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迍邅_出处进退与任圣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7 0
  1. 出入无间成语接龙怎么接
  2. 李白所说的唐朝“七圣”
  3.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是古今异义词吗
  4. 出自三国志的成语
  5. 有关欧阳修和苏轼的文言文
  6. 忐忑不安成语接龙接30个

鲜为人知 → 知不诈愚 → 愚不可及 → 及宾有鱼 → 鱼帛狐篝 → 篝灯呵冻 → 冻解冰释 → 释车下走 → 走伏无地 → 地北天南 → 南北东西 → 西除东荡 → 荡产倾家 → 家败人亡 → 亡不待夕 → 夕寐宵兴 → 兴不由己 → 己饥己溺 → 溺爱不明 → 明白了当 → 当场出彩 → 彩笔生花 → 花闭月羞 → 羞惭满面 → 面壁九年 → 年登花甲 → 甲坚兵利 → 利傍倚刀 → 刀笔贾竖 → 竖起脊梁 → 梁孟相敬 → 敬布腹心 → 心安神定 → 定国安邦 → 邦家之光 → 光被四表 → 表里不一 → 一鞍一马 → 马不解鞍 → 鞍马劳顿 → 顿兵坚城 → 城北徐公 → 公不离婆 → 婆娑起舞 → 舞笔弄文 → 文笔流畅 → 畅叫扬疾 → 疾病相扶 → 扶颠持危 → 危邦不入 → 入邦问俗 → 俗不堪耐 → 耐人咀嚼 → 嚼舌头根 → 根椽片瓦 → 瓦查尿溺 → 溺心灭质 → 质而不野 → 野草闲花 → 花边人物 → 物美价廉 → 廉而不刿 → 刿目怵心 → 心安神泰 → 泰山盘石 → 石沉大海 → 海北天南 → 南船北车 → 车尘马足 → 足兵足食 → 食案方丈 → 丈尺权衡 → 衡短论长 → 长安道上 → 上兵伐谋 → 谋财害命 → 命薄相穷 → 穷本极源 → 源清流洁 → 洁己爱人 → 人百其身 → 身败名隳 → 隳胆抽肠 → 肠肥脑满 → 满不在意 → 意出望外 → 外方内圆 → 圆顶方趾 → 趾高气扬 → 扬镳分路 → 路不拾遗 → 遗编断简 → 简傲绝俗 → 俗不可耐 → 耐人玩味 → 味如嚼醋 → 醋海翻波 → 波波碌碌 → 碌碌寡合 → 合不拢嘴 → 嘴多舌长 → 长安棋局 → 局促不安 → 安安分分 → 分内之事 → 事败垂成 → 成败得失 → 失晨之鸡 → 鸡不及凤 → 凤表龙姿 → 姿意妄为 → 为德不终 → 终成泡影 → 影从云集 → 集矢之的 → 的的确确 → 确固不拔 → 拔本塞原 → 原本穷末 → 末大必折 → 折本买卖 → 卖刀买犊 → 犊牧***薪 → 薪储之费 → 费财劳民 → 民安国泰 → 泰阿倒持 → 持螯把酒 → 酒病花愁 → 愁长殢酒 → 酒池肉林 → 林寒洞肃 → 肃然起敬 → 敬陈管见 → 见鞍思马 → 马不停蹄 → 蹄间三寻 → 寻弊索瑕 → 瑕不掩瑜 → 瑜百瑕一 → 一把死拿 → 拿班作势 → 势不并立 → 立爱惟亲 → 亲不敌贵 → 贵不可言 → 言必有据 → 据鞍读书 → 书不尽言 → 言必有物 → 物薄情厚 → 厚此薄彼 → 彼倡此和 → 和蔼近人 → 人不聊生 → 生搬硬套 → 套头裹脑 → 脑瓜不灵 → 灵丹妙药 → 药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辰吉日 → 日薄桑榆 → 榆次之辱 → 辱国丧师 → 师不宿饱 → 饱谙经史 → 史不绝书 → 书不尽意 → 意出象外 → 外感内伤 → 伤财劳众 → 众川赴海 → 海波不惊 → 惊才风逸 → 逸尘断鞅 → 鞅鞅不乐 → 乐不极盘 → 盘根错节 → 节哀顺变 → 变本加厉 → 厉兵秣马 → 马尘不及 → 及第成名 → 名标青史 → 史策丹心 → 心谤腹非 → 非誉交争 → 争长黄池 → 池鱼林木 → 木本水源 → 源清流净 → 净几明窗 → 窗间过马 → 马迟枚疾 → 疾不可为 → 为德不卒 → 卒极之事 → 事半功百 → 百态横生 → 生别死离 → 离本徼末 → 末大不掉 → 掉臂不 → 顾彼忌此 → 此唱彼和 → 和蔼可亲 → 亲不隔疏 → 疏不间亲 → 亲操井臼 → 臼杵之交 → 交臂历指 → 指不胜屈 → 屈鄙行鲜 → 鲜有其比 → 比比划划 → 划地为牢 → 牢不可拔 → 拔本塞源 → 源清流清 → 清跸传道 → 道傍苦李 → 李白桃红 → 红白喜事 → 事半功倍 → 倍称之息 → 息兵罢战 → 战不旋踵 → 踵迹相接 → 接耳交头 → 头白齿豁 → 豁达大度 → 度量宏大 → 大败而逃 → 逃避现实 → 实报实销 → 销毁骨立 → 立场不稳 → 稳步前进 → 进本退末 → 末节细行 → 行家里手 → 手不辍卷 → 卷帙浩繁 → 繁称博引 → 引车卖浆 → 浆酒霍肉 → 肉薄骨并 → 并存不悖 → 悖逆不轨 → 轨物范世 → 世代书香 → 香草美人 → 人不自安 → 安安合适 → 适材适所 → 所当无敌 → 敌变我变 → 变动不居 → 居安虑危 → 危辞耸听 → 听谗惑乱 → 乱蝶狂蜂 → 蜂虿有毒 → 毒赋剩敛 → 敛锷韬光 → 光***夺目 → 目别汇分 → 分浅缘薄 → 薄唇轻言 → 言必有中 → 中风狂走 → 走骨行尸 → 尸骨未寒 → 寒蝉僵鸟 → 鸟钞求饱 → 饱谙世故 → 故步不离 → 离本趣末 → 末路穷途 → 途穷日暮 → 暮楚朝秦 → 秦关百二 → ***佳人 → 人才辈出 → 出榜安民 → 民胞物与 → 与人无争 → 争长竞短 → 短兵接战 → 战火纷飞 → 飞必冲天 → 天宝当年 → 年方弱冠 → 冠屦倒施 → 施不望报 → 报本反始 → 始料所及 → 及锋而试 → 试才录用 → 用兵如神 → 神安气定 → 定乱扶衰 → 衰草寒烟 → 烟波钓徒 → 徒陈空文 → 文炳雕龙 → 龙标夺归 → 归根到底 → 底里深情 → 情不可却 → 却病延年 → 年丰时稔 → 稔恶藏奸 → 奸臣当道 → 道傍之筑 → 筑舍道傍 → 傍观必审 → 审几度势 → 势不得已 → 已陈刍狗 → 狗傍人势 → 势不俱栖 → 栖冲业简 → 简单明了 → 了不长进 → 进谗害贤 → 贤才君子 → 子不语怪 → 怪诞不经 → 经纶济世 → 世代相传 → 传柄移藉 → 藉草枕块 → 块儿八毛 → 毛宝放龟 → 龟鹤遐寿 → 寿比南山 → 山包海容 → 容当后议 → 议不反顾 → 顾彼失此 → 此动彼应 → 应变将略 → 略不世出 → 出尘不染 → 染苍染黄 → 黄尘清水 → 水碧山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出玉 → 玉惨花愁 → 愁肠百结 → 结不解缘 → 缘波讨源 → 源深流长 → 长安少年 → 年复一年 → 年富力强 → 强嘴拗舌 → 舌敝唇焦 → 焦熬投石 → 石沉海底 → 底死谩生 → 生不逢时 → 时变是守 → 守常不变 → 变风改俗 → 俗不可医 → 医时救弊 → 弊车羸马 → 马齿加长 → 长才短驭 → 驭凤骖鹤 → 鹤背扬州 → 州官放火 → 火传穷薪 → 薪传有自 → 自拔来归 → 归华别业 → 业精于勤 → 勤兵黩武 → 武不善作 → 作壁上观 → 观变沉机 → 机变如神 → 神安气集 → 集思广议 → 议论纷错 → 错彩镂金 → 金榜挂名 → 名不常存 → 存而不论 → 论辩风生 → 生不如死 → 死败涂地 → 地崩山摧 → 摧锋陷坚 → 坚壁不战 → 战胜攻取 → 取长补短 → 短兵相接 → 接二连三 → 三百瓮齑 → 齑身粉骨 → 骨颤肉惊 → 惊才绝绝 → 绝壁悬崖 → 崖岸卓绝 → 绝不护短 → 短吃少穿 → 穿壁引光 → 光彩夺目 → 目不别视 → 视白成黑 → 黑白不分 → 分所应为 → 为而不恃 → 恃才傲物 → 物腐虫生 → 生不遇时 → 时变之应 → 应变随机 → 机不可失 → 失旦之鸡 → 鸡肠狗肚 → 肚里蛔虫 → 虫臂拒辙 → 辙环天下 → 下阪走丸 → 丸泥封关 → 关怀备至 → 至诚高节 → 节变岁移 → 移编绝简 → 简断编残 → 残暴不仁 → 仁浆义粟 → 粟陈贯朽 → 朽戈钝甲 → 甲乙丙丁 → 丁丁当当 → 当场出丑 → 丑类恶物 → 物阜民安 → 安安静静 → 静不露机 → 机不容发 → 发短心长 → 长才广度 → 度日如年 → 年高德韶 → 韶光淑气 → 气傲心高 → 高岸深谷 → 谷父蚕母 → 母慈子孝 → 孝悌力田 → 田夫野老 → 老八辈子 → 子承父业 → 业峻鸿绩 → 绩学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达飞黄 → 黄道吉日 → 日薄西山 → 山奔海立 → 立吃地陷 → 陷坚挫锐 → 锐不可当 → 当场献丑 → 丑声四溢 → 溢美溢恶 → 恶叉白赖 → 赖骨顽皮 → 皮肤之见 → 见财起意 → 意出言外 → 外刚内柔 → 柔肠百结 → 结草衔环 → 环堵萧然 → 然荻读书 → 书不释手 → 手不释卷 → 卷甲倍道 → 道傍筑室 → 室迩人遐 → 遐尔闻名 → 名不符实 → 实逼处此 → 此发彼应 → 应变无方 → 方便之门 → 门不停宾 → 宾饯日月 → 月白风清 → 清茶淡饭 → 饭坑酒囊 → 囊空如洗 → 洗兵不用 → 用非其人 → 人才出众 → 众多非一 → 一百五日 → 日薄虞渊 → 渊谋远略 → 略地攻城 → 城府深沉 → 沉洝浓郁 → 郁垒神荼 → 荼毒生灵 → 灵丹圣药 → 药店飞龙 → 龙伯钓鳌 → 鳌愤龙愁 → 愁肠寸断 → 断鳌立极 → 极本穷源 → 源殊派异 → 异宝奇珍 → 珍藏密敛 → 敛骨吹魂 → 魂不负体 → 体察民情 → 情不自禁 → 禁暴静乱 → 乱臣逆子 → 子继父业 → 业绍箕裘 → 裘敝金尽 → 尽诚竭节 → 节俭躬行 → 行间字里 → 里丑捧心 → 心比天高 → 高岸为谷 → 谷马砺兵 → 兵败将亡 → 亡不旋跬 → 跬步不离 → 离本依末 → 末路之难 → 难得糊涂 → 涂不拾遗 → 遗编绝简 → 简而言之 → 之死靡二 → ***年华 → 华不再扬 → 扬长避短 → 短刀直入 → 入鲍忘臭 → 臭不可当 → 当道撅坑 → 坑绷拐骗 → 骗吃混喝 → 喝西北风 → 风飑电击 → 击钵催诗 → 诗肠鼓吹 → 吹竹调丝 → 丝恩发怨 → 怨府祸梯 → 梯荣阶禄 → 禄无常家 → 家半三军 → 军不血刃 → 刃没利存 → 存而不议 → 议论纷纷 → 纷纷不一 → 一败如水 → 水波不兴 → 兴复不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常之谋 → 谋臣猛将 → 将寡兵微 → 微不足道 → 道边苦李 → 李代桃僵 → 僵李代桃 → 桃红柳绿 → 绿林大盗 → 盗铃掩耳 → 耳顺之年 → 年高望重 → 重操旧业 → 业业矜矜 → 矜寡孤独 → 独霸一方 → 方骖并路 → 路长日暮 → 暮爨朝舂 → 舂容大雅 → 雅量高致 → 致命遂志 → 志诚君子 → 子孙后代 → 代拆代行 → 行数墨寻 → 寻风捕影 → 影单形只 → 只谈风月 → 月闭花羞 → 羞花闭月 → 月旦春秋 → 秋波盈盈 → 盈科后进 → 进道若退 → 退避三舍 → 舍安就危 → 危而不持 → 持鳌封菊 → 菊老荷枯 → 枯本竭源 → 源头活水 → 水不扬波 → 波光鳞鳞 → 鳞次相比 → 比比皆然 → 然糠照薪 → 薪贵于桂 → 桂殿兰宫 → 宫车晚出 → 出尘之表 → 表里如一 → 一败涂地 → 地不爱宝 → 宝钗分股 → 股肱耳目 → 目不给赏 → 赏贤使能 → 能不称官 → 官卑职小 → 小本经济 → 济寒赈贫 → 贫病交攻 → 攻城夺地 → 地丑德齐 → 齐镳并驱 → 驱骥捕鼠 → 鼠臂虮肝 → 肝肠寸断 → 断臂燃身 → 身败名裂 → 裂地分茅 → 茅茨不翦 → 翦草除根 → 根柢未深 → 深闭固拒 → 拒虎进狼 → 狼狈不堪 → 堪托死生 → 生财有道 → 道不掇遗 → 遗编坠简 → 简纲捷端 → 端本澄源 → 源源本本 → 本本分分 → 分外之物 → 物阜民丰 → 丰标不凡 → 凡百一新 → 新陈代谢 → 谢馆秦楼 → 楼船箫鼓 → 鼓唇弄舌 → 舌敝唇枯 → 枯肠渴肺 → 肺腑之谈 → 谈不容口 → 口碑载道 → 道不举遗 → 遗臭千代 → 代代相传 → 传道穷经 → 经邦论道 → 道不拾遗 → 遗臭千年 → 年高有德 → 德被四方 → 方寸不乱 → 乱臣贼子 → 子为父隐 → 隐恶扬美 → 美不胜收 → 收兵回营 → 营私罔利 → 利不亏义 → 义薄云天 → 天保九如 → 如臂使指 → 指不胜数 → 数奇不偶 → 偶变投隙 → 隙大墙坏 → 坏车杀马 → 马齿徒长 → 长材短用 → 用非所长 → 长材茂学 → 学如不及 → 及瓜而代 → 代马望北 → 北窗之友 → 友风子雨 → 雨愁烟恨 → 恨海愁天 → 天崩地解 → 解衣衣人 → 人才济济 → 济河焚舟 → 舟车劳顿 → 顿挫抑扬 → 扬长而去 → 去暗投明 → 明白如画 → 画饼充饥 → 饥不遑食 → 食必方丈 → 丈二和尚 → 尚德缓刑 → 刑措不用 → 用非所学 → 学如登山 → 山崩川竭 → 竭诚尽节 → 节俭力行 → 行伍出身 → 身不由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暇食 → 食辨劳薪 → 薪桂米珠 → 珠璧交辉 → 辉光日新 → 新仇旧恨 → 恨海难填 → 填海移山 → 山崩地裂 → 裂裳裹膝 → 膝下承欢 → 欢迸乱跳 → 跳出圈子 → 子夏悬鹑 → 鹑居鷇食 → 食不充肠 → 肠慌腹热 → 热肠古道 → 道不相谋 → 谋臣如雨 → 雨凑云集 → 集思广益 → 益国利民 → 民保于信 → 信笔涂鸦 → 鸦巢生凤 → 凤泊鸾漂 → 漂漂亮亮 → 亮亮堂堂 → 堂而皇之 → 之死靡他 → 他山攻错 → 错过时机 → 机不旋踵 → 踵接肩摩 → 摩顶放踵 → 踵决肘见 → 见弹求鹗 → 鹗心鹂舌 → 舌敝耳聋 → 聋者之歌 → 歌功颂德 → 德本财末 → 末如之何 → 何必当初 → 初出茅庐 → 庐山面目 → 目不给视 → 视财如命 → 命舛数奇 → 奇才异能 → 能不两工 → 工愁善病 → 病病歪歪 → 歪八竖八 → 八百孤寒 → 寒蝉凄切 → 切齿愤盈 → 盈满之咎 → 咎由自取 → 取长弃短 → 短绠汲深 → 深闭固距 → 距人千里 → 里出外进 → 进德修业 → 业业兢兢 → 兢兢干干 → 干脆利索 → 索尽枯肠 → 