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所哉的意思感情,得其所哉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7-10 0
  1. 哉的四字词语
  2. 君子可以欺之一方什么意思?
  3. 求仁得仁是什么意思?
  4. 各得其所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的释义)
  5. 用得其所什么意思
  6. 四字成语什么乘以什么意思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君子可欺之以方”这句话应该是从《孟子》来的。君子可欺,是孔子说的;欺负到什么地步呢?孟子紧跟着作了阐述。一是子产先生被骗,人家送了条鱼给他,本来是要放在水里先养着的,结果下人烹之食之,而后谓子产说,哎呀,这条鱼本来放在水里的,但游着游着,忽然不见了。于是可爱的子产先生说,恩,这条鱼是"得其所哉"了,意思就是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了;二是舜帝王被陷,说他兄弟象骗其下井,然后盖住井口,但舜不知怎地却逃出生天,对着其兄照样好脸色,完全不怪他对自己的陷害。瞧,这俩君子就这么白白的被欺了。一般说来,君子的被欺也就是这两条了,要么巧言令色骗之,要么无所不用其极陷之。欺负君子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为什么?全因了君子的那个"方"。不理会典籍中对"方"字的解释,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可以用来欺君子的"方"更多的含义是代表着"君子"一词的外延。圣人说了,君子得坦荡荡,这导致对抗赛先天就落了下风;君子还得不争,完全是防守方,像踢足球,没有赢的可能嘛;还有,君子务本、慎独、不党,这就是孤军作战了,反击有限啊。痛哉~如此,怎不欺之?打个比方,茹毛饮血时代,那是弱肉强食,适应的是丛林法则;现在不同了,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品德讲修养,于是四极分化:君子一极,小人一极,伪君子一极,伪小人一极。瞧瞧吧,蛋糕就那么大,得竞争啊,得拼抢啊,谁好欺负?当欺负成为必然的行为或现象,那么,命中注定的,要落在君子这一极的头上了,这是代价!你想修养成君子,你想不俗,不争,你想登高望远,胸怀天下,可以,代价拿来!所以这么四极一分,自觉或不自觉的,大家都不往君子那站了,怕吃亏上当,让人占便宜啊!所以千古年来,能当真君子并从一而终者,寥寥无几。但话说回来,大家也不必离的远,实际上君子也就是一个象征,道德规范的表的。我想,顶礼膜拜大可不必,抽取养分,各取所需即可。毕竟天道有行,君子的内涵似暗合至理,不能当糟粕样的完全弃之,蔽之。还好,现在不是吃人的社会,不然驯服的君子总也敌不过存有野性的其他的。

