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说法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元音老人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2 0
  1. 顽石点头是什么意思
  2. 虎丘记游
  3.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资料
  4.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意思
  5. “千人坐”的称号是如何得来的?
  6.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典故

词目

生公说法

发音

公孙说法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元音老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shēng gōng shuō fǎ

释义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引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八回 画士攘诗一何老脸 官场问案高坐盲人 ...,内中一块石头,同馒头一般,上面錾了“点头”两个字,说这里是 生公说法 台的故址,那一块便是点头的顽石。又有剑池、二仙亭、真娘... 《兰闺恨》第七回 遇美 ...受此温柔乡否?***母见珍娘猝至,如获异宝,乃笑问仲堪曰:“公子 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吾一年来未曾见渠梳里矣。”又谓珍娘曰:“公... 《花月痕》第一回 蚍蜉撼树学究高谈 花月留痕稗官献技 ...也还踏实,只是将‘情’字径行抹煞!试想:枯木逢春,萌芽便发; 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无论是何等样人,比木石自然不同,如何把人当... 《花月痕》第三十七回 廷推岳荐诏予清衔 风暖草熏春来行馆 ...  祖龙鞭石石未尽,破碎弃置西山涯。  生公说法 不到晋,遂令千载成顽沙。 行人策马频来往... 《豆棚闲话》第六则 大和尚***意超升 ...其中也有度世金仙,现身佛子,登坛说法,救拔沈迷。如达摩西来, 生公说法 ,他却在心性上参悟道理,点化世人,说儿句偈语,留几句名...

顽石点头是什么意思

拼音:

shēng gōng shuō fǎ

解释: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出处: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_经》,群石皆点头。”

例句:

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之地乎!(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虎丘记游

问题一:佛家“顽石点头”的典故说的是谁?什么内容。 苏州虎丘山,竺道生。 相传道生尝于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经,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时群石皆为点头。故后世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语,今人每用以比喻感化力之深者。

问题二:佛教中:有 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是真的顽石点头还是比喻的说法? 道生说法,顽石点头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於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阐提」,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叫「信不具」;就是信心不完具,也就是没有信心。又有一个翻译,叫「焚烧善根」。焚,就是用火把它焚了、烧了;他的善根烧了,剩下的就是恶根了,所以信不具。阐提是最不容易度的,你和他讲道理,他总有一种不信的心:「哎,这个简直的!哪有这个道理呢?」你讲得怎N好,他也不相信。就好像当初的拘罗,他以「不受」为宗,无论你讲什N法,他也不听也不接受,这就叫「阐提」。

「弥戾车」,翻作「乐垢秽」。怎N叫乐(音垃)?就是欢喜。这个乐也可以读「耀」。垢秽,就是非常肮脏,非常不乾净的地方。「乐垢秽」,他就欢喜不洁净的地方。所以我们人一定要清洁一点,不要专门欢喜肮脏。又有一个翻译法,叫「恶知见」。人家知见都是善的,他这种知见是恶知见,专门出坏主意,专门流毒水。流毒水,意思就是不单对自己不好,而且影响其他的人也都不好了。「隳」,毁坏。堕字念「灰」时,通「隳」。堕,就是堕落到那Y边去。什N样人堕落到那儿呢?就是阐提,他就欢喜这个不乾净和恶知见的地方。

这个「阐提」,在《涅经》上有提到。道生法师以前讲《涅经》,那时候《涅经》还不全,他讲《涅经》的前半部,後半部还没有传来中国。经的前半部上,讲「阐提无佛性,不能成佛」;一般的法师讲经,就都说「阐提不能成佛」。在经的後半部,就说到「阐提也可以成佛」。但是那时候,没有後半部的经,道生法师讲经时就不依照***讲,而说「阐提也可以成佛」。

因为这样子讲,一般的法师就都反对他,就都妒忌他,说他别开生面,认为他这个***是与人不同的。那N道生法师遭人妒忌,他再讲经,也就没有人听了。为什N?说他讲得不对,与经旨不相合,违背经义;经上说是「阐提不能成佛」,他硬说「阐提可以成佛」,佛所说的经典,他都认为不对了。其实,他并不是说得不对,也不是说佛说得不对;是他明白那种道理了,所以虽然没有见到後半部经,他已经悟出佛不会这样说法的。