肠回气荡 → 荡荡默默 → 默不作声 → 声驰千里 → 里勾外连 → 连鳌跨鲸 → 鲸波鳄浪 → 浪蝶狂蜂 → 蜂缠蝶恋 → 恋酒迷花 → 花不棱登 → 登木求鱼 → 鱼帛狐声 → 声出金石 → 石城汤池 → 池鱼笼鸟 → 鸟得弓藏 → 藏锋敛锐 → 锐挫气索 → 索居离群 → 群策群力 → 力倍功半 → 半半拉拉 → 拉捭摧藏 → 藏锋敛颖 → 颖脱而出 → 出尘之想 → 想当然耳 → 耳边之风 → 风兵草甲 → 甲兵在胸 → 胸喘肤汗 → 汗不敢出 → 出陈易新 → 新愁旧恨 → 恨穷发极 → 极恶不赦 → 赦不妄下 → 下比有余 → 余杯冷炙 → 炙凤烹龙 → 龙驰虎骤 → 骤不及防 → 防蔽耳目 → 目不苟视 → 视丹如绿 → 绿林豪客 → 客客气气 → 气充志定 → 定谋贵决 → 决不待时 → 时不久留 → 留犊淮南 → 南船北马 → 马齿徒增 → 增收节支 → 支策据梧 → 梧凤之鸣 → 鸣凤朝阳 → 阳阿薤露 → 露出马脚 → 脚不点地 → 地丑力敌 → 敌不可*** → ***痴不癫 → 癫头癫脑 → 脑满肠肥 → 肥冬瘦年 → 年谷不登 → 登崇俊良 → 良辰美景 → 景公求雨 → 雨打风吹 → 吹篪乞食 → 食不充饥 → 饥不择食 → 食不充口 → 口辩户说 → 说白道黑 → 黑白分明 → 明白如话 → 话不投机 → 机关算尽 → 尽辞而死 → 死搬硬套 → 套言不陈 → 陈陈相因 → 因败为成 → 成败利钝 → 钝兵挫锐 → 锐挫望绝 → 绝不轻饶 → 饶舌调唇 → 唇敝舌腐 → 腐肠之药 → 药笼中物 → 物阜民康 → 康哉之歌 → 歌声绕梁 → 梁木其坏 → 坏法乱纪 → 纪纲人论 → 论长道短 → 短褐不全 → 全福远祸 → 祸不单行 → 行行蛇蚓 → 蚓窍蝇鸣 → 鸣鼓而攻 → 攻城掠地 → 地大物博 → 博***群议 → 议论风发 → 发怒穿冠 → 冠绝当时 → 时不可逢 → 逢场竿木 → 木本之谊 → 谊不敢辞 → 辞鄙意拙 → 拙贝罗香 → 香车宝马 → 马到成功 → 功败垂成 → 成败论人 → 人才难得 → 得不补失 → 失道寡助 → 助边输财 → 财不露白 → 白白朱朱 → 朱陈之好 → 好吃懒做 → 做刚做柔 → 柔肠百转 → 转败为成 → 成败荣枯 → 枯槁之士 → 士马精强 → 强嘴硬牙 → 牙白口清 → 清茶淡话 → 话不相投 → 投笔从戎 → 戎马仓皇 → 皇亲国戚 → 戚戚具尔 → 尔汝之交 → 交臂失之 → 之子于归 → 归忌往亡 → 亡不旋踵 → 踵事增华 → 华颠老子 → 子孝父慈 → 慈悲为本 → 本本源源 → 源源不断 → 断编残简 → 简忽所见 → 见弹求鸮 → 鸮啼鬼啸 → 啸傲风月 → 月地云阶 → 阶柳庭花 → 花残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房过屋 → 屋梁落月 → 月殿嫦娥 → 娥皇女英 → 英才大略 → 略地侵城 → 城狐社鼠 → 鼠撺狼奔 → 奔播四出 → 出丑放乖 → 乖唇蜜舌 → 舌长事多 → 多病多愁 → 愁肠九回 → 回肠百转 → 转败为功 → 功标青史 → 史无前例 → 例行差事 → 事倍功半 → 半半路路 → 路断人稀 → 稀句绘章 → 章甫荐履 → 履薄临深 → 深藏简出 → 出丑扬疾 → 疾电之光 → 光彩陆离 → 离多会少 → 少不更事 → 事必躬亲 → 亲当矢石 → 石赤不夺 → 夺戴凭席 → 席不暇暖 → 暖衣饱食 → 食不果腹 → 腹饱万言 → 言不谙典 → 典册高文 → 文不对题 → 题名道姓 → 姓甚名谁 → 谁是谁非 → 非池中物 → 物阜民熙 → 熙来攘往 → 往返徒劳 → 劳而不获 → 获保首领 → 领袖后进 → 进奉门户 → 户曹参军 → 军不厌诈 → 诈败佯输 → 输财助边 → 边尘不惊 → 惊才绝艳 → 艳绝一时 → 时不可失 → 失而复得 → 得不偿丧 → 丧胆亡魂 → 魂不附体 → 体大思精 → 精白之心 → 心不二用 → 用管窥天 → 天崩地裂 → 裂裳裹足 → 足不出户 → 户告人晓 → 晓风残月 → 月锻季炼 → 炼石补天 → 天崩地陷 → 陷落计中 → 中留不报 → 报冰公事 → 事不过三 → 三拜九叩 → 叩阍无计 → 计不反顾 → 顾此失彼 → 彼唱此和 → 和璧隋珠 → 珠璧联辉 → 辉煌夺目 → 目不旁视 → 视而不见 → 见德思齐 → 齐大非偶 → 偶影独游 → 游尘土梗 → 梗泛萍漂 → 漂母之恩 → 恩爱夫妻 → 妻儿老少 → 少不经事 → 事不师古 → 古调不弹 → 弹尽粮绝 → 绝长补短 → 短褐穿结 → 结草之固 → 固壁清野 → 野处穴居 → 居安思危 → 危而后济 → 济苦怜贫 → 贫病交加 → 加官进位 → 位卑言高 → 高傲自大 → 大败亏输 → 输肝沥胆 → 胆颤心寒 → 寒蝉仗马 → 马到功成 → 成败兴废 → 废耳任目 → 目不忍睹 → 睹景伤情 → 情不自堪 → 堪以告慰 → 慰荐抚循 → 循常习故 → 故步自封 → 封刀挂剑 → 剑拔弩张 → 张本继末 → 末俗流弊 → 弊车驽马 → 马耳春风 → 风波平地 → 地地道道 → 道长论短 → 短褐椎结 → 结党聚群 → 群雌粥粥 → 粥少僧多 → 多才多艺 → 艺不压身 → 身不由主 → 主次不分 → 分崩离析 → 析辨诡词 → 词不达意 → 意存笔先 → 先辨淄渑 → 渑池之功 → 功薄蝉翼 → 翼翼飞鸾 → 鸾翱凤翥 → 翥凤翔鸾 → 鸾颠凤倒 → 倒背如流 → 流杯曲水 → 水菜不交 → 交臂相失 → 失光落彩 → 彩凤随鸦 → 鸦飞雀乱 → 乱极思治 → 治阿之宰 → 宰鸡教猴 → 猴年马月 → 月光如水 → 水长船高 → 高标卓识 → 识变从宜 → 宜嗔宜喜 → 喜不自禁 → 禁暴正乱 → 乱极则平 → 平安家书 → 书读五车 → 车驰马骤 → 骤风暴雨 → 雨打梨花 → 花朝月夕 → 夕惕朝乾 → 乾坤一掷 → 掷地赋声 → 声东击西 → 西窗剪烛 → 烛尽光穷 → 穷兵黩武 → 武昌剩竹 → 竹苞松茂 → 茂林修竹 → 竹报平安 → 安安稳稳 → 稳操胜算 → 算减一升 → 升沉荣辱 → 辱国殄民 → 民变蜂起 → 起兵动众 → 众恶必察 → 察察而明 → 明白晓畅 → 畅所欲为 → 为法自弊 → 弊多利少 → 少成若性 → 性急口快 → 快步流星 → 星奔电迈 → 迈古超今 → 今愁古恨 → 恨如芳草 → 草草不恭 → 恭而有礼 → 礼崩乐坏 → 坏人坏事 → 事不宜迟 → 迟迟吾行 → 行不从径 → 径情直遂 → 遂非文过 → 过从甚密 → 密不可分 → 分别部居 → 居安资深 → 深藏若虚 → 虚晃一枪 → 枪刀剑戟 → 戟指嚼舌 → 舌底澜翻 → 翻肠倒肚 → 肚里泪下 → 下笔便就 → 就地取材 → 材薄质衰 → 衰当益壮 → 壮发冲冠 → 冠绝一时 → 时不我待 → 待答不理 → 理不胜词 → 词不逮理 → 理不胜辞 → 辞不达义 → 义不背亲 → 亲极反疏 → 疏不谋亲 → 亲冒矢石 → 石火电光 → 光彩射目 → 目不忍见 → 见多识广 → 广大神通 → 通变达权 → 权变锋出 → 出处进退 → 退避贤路 → 路逢窄道 → 道长争短 → 短见薄识 → 识才尊贤 → 贤否不明 → 明白易晓 → 晓行夜宿 → 宿弊一清 → 清尘浊水 → 水村山郭 → 郭公夏五 → 五步成诗 → 诗成得袍 → 袍泽之谊 → 谊不容辞 → 辞不达意 → 意到笔随 → 随波漂流 → 流宕忘反 → 反败为功 → 功不补患 → 患得患失 → 失魂荡魄 → 魄荡魂飞 → 飞苍走黄 → 黄帝子孙 → 孙康映雪 → 雪案萤窗 → 窗明几净 → 净盘将军 → 军法从事 → 事不有余 → 余波未平 → 平安无事 → 事出不意 → 意得志满 → 满车而归 → 归老林泉 → 泉石之乐 → 乐不可极 → 极恶穷凶 → 凶残成性 → 性烈如火 → 火耕流种 → 种麦得麦 → 麦饭豆羹 → 羹墙之思 → 思断义绝 → 绝长继短 → 短斤缺两 → 两败俱伤 → 伤春悲秋 → 秋草人情 → 情不自胜 → 胜残去杀 → 杀敌致果 → 果不其然 → 然糠自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不遇时 → 时不我与 → 与世沉浮 → 浮白载笔 → 笔饱墨酣 → 酣歌恒舞 → 舞弊营私 → 私恩小惠 → 惠而不费 → 费尽心机 → 机关用尽 → 尽瘁鞠躬 → 躬操井臼 → 臼头花钿 → 钿车宝马 → 马耳东风 → 风不鸣条 → 条分节解 → 解兵释甲 → 甲第连天 → 天兵神将 → 将门出将 → 将门虎子 → 子虚乌有 → 有碍观瞻 → 瞻前顾后 → 后不僭先 → 先从隗始 → 始乱终弃 → 弃暗投明 → 明辨是非 → 非此即彼 → 彼此彼此 → 此伏彼起 → 起承转合 → 合从连横 → 横草之功 → 功不唐捐 → 捐本逐末 → 末学肤受 → 受宠若惊 → 惊***绝绝 → 绝长续短 → 短寿促命 → 命词遣意 → 意度过人 → 人材出众 → 众功皆兴 → 兴高***烈 → 烈火辨日 → 日不我与 → 与世无竞 → 竞短争长 → 长城万里 → 里里外外 → 外合里差 → 差堪 → 慰情胜无 → 无寇暴死 → 死标白缠 → 缠夹不清 → 清词丽句 → 句比字栉 → 栉比鳞差 → 差强人意 → 意断恩绝 → 绝尘拔俗 → 俗不伤雅 → 雅量豁然 → 然然可可 → 可乘之机 → 机会主义 → 义不辞难 → 难弟难兄 → 兄弟参商 → 商鉴不远 → 远不间亲 → 亲密无间 → 间不容发 → 发秃齿豁 → 豁达先生 → 生财之道 → 道存目击 → 击搏挽裂 → 裂裳衣疮 → 疮好忘痛 → 痛抱丧明 → 明并日月 → 月过中秋 → 秋风过耳 → 耳鬓斯磨 → 磨杵成针 → 针锋相对 → 对薄公堂 → 堂高级远 → 远愁近虑 → 虑不及远 → 远垂不朽 → 朽骨重肉 → 肉颤心惊 → 惊***绝艳 → 艳丽夺目 → 目不忍视 → 视富如贫 → 贫病交迫 → 迫不得已 → 已成定局 → 局地扣天 → 天兵天将 → 将门有将 → 将明之材 → 材大难用 → 用计铺谋 → 谋臣武将 → 将相之器 → 器满将覆 → 覆瓿之用 → 用尽机关 → 关门打狗 → 狗逮老鼠 → 鼠窜蜂逝 → 逝将去汝 → 汝南晨鸡 → 鸡虫得丧 → 丧胆消魂 → 魂不赴体 → 体规画圆 → 圆冠方领 → 领异标新 → 新发于硎 → 硎发新刃 → 刃树剑山 → 山崩地陷 → 陷入僵局 → 局地吁天 → 天不***年 → 年华垂暮 → 暮翠朝红 → 红不棱登 → 登峰造极 → 极古穷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长是短 → 短叹长吁 → 吁天呼地 → 地动山摧 → 摧刚为柔 → 柔肠寸断 → 断钗重合 → 合从连衡 → 衡虑困心 → 心不两用 → 用尽心机 → 机难轻失 → 失魂落魄 → 魄荡魂摇 → 摇锣打鼓 → 鼓唇摇舌 → 舌端月旦 → 旦旦而伐 → 伐冰之家 → 家藏户有 → 有案可查 → 查无实据 → 据鞍顾眄 → 眄视指使 → 使臂使指 → 指成之间 → 间不容息 → 息鼓偃旗 → 旗鼓相当 → 当断不断 → 断长补短 → 短小精干 → 干父之蛊 → 蛊惑人心 → 心不应口 → 口不二价 → 价等连城 → 城门鱼殃 → 殃国祸家 → 家长礼短 → 短小精悍 → 悍然不顾 → 顾而言他 → 他山之攻 → 攻城略地 → 地动山摇 → 摇摆不定 → 定倾扶危 → 危机四伏 → 伏处枥下 → 下笔不休 → 休兵罢战 → 战天斗地 → 地负海涵 → 涵今茹古 → 古调单弹 → 弹尽援绝 → 绝处逢生 → 生财之路 → 路见不平 → 平白无辜 → 辜恩背义 → 义不得辞 → 辞不获命 → 命辞遣意 → 意夺神骇 → 骇龙走蛇 → 蛇杯弓影 → 影骇响震 → 震风陵雨 → 雨栋风帘 → 帘窥壁听 → 听聪视明 → 明参日月 → 月黑风高 → 高不可登 → 登锋履刃 → 刃迎缕解 → 解骖推食 → 食不糊口 → 口不绝吟 → 吟风弄月 → 月朗风清 → 清词妙句 → 句斟字酌 → 酌古参今 → 今古奇观 → 观场矮人 → 人财两空 → 空中结构 → 构会甄释 → 释回增美 → 美疢药石 → 石火风灯 → 灯蛾扑火 → 火光冲天 → 天不绝人 → 人财两失 → 失魂丧胆 → 胆颤心惊 → 惊愕失色 → 色胆包天 → 天不慭遗 → 遗臭千秋 → 秋风落叶 → 叶公好龙 → 龙德在田 → 田父献曝 → 曝腮龙门 → 门不夜关 → 关门大吉 → 吉丢古堆 → 堆案盈几 → 几次三番 → 番窠倒臼 → 臼头深目 → 目不识丁 → 丁丁列列 → 列鼎而食 → 食不糊口 → 口不言钱 → 钱过北斗 → 斗唇合舌 → 舌锋如火 → 火光烛天 → 天不憗遗 → 遗臭万代 → 代马依风 → 风餐露宿 → 宿蠹藏奸 → 奸夫*妇 → 妇道人家 → 家长里短 → 短衣匹马 → 马翻人仰 → 仰不愧天 → 天不作美 → 美锦学制 → 制锦操刀 → 刀笔老手 → 手不释书 → 书符咒水 → 水大鱼多 → 多才为累 → 累死累活 → 活蹦活跳 → 跳梁小丑 → 丑声远播 → 播恶遗臭 → 臭不可闻 → 闻宠若惊 → 惊耳骇目 → 目不识书 → 书富五车 → 车怠马烦 → 烦天恼地 → 地覆天翻 → 翻陈出新 → 新故代谢 → 谢家宝树 → 树碑立传 → 传风搧火 → 火海刀山 → 山崩海啸 → 啸傲湖山 → 山崩水竭 → 竭诚相待 → 待机再举 → 举案齐眉 → 眉低眼慢 → 慢藏诲盗 → 盗名暗世 → 世代簪缨 → 缨緌之徒 → 徒读父书 → 书记翩翩 → 翩翩风度 → 度日如岁 → 岁比不登 → 登高必赋 → 赋食行水 → 水到渠成 → 成城断金 → 金榜题名 → 名不副实 → 实逼处此 → 此恨绵绵 → 绵里薄材 → 材德兼备 → 备尝艰苦 → 苦绷苦拽 → 拽布披麻 → 麻痹不仁 → 仁民爱物 → 物各有主 → 主观臆断 → 断长续短 → 短衣窄袖 → 袖里藏刀 → 刀刀见血 → 血风肉雨 → 雨断云销 → 销魂荡魄 → 魄散魂飞 → 飞刍挽粒 → 粒米束薪 → 薪尽火传 → 传风扇火 → 火急火燎 → 燎原烈火 → 火尽灰冷 → 冷嘲热讽 → 讽德诵功 → 功参造化 → 化被万方 → 方寸万重 → 重床迭架 → 架海金梁 → 梁上君子 → 子曰诗云 → 云悲海思 → 思不出位 → 位不期骄 → 骄傲自大 → 大败涂地 → 地广民稀 → 稀里糊涂 → 涂东抹西

