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薮而田的意思是什么,焚薮怎么读音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08 0
  1. 薮泽的意思薮泽的意思是什么
  2. 焚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焚的词语解释_焚是什么意思?
  3. 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4. _焚的意思_焚的意思是什么
  5. 和竭泽而渔同样含义的成语
  6. 竭泽而渔是什么意思?竭泽而渔成语造句和典故
  7. 解释意思!!!文言文的句子。。。

[亿万斯年] 斯:语助词,无义。亿万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

[匿瑕含垢]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放长线钓大鱼] 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焚薮而田的意思是什么,焚薮怎么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计远虑] 指长远打算。

[百年之业] 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或措施。

[百年大业]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杀鸡取卵]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深谋远略] 指***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谋远虑] 指***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贪小失大]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深猷远计] 指***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深图远算] 指***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焚林而畋]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焚林而狩]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焚林而田]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焚薮而田] 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竭泽而渔] 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防微虑远] 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百世之利]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忧深思远]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长虑却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长虑后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姱容修态] 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长久之计] 计:***,策略。长远的打算。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深思远虑]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深惟重虑] 犹深思熟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深计远虑] 犹深思远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今日有酒今日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薮泽的意思薮泽的意思是什么

渊薮的词语解释是:渊薮yuānsǒu。(1)渊:深水,鱼住的地方;薮:水边的草地,兽住的地方。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渊薮的词语解释是:渊薮yuānsǒu。(1)渊:深水,鱼住的地方;薮:水边的草地,兽住的地方。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词性是:名词。结构是:渊(左右结构)薮(上下结构)。注音是:ㄩㄢㄙㄡˇ。拼音是:yuānsǒu。

渊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渊,鱼聚之处;薮,兽聚之处。泛指人和事物集聚的地方。引《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_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_。”唐刘知几《史通·辨职》:“斯固素餐之窟宅,尸禄之渊_也。”清何_《樵香小记·经典释文》:“《经典释文》,为古义之渊_。”艾青《大西洋》诗:“多少年了,大西洋啊,成了大海盗的渊薮。”⒉聚集。引《南齐书·王晏传》:“令大息德元渊_亡命,同恶相济,_客成_。”清恽敬《与姚秋农》:“中州人文渊_,昔圣先贤流风在人,五兄课士之外,必有提唱发挥,守先待后之事。”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文物风俗,渊_于此。”⒊谓深广。引《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智含渊_,仁隆春_,义高秋云,行_冰霜。”⒋犹深渊。引郭小川《登九山》诗:“妄图把广大贫下中农重新投入黑暗的渊薮。”⒌犹根源。引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堂堂_川士,察脉极渊_。”明李贽《童心说》:“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人之渊_也。”

二、国语词典

渊,鱼所居之处。薮,兽所聚之处。渊薮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三、网络解释

渊薮渊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yuānsǒu。有聚集;深广;深渊;根源;鱼和兽类聚居的处所等意思。比喻某种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关于渊薮的诗句

庶几造渊薮往年群盗号渊薮鱼龙渊薮风月窟

关于渊薮的成语

渊源有自渊清玉_临渊羡鱼丛雀渊鱼山薮藏疾临渊结网才墨之薮薮中荆曲焚薮而田

关于渊薮的词语

师友渊源渊源有自积水成渊不啻天渊竭泽焚薮才墨之薮山薮藏疾渊清玉_薮中荆曲逋逃之薮

关于渊薮的造句

1、远远地仰望那一株弱小的身姿,猜想着在狂风暴雨寒霜冷雪的蹂躏下,它是如何将一叶叶生命的绿色延展下来,并又是如何在钢铁般的绝壁上顽强地站立下来,我不禁为自然中的一株平凡的生命而折服。我在思考它生长的渊薮,期望从它身上寻找可以支撑生命的力量。

2、然而日本罪恶的势力并未动容丝毫,将整个国家再次推入灾难的渊薮。

3、)“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陈陈相因,辗转传抄,成了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渊薮,成了描绘社会生活、刻划人物形象的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可怕杀手。

4、为***购之四大要件中的首要,其问题实为发生弊害与履约争议之渊薮,故规格之订定实为***购技术最为关键之所在。

5、蕃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渊薮的详细信息

焚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焚的词语解释_焚是什么意思?

薮泽的词语解释是: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犹草野。

薮泽的词语解释是: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犹草野。拼音是:sǒuzé。结构是:薮(上下结构)泽(左右结构)。注音是:ㄙㄡˇㄗㄜ_。

薮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引《庄子·刻意》:“就_泽,处_旷,钓鱼_处,无为而已矣。”宋苏辙《民政下·第三道》:“及行天下,览其山林_泽之所生,与其民之所有,往往与古不类。”明刘基《寄赠怀渭上人》诗:“我如野鸟贯_泽,络以__知必_。”章炳麟《_书·原人》:“_藻浮乎江湖,鱼浮乎_泽。”⒉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引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风流薮泽》:“长安有平康坊,所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风流_泽。”明袁宏道《郑母节行始末》:“巴陵,贾_泽也。”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维扬本_花_泽。自昔新城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_如昨;浮湛宦辙,代有名流。”⒊犹草野。引《后汉书·郎_传》:“若有德不报,有言不_,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_泽;修其故志矣。”晋葛洪《抱朴子·穷达》:“邈俗之士,不_之人或抑顿於_泽,或立朝而斥退也。”

