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辩而不辞_大辩不言,言辩而不及,是以言尽悖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30 0
  1. 庄子经典名句200句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3. 四字成语不言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4. 浅谈和与《齐物论》的思想主旨论文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6. 为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7.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是什么意思?
  8. 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1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对这本书没有产生好感,而老师也说这本书是要“啃”读的,然而这样的书完全不对我的口味。改变是从某些同学的摘录开始的,或许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开始感兴趣,也没有想把这本书的每个字都研究透,但我还是有了一些不多的感想。

 OK,那么我们开讲。

言辩而不辞_大辩不言,言辩而不及,是以言尽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是儒家的一些我看到的东西:积极入世。“积极入世”倡导“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整个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仍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在人文理想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后是道家的“出世”。我对于道家的出世到不是很了解,主要了解它主张的“无为”。一开始认为“无为”是无所作为,读过书的相关部分后大致了解到,无为是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以我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好属于自己本分的事就够了,也算是简单地实现了“无为”的意义。

 我最欣赏的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我还想说一个比较***的人物——王守仁。这个人明显是精通哲学的,而且可能是哲学界的一位大佬,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同时还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观念就是由他提出。

 最开始,有人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是著名的“守仁格竹”。

 接着就是他的悟道之路。自他被贬后他父亲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明朝那些事》)

 我想表达的是,关于哲学,不能一味的去盲信追求别人所想的观念,真正的悟道还是得通过自己的悟性。

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2

 此书开头就非常吸引我,“反科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反“形而上学”的,它似乎是站在了一个现代哲学的立场上言说的,比我过去所看到的一些有关音乐的著作更为亲切。

 本书一开头,就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来自火星的音乐”,以往很多音乐哲学家都妄图研究纯粹音乐,妄图剥离“现实”来谈音乐,这种做法就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迦达默尔《20世纪哲学基础》中所说的,当人们在建立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时,不去反思自己体系的基础所在,因而整个理论体系就像空中楼阁一般,其实对于音乐的研究也是如此。

 “……好像把音乐***定为火星来客:它突然在我们的'书桌上,不知来自何方,它的形式完美,却整个得是一个神秘现象,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对于这种方式研究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方***上的,一则是理论上的,这两个原因又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方***上:“来自为理智考察设定一个特定的模型的考虑,因此,也就是来自一种特定的客观性的思想。”这种方法是科学主义的方法,我们这个时代是以科学为准绳的时代,但是仔细反思之后,其实科学并不是一切。“科学主义是一个信念,即凡是适合于自然科学的标准,也同样适合于每一种其他类型的研究,这一信念乃是一个缪误。”“客观性是指一件事情,即恰当地确定的对象,”“把客观性与科学的客观性混为一谈,认为后者掩盖了前者……科学主义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音乐,但是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我们不可能把音乐放到实验室里面,然后剥离一切号称不属于音乐的元素,提取一个不存在的音乐的纯净物来观察。作为“纯净物”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因而所谓之客观的音乐绝对不可能是实验室中的“客观事物”。他必然是包含情知因素,必然包含诸多社会因素与历史因素的。所以我们如果除去那些因素来谈音乐,我们看似得到纯粹的音乐,实则我们失去了音乐。

 理论上的原因,我觉得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音乐理论体系看作是没有支持点的形而上学的东西,音乐被认为是“纯然自洽的”,“既然是纯粹的自身,有意味着其他一切。”,但是把音乐当作“形而上学”的产物,只不过是历代音乐哲学家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没有经过考察的,瑞德莱这本书就是要考察这个决定,向我们展示一个非“形而上学”的音乐,一个非“科学主义”的研究手段。