哉的四字词语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无复异词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帖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得其所哉的意思感情,得其所哉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従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兴废,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灯之有膏,鱼之有水,农夫之有田,商贾之有财。失之则亡,此理之必然也。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自用而不危者。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置三司条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余辈,分行营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以万乘之主而言利,以天子之宰而治财,论说百端,喧传万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何恤于人言。’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故臣以为欲消谗慝而召和气,则莫若罢条例司。今君臣宵旰,几一年矣,而富国之功,茫如捕风,徒闻内帑出数百万缗,祠部度五千余人耳。以此为术,其谁不能?而所行之事,道路皆知其难。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今欲陂而清之,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三岁而满矣。陛下遂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所在凿空,访寻水利,妄庸轻剽,率意争言。官司虽知其疏,不敢便行抑退,追集老少,相视可否。若非灼然难行,必须且为兴役。官吏苟且顺従,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上靡帑廪,下夺农时。堤防一开,水失故道,虽食议者之肉,何补于民!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为此哉?自古役人,必用乡户。今者徒闻江、浙之间,数郡雇役,而欲措之天下。单丁、女户,盖天民之穷者也,而陛下首欲役之。富有四海,忍不加恤!自杨炎为两税,租调与庸既兼之矣,奈何复欲取庸?万一后世不幸有聚敛之臣,庸钱不除,差役仍旧,推所従来,则必有任其咎者矣。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计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不还,则均及邻保,势有必至。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岂不惜哉!且常平之法,可谓至矣。今欲变为青苗,坏彼成此,所丧逾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昔汉武帝以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孝昭既立,霍光顺民所欲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日此论复兴。立法之初,其费已厚,纵使薄有所获,而征商之额,所损必多。譬之有人为其主畜牧,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则指为劳绩。今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何以异此?臣窃以为过矣。议者必谓:‘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故陛下坚执不顾,期于必行。此乃战国贪功之人,行险侥幸之说,未及乐成,而怨已起矣。臣之所愿陛下结人心者,此也。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富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故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急于有功而贪富强。爱惜风俗如护元气。圣人非不知深刻之法可以齐众,勇悍之夫可以集事,忠厚近于迂阔,老成初若迟钝,然终不肯以彼易此者,知其所得小而所丧大也。仁祖持法至宽,用人有叙,专务掩覆过失,未尝轻改旧章。考其成功,则曰未至。以言乎用兵,则十出而九败;以言乎府库,则仅足而无余。徒以德泽在人,风俗知义,故升遐之日,天下归仁焉。议者见其末年吏多因循,事不振举,乃欲矫之以苛察,齐之以智能,招来亲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未享其利,浇风已成。多开骤进之门,使有意外之得。公卿侍従跬步可图,俾常调之人,举生非望,欲望风俗之厚,岂可得哉?近岁朴拙之人愈少,巧进之士益多。惟陛下哀之救之,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而民德归厚。臣之所愿陛下厚风俗者,此也。祖宗委任台谏,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也。今法令严密,朝廷清明,所谓奸臣,万无此理。然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盗,不可以无盗而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万世之防?臣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今者物论沸腾,怨讟交至,公议所在,亦知之矣。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臣之所愿陛下存纪纲者,此也。”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従?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有***发,安抚司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従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神宗尝语宰相王珪、蔡确曰:“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珪有难色。神宗曰:“轼不可,姑用曾巩。”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不允,遂手札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轼未至汝,上书自言饥寒,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夕报可。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迁起居舍人。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确曰:“希固当先公邪?”卒不许。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编户充役者不习其役,又虐使之,多致破产,狭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以为民病。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差官置局,轼与其选。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曰:“于君何如?”轼曰:“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不惊。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尔以来,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农,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寻除翰林学士。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使之东;夏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片臿>,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杭僧净源,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其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其徒窃持其像,附舶往告。义天亦使其徒来祭,因持其***二金塔,云祝两宫寿。轼不纳,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求朝,未测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答,将生怨心;受而厚赐之,正堕其计。今宜勿与知,従州郡自以理却之。彼庸僧猾商,为国生事,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従之。未几,贡使果至。旧例,使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轼乃令诸州量事裁损,民获交易之利,无复侵挠之害矣。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以避浮山之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千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従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従之。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擒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従。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弊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従之。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是岁,哲宗亲祀南郊,轼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赭繖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争道,不避仪仗。轼使御营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轼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轼于车中奏之。哲宗遣使赍疏驰白太皇太后。明日,诏整肃仪卫,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谒。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高丽遣使请书,朝廷以故事尽许之。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公书》,犹不肯予。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予乎?”不听。

八年,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两学士出知定州。时国是将变,轼不得入辞。既行,上书言:“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极,小民皆能自通;迨于大乱,虽近臣不能自达。陛下临御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今听政之初,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臣日侍帷幄,方当戍边,顾不得一见而行,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难矣。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不效愚忠。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物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社稷宗庙之福,天下幸甚。”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然诸校业业不安,有卒史以赃诉其长,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立决配之,众乃定。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吏使为奏,***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定人言:“自韩琦去后,不见此礼至今矣。”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惟沿边弓箭社与寇为邻,以战射自卫,犹号精锐。故相庞籍守边,因俗立法。岁久法弛,又为保甲所挠。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不报。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従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自为举子至出入侍従,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孝宗置其文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轼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迈,驾部员外郎。迨,承务郎。 

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宋史》卷338)

君子可以欺之一方什么意思?

