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头木屑的屑是什么意思,木屑竹头文言文与解释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2 0
  1. 竹头木屑的成语典故
  2. 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的意思
  3.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1、原句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2、译文

竹头木屑的屑是什么意思,木屑竹头文言文与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明帝太宁三年五月,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的男女们互相庆幸。陶侃为人聪明敏捷,恭慎勤谨,整天并膝端坐, 军府里的各种事务,检查处理,没有遗漏,他总没个闲暇的时候。

3、赏析

表现出陶侃的聪明敏捷,恭慎勤谨,以及百姓们对于陶侃的喜爱和尊重。

扩展资料

陶侃性格

1、聪慧敏捷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做人谨慎,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2、综理微密

陶侃性格“纤密好问”,勤于调查访问,被时人比作人西汉的赵广汉。他精于吏职,善察访,发奸擿伏如神。在这方面陶侃也并不逊色。陶侃曾令诸军营植柳。而都尉夏施盗官柳种在自家门前。陶侃后来看见,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的柳树,为何把它盗来这里种?”夏施恐惧之下连忙谢罪。

百度百科-陶侃

竹头木屑成语典故

1.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2. 小学文言文有哪些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2人弈,其1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1人虽听之,1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1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外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1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1个人在1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的人好。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干不如前1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始时远也。”1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甚么。

1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1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1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末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1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另)1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也没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译文俞伯牙最善于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恍如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我恍如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甚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理解出他的情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因而他把心爱的琴摔碎,毕生不再弹琴。

3.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4. 陶侃惜光阴,文言文翻译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

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

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

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

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5. 《唐临宽容待人》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C.令因请***,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请求休***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C.令因请***,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5分)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5分)答: 4。

C 5。A 6。

D7。文言文翻译:(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

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

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

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

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

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

”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

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 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

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6. 楚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 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 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1。

楚人贫居②,读《淮南方》③,得“螳螂伺④蝉自鄣叶⑤可以***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⑦?”妻始时恒⑧答言“见”,经日⑨,乃厌倦不堪,绐⑩云“不见”。嘿⑾然大喜,⑿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⒀。

吏⒁遂缚诣⒂县⒃。 ①选自《笑林》。

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做过给事中的官。楚人,楚国人。

楚国,现在的湖北省及其周围一带。②贫居过穷日子。

③《淮南方》一种讲医药的书,可能没有传下来。④伺侦察等候。

⑤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障”。

⑥***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 ⑦不同“否”。

⑧恒常是,总是。⑨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⑩绐(dài)哄骗。⑾嘿同“默”。

⑿赍(jī)携带。⒀对面取人物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⒁吏指县里的公差。⒂诣(yì)到……去。

⒃县指县衙门。 启示: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7.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的意思

成语竹头木屑

 拼音zhu tou mu xie

 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成语故事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

 后来,一次新春***,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晋大将桓温要去讨伐蜀地,事先需要赶造不少船只,船板锯好了,但缺少竹钉,没法把船身装起来,陶侃便叫人把藏着的竹头取出来送给桓温,削成竹钉,船便装起来了。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没什么,随手***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你自己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把那个人抓起来教训了一通。 公元315年,陶侃率兵击败杜弢的反晋武装,又攻克长沙,声威很大,权臣王敦因猜忌他,解除了他的兵权,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因为公务少,陶侃一下子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地搬进搬出,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有人不解,甚至笑他,他却正色道,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生活悠闲不但会变懒,还会败坏身体,以后如何担当重任?人们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的意思如下:

曾经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白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②众事,检摄③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⑤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⑥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⑦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⑧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⑨,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有志出力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做人谨慎,为官勤恳,整天盘着腿正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陶侃曾经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

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从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年初一***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

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公性检厉”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文言文的翻译如下:

译文: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幽明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公性俭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