句,而诗联则要求一二及七八句也是对偶句。至于五绝七绝并无对偶的要求,诗联则要求一二句、三四句均为对联,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是一个富二代,对于香车美女,我不感兴趣,但唯独对网络***深深迷恋,最近书荒了,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一、“医易同原”原在哪里?

《医易义》明确指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张介宾说“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 “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见同原是从客观变化角度说的,相通是从理论角度上说的。从《医易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同原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相通是从阴阳(包括两仪四象五行八卦)道理层面说的。

张介宾认为:医与易都起源于“一”,因为天人万物都起源于“一”。《内经》有“太虚”概念,《周易》有“太极”概念,张介宾说:“所谓一者,易有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象数未行理已具,万物所生之化原,故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又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为造物之初,因虚以化气,因气以造形,而为先天一气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则凡吾身于未有之初,便可因之以知其肇基于父母,而预占其禀受之象矣。”“太虚”就是“无极”,“太极”和“太虚”是什么关系呢?张介宾用“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作了解释,前一句说明“无极”在“太极”之前,后一句说明“无极”就是“太极”。可见前后并不一致。结合其他篇章的论述,仍然能看出前后不一。如《类经图翼·运气上》说: “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邵子曰: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工夫。由是观之,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故天地只此动静,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 这里首先将“太极”看成是天地万物之本原,可后面又将“太虚”看成是先于“太极”的本原,“太极”则是由“太虚”生化的。这种观点无疑受到先贤的影响。将“太虚”等同于“太极”,明显受到张载“太虚即气”的影响。而“太极本无极”的观点明显受到朱熹 “无极而太极”的影响。

那么“太极”究竟是什么?张介宾的观点也不一致。他既依据朱熹的说法将“太极”说成就是“理”,即精神性的本体: “夫太极者,理而已矣。朱子曰象数未形理已具。”(《类经图翼·运气上》)。又依据张载的说法将“太极”说成就是“气”,是阴阳二气未分的统一体,即物质性的本体:“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 “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两仪之阴阳。”(《类经图翼·运气上》)

其实将“太极”和“无极”合一、将“理”和“气”合一,至少可以上溯到朱熹,朱熹将周敦颐《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生太极”改为“无极而太极”。对于“太极”朱熹一会儿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一会儿又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朱子语类》卷三)不过朱熹最终还是认为“理”是第一位的:“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朱子文集》卷四十九《答王子合》)与朱熹不同,张介宾虽然也主张“理”和“气”合一:“先儒曰:天下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故理不可以离气,气不可以外理,理在气亦在,气行理亦行。” (《类经图翼·运气上》) 但最终还是归结为“气”:“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故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风云得以施,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三》)

对于这些不一致,学术界大多认为是自相矛盾。有人认为这是“宇宙生成论与宇宙本体论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这是先贤关于宇宙本原的一个伟大的“悖论”。“太极”和“无极”谁为第一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儒家和道家的分歧,朱熹、张介宾将两者合一其实是企图将儒家和道家融为一体;“理”和“气”谁为第一的问题反映了理学派和气学派的分歧,朱熹、张介宾将两者合一其实是企图将理学和气学融为一体。虽然这种企图最终没有成功,最终朱熹偏于“理”,张介宾偏于“气”,但宇宙的本原、医易的本原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或“气”所能说明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无极”或“太极”所能概括的。我们应该深入的思考朱熹、张介宾的“悖论”,或许解开这个“悖论”之日,就是解开宇宙本原、生命本原——医易本原之时。 

二、“医易相通”通在哪里?