出入无间成语接龙怎么接

古代医家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产生于体内的或来自于外部的“邪气”所引起,要将这些“邪气”驱出体外就需有某种通道,而可以选择的通道无非就是汗、吐、下(包括大小便两途),以及刺络放血 。致于说面对一个具体患者时,具体应该选择哪条通道,这也很简单:原则是“就近”。即病邪在肌肤及其间隙(腠理)可用汗法;深入内部而偏上(胸膈)宜吐,在胃肠及周边脏器当下;在血脉中则刺络。

关于吐法,《黄帝内经》谈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一些注家认为这个“越”字,就是指吐法而言;并据该书中所言“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而认为“涌”(吐)需用酸苦之药。张仲景也在《伤寒论》中指出“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的时候,提到当用“瓜蒂散”吐之。而纵观几千年的中医 历史 ,其间独树一帜强调吐法者,只有“金元四大家”中的张子和一人而已。他提出疾病都是“邪气”,故治疗之法不外汗、吐、下三法;如果谈“补”,则只能依靠饮食而不是药物的学术主张。但细观其实,则或可谓其将吐法的概念抽象化,或可说他是回归了“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本意——“如引涎、漉痰、嚏气、追涙,凡上行者,皆吐法也。”总之,吐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虽跻身“攻邪三法”,却不过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进退迍邅_出处进退与任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的日本汉方医学中,在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下,江户时代却有一些医家致力于吐法研究与追求,出现了以永富独啸庵及其《吐方考》为代表的一些特别关注吐法的医家与专著。

1 江户医学的吐法概况

日本的汉方医学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于江户时代中期出现了以后藤艮山(1659 1733年)、香川修庵(1683 1755年)、山胁东洋(1705 1762年)、吉益东洞(1702 1773 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家,他们认为“依据有何病症而决定当用何药”的张仲景《伤寒论》 为医学正道,而蔑视大讲阴阳五行、脏腑经脉等中医基础理论的《黄帝内经》、《难经》;否定中国六朝以降,尤其是宋代之后的医学发展。被后人称之为“古方派”的这些医学人物,虽然在治疗方面都强调“攻邪”而反对“温补”,但使用的方法基本上限于汗、下两法。对于吐法尚未予以理论与实际运用上的关注,对于吐法的专门研究与使用,始于生长在越前(福井县)的奥村良筑(1687 1761年)。他一生“足迹未尝出乡关,其术皆数十年仰思俯求之所独得。”在他40岁时,以瓜蒂、藜芦为吐剂,先亲试,次试于妻子,后广泛应用。但周围之人或惊或笑,疑而不信,致使他“困甚,欲改业者三年”。至60岁时,患者始渐信其术,从而“大行于越之南北”。

古方家山胁东洋之子玄侃及其门人永富独啸庵曾专程前往奥村门下学习,此后独啸庵著《吐方考》(1763年),山胁玄侃为之作序。此间又有投于奥村门下的汉兰折衷医家荻野元凯撰《吐方编》(17年)、加古角洲撰《吐法撮要》(1808年);惠美三白之门人辑录的《吐方私录》;善用吐法的中神琴溪之***喜多村良宅所著《吐***》(1817年)等专论吐法的著作;陡藩的医师田宫尚施在其所著《施治揽要》中对吐法予以论说;考证家多纪元坚在《药治通义》(1839年)中列吐法一章,广集中国医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说,并予以评说。

纵观这些吐法研究与倡用者的动机与学术渊源,大抵有三种情况。首先,最为重要的乃是站在古方派立场上,以实现“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齐备为目的者。正如奥村良筑所云:

“古医之术全在兹。思汗、吐、下之三法,为医家之大纲,数千载之间,独张仲景、张子和善而行之。其他虽或能汗、下,至吐方置而不讲。不能起沉涸(痼),由此也。”

喜多村良宅则谓:“三法相峙,犹鼎之有三足也,欠一则不可。”

其二,独自于关西地区倡导用吐法的惠美三白则有融合佛教思想的倾向。他常谓:“宿食之害,甚于,救之唯有吐”;“四百四种病,以宿食为根本”;“百病因饮食最多,吐 之一法去病之捷径也”。

其三,是兰方(荷兰医学)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据杉田成卿译述的《济生三方》可知兰方以吐剂为基本性三疗法之一,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呕吐为显示体内出现疾病状态的自然现象,而且是使疾病在其初期或过程中停止的自然机能,所以“吐剂是自然疗法”。可应用于包括小儿在内的众多疾病,当时治疗 ***的重要方法便是吐法与冷水灌注。虽然不知汉兰折衷派人物荻野元凯在撰写《吐法编》的时候是否受到兰方的影响,但日本的医史学家承认其倡导在《济生三方》中同样 被称之为基本性三疗法之一的“刺络”法、著《刺络编》,是受到兰方的影响。同时又需要考虑到,所谓潜在影响,还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即在了解兰方重视吐法之后,出于热爱本土文化的心理需求而在其中努力搜寻与之相当的内容——以达到证明自身所处文化优越,至少也是不落后,并不比外来文化缺少什么的目的。

2 独啸庵其人

《吐方考》的作者永富独啸庵(1732 1766年),名凤介,字朝阳,号独啸庵。原为儒者藤原翠翁之子,自谓:“余生于长门之西鄙,长于畎猷之中,慕古人之节,好圣贤之书,而苦寒乡无师友。”11岁游京都,但未遇可为师者。西归故乡后,作了修习李东垣之方的医 师永富友庵的养子;年13,又游学于荻府,师事修朱丹溪之方的井上。故可知独啸庵的学医之路乃是自后世派之门进入,从李朱医学开始的。这时,他还随著名学者山县周南学儒。翌年赴江户游学,但在遍访时医之后,却因满眼所见皆是“利欲”二字,“无益于人之 性命”,郁闷而生“厌弃医方之心”。年17奉家君之命西归,但因不能与邻里和睦相处而 再游荻府,复学于周南先生。此时厌恶医学之心更加强烈,所以在回到故乡之后,便开了一家私塾,讲授儒家六经。

后有同僚自京师归来,见其以教授六经为业,颇觉奇怪,问道:“子医生,而讲儒业,无乃害于名分乎?”独啸庵回答说,我修医方之书五年,遍访时师,知其无益于人之性命,故将厌弃之。其同僚笑日:“子徒知无益于人之医,未知有益于人之医也。”并向他介绍了香川修庵、山胁东洋两位名医正开门广召四方之士。于是独啸庵再度东入京都,入古方派先驱山胁东洋门下学习。东洋针对独啸庵所学仅限李朱医学,且有强烈的鄙医尊儒之心,予以如下两点说教。其一是贬斥后世医方之不足道,“生民死于养荣益气之说,非一日也”; 唯张仲景的医术才是治病救人的正道。其二则谓:“夫子贡货殖,子路负米,何必讲书授句而后为士乎?学道,志也;行医,业也。何相妨之有?”独啸庵听罢,“舌举不下,汗流浃背。生涯之趣向始定焉。”于是留学其塾中一年,得观东洋先生之“决死生、摧沉痼,大异平昔之所学。”

次年西归后,又游于浪华(大阪)。每日登门求治者,约有数十人,处以从东洋先生处 所学汗下之方,巴豆、甘遂、轻粉、乌头无所不用,但“或忽治忽发,或初快后危,或长服无 益于病,或经***其害。于是乎始知为医有开阖离合之机,虽扁(秦越人)仓(淳于意)亦 有不可治之病矣。”至21岁时,听说越前有名奥村良筑者,擅用吐方,便又整装出行,前往求教。

独啸庵在奥村先生处滞留两月后,返回京都。在将所学吐法传授给自己的老师东洋先生后,西归故乡,自认此时已然全面掌握了古圣医家的汗、吐、下三法。然而在此后若干年的亲历实验中,在他将三法运用到各种疑难病症之后,“始知为医之难矣”。这时,独啸庵也才真正臻于成熟。一方面是断绝了与酒肉朋友的交往,“浮沉闾里,为医之志始一”;另一方面则是终于认识到,无论是“后世”还是“古方”,都不可能做到“无不可治之病”。因而他评价自己在这些年中的进步在于“能知不可治之病与可治之病”;并且在认识上提高到“又深识所谓古医道者,非用汗吐下之古方之谓。而在所以不得不用汗吐下之古方之谓焉矣。”

29岁时,因病离家,西经肥筑,东过艺备,漫游各地,以为疗养。并于宝历十二年 (1762)西游到长崎,了解西洋医学。此后他落脚于大阪,医业之余兼事著述。但 健康 不佳的他,终因患寒疝于明和3年(1766年)身亡,年仅 35岁。

纵观独啸庵有关其生平与为医经历的自述,最重要的感悟可谓“为医难也”!其所著《漫游杂记》的结尾是这样说的:

“其间诊沉固滞废之病,无虑数千人。呜呼,诊病年多,为技年拙。益知究理易,应事难矣。”

3 独啸庵的学术特点

从学习李朱医学,即所谓后世派之门进人医学领域的独啸庵,由于转投山胁东洋门下而易辙古方。尽管在他们二人间亦有“师徒易位”之事——独啸庵将从奥村处习得的吐法传授给了为师的东洋,但在独啸庵著作的字里行间始终流露着对于东洋先生的仰慕之情。例如在《漫游杂记》中可见诸如下例赞扬山胁东洋的话语:

“山东洋治河漏停滞者,益进河漏以吐之。是当吐方未讲之时,其胸间已有吐方。”

“山东洋能运用三承气汤,对检之《伤寒论》,驰驱不差范。真二千年来一人。”

“山东洋闻其门下医生无故转处方,则嘲日:医自转。”

同时还能见到对于古方派基本学术主张的认同:

“凡欲学古医道,当先熟读《伤寒论》,而后择良师友事之,亲试诸事实。若五年,若十年,沉研感、刻不休,则自然圆熟。不然,则虽读尽亿万卷之书,要无益于术焉。”

“何谓古医道,通本也。”

“未必多读书,枕一《伤寒论》足矣。”