哉的四字词语有:堂哉皇哉、眇乎小哉、悠哉游哉、得其所哉、何足道哉。

1、堂哉皇哉

堂哉皇哉,意思是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出自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他有了这个引子,就格外的打点,格外的应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出京赴任”。

2、眇乎小哉

眇乎小哉拆字会意,少目,无感知无影响。出自《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_乎大哉,独成其天。”妙小不定,所凭在人。_大无限,独成其天。妙小由人,_大无限。庄子此言有关宇宙和自然。

3、悠哉游哉

悠哉游哉,意思是悠闲自在。出自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4、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意思是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出自《孟子·万章上》:“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5、何足道哉

何足道哉,意思是哪里值得谈起,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出自《解厄鉴》:“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以上内容参考:汉辞网—哉的四字词语

求仁得仁是什么意思?

原句——“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出自孟子的《校人烹鱼》的最后一句,意思是:

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方法欺骗他们,难以用不合逻辑的方法欺骗他们.

全文如下: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翻译:

曾经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道:

“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就是欢快的样子,悠然地消失了.”

子产说:“到了该去的地方啊!到了该去的地方啊!”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到了该去的地方啊!到了该去的地方啊!’”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方法欺骗他们,难以用不合逻辑的方法欺骗他们.

方,道也,法也.谓可以情理之所常有者欺之也.“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语译是:所以君子可以拿合乎情理的事去欺骗他,却不可以把不合情理的事去欺骗他

各得其所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的释义)

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求仁得仁,汉语词语。

拼音是qiú rén dé rén。

成语出处:出自《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白话释义:求仁而得仁,又有什么可怨恨

扩展资料

近义词:得其所哉

意思是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得其所哉,汉语成语。

拼音是dé qí suǒ zāi。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白话释义:“过去有人送条活鱼在郑国的子产,子产让校人畜的池。校人烹调的,回来报告说:‘开始离开的,围围了;小则洋洋呢,一转眼就消失。’子产说:‘所得呢!所得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求仁得仁

用得其所什么意思

各得其所是什么意思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引证于周文王姬昌《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白话文:“一天中做交易,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

相关近义词有两全其美、得其所哉、各取所需。反义词有不得其所、人浮于食、人浮于事。

扩展资料:

近反义词解析:

一、两全其美

解释: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自:现代梁斌《红旗谱》十八:“土霸打倒,穷苦人见青天。不是两全其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不得其所

解释: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出自:现代***《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得不到满足

百度百科-各得其所

各得其所的释义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译文: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离开了。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各取所需[gèqǔsuǒxū]

释义: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出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二、两全其美[liǎngquánqíměi]

释义: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这却不是两全其美。”

蒂是什么意思

蒂的意思是: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蒂把儿。英语翻译:peduncleorstemofplants。

蒂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dì,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蒂”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瓜当也。

从_带声。都计切”。其基本含义为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如花蒂,瓜蒂。引申含义为末尾,如烟蒂,扫清蒂欠,蒂钟,蒂贝。在现代汉语中,“蒂”还有形声的含义。蒂,从_,如蒂声。

蒂”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从帝,帝是蒂的初文,其形像花蒂。后来见于说文小篆,最后演变为楷书体简化版的“蒂”。

说文解字注

瓜当也。曲礼。削瓜、土_之。释木、枣李曰_之_者、_之***借字。声类曰。_、果鼻也。当、果鼻正同类。老子。深根固柢。柢亦作_。西京赋。_倒茄于藻井。皆***借为柢字。从_。带声。都计切。十五部。

各得其所的意思和造句

各得其所[gdqsuǒ]

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自:《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近义词:各取所需

各得其所造句:

1、协议达成,两个球员都各得其所。加拉斯立刻坦率而直接的向他的前教头发难。

2、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他们应该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3、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4、在新加坡我经历了春节、中元节、、屠妖节等不同种族的节日,大家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干扰,甚至相互祝贺。

5、须知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6、小明得到玩具,小红得到苹果,看到他们各得其所,哥哥也很高兴。

