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_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50字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6 0
  1. 急求“问鼎中原”的典故
  2.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3. 问鼎中原典故及主人公简介
  4. 问鼎中原典故
  5. 问鼎中原是讲的谁?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
  6. 问鼎中原历史典故
  7. 成语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_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急求“问鼎中原”的典故

问鼎天下的典故出自于《左传》,意思是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在《左传》中记载,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意思是说在鲁宣公三年楚庄王想要取周而代之,于是便借口朝拜周天子的名义带领大军前往国都询问九鼎的重量,结果被周朝大臣王孙满巧妙化解。

所谓九鼎最初为夏朝所铸造,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

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数百年之后,周王朝已经日暮西山,因此楚怀王才用询问九鼎重量的方式表示自己的野心,因此询问九鼎重量的真实含义并非是好奇,而是彰显野心。

但是周朝大臣王孙满却表示“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问鼎中原典故及主人公简介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7年,楚庄王熊侣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

“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

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

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

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

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问鼎中原典故

问鼎中原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接下来分享问鼎中原典故及主人公简介,供参考。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称为“问鼎”。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楚庄王。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问鼎中原的意思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在上古时期鼎亦是刑具,用于烹人,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问鼎中原是讲的谁?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

楚庄王想一统中原,便问当时的统治者周天子:“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他手下的大臣王孙满回答:“这一统中原靠的不是九鼎,而是这天下百姓的信服。”楚庄王听了,明白自己一统中原的时机还未成熟,周天子因此免过一劫。

问鼎中原出处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出自《左传》。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问鼎中原译文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问鼎中原历史典故

是楚庄王的故事 讲的是楚庄王狼子野心 想一统中原 便名使臣问当时的统治者——周天子 这代表天子庄严的九鼎有多重?周天子明白楚庄王想取自己而代之 他手下的一名大臣回答:这一统中原靠的不是九鼎 而是这天下百姓的信服 楚庄王听了 明白自己一统中原的时机还未成熟 周天子因此免过一劫

全手打 求***纳 么么哒

成语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中原(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问鼎中原(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指中国)原指楚庄王不甘偏居一隅,来到周朝都城雒邑附近擅问九鼎,有觊觎天下之野心,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的野心。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问鼎中原”。

成语故事: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奉为象征国家***的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口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实力雄厚、图霸天下的楚庄王见了王孙满,询问九鼎大小轻重。

王孙满听出了弦外之音,答道:“九鼎的大小轻重在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自身。”楚庄王见王孙满拒绝了他,就夸耀楚国的军事力量加以威胁,说道:“不要自恃有九鼎,光楚国士兵在战场上折断的敌人的戈尖矛头,就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南方、倨傲少礼的楚庄王,善辩的王孙满进行了巧妙的反驳,他先绕开楚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他说:“大禹统治天下,天下***,每州都送来出产的青铜,铸成了九鼎,象征整个天下。

夏桀无道,鼎就迁到商朝;过了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可见,只要有德义,鼎虽小也很重,重得很难搬得走;如果没有德义,鼎虽大也很轻,轻得很容易失去它。

从周成王把鼎安放在郏鄏那算起,已经传了三十代,七百年。”最后又说:“周室虽然衰微了,但是天命还没有完,还不到被人取代的时候,所以宝鼎的轻重,你还是不要打听了吧。”听

了王孙满义正词严的一席话,楚庄王打消了非分之想。他也自知还没有取代周室的实力,于是偃旗息鼓,泱泱离去。

成语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

 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到了周王朝的首府洛阳的郊外,并在周国的地盘上进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想要让周天子看看楚国的实力,来震慑住周天子。