二、国语词典

水流汇聚的地方。比喻人物荟聚之处。

三、网络解释

薮泽薮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ǒuzé释义:1、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2、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3、犹草野。

关于薮泽的诗词

《山市晴岚·薮泽趁虚人》

关于薮泽的诗句

适我薮泽念只今寂寞薮泽里薮泽纵谈惊世换

关于薮泽的成语

薮中荆曲泽及万世泽畔吟深仁厚泽单椒秀泽焚薮而田山薮藏疾才墨之薮膏泽脂香竭泽而渔

关于薮泽的词语

言谈林薮焚薮而田才墨之薮泽畔吟竭泽而渔逋逃之薮泽及万世山薮藏疾彭泽横琴薮中荆曲

关于薮泽的造句

1、薮泽山林,毓材是出,斧斤之用,比屋所资。

2、今贵戚打球击鼓,飞鹰奔犬,狎比宵人,盘游薮泽。

3、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4、恐山林薮泽,藏荆隋之宝,卜筑屠钓,韫萧张之奇。

5、遍游薮泽一渔_,尽历风霜只_袍。天为念贫偏与健,人因见_误称高。地连海_涛声近,云冒山椒雪意豪。偶得名樽当痛饮,凉州那得直蒲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薮泽的详细信息

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焚的拼音 焚的解释 焚是什么意思

1、焚字的拼音是fén ; 2、 焚字的解释:烧: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燃烧

精选部分焚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自焚造句:当然欧巴马可以扯开嗓门,全力声援伊朗的反对党,甚至提供物质援助,不过此举恐怕会玩火自焚:伊朗***就有藉口描述反对党是大魔鬼美国的傀儡。

解释:自己烧死自己,多用于比喻。

2、焚化造句:他们曾经想过用焚烧的办法来处理垃圾,然而***在06年到10年间建造82座焚化炉的办法遭到了日益严重的“不要在我家后院”运动的***。

解释:烧掉(尸骨、神像、纸钱等)。

3、焚书造句:他很快注意到,1523年的伦敦不仅是货物,也是思想的集散地,思想传播速度之快吓坏了当权者,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焚书和镇压。

解释:明末李贽著。又称《李氏焚书》。作者估计此书会遭到统治者‘焚而弃之’,故名。共六卷。包括书答、杂述、史评及诗等。另有《续焚书》五卷,系门人汪本钶辑集。

4、焚毁造句:一名反同性恋的运动人士表示,上帝已经焚毁了所多玛和蛾摩拉,如果允许进行同性恋权利***,上帝也会焚毁莫斯科。

解释:烧坏;烧毁。

5、焚风造句:在我国山区,地形的影响常激发出一些特有的山地气候现象,比如焚风、布拉风和温度冷湖等。

解释: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热而干的风。多焚风的地区,空气平常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6、心急如焚造句:上个月在北京数个苹果专卖店外,人们心急如焚的排队只为争抢新上市的iPad2和白色iPhone4,期间还发生了几场混战。

典故: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7、忧心如焚造句:牛津大学出版社说,9?11恐怖***发生后,忧心如焚的家长、老师和图书馆已经不能招架孩子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强烈好奇心了,因此他们正在加紧赶印《养家的人》。

典故: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8、玩火自焚造句:当然欧巴马可以扯开嗓门,全力声援伊朗的反对党,甚至提供物质援助,不过此举恐怕会玩火自焚:伊朗***就有藉口描述反对党是大魔鬼美国的傀儡。

典故: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9、玉石俱焚造句:在力士参孙中,整首诗都热烈暗示着弥尔顿心愿他自己也能像参孙一样,以生命为代价,与仇敌玉石俱焚。

典故: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10、焚书坑儒造句: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两者都导致了人类两大文明类型的转型,改写了人类对自己的记忆。

典故: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有关焚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焚的组词 焚怎么组词 焚的多音字组词 焚字组词

飙焚、焚顶、焚鱼、焚逸、焚如、焚销、焚次、焚香、焚巫、焚荐、焚券、焚轨、焚稿、焚烧、焚枯、焚燎、焚掷、焚研、焚裘、焚舟、焚掠、焚笔、焚弃、焚躬、焚池、焚黄、焚煎、焚烬、焚荡、焚草、焚炀、焚烁、焚裂、焚炙、坑焚、救焚、焚轶、焚身、兰焚、自焚、焚祷、焚诵、焚骨、灰焚、焚铄、焚毁、焚膏、焚除、焚化、焚骸、焚和、焚屠、焚躯、焚死、焚榇、焚燔、焚牧、焚轮、焚劫、焚砚、焚坑、焚椒、焚尸、焚污、焚灭、焚风、焚山、焚灼、芝焚、烧焚、焚靡、焚冲、焚帛、焚修、焚石、焚谷、焚盥、焚柴、焚书、焚煞、焚林、焚削、焚溺、焚芝、焚剽、焚瘗、焚钱粮、竭泽焚薮、牧竖之焚、刳胎焚郊、刳胎焚夭、坑儒焚书、焚琴煮鹤、焚枯食淡、焚薮而田、焚书坑儒、焚香礼拜、焚林竭泽、巢焚原燎、塞井焚舍、扫地焚香、象齿焚身、五内如焚、心如火焚、忧心如焚、玉石俱焚、芝艾并焚、芝艾同焚、芝艾俱焚、芝艾共焚、煮鹤焚琴、焚山烈泽、焚林之求、焚琴鬻鹤、焚林而狩、焚舟破釜、焚钱烈楮、焚巢捣穴、焚典坑儒、焚如之祸、焚契市义、焚巢荡穴、焚林而猎、焚尸扬灰、焚林而田、焚芝锄蕙、焚香列鼎、焚香顶礼、撮土焚香、抱薪救焚、释缚焚榇、煮粥焚须、玩火自焚、五内俱焚、未焚徙薪、心焦如焚、心急如焚、燕处焚巢、芝残蕙焚、芝焚蕙叹、焚香膜拜、焚林而畋、焚符破玺、焚骨扬灰、焚膏继晷、焚香扫地、兰艾同焚、救焚益薪、救焚拯溺、救焚投薪、椒焚桂折、济河焚舟、继晷焚膏、破釜焚舟、鸟焚鱼烂、鸟焚其巢、捻土焚香

