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的主人公是谁蚂蚁,脱颖而出的主人公是谁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09 0
  1. 脱颖而出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2. 三寸不烂之舌的主人公是谁
  3. 鹤立鸡群主人公(脱颖而出的英雄)
  4.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5. 史记中有哪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6. 靠一张嘴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指鹿为马赵高,煮豆燃萁曹植,毛遂自荐毛遂,卧薪尝胆勾践,班门弄斧鲁班。成语班门弄斧是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之意,指鹿为马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煮豆燃豆萁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毛遂自荐的由来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答三年。

脱颖而出的主人公是谁蚂蚁,脱颖而出的主人公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脱颖而出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他们想知道成功人士是如何鹤立鸡群的,如何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谁,以及他的成功秘诀。

鹤立鸡群的主人公

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马云。他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在商业领域的成功,让他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商业领袖之一。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成功秘诀

1.坚持自己的信念

马云在创业初期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他相信互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他毅然决定创办阿里巴巴,致力于把互联网带给更多的人。

2.不断学习和进步

马云一直坚信,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和天职。他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这使得他在商业领域中不断取得成功。

3.与时俱进

马云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行动。他不断关注时代的变化和趋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方向,不断创新和突破。这使得他的企业始终保持着活力和竞争力。

4.坚持慈善事业

马云一直坚持慈善事业,将自己的成功和财富回馈社会。他成立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帮助残疾人士融入社会,帮助环保事业的发展等。

结尾

马云的成功秘诀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坚持慈善事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鹤立鸡群的人物。

三寸不烂之舌的主人公是谁

脱颖而出 [tuō yǐng ér chū]

[释义]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典故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意又见左思《吴都赋》:“钩爪锯牙,自成锋颖。”

鹤立鸡群主人公(脱颖而出的英雄)

“三寸不烂之舌”的主人公是毛遂。

此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毛遂,他是战国时赵国人,也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

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毛遂有理有据说服楚王,一席话胜过百万雄兵,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

平原君说,“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几百,都不如老毛。”对毛遂给予高度评价,立马提拔毛遂为一级智囊人物。此后,“三寸不烂之舌”常用来比喻能言善辩。

关于毛遂的成语

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时机而显露本领,超越众人。其结构为偏正式,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

寓意:毛遂在平原君的手下默默无闻了三年,但在这三年里,他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混日子,而是不断磨炼自己,为自己寻找机会。当机会真的降临时,他又果断地向主人推荐自己。同时,他也用事实证明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需要的是才能与卓异。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一个人如果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胜任某件事,就可以像毛遂一样自荐,从而引得别人的刮目相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毛遂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都渴望成为鹤立鸡群的英雄,但是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却寥寥无几。然而,李明却成功地成为了这样的英雄。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获得的。

第一步:树立目标

李明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知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因此,他在学习上一直保持着高标准和高要求,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

第二步:勇于创新

李明知道,要想成为鹤立鸡群的英雄,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他的创新精神不仅让他在工作中获得了成功,也让他在学术界得到了认可。

第三步:不断学习

李明知道,要想成为鹤立鸡群的英雄,必须要不断学习。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能够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他的不断学习让他在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并且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四步:勇于担当

李明知道,要想成为鹤立鸡群的英雄,必须要勇于担当。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承担起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他的勇于担当让他在工作中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认可。

第五步:坚持不懈

李明知道,要想成为鹤立鸡群的英雄,必须要坚持不懈。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能够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坚持下去。他的坚持不懈让他在工作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史记中有哪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毛遂

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

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囊、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

扩展资料:

毛遂名扬四方,但毛遂的墓地却鲜为人知。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

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

宣统元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一通,***中被毁。

1991年春,官桥镇人民***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

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台阶高—米。

其墓地约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1***7年被滕州市人民***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和滕州市旅游局公布为名胜古迹对外开放旅游景点。

百度百科—毛遂自荐

靠一张嘴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件事──说话是需要热身的。这里的「热身」并非舒活筋骨,准确地讲,说话是需要提前热脑的。这个「热」字并非表现在时间上,而是表现在态度上。张嘴就来的话看似没有毛病,但缺少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从输入到输出环节的预热时间,会因思考不够充分而忽视了双向互动中诸多前提条件。一旦没有认清楚这些前提条件,紧接着的交流便会出现一系列错误。

本节透过毛遂的故事,讲述的说话技巧与口语传播时对大前提的把握密切相关,史料取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本节要讲的历史人物没有轰轰烈烈的生平,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闪烁了一瞬间,像一颗易逝的流星。然而,他的瞬间光芒却不输任何大人物,而且流传至今。此人堪称最能把握机会的人才,他就是「毛遂自荐」典故中的主人公毛遂。

史料新说

毛遂的身分极具时代特色,他是一位门客。

门客,又称食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和家奴不一样,门客拥有更多自由,也不用从事固定的杂役,更多的时候是等待其侍奉的主人下达任务。春秋战国的历史中,门客可谓历史进程的弄潮儿,很多赫赫有名的大臣如李斯、苏秦、张仪等人,都是从门客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毛遂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平原君府上的普通门客,约于西元前***五年出生于赵国鸡泽,自幼天资聪慧,文武双全。二十六岁时,从鸡泽前往赵国都城邯郸,后经虞卿介绍,进入平原君赵胜府内。平原君号称门下有三千门客,可说是人才济济。三千门客分工各不相同,有文武策士、守门人、屠夫、卖酒汉等。