 即位不久的周天子心里当然非常害怕,忐忑不安,担心楚国对周国进行开战。于是,便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出面去安抚楚庄王,讨好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王孙满:“你们的周天子的九鼎有多大,有多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非常清楚,就是要与周天子来比一比自己的权力和力量。王孙满面对他的提问,委婉地说:“国家的安危不只是光靠鼎就够了,主要靠的是德义的支撑,鼎的大小轻重并不是那么重要。”楚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来搪塞他,就直接告诉王孙满楚国折下的锋刃足够能铸成九鼎了。言外之意就是说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就算你不告诉我九鼎的大小,楚国也能铸成九鼎。于是,王孙满对楚王说:“大王你不要忘了,夏禹是因为有德才能受诸侯的拥护,通过各地进贡的铜材方能铸成九鼎来象征万物。但是之后夏桀的昏庸,鼎就传给了商。商纣暴虐,最后鼎传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义,鼎再小但是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没有德义,鼎再大也可以轻易移动。周国的国运还没有完结,所以鼎是不能问的。”楚庄王无话可说。

  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九鼎是夏朝的夏禹在治水时得到了民众的厚爱,各个诸侯都拥戴他,夏禹把进贡的铜材做成了九鼎,九鼎是***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历代来都是把九鼎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象征天子的尊严,王位的神圣不可侵犯,从来都是像神明一样来进贡的,不容许任何人过问。

 楚庄王即位之后,楚国的实力不断的强大,楚庄王对内进行改革政治,多外进行讨伐叛乱者,不断向中原地区用兵,与晋国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口以讨伐蛮族为理由率领军队来到了周国的境内,并在周国的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日益衰落的周国看到楚国的军队来到周国的境内当然非常的惶恐,周定王派善于辩论的王孙满去会见了楚庄王。楚庄王一见到王孙满就劈头盖脸地对王孙满进行询问,他还特意询问了周鼎的重量大小。王孙满知道他的用意,九鼎乃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询问九鼎是在窥视中原,想与周定王平分中原。

 公孙满知道他的用意之后,便对他说:“国家的兴亡并不是九鼎的大小重量所能决定的。”楚庄王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他当然是非常不甘心的,于是就告诉公孙满他们楚国所折下的兵器都能铸成一个九鼎了。可见,楚庄王是非常的`嚣张,多中原的地位觊觎已久。但是,公孙满并不是楚庄王一个威胁就能使他屈服的,之后他又列举了九鼎的来历和九鼎的相传的经历,让楚庄王明白所拥有九鼎的人一定是有德的贤君,并不是有材料就能够随便拥有的。楚庄王在听了公孙满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便悻悻地离开了。

  问鼎中原的人是谁

 问鼎中原的人是楚国的国君楚庄王。那时的楚国势力不断地膨胀,楚国看到晋国吞并自己的附庸国郑国之后,便开始攻打晋国的附庸国陆浑戎,于是一路进攻,打到了周天子的地盘内。

 楚庄王在周天子的境内停止了攻打的举措,而是在周国的地盘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目的是想要让周天子见识一下楚国的实力,让周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正如楚庄王所想,周天子面对楚国如此大的军队阵容慌了神,担心如果楚国对自己开战,恐怕周天子的地位难保。于是,他想到了善于外交的王孙满,让王孙满去安抚一下楚庄王,别让楚庄王对周国动手。

 楚庄王一见到王孙满就问他关于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个问话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楚庄王想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大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王孙满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便对他说:“治天下首先在于德,其次才是九鼎。”楚庄王见王孙满用话挡他,就直接说:“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的兵刃,都能做成九鼎。”面对强势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绕开楚王的话锋,转而谈论九鼎的历史,最后才说:“周室虽然已经衰弱,但是天命难以改变,九鼎的轻重,还是不能过问阿。”庄王也不再强求,离开周国去讨伐郑国了。“问鼎中原”的典故一直流传到现在,虽然现在没有夺取天下的形式,但也比喻为有私心,想占据所有的意思。

  问鼎中原谁与争锋出自何处

 问鼎中原是出自《左传》中的典故,主要内容是楚庄王以借口讨伐小国向周国的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大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趋势。而现在的成语“问鼎中原”中,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的意思,也用做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的意思。