_焚的意思_焚的意思是什么

『壹』 疯狂猜成语中有十二个而字和十一个立字是什么成语

三十而立

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

『贰』 什么什么而上四字成语

“拾级而上”意为“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一拥而上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一哄而上拼音: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蜂拥而上拼音:fēng yōng ér shàng

释义: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例句: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杀下山寨。

拾级而上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

释义: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叁』 疯狂猜成语图上有个而字和许多e

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来 jiàn

解源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对说话、写文章、事情和人的所作所为等的理解。一般作宾语、定语、独立成分。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辨析~和“不言而喻”;都形容很明显;无须多说或多看。但“不言而喻”偏重于人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偏重于极容易看明白。

例句

(1)这道理~;谁都能看明白。

(2)这个道理~;谁都能弄明白。

『肆』 有哪个成语中有“比”这个字,而且比的意思是靠近

比翼双飞

『伍』 测视力一个而字那个的成语猜图是什么答案

成语是显而易抄见袭

拼音:xiǎn ér yì jiàn

解释:显,明显。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写文章等。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谜语:放大

同韵词:发上冲冠、断恶修善、鳌头独占、谈空说幻、水米无干、看菜吃饭、不屑置辩、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他乡异县、自靖自献

『陆』 哪些成语中带"为"字,而且意思是被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为裘为箕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柒』 什么成语里含有之字而且之的意思是和

之成语 :