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3

 《中国哲学简史》是由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时,将英文稿整理改编成的书,这本书较之于其他的哲学理论书显得更加浅显易懂,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像西方的那样成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是在激烈的思想观念碰撞中产生的,渐渐的,持有不同思想的学者被分成不同的派系,因而古时有百家争鸣这样的现象,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基于前人得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将古代“百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他们分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冯先生对这主要的六大派系进行了诞生背景的介绍,各家主要的人物的介绍,谈论了各家的主要思想成果以及对各家思想上的冲突进行对比和辩证,除此之外,对各家思想的功能性也做了评论和比较,其功能性包括该思想在它所处的时代中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以及在当下该思想能够起到的作用。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也是由冯先生经过整理前人的`文献,再加上自己的独到的观点整合而出的著作,评论性的著作一般都带有作者自身的主观思想,这种形式其实跟古时候的一些学者为一些名著做注解是一样的,基于自身原有的理论基础,通过学者自己的认知将其解读。事实上,个人主观或多或少的也会对原著本身想要表达的意志造成一定的曲解,对于解读中国古书籍更是这样,中国古文较之于西方语言显得更加晦涩难懂,仅仅几个字往往能表达出一定的人生道理,之乎者也在不同的情景下用法也大不相同,一字的多义可能会让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也都深藏于此。

 相对来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更多的尊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客观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派系的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辨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这是冯先生对古代六个主要的思想学派的评价。我以为,儒家为百家之首确实有其内在的理由,儒家的思想较之于其他学派在社会层面上有更多的服务性,孔子提倡“仁义忠恕”,就是提倡人要有德并且行使这种德,与道家的“无为”正相反,道家用“避”和“隐”的方式出世,儒家则强调积极入世,相比之下,我更欣赏中后期的儒家,这段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加睿智和符合时代需要,比如儒家对“葬礼”的理解就很有趣,礼葬是对逝去人得一种送别仪式,本身具有一定的鬼神色彩,然而这个时期的儒家是理智的,可以算的上是无神论,但却仍然注重“礼”,外人看来这是自相矛盾的,在儒家的解释来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情感能感知,身边的亲人去世,在感情上需要寄托,这个时候强调理智就显得很不人性,礼葬刚好能够给悲痛的人一个释放的出口,以一种仪式去对逝者告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情感的需要。

 儒家经典中有两部是专讲“礼”的,《礼仪》和《礼记》将原本礼中含有的迷信和神话净化,将其中的宗教成分都转化为诗,不仅将其美化而且显得更加科学和理智。儒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刚好杜绝了中国本土宗教的诞生,从另一方面来看,儒家是以哲学形式存在的宗教,它没有西方宗教繁琐的教义和神话般的人物,儒家的内在任务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来较之于其他派系就要显得更加有现实意义,这可能是几千年以来儒家学派遭遇很多变故仍经久不息的原因,也是儒家思想在当下仍然能给人以启示的原因。

 除了儒家,道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在,能对人的心态有很好的影响。墨家显得攻击性太强,名家就显得有些滑稽,公孙龙的《白马论》在我看来虽然有一定的内涵和思维逻辑在,但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从书中举得名家例子中,更让人觉著名家的言说有很浓烈的诡辩的味道。

 这本书所介绍的各家学说在当下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一些现象也跟古代思想有些关联,比如书中说,庄子以为,在辩论中,什么也不能够决定。他说,即使有人获胜,胜者未必正确,败者未必错误。但是在后期墨家看来,庄子说这番话,正是表明他不同意于别人,他正是在和别人辩论。他若辩赢了,这个事实不就正好证明他错了?庄子又说:“大辩不言。”还说:“言辩而不及。”所以“言尽悖”。庄子还进一步认为,万物各从自己的道,自己的意见来看,都是正确的,这个不应当批评那个。若是照这样的言论来说,在当下有一位学者的思想观念与庄子的很像,就是网络上人称“打***英雄”的方舟子。方舟子以不管我是对的还是错的我都是对的这样的观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与他有过节的辨者,实属当今网络一大笑话。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虽然已经是哲学书中的浅显版本,但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的陌生的名词,古文的理解上也有些吃力,若是多年以后重温这本书,我想它会给我更多更深层次的感悟。

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4

 难得读一本哲学书,就读了哲学书中的《生与死》篇,让我受益匪浅,哲学中那难以参透的***真是玄之又玄。与此同时,对死亡的那份恐惧油然而生,到底生为何事,死为何物?也许,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有人说石头不会死,因为它根本没活过,它不存在生命的世界里,而是物质的世界。但是,在石头的世界里,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而在我们的世界里,活着就有死亡。那是不是没有生存就没有死亡?