张介宾从天道人理层面提出“医易相通”的观点,医易相通就“通”在阴阳之理上。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都离不开阴阳变化之理。《周易·系辞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也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张介宾认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认为《周易》与《内经》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对阴阳法则的精妙阐发。

其实“易”字就是日和月的合体字(魏伯阳:“日月为易”),《易》的精髓就是阴阳(庄子:“易以道阴阳”)。《周易》是中国阴阳哲学的集大成者。张介宾正是在阴阳这个根本问题上看出了医和易的交接点。“神莫神于易,易莫易于医,欲赅医易,理只阴阳。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偶一奇。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方圆也,动静也;奇偶也,阖辟也。总不出于一与二也。故曰天地形也,其交也以乾坤;乾坤不用,其交也以坎离;坎离之道,曰阴曰阳而尽之。”

张介宾认为:《周易》是论天地万物之理的,人作为天地万物之一种,当然也符合易理。“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矧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己而后可以求诸人,先乎内而后可以反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 “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这里张介宾把医易关系看成是内外、体用关系。言天地之理为外易,言身心之理为内易。所以易为体,医为用,体用不二,医易相通。

张介宾曾写了一首诗:“一气先天名太极,太极生生是为易。易中造化分阴阳,分出阴阳运不息。” 这首诗名《保天吟》,顾名思义是讲保养天道真气的,可实际上讲天是为了讲人,所以这首诗是讲从太极本原上养护人的生命,使之生生不息的。可见天和人、易和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

张介宾的观点是符合易理与医理的。《周易·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也,有人道也,有地道也,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说卦传》: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说明“易”是论“道”的,易之道就是天地人(三才、三极)的总体规律,天地人三者是统一的,因而表现的特征和规律也是统一的。《黄帝内经》亦有天人合一、三才合一的大量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素问·三部九候论》将脉搏的部位与所侯之气分为寸关尺、浮中沉三部九候,分别与天地人相配,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分出天地人而与人体内脏一一对应。张介宾称之为“天人一理”,“人生禀二五之精,为万物之灵,得天人之中和,参乾坤之化育,四象应天,四体应地……天之气即人之气,人之体即天之体。” 所谓“二五”就是阴阳五行。

阴阳哲学强调阴阳的变化生成:“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传》)张介宾说:“然易道无穷,而万生于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交感之妙,化生之机,万物之数,皆从此出矣。”人体生命也是如此,人身“因虚以化气,因气以造形,而为先天一气之祖……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其生化的过程,是二二相分的过程,这就是天地万物生化之理。在这个理的层面易和医是相通的。

《医易义》中详细介绍了阴阳变化规律,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及六十四卦的生成变化过程。在其他篇章中,张介宾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将这一变化同天地人体结合起来。如“阴可变为阳,阳可化为阴。然而变化虽多,无非阴阳之所生,故为之父母。”(《类经·阴阳类一》)认为气的变化、万物的变化虽然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是由阴阳二气所产生。“天地者,阴阳之形体也。云雨者,天地之精气也……可见天地之升降者,谓之云雨;人身之升降者,谓之精气。天人一理,此其为最也。”(《类经·阴阳类一》)说明天地和人一样都需要通过阴阳升降交感互动,方能够交泰和谐 。“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类经·藏象类九》)认为天地万物与人都是阴阳二气交合之后而产生精神。

三、以易理解说医理

张介宾不仅论述了医易在天人之理上的相通,而且以易理来解说医理。《医易义》用十四个“以……言之”的句式——以爻象言之、 以藏象言之、以形体言之、以生育言之、以精神言之、以动静言之、以升降言之、以神机言之、以屈伸言之、以变化言之、以常变言之、以鬼神言之、以死生言之、以疾病言之,这十四个“言之”一气呵成,最后以“合而言之”作了总结。由此说明《周易》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影响到了中医学的脏腑理论、经络理论、阴阳气血理论、病理病机理论、诊断治疗理论、方剂本草理论等等各个方面。今仅从生理、病理两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1.生理。藏象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的生理学说。张介宾以卦象解说形体、藏象:“以形体言之,则乾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坎为耳,阳聪于内也;离为目,阳明在外也;兑为口,拆开于上也;巽为股,两垂而下也;艮为手,阳居于前也;震为足,刚动在下也。”从形状和功能两方面分析了人的形体。又从部位上分析人体脏腑,坤卦为脏,乾卦为腑。坤卦六阴爻,“自初六至上六为阴为脏,初六次命门,六二次肾,六三次肝,***次脾,六五次心,上六次肺”;乾卦六阳爻,“初九至上九为阳为腑,初九当膀胱,九二当大肠,九三当小肠,九四当胆,九五当胃,上九当三焦。”将六脏六腑分出六个位次,依据乾坤二卦从下至上的位次排列,坤卦六爻六脏依次为:命门、肾、肝、脾、心、肺,乾卦六爻六腑依次为:膀胱、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这种位次主要不是实***次,而是功能位次。脏腑中三焦、包络、命门最有争议,如“三焦”有形无形、部位何在,一直是争讼不决的问题,张介宾在《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中以三才论述三焦,认为三焦确实存在,三焦象三才,如同际上极下分三部。