 问鼎中原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借讨伐陆浑之戎为理由,在周天子的领土内,隆重地进行楚国的阅兵仪式。这使得周天子非常忐忑不安,于是便派遣善于交际的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一见到王孙满便询问他九鼎的重量大小。王孙满委婉地告诉楚庄王想要统治国家不仅只是因为鼎的缘故,最重要的是德义。楚庄王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于是直接对王孙满说:“你不要以为自持九鼎就觉得了不起,我们楚国折下的兵刃足够做成九鼎了。”随后,王孙满告诉楚庄王关于九鼎的来历传承的经过,最后才告诉楚庄王周室虽然衰落了,但是命数未尽,所以不能过问鼎的事情。庄王便不再强求,转而向郑国进行讨伐。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

 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使用。比如在金融界的论坛中,想要说明市场预期相当好,风险也大大地减弱,于是就有了“问鼎中原,谁与老伯争锋”这个标题。很多广告商也运用这个句子在广告的标题中,比如某个门窗的品牌进驻红星美凯龙,广告商就运用“中原问鼎,谁与争锋”的标题,想要夺得读者的眼球,让人感到非常有气势。

  问鼎中原其实是什么意思

 鼎,在上古的时期是一种烹饪食物的器物,但是自春秋时期之后,鼎就视为身为地位的象征了。我们在许多成语中也能看到有关于“鼎”的成语,如一言九鼎、鼎鼎有名、问鼎中原、九鼎大吕等。

 其中,中原问鼎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行动。先来看一下,中原问鼎的意思,中原问鼎是指比喻有私心,想要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原问鼎”这个经典的典故。

 自从赵盾处理完晋国的内乱之后,将晋文公最小的儿子为君主,晋国的势力有了一些恢复。郑国本来是晋国的附庸国,但是被楚国收入了囊中,于是晋国便攻打郑国,又把郑国抢了回来。楚国当然不乐意了,楚庄王便学晋国,攻打晋国的附庸国陆浑戎,楚庄王一直打到了周天子的地盘—洛阳。楚庄王在这里停了下来,为什么要停下来,因为楚庄王想要显威。这回轮到周天子害怕了,自己本来没上位多久,楚王又带了那么军队来到自己的地盘。于是,周天子便派王孙满去安抚楚王。王孙满一来到,楚王就问他关于九鼎的事情。王孙满心里非常吃惊,但是他还是保持淡定的姿态,回答他说:“统治国家在于德再则才是鼎。”之后,他又说了鼎的来历和传承的过程,还说了九鼎是上天的安排不可以随便问的。楚庄王听了之后无话可说,便离开了。

  问鼎中原的意思是什么

 问鼎中原中的问是指询问的意思,鼎是指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方,特指疆土领域。问鼎中原是指企图夺取天下,夺权***的意思。

 问鼎中原在现在的汉语意思为比喻有私心,想要占为己有。古代的时候,夏禹铸造了九鼎来代表自己统治的***,也同时代表了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以九鼎为传国的重要的器物,九鼎为得天下者所拥有。那时的***分别为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因此九鼎为豫鼎、翼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雍鼎和梁鼎。

 问鼎中原是出自于《左传》中的典故,鲁宣公三年,楚庄王借口以讨伐入侵者为借口把军队开到了洛阳,在周国的境内开始了他自己的阅兵仪式。刚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就派王孙满去与他会面。楚庄王一看到王孙满便询问他关于周鼎的轻重大小的情况,王孙满十分有耐心地恢复他说:“一个国家的兴亡不在于鼎的轻重大小。”楚庄王对于王孙满的回答非常不满,于是就对他说:“你们周国不要因为自持有九鼎就觉得可以得天下了,楚国折下来的锋刃,足够能铸成九鼎了。”王孙满面对楚庄王咄咄逼人的气焰,他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绕过楚庄王的话锋,谈了九鼎的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让楚庄王无话可说,最后只好选择离开周国去讨伐郑国。

;