 我们活着的时候,总要吃掉别的生命。比如我们吃蔬菜,我们吃肉。有时候想到这里,又有那么一些不忍,但又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好吧,我承认我是个无肉不欢的人。但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这个大自然中,谁都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这也就是所谓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世,总是那么舍不得,但是离去了就是离去了,什么都不剩下。当我们面对那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总是惋惜哀悼,觉得要珍惜身边的人,但是,谁又真正去做过些什么?

 有时死亡真的来的太早了,当你在世上没留下一点东西之前(或者是才完成了一半),就因为病或意外而失去宝贵的生命。生者何为生?活得有价值,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试着锻炼起自己的身体,试着迈开脚步,试着发愤图强,试着勇往直前吧。

 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死亡,所以我们才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完,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看淡了名利,其实,也就是镜花水月;看清了俗世,也只不过是过往云烟。去吧,少年,让自己过得有意义,幸福美满!

哲学类的优秀读书心得5

 以前,我总认为哲学很深奥,很遥远,甚至认为我一定接触不到哲学。然而,我读了《中国哲学简史》后,不得不惊叹,冯友兰先生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虽然对我而言,读这本书有些吃力,但冯友兰先生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许多文浅意深的语言进行论述,还是深深吸引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哲学离我并不远,哲学,始于思想。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有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要对思想进行思想。”这句话我认为是哲学的根本。人要能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够思考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的思想范畴,在自己的思想范畴之内进行不断地思考,深层次的思考也就能变成反思;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这也许就是哲学的本质吧。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与冯友兰先生所说是相通的,一切的哲学都是建立在“认识你自己”之上的。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哲学才能使我们提升心灵的境界,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即智慧之学,人的智慧来自于人的思考。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哲学家,他们的智慧源泉都来自于他们那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思考中得到真理,真理的诞生也就是哲学的出现,对他们而言,哲学,无处不在。

 “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了。”这段话依然来自《中国哲学简史》,它足够验证“哲学是始于思考”的。“反思”无非就是思想的思想,即深层次的思考,而“系统的反思”是聚反思、总结于一体,就像优秀的学者、哲学家,他们不但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总结的产物就是“真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真理的诞生”,它就是关于思考的总结。

 所以做一个会“系统反思”的人,哲学就会离你很近。哲学,始于问题

庄子经典名句200句

1. 带有言的四字成语加解释

秕言谬说秕:坏,不良的;谬:错误。

错误的言论不言不语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不言而谕言:解释,说明。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惨不忍言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不可言状状:形容。

没法用言辞来形容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风言风语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

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嘉言懿行嘉:美好;懿:高尚。

美善的言行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乐不可言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苦不可言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片言只语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

短而少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

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博闻辩言博:多。

闻:传闻。辩言:巧言。

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

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

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发言盈庭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

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

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广开言路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

形容沉默寡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

2. 带言语的四字成语

七言八语、

言语道断、

片言只语、

龙言凤语、

能言快语、

流言蜚语、

言颠语倒、

詀言詀语、

冷言冷语、

风言风语、

绵言细语、

胡言乱语、

轻言细语、

胡言汉语、

语四言三、

不言不语、

俗语常言、

三言二语、

甜言软语、

流言风语、

私言切语、

千语万言、

闲言长语、

言语路绝、

风言影语、

*言狎语、

蜜语甜言、

诓言诈语、

污言秽语、

谗言佞语

3. 带有言的四字成语加解释

秕言谬说秕:坏,不良的;谬:错误。

错误的言论不言不语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不言而谕言:解释,说明。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惨不忍言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不可言状状:形容。

没法用言辞来形容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风言风语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

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嘉言懿行嘉:美好;懿:高尚。

美善的言行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乐不可言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苦不可言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片言只语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

短而少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

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博闻辩言博:多。

闻:传闻。辩言:巧言。

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

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

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发言盈庭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

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

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广开言路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

形容沉默寡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

4. 带言语两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片言只语、龙言凤语、能言快语、言颠语倒、风言风语、绵言细语、轻言细语、冷言冷语、快言快语、自言自语

片言只语

拼音piàn yán zhǐ yǔ

释义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龙言凤语

拼音lóng yán fèng yǔ

释义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出处唐·鲍溶《会仙歌》:“轻轻蒙蒙,龙言凤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

能言快语

拼音néng yán kuài yǔ

释义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出处元·无名氏 《谇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往聘齐国。”

言颠语倒

拼音yán diān yǔ dǎo

释义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风言风语

拼音fēng yán fēng yǔ

释义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绵言细语

拼音mián yán xì yǔ

释义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出处梁斌《红旗谱》十四。

轻言细语

拼音qīng yán xì yǔ

释义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出处欧阳予倩《同住的三家人》:“她的母亲轻言细语地劝了一会,好容易把她劝进房去,关起门来。”

冷言冷语

拼音lěng yán lěng yǔ

释义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出处《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七:“只这冷言冷语,带讥带讪的,教人怎么当得!”