那没人听他讲经了,他就跑到K州。那儿有一座虎丘山,他到那山上,对著一些石头讲《涅经》。讲讲,讲到「阐提无佛性」这儿,他就问:「我说这个阐提也有佛性,你们说对不对?」山上这一些个石头就都点头。所以说「道生说法,顽石点头」,也就从这个地方来的。石头本来是无情的东西,不会动弹的,他讲经讲到这儿,顽石都同意他这个***,都向他点头了,说他讲得对。

那N这Y边又有一个道理,当时道生法师讲《涅经》,为什N顽石点头?我相信这些顽石的上边,都有鬼神在那儿听经呢!或者坐到石头上,或者跪在石头边──不会躺的,因为听经要坐著。等到道生法师一问的时候,这一些鬼神就都同意他,所以就令那些石头摇动起来了,石头也点头了!这是一个意思。或者这一些石头,在过去生的时候,也都有灵性的,在石头上附著,所以它们也就同意道生法师这个***。

问题三:顽石点头 eiw什么? 词目 顽石点头

发音 wán shí diǎn tóu

事例 文相公这一番议论,真可使~,胜如药饵百倍,了缘师之病,大约可以霍然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一回

竺道生(355-434) 东晋佛教学者,本姓魏,巨鹿(今邢台市平乡县)人。官宦世家,幼年跟从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后来从鸠摩罗什译经,是鸠摩罗什的著名门徒之一。

反义词 顽固不化、冥顽不灵

成语故事

编辑

传说道生法师因为坚持“众生皆有佛性”,不容于寺庙,被众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众石头讲《涅盘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注:竺道生主张“众生皆有佛性”,虽然一时不容于众,但是随着更多佛经的传入和翻译,却证明了他的见解是正确的。)[1]

小贴士:教育也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将道理传播出去。如果让顽石能点头是很难、不可能达到的任务,那么令顽童点头就容易很多。

问题四:顽石点头的出处 传说道生法师因为坚持众生皆有佛性,不容于寺庙,被众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众石头讲《涅盘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

问题五:顽石点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夸张

问题六:顽石和顽石点头歌词 顽石点头

作词:林夕 作曲:Christopher Chak

演唱:林峰

看他如果有感觉

你轻轻一声咳嗽

也牵动他伤口

只可惜

你一脸柔情美丽地

徒劳地在他眼中献丑

感觉从来不能等候

从来都没有理由

只看有和没有

他的爱

不会因为你够美好够动人

就可无中生有

在他面前你怎么样低头

也不能让他因此而点头

他有不牵手的自由

而你又是否

失去了放手的自由

你有眼泪只能流(只是不能倒流)

他没有心不能偷(不是愿意就能够)

他的天空海阔怎能

看到你天长地久

你的海枯石烂不能

换到石头的温柔

一个盲目的追求(你坚强地强求)

一个麻木不接受(你们都永垂不朽)

爱的顽固让你动也不动

痛也不知痛

还想一块石头为你感动

让你牵着走

你能承受我难受

问题七:焚香拜请,心诚则灵。顽石点头也无情,有缘无分,情深不永。始信良缘天注定。大概意思是什么?跟哪个神话 100分 字面意思,有缘无份,枉君一片深情,却换来顽石点头,感恩却无情。苦送他人一泓桃花潭水,盼不来点点落花顾,冷冷水流千百转,方知缘由天定。

问题八:林峰的顽石点头这首歌含义是什么 又是关于爱情的神马情况 我爱上她,她却爱他,他对她不理不睬。她仍执着地爱他,就像顽石;他就是不喜欢,不肯点头,也像顽石。我很为她心痛,她也不肯喜欢我。我像顽石般继续爱她,却意识不到我对她的爱就像她对他的爱一样不可能。一出悲剧的三角恋。

问题九:十分逗人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很好玩的意思。

问题十:“顽石点头”的上一联是什么啊? 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资料

下午4点,我从苏州留园乘游1路到达虎丘,从北门进入虎丘景区。(其实从南门进去更好,可以依次看到虎丘的牌楼、头山门和二山门等)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时期即为吴王阖闾离宫所在。《史记》载,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葬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踞其上,故名。(另一说法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唐代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并绕山开渠引水。从此号称“七里山塘”的山塘街(白公堤)还有山塘河,成为苏州至虎丘的必经之路。北宋苏州知州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塔即改称“云岩寺塔”。

