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出自_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如是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09 0
  1. 王阳明名言有哪些?
  2. 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
  3. 王阳明临终八个字
  4. 说到王阳明你首先想到的诗句
  5. 王阳明二十句经典语录
  6.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
  7. 读完浮躁减少一半,精神丰盈一倍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意思是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出自《寓赣州上海日翁》。

王阳明介绍: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汉族,幼名云,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精通儒道佛三家,阳明心学宗师及集大成者。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出自_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如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合称为孔孟朱王,公认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阳明父亲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龙山公王华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两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两广巡抚。

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又称王文成公。万历年间,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及仰慕者极众,包括明明了凡。阳明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阳明全集》,代表作《瘗旅文》、《大学问》、《象祠记》、《尊经阁记》和《传习录》。

形容光明的句子如下:

1、光明只是短暂的一瞬,黑暗,才是永恒的,但正是这短暂一瞬的光芒,诞生了生命与希望,因此,虽然我们都自黑暗中来,却注定了要用此生追随光明。

2、在黑暗中,只要坚持不懈,那么就能找到一线光明,从而找到自己的道路

3、星星把光明做成足镯,来装扮你的双足,但是我的珠链要挂在你的胸前。

王阳明名言有哪些?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的心是光明的,其他的还用说什么吗?流言蜚语、中伤、诬告、陷害,功名利禄都可以不管、不求,求的只是一个我心光明,要的只是一个我心无私欲。“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王阳明即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后因起兵平定宸濠之乱,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1529年去世,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

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

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好玩的国学:用一颗光明澄澈的心灵,抵抗时风浇薄!功名利禄过眼云烟,唯有心灵可以抵达彼岸!

2.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好玩的国学:人不会在安乐窝中取得成功,千里马不会生在庭院里。

3.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为自我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好玩的国学:认清自己!克制自己!成全最好的自己!

4.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好玩的国学:命运不可捉摸,但心灵可以把握!生命是个不断衰减的过程,因此,人生应当多做些减法。欲望少了,心就大了,心大了,生命的厚度就增加了。

5.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平和,然后作乐。

好玩的国学:心若能指挥你的情绪,心平则气和;气和则得乐!心若做情绪的奴隶,则戾气满胸,人一有戾气,则万事皆苦矣!

王阳明临终八个字

关于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总结如下: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便以此话回答朋友,仔细品读,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临终遗言。王阳明卧病在青龙浦的一条轻舟上,当***问要说点什么时,他留下这一句话后,溘然长逝。此心光明是他一生的写照,这句话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生故事。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浓的临终绝笔。至此,王阳明心学照亮后世,同时开启中国文艺复兴的王阳明,走完了他探索、艰难、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3.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4.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5.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6.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身外之物不可迷恋,不属于你的东西,也不能留下。王阳明一直在强调用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事,不要让所遇的东西成为自己内心的一个羁绊,不能让名利和欲望,牵制了自己的内心。现在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注重物质的追求,忽略了自己内心心灵的一个愈合,王阳明的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适当的解决方式。?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我们努力去学习,不停的跨界去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些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遇到真正的良师,没有一个提携自己的贵人。其实,真正的老师和寻觅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的道理,却忽视了对自己认识。?

9.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平定赣南土匪、宁王朱宸濠叛乱、广西土匪的时候都是用了这句心法,才得以大获全胜。如果自己的心不动,也就不会意动。对手看你的内心是空的,那也就无处着力,无从反击了。而对手只要心一动,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王阳明成为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未尝败果。?