7、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8、如果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那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

9、他所说的和所发生的一切情况都会象拼板游戏中的一块块图板那样各得其所。

10、***对下岗工人提供低利息创业贷款,既可以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又可以促进地区商业繁荣,还可以令银行增收,确实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好政策。

11、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12、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奉献。

13、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14、既然大家都已达成自己的愿望,那真是各得其所了。

15、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16、俺吃到了鱼,他吃到了熊掌,真是各得其所。

17、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足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羽毛球,大家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18、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各得其所,而应该互相帮助。

19、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20、小李当了演员,小白当了作家,他们都各得其所。

21、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权利,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22、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23、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我在上网,大家各得其所,谁也不打扰谁。

24、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用各得其所造句

1、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2、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的条件。

3、我觉得在一个班上,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各得其所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

4、只要合作博弈得以实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5、他所说的和所发生的一切情况都会象拼板游戏中的一块块图板那样各得其所。

6、从而最终形成了雅俗分野又各得其所的基本文学格局。

7、通过整顿与分流二途,使学生升学、就业各得其所。

8、秋天来了,村民忙着秋收,可是张三和李四却因争果子吵了起来,最后每人拿走了一半果子,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9、而美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决策者也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现在分手风险多多。

10、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两个可谓就是各得其所了。

11、无论是,健身,还是在美不胜收的海滩上打发时光,都可以各得其所。

12、各得其所、多元追求的价值观念,大众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现代化”的因素,预先为日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3、每天晚上我们家吃完晚饭之后我们就会干自己各得其所的事情。

14、太公说:圣人无需去忧虑什么,也无需去制止什么,万物自会各得其所;

15、这正是Foldit激发团队竞争的能力之所在,不同的团队成员可以处理任务中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部分,真正的各得其所。

16、如果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那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

17、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正、合理和有序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18、我们要团结和照顾到各种社会力量,使大家各得其所,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

19、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各尽其能主要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各得其所主要是实现分配公平。

20、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21、小明得到玩具,小红得到苹果,看到他们各得其所,哥哥也很高兴。

22、这样以林护田,以草养牧,将有机肥还田,可以使农林牧互相促进,各得其所。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4、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权利,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25、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他们应该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26、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奉献。

27、须知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28、协议达成,两个球员都各得其所,加拉斯立刻坦率而直接的向他的前教头发难。

29、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0、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31、纵观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正义观念的论述,可以得出正义的一般结论:正义即各得其所。

32、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各得其所,而应该互相帮助。

33、店招广告让供应商、零售商各得其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类广告在上海会大受欢迎。

34、对于你们双方来说如此各得其所的事情为什么你们都不愿意去做呢。

35、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激活社会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36、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37、老师带领同学们道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38、小李当了演员,小白当了作家,他们都各得其所。

39、然而思想境界、人生阅历不同者在山水面前各得其所。

40、这些矛盾处理好了,笔画和偏旁就能各得其所,整个字就会成为和谐完整的统一体。

41、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42、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43、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44、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我在上网,大家各得其所,谁也不打扰谁。

45、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

46、我们不能只去做那些我们自认为各得其所的事情。

47、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48、只有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才能各得其所。

49、通过品种的合理布局,使不同的良种各得其所,全面丰收。

50、在英国或法国,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而在这里却有各种形式的孔,什么样子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

各得其所的造句

1、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各得其所,而应该互相帮助。

2、小家伙们乐此不疲地玩雪,各得其所,玩得很尽兴!