快言快语

拼音kuài yán kuài yǔ

释义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等

出处烧饼曹鹤阳快言快语

自言自语

拼音zì yán zì yǔ

释义言、语:说话。自己对自己说话。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庄子经典名句200句如下:

1、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2、“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9、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1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2、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4、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1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19、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0、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2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22、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3、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24、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7、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28、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9、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3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3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2、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33、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3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36、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37、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38、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39、“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4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1、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4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43、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44、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5、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46、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47、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4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4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5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5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2、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53、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5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5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56、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5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8、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59、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60、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6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62、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63、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6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6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67、出入***,游乎***,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68、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6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7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7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7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7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7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7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77、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78、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7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80、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81、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8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83、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8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85、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86、朝受命而夕饮冰。

8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8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89、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90、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9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9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93、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94、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95、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9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98、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99、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10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0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2、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10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04、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10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0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10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0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09、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12、小斌易方,大惑易性。

113、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11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15、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11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17、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118、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11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20、出入***,游乎***,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12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2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12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2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25、不以物挫志。

126、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12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12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129、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130、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131、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13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13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34、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35、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136、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13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38、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13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4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41、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4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4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4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4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47、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148、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4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5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15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5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53、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154、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55、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56、朝受命而夕饮冰。

15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58、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159、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16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16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16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63、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16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166、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6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16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6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7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17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7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174、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7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6、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177、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17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179、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18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181、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8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83、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184、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18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8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187、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18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8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19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9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192、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19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194、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95、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196、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9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9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四字成语不言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在天地之间找不到仁了,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形如躯壳。圣人找不到仁,是因为百姓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但天地是无所谓自私的,对待万事万物都一样。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百度百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浅谈和与《齐物论》的思想主旨论文

1. 什么不言是什么成语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钳口不言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小小不言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秘而不言 见“秘而不露”。

坐树不言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2. 言什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言不尽意、言多必失、言之凿凿、言听计从、言外之意等。

1、言不尽意

解释: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自:《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译文:文字不能写尽言语,言语不能表达尽心意。

2、言多必失

解释: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自:《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译文:说多了,必然会有失误的地方。

3、言之凿凿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译文:说得非常确实,是可信的证据。

4、言听计从

解释: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自:司马迁·西汉《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译文:汉王给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解开衣服我,把食物吃我,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这里。

5、言外之意

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译文:必须能够描述难写的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是到了。

3. 带有言的四字成语加解释

秕言谬说秕:坏,不良的;谬:错误。

错误的言论不言不语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不言而谕言:解释,说明。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惨不忍言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不可言状状:形容。

没法用言辞来形容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风言风语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

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嘉言懿行嘉:美好;懿:高尚。

美善的言行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乐不可言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苦不可言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片言只语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

短而少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

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博闻辩言博:多。

闻:传闻。辩言:巧言。

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纳他的正确意见。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

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

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发言盈庭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

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

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广开言路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

形容沉默寡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

4. 不什么不什么四字成语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

形容心事重重。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

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

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

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

不增加也不减少。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 不古不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疾不徐 疾:急速。

徐:缓慢。不急不慢。

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

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

后常比喻折衷。 不矜不伐 矜、伐:自夸自大。

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

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不伦不类 不伦:不同类。

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

也形容行为暧昧。 不偏不党 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偏不倚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 不破不立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不屈不挠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日不月 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 *** 长衫, *** 鞋子。

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不上不下 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两难。 不生不灭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不识不知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不死不活 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不痛不痒 既不是痛,也不是痒。

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不吐不茹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闻不问 闻:听。

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不徐不疾 徐:慢。

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不依不饶 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不夷不惠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

