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出处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7-02 0
  1. 的公案,有位得道高僧,香客们问:“何为佛法
  2. 什么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自哪里?

意思是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地去奉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原文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在世间行为的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是身语行为上,即身不行恶行,语不出恶言。相对的身体行为上应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助益的行为。语言上应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帮助的言音。二是心灵方面,内心常应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损害恼乱国家人民及众生的恶念。

行善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助益,作恶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妨碍。驱导我们止恶行善的动力是什么呢?如果止恶行善反而让我们活的不好我们是否还要如此做?这句话与佛教中的三世因果观是有必然联系的。佛教认为作恶会留下不好的业力***,从而导致未来生活的不顺利,而行善则会留下良好的业力***影响未来的生活,从而使生活更加美满。因为这种因果思想,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际是佛教的价值观。

的公案,有位得道高僧,香客们问:“何为佛法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意思是说:通过自觉的修持断恶修善行为来净化自己的思想意念,这就是佛教的中心内容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时说的话,意在告诉世人:佛教是劝人止恶扬善的教团。这十六个字分为两部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佛教的道德立法,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教的修正的方法。其根据就是“一切众生皆存佛性”。

扩展资料: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源来:

相传过去七佛同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偈作为戒行之原则,故此偈被称为‘七佛通戒偈’。此一说法出自天台宗《法华经玄义》卷二(上)等处。依梵文本有部律戒本所载,此偈之梵文为‘梵sar-vapa^pasya^karan!am!, kus/alasyopasam!padah!sucittapary***ada^nam, etad buddhasya s/a^sa-nam!’。

然依据《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五分律》及《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所载,过去七佛之戒偈彼此不同,并以此偈为迦叶佛所说。然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则以此偈为释迦牟尼佛之戒偈。

‘诸恶莫作者,诸佛世尊教诫后人三乘道者,不以修恶而得至道,皆习于善自致道迹,是故说曰︰诸恶莫作也。

百度百科-自净其意

百度百科-佛陀如是说

什么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唐时高僧鸟巢禅师的公案。

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是当时有名的居士。号香山居士。听闻鸟巢禅师到来,就去请教何谓佛法大意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感到回答太浅易了,就说:三岁小儿都晓得。意思是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知道啊!

但鸟巢禅师回答:八十老公行不得。意思是,虽然道理浅显易懂,也易行,但就是没有人真正依此而修行啊,从三岁小儿到八十老翁,有几人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更不用提自净其意了。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语的前半部分。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在世间行为的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是身语行为上,即身不行恶行,语不出恶言,相对的身体行为上应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助益的行为;语言上应说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帮助的言音。二是心灵方面,内心常应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损害恼乱众生的恶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自哪里?

佛陀的教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183)

诸佛说涅槃至上,忍辱是最高的苦行,伤害他人的人不是出家人,压抑他人的人也不是沙门。(偈184)

不诽谤,不伤害他人,严守戒律,饮食知节量,僻静处独居,勤修增上定(注),是诸佛教。(偈185)

有一次,阿难尊者请教佛陀,过去诸佛的佛法是否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样?佛陀回答说,所有诸佛的佛法都是一样的,佛陀马上背诵过去诸佛在说法时所开讲的一些偈语。

(注) 「增上定」:八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思是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出处:

这是唐朝白居易当年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兼***时的故事。他听说市外有高僧,在树上搭建鸟巢修行,人称“鸟巢禅师”,于是前往请教。请教了不少问题,很具智慧。这是其中之一:

白问:请问***,什么是佛教?

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给别人带来不利的事情不要去做,一切能帮助别人的事情都欢喜的去做。要想别人好,先自己做好,这就是佛教了!)

释义:

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如履薄冰,话不能乱讲,事情不能乱做,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来衡量自己所做的行为,不是你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现在是末法时期很多人披着佛法的外衣出来做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学的很不错,在社会上学佛学了很多年,而效果如何呢?所以,真正的菩萨化身或使者都是用佛法来救人,都是以慈悲为怀。而且身上一定有***神。其实,有些经非常好,但是随着天时的变化,学习***的方法也在变化。这绝对是真的事情。只要是正的东西就会受到推广和接受,只要是正的东西菩萨都会保佑。记住,修行一定要懂得正见、正信、正思维、正念、正定,从中一定能得般若智慧。

评语:

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得的结论自不相同;***相同,反应各不相同。所以一个人肯多作自我检讨,万事都可变成自己的 借鉴,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内省”就是一种“反己” 功夫。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是相反的,遇到了种种矛盾往往埋怨对方, 碰见了冲突,总是指责对方,什么事总是自己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这种人对物质利益显得自私,在人际交往上同样自私。因为不能自省,所以 总觉得不平衡,总难进步。又如报纸经常报道犯罪***,有的人反对绘声绘 影报道得太详细,认为如此等于在教有犯罪倾向的人去摹仿作案。奉公守法 的君子看到,却引为一大镜鉴,而对不知自省的人来说,就只知埋怨。指责 或者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