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换骨是谁的诗歌理论_夺胎换骨说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2 0
  1. 夺胎换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2. 求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的含义

本来是道家语,后来诗家借走。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一说引黄庭坚之语):“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出“夺胎换骨”。

而“夺”与“脱”读音几近,在历史长河中被以讹传讹,今人常用“脱胎换骨”。

夺胎换骨是谁的诗歌理论_夺胎换骨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字面上讲:“夺胎”指取学习或得别人的,而“脱胎”强调自我的发展。

夺胎换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求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的含义

编号 1686 成语 夺胎换骨 注音 ㄉㄨㄛˊ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汉语拼音 duó tāi huàn gǔ 释义 义参「脱胎换骨」。

见「脱胎换骨」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脱胎换骨」之典源,提供参考。

1、「脱胎」:唐.吕巖〈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据《全唐诗.卷八五九.吕巖》引)虎来 *** 秋江里,龙向潭中奋身起。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1>战罢云气收,种个玄珠2>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十月脱胎3>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

〔注解〕(1)须臾:片刻。

(2)玄珠:黑色的珠子。

(3)脱胎:脱去凡胎。

2、「换骨」:唐.吕巖〈七言〉诗其二(据《全唐诗.卷八五七.吕巖》引)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

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

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

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1>。

〔注解〕(1)换骨丹:能脱换凡人俗骨成仙的药丸。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脱胎换骨」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脱胎换骨」是道家修炼之法。

在道家修练中,「脱胎」指修道成仙,脱去凡胎;「换骨」指换去俗骨而成仙骨。

唐.吕巖〈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有:「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两句。

吕巖就是吕洞宾。

诗的大意是说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寻长生不死药,只要就鼎炼金丹。

经过十月精炼,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后,渐脱凡身,转成仙胎。

吕巖另有七言〈送钟离离云房赴天池会〉诗,中有「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两句,意思是说钟离此去得道上天坛(指天池会),我自己则会逐渐老去,是否可请钟离道人赐下金丹,好让自己也能换骨得道。

这是「脱胎换骨」的本义。

后来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诗文等,能脱去旧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变成为美好灵妙境界的,都可称为「脱胎换骨」。

书证 01.宋.陈善《扪蝨新话.上集.卷二.文章有夺胎换骨法》:「文章虽要不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02.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以是知诗有活法,不知研求,徒讲究夺胎换骨者,末矣。」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脱胎换骨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他极力推崇杜甫,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他的尊杜观点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他主张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他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