“吾医方之书,除《伤寒论》外,不诈伪妄诞者,千古几希。非明眼之士,则不能辨其端的。”

正是基于对于所谓张仲景古医方的崇敬,独啸庵才会致力于对吐法的追求与研究,从而构成其学术特点并撰写了《吐方考》一书。在正文不超过两千字的《吐方考》中,独啸庵记述了吐法应用的源流、适应症及有效方剂等,指出使用吐法有如下之要点:

(1)盛夏严冬,谨其修养。况吐下之方,避其时可也。虽然,不得已则用之。

(2)用吐方,既吐则饮白汤,饮则须吐。用“探吐”之法,可以达到速吐之效果。 不然,连日连夜,虚竭元气。

(3)吐后当调理三五日。

(4)古言病在膈上用吐法,此其原则也。实际并不限于此。

(5)某些病,用吐法则促其速死。

就《吐方考》的记载看,独啸庵从奥村处所习吐方,有《伤寒论》中的瓜蒂散、桔梗白散,以及或得于民间或其他方书的皂荚丸、苦瓠穰圆、蓝汁等数个方剂。有意思的是,他经过亲试实验,居然证明只有奥村所居之地的瓜蒂具有治疗效果:“余年二十一,往越前见奥村翁,受吐方。余归自越前,***瓜蒂于四方,悉不中用。唯越前所产可共吐方耳。翁而生其地,岂天欤?”这一点得到近代药物有效成份研究报告的支持:

日本医学博士猪子吉人称其有效成份为甜瓜毒素(Melotoxin),可***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且以日本越前产者尤有峻剧之性,适量服用仅引起呕吐,过量则导致胃肠炎。他在亲试实验后,对于老师传授的不实之说,于《漫游杂记》中也有批判性的记述:

“奥村翁日:癫痫服吐方,痊。余西归之后,试之不啻数十人,仅愈一二人。医生之妄诞,虽耆宿亦如此。”

同时还诚实地记述了自己年少气盛,自越前归来后施吐方于“不治之病”的败绩五则:

其一,某女病咳,潮热、肌肉脱落(肺结核),“快吐数升,安寝一夜,诸症悉去,三日而死 ”

其二,某男病噎,食饮一切不通(食道癌),“快吐数刻,吐后一日,食饮复常,昼间忽然而殒”;

其三,某女病鼓胀,腹皮光莹射人(肝硬化腹水),“吐秽物数升,又下之,腹胀减,不日如故,经数旬而死”;

其四,某男病喘,气息奄奄,与吐剂“至吭不下,手足微冷,额上生汗,脉绝欲死,急与麝香末三分,徐徐得解”;

其五,某男病情如上例,进药后“以鸡翎探之,自旦至夕不吐,余羞赧而归”。

当然也有许多大施三折肱,过关斩将的验案记载。例如:

“一女子,疫后数日,困闷不能食,眼睛不和,懒动作,时时恶寒,如将再病者。按其腹,当心下有畜(蓄)水,连胸腹苦满,其脉沉迟而欲绝。乃与苦瓠瓤二分吐之五 次,涌黄水数升,其翌日气宇豁然,饮啖复故。”客观地讲,“吐法”并没有使独啸庵在治疗中获得独居他人之上,或如虎添翼的实际效果。可圈可点之处只是在于他对吐法的执着追求与研究,志在“汗吐下三法齐备”的精神。同时,他与那些彻底否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古方派之“极端人物”也完全不同。虽然盛赞《伤寒论》,但在学术上还是属于兼收并蓄。例如他在《吐方考》开篇处即指出,“从事于此者,知死者与不治者,为第一义。”不点名批评地指出诸如吉益东洞一流在《医断》中所宣扬的医家不论死生,唯事毒药攻邪,并非“古方”正规,以维护古方荣誉并为其“正名”:“世医不能知死者与不治者,汗吐下误施,取凶暴之名,非古方之罪也。”

接着谈到:

“欲决死生、定治不治者,当审腹气虚实。候腹如易实难,其故何?则有如虚而实者,有如实而虚者;有邪来而虚者,有邪去而实者;有邪来而实,邪去而虚者。得之于手,应之于心,父不可以喻子也。人有脉,如户有枢。微乎微乎,可感而通,不可思而得。”

其中,腹诊与脉诊并重,且特别强调脉诊的微妙;言虚实错综复杂之关系;即便是父子也难于言传,只可意会(所谓“医者意也”)等等,都属东洞流的批判对象。

日本 历史 上“脚气”猖獗,但在依据症状下诊断的时代,尽管某些病名与基于病因诊断的现代医学相同,但却不可完全等同视之。那些专以“脚气”为名的著作,所记述的病例不过是一些症状相似,病因却可能迥异的疾病。然独啸庵《漫游杂记》中的一段记述,却似乎可以认为具备了“真脚气”的病因与症状要点:

“脚气急发者,毒气尤甚。辛巳七月,南纪贾舶海运到于赤马关。阖舡悉病水肿。乞治于一医生,医生不知其疾,延余诊。余到诊左右脉滑数,胸腹动悸如怒涛,自腰背迨脐下悉麻痹,两胫刺痛不可堪。问其病因,言先是泊熊野浦,连日饮雨水。余日是急脚气也,不可救矣。其翌一人死,其翌又一人死,如是数日,阂舡悉死。”

之所以说这段记述比较符合“真脚气”的特点,首先在于其患病者为航海之人——具有较 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新鲜蔬菜等副食中获得维生素 Bl的客观条件;其二,腓肠肌疼痛(所谓“两胫刺痛不可堪”)乃是此病的症状特征。在并不真正了解该病病因,自然也就不知 应当如何治 疗的情况下,独啸庵以为“不可救”,显然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反之,那些大讲如何用舒筋活血、清利湿热之法治愈脚气的验案,却反而可以证明其患者不过是一些症见 腰酸腿疼、肢体胀肿的其它疾患。

类似之例在《漫游杂记》中还能见到许多,如“劳瘵(结核)不可治,似劳瘵者可治;膈噎(食道癌)不可治,似膈噎者可治。世医动谓治劳瘵、膈噎,盖似者也。”又如因外伤而痉挛者,虽医家有种种治法,但实际上“亦难救之”,并指出这就是“后世所谓 破伤风”;“狂犬毒隔日发者,大概不治”等等。独啸庵对于 医学作用的评价是:“大凡病者百人,不治而愈者六十人,其余四十人:十人者难治,治必死;十人者,得治必活;十人者,不死又不愈,其命在于治不治之间;权衡属于医人者,十人而已。”从学术层面上讲,在能够真正弄清病因、病灶部位、病理改变,并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和标准的近代医学形成之前;在基本是以症状表现下诊断、定病名的时代与传统医学体系中,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可治”与“不可治”来辨别疾病属性的“真”与“似”的医家,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观察独啸庵时,应加以特别关注的地方。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独啸庵具有犀利的目光与在东方思维体系中属劣势的逻辑分析头脑,但他也没有能够达到超越传统藩篱的束缚。这种典型的个案,对于我们思考近代科学何以未能在东方产生,是十分有益的。总之,透过这些经验之谈所能看到的,乃是宝贵而强烈的实事求是精神,在某种无形而强大的制约下的发挥。

4 独啸庵的儒志与医业

独啸庵与当时许多其它医家一样具有儒、医兼习的特点,而且曾以教授儒家六经为业,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存在着尊儒鄙医的意识。后来在山胁东洋“儒志、医业,两不相妨”的教导下,最终选择了“专心医道”之路。客观地讲,就许多同类人物而言,应该说这种选择并非自觉与主动,而是出于无奈。正像李时珍也不过是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才选择了通过研究医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况还有一个谋生之计的现实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的。《漫游杂记》中的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独啸庵对于这一问题的务实思考:

“英雄隐于医卜,固有故矣。夫医卜者,无素封者之素封也。身非王侯而适如可以自行意焉矣。家苟无产业,有父母且老,则虽刚明俊杰之士,亦不得高卧养志也……夫出处进退,必以其时者,判然有间矣。余观当世聪辨之士,或老于讲官,或困于舌耕,郁郁不乐者无它,不虑诸其初也。”

然而深识时务,及时选择了以医为业的独啸庵,虽然自谓“一心于医”,但也没有放弃“儒志”的精神追求。其所著《囊语》分为五节,以短短千余字言说明了他的政治见解:

出处第一:大丈夫之士,必与天地消息,故进退不得其时,则事必否塞,作“出处”;

道术第二:治国之士君子,不知道术之至顺,则贪暴固我,作“道术”;

文武第三:有文物之迹,有文武之真,不知其真,则迷其迹,作“文武”;

将法第四:天下虽安,忘武则危,士君子之职,常须讲明其道,作“将法”;

时蔽第五:士风之污隆,自时学之污隆,豪杰之士须择其所依,作“时蔽”。

藤元隆昌《再刻漫游杂记囊语二书序》(1807年),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独啸庵撰写此书的心志所在:

“《杂记》,则其漫游之间杂记医事者也;若《囊语》则不然,虽仅仅小册子,事关经世,其平生之志,盖在于此矣。……先生尝与人书日:‘吾精神之所寓,不欺己者也。’ …… 尝以经世自任,其言日:‘学道,志也;行医,业也。不以志废业,不为业弃志。志不可不勉焉,业不可不精焉。’ 名噪四方,诸侯多厚带重禄招之者,而并不应,遂以处士终年。先生易箦之际,命门人尽焚弃之,所留裁(才)此二书与《吐方考》 而已。”

那么亦儒亦医的独啸庵又是如何看待所谓“儒医”的呢?

“和华今古之儒流,谭及吾技者不为少矣。夫未试之事实而言者,率皆不空阔迂僻,则虚诞诈伪,何知其机缄之所存适,足以见其腐臭之态矣。”

显然,他并没有像某些医家那样以“儒医”自诩,而是明确区分二者为“志”与“业”。就医业而言,重要的是实践:

“医虽才气秀出于人者,试治方于危笃之病,不过千人则知见不明,得处难谛。”

“凡医生无师授***之事,亲试病者多年,自然善治术者往往有之,较之徒守师法不经事之徒,则不可同日而论也。”

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不学无术,仅以糊口为目的的医家大加鞭笞:

“观世之为方技者,多是世家膏梁之子,不然则亡命轻猾之徒,失糊口之资遑遽为医。是其心固不为拯人,故视富贵之人则挠情从之如奴隶,视贫贱之人则掉头避之如寇雠。”

因而从其注重医德,强调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学习,甚至是在务实的态度方面,似乎又都能看到通常所说“儒医”的特点存在。

5 结语

从永富独啸庵身上其实可以看到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的缩影。例如,就学术流派的发展衍变而言,随着商贸的发达与文化知识的庶民化,代表中国最新医学水平的“宋明医学”首先在日本流传;此后随着复古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古方派”,并称此前接受与使用宋明医学者为“后世派”;继之有融合二者的“折衷派”,以及兼学荷兰医学的“汉兰折衷派”。而这一过程在独啸庵的学术历程中,基本都有所表现。又如医、儒的选择与兼修,也是日本汉方医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有人认为“儒医一本”,但大多数医家实际上都不过是兼有两方面的修养、追求与著作而已,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儒医”。其三,日本医学史家普遍强调当时的日本医家在接受中国传统医学后,经过改造而构建的“汉方”的最大特点在于注重“亲试实验”。通过独啸庵生涯与学术这一个案,也可对何谓“亲试实验”有较为具体的了解。

李白所说的唐朝“七圣”