张介宾以伏羲六十四卦圆图解说人体,乾卦居南、坤卦居北,象征上首下腹;离卦居东、坎卦居西,象征左右耳目。“太极独运乎其中,象心为一身之主也。” 象征心为一身的主宰,这是主张心为太极说。张介宾还主张“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真阴论》)。张介宾以坎卦()解说“命门”和“肾”:“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一以统两,两以包一,是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 (《真阴论》)形象地说明了肾与命门的性质、功能及其两者的关系,命门主生殖,肾亦主生殖,命门不离乎肾。命门为肾之主。命门的位置当与胞宫、精室有关。强调了“命门”太极的作用,命门是“消长之枢纽,左主升而右主降,前主阴而后主阳,故水象外暗而内明,坎卦内奇而外偶。”命门是无气之根,水火之宅,十二脏之源。张介宾还在《传忠录》中以复卦()解说命门之火为阴中之火,“可见火之标在上,而火之本则在下”。易学认为心为离卦,是阳中含阴;肾为坎卦,是阴中含阳。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张介宾还用卦象解说人的生命活动规律。《黄帝内经》有“男子***天癸至”,“女子二七天癸至”之说,众人解释不一,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认为“天癸”包含有阴阳,为先天之精,“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天一之阳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天癸是阳气化为阴水。至于为何男子以八为周期、女子以七为周期?张介宾解释:“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阴阳二气和合的产物,阴与阳是不可分离的,阳中必有阴,阴中必有阳;阳须阴配,阴须阳配。男子本为阳体须合以阴数,故配以八;女子本为阴体须合以阳数,故配以七。当然《内经》的男女周期数还是以生命活动的实际周期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在《医易义》中,张介宾以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阴阳消息过程解说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演变过程。以八为周期,人的八个生命阶段,从复卦开始,就内卦而言为震、离、兑、乾、巽、坎、艮、坤,分别为人的一八至八八阶段,而以每两个八卦(即十六卦)为准,则依次为阴中少阳、阳中太阳、阳中少阴、阴中太阴,分别配以***、四八、六八、八八。

就生育而言,八卦为父母六子,“欲知子强弱,则震巽进而前,艮兑退而止。”八卦蕴涵胎孕交感之道。就精神而言,五脏五神实配五方河图之数。就动静而言,人体阴阳升降、形气消息、昼夜兴寝,均是动静的体现。就升降而言,人体阴阳随时间而升降,“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就神机而言,寂然不动者,神也;感而遂通者,机也。蕴之一心者,神也;散之万殊者,机也。就屈伸而言,壮往则衰来,正往则邪来;微者甚之基,盛者衰之渐。就变化而言,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阳始则温,阳极则热;阴始则凉,阴极则寒。