虎丘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的千古名言,更使虎丘成为苏州的标志和必游之地。

从北门进去不久,就看到上悬“吴天蓬朗”匾额的一处殿堂。山道上一块大石,上刻“虎丘”字样,前面山顶绿树掩映中可见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沿台阶走过河上一座新建的三孔石桥,环山道路口有马车可以乘坐。(当时我搞不清线路,错过了北门西侧的“孙武祠”和东侧的“一榭园”和“揽月榭”。 )

再往上走,矗立着一座三门四柱牌坊,名“小武当”,上有匾额“吴分楚胜”,据说是“在吴地可以分享到当时楚国的名胜武当山”之意。

拾级而上,过了两座正裹网维修的殿堂(通幽轩和玉兰书房),山势逐渐陡峭,我只有小心走好脚下的石阶,不敢再向四周观望。后来知道此处为虎丘后山的“十八折”,难怪盘旋陡峻。

登至高处,就是虎丘塔(云岩寺塔)所在的小广场。虎丘塔,是苏州的象征。广场上古树参天,幽静清凉,但四周都是高树,并望不到远处。虎丘塔古朴雄奇,巍然耸立。游客以塔基处的矮围墙为参考,可以明显看到塔一层(共七层)各门洞高出围墙高低不同,也就是说塔身向东北方倾斜,但是这座古塔从未建成到现在,却一直斜而不倒屹立千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

广场西南角有个小门,上书“天光云影”。穿过小门来到“致爽阁”,这里是虎丘山的制高点,可以极目远眺到市区的高楼林立。致爽阁最初名“海涌阁”,完工时正值深秋,登临者被秋风吹拂,心胸为之一爽,遂改名为“致爽阁”(往西可至“云在茶香”)。

从致爽阁往东,就到了“双井桥”。“双井桥”架在剑池上,桥面上有两个井孔,当年寺僧就通过这两个井孔从剑池里汲水。据说夫差曾陪同西施一起在此照镜,所以这两口井也称“夫妻井”或“鸳鸯井”。

从“双井桥”上俯视剑池,感觉特别的陡峭和惊心动魄。剑池壁上镌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风壑云泉”和“剑池”最为醒目著名。前者相传为宋代米芾所书,后者据说是晋代王羲之手笔。

转出“别有洞天”月洞门,就是“二仙亭”。二仙亭通体花岗岩建造,又称“石亭”,始建于宋代,现存的亭子为清嘉庆年间重建。亭内立有两块石碑,分别绘有道家神仙吕洞宾和陈抟画像。据说两位神仙曾经在亭内下棋,一樵夫挑柴路过,停下观棋,一盘未完回到村里,却发现“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

二仙亭西侧,是虎丘的标志性石刻“虎丘剑池”。(原为唐代颜真卿之子颜頵所书,当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父李虎的名讳,故意把“虎”字写成了“五”。唐以后,又有人把“五”字改回了“虎”。另据《山志》等书记载,“虎丘剑池”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不管哪种说法,在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虎丘真剑池”之说。?

二仙亭东侧石壁上有“千人坐”、“生公讲台”、“可中亭”等石刻。这里的“生公”,是晋代高僧竺道生。相传,竺道生曾在此讲经,颇受欢迎,听众过千人。

“千人石”又称“千人坐”,是一块沉积岩结构的巨大的天然盘石。据《吴地记》记载,“池(剑池)边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又相传吴王阖闾墓筑成后,他儿子夫差想了一个毒计,请一千多工匠喝酒并观看鹤舞,等到深夜时乘他们酒醉,命人将这一千多人杀死。据说当年工匠们的鲜血把石头都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或阴天时就特别红,仿佛鲜血流下。)

可中亭也有故事, 亭子两侧有副对联,“顽石听经,禅心默契;名山埋剑,胜迹长留”,点明了生公讲经,剑池藏剑的事情。(又相传南朝宋文帝曾在虎丘聚僧舍食但已过中午,按佛门戒律就不能吃饭了,众僧都很为难。宋文帝见状曰:“始可中耳。”意思为,现在刚好中午。皇帝金口玉言,于是众僧开始大快朵颐。“可中亭”由此得名。)