自知之明、

求之不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燃眉之急、

无价之宝、

持之以恒、

泰然处之、

切肤之痛、

不速之客、

当之无愧、

莫逆之交、

言之凿凿、

天府之国、

神来之笔、

普天之下、

一技之长、

用武之地、

君子之交、

缓兵之计、

置之度外

不解之缘、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犊、

堂而皇之、

肺腑之言、

失之交臂、

一以贯之、

顷刻之间、

甘之如饴

『捌』 而字有什么成语

包含“而”的成语共有853个

1)哀而不伤

2)安枕而卧

3)昂然而入

4)拔地而起

5)白头而新

6)败兴而归

7)半济而击

8)半涂而罢

9)半涂而废

10)半途而废

11)包而不办

12)抱才而困

13)备而不用

14)背道而驰

15)背道而行

16)倍道而进

17)倍道而行

18)比而不党

19)比肩而立

20)比肩而事

21)比屋而封

22)毙而后已

23)避而不谈

24)并日而食

25)博而不精

26)博而寡要

27)不辞而别

28)不得而知

29)不德而功

30)不恶而严

31)不寒而栗

32)不欢而散

33)不教而杀

34)不教而诛

35)不矜而庄

36)不胫而走

37)不劳而成

38)不劳而获

39)不劳而食

40)不了而了

41)不令而信

42)不谋而合

43)不谋而同

44)不平而鸣

45)不期而会

46)不期而然

47)不期而同

48)不期而遇

49)不勤而获

50)不宣而战

51)不言而信

52)不言而谕

53)不言而喻

54)不药而愈

55)不一而足

56)不壹而三

57)不壹而足

58)不翼而飞

59)不约而同

60)不战而溃

61)不战而胜

62)擦肩而过

63)操券而取

64)侧目而视

65)侧足而立

66)察察而明

67)冁然而笑

68)长驱而入

69)倡而不和

70)称柴而爨

71)称量而出

72)趁虚而入

73)瞠目而视

74)乘隙而入

75)乘虚而入

76)秤薪而爨

77)冲口而出

78)冲口而发

79)础泣而雨

80)础润而雨

81)触而即发

82)触类而长

83)触类而通

84)传檄而定

85)垂拱而治

86)垂裳而治

87)垂手而得

88)垂涕而道

89)从风而服

90)从风而靡

91)从天而降

92)从天而下

93)从一而终

94)促膝而谈

95)脆而不坚

96)存而不论

***)存而不议

98)大败而逃

99)大而化之

100)大而无当

101)待贾而沽

102)待价而沽

103)待时而动

104)待时而举

105)戴头而来

106)戴星而出

107)旦旦而伐

108)淡而不厌

109)淡而无味

110)当刑而王

111)倒屣而迎

112)道而不径

113)得而复失

114)登高而招

115)等而上之

116)等而下之

117)抵掌而谈

118)抵足而眠

119)抵足而卧

120)鼎足而居

121)鼎足而立

122)鼎足而三

123)动而若静

124)斗而铸兵

125)斗而铸锥

126)笃而论之

127)断而敢行

128)夺眶而出

129)夺门而出

130)掇而不跂

131)而今而后

132)而立之年

133)犯而不校

134)犯而勿校

135)泛泛而谈

136)废然而反

137)废然而返

138)废书而叹

139)分而治之

140)焚林而猎

141)焚林而狩

142)焚林而畋

143)焚薮而田

144)奋袂而起

145)蜂拥而来

146)蜂拥而起

147)蜂拥而上

148)蜂拥而至

149)否极而泰

150)否终而泰

151)肤寸而合

152)伏而唂天

153)伏而咶天

154)扶摇而上

155)怫然而怒

156)拂袖而归

157)拂袖而起

158)拂袖而去

159)拂衣而去

160)浮而不实

161)富而不骄

162)富而好礼

163)富而无骄

164)改而更张

165)盖地而来

166)高而不危

167)高枕而卧

168)恭而敬之

169)恭而有礼

170)拱手而降

171)拱手而取

172)股战而栗

173)鼓腹而游

174)鼓噪而进

175)鼓噪而起

176)顾而言他

177)刮目而视

178)挂冠而归

179)挂冠而去

180)观机而动

181)观机而作

182)观衅而动

183)广而言之

184)贵而贱目

185)滚滚而来

186)国而忘家

187)过而能改

188)含而不露

189)含屈而死

190)罕譬而喻

191)好谋而成

192)合而为一

193)合二而一

194)和而不唱

195)和而不同

196)和衣而睡

1***)和衣而卧

198)赫然而怒

199)虎而冠者

200)华而不实

201)华而失实

202)画地而趋

203)缓辔而行

204)诲而不倦

205)惠而不费

206)货而不售

207)霍然而愈

208)讥而不征

209)击壤而歌

210)饥而忘食

211)鸡鸣而起

212)积而能散

213)赍志而没

214)赍志而殁

215)及锋而试

216)及瓜而代

217)极而言之

218)几而不征

219)计日而待

220)计日而俟

221)继世而理

222)继踵而至

223)戛然而止

224)兼程而进

225)兼而有之

226)简而言之

227)简能而任

228)见机而行

229)见机而作

230)见几而作

231)接踵而来

232)接踵而至

233)揭竿而起

234)结绳而治

235)竭泽而渔

236)解颜而笑

237)仅此而已

238)尽辞而死

239)尽欢而散

240)尽力而为

241)尽心而已

242)敬而远之

243)究而言之

244)久而不匮

245)久而久之

246)具体而微

247)据梧而瞑

248)聚而歼之

249)聚族而居

250)卷席而居

251)卷席而葬

252)绝裾而去

253)绝裙而去

254)崛地而起

255)谲而不正

256)凯旋而归

257)侃侃而谈

258)侃侃而言

259)可想而知

260)渴而穿井

261)渴而掘井

262)溘然而去

263)溘然而逝

264)叩马而谏

265)夸夸而谈

266)款款而谈

267)喟然而叹

268)捆载而归

269)稇载而归

270)困而不学

271)困而学之

272)扩而充之

273)劳而不获

274)劳而不怨

275)劳而少功

276)劳而无功

277)老而弥笃

278)老而弥坚

279)老而益壮

280)乐而不荒

281)乐而不厌

282)乐而不*

283)乐而忘返

284)乐而忘归

285)乐而忘死

286)乐而忘忧

287)类是而非

288)历阶而上

289)联袂而至

290)联翩而至

291)廉而不刿

292)量才而为

293)量腹而食

294)量力而动

295)量力而为

296)量力而行

2***)列鼎而食

298)趔趄而行

299)临事而惧

300)笼而统之

301)落荒而逃

302)落荒而走

303)满车而归

304)满而不溢

305)满载而归

306)忙而不乱

307)没而不朽

308)扪虱而谈

309)扪虱而言

310)迷而不反

311)迷而不返

312)迷而知反

313)迷而知返

314)秘而不露

315)秘而不泄

316)秘而不宣

317)秘而不言

318)密而不宣

319)面壁而已

320)面墙而立

321)苗而不秀

322)敏而好古

323)敏而好学

324)鸣琴而治

325)殁而不朽

326)殁而无朽

327)默而识之

328)谋而后动

329)木猴而冠

330)目逆而送

331)沐猴而冠

332)慕名而来

333)泥而不滓

334)逆流而上

335)逆天而行

336)涅而不渝

337)涅而不淄

338)涅而不缁

339)怒目而视

340)拍案而起

341)哌哌而泣

342)翩跹而舞

343)贫而乐道

344)品而第之

345)平心而论

346)破壳而出

347)破门而出

348)破门而入

349)匍匐而行

350)企而望归

351)企足而待

352)谦尊而光

353)嗛而未发

354)强而后可

355)强而示弱

356)墙面而立

357)跷足而待

358)翘足而待

359)锲而不舍

360)轻而易举

361)倾巢而出

362)倾城而出

363)倾耳而听

364)穷而后工

365)曲肱而枕

366)屈指而数

367)取而代之

368)取瑟而歌

369)去而之他

370)群而不党

371)染化而迁

372)攘臂而起

373)绕道而行

374)柔而不犯

375)如此而已

376)如丘而止

377)如是而已

378)如斯而已

379)如响而应

380)蠕蠕而动

381)洒泪而别

382)三命而俯

383)三十而立

384)三思而行

385)扫地而尽

386)扫兴而回

387)铩羽而归

388)铩羽而逃

389)歃血而盟

390)善刀而藏

391)善贾而沽