10.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语出《传习录》。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意指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说到王阳明你首先想到的诗句

作为儒学大成,王阳明备受推崇。王阳明最为出名的心学是“知行合一”,提倡人的言行和心理要统一。当初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由于朱熹是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而王阳明则是“真圣人”。因此笼获不少“粉丝”,像是纪晓岚、曾国藩、等人,都将王阳明的心学推崇为最高箴言。王阳明临终遗言八字,也同样受到后人无数拆解。历史上,无数人都想知道王阳明的8字遗言,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一生平息战乱的王阳明年岁已高,拖着病体预备回乡。但没想到归途之中,病重难医,王阳明预感大限将至,托付给***八个字,便在船上溘然长逝。这短短八个字,就成了他一生最后箴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离世时,王阳明虚岁五十七岁,在现代尚属壮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短短八字,却寓意深远,感情浓烈,发人深省。世人不断揣摩其中含义,但要论真实见解,只属王阳明一人得知。世人想从他的遗言获得启发,还得从了解王阳明一生推崇心学学起。作为明代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是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者。他毕生所推崇的儒学大道,言简意赅,就是四个大字“知行合一”。

因此,“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最常见的理解,就是代表了心学的精髓。而追溯王阳明的人格宏旨,此句被后人反复斟酌,疑似所传有误,最受质疑的来源是王阳明《中秋》诗句所言:“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而王阳明真实遗言,最可信的是其***黄绾所记载:“无他所念,平生学问方见得分数,未能与吾党共成之,为可恨耳。”

其实无论两者究竟孰真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所代表的意义,永远还是与王阳明的终生成就有关。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做到了先知觉后知,启迪众生,匡扶升学,所有的成就,已经足以让他成为万世师表,为后人所称道。而他所创造的“知行合一”等心学,时至今日,也依然足以警示后人。仔细阅读,“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所说的,不就是王阳明自己吗?

王阳明二十句经典语录

很喜欢他的《传习录》,摘几句给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为学大病在好名。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诗也有很多,列几首吧:

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倚兰天北疑回首,想像丹梯下六龙。

山中立秋日偶书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夜雨山翁家偶书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夜宿无相寺

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题四老围棋图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无相寺三首

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化城寺六首

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钵龙降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倚兰天北疑回首,想像丹梯下六龙。

山中立秋日偶书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夜雨山翁家偶书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夜宿无相寺

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题四老围棋图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无相寺三首

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化城寺六首

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钵龙降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

王阳明二十句经典语录

1.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3.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4.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8.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9.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0.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1.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12.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13.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5.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6. 布裘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黎明。

17.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18.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9. 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20.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读完浮躁减少一半,精神丰盈一倍

结合语境,学生们知道他将逝去,问他有没有什么遗言。他说出词句,就是说此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没有什么遗憾了,需要什么言语呢。

不过我觉得他的学生是问他心学还有没有需要的交待的吧,不过他如此说,也证明他都教出来了。那句非常牛逼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王阳明临终之时,***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坦然笑着说的最后的八个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一生坦荡磊落、心灵彻底自由,而今已再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正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这有点像西方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外界事物在我们内心呈现出来的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角度。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往往是我们内心认知的写照。所以,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心里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里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里光明,世界便温暖如春。

知行合一

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自从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无论是讲学、做地方官还是剿匪、平叛,总能够游刃有余,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正是“知行合一”的信念支撑着他全力以赴。这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习的做事方法:用你内心的觉知去决定应该做的事,然后尽心竭力、全力以赴。

致良知

致良知三字,是阳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终旨归。“良知”来自孟子,***天生具备的善恶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诚爱之心便是良知。“致”来自孔子的“格物致知”,是“到达、抵达”的意思。王阳明将二者进行糅合、完善,提出“致良知”,即:将自己的良知扩充到底,事事物物,皆依良知而行。

事上练

阳明先生晚年始终在强调一句话,叫“事上练”,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在过程中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克己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而克制自己,主要是克制自己的欲念,欲念一多,人心就会散乱。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懂得收束自己的内心,化解内心的妄念,萃取出美好的良知,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人这辈子只有几十年,短暂到来不及做第二件事。选择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志向,集中精力,去解锁那个人生唯一的答案。常人多为物欲牵蔽“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蒙蔽心灵的是物欲,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