2.病理。《黄帝内经》将人的病理变化看成是阴阳的消长变化,认为人体阻阳二气的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张介宾在《医易义》中以卦象作了说明了疾病的情况:“泰为上下之交通,否是乾坤之隔绝,既济为心肾相谐,未济为阴阳各别;大过、小过,人则阴寒渐深,而出为症痞之象;中孚、颐卦,中孚如土藏不足,而颐为膨胀之形;剥、复,如隔阳、脱阳;夬、姤,如隔阴、脱阴;观是阳衰之渐,遁藏阴长之因。”认为疾病的各种情况均可以阴阳来含盖。“欲赅医易,理只阴阳。……总不出于一与二也。故曰天地形也,其交也以乾坤;乾坤不用,其交也以坎离。”以卦象分析了病证的临床表现。疾病的证候,传统中医有八纲之说,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以阴阳为总纲,张介宾进一步指出:“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而蔽之,曰阴阳而已。”(《传忠录·阴阳篇》)

《黄帝内经》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张介宾进一步用卦象加以解释,如“离火临乾,非头即藏;若逢兑卦,口肺相连;交坎互相利害,入东木火防炎;坤艮虽然喜暖,太过亦恐枯干;坎为木母,震巽相便,若逢土位,反克最嫌;金水本为同气,失常燥湿相干;坤艮居中,怕逢东旺,若当乾兑,稍见安然。”(《类经附翼·医易义》)说明脏腑之间的生克乘侮、亢承制化的原理。

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同,张介宾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论点,认为“易有万象,而欲以一字统之者,曰阳而已矣;生死事大,而欲以一字蔽之者,亦曰阳而已矣。”(《类经附翼·医易义》)而人之阳气常常亏虚、衰弱(阳衰、阳虚),所以需要温补。显然张介宾属于温补学派,然而与朱丹溪一味强调补阴不同,张介宾则注意阴阳的兼补,注意阴阳的调谐,刚柔和济。如制左归丸和右归丸,左归丸治真阴之不足,右归丸治真阳之不足。用药时注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可以说是对《周易》阴阳调和思想的活用。

此外《医易义》从常变、鬼神、死生等方面对人体的病理病机作了说明。就常变而言,人心未动,常之体;物欲一生,变之用。“由是以推,则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病生之变也。素大素小者,脉赋之常也;忽浮忽沉者,脉应之变也。恒劳恒逸者,居处之常也;乍荣乍辱者,盛衰之变也。瘦肥无改者,体貌之常也;声色顿异者,形容之变也。”常者是易知的,变者却难识。“以寒治热得其常,热因热用为何物?痛随利减得其常,塞因塞用为何物?检方疗病得其常,圆底方盖为何物?见病治病得其常,不治之治为何物?”由此说明为医者一定要知常达变。

就鬼神而言,阳之灵曰神,阴之灵曰鬼。鬼神往来,都只是气。表现在人身上,则仁义礼智,君子之神;奸盗诈伪,小人之鬼。诊之脉色,则绵长和缓,脉之神也;细急休囚,脉之鬼也。清苍明净,色之神也;浅嫩灰颓,色之鬼也。多阳多善者,神强而鬼灭;多阴多恶者,气戾而鬼生。

就死生而言,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阳候多语,阴证无声;无声者死,多语者生。魂强者多寤,魄强者多眠,多眠者少吉,多寤者易安。

四、学医者的要求

张介宾引用孙思邈的说法“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明确提出了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的要求:“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为阐明这一观点,张介宾进一步论证:“易天地之易诚难,未敢曰斡旋造化;易身心之易还易,岂不可变理阴阳?故以易之变化参乎医,则有象莫非医,医尽回天之造化;以医之运用赞乎易,则一身都是易,易真系我之安危。予故曰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说明人们改变天地自然规律是很困难的,但要改变人身的阴阳变化却是容易的。如果以易学的变化规律参照医学,那么《易》中的所有爻象、卦象、物象、意象也都在讲医学道理,医学也蕴涵着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如果以医学所揭示的生理、病理变化之道审视易学,那么人的一身也充分体现了易学,易学也蕴涵医学治病救人的道理。易与医是一种体用不分、互动互补的关系。