太多鲜为人知→知不诈愚→愚不可及→及宾有鱼→鱼帛狐篝→篝灯呵冻→冻解冰释→释车下走→走伏无地→地北天南→南北东西→西除东荡→荡产倾家→家败人亡→亡不待夕→夕寐宵兴→兴不由己→己饥己溺→溺爱不明→明白了当→当场出彩→彩笔生花→花闭月羞→羞惭满面→面壁九年→年登花甲→甲坚兵利→利傍倚刀→刀笔贾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布腹心→心安神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被四表→表里不一→一鞍一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兵坚城→城北徐公→公不离婆→婆娑起舞→舞笔弄文→文笔流畅→畅叫扬疾→疾病相扶→扶颠持危→危邦不入→入邦问俗→俗不堪耐→耐人咀嚼→嚼舌头根→根椽片瓦→瓦查尿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草闲花→花边人物→物美价廉→廉而不刿→刿目怵心→心安神泰→泰山盘石→石沉大海→海北天南→南船北车→车尘马足→足兵足食→食案方丈→丈尺权衡→衡短论长→长安道上→上兵伐谋→谋财害命→命薄相穷→穷本极源→源清流洁→洁己爱人→人百其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出望外→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高气扬→扬镳分路→路不拾遗→遗编断简→简傲绝俗→俗不可耐→耐人玩味→味如嚼醋→醋海翻波→波波碌碌→碌碌寡合→合不拢嘴→嘴多舌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安分分→分内之事→事败垂成→成败得失→失晨之鸡→鸡不及凤→凤表龙姿→姿意妄为→为德不终→终成泡影→影从云集→集矢之的→的的确确→确固不拔→拔本塞原→原本穷末→末大必折→折本买卖→卖刀买犊→犊牧***薪→薪储之费→费财劳民→民安国泰→泰阿倒持→持螯把酒→酒病花愁→愁长殢酒→酒池肉林→林寒洞肃→肃然起敬→敬陈管见→见鞍思马→马不停蹄→蹄间三寻→寻弊索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把死拿→拿班作势→势不并立→立爱惟亲→亲不敌贵→贵不可言→言必有据→据鞍读书→书不尽言→言必有物→物薄情厚→厚此薄彼→彼倡此和→和蔼近人→人不聊生→生搬硬套→套头裹脑→脑瓜不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不宿饱→饱谙经史→史不绝书→书不尽意→意出象外→外感内伤→伤财劳众→众川赴海→海波不惊→惊才风逸→逸尘断鞅→鞅鞅不乐→乐不极盘→盘根错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马尘不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史策丹心→心谤腹非→非誉交争→争长黄池→池鱼林木→木本水源→源清流净→净几明窗→窗间过马→马迟枚疾→疾不可为→为德不卒→卒极之事→事半功百→百态横生→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和蔼可亲→亲不隔疏→疏不间亲→亲操井臼→臼杵之交→交臂历指→指不胜屈→屈鄙行鲜→鲜有其比→比比划划→划地为牢→牢不可拔→拔本塞源→源清流清→清跸传道→道傍苦李→李白桃红→红白喜事→事半功倍→倍称之息→息兵罢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耳交头→头白齿豁→豁达大度→度量宏大→大败而逃→逃避现实→实报实销→销毁骨立→立场不稳→稳步前进→进本退末→末节细行→行家里手→手不辍卷→卷帙浩繁→繁称博引→引车卖浆→浆酒霍肉→肉薄骨并→并存不悖→悖逆不轨→轨物范世→世代书香→香草美人→人不自安→安安合适→适材适所→所当无敌→敌变我变→变动不居→居安虑危→危辞耸听→听谗惑乱→乱蝶狂蜂→蜂虿有毒→毒赋剩敛→敛锷韬光→光***夺目→目别汇分→分浅缘薄→薄唇轻言→言必有中→中风狂走→走骨行尸→尸骨未寒→寒蝉僵鸟→鸟钞求饱→饱谙世故→故步不离→离本趣末→末路穷途→途穷日暮→暮楚朝秦→秦关百二→***佳人→人才辈出→出榜安民→民胞物与→与人无争→争长竞短→短兵接战→战火纷飞→飞必冲天→天宝当年→年方弱冠→冠屦倒施→施不望报→报本反始→始料所及→及锋而试→试才录用→用兵如神→神安气定→定乱扶衰→衰草寒烟→烟波钓徒→徒陈空文→文炳雕龙→龙标夺归→归根到底→底里深情→情不可却→却病延年→年丰时稔→稔恶藏奸→奸臣当道→道傍之筑→筑舍道傍→傍观必审→审几度势→势不得已→已陈刍狗→狗傍人势→势不俱栖→栖冲业简→简单明了→了不长进→进谗害贤→贤才君子→子不语怪→怪诞不经→经纶济世→世代相传→传柄移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宝放龟→龟鹤遐寿→寿比南山→山包海容→容当后议→议不反顾→顾彼失此→此动彼应→应变将略→略不世出→出尘不染→染苍染黄→黄尘清水→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出玉→玉惨花愁→愁肠百结→结不解缘→缘波讨源→源深流长→长安少年→年复一年→年富力强→强嘴拗舌→舌敝唇焦→焦熬投石→石沉海底→底死谩生→生不逢时→时变是守→守常不变→变风改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齿加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鹤→鹤背扬州→州官放火→火传穷薪→薪传有自→自拔来归→归华别业→业精于勤→勤兵黩武→武不善作→作壁上观→观变沉机→机变如神→神安气集→集思广议→议论纷错→错彩镂金→金榜挂名→名不常存→存而不论→论辩风生→生不如死→死败涂地→地崩山摧→摧锋陷坚→坚壁不战→战胜攻取→取长补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百瓮齑→齑身粉骨→骨颤肉惊→惊才绝绝→绝壁悬崖→崖岸卓绝→绝不护短→短吃少穿→穿壁引光→光彩夺目→目不别视→视白成黑→黑白不分→分所应为→为而不恃→恃才傲物→物腐虫生→生不遇时→时变之应→应变随机→机不可失→失旦之鸡→鸡肠狗肚→肚里蛔虫→虫臂拒辙→辙环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怀备至→至诚高节→节变岁移→移编绝简→简断编残→残暴不仁→仁浆义粟→粟陈贯朽→朽戈钝甲→甲乙丙丁→丁丁当当→当场出丑→丑类恶物→物阜民安→安安静静→静不露机→机不容发→发短心长→长才广度→度日如年→年高德韶→韶光淑气→气傲心高→高岸深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悌力田→田夫野老→老八辈子→子承父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达飞黄→黄道吉日→日薄西山→山奔海立→立吃地陷→陷坚挫锐→锐不可当→当场献丑→丑声四溢→溢美溢恶→恶叉白赖→赖骨顽皮→皮肤之见→见财起意→意出言外→外刚内柔→柔肠百结→结草衔环→环堵萧然→然荻读书→书不释手→手不释卷→卷甲倍道→道傍筑室→室迩人遐→遐尔闻名→名不符实→实逼处此→此发彼应→应变无方→方便之门→门不停宾→宾饯日月→月白风清→清茶淡饭→饭坑酒囊→囊空如洗→洗兵不用→用非其人→人才出众→众多非一→一百五日→日薄虞渊→渊谋远略→略地攻城→城府深沉→沉洝浓郁→郁垒神荼→荼毒生灵→灵丹圣药→药店飞龙→龙伯钓鳌→鳌愤龙愁→愁肠寸断→断鳌立极→极本穷源→源殊派异→异宝奇珍→珍藏密敛→敛骨吹魂→魂不负体→体察民情→情不自禁→禁暴静乱→乱臣逆子→子继父业→业绍箕裘→裘敝金尽→尽诚竭节→节俭躬行→行间字里→里丑捧心→心比天高→高岸为谷→谷马砺兵→兵败将亡→亡不旋跬→跬步不离→离本依末→末路之难→难得糊涂→涂不拾遗→遗编绝简→简而言之→之死靡二→***年华→华不再扬→扬长避短→短刀直入→入鲍忘臭→臭不可当→当道撅坑→坑绷拐骗→骗吃混喝→喝西北风→风飑电击→击钵催诗→诗肠鼓吹→吹竹调丝→丝恩发怨→怨府祸梯→梯荣阶禄→禄无常家→家半三军→军不血刃→刃没利存→存而不议→议论纷纷→纷纷不一→一败如水→水波不兴→兴复不浅→浅尝辄止→止暴禁非→非常之谋→谋臣猛将→将寡兵微→微不足道→道边苦李→李代桃僵→僵李代桃→桃红柳绿→绿林大盗→盗铃掩耳→耳顺之年→年高望重→重操旧业→业业矜矜→矜寡孤独→独霸一方→方骖并路→路长日暮→暮爨朝舂→舂容大雅→雅量高致→致命遂志→志诚君子→子孙后代→代拆代行→行数墨寻→寻风捕影→影单形只→只谈风月→月闭花羞→羞花闭月→月旦春秋→秋波盈盈→盈科后进→进道若退→退避三舍→舍安就危→危而不持→持鳌封菊→菊老荷枯→枯本竭源→源头活水→水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相比→比比皆然→然糠照薪→薪贵于桂→桂殿兰宫→宫车晚出→出尘之表→表里如一→一败涂地→地不爱宝→宝钗分股→股肱耳目→目不给赏→赏贤使能→能不称官→官卑职小→小本经济→济寒赈贫→贫病交攻→攻城夺地→地丑德齐→齐镳并驱→驱骥捕鼠→鼠臂虮肝→肝肠寸断→断臂燃身→身败名裂→裂地分茅→茅茨不翦→翦草除根→根柢未深→深闭固拒→拒虎进狼→狼狈不堪→堪托死生→生财有道→道不掇遗→遗编坠简→简纲捷端→端本澄源→源源本本→本本分分→分外之物→物阜民丰→丰标不凡→凡百一新→新陈代谢→谢馆秦楼→楼船箫鼓→鼓唇弄舌→舌敝唇枯→枯肠渴肺→肺腑之谈→谈不容口→口碑载道→道不举遗→遗臭千代→代代相传→传道穷经→经邦论道→道不拾遗→遗臭千年→年高有德→德被四方→方寸不乱→乱臣贼子→子为父隐→隐恶扬美→美不胜收→收兵回营→营私罔利→利不亏义→义薄云天→天保九如→如臂使指→指不胜数→数奇不偶→偶变投隙→隙大墙坏→坏车杀马→马齿徒长→长材短用→用非所长→长材茂学→学如不及→及瓜而代→代马望北→北窗之友→友风子雨→雨愁烟恨→恨海愁天→天崩地解→解衣衣人→人才济济→济河焚舟→舟车劳顿→顿挫抑扬→扬长而去→去暗投明→明白如画→画饼充饥→饥不遑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德缓刑→刑措不用→用非所学→学如登山→山崩川竭→竭诚尽节→节俭力行→行伍出身→身不由己→己溺己饥→饥不暇食→食辨劳薪→薪桂米珠→珠璧交辉→辉光日新→新仇旧恨→恨海难填→填海移山→山崩地裂→裂裳裹膝→膝下承欢→欢迸乱跳→跳出圈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食→食不充肠→肠慌腹热→热肠古道→道不相谋→谋臣如雨→雨凑云集→集思广益→益国利民→民保于信→信笔涂鸦→鸦巢生凤→凤泊鸾漂→漂漂亮亮→亮亮堂堂→堂而皇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过时机→机不旋踵→踵接肩摩→摩顶放踵→踵决肘见→见弹求鹗→鹗心鹂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本财末→末如之何→何必当初→初出茅庐→庐山面目→目不给视→视财如命→命舛数奇→奇才异能→能不两工→工愁善病→病病歪歪→歪八竖八→八百孤寒→寒蝉凄切→切齿愤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长弃短→短绠汲深→深闭固距→距人千里→里出外进→进德修业→业业兢兢→兢兢干干→干脆利索→索尽枯肠→肠回气荡→荡荡默默→默不作声→声驰千里→里勾外连→连鳌跨鲸→鲸波鳄浪→浪蝶狂蜂→蜂缠蝶恋→恋酒迷花→花不棱登→登木求鱼→鱼帛狐声→声出金石→石城汤池→池鱼笼鸟→鸟得弓藏→藏锋敛锐→锐挫气索→索居离群→群策群力→力倍功半→半半拉拉→拉捭摧藏→藏锋敛颖→颖脱而出→出尘之想→想当然耳→耳边之风→风兵草甲→甲兵在胸→胸喘肤汗→汗不敢出→出陈易新→新愁旧恨→恨穷发极→极恶不赦→赦不妄下→下比有余→余杯冷炙→炙凤烹龙→龙驰虎骤→骤不及防→防蔽耳目→目不苟视→视丹如绿→绿林豪客→客客气气→气充志定→定谋贵决→决不待时→时不久留→留犊淮南→南船北马→马齿徒增→增收节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凤朝阳→阳阿薤露→露出马脚→脚不点地→地丑力敌→敌不可***→***痴不癫→癫头癫脑→脑满肠肥→肥冬瘦年→年谷不登→登崇俊良→良辰美景→景公求雨→雨打风吹→吹篪乞食→食不充饥→饥不择食→食不充口→口辩户说→说白道黑→黑白分明→明白如话→话不投机→机关算尽→尽辞而死→死搬硬套→套言不陈→陈陈相因→因败为成→成败利钝→钝兵挫锐→锐挫望绝→绝不轻饶→饶舌调唇→唇敝舌腐→腐肠之药→药笼中物→物阜民康→康哉之歌→歌声绕梁→梁木其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长道短→短褐不全→全福远祸→祸不单行→行行蛇蚓→蚓窍蝇鸣→鸣鼓而攻→攻城掠地→地大物博→博***群议→议论风发→发怒穿冠→冠绝当时→时不可逢→逢场竿木→木本之谊→谊不敢辞→辞鄙意拙→拙贝罗香→香车宝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败论人→人才难得→得不补失→失道寡助→助边输财→财不露白→白白朱朱→朱陈之好→好吃懒做→做刚做柔→柔肠百转→转败为成→成败荣枯→枯槁之士→士马精强→强嘴硬牙→牙白口清→清茶淡话→话不相投→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臂失之→之子于归→归忌往亡→亡不旋踵→踵事增华→华颠老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本源源→源源不断→断编残简→简忽所见→见弹求鸮→鸮啼鬼啸→啸傲风月→月地云阶→阶柳庭花→花残月缺→缺吃短穿→穿房过屋→屋梁落月→月殿嫦娥→娥皇女英→英才大略→略地侵城→城狐社鼠→鼠撺狼奔→奔播四出→出丑放乖→乖唇蜜舌→舌长事多→多病多愁→愁肠九回→回肠百转→转败为功→功标青史→史无前例→例行差事→事倍功半→半半路路→路断人稀→稀句绘章→章甫荐履→履薄临深→深藏简出→出丑扬疾→疾电之光→光彩陆离→离多会少→少不更事→事必躬亲→亲当矢石→石赤不夺→夺戴凭席→席不暇暖→暖衣饱食→食不果腹→腹饱万言→言不谙典→典册高文→文不对题→题名道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池中物→物阜民熙→熙来攘往→往返徒劳→劳而不获→获保首领→领袖后进→进奉门户→户曹参军→军不厌诈→诈败佯输→输财助边→边尘不惊→惊才绝艳→艳绝一时→时不可失→失而复得→得不偿丧→丧胆亡魂→魂不附体→体大思精→精白之心→心不二用→用管窥天→天崩地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锻季炼→炼石补天→天崩地陷→陷落计中→中留不报→报冰公事→事不过三→三拜九叩→叩阍无计→计不反顾→顾此失彼→彼唱此和→和璧隋珠→珠璧联辉→辉煌夺目→目不旁视→视而不见→见德思齐→齐大非偶→偶影独游→游尘土梗→梗泛萍漂→漂母之恩→恩爱夫妻→妻儿老少→少不经事→事不师古→古调不弹→弹尽粮绝→绝长补短→短褐穿结→结草之固→固壁清野→野处穴居→居安思危→危而后济→济苦怜贫→贫病交加→加官进位→位卑言高→高傲自大→大败亏输→输肝沥胆→胆颤心寒→寒蝉仗马→马到功成→成败兴废→废耳任目→目不忍睹→睹景伤情→情不自堪→堪以告慰→慰荐抚循→循常习故→故步自封→封刀挂剑→剑拔弩张→张本继末→末俗流弊→弊车驽马→马耳春风→风波平地→地地道道→道长论短→短褐椎结→结党聚群→群雌粥粥→粥少僧多→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不由主→主次不分→分崩离析→析辨诡词→词不达意→意存笔先→先辨淄渑→渑池之功→功薄蝉翼→翼翼飞鸾→鸾翱凤翥→翥凤翔鸾→鸾颠凤倒→倒背如流→流杯曲水→水菜不交→交臂相失→失光落彩→彩凤随鸦→鸦飞雀乱→乱极思治→治阿之宰→宰鸡教猴→猴年马月→月光如水→水长船高→高标卓识→识变从宜→宜嗔宜喜→喜不自禁→禁暴正乱→乱极则平→平安家书→书读五车→车驰马骤→骤风暴雨→雨打梨花→花朝月夕→夕惕朝乾→乾坤一掷→掷地赋声→声东击西→西窗剪烛→烛尽光穷→穷兵黩武→武昌剩竹→竹苞松茂→茂林修竹→竹报平安→安安稳稳→稳操胜算→算减一升→升沉荣辱→辱国殄民→民变蜂起→起兵动众→众恶必察→察察而明→明白晓畅→畅所欲为→为法自弊→弊多利少→少成若性→性急口快→快步流星→星奔电迈→迈古超今→今愁古恨→恨如芳草→草草不恭→恭而有礼→礼崩乐坏→坏人坏事→事不宜迟→迟迟吾行→行不从径→径情直遂→遂非文过→过从甚密→密不可分→分别部居→居安资深→深藏若虚→虚晃一枪→枪刀剑戟→戟指嚼舌→舌底澜翻→翻肠倒肚→肚里泪下→下笔便就→就地取材→材薄质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绝一时→时不我待→待答不理→理不胜词→词不逮理→理不胜辞→辞不达义→义不背亲→亲极反疏→疏不谋亲→亲冒矢石→石火电光→光彩射目→目不忍见→见多识广→广大神通→通变达权→权变锋出→出处进退→退避贤路→路逢窄道→道长争短→短见薄识→识才尊贤→贤否不明→明白易晓→晓行夜宿→宿弊一清→清尘浊水→水村山郭→郭公夏五→五步成诗→诗成得袍→袍泽之谊→谊不容辞→辞不达意→意到笔随→随波漂流→流宕忘反→反败为功→功不补患→患得患失→失魂荡魄→魄荡魂飞→飞苍走黄→黄帝子孙→孙康映雪→雪案萤窗→窗明几净→净盘将军→军法从事→事不有余→余波未平→平安无事→事出不意→意得志满→满车而归→归老林泉→泉石之乐→乐不可极→极恶穷凶→凶残成性→性烈如火→火耕流种→种麦得麦→麦饭豆羹→羹墙之思→思断义绝→绝长继短→短斤缺两→两败俱伤→伤春悲秋→秋草人情→情不自胜→胜残去杀→杀敌致果→果不其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不遇时→时不我与→与世沉浮→浮白载笔→笔饱墨酣→酣歌恒舞→舞弊营私→私恩小惠→惠而不费→费尽心机→机关用尽→尽瘁鞠躬→躬操井臼→臼头花钿→钿车宝马→马耳东风→风不鸣条→条分节解→解兵释甲→甲第连天→天兵神将→将门出将→将门虎子→子虚乌有→有碍观瞻→瞻前顾后→后不僭先→先从隗始→始乱终弃→弃暗投明→明辨是非→非此即彼→彼此彼此→此伏彼起→起承转合→合从连横→横草之功→功不唐捐→捐本逐末→末学肤受→受宠若惊→惊***绝绝→绝长续短→短寿促命→命词遣意→意度过人→人材出众→众功皆兴→兴高***烈→烈火辨日→日不我与→与世无竞→竞短争长→长城万里→里里外外→外合里差→差堪→慰情胜无→无寇暴死→死标白缠→缠夹不清→清词丽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强人意→意断恩绝→绝尘拔俗→俗不伤雅→雅量豁然→然然可可→可乘之机→机会主义→义不辞难→难弟难兄→兄弟参商→商鉴不远→远不间亲→亲密无间→间不容发→发秃齿豁→豁达先生→生财之道→道存目击→击搏挽裂→裂裳衣疮→疮好忘痛→痛抱丧明→明并日月→月过中秋→秋风过耳→耳鬓斯磨→磨杵成针→针锋相对→对薄公堂→堂高级远→远愁近虑→虑不及远→远垂不朽→朽骨重肉→肉颤心惊→惊***绝艳→艳丽夺目→目不忍视→视富如贫→贫病交迫→迫不得已→已成定局→局地扣天→天兵天将→将门有将→将明之材→材大难用→用计铺谋→谋臣武将→将相之器→器满将覆→覆瓿之用→用尽机关→关门打狗→狗逮老鼠→鼠窜蜂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虫得丧→丧胆消魂→魂不赴体→体规画圆→圆冠方领→领异标新→新发于硎→硎发新刃→刃树剑山→山崩地陷→陷入僵局→局地吁天→天不***年→年华垂暮→暮翠朝红→红不棱登→登峰造极→极古穷今→今非昔比→比比皆是→是长是短→短叹长吁→吁天呼地→地动山摧→摧刚为柔→柔肠寸断→断钗重合→合从连衡→衡虑困心→心不两用→用尽心机→机难轻失→失魂落魄→魄荡魂摇→摇锣打鼓→鼓唇摇舌→舌端月旦→旦旦而伐→伐冰之家→家藏户有→有案可查→查无实据→据鞍顾眄→眄视指使→使臂使指→指成之间→间不容息→息鼓偃旗→旗鼓相当→当断不断→断长补短→短小精干→干父之蛊→蛊惑人心→心不应口→口不二价→价等连城→城门鱼殃→殃国祸家→家长礼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而言他→他山之攻→攻城略地→地动山摇→摇摆不定→定倾扶危→危机四伏→伏处枥下→下笔不休→休兵罢战→战天斗地→地负海涵→涵今茹古→古调单弹→弹尽援绝→绝处逢生→生财之路→路见不平→平白无辜→辜恩背义→义不得辞→辞不获命→命辞遣意→意夺神骇→骇龙走蛇→蛇杯弓影→影骇响震→震风陵雨→雨栋风帘→帘窥壁听→听聪视明→明参日月→月黑风高→高不可登→登锋履刃→刃迎缕解→解骖推食→食不糊口→口不绝吟→吟风弄月→月朗风清→清词妙句→句斟字酌→酌古参今→今古奇观→观场矮人→人财两空→空中结构→构会甄释→释回增美→美疢药石→石火风灯→灯蛾扑火→火光冲天→天不绝人→人财两失→失魂丧胆→胆颤心惊→惊愕失色→色胆包天→天不慭遗→遗臭千秋→秋风落叶→叶公好龙→龙德在田→田父献曝→曝腮龙门→门不夜关→关门大吉→吉丢古堆→堆案盈几→几次三番→番窠倒臼→臼头深目→目不识丁→丁丁列列→列鼎而食→食不糊口→口不言钱→钱过北斗→斗唇合舌→舌锋如火→火光烛天→天不憗遗→遗臭万代→代马依风→风餐露宿→宿蠹藏奸→奸夫*妇→妇道人家→家长里短→短衣匹马→马翻人仰→仰不愧天→天不作美→美锦学制→制锦操刀→刀笔老手→手不释书→书符咒水→水大鱼多→多才为累→累死累活→活蹦活跳→跳梁小丑→丑声远播→播恶遗臭→臭不可闻→闻宠若惊→惊耳骇目→目不识书→书富五车→车怠马烦→烦天恼地→地覆天翻→翻陈出新→新故代谢→谢家宝树→树碑立传→传风搧火→火海刀山→山崩海啸→啸傲湖山→山崩水竭→竭诚相待→待机再举→举案齐眉→眉低眼慢→慢藏诲盗→盗名暗世→世代簪缨→缨緌之徒→徒读父书→书记翩翩→翩翩风度→度日如岁→岁比不登→登高必赋→赋食行水→水到渠成→成城断金→金榜题名→名不副实→实逼处此→此恨绵绵→绵里薄材→材德兼备→备尝艰苦→苦绷苦拽→拽布披麻→麻痹不仁→仁民爱物→物各有主→主观臆断→断长续短→短衣窄袖→袖里藏刀→刀刀见血→血风肉雨→雨断云销→销魂荡魄→魄散魂飞→飞刍挽粒→粒米束薪→薪尽火传→传风扇火→火急火燎→燎原烈火→火尽灰冷→冷嘲热讽→讽德诵功→功参造化→化被万方→方寸万重→重床迭架→架海金梁→梁上君子→子曰诗云→云悲海思→思不出位→位不期骄→骄傲自大→大败涂地→地广民稀→稀里糊涂→涂东抹西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是古今异义词吗