392)审势而行

393)生而知之

394)失而复得

395)施而不费

396)施施而行

3***)什袭而藏

398)食而不化

399)食言而肥

400)豕而负涂

401)拭目而待

402)拭目而观

403)适可而止

404)疏而不漏

405)述而不作

406)顺非而泽

407)顺风而唿

408)顺流而下

409)顺时而动

410)说说而已

411)死而不悔

412)死而不僵

413)死而不朽

414)死而复生

415)死而复苏

416)死而后已

417)死而后止

418)死而无憾

419)死而无悔

420)死而无怨

421)似非而是

422)似是而非

423)肆口而食

424)素位而行

425)溯流而上

426)随风而靡

427)随机而变

428)随寓而安

429)随遇而安

430)随踵而至

431)泰而不骄

432)泰极而否

433)贪而无信

434)谈笑而道

435)探口而出

436)堂而皇之

437)陶然而醉

438)腾空而起

439)恬而不怪

440)听而不闻

441)挺而走险

442)挺身而出

443)挺身而斗

444)铤而走险

445)同年而校

446)同年而语

447)同盘而食

448)同日而道

449)同日而论

450)同日而言

451)同日而语

452)同舟而济

453)统而言之

454)投传而去

455)投袂而起

456)推而广之

457)脱口而出

458)脱颖而出

459)唾手而得

460)莞尔而笑

461)莞然而笑

462)妄尘而拜

463)望尘而拜

464)望而却步

465)望而生畏

466)望风而遁

467)望风而降

468)望风而溃

469)望风而靡

470)望风而逃

471)望风而走

472)望屋而食

473)望洋而叹

474)危而不持

475)危而后济

476)威而不勐

477)为而不恃

478)娓娓而谈

479)畏而爱之

480)畏影而走

481)温润而泽

482)闻风而动

483)闻风而起

484)闻风而逃

485)闻风而兴

486)闻风而至

487)闻义而徙

488)卧而治之

489)无德而称

490)无根而固

491)无功而返

492)无功而禄

493)无疾而终

494)无胫而来

495)无胫而行

496)无胫而至

4***)无胫而走

498)无为而成

499)无为而治

500)无翼而飞

501)毋翼而飞

502)析骨而炊

503)析骸而爨

504)膝行而进

505)膝行而前

506)习而不察

507)席地而坐

508)席卷而逃

509)系而不食

510)弦而鼓之

511)显而易见

512)乡乡而饱

513)相待而成

514)相辅而成

515)相辅而行

516)相机而动

517)相机而行

518)相机而言

519)相继而至

520)相时而动

521)相提而论

522)相须而行

523)向明而治

524)向若而叹

525)向天而唾

526)向隅而泣

527)笑而不答

528)信步而行

529)信而好古

530)信而有征

531)信而有徵

532)信而有证

533)形而上学

534)秀而不实

535)虚而不淈

536)虚一而静

537)悬而未决

538)悬悬而望

539)学优而仕

540)谑而不虐

541)谑而近虐

542)循次而进

543)循墙而走

544)哑然而笑

545)言而不信

546)言而无信

547)言而有信

548)奄然而逝

549)掩鼻而过

550)掩耳而走

551)掩口而笑

552)掩面而泣

553)扬长而去

554)徉长而去

555)仰天而笑

556)要而论之

557)要而言之

558)夜而忘寐

559)夜而忘寝

560)一蹴而成

561)一蹴而得

562)一蹴而几

563)一蹴而就

564)一蹴而至

565)一概而论

566)一概而言

567)一鼓而擒

568)一鼓而下

569)一呵而就

570)一轰而散

571)一哄而集

572)一哄而起

573)一哄而散

574)一哄而上

575)一閧而散

576)一唿而集

577)一褱而论

578)一挥而成

579)一挥而就

580)一览而尽

581)一日而白

582)一扫而光

583)一扫而尽

584)一扫而空

585)一往而深

586)一望而知

587)一洗而空

588)一言而定

589)一言而喻

590)一饮而尽

591)一拥而入

592)一拥而上

593)倚闾而望

594)倚门而望

595)易地而处

596)易子而教

5***)易子而食

598)因机而变

599)因人而施

600)因人而异

601)因势而动

602)夤缘而上

603)引而不发

604)引而申之

605)引而伸之

606)引颈而望

607)引领而望

608)饮弹而亡

609)饮恨而死

610)饮恨而终

611)应际而生

612)应刃而解

613)应时而生

614)应弦而倒

615)应运而出

616)应运而起

617)应运而生

618)迎刃而解

619)迎刃而理

620)迎刃而判

621)颖脱而出

622)勇而无谋

623)尤而效之

624)油然而生

625)鱼贯而出

626)鱼贯而进

627)鱼贯而前

628)鱼贯而入

629)鱼贯而行

630)鱼烂而亡

631)逾庖而宴

632)欲盖而彰

633)援笔而就

634)源源而来

635)韫椟而藏

636)韫匵而藏

637)杂沓而至

638)载誉而归

639)凿坏而遁

640)凿坯而遁

641)择地而蹈

642)择肥而噬

643)择交而友

644)择邻而居

645)择木而处

646)择木而栖

647)择人而事

648)择善而从

649)择善而行

650)择主而事

651)折而族之

652)枕干而寝

653)枕善而居

654)振旅而归

655)知而不言

656)知而不争

657)知而故犯

658)知难而进

659)知难而退

660)知难而行

661)执而不化

662)执一而论

663)直道而行

664)直而不肆

665)直而不挺

666)扺掌而谈

667)指日而待

668)治丝而棼

669)炙手而热

670)质而不俚

671)质而不野

672)置而不问

673)中道而废

674)中途而废

675)终而复始

676)重而无基

677)周而不比

678)周而复始

679)卓而出群

680)自郐而下

681)自然而然

682)自上而下

683)自下而上

684)自崖而反

685)总而言之

686)遵而不失

687)遵而勿失

688)坐而待毙

689)坐而待弊

690)坐而待旦

691)坐而待曙

692)坐而论道

693)***而情不专

694)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69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696)兵在精而不在多

6***)伯仁由我而死

698)不得其门而入

699)不得已而求其次

700)不得已而为之

701)不得已而用之

70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703)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704)不患寡而患不均

705)不可同年而语

706)不可同日而语

707)不期然而然

708)不幸而言中

709)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710)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711)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712)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71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714)塍蛇无足而飞

715)出污泥而不染

716)出淤泥而不染

717)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718)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719)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720)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721)对屠门而大嚼

722)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

723)二而一

724)反其道而行之

725)反其意而用之

726)放之四海而皆准

727)放诸四海而皆准

728)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729)赴东海而死