3、***对下岗工人提供低利息创业贷款,既可以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又可以促进地区商业繁荣,还可以令银行增收,确实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好政策。

4、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5、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胆识决定命运!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7、老师带领同学们道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8、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9、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10、在新加坡我经历了春节中元节屠妖节等不同种族的节日,大家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干扰,甚至相互祝贺。

11、学校课外活动内容五花八门,有音乐、舞蹈、绘画、航模等,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各得其所地参加活动。

12、当尧舜治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各得其所,大家安居乐业。这个期间是否每个人都是知书达礼,德性完备呢?我看也不尽然。

13、家里一到晚上就各做各的事,大家各得其所,互相不打扰别人。

14、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15、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的条件。

16、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17、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权利,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18、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各有各的追求,我不嘲笑别人!各得其所。

19、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

20、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各有各的追求,我不嘲笑别人!各得其所

21、他的分配使大家不分老幼各得其所,刚才老人的委屈在一霎时间一扫而空,反而感到未有过的满足,他也得到了大家的信服。

22、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23、小鸟巢是论坛的一位朋友去远方旅行时捎来的礼物。如今,它成了蛋们的家。蛋与巢,各得其所。

24、一家三口都醒了,吃奶的、喝水的、刷牙的,热热闹闹,各得其所。

25、只有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才能各得其所。

26、协议达成,两个球员都各得其所。加拉斯立刻坦率而直接的向他的前教头发难。

27、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各尽其能主要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各得其所主要是实现分配公平。

28、这些矛盾处理好了,笔画和偏旁就能各得其所,整个字就会成为和谐完整的统一体。

29、现在很多人既信中医又信西医,两者兼而有之,各得其所。

30、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横卧着绵延千里的长白山山脉,这里群山巍峨,山顶白雪皑皑,山下郁郁葱葱,山上珍禽异兽各得其所,世代繁衍。

各得其所怎么造句

1、这些矛盾处理好了,笔画和偏旁就能各得其所,整个字就会成为和谐完整的统一体。

2、协议达成,两个球员都各得其所。加拉斯立刻坦率而直接的向他的前教头发难。

3、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5、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各得其所,而应该互相帮助。

6、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各尽其能主要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各得其所主要是实现分配公平。

7、这样以林护田,以草养牧,将有机肥还田,可以使农林牧互相促进,各得其所。

8、店招广告让供应商、零售商各得其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类广告在上海会大受欢迎。

9、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10、通过品种的合理布局,使不同的良种各得其所,全面丰收。

11、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正、合理和有序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12、我觉得在一个班上,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各得其所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

13、我们不能只去做那些我们自认为各得其所的事情。

14、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两个可谓就是各得其所了。

15、而美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决策者也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现在分手风险多多。

16、我们要团结和照顾到各种社会力量,使大家各得其所,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

17、无论是,健身,还是在美不胜收的海滩上打发时光,都可以各得其所。

18、太公说:圣人无需去忧虑什么,也无需去制止什么,万物自会各得其所。

19、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20、老师带领同学们道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21、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他们应该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22、只有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才能各得其所。

23、然而思想境界、人生阅历不同者在山水面前各得其所。

24、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权利,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25、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26、如果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那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

27、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的条件。

28、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29、对于你们双方来说如此各得其所的事情为什么你们都不愿意去做呢。

30、秋天来了,村民忙着秋收,可是张三和李四却因争果子吵了起来,最后每人拿走了一半果子,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31、各得其所、多元追求的价值观念,大众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现代化”的因素,预先为日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2、从而最终形成了雅俗分野又各得其所的基本文学格局。

33、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奉献。

34、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35、他所说的和所发生的一切情况都会象拼板游戏中的一块块图板那样各得其所。

36、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我在上网,大家各得其所,谁也不打扰谁。

37、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各得其所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各得其所应该是中性词。这里的“得”不一定是益处,也不一定是害处,有得有失,也有益处,也有害处。

四字成语什么乘以什么意思

“用得其所”的意思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所”的意思是:适当的位置。近义词: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得其所哉、一箭双雕、各取所需等。

造句:

1、金钱用得其所,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2、金钱乃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

3、哪些人才用得其所,哪些人才用非所长?年轻人才情况如何,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4、一个人如果爱钱,就会珍惜所有;如果承认爱钱,就会坦然面对;如果爱钱而赚钱,就会用得其所;如果爱钱又用钱,就会心怀感激。钱被感恩,就会常来。