唐朝七圣是玄宗以上包括武则天的

七个皇帝。

但是这首诗讲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七圣应该是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们。不过西汉大约有

十来个在位长短不一的皇帝,这样七圣中的“七”

可能就只是个大概的数字。如果认为李白是

明写刘秀,实指玄宗李隆基, 把“七圣“解释为

唐代七帝也不是不行。李隆基前期也可以说

扮演了中兴唐朝的角色,和光武帝也可以相比。

巧在汉唐前期历史相似,“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用在两朝都行。但这就是瞎猜了。

出自三国志的成语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不是古今异义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意思是:我是进退两难,十分为难。这里的“狼狈”与当今词语中的狼狈并无差异,都是作为形容词,表示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并不是古今异义词。

扩展资料:

《陈情表》创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百度百科-陈情表

有关欧阳修和苏轼的文言文

出自三国志的成语(三国志里的成语)

[案兵束甲]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傲慢无礼] 出自《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爱人好士]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爱日惜力]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丰屋之祸] 出自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感恩戴德]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恩怀德] 出自《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翻然改图] 出自《三国志·蜀志·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公规密谏] 出自《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刮骨去毒] 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旦夕之危] 出自《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东家丘]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百里才]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哀喜交并]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睹微知着] 出自《三国志·吕布臧》:“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变化无方]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二三其节]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不毁之制]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残忍不仁]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才藻艳逸]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

[长驱径入]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晃传》:“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

[大酺三日]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单步负笈]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胆略兼人]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胆如斗大]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单复之术]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臣知无古人单复之术,加卒奉大略。”

[倒悬之患]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当今之务]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凯传》:“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且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德以抱怨]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承颜顺旨]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飞沙转石]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陆胤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焚如之祸]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愤然作色]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感恩戴义]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高壁深垒]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

[功成事立]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赫赫之名]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继之以死]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苦口之药]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廓开大计]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喟然叹息]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老不晓事]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老生常谭]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囊中取物] 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内应外合] 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起兵动众]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齐整如一]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躬耕乐道] 出自《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进退狼狈] 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安身为乐] 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有勇有谋]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政令不一]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卓荦超伦] 出自《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一苇可航] 出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孜孜不倦] 出自《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走石飞沙] 出自《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掷鼠忌器] 出自《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壮士解腕]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冢中枯骨]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肘腋之患]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直言正色] 出自《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遭遇际会]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自新之路] 出自《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脏污狼藉] 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赃污狼藉] 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舟水之喻] 出自《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志同道合]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周郎顾曲]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因敌为资]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

[甄奇录异] 出自《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钟鸣漏尽]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指鹿作马] 出自《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折节下士] 出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针芥相投] 出自《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总角之好] 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智均力敌]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纵虎归山]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众寡不敌]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走伏无地] 出自《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忐忑不安成语接龙接30个

1. 苏轼的词与欧阳修的词的关系,苏轼的诗与词的关系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内容提要: “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

本文通过对苏轼以诗为词实践的论述,认识到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与题材,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能并见于词,又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承载与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士大夫主体精神 前人论及苏轼的词,不论褒贬扬抑,无不视他为开宋词一代新风气的词坛巨擘。正如《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所言:“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 以上的引文把苏轼与韩愈相提并论,认为苏轼在词史中的地位与韩愈在诗史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且不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允当,就韩愈生涩奇险的诗而言,在诗史中的确是不能不谓之别格的,这是有定论的。

而苏轼的词在词史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别格呢?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言明的,下文还要详述。以下先引宋人陈师道评论苏轼词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1)陈师道的看法与以上引文所持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而他进一步指出苏词的基本特征是“以诗为词”。 陈师道所言的“以诗为词”具体指的是什么?他没有明言,不过他对苏词的评价倒是交代得清楚,大体的意思是认为苏词是词中的别格、另类,而非当行本色,这应该是明白无误的。

而问题在于为什么“以诗为词”就会“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呢。原因只能是“诗词有别”。

一、以诗为词的原因 :诗词有别 (一)外在形式之别:句读不葺之诗 诗词有别,就词的外表形式而言,相对于齐言的律绝近体诗,绝大部分的词皆为杂言体,但也有少数例外的。以《玉楼春》为例,上下两阕各四句,每句七字。

初看非常象七律。故仅以外形来区分诗词,有时难免要犯错误。

如果诗词之别仅限与此,那对于文人的创作是没有什么大碍的,特别是对苏轼这样的大家,不过只是改变一下词句的安排,完全是胜任有余的。但问题在于词是用作协乐歌唱的,需依声 填词,即按照规定的声韵关系来填词,所以词又被称作“曲子词”。

词相对不入乐的近体诗而言,与音乐的关系要密切的多。据说苏轼填词常有不协音律之作,如李清照所言:“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2)填词若不能依声者,此所谓“句读不葺之诗”。 对李易安此论,历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而关于苏轼知音协律的记载也多见于宋人的著作。

由于词律之学,几近失传,本是词学中的难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只能按 1 照“不知为不知”的古训,约略而言之了。

(二)意境题材之别: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诗词有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应是意境题材的不同,这当然是就传统的婉约词而言的,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所谓“境阔”当是指“诗”的意境题材相对于“词”应雄阔大气、气象恢弘,所谓“言长”则是婉转细致之意,故而带来的意境则是纤弱柔美。所以“词”较之于“诗”应多婉曲。

这样的评述是否正确呢。下文试举晚唐文人温庭筠为例来说明: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头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 后镜,画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又是所谓“花间派”词人的代表。

以上两首诗词作品,即便是没读过,而对诗词稍有所知的人都能分辨出,其一是诗,其二是词。正如上文王静安所言,诗词在意境题材上的确存在着明显差别。

就上文所引作品而言,诗的题材是怀古,词的题材是闺怨。而它们所营建的意境显然也是不同的,诗悲郁苍凉,而词温婉细腻。

但问题就接踵而来了,为什么同样一位作家,提起笔写诗、作词,意境会有这样明显的分别呢?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比宋代文人的诗词,会发现不少类似这样的情况。平素写诗作文道学气十足的士大夫门,一旦作词往往就会面目全非,全然是另一张嘴脸。

原因当是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词的功能属性——词体的认知。宋。

2. 有关于< >文言文的练习答案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后(没看明白这2字)就像这样。一天与棐(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W,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3.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6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

扩展资料: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

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欧阳修是苏轼童稚时的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

嘉祐二年礼部试,欧阳修彗眼识苏文,提拔为进士第二名,虽引起一场风波,亦令科场风气大变。欧、苏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历史上“欧苏”并称,给后人多方面的启迪。 欧阳修和苏轼都出生在今四川,巴蜀文化启蒙了他俩。

欧阳修与苏东坡是北宋诗文好友,他们的关系又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苏轼。

4. 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什么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1、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3、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4、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5、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简称“唐宋八大家”。

6、苏轼与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7、苏轼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8、苏轼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扩展资料: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搜狗百科——宋四家

搜狗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搜狗百科——唐宋八大家

搜狗百科——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 欧阳修与苏轼有什么相同之处

sorry刚才没看清今年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

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的继承人,他们表举文以载道,提倡文章要切为时用,要有健康的思想感情与语言,为唐宋文学的发展起了有力的矫弊作用。距欧阳修出生后三十年,巴蜀大地的眉州又诞生了北宋的另一文豪苏轼。

苏轼是后起之秀,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五家都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掖拔。《宋史·苏轼传》载“(轼)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此即出人头地之出典,可见苏轼才华之不同凡响。 欧阳修在散文领域取得成就尤著。

而苏轼长江后浪推前浪,诗与词的成就均超越欧阳修。他们二人均有赋流传于世。

本文仅就他们的赋作相关的分析研究,小中见大,以期在新世纪的今天求得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 欧阳修写过四篇赋,分别是《秋声赋》、《述梦赋》、《黄杨树子赋》及《憎苍蝇赋》。

其中以《秋声赋》影响最大,历代皆有人揣度学习。而《述梦敷》是悼文,追念与他结婚二年就亡故的妻子。

四篇赋的主题有不同的涉及层面,构思与语言措辞异曲而同工。 《秋声赋》与《醉翁亭记》堪称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

而《醉翁亭记》流传更广。《秋声赋》写于1059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

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落笔不凡,一下子就将读者引入场景气氛中——“欧阳修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作者聚精会神的夜读为突如其来的秋声打断了,因而有惊讶的心态表露。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

第二段他联系时令变迁之感触,一叶而知秋,暗自感悟到时序轮回,春华秋实是有规律,有义蕴的,它与人类社会的人事变迁是们有联系的。人为万物的灵长,亦有自然规律左右着。

年过半百的他不禁在第四段推想“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无情岁月催人老,并非全是自然因素