虞卿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有「南虞北毛」的美称。虞卿的知名度不小,毛遂与之并称在当时有点强行蹭热度的嫌疑。赵胜何许人也?那是赵国的半边天。毛遂在平原君府里基本上无用武之地,整整三年默默无闻,一度被众人遗忘。

毛遂心想,自己身怀一身高强武功却用不上,不如弃武从文。在被忽视的三年里,他默默读书,积累知识,耐心等待展现的机会。

毛遂进入平原君府那一年(西元前二六○年),赵国刚刚经历了史上最大一场败仗──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小儿赵括被秦国的战神白起打得一败涂地,赵军几乎全军覆没。四十五万好男儿被坑杀,让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以来建立的强势地位和积累的丰厚家底丢失殆尽,还要整天担心秦军的滚滚铁骑。担心国事的平原君赵胜心急如焚,急需出使楚国寻求援军,抵抗已经快要包围邯郸城的秦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原君出使楚国,门客必然要出一分力。平原君本来打算从门客里选二十位聪明能干的精英陪同,谁知道三千门客吃起饭来一个不少,真正能承担这份苦差事的没几个。来来 *** 一折腾只挑得出十九个人,让赵胜颇为为难:二十个人,每个都可能有大用处,随便选个人充数可能坑了自己,难道没有其他能人了吗?

毛遂本来就不在三千门客的核心圈,第一轮筛选时根本没入赵胜的法眼。当他听到还有一个出使空缺时,觉得机会终于来了,赶紧说自己愿意陪同出使楚国。平原君心想,门客从来都是听我的吩咐,这个毛遂倒是推荐起自己,便召见了他,也留下一段名垂青史的对话。

见到毛遂这个年轻人后,平原君发现自己对他完全没有印象,人看上去倒是气度不凡,徐徐问道:「你到我门下多少年了?」

毛遂如实回答:「三年了。」

平原君一听更无语,有点不想理会这名碌碌无为的门客。恰好看到桌上有个囊袋,便说:「你在我门下三年了,什么大事都没干,什么名声都没有,就像这个囊袋,如果是一把锥子放在里头,早就扎破袋子凸出来了。」

毛遂当然听出了话语里的看不起,不卑不亢地说:「您说的有道理,可是我这把锥子直到今天才主动请求您把我放入囊袋。如果我在这个囊袋里,早就破袋而出了!」

平原君毕竟阅人无数,听到此话立刻收起轻视,心想:毛遂用我的话反驳了我的观点,证明他的思维很清晰;能够在此刻推荐自己,证明他很有自信。应该是个可用之才。

于是,平原君答应毛遂,让他成为出使楚国的第二十位陪同人员,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

到了楚国,楚考烈王只答 *** 见平原君一人,二十名陪同门客只能在外等候。从早上直等到正午,赵胜一个人面对楚国满朝文武,肯定难以达成目的。毛遂心想,这样下去事情基本上没着落了,看来得下一剂猛药才行。

前文说过,毛遂是个一身勇武没处使的武夫,再加上其他十九名门客在一旁怂恿,毛遂心一横,拔出宝剑,一步一步从宫前台阶走进楚国大殿。

毛遂看着平原君大声说:「这次联合楚国的事情,只要能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讲明白,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怎么您从大早上一直谈到中午,还没确定下来?」平原君没说话,他知道这番话看似对他说,其实是施压楚王。

楚王问平原君这人是谁,平原君表示是自己的门客。楚王立刻嚷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商谈,你算什么身分?」

毛遂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慢慢接近楚王,此时更一个箭步靠近楚王,厉声说道:「您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楚国人马众多,占据优势。不过现在我已经在您十步以内,您的性命可说在我手上了,您愿意听我讲讲合纵的利弊吗?」

此时此刻,楚王当然不敢不从,连连称是。毛遂娓娓道来合纵之计,楚王一听,说得确实有理,连声称好,当场就和平原君歃血为盟,赵楚合纵的事情就这样谈妥了。

出使楚国的成功让平原君真正认识到毛遂的能力。回到邯郸后,他对毛遂感叹:「我自认是个识得天下之才的人,没想到三年都不识您的大才。毛先生,您在楚国朝堂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仅达成联合的目标,也没丢失赵国的威严,让我们气势大涨,您的三寸之舌简直胜于百万之师!」从此以后,平原君把毛遂奉为上宾,以礼待之。

毛遂此人在历史上再无其他记载,可就是这样一件事,给我们留下了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挺身而出、两言可决、歃血为盟、因人成事、碌碌无为、一言九鼎等多个成语。

技巧正名

毛遂在自我推荐中使用了「明确大前提」这个技巧。

前提是指事物发展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在推理过程中得出某一个结论的必备条件。一旦这个条件不成立,原先推理的结论也不再成立。此处的「大前提」不是严格意义上三段论的概念,泛指主要的前提条件。

再看毛遂,平原君和毛遂的对话清晰展现了这个技巧的妙用。平原君数落毛遂的话建立在某一种***设上,他的意思是一把锥子放在袋子里面,一定会扎破袋子,这种逻辑关系的前提条件是锥子放在袋子里。

自认为推导没有任何问题的平原君恰恰犯了一个不曾明确前提条件的错误,毛遂发现这一点,颠覆了平原君的大前提。在毛遂反驳的逻辑关系中,前提条件变成锥子不在袋子里,如此推导出的结论便是无法扎破袋子了。这就是毛遂与平原君对话博弈中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