二仙亭东南侧积水成池,长有白莲,称“白莲池”。池中心有石兀立,上刻“点头”。传说竺道生讲经,不仅让信众叹服,也让池中这块顽石频频点头。时值严冬,但池中白莲竞相开放,池水盈满,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沿白莲池边的“五十三参”拾级而上,就是大雄宝殿。(相传善才童子一心成佛,但是拜了52个师父都未能成功,后***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第五十三位师父,才终于成佛。) 据说无论你走在“五十三参”哪一层台阶,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观音菩萨。所以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说法。

大雄宝殿周围景点众多。殿西面可以到悟石轩,有一个“海涌岚浮”圆洞门,通往虎丘塔小广场。殿东南角是“五贤堂”(唐代的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和宋代的王禹侦、苏轼五位先贤),西北面有个“御碑厅”。“御碑亭”向东,可到“千顷云”(取宋代苏东坡诗句“云水丽千顷”而得名,有对联云 “波长先渡月,山秀自生云”)。附近还有“万家烟火”(上有楹联:七里旧池塘共几辈交游连宵诗酒;三更好明月况万家灯火一片笙歌。)、“小吴轩”、“望苏台”(此处亭台可远望姑苏老城)和 “平远台”等景点,精巧而富有意蕴。

最后我从白莲池边,上到了旁边的“孙武子亭”。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于此。(相传孙武初来吴国,经伍子胥引见,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后非常高兴,命令他在后宫小试兵法。孙武把宫女分列两队,在千人石上进行操练,由阖闾的二名宠姬担任队长。可是宫女们视练兵为游戏,孙武重申军纪。第二次操练时,宫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两位队长,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孙武喝令执法官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吴王见要斩两名宠妃,急派人上前阻止,但孙武毫不留情,说,“我既受命为将,就要按军法办事,否则就是对大王的失职。”说完立刻派人将两名宠妃斩首。孙武继续操练,宫女们都迅速站好队列,表情严肃、动作准确,吴王看后连连点头称好。)

沿山道往下走,东侧是“真娘墓”,西侧是“冷香阁”。“古观音殿”在冷香阁的东北方向,与冷香阁院落相连。阁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别有清趣。(冷香阁1917年由苏州富商发起修建,意在建造一处冬季品茶赏景的好去处,周边遍植红梅、绿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

冷香阁向南直走下去,就是“拥翠山庄”。拥翠山庄依山坡而建,是苏州唯一的一座无水园林。(拥翠山庄始于清光绪十年,由清同治朝状元洪钧等人所倡导。与洪钧的才华相比,他和名妓赛金花的爱情更为有名。拥翠山庄匾额上的“庄”字多出的那一点,据说为赛金花所点,意在抱怨自己在洪家有份无名,地位低下,是个多余的人。仔细看那一点,更像是女人的眼泪。)我过山庄而未入,只看到两侧白墙上嵌着“龙”、“虎”、“豹”、“熊”四字砖刻(据说是清咸丰年间桂林官僚陶茂森游虎丘时乘兴挥就,建园时移来此处)。

拥翠山庄东侧的“不泊厅”,还有对面的“试剑石”,我都没有看到。(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违,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地冶炼。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炉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这里这块巨石。但是吴王是个暴君,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雄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龙直上云霄,成为剑神。)

接着来到“憨憨泉”,又叫海涌泉,有“井底泉眼潜通海”之说。(相传梁代憨憨法师,曾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有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他的双眼顿时感到一阵清凉,重见光明。这时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一只青蛙,久久守在了古井旁。)

顺着山道,我来到了虎丘的二山门——断梁殿。殿内断梁下方悬挂有“大吴胜壤”匾额,两侧有“松溪”“竹径”两个小门。据说西游记中悟空大战二郎神,大圣变成了一座庙,尾巴变成了一个旗杆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

断梁殿始建于元代,主柱是楠木,全殿不***用金属构件,梁柱结合均***用竹钉或木钉,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被誉为千年不倒。因其脊椽为左右两段接合而成,俗称“断梁殿”。它的建筑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在断梁下由两边的琵琶吊和四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将所承受的上部屋面重量分散到四周,古建筑上称“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时间非常紧迫,准备上梁时,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限期临近,无法另外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终于如期完工。)

在虎丘的环山路上,我向西来到“西溪环翠”。有“醉花坐月”处,修竹青碧,意蕴秀美清雅。

从南门出去要经过“海涌桥”。海涌桥是一座建于1956年的单拱石桥,环山河从桥下流过。(桥栏上有12只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石雕小狮子,有人说可以媲美卢沟桥上的狮子。)

7点多钟,我出虎丘,在南门外看到了“吴中第一山”的门楼和匾额。虎丘,真正的吴中第一名胜!

