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_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出自论语卷几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2 0
  1. 《论语·述而》的原文是什么?
  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3.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 RT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的意思如下:

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窃:私,私自,私下。老彭:商代思想家、教育家。

彭祖四代,第一代始彭祖彭铿,烹饪之祖;第二代夏朝伯爵彭寿,政治家、军事家、武术家;第三代彭考,助商灭夏;第四代彭祖老彭,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偶像,也是老子先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对自己著作和教学思想的概括。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_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出自论语卷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喜好古代文献并且加以证信,他能够仔细观察人生百态,深切体悟人情世故,选***间轶闻中符合人性***的部分加以整理。简言之,就是孔子能在继承古代典籍的基础上,将文化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

每一种思想的兴起,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远不如《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传承与变革,始终是一对共同体,百家争鸣的时代,好似一群精神的拓荒者,每人趟出一条路,供世俗的统治者挑选。历史豪无疑问的表明,统治者都选择了外儒内法这条混合路。

名家注解:

朱熹:“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论语·述而》的原文是什么

B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孔子在世时,曾遭到同时代人的奚落,不被理解,就是因为孔子“不合时宜”的坚持这些思想,言必谈周礼。孔子基于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忠于西周的传统礼乐制度,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不是创作上。对待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他不是***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而是***取敬畏的态度加以整理。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老师他为人温柔体贴却很严厉,高大威武却没有凶猛,恭敬又安详。

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及再传***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lùn”,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时人,及***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 RT

意思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注释

述,传述。作,创造。

窃:私,私自,私下。

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文化内涵

事实上,孔子并非只讲述不写作,他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作春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但是,孔子在“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态度,即对古人、古事经过认真考查后,只进行客观的叙述,不加入自己的褒贬色彩,这就是“述而不作”的具体含义。

至于“信而好古”,既指孔子对于古代文化的态度,也表明他对于古代文化的情感,所以在本篇第二十章中,孔子进一步强调:“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罢了。”

孔子一方面否定了别人对自己“生而知之”的错误评价,另一方面指出了求知的正确态度,对于自己喜欢的知识,要勤奋敏捷、孜孜以求。

述而不作 -- 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

信而好古 -- 相信并爱好古代的物事.

这是孔子的思想,出于《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不值得提倡和学习.它使学人过于崇古和崇拜经典,失去创造力和进取心.我们可以学古,但不要崇古和崇拜经典,要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