欧阳修四岁丧父,又两度丧妻,且痛失爱女爱子。他年过半百后的笔墨自然深沉感人。

《秋声赋》仅四百余字,却表现出作者的大家手笔,言简意赅意在言外,启迪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打动读者的立意于此可见。

《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黄杨树子赋》作于1036年,创作背景是作者首次被朝庭贬职,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

此赋连序在内不过两个自然段。作者在江中行舟放眼夷陵山谷之黄阳树,触景生情,全文俨然如一首严谨的咏物诗。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护的五柞及双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

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

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它的赞许之情。

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品。

北宋名相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中如此深情仰慕之“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形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手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还说他“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魂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寥寥数语,勾勒出欧公之高大。

欧阳修仕途四十年起起落落,他亦是朝廷肱股大臣,曾任宰相一职,也主持过科举选材考试,为弘扬正气不遗余力。我们今天读欧公遗文,确如王安石所写的“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他的人生抱负拼搏一一著汗青。 王安石还在祭文中说“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感世路之崎岖,虽钝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有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果敢之气,刚正之气,至晚而不衰。”自古宦海浪不平,仕宦大臣得如许评价殊非易事。

我们借用王安石当时赞许原话,可更真切地了解欧阳修,还原欧阳修,深度理解纪念欧阳修的意义所在。 《述梦赋》不为人所知。

《憎苍蝇赋》的立意也与《秋声赋》、《黄杨树子赋》有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这两篇赋的文学价值比不得上《秋声赋》和《黄杨树子赋》,因而流传也不广。

二 欧阳修与苏轼有师生之谊,是忘年交。而苏轼的才华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过了师长。

广州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苏轼之文的收录列榜首,为十五篇。其中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黠鼠赋》。