730)敢怒而不敢言

731)敢怨而不敢言

73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733)功者难成而易败

73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735)顾左右而言他

73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37)过屠门而大嚼

738)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739)好色而恶心

740)何乐而不为

74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742)虎而冠

743)虎生而文炳

7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745)敬鬼神而远之

746)久而不闻其香

7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4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749)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750)可望而不可及

751)可望而不可即

752)可一而不可再

753)口惠而实不至

754)来而不往非礼也

755)老而不死是为贼

756)良马见鞭影而行

757)***之外,存而不论

758)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759)明鼓而攻之

760)鸣鼓而攻之

761)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762)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76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764)皮不存而毛焉附

76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66)起死人而肉白骨

767)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768)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769)牵一发而动全身

77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71)群起而攻之

7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73)***得而诛之

77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77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76)入宝山而空回

777)入宝山而空手回

778)三过家门而不入

779)三过其门而不入

780)三思而后行

781)山以小陁而大崩

782)山有朽壤而自崩

78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85)师心而不蹈迹

786)虱处头而黑

787)石韬玉而山晖

788)时难得而易失

789)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790)时者难得而易失

791)识二五而不知十

792)食而不知其味

79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94)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795)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796)树欲静而风不宁

7***)树欲静而风不停

798)树欲静而风不息

799)树欲静而风不止

800)树欲息而风不停

801)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802)水因地而制流

803)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804)思而不学则殆

80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80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07)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808)听其言而观其行

809)推之四海而皆准

810)外君子而中小人

811)王顾左右而言他

812)望然而去之

813)未可同日而语

814)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815)无往而不胜

81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817)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818)小学而大遗

819)挟天子而令诸侯

820)心有余而力不足

821)心有馀而力不足

822)学而不思则罔

8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24)学而时习之

825)学而优则仕

826)谑而虐

827)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828)言有尽而意无穷

8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830)一而二,二而三

831)一而二,二而一

832)一而光

833)一而再,再而三

834)一发而不可收拾

835)一身而二任

836)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837)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838)有过之而无不及

839)有所恃而不恐

840)有所为而为

841)幼而学,壮而行

842)欲得而甘心

84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844)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845)择其善者而从之

846)知二五而不知十

847)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848)知其不可而为之

849)知一而不知二

850)置之死地而后快

851)置之死地而后生

852)置之死地而后已

853)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玖』 含有“之”字和“而”字的成语有什么

之乎者也、之死靡它、之死不渝、而立之年、脱口而出

『拾』 一个眼睛看一个而字是什么成语

视而不见shìérbùjiàn

[释义]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版。也指不理睬;权看见了当没看见。

[语出] 语出《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正音] 不;必须读作“bú”;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 视若无睹 听而不闻

[反义] 过目不忘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例句]

①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和竭泽而渔同样含义的成语

_焚的词语解释是: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_如焚。"。

_焚的词语解释是: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_如焚。"。注音是:ㄉㄢ_ㄈㄣ_。结构是:_(左右结构)焚(上下结构)。拼音是:dànfén。

_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引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_如焚。”宋王安石《定林寺》诗:“城市少美蔬,想今困_焚。”明李东阳《久旱》诗:“忧心剧_焚,中热不可制。”