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不阴不阳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不折不扣 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知不觉 知:知道;觉:觉察。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忮不求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不偢不倸 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瞽不聋 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不揪不*** 指不理睬。 不揪不*** 指不理睬。

不揪不睬 指不理睬。 不抗不卑 抗:高傲;卑:低、自卑。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蔓不支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忙不暴 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不挠不屈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存不济 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打不相识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不当不正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得不尔 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不丰不俭 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干不净 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

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不饥不寒 不挨饿受冻。

生活不愁温饱。 不间不界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不紧不慢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禁不由 指不由自主。

不愧不怍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冷不热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凉不酸 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了不当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

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仁不义 。

5. 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杯酒言欢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币重言甘 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胜言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恤人言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沉静寡言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浅谈和与《齐物论》的思想主旨论文

 如果说“齐”“通”万物是《齐物论》的思想旨趣,并由此开出庄子的精神境界,那么“和”则为诠解此思想旨趣的方式和臻至此境界的功夫。“和”与“天籁”“天钧”“天府”“天倪”以及“照之于天”相联接,在《齐物论》中主要涵义有三:一为涵纳、融汇之义;二为调剂、均平之义;三为休止、超越之义。本文以“和”之疏释为主线,试图寻求诠解《齐物论》思想旨趣新的切人点。

  一、“和”与“天籁”

 如何理解《齐物论》的`思想主旨,历来众说纷绘?,但认可《齐物论》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或物论是非的问题,则为学界共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承认天地万物是一种蕴涵多样性、差异性的存在。孟子云:“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庄子云:“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齐物论》,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天地万物之“物性”“不齐”是一种本然的状态。"齐”、“通"物论的关键不在于天地万物自身,而在于主体之“心”,或者说“齐物”在于“齐心”。

  二、“和”与“天钧”

 庄子思想视野中的天地万物浑然一体,“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大道本无真伪之别,天地万物无论大小、精粗,皆为大道之体现。儒墨诸家各自“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鼓吹言辩,四处游说。庄子认为这种言辩之论、是非之争只会遮蔽堙没大道,“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与言是相对相待的,“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无论是“詹詹”之“小言”,还是“炎炎”之“大言”,必定会“生是生非。”(宣颖,第15页)故“吹"与“言”相对,此处之“吹”乃承接上文,“吹",宣颖云:“天籁自然。”(同上)只要禀赋自然和美之风,大道自然会呈现。故而分辨彼与此、生与死、可与不可、然与不然、是与非等等,皆为一孔之成见,师心之自用,乃庸人自扰之。“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犚晃蹲非笳庵质欠侵辨、彼此之分、成毁之别,只会损害浑全大道,“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齐物论》)

  三、“和”与“天府”、“天愧”

 《说文》云:“辩,治也,从言。”辩与言不同,言更多的是平铺直叙,辩则为激烈陈词,力图胜出。“众人辩之,以相示也。”宣颖云:“各相矜。”(宣颖,第19页)“辩”使各方各持己见,各执其是,导致“辩也者,有不见也。”刘凤荀云:“辩者只见得一边,却不见道之全体。”(刘凤苞,第49页)大道本来浑然大全,但世俗之人执迷偏见,将“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视之为“八德”,宣颖云:“疵德也。”(宣颖,第19页)他们根本不懂得“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之理。得道圣人则不同,在看待“辩”、“论”、“议”的态度上层次分明,“***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圣人深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之理,故对“辩”存而“怀之",即将是非争辩“怀之于心”(陆树芝,第26页),“浑然不露”。(刘凤苞,第49页)“怀之于心”亦即收藏于涵容大道、天地万物之“天府”,蒋锡昌云:“天府,即自然之府藏,亦即大道之府藏。换言之,即至人藏道于心之心窍也”。(蒋锡昌,第157页)“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不能满溢、不可穷竭正可见“天府”之广大无穷,钟泰以“天钧”与“天府”相近,“以其不偏言,则曰天均;以其无尽言,则曰天府,总之一天而已”。(钟泰,第51页)由“天府”而发,既无穷无尽,亦无心无偏,故而“不知其所由来”,郭象注:“至理之来,自然无迹”。(郭庆藩,第88页)是非之辩必使双方锋芒显露,炫“以待尽”?。“寐光”即顺其自然而然的轨道,韬光养于“天府”,宣颖云:“葆,韬藏也。光芒都蕴蓄不露”。