5、世行官员表示,凭借其全球经验,世行将担任该基金的财务管理机构,以强有力的财务控制和清楚的账目确保该基金的资金用得其所。

1. 乘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乘风破浪: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乘龙快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

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

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乘人之危: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乘虚而入: 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乘人不备: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乘桴浮海: 桴:小筏子。

乘小筏子浮游海外。比喻远行乘云行泥: 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乘舆播越: 指天子流亡在外。乘虚蹈隙: 犹言切中窾窍。

比喻叩击中节。乘兴而来: 乘:趁,因;兴:兴致,兴趣。

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乘险抵巇: 冒险钻空子。

巇,多指(山岭)险恶、险峻。乘隙捣虚: 趁空子,攻虚弱。

顺水船: 比喻顺势行事。乘势使气: 仗势逞性子。

乘时乘势: 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乘胜追击: 乘:趁着。

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2. 一个‘人’乘以一万四字成语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解释千万人一条心。

形容团结一致。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众;不能读作“zǒnɡ”;一;不能读作“yì”。近义词万全之策、同心同德反义词挂一漏万、各自为政辨析~和“众志成城”;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

“众志成城”内涵大;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强大;不可摧毁的意思。例句只要大家~;艰苦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3. **所*的四字成语

成语词目

解释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不知所终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寸有所长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大失所望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大势所趋 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得其所哉 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夺人所好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阿其所好 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锋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各尽所能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各取所长 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

各有所长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4. 四字成语及意思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5. 四字成语和意思

汗,给你44个关于脸的成语吧。最好应该有个范围,不然我不好回答。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反脸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挨肩擦脸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脸红耳赤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没头没脸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也满头满脸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愁眉苦脸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戴头识脸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劈头盖脸 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平头正脸 形容相貌端正。

死皮赖脸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嬉皮笑脸 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涎皮赖脸 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

杏脸桃腮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桃腮粉脸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变脸变色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灰头土脸 谓面容污秽。

脸红耳热 见“脸红耳赤”。

脸红筋暴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脸红筋涨 见“脸红筋暴”。

脸青鼻肿 形容脸部伤势重。

脸无人色 形容极端恐惧。

柳腰莲脸 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讪皮讪脸 嘻皮笑脸。

神头鬼脸 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嘻皮涎脸 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嘻皮笑脸 ①形容嘻嘻哈哈的样子。②形容轻薄嘻笑的样子。③形容谄笑讨好的样子。

涎脸饧眼 嬉皮笑脸,挤眉弄眼。形容轻佻相。

涎脸涎皮 见“涎皮涎脸”。

涎皮涎脸 亦作“涎皮赖脸”。亦作“涎脸涎皮”。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杏腮桃脸 见“杏脸桃腮”。

油头滑脸 形容人狡猾轻浮。

有头有脸 有面子;头面人物。

攒眉苦脸 攒:紧皱眉头。眉头紧蹙,苦着脸儿。形容面部表情极其愁苦。

抓破脸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抓破脸子 见“抓破脸皮”。

翻脸不认人

死不要脸

6. 四字成语 什么什么之什么

鸿鹄之志 hóng hú zhī zhì

一丘之貉 yī qiū zhī hé

莫逆之交 mò nì zhī jiāo

无稽之谈 wú jī zhī tán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掎角之势 jǐ jiǎo zhī shì

天伦之乐 tiān lún zhī lè

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

众矢之的 zhòng shǐ zhī dì

不速之客 bù sù zhī kè

恻隐之心 cè yǐn zhī xīn

举手之劳 jǔ shǒu zhī láo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

床笫之私 chuáng zǐ zhī sī

城下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过江之鲫 guò jiāng zhī jì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一孔之见 yī kǒng zhī jiàn

不情之请 bù qíng zhī qǐng

涸辙之鲋 hé zhé zhī fù

乌合之众 wū hé zhī zhòng

一念之差 yī niàn zhī chā

秦晋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

弥留之际 mí liú zhī jì

不解之缘 bù jiě zhī yuán

强弩之末 qiáng nǔ zhī mò

中冓之言 zhōng gòu zhī y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