还有。

忐忑不安 → 安分守己 → 己饥己溺 → 溺爱不明 → 明白了当 → 当场出彩 → 彩笔生花 → 花闭月羞 → 羞惭满面 → 面壁九年 → 年登花甲 → 甲坚兵利 → 利傍倚刀 → 刀笔贾竖 → 竖起脊梁 → 梁孟相敬 → 敬布腹心 → 心安神定 → 定国安邦 → 邦家之光 → 光被四表 → 表里不一 → 一鞍一马 → 马不解鞍 → 鞍马劳顿 → 顿兵坚城 → 城北徐公 → 公不离婆 → 婆娑起舞 → 舞笔弄文 → 文笔流畅 → 畅叫扬疾 → 疾病相扶 → 扶颠持危 → 危邦不入 → 入邦问俗 → 俗不堪耐 → 耐人咀嚼 → 嚼舌头根 → 根椽片瓦 → 瓦查尿溺 → 溺心灭质 → 质而不野 → 野草闲花 → 花边人物 → 物美价廉 → 廉而不刿 → 刿目怵心 → 心安神泰 → 泰山盘石 → 石沉大海 → 海北天南 → 南船北车 → 车尘马足 → 足兵足食 → 食案方丈 → 丈尺权衡 → 衡短论长 → 长安道上 → 上兵伐谋 → 谋财害命 → 命薄相穷 → 穷本极源 → 源清流洁 → 洁己爱人 → 人百其身 → 身败名隳 → 隳胆抽肠 → 肠肥脑满 → 满不在意 → 意出望外 → 外方内圆 → 圆顶方趾 → 趾高气扬 → 扬镳分路 → 路不拾遗 → 遗编断简 → 简傲绝俗 → 俗不可耐 → 耐人玩味 → 味如嚼醋 → 醋海翻波 → 波波碌碌 → 碌碌寡合 → 合不拢嘴 → 嘴多舌长 → 长安棋局 → 局促不安 → 安安分分 → 分内之事 → 事败垂成 → 成败得失 → 失晨之鸡 → 鸡不及凤 → 凤表龙姿 → 姿意妄为 → 为德不终 → 终成泡影 → 影从云集 → 集矢之的 → 的的确确 → 确固不拔 → 拔本塞原 → 原本穷末 → 末大必折 → 折本买卖 → 卖刀买犊 → 犊牧***薪 → 薪储之费 → 费财劳民 → 民安国泰 → 泰阿倒持 → 持螯把酒 → 酒病花愁 → 愁长殢酒 → 酒池肉林 → 林寒洞肃 → 肃然起敬 → 敬陈管见 → 见鞍思马 → 马不停蹄 → 蹄间三寻 → 寻弊索瑕 → 瑕不掩瑜 → 瑜百瑕一 → 一把死拿 → 拿班作势 → 势不并立 → 立爱惟亲 → 亲不敌贵 → 贵不可言 → 言必有据 → 据鞍读书 → 书不尽言 → 言必有物 → 物薄情厚 → 厚此薄彼 → 彼倡此和 → 和蔼近人 → 人不聊生 → 生搬硬套 → 套头裹脑 → 脑瓜不灵 → 灵丹妙药 → 药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辰吉日 → 日薄桑榆 → 榆次之辱 → 辱国丧师 → 师不宿饱 → 饱谙经史 → 史不绝书 → 书不尽意 → 意出象外 → 外感内伤 → 伤财劳众 → 众川赴海 → 海波不惊 → 惊才风逸 → 逸尘断鞅 → 鞅鞅不乐 → 乐不极盘 → 盘根错节 → 节哀顺变 → 变本加厉 → 厉兵秣马 → 马尘不及 → 及第成名 → 名标青史 → 史策丹心 → 心谤腹非 → 非誉交争 → 争长黄池 → 池鱼林木 → 木本水源 → 源清流净 → 净几明窗 → 窗间过马 → 马迟枚疾 → 疾不可为 → 为德不卒 → 卒极之事 → 事半功百 → 百态横生 → 生别死离 → 离本徼末 → 末大不掉 → 掉臂不顾 → 顾彼忌此 → 此唱彼和 → 和蔼可亲 → 亲不隔疏 → 疏不间亲 → 亲操井臼 → 臼杵之交 → 交臂历指 → 指不胜屈 → 屈鄙行鲜 → 鲜有其比 → 比比划划 → 划地为牢 → 牢不可拔 → 拔本塞源 → 源清流清 → 清跸传道 → 道傍苦李 → 李白桃红 → 红白喜事 → 事半功倍 → 倍称之息 → 息兵罢战 → 战不旋踵 → 踵迹相接 → 接耳交头 → 头白齿豁 → 豁达大度 → 度量宏大 → 大败而逃 → 逃避现实 → 实报实销 → 销毁骨立 → 立场不稳 → 稳步前进 → 进本退末 → 末节细行 → 行家里手 → 手不辍卷 → 卷帙浩繁 → 繁称博引 → 引车卖浆 → 浆酒霍肉 → 肉薄骨并 → 并存不悖 → 悖逆不轨 → 轨物范世 → 世代书香 → 香草美人 → 人不自安 → 安安合适 → 适材适所 → 所当无敌 → 敌变我变 → 变动不居 → 居安虑危 → 危辞耸听 → 听谗惑乱 → 乱蝶狂蜂 → 蜂虿有毒 → 毒赋剩敛 → 敛锷韬光 → 光***夺目 → 目别汇分 → 分浅缘薄 → 薄唇轻言 → 言必有中 → 中风狂走 → 走骨行尸 → 尸骨未寒 → 寒蝉僵鸟 → 鸟钞求饱 → 饱谙世故 → 故步不离 → 离本趣末 → 末路穷途 → 途穷日暮 → 暮楚朝秦 → 秦关百二 → ***佳人 → 人才辈出 → 出榜安民 → 民胞物与 → 与人无争 → 争长竞短 → 短兵接战 → 战火纷飞 → 飞必冲天 → 天宝当年 → 年方弱冠 → 冠屦倒施 → 施不望报 → 报本反始 → 始料所及 → 及锋而试 → 试才录用 → 用兵如神 → 神安气定 → 定乱扶衰 → 衰草寒烟 → 烟波钓徒 → 徒陈空文 → 文炳雕龙 → 龙标夺归 → 归根到底 → 底里深情 → 情不可却 → 却病延年 → 年丰时稔 → 稔恶藏奸 → 奸臣当道 → 道傍之筑 → 筑舍道傍 → 傍观必审 → 审几度势 → 势不得已 → 已陈刍狗 → 狗傍人势 → 势不俱栖 → 栖冲业简 → 简单明了 → 了不长进 → 进谗害贤 → 贤才君子 → 子不语怪 → 怪诞不经 → 经纶济世 → 世代相传 → 传柄移藉 → 藉草枕块 → 块儿八毛 → 毛宝放龟 → 龟鹤遐寿 → 寿比南山 → 山包海容 → 容当后议 → 议不反顾 → 顾彼失此 → 此动彼应 → 应变将略 → 略不世出 → 出尘不染 → 染苍染黄 → 黄尘清水 → 水碧山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出玉 → 玉惨花愁 → 愁肠百结 → 结不解缘 → 缘波讨源 → 源深流长 → 长安少年 → 年复一年 → 年富力强 → 强嘴拗舌 → 舌敝唇焦 → 焦熬投石 → 石沉海底 → 底死谩生 → 生不逢时 → 时变是守 → 守常不变 → 变风改俗 → 俗不可医 → 医时救弊 → 弊车羸马 → 马齿加长 → 长才短驭 → 驭凤骖鹤 → 鹤背扬州 → 州官放火 → 火传穷薪 → 薪传有自 → 自拔来归 → 归华别业 → 业精于勤 → 勤兵黩武 → 武不善作 → 作壁上观 → 观变沉机 → 机变如神 → 神安气集 → 集思广议 → 议论纷错 → 错彩镂金 → 金榜挂名 → 名不常存 → 存而不论 → 论辩风生 → 生不如死 → 死败涂地 → 地崩山摧 → 摧锋陷坚 → 坚壁不战 → 战胜攻取 → 取长补短 → 短兵相接 → 接二连三 → 三百瓮齑 → 齑身粉骨 → 骨颤肉惊 → 惊才绝绝 → 绝壁悬崖 → 崖岸卓绝 → 绝不护短 → 短吃少穿 → 穿壁引光 → 光彩夺目 → 目不别视 → 视白成黑 → 黑白不分 → 分所应为 → 为而不恃 → 恃才傲物 → 物腐虫生 → 生不遇时 → 时变之应 → 应变随机 → 机不可失 → 失旦之鸡 → 鸡肠狗肚 → 肚里蛔虫 → 虫臂拒辙 → 辙环天下 → 下阪走丸 → 丸泥封关 → 关怀备至 → 至诚高节 → 节变岁移 → 移编绝简 → 简断编残 → 残暴不仁 → 仁浆义粟 → 粟陈贯朽 → 朽戈钝甲 → 甲乙丙丁 → 丁丁当当 → 当场出丑 → 丑类恶物 → 物阜民安 → 安安静静 → 静不露机 → 机不容发 → 发短心长 → 长才广度 → 度日如年 → 年高德韶 → 韶光淑气 → 气傲心高 → 高岸深谷 → 谷父蚕母 → 母慈子孝 → 孝悌力田 → 田夫野老 → 老八辈子 → 子承父业 → 业峻鸿绩 → 绩学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达飞黄 → 黄道吉日 → 日薄西山 → 山奔海立 → 立吃地陷 → 陷坚挫锐 → 锐不可当 → 当场献丑 → 丑声四溢 → 溢美溢恶 → 恶叉白赖 → 赖骨顽皮 → 皮肤之见 → 见财起意 → 意出言外 → 外刚内柔 → 柔肠百结 → 结草衔环 → 环堵萧然 → 然荻读书 → 书不释手 → 手不释卷 → 卷甲倍道 → 道傍筑室 → 室迩人遐 → 遐尔闻名 → 名不符实 → 实逼处此 → 此发彼应 → 应变无方 → 方便之门 → 门不停宾 → 宾饯日月 → 月白风清 → 清茶淡饭 → 饭坑酒囊 → 囊空如洗 → 洗兵不用 → 用非其人 → 人才出众 → 众多非一 → 一百五日 → 日薄虞渊 → 渊谋远略 → 略地攻城 → 城府深沉 → 沉洝浓郁 → 郁垒神荼 → 荼毒生灵 → 灵丹圣药 → 药店飞龙 → 龙伯钓鳌 → 鳌愤龙愁 → 愁肠寸断 → 断鳌立极 → 极本穷源 → 源殊派异 → 异宝奇珍 → 珍藏密敛 → 敛骨吹魂 → 魂不负体 → 体察民情 → 情不自禁 → 禁暴静乱 → 乱臣逆子 → 子继父业 → 业绍箕裘 → 裘敝金尽 → 尽诚竭节 → 节俭躬行 → 行间字里 → 里丑捧心 → 心比天高 → 高岸为谷 → 谷马砺兵 → 兵败将亡 → 亡不旋跬 → 跬步不离 → 离本依末 → 末路之难 → 难得糊涂 → 涂不拾遗 → 遗编绝简 → 简而言之 → 之死靡二 → ***年华 → 华不再扬 → 扬长避短 → 短刀直入 → 入鲍忘臭 → 臭不可当 → 当道撅坑 → 坑绷拐骗 → 骗吃混喝 → 喝西北风 → 风飑电击 → 击钵催诗 → 诗肠鼓吹 → 吹竹调丝 → 丝恩发怨 → 怨府祸梯 → 梯荣阶禄 → 禄无常家 → 家半三军 → 军不血刃 → 刃没利存 → 存而不议 → 议论纷纷 → 纷纷不一 → 一败如水 → 水波不兴 → 兴复不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常之谋 → 谋臣猛将 → 将寡兵微 → 微不足道 → 道边苦李 → 李代桃僵 → 僵李代桃 → 桃红柳绿 → 绿林大盗 → 盗铃掩耳 → 耳顺之年 → 年高望重 → 重操旧业 → 业业矜矜 → 矜寡孤独 → 独霸一方 → 方骖并路 → 路长日暮 → 暮爨朝舂 → 舂容大雅 → 雅量高致 → 致命遂志 → 志诚君子 → 子孙后代 → 代拆代行 → 行数墨寻 → 寻风捕影 → 影单形只 → 只谈风月 → 月闭花羞 → 羞花闭月 → 月旦春秋 → 秋波盈盈 → 盈科后进 → 进道若退 → 退避三舍 → 舍安就危 → 危而不持 → 持鳌封菊 → 菊老荷枯 → 枯本竭源 → 源头活水 → 水不扬波 → 波光鳞鳞 → 鳞次相比 → 比比皆然 → 然糠照薪 → 薪贵于桂 → 桂殿兰宫 → 宫车晚出 → 出尘之表 → 表里如一 → 一败涂地 → 地不爱宝 → 宝钗分股 → 股肱耳目 → 目不给赏 → 赏贤使能 → 能不称官 → 官卑职小 → 小本经济 → 济寒赈贫 → 贫病交攻 → 攻城夺地 → 地丑德齐 → 齐镳并驱 → 驱骥捕鼠 → 鼠臂虮肝 → 肝肠寸断 → 断臂燃身 → 身败名裂 → 裂地分茅 → 茅茨不翦 → 翦草除根 → 根柢未深 → 深闭固拒 → 拒虎进狼 → 狼狈不堪 → 堪托死生 → 生财有道 → 道不掇遗 → 遗编坠简 → 简纲捷端 → 端本澄源 → 源源本本 → 本本分分 → 分外之物 → 物阜民丰 → 丰标不凡 → 凡百一新 → 新陈代谢 → 谢馆秦楼 → 楼船箫鼓 → 鼓唇弄舌 → 舌敝唇枯 → 枯肠渴肺 → 肺腑之谈 → 谈不容口 → 口碑载道 → 道不举遗 → 遗臭千代 → 代代相传 → 传道穷经 → 经邦论道 → 道不拾遗 → 遗臭千年 → 年高有德 → 德被四方 → 方寸不乱 → 乱臣贼子 → 子为父隐 → 隐恶扬美 → 美不胜收 → 收兵回营 → 营私罔利 → 利不亏义 → 义薄云天 → 天保九如 → 如臂使指 → 指不胜数 → 数奇不偶 → 偶变投隙 → 隙大墙坏 → 坏车杀马 → 马齿徒长 → 长材短用 → 用非所长 → 长材茂学 → 学如不及 → 及瓜而代 → 代马望北 → 北窗之友 → 友风子雨 → 雨愁烟恨 → 恨海愁天 → 天崩地解 → 解衣衣人 → 人才济济 → 济河焚舟 → 舟车劳顿 → 顿挫抑扬 → 扬长而去 → 去暗投明 → 明白如画 → 画饼充饥 → 饥不遑食 → 食必方丈 → 丈二和尚 → 尚德缓刑 → 刑措不用 → 用非所学 → 学如登山 → 山崩川竭 → 竭诚尽节 → 节俭力行 → 行伍出身 → 身不由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暇食 → 食辨劳薪 → 薪桂米珠 → 珠璧交辉 → 辉光日新 → 新仇旧恨 → 恨海难填 → 填海移山 → 山崩地裂 → 裂裳裹膝 → 膝下承欢 → 欢迸乱跳 → 跳出圈子 → 子夏悬鹑 → 鹑居鷇食 → 食不充肠 → 肠慌腹热 → 热肠古道 → 道不相谋 → 谋臣如雨 → 雨凑云集 → 集思广益 → 益国利民 → 民保于信 → 信笔涂鸦 → 鸦巢生凤 → 凤泊鸾漂 → 漂漂亮亮 → 亮亮堂堂 → 堂而皇之 → 之死靡他 → 他山攻错 → 错过时机 → 机不旋踵 → 踵接肩摩 → 摩顶放踵 → 踵决肘见 → 见弹求鹗 → 鹗心鹂舌 → 舌敝耳聋 → 聋者之歌 → 歌功颂德 → 德本财末 → 末如之何 → 何必当初 → 初出茅庐 → 庐山面目 → 目不给视 → 视财如命 → 命舛数奇 → 奇才异能 → 能不两工 → 工愁善病 → 病病歪歪 → 歪八竖八 → 八百孤寒 → 寒蝉凄切 → 切齿愤盈 → 盈满之咎 → 咎由自取 → 取长弃短 → 短绠汲深 → 深闭固距 → 距人千里 → 里出外进 → 进德修业 → 业业兢兢 → 兢兢干干 → 干脆利索 → 索尽枯肠 → 肠回气荡 → 荡荡默默 → 默不作声 → 声驰千里 → 里勾外连 → 连鳌跨鲸 → 鲸波鳄浪 → 浪蝶狂蜂 → 蜂缠蝶恋 → 恋酒迷花 → 花不棱登 → 登木求鱼 → 鱼帛狐声 → 声出金石 → 石城汤池 → 池鱼笼鸟 → 鸟得弓藏 → 藏锋敛锐 → 锐挫气索 → 索居离群 → 群策群力 → 力倍功半 → 半半拉拉 → 拉捭摧藏 → 藏锋敛颖 → 颖脱而出 → 出尘之想 → 想当然耳 → 耳边之风 → 风兵草甲 → 甲兵在胸 → 胸喘肤汗 → 汗不敢出 → 出陈易新 → 新愁旧恨 → 恨穷发极 → 极恶不赦 → 赦不妄下 → 下比有余 → 余杯冷炙 → 炙凤烹龙 → 龙驰虎骤 → 骤不及防 → 防蔽耳目 → 目不苟视 → 视丹如绿 → 绿林豪客 → 客客气气 → 气充志定 → 定谋贵决 → 决不待时 → 时不久留 → 留犊淮南 → 南船北马 → 马齿徒增 → 增收节支 → 支策据梧 → 梧凤之鸣 → 鸣凤朝阳 → 阳阿薤露 → 露出马脚 → 脚不点地 → 地丑力敌 → 敌不可*** → ***痴不癫 → 癫头癫脑 → 脑满肠肥 → 肥冬瘦年 → 年谷不登 → 登崇俊良 → 良辰美景 → 景公求雨 → 雨打风吹 → 吹篪乞食 → 食不充饥 → 饥不择食 → 食不充口 → 口辩户说 → 说白道黑 → 黑白分明 → 明白如话 → 话不投机 → 机关算尽 → 尽辞而死 → 死搬硬套 → 套言不陈 → 陈陈相因 → 因败为成 → 成败利钝 → 钝兵挫锐 → 锐挫望绝 → 绝不轻饶 → 饶舌调唇 → 唇敝舌腐 → 腐肠之药 → 药笼中物 → 物阜民康 → 康哉之歌 → 歌声绕梁 → 梁木其坏 → 坏法乱纪 → 纪纲人论 → 论长道短 → 短褐不全 → 全福远祸 → 祸不单行 → 行行蛇蚓 → 蚓窍蝇鸣 → 鸣鼓而攻 → 攻城掠地 → 地大物博 → 博***群议 → 议论风发 → 发怒穿冠 → 冠绝当时 → 时不可逢 → 逢场竿木 → 木本之谊 → 谊不敢辞 → 辞鄙意拙 → 拙贝罗香 → 香车宝马 → 马到成功 → 功败垂成 → 成败论人 → 人才难得 → 得不补失 → 失道寡助 → 助边输财 → 财不露白 → 白白朱朱 → 朱陈之好 → 好吃懒做 → 做刚做柔 → 柔肠百转 → 转败为成 → 成败荣枯 → 枯槁之士 → 士马精强 → 强嘴硬牙 → 牙白口清 → 清茶淡话 → 话不相投 → 投笔从戎 → 戎马仓皇 → 皇亲国戚 → 戚戚具尔 → 尔汝之交 → 交臂失之 → 之子于归 → 归忌往亡 → 亡不旋踵 → 踵事增华 → 华颠老子 → 子孝父慈 → 慈悲为本 → 本本源源 → 源源不断 → 断编残简 → 简忽所见 → 见弹求鸮 → 鸮啼鬼啸 → 啸傲风月 → 月地云阶 → 阶柳庭花 → 花残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房过屋 → 屋梁落月 → 月殿嫦娥 → 娥皇女英 → 英才大略 → 略地侵城 → 城狐社鼠 → 鼠撺狼奔 → 奔播四出 → 出丑放乖 → 乖唇蜜舌 → 舌长事多 → 多病多愁 → 愁肠九回 → 回肠百转 → 转败为功 → 功标青史 → 史无前例 → 例行差事 → 事倍功半 → 半半路路 → 路断人稀 → 稀句绘章 → 章甫荐履 → 履薄临深 → 深藏简出 → 出丑扬疾 → 疾电之光 → 光彩陆离 → 离多会少 → 少不更事 → 事必躬亲 → 亲当矢石 → 石赤不夺 → 夺戴凭席 → 席不暇暖 → 暖衣饱食 → 食不果腹 → 腹饱万言 → 言不谙典 → 典册高文 → 文不对题 → 题名道姓 → 姓甚名谁 → 谁是谁非 → 非池中物 → 物阜民熙 → 熙来攘往 → 往返徒劳 → 劳而不获 → 获保首领 → 领袖后进 → 进奉门户 → 户曹参军 → 军不厌诈 → 诈败佯输 → 输财助边 → 边尘不惊 → 惊才绝艳 → 艳绝一时 → 时不可失 → 失而复得 → 得不偿丧 → 丧胆亡魂 → 魂不附体 → 体大思精 → 精白之心 → 心不二用 → 用管窥天 → 天崩地裂 → 裂裳裹足 → 足不出户 → 户告人晓 → 晓风残月 → 月锻季炼 → 炼石补天 → 天崩地陷 → 陷落计中 → 中留不报 → 报冰公事 → 事不过三 → 三拜九叩 → 叩阍无计 → 计不反顾 → 顾此失彼 → 彼唱此和 → 和璧隋珠 → 珠璧联辉 → 辉煌夺目 → 目不旁视 → 视而不见 → 见德思齐 → 齐大非偶 → 偶影独游 → 游尘土梗 → 梗泛萍漂 → 漂母之恩 → 恩爱夫妻 → 妻儿老少 → 少不经事 → 事不师古 → 古调不弹 → 弹尽粮绝 → 绝长补短 → 短褐穿结 → 结草之固 → 固壁清野 → 野处穴居 → 居安思危 → 危而后济 → 济苦怜贫 → 贫病交加 → 加官进位 → 位卑言高 → 高傲自大 → 大败亏输 → 输肝沥胆 → 胆颤心寒 → 寒蝉仗马 → 马到功成 → 成败兴废 → 废耳任目 → 目不忍睹 → 睹景伤情 → 情不自堪 → 堪以告慰 → 慰荐抚循 → 循常习故 → 故步自封 → 封刀挂剑 → 剑拔弩张 → 张本继末 → 末俗流弊 → 弊车驽马 → 马耳春风 → 风波平地 → 地地道道 → 道长论短 → 短褐椎结 → 结党聚群 → 群雌粥粥 → 粥少僧多 → 多才多艺 → 艺不压身 → 身不由主 → 主次不分 → 分崩离析 → 析辨诡词 → 词不达意 → 意存笔先 → 先辨淄渑 → 渑池之功 → 功薄蝉翼 → 翼翼飞鸾 → 鸾翱凤翥 → 翥凤翔鸾 → 鸾颠凤倒 → 倒背如流 → 流杯曲水 → 水菜不交 → 交臂相失 → 失光落彩 → 彩凤随鸦 → 鸦飞雀乱 → 乱极思治 → 治阿之宰 → 宰鸡教猴 → 猴年马月 → 月光如水 → 水长船高 → 高标卓识 → 识变从宜 → 宜嗔宜喜 → 喜不自禁 → 禁暴正乱 → 乱极则平 → 平安家书 → 书读五车 → 车驰马骤 → 骤风暴雨 → 雨打梨花 → 花朝月夕 → 夕惕朝乾 → 乾坤一掷 → 掷地赋声 → 声东击西 → 西窗剪烛 → 烛尽光穷 → 穷兵黩武 → 武昌剩竹 → 竹苞松茂 → 茂林修竹 → 竹报平安 → 安安稳稳 → 稳操胜算 → 算减一升 → 升沉荣辱 → 辱国殄民 → 民变蜂起 → 起兵动众 → 众恶必察 → 察察而明 → 明白晓畅 → 畅所欲为 → 为法自弊 → 弊多利少 → 少成若性 → 性急口快 → 快步流星 → 星奔电迈 → 迈古超今 → 今愁古恨 → 恨如芳草 → 草草不恭 → 恭而有礼 → 礼崩乐坏 → 坏人坏事 → 事不宜迟 → 迟迟吾行 → 行不从径 → 径情直遂 → 遂非文过 → 过从甚密 → 密不可分 → 分别部居 → 居安资深 → 深藏若虚 → 虚晃一枪 → 枪刀剑戟 → 戟指嚼舌 → 舌底澜翻 → 翻肠倒肚 → 肚里泪下 → 下笔便就 → 就地取材 → 材薄质衰 → 衰当益壮 → 壮发冲冠 → 冠绝一时 → 时不我待 → 待答不理 → 理不胜词 → 词不逮理 → 理不胜辞 → 辞不达义 → 义不背亲 → 亲极反疏 → 疏不谋亲 → 亲冒矢石 → 石火电光 → 光彩射目 → 目不忍见 → 见多识广 → 广大神通 → 通变达权 → 权变锋出 → 出处进退 → 退避贤路 → 路逢窄道 → 道长争短 → 短见薄识 → 识才尊贤 → 贤否不明 → 明白易晓 → 晓行夜宿 → 宿弊一清 → 清尘浊水 → 水村山郭 → 郭公夏五 → 五步成诗 → 诗成得袍 → 袍泽之谊 → 谊不容辞 → 辞不达意 → 意到笔随 → 随波漂流 → 流宕忘反 → 反败为功 → 功不补患 → 患得患失 → 失魂荡魄 → 魄荡魂飞 → 飞苍走黄 → 黄帝子孙 → 孙康映雪 → 雪案萤窗 → 窗明几净 → 净盘将军 → 军法从事 → 事不有余 → 余波未平 → 平安无事 → 事出不意 → 意得志满 → 满车而归 → 归老林泉 → 泉石之乐 → 乐不可极 → 极恶穷凶 → 凶残成性 → 性烈如火 → 火耕流种 → 种麦得麦 → 麦饭豆羹 → 羹墙之思 → 思断义绝 → 绝长继短 → 短斤缺两 → 两败俱伤 → 伤春悲秋 → 秋草人情 → 情不自胜 → 胜残去杀 → 杀敌致果 → 果不其然 → 然糠自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不遇时 → 时不我与 → 与世沉浮 → 浮白载笔 → 笔饱墨酣 → 酣歌恒舞 → 舞弊营私 → 私恩小惠 → 惠而不费 → 费尽心机 → 机关用尽 → 尽瘁鞠躬 → 躬操井臼 → 臼头花钿 → 钿车宝马 → 马耳东风 → 风不鸣条 → 条分节解 → 解兵释甲 → 甲第连天 → 天兵神将 → 将门出将 → 将门虎子 → 子虚乌有 → 有碍观瞻 → 瞻前顾后 → 后不僭先 → 先从隗始 → 始乱终弃 → 弃暗投明 → 明辨是非 → 非此即彼 → 彼此彼此 → 此伏彼起 → 起承转合 → 合从连横 → 横草之功 → 功不唐捐 → 捐本逐末 → 末学肤受 → 受宠若惊 → 惊***绝绝 → 绝长续短 → 短寿促命 → 命词遣意 → 意度过人 → 人材出众 → 众功皆兴 → 兴高***烈 → 烈火辨日 → 日不我与 → 与世无竞 → 竞短争长 → 长城万里 → 里里外外 → 外合里差 → 差堪 → 慰情胜无 → 无寇暴死 → 死标白缠 → 缠夹不清 → 清词丽句 → 句比字栉 → 栉比鳞差 → 差强人意 → 意断恩绝 → 绝尘拔俗 → 俗不伤雅 → 雅量豁然 → 然然可可 → 可乘之机 → 机会主义 → 义不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