? 2017.8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意思

注音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注音shēng gōng shuō fǎ , wán shí diǎn tóu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含褒义。

相近词生公说法

押韵词轩鹤冠猴、投鞭断流、气冲斗牛、同声相求、略高一筹、片瓦不留、嫉贪如雠、弄鬼掉猴、挟天子令诸侯、惠施之谋

“千人坐”的称号是如何得来的?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意思是: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_经》?群石皆为点头。”

近义词:生公说法。

反义词:顽固不化:思想守旧,不知变通;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成语举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枯木逢春,萌芽便发;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晋末高僧竺道生15岁就登坛***,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_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顽石都为之点头。

例句:

1、他的口才极佳,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本领。

2、“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指这件事。

3、若遇着适当的人对它说法,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典故

虎丘塔另一处神秘的景观是白莲池和点头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公讲经的传说。

生公是我国晋代的著名高僧,名叫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槃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A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佛教观点。但是,他的学说被旧学不容,遭到北方士大夫的排挤,将他贬出了京城。

于是,生公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丘上有一巨石,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有1000多个人就围坐在这块巨石上,上书“千人坐”,是后来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因为生公的学术观点同样也遭到南方士大夫的排挤,于是他们将这些听经人全部赶走不准再来听经了,但是生公并不灰心,对着听经人留下的块块垫坐石讲经。

他讲了三天三夜,口干舌燥,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白莲池中的点头石。

相传,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池中的白莲花不但没有被冻死,反而竞相开放,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在宋代,在虎丘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观音殿、转***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家中十分贫困。臧逵洁斋默念***菩萨名号,到了晚上,他就梦见有一个穿白衣的人用***他的双耳,早上醒来,身上的病痛完全消失了。

由于臧逵擅长绘画,臧宁擅长精刻,俩人便发愿雕塑一尊观音像,但他们不清楚***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回忆梦中的形象。

他描绘的***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当时,人们看了无不称好,称为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后来,臧逵画应梦观音图和臧宁刻石观音像这一举动,惊动了当时朝野上下,佛门诸宗。

1073年,官、佛、民各界一致在佛教名山虎丘的第三泉南、千人石西侧便开辟了一块地方,在此地建起了石观音殿。

1074年9月,石观音殿竣工,开光之日,人潮如涌。极其珍贵的是,上自宰相、尚书,下至知府、知县,公卿大夫曾公亮、胡宗愈、沈括等92人,每人书《普门品》一行,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官职、姓名,刻在石壁上,希望永远流传后世,成为当时一大盛事。史称“熙宁经刻”。

1388至1334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于史料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就是当时修建的。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开通2000多米环山溪。

元代末年,群雄并起,到1356年,张士诚占领平江就是今天的苏州割据称王。为了保卫城池,张士诚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开通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名胜之所变成了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间“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但是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没有发挥作用。

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长达10个月。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也在虎丘屯兵,与张士诚军在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展开了激战。

据明代《虎丘山志》记载,常遇春打败盘踞在虎丘的张士诚,虎丘寺把应梦观音图和铜香炉献给常遇春,常遇春并不接受,命令手下去拿虎丘画。

这幅画后来被常州的范某得到。范某开始并不知道画是虎丘山的东西,他母亲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女子说:“送我回去。”他母亲?:“要送你到哪里呢?”

女子回答说:“虎丘。”范某母亲看见画像上有“虎丘”的字样,便嘱咐儿子把画送回虎丘。

在范某运画的船路过浒墅的时候,画又被贼偷去。后来有人买此画,在睡觉时梦见女子说:“我家在虎丘,送我回去吧。”

买画的人也把画送回来虎丘。虽然是民间的传说,却可看出当时人们对虎丘的重视和向往。

晋末高僧竺道生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他15岁就登坛***,20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般涅盘经》(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当时只部分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6卷《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盘经》初分异译,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传入,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剖析经旨,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并被目为邪说,摈出僧团。

被逐出庐山后,道生入吴中(今苏州境内)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盘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后来昙无谶译出的全部《涅盘经》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经中果然也讲到“一阐提人有佛性”,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