  四、结语

 由此可见,“和”与“天籁”、“天钧”、“天府”、“天倪”以及“照之于天”相联接,成为表征《齐物论》思想主旨的一条红线。历代注释者在阐释、理解这组概念之义理时,有两种偏差之嫌。是将“天籁”、“天钧”、“天府”、“天倪”等视之为完全相同涵义之概念。“天倪”,刘凤苞云:“端也。天然端倪而未露者,犹天籁也”。(刘凤苞,第61页)林云铭云:“‘照’字根上‘明’字来,‘天’字生下‘天钧’、‘天倪’等字。此句最是肯綮。”(林云铭,第16页)陆树芝还将“环中”、“天府”、“参万岁一成纯”等与“天钧”、“天倪”串为一条思想主线,“是非相持,则乖而不和矣。若止于不知,则是非俱泥。复还其冲漠无朕之体,是‘和之以天倪’也。既和以天倪,则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即两行之天钧,不竭不盈之天府也,岂不曼衍无尽乎?此正所谓‘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巳是相蕴’。”

;

为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

下一句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通俗点解释就是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老子在这是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后一句话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这里的“刍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

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的意思是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作者:

庄子及门徒

出处:

《庄子.内篇·齐物论》

具体原文如下: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释义:

从空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天下任何具体存在物都不会比秋毫之末更大,如此一来泰山就显得非常渺小了;从时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没有比未成年就死亡的小孩更长寿的,如此一来活了八百岁而以长寿著称的彭祖就如夭折一般了。但这种渺小短暂地存在于宇宙中的感受都是我们把自己与天地宇宙分离开来造成的,实则天地与我共同存在,而万物与我浑然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一体,还用得着语言来说吗?既然已经说是“一”了,还能够说无言吗?作为整体存在的天地宇宙与命名它的“一”已经一分为二了,天地宇宙的存在、“一”的名称以及未分之前的混沌之在合起来就是“三”。如果再把宇宙万物一直分下去,将导致无穷的分割,那么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将陷入这种无穷的分割之中而无法追寻到终极的真理,何况凡愚之辈呢!所以从“无”到“有”的本源性道说,就已经达到“三”了,何况从“有”到“有”用语言思维进行无穷的现象分割呢!因此就不应走分别见这条路径,而只不过顺其自然罢了。

大道未尝有界限,至言未尝有是非,只因有了分别见才人为划分出各种界限。请让我说说这些分别:有左就有右,有伦序就有等差,有分别就有言辩,有比较就有争夺,这就是界限的八种表现。形而上的“性与天道”,孔子这样的圣人把它悬置起来而不用语言来谈论它;宇宙时空之内的万物,圣人谈论它却不作价值评判;《春秋》这样的史书是先王经帮济世的历史之记载,圣人对历史***作价值评判却不跟人辩论。

所以有人有分别心,有人没有分别心;有人喜欢辩论,有人不辩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回到本心直接去领悟真理,而凡愚之辈却喜欢通过言辩来显示自己。所以说:有人喜欢辩论,是因为未窥大道。至大之道无法命名,至高之辩乃沉默无言,最大的仁是不著仁相,最大的廉正是没有锋芒,最大的勇敢是不呈血气之勇。所以用名相彰显出来的的道就不是道,依靠言辩也无法企及终极真理,执著于形式上的仁就无法成就大仁,过分的廉正因违背常情而让人无法信赖,好逞血气之勇就无法成就实现仁德的大勇。“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和大勇”五者本为圆满,一旦刻意去表现就著相而变成四方之物,从而也就失去圆满了!

“知”以其所不知的“道”为“体”,就是知的至高境界了!谁能懂得无言的辩论与沉默的道说呢!如果有人能懂得,就叫做回归了“天然的府库”。此“天府”任其注入而不满溢,任其酌取而不枯竭,但你却不知它溯源何处,这就叫做“收敛含藏的光芒”。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大道不可言说,大辩沉默不语,大仁不有意为仁,大廉不客意谦让,大勇不鲁莽行事。道被言说出来便不是真道,辩论的言辞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存有仁爱之心必不能周全,太过廉洁的人反而不一定是真的廉洁,莽夫之勇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