“学医不学易,必谓医学无难,如斯而已也,抑孰知目视者有所不见,耳听者有所不闻,终不免一曲之陋;知易不知医,必谓易理深玄,渺茫难用也。又何异畏寒者得裘不衣,畏饥者得羹不食,可惜了错过此生。”无论是学习易学还是学习医学,都应该两者兼通,缺一不可。学医不学易和学易不学医,都是片面的、不足的。学医而不学易的人,必定见闻短浅,思路狭窄,不能从自然宇宙大道上把握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而只知易不知医的人,必定满足于玄学空谈,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由于不能在身体上有所体证,因而对天地大道的把握也必定不够深刻全面。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否则就会错过一生珍贵的时光!

“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故可以易危为安,易乱为治,易亡为存,易祸为福。致心于玄境,致身于寿域,气数可以挽回,天地可以反复,固无往而非医,亦无往而非易。易之与医,宁有二哉?” 易学揭示的是“天地之道”,是世界的一般本质和规律;医学揭示的是“身心之道”,是人体生命特殊的本质和规律。易理普遍规律对医理特殊规律具有指导、统领作用,而医理特殊规律对易理普遍规律具有深化、阐释作用。天道和人道本来就不是截然分开的,心身本来是合一的,并不是两个东西。所以要把握天人的规律,医易必须“兼而有之”,必须兼而学之。

张介宾的这一段话,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强调了学习医学应该还要学习哲学,哲学与医学,是一个医生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做合格的医生“惟有穷理尽性,格物致如,以求圣人之心斯可也”(《类经图翼序》)。由于张介宾兼通医易,所以不仅远远超过只懂医不懂易的医生,而且还超过了只懂易不懂医的儒生。正如他的朋友叶秉敬在《类经》序中所说:“世之能注易者,不出于程朱,能注内经者,不出于秦越人、王太仆。景岳一人,却并程朱秦王四人合为一人,而直接羲黄之脉于千古之上,恐非程朱秦王所能驾也。”

1.《当医生开了》,手握寸关尺,439万字。

2020年起点最火的医疗文,故事类似《大医凌然》,一个小医生开挂之后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作者文笔流畅,文风轻松幽默,医疗专业知识干货满满,不过***打脸类情节不少,剧情较为小白。总体来看,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喜欢都市医疗文的书友可以试一试,看看合不合口味。

2.《我老婆是大明星》,玉米煮不熟,195万字。

这是一本男频区女作者出品的都市文,也可以说是一本狗粮文,女主是傲娇女歌手,男主是综艺制作人,***当文抄公替女友抄歌。***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描写比较细腻,没有打脸之类的情节,整体比较温馨平淡,适合狗粮文爱好者以及女读者阅读。

3.《我就是卖猪肉的》,洞中狐,238万字。

一本被书名耽搁的都市商业类好书,重生2018年进入养殖行业卖猪,整体剧情还行,题材新颖,氛围细节浓厚,商战情节尚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行业的面貌,喜欢行业文的可以看一看。

4.《我有一座冒险屋》,我会修空调,307万字。

都市灵异文,主角继承了父母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鬼屋和一部能发灵异任务的手机,于是开始完成手机发布的任务,努力经营鬼屋,致力于吓哭每一个游客。

这本书18年开始连载,引起轰动,作者善于营造恐怖气氛、埋伏笔,并且,作者创新性的将模拟经营、副本升级、悬疑恐怖等元素融合,各种鬼怪风格鲜明,人物塑造也颇有看点。属于灵异文现象级作品,值得一看。

5.《手术直播间》,真熊初墨,629万字 。

医疗行业文,作者是业内人士,主角每次手术都能网上直播收获大量同行赞叹,***的开篇有打脸剧情,看起来有些尴尬,但之后有明显好转,书中关于东北大绿棒子(啤酒)、美国梅奥诊所医院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描写汶川地震的段落,值得称赞,令人感动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