二、网络解释

_焚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_如焚。”宋王安石《定林寺》诗:“城市少美蔬,想今困_焚。”明李东阳《久旱》诗:“忧心剧_焚,中热不可制。”

关于_焚的诗句

万生息_焚适叹_焚千亩尽忧在_焚非惮暑

关于_焚的成语

焚典坑儒济河焚舟焚琴鬻鹤扫地焚香救焚投薪焚林而田焚薮而田焚骨扬灰椒焚桂折撮土焚香

关于_焚的词语

焚琴鬻鹤撮土焚香救焚投薪扫地焚香焚薮而田继晷焚膏忧心如_焚骨扬灰焚林而田巢焚原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焚的详细信息

竭泽而渔是什么意思?竭泽而渔成语造句和典故

和竭泽而渔同样含义的成语是杀鸡取卵。

杀鸡取卵,拼音为shā jī qǔ luǎn,汉语成语,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出自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同义词竭泽而渔、不留余地、因小失大

反义词高瞻远瞩、一举两得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顾眼前的利益,含贬义。

解释意思!!!文言文的句子。。。

成语名称: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竭泽而渔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竭泽而渔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竭泽而渔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竭:弄尽;泽:池塘;渔:***。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杀鸡取卵 不留余地

[反义]? 从长计议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睚式。

[例句]?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和军队的需要;~;诛求无已。

[英译]?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百科解释如下:

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目录 ? 成语出处 ? 成语示例 ? 古文 ? 相关人物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出处[回目录]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田:打猎。竭:尽。渔:***。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示例[回目录]

另外的错误观点,那就是不顾人民的困难,只顾***和军队的需要,诛求无已。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古文[回目录]

原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出处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 竭:使......干涸

 渔:***

 明年:第二年

 焚:用火烧

 薮(sǒu):指草野

 田:通“畋”,打猎

译文 使河流干涸而***,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的方法,即使现在侥幸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这不是长久之计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相关人物[回目录]

雍季

 雍季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故事竭泽而渔的主要人物。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亦称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却波村人)。与晋同祖,是晋支族入主诸戎部落者。

 狐偃

 狐偃忙于大戎。其姊(或妹)狐姬嫁于太子诡诸(晋献公)后,其父狐突“事晋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公子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这几个人“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 焉”,成年以后仍是如此。后来楚成王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显然是狐赵等人耳濡目染的结果。献公八年(前671年),迁都绛(今山西新绛,一说翼城),狐偃随重耳至绛。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

 居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屈(今山西石楼),狐偃又随重耳至蒲。献公二十一年,骊姬诬谄申生有弑君杀父之意,申生自缢身亡。狐偃保重耳“备守蒲城”,一年后出亡。有关狐偃这数十年的事迹,史载不详。据考,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即己成人,狐偃寄人篱下,尽为父为师之劳,不会有大的作为,但对晋后期政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评价中肯贴切。

 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使重耳最终得以返回晋国,宏图霸业。

 重耳

 重耳一行离晋后,狐偃力主去狄。当时,齐国是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北杏盟约后,齐桓公实际上已成为中原盟主。楚国也是南方的经济军事大国。狐偃为何弃强投弱呢?因为他意识到,齐楚千里迢迢,沿途崇山大川,举步维艰,仓皇出走又缺乏给养,即使能免于追杀,也会困死途中。且齐楚是否肯予接纳,也有疑问。而狄近易达,又是重耳母国,纳公子重耳应在情理之中。还有狄晋毗邻,可以观望动静,蓄力待时。可见,这个决定不失为上策。

 重耳在狄十二年,狐偃反劝他赴齐。此时戎狄势力大为削弱,己无力帮助重耳“成事”,齐桓公虽年已垂暮,但雄心犹在,欲借晋为助,与秦楚抗衡,维持霸主地位。且“管仲殁没”,“哀而思始”“求善以忠”,定会收留人才济济的重耳一行。至齐后,果然受到桓公的热情款待,对重耳更是深加恩渥。只是由于齐桓公卒,五子争立,诸侯叛齐,内外交困,“子犯知其不可以动”,才毅然决定离开齐国。这时,多年的流亡生活已使重耳意志消沉。他枕于安乐,“遂无去心”,“有终焉之志也”。狐偃又与姜氏谋,“醉而载之以行”。如果不是狐偃机智果敢地迫使重耳离齐,重耳只能在齐国苟且一生,文公霸业将无从谈起,春秋历史形势必会大变。

 重耳返国,时值晋动荡之余。十数年间,晋内讧不已,国乱民忧。先是“骊姬之乱”,继而献公去世,里克、邳郑杀奚齐、卓子,荀息身亡,晋惠公夷吾上台后,又杀了掌握实权的里、邳等大臣,弄得人心惶惶,众叛亲离。对外惠公背信弃义,发动不义战争,使晋元气大伤。

 然而,从公元前636年文公即位,到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前后不到五年时间,文公何以能宣信诸侯,称雄天下呢?《左传》云,文公历游诸国,备尝“险阻艰难”,故返国后,知“励精图治”以求霸。事实上,这是狐偃、赵衰等股肱之臣,帮助文公“蓄爱百姓,厉养戎土”的结果,其中,狐偃更是出了大力。

 狐偃等帮助文公革新内政,迅速医治留下的创伤,从而奠定了与秦楚抗衡的物质基础。主要措施有:—,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多年来,随重耳共度患难的一批老臣都被委以军国重任。二,提倡孝事父母,尊祖敬家,忠于国事,“以厚民性”。三,废除繁重的徭役,减免苛捐杂税,资助无力生活和生产者。四,鼓励农耕,劝有分无,省灭国用,足财备凶。五,“大搜于被庐”,改上下两军之制为上中下三军之制。这些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推动工商业的繁荣,提高晋军的战斗力,起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晋国呈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昌盛景象。文公四年,晋军能在城濮大败楚军,一战而成霸业,无疑是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

 文公元年(前636年),周室内乱,襄王弟昭叔(太叔带)伙同狄人伐周,占洛邑。襄王避难于郑,派使者简师父,左鄢父求救于晋和秦。文公二年,秦军至河上,将纳王。由于晋大乱之余,百端待举,国力尚薄,文公对勤王事宜迟疑不决。狐偃却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远见卓识,意识到这是晋成为诸侯盟主的天赐良机。当时,整个局势对晋极为不利。远在南方的楚国,自成王继位后,不断向北方扩张领土,公元前656年召陵之会后,楚加紧了北上的步伐,大有继齐桓公之后而称霸中原之势。西秦也不偏安于边陲,一直在觊觎晋国的领土。狐偃当然知道,只有南阻强楚,西扼边秦,才能入主中原。而此时的晋国,积贫积弱,国步维艰,在经济军事方面尚无力与秦楚抗衡。为此,必须首先在政治上取得诸侯的信任,提高晋的威望。况周王室同晋宗室有名义上的宗法关系,不纳则失之于义。狐偃力劝文公:“继父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文公终于出兵勤王,杀王子带于隰城(今山西汾阳),王入城周(今河南洛阳)。周王设宴款待晋文公,并赐樊、温、原和攒茅等人邑之田给文公。

 勤王不仅扩大了晋国的疆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晋在诸国中的地位,为晋入主中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狐偃不仅具有政治家过人的胆识,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大智大勇。文公三年(前634年)楚胁迫陈蔡攻宋,宋求救于晋。从当时的各诸侯国局势看,晋楚两国的直接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但是,晋军在数量抑或质量上都逊于楚军。面对强敌,狐偃***取“调虎离山之计”,避其锋芒,以智取胜。他提出:“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晋军伐曹卫,取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三月攻占曹国都城,迫使楚军撒出宋国。

 当楚军复攻宋国时,狐偃毫不惧色。决心同楚国决一雌雄。他预言:“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打消了晋文公的顾虑。狐偃战赂上蔑视敌人,是以战术上重视敌人为前提的。《吕氏春秋》云:“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曰‘楚众我寡,为之奈何’,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以文,繁战之君,不足以诈,君亦诈之而已。”在城濮之战中,晋军始终贯彻狐偃“诈”的策略。战争初期,晋军“退三舍避之”,使楚军更加骄横轻敌。战争中间,狐偃、先轸命令晋军以虎皮蒙马,马后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制造逃跑***象,“伐其木以盖其兵”,迷惑楚军,使楚军处处被动挨打,以“败绩”告终。

 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结局,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它改变了春秋时期中原的政治格局,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从此开始了晋楚争霸中原的百年历史。关于战争的指挥者,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先轸。事实上,狐偃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是有道理的。连晋文公也盛赞:“偃言万世之功”,给狐偃以极高的评价。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狐偃卒。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可以这样说,狐偃为晋文霸业付出了毕生心血,无狐偃则无晋文霸业,此誉实不为过。狐偃的品行和才华受到各国诸侯大夫的推崇。宋公孙固称孤偃“惠以有谋”;曹大夫僖负羁赞狐偃:“可谓贤矣”楚令尹子至见其卿才,甚至“请上狐偃。”狐偃同其父狐突,其兄狐毛还受到后人深切的怀念。原因是,狐偃具有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流亡途中,历尽磨难。所经各国,有礼遇,更多的则是冷遇和轻慢,甚至难免乞食,或有杀身之虞。狐偃为了返国大局,忍辱负重,唯力是视,受到时人的嘉许和后人的尊敬。其次,孤氏父子之人忠公体国,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骊姬之乱后,狐突派其二子夹辅重耳,逃出晋国。在秦时,当狐偃听到献公命从重耳亡者返国,不返者“尽灭其家”的胁迫时,他大义凛然,拒绝回晋。其父狐突也仗义死节,伏剑身亡。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历代皇帝都以狐突忠贞报国为忠义楷模,及至宋代,宋徽宗封狐突为忠惠利应侯。七月十四日狐突诞辰日至今仍为交城一带的传统古节。最后,作为功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狐偃在春秋发展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而晋文公称霸,遏止了秦楚等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的扩张,动摇了西周宗法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那么.狐偃的历史贡献则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英文: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 /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87565.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94663.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1.出自《管子》

做国君的不能守住自己的山林沼泽,就没有资格做天下诸国的盟主。

2.伐木和种树要同时进行,这样山林就不会光秃,百姓也有生活用的木材。

3.